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人海力布》公开课精品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34.00 KB
- 文档页数:13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猎人海力布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猎人海力布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誓、谎”等4个生字,会写“酬、珍”等11个字,会写“猎物、尊敬”等29个词语。
2.读、说、议、演、写贯穿教学过程,把语文知识能力的发展同师生学习过程结合起来。
3.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4.体会海力布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懂得每个人都要拥有一颗善良的心灵。
5.写一段话介绍“海力布”石头的来历。
【教学重难点】1.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2.写一段话介绍“海力布”石头的来历。
【课时安排】2课时【教具准备】(1)课件。
(2)学生阅读几篇民间故事,把最感兴趣的1—2个记下来。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说一说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民间故事吗?民间故事是一些长期流传于老百姓之间的故事。
它们或者机智幽默,或者歌颂善良美好,或者感人至深……下面,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民间故事简要地讲给大家听!(发言者每人1分种左右,要求把故事梗概说清楚。
)(此过程看似无意,实际在说的过程中,尤其是“简要地说”更要求学生能抓住线索,理清条理,弄清故事大意,即抓住主要内容,此过程预计5—7分钟。
)二、学一学学习本课11个生字和有关的新词。
(着重学习“酬、叮、嘱、塌、誓”的音、形、义,着重强调“延”字的笔顺和书写。
)三、读一读师:同学们,《猎人海力布》是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现在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吧!(或朗读,或默读,或轻声读,课堂上同学们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来读。
此时的读不是细读、精读。
而是摸清脉络,弄清梗概的读,此过程约5—7分钟。
)三、写一写师:大家都已读过课文,下面请大家用10分钟的时间为这个故事写一个内容提要,约150字左右,要求故事完整清楚。
(有起因、经过、结果,叙述清楚。
)(“写”比起“说”更郑重一些,而且每个人都参与了,动手了,练习把全文缩写150字的“内容提要”,实际就是在“抓主要内容”,而且又和“练笔”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可以达到“一石两鸟”的目的,此过程约为10分钟左右。
《猎人海力布》精品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猎人海力布》是一部富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的童话故事,讲述了一位名叫海力布的猎人,他热心帮助别人,用自己的勇敢和智慧保护了乡亲们,最终成为人们敬仰的英雄。
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猎人海力布》,让学生了解和传承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爱国情怀。
1.2 教学目标1. 了解《猎人海力布》的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特点。
2. 学习和传承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爱国情怀。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猎人海力布》原文2.2 教学重点1. 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分析。
2. 人物形象和特点的把握。
3. 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2.3 教学难点1. 文中生僻词汇的理解。
2. 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策略3.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故事背景、人物特点、文化内涵等。
2. 讨论法:分组讨论故事情节,分享学习心得。
3. 实践法:学生表演故事情节,增强体验感。
3.2 教学策略1. 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
2. 创设情境,如角色扮演、故事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设置疑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第四章:教学安排4.1 课时安排本课程共15课时,本章内容安排5课时。
4.2 教学计划第一课时:介绍课程背景、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
第二课时:讲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第三课时:讨论故事中的民族传统文化,分享学习心得。
第四课时:实践活动,学生表演故事情节。
第五课时:总结课程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五章:课后作业与评价5.1 课后作业1. 请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3. 请学生总结本课程所学到的民族传统文化知识。
5.2 评价方法1. 课堂表现:参与讨论、表演等情况。
2. 课后作业:对故事情节的理解、人物分析和文化知识的掌握。
统编人教版五年级上语文9《猎人海力布》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9《猎人海力布》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自学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运用“从内容到思想”的学习方法来阅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抓住文中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体会猎人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2.复述故事,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猎人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抓住文中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体会猎人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有条理地复述故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学习本课生字词,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都很喜欢听民间故事,这些故事往往表现了群众美好的愿望。
