营养管对胃切除术后吻合口水肿治疗体会
- 格式:pdf
- 大小:169.69 KB
- 文档页数:2
2019 年第 6 卷第 49 期2019 Vol.6 No.49143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1例胃穿孔行胃大部分切除伴胃空肠吻合术后并发残胃与空肠吻合口瘘的护理钟美霞,翟艳云,欧小艳,李 琼,梁 佩,熊代兰*(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 广州 510000)【摘要】阐述了我科成功救治1例胃穿孔行胃大部分切除伴胃空肠吻合术后并发残胃与空肠吻合口瘘的全过程,分享整个治疗和护理的过程及措施。
【关键词】胃穿孔;胃大部分切除;胃空肠吻合;残胃与空肠吻合口瘘;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49.143.02急性穿孔是胃十二指肠溃疡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最常发生于胃小弯和十二指肠球部前,穿孔发生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迅速进入腹腔,继而可引起化学性腹膜炎和细菌性腹膜炎,导致中毒性休克。
肠瘘是外科胃肠道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大量的消化液及粪便从瘘口流出进入脏器、体腔或体外,容易引起感染、体液丧失、器官功能受损,电解质紊乱及营养不良等改变。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患者黄某、女、Y61,腹痛7天,加重一天于2018-4-3,20:00入院,十年前曾行胃溃疡穿孔修补术,7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疼痛尚可忍受,未住院治疗,今腹痛加剧,疼痛难忍,腹肌紧张,腹部CT 示:胃穿孔。
血常规WBC :2.8*109/L ,NEUT%:0.783,入院时生命体征平稳,身高162 cm ,体重54 kg ,体重指数20.5。
入院诊断:(1)胃穿孔、(2)腹膜炎。
1.2 治疗方法手术治疗:入院当天行:剖腹探查+胃大部分切除伴胃空肠吻合术+肠粘连松解。
术后留置1条颈静脉穿剌管、1条胃管、一条鼻肠管,5条腹腔引流管,1条尿管,术后第10天出现吻合口瘘。
手术后积极给予抗感染、抑酸及抑制腺体分泌,营养支持,护肝,纠正低蛋白及贫血,止血、补充电解质,化痰等治疗,用生理盐水进行腹腔冲洗并用低负压持续吸引;14/5拔除右下引流,21/5停吸氧,24/5拔除左下引流,29/5引流液报大肠杆菌,30/5拔除尿管,26/6拔除胃,25/7插PICC ,26/7拔颈静脉剌管,10/8拔除右上腹腔流,10/8切口正中撤除负压吸引改人工肛外贴瘘口,14/8拔除左上腹腔引流,21/8停用百普力、拔除PICC 管,23/8 拔除鼻肠。
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及护理作者:王静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9期【关键词】胃癌;全胃切除术;早期肠内营养;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185—02胃癌病人术前就处于高消耗状态,加上介入化疗措施,加剧了病人的营养不良。
因此胃癌术后营养支持是重要的治疗措施。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肠内营养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不仅可给机体提供营养素,纠正机体紊乱状态,而且还可以增加应激状态下胃肠道的血流量,给肠粘膜提供营养素,保护肠粘膜,减少应激反应的程度〔1〕。
现将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及护理综述如下:1 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①肠外营养(PN﹚的缺陷肠外营养作为一种重要的营养途径,可为危重患者和胃肠道功能不全的患者提供有效的营养支持。
以前对于全胃切除术病人,一般均采用肠外营养,但长期TPN已证实可导致肠废用,细菌移位,增加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还可影响肝功能,且费用高。
经中心静脉的TPN,还可能发生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如导管败血症、代谢紊乱等;周围静脉的TPN又受到血栓性静脉炎的限制〔2〕。
②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传统的观念认为,大多数在胃肠术后3~4 d 肛门排气以后开始应用,有研究表明,术后胃肠道麻痹仅限于胃和结肠,小肠的蠕动和吸收功能在术后早期就已恢复正常,术后6~12 h 就能接受营养物质的输入〔3〕。
这就为术后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提供了理论依据。
为了探讨手术后早期实施肠内营养对腹腔内压力的影响程度,田海鹰〔4〕对4O例行上消化道及非肠道手术患者术后早期实施肠内营养,观察其对腹内压力的影响,并与未实施肠内营养的4O例进行比较。