《猎人海力布》就是一个非常生动的民间故事,而且具有神话色彩。
据说在某个地区,有一块奇特的石头,大家称这块石头为“海力布”。
海力布是一个猎人,怎么变成了一块石头呢?请大家自己读一读这篇课文,边读边思考问题。
设计意图: 由学生喜欢的民间故事引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走进了这篇课文的学习。
二、自学课文。
1.出示课件1:检查学生预习生字的情况。
2.出示课件2: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读后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起因:海力布救了龙王的女儿。
经过:海力布得到了龙王的宝石。
结果:海力布为了救乡亲,自己变成了石头。
3.出示课件3: (1)默读课文。
(2)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3)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 既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又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小组合作研讨。
出示课件4,默读课文,概括文章写了海力布的哪几件事。
救白蛇得宝石救乡亲变石头四、课堂小结。
从这些事件中能够看出猎人海猎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设计意图: 既总结了本篇课文的内容,又为下一节课做了铺垫。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 1.抓住文中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体会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猎人海力布》公开课精品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猎人海力布》故事的兴趣。
2. 引导学生了解故事背景及主要人物。
教学内容:1. 介绍《猎人海力布》的故事背景。
2. 概述故事主要情节。
3. 介绍猎人海力布的形象特点。
教学方法:1. 讲述故事背景及主要情节。
2. 展示猎人海力布的图片,引导学生描述其形象特点。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看猎人海力布的图片,并描述其形象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故事的了解和兴趣。
第二章:故事情节分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猎人海力布》故事的情节发展。
2. 培养学生分析故事情节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2. 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冲突和解决冲突的方式。
教学方法:2. 讨论故事中的冲突及解决方式。
教学活动:2. 小组讨论故事中的冲突及解决方式。
第三章:角色分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猎人海力布》故事中各角色的性格特点。
2. 培养学生分析角色性格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故事中主要角色的性格特点。
2. 引导学生关注角色间的互动和关系。
教学方法:1. 引导学生阅读故事,关注角色性格特点。
2. 讨论角色间的互动和关系。
教学活动:2. 小组讨论角色间的互动和关系。
第四章:故事主题探讨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猎人海力布》故事的主题。
2. 培养学生探讨故事主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思考故事的主题。
2. 分析故事主题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方法:1. 引导学生思考故事的主题。
2. 分享个人对故事主题的理解。
教学活动:1. 学生分享对故事主题的思考。
2. 小组讨论故事主题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第五章:创意表达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猎人海力布》故事的创意表达。
2. 提高学生的创意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以绘画、写作、表演等形式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2.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展示个性化的表达方式。
教学方法:1. 引导学生以绘画、写作、表演等形式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猎人海力布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猎人海力布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借助人物关系图,简要概括这个故事2.研读关键情节,体会主人公海力布奉献自我的精神3.从人物性格出发,选择合适情节,展开创造性复述教学重难点:借助关键情节,体会人物性格从性格特征出发,展开创造性复述教学过程一、揭题倒入,初识猎人海力布1.联系阅读体验,说说对“猎人”一词大家是如何理解的?2.学生交流:捕猎为生的人,残忍的杀害动物的人,勇敢和猛兽搏斗的人3.结合预习:说说你对文章中猎人的印象二、借助人物关系图,概说猎人海力布故事情节1.默读课文,说说看本文围绕海力布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2.关注人物:尝试按照出场的先后次序,把文章中的人物找出来(猎人海力布,小白蛇,村民)3.以主人公为核心,利用人物关系图,概括故事。
(1)主人公海力布和这些次要人物都发生了哪些故事海力布→(拯救)小白蛇→(酬谢报道)海力布→(告知洪水消息)村民→(怀疑)海力布→(说出真相,变成石头)村民→(后悔纪念)海力布(2)在概括中相机教学“酬谢”的酬字的书写过程中,左边的酉下面一横不要遗漏,便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中说说酬谢的意思(关注酬谢要给出报答的物品)4.尝试着根据任务关系图,大概讲一讲这个故事三、从具体情节出发,体会猎人海力布的性格特征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看你读到了一个怎么样的猎人海力布?你是从哪里看出这样的性格特征的?2.联系具体文本,交流(1)出示“他热心帮助别人,每次打猎······总是把猎物分给大家”(2)出示“他每次打猎回来,分给大家的猎物就多了”(3)出示“要救乡亲们,只能······”3.关注次要人物相关情节(1)出示“小白蛇再三叮嘱海力布无论如何都不要说出动物对他说的话,否则就会变成石头的这样的故事情节”这段话能否删去?(2)有人说,将海力布劝说村民二村民不信任的故事情节直接去掉,故事会更简单,海力布奉献自我的品质越突出,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四、从人物性格出发,尝试对猎人海力布展开创造性复述。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猎人海力布公开课教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猎人海力布公开课教案第【1】篇〗设计说明《猎人海力布》是一则民间故事。
故事讲述了善良、诚实的海力布,为了拯救乡亲们的生命,不惜自己变成一块石头的事。
人们世世代代怀念他,他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本年段的学生在阅读叙事性作品时要能了解事情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感受。
本教案设计重在引导学生抓住海力布的语言、内心活动来感悟人物形象。
通过默读、分角色朗读等方式,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思考、交流、感悟主人公的精神境界。
通过说一说、演一演的形式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为习作“缩写故事”做好准备。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课件,准备生字书写动漫、相关和文字资料。
学生准备:搜集几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民间故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猜图导入,激发兴趣1.激趣:同学们,民间故事是一些长期流传于老百姓之间的故事。
你能根据这些猜出这是哪些民间故事吗?2.课件出示传统民间故事插图:《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渔童》。
3.导入:今天我就给大家讲一个民间故事——《猎人海力布》。
这是一个非常生动的民间故事,而且具有神话色彩。
设计意图:介绍民间故事的特点,使学生初步感受民间故事的特点。
通过猜故事,激发学生对民间故事的兴趣,产生探究民间故事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测生字自学情况。
(1)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酬谢珍宝叮嘱崩塌焦急发誓谎话迟延后悔扶着(2)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相机强调“酬、珍、誓”为翘舌音;“嘱”的读音为zhǔ,不读shǔ;“延”的读音为yán,不读yàn。
3.指名分段读文,把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圈画出来。
4.同桌交流不理解的词语,再全班交流,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迟延:耽搁;拖延。
原原本本:探求事物的原始,追寻事物的根本。
9《猎人海力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猎人海力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说出课文写了海力布的哪些事情。
2.能以海力布或乡亲的口吻讲述海力布劝说乡亲赶快搬家的部分,并能展开合理想象,学习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3.抓住文中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体会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激发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以海力布或乡亲的口吻讲述海力布劝说乡亲赶快搬家的部分。
【教学难点】1.展开合理想象,学习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2.感受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激发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走进民间故事剧场,争做民间故事传讲人。
上课之前我们来玩一个游戏:看图猜故事。
(请看大屏幕)上课,同学们好。
同学们的积累真丰富,这些民间故事,都是口耳相传的经典,也是老百姓智慧的结晶。
这节课,我们来继续走进《猎人海力布》这个民间故事,争做民间故事传讲人。
板书课题活动1:提炼标题,梳理情节上节课,我们通过小标题的形式,把故事梳理出来了,你们能尝试再来说一说吗?(你举手举得最快,请你来)救白蛇得宝石,救乡亲变石头能尝试用两三句话把小标题串联起来,再来说一说故事内容吗?(请你来)学生自由练习——指名讲述。
(你的表达很清晰)点拨:这样简单地讲故事让我们大致了解了故事梗概,如果我们要把这个民间故事传下去,还需要怎么讲(增加一些细节,增加一些语言等)小结:因此讲故事要根据情况时而变短,时而变长;民间故事能一代又一代地流传下来,一定是因为它有打动人心的情节;把情节创造性地复述出来,是我们这节课要完成的一个任务。
活动2:朗读对话,复述故事出示学习要求:默读课文,找到最能打动你的一处地方,画一画,读一读。
(你想分享,请你来)通过交流,聚焦情节“劝乡亲"。
1.发现“急劝”聚焦课文第8自然段,画出描写海力布语言、动作、神态等句子。
2.品读“急劝"(1)发现海力布“急忙跑”“焦急地催促"“急得掉下了眼泪”的三次“急劝"的心理变化过程。
猎人海力布本教案为省级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一、教学目标(一)默读课文,借助《作业本》中的情节发展图,提炼关于海力布的五个小故事,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二)能抓住“主要人物、主要情节和关键信息”简要地介绍那块叫“海力布”的石头。
(三)结合民间故事的特点,学习以故事中人物海力布或乡亲们的口吻,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二、教学准备PPT课件。
三、教学过程(一)了解民间故事,厘清故事脉络1.回顾读书方法,了解民间故事。
(1)齐读课题《猎人海力布》,并说说对民间故事的了解。
(板书:民间故事)(2)出示单元篇章页,明确民间故事是在老百姓的口耳相传中流传下来的。
(板书:口耳相传)(3)思考这个流传在老百姓口中的故事,怎么会出现在课本里?引导学生关注注释,了解这个民间故事是由甘珠尔扎布整理的。