结果显示两组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腹内压力升高,研究组未发现因肠内营养出现腹内压逐渐增高的情况,营养支持过程中患者均耐受良好。
证实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并不增加肠道负担,对腹内压无明显影响,对肠功能恢复有益,因此主张此类手术应给予早期肠内营养。
全胃切除术后的病人肠内营养的应用及护理【摘要】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方法,保证病人足够的营养摄入,降低病人的住院费用,早日痊愈。
方法自2004年1月~2005年3月我科28例因胃癌行全胃切除术后病人,经鼻胃空肠营养给予肠内营养。
肠内营养液主要选用费森尤斯公司的能全力。
结果 27例病例治愈出院,1例因心肌梗死死亡。
结论全胃切除后经鼻胃空肠营养管实施肠内营养主要是让病人快速恢复体力,患者平均体重较术前相比无减少,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平均住院费降低20%~30%。
所以说全胃切除术后实施肠内营养是使患者早日达到康复的一种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全胃切除术;肠内营养营养是促进生长发育,保证身体进行各种生理活动的重要条件,细心照料病人的饮食,保证患者充足的营养对全胃切除术后病人的恢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前对于全胃切除术病人,一般均采用肠外营养,也就是静脉输入营养液,但是长期禁食或肠外营养支持会使肠道处于无负荷的休眠状态,缺乏食物刺激会使肠蠕动受到抑制,影响消化液的分泌,从而易发生肠道菌群失调,导致并发症的发生。
而且肠外营养一般费用都较高,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所以,为避免肠外营养的不足,我们采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以帮助病人尽早康复。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科2004年1月~2005年3月28例在全胃切除术后的患者。
1.2 方法所有患者采用早期肠内营养。
患者在手术当日术前留置胃肠减压同时留置胃空肠营养管1枚,这样既避免了反复留置胃管给病人造成的痛苦,又方便了医生在手术过程中,调整胃空肠营养管的位置,使其放置至蔡氏(Treitz)韧带下20cm,然后用胶布在病人面颊部固定好。
肠内营养输注开始时间一般在术后12h,首先给予5%葡萄糖盐溶液,开始时缓慢滴注,每小时20~40ml,24h维持输注,术后24~36h 如病人肠道得以适应,无腹泻、腹胀、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后,给予要素饮食能全力(能全力为500ml/瓶,费森尤斯公司生产),采用一次性输液器,经鼻胃营养管缓慢滴注,速度为由20ml/h逐渐增至100ml/h,滴入量由每日500ml逐渐增至每日1500ml,维持5~7日。
摘要:术后吻合口瘘是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的康复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本文旨在探讨术后吻合口瘘的护理措施,包括病情观察、引流管护理、营养支持、心理护理等方面,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一、引言术后吻合口瘘是指胃肠道吻合口在手术后发生破裂,导致消化液、气体或粪便外漏至周围组织或体腔,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
吻合口瘘的发生率约为1%~5%,死亡率可高达10%~20%。
因此,对术后吻合口瘘的护理至关重要。
二、病情观察1.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2. 观察患者的一般状况,如体温、意识、面色、食欲等,了解患者的病情进展。
3. 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和性质,如引流液突然增多、颜色变深、有异味等,提示可能存在吻合口瘘。
4. 定期检查吻合口区域的皮肤情况,防止感染和褥疮的发生。
三、引流管护理1. 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扭曲、受压,定期更换引流袋。
2. 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质,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3. 保持引流管周围皮肤清洁干燥,防止感染。
4. 引流管拔除前,评估患者的病情,确保吻合口愈合良好。
四、营养支持1. 术后早期禁食,待吻合口愈合后再逐渐恢复饮食。
2. 营养支持采用肠外营养,如静脉营养,保证患者营养需求。
3. 待吻合口愈合后,逐渐过渡到肠内营养,如口服营养制剂。
4. 注意食物的质地和温度,避免过硬、过热或过冷的食物刺激吻合口。
五、心理护理1. 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给予心理支持和鼓励。
2. 介绍吻合口瘘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治疗信心。
3. 鼓励患者参与康复活动,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4. 与患者家属沟通,共同关注患者的病情,提高家庭支持。
六、预防措施1. 术前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2. 术中注意吻合技术,确保吻合口愈合良好。
3. 术后加强抗感染治疗,预防感染的发生。
4. 术后注意患者的营养和水分摄入,保证机体抵抗力。
5. 加强患者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意识。
内镜下小肠置管治疗胃术后胃瘫及吻合口狭窄的护理【摘要】目的通过对12例胃切除术后出现胃瘫及吻合口狭窄的病例,予以内镜下置入小肠营养管并辅以肠内营养,对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及临床观察进行初步探索和临床护理经验的总结。
方法对实施该手术的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护理,术中配合、术后病情观察及并发症进行对症处理。
结果12例患者首次置管成功率为75%,总置管成功率为91.67%,治疗效果满意。
结论术前、术中及术后心理护理可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配合医生顺利完成手术。
内镜下小肠置管后的护理是保证患者安全,促进营养吸收,恢复健康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内镜下小肠置管;胃瘫;吻合口狭窄;护理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入选研究对象为我院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住院患者12人,男8人、女4人,年龄63~71岁,原发病胃癌,术后发生pgs 3人、吻合口狭窄5人、pgs和吻合口狭窄均存在4人。
1.2器械olympus-h260电子内窥镜、复尔凯鼻胃肠管(外径0.33cm、长130 cm)。
1.3操作方法术前安全告知,患者签检查治疗同意书及麻醉同意书,患者取左侧卧位于操作台,麻醉师行无痛麻醉。
首先将营养管自鼻腔送入胃内,以常规方法将胃镜送入残胃,镜下用活检钳夹住营养管前端牵引线由活检管送入胃内,夹住营养管的前端,将营养管尽量送入小肠内约20-30 cm处,billrothii式的患者营养管应尽量送入吻合口输出段,然后将内镜缓慢退出。
在x线检测下口服造影剂,确定营养管的位置。
胶布标记置管深度并固定。
2结果12例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9例,1例首次置管失败,拒绝再次置管,2例因营养管脱落后再次置管成功。
首次置管成功率为75%,总的置管成功率为91.67%。
术中都无不良反应,术后经x线监测小肠管无移位。
置管成功后,开始少量滴入营养液。
3护理3.1术前护理3.1.1术前评估3.1.2术前准备禁食水6~8 h,携带相关的化验、检查结果。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治疗体会杭红亮;张全进;程辉;周谦让【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并发胸内吻合口瘘的治疗方法.方法:21例行双套管充分引流、控制脓胸、防治呼吸衰竭、营养支持等保守治疗,4例行二次开胸手术清理脓腔及置管引流,1例二次开胸手术切除原吻合口后于颈部重新吻合;7例放置带膜钛-镍记忆合金食管支架,其中3例为二次开胸清理置管引流手术同时置人带膜食管支架.结果:治愈21例,术后住院时间26~73天,其中3例二次开胸清理置管引流结合食管带膜支架置入患者于术后26~28天痊愈出院.病死5例,死因均为感染未控制导致呼吸衰竭、中毒性休克.结论:合理选择和改进治疗方法能提高胸内吻合口瘘的疗效,积极二次开胸清理置管引流结合食管带膜支架置入的方法值得进一步探讨.【期刊名称】《蚌埠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0(035)009【总页数】2页(P919-920)【关键词】食管肿瘤;贲门癌;吻合口瘘【作者】杭红亮;张全进;程辉;周谦让【作者单位】安徽省淮北市人民医院,胸外科,235000;安徽省淮北市人民医院,胸外科,235000;安徽省淮北市人民医院,胸外科,235000;安徽省淮北市人民医院,胸外科,23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1胸内吻合口瘘是食管癌、贲门癌切除食管重建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更有效地治疗胸内瘘始终是食管外科的难题[1]。
1998年 1月至 2009年 11月,我院实施食管癌、贲门癌切除、食管胃胸内吻合手术 316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 26例,现就其处理作一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 26例中,男 17例,女 9例;年龄 4l~72岁。
其中,食管癌 22例,贲门癌 4例;鳞癌 22例,腺癌 2例,鳞腺癌 2例。
手术吻合方法:右胸顶胃代食管 3例,左胸主动脉弓上胃代食管 18例,弓下胃代食管 5例;手工吻合 6例,器械 2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