2.明确要求,快速默读课文。
(1)看课题,明确故事的主人公——海力布。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关于海力布的几件事情。
(3)借助《作业本》第三题,提炼情节,梳理故事脉络。
方法指导:从情节曲线图中,明确故事围绕“海力布”写了五件事。
已标出“救龙女”“变石头”,在课文中找到相应的内容板块。
(“救龙女”第三、四自然段,“变石头”第九、十自然段)在这两件事之间,还有三件事,这部分课文也正好是3个自然段,读第五、六、七自然段,再次思考:这3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事?看情节曲线图中已有的故事标题——“救龙女”“变石头”,尝试自己提炼标题。
(4)交流反馈。
在投影仪上展示两位同学的作业,评价后修改自己的作业。
根据学生作业标出:救龙女、(获宝石)、(得消息)、(劝乡亲)、变石头。
3.PPT显示电子课本,依次框出情节曲线图上五个情节对应的板块,引导学生发现这五个情节组成了整个民间故事,这就是故事的主要情节。
(板书:主要情节)4.再看情节曲线图。
顺着曲线的走势,了解民间故事往往都是这样——故事情节曲曲折折,也牵着我们的心起起落落。
(板书:情节曲折)(二)提取关键信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1.依照情节曲线图,尝试复述故事。
猎人海力布本教案为省级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一、教学目标(一)利用预学单书写“酬”“嘱”“塌”等11个生字,重点书写“嘱”“谎”“延”等易错字。
(二)借助情节曲线图梳理故事情节,初步感受海力布舍己为人、大义大勇的精神。
(三)探究最感动的情节“劝乡亲”,通过独学批注、小组学习等方式尝试变换口吻的创造性复述。
(四)初步感受民间故事的特点,激发阅读传播民间故事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课件、学习单。
(二)学生准备:自学课文生字,梳理故事内容。
三、教学过程(一)学习活动一:整体感知,梳理故事情节1.利用预学单,反馈自学情况。
(1)反馈字词书写情况。
呈现预学单上书写错误词语的统计数据,出示这些词语,交流书写需要注意的地方,重点指导“延迟”“崩塌”,学生在预学单上再写一遍。
(2)交流情节梳理情况。
出示预学单的第二题。
(《作业本》第三题)①出示学生预学单中情节梳理的不同答案,观察比较哪些情节大家意见是一致的,哪些是不一致的。
预设一:救龙女——得宝石——闻灾情——劝乡亲——变石头预设二:救龙女——得宝石——听鸟语——说实情——变石头预设三:救龙女——得宝石——发大水——说实情——变石头②聚焦多种答案的第三个情节。
交流讨论:你认为哪个答案更准确?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教师点拨:一些关键情节要交代清楚,这里填写“闻灾情”更为准确。
③教师引导学生修正情节曲线图。
(板书:救龙女——得宝石——闻灾情——劝乡亲——变石头)2.根据情节图,简单讲述故事。
(1)提问。
谁能看着情节曲线图,把情节串联起来,简单地讲一讲故事?(2)学生自由练习——指名讲述。
(3)点拨。
这样简单地讲故事让我们大致了解了故事梗概,如果我们要把这个民间故事传下去,还需要怎么讲?(增加一些细节,增加一些语言等)(4)小结。
因此讲故事要根据情况时而变短,时而变长;民间故事能一代又一代地流传下来,一定是因为它有打动人心的情节;把情节创造性地复述出来,是我们这节课要完成的一个任务。
《猎人海力布》公开课精品教案备课素材【教材分析】这是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讲的是猎人海力布救了龙王的女儿,得到一块宝石,拥有了听懂动物语言的能力,他把听到的可怕的消息告诉了乡亲们,乡亲们得救了,而他却变成了一块僵硬的石头。
故事赞美了他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
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
本文充分体现出民间故事情节完整、曲折、生动的特点,并带有神话色彩。
它运用多种描写手法,使人物形象鲜明突出。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民间故事:民间文学中的重要门类之一,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叙事体故事。
民间故事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合理的范围之内,它们往往包含着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
课后作业一、读拼音,写词语。
1.看到他把老人fú qǐ()来,我羞愧极了,很hòu huǐ()没能及时帮老人一把。
2.他在国旗面前fā shì(),一定要维护国旗的尊严,维护国家的尊严。
3.妈妈告诉我,shuō huǎng()可不是好孩子。
二、按要求仿写词语。
千真万确(带数字)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世世代代(AABB)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三、按要求完成句子。
1.只要..嘴里含着那颗宝石,就.能听懂各种动物说的话。
(用加点的关联词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咱们在这山下住了好几代啦,老老小小这么多人,搬家可不容易呀!(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这篇课文介绍了主人公__________,救________,得_________,劝________,最后变成_________的故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海力布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五、重点段落品析。
海力布知道着急也没有用,不把为什么要搬家说清楚,大家是不会相信的。
再一迟延,灾难就要夺去乡亲们的生命。
要救乡亲们,只有牺牲自己。
他想到这里,就镇定地对大家说:“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大地。
你们看,鸟都飞走了。
”接着,他就把怎么得到宝石,怎么听见一群鸟商量避难,以及为什么不能把听来的消息告诉别人,都原原本本照实说了。
海力布刚说完,就变成了一块僵硬的石头。
1.根据要求写词语。
迟延近义词()镇定反义词()2.选择并填空。
选文采用了()描写,可以看出海力布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A动作 B语言、心理3.想象一下,海力布变成石头后,人们会怎么说?怎么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用简单的语言介绍一个你所熟悉的民间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1.扶起后悔 2.发誓 3.说谎二、千奇百怪一清二白前前后后老老实实三、1.只要你用心,就能很好地完成任务。
2. 咱们在这山下住了好几代啦,老老小小这么多人,搬家怎么是容易的事呢?四、海力布白蛇宝石乡亲们离开石头善良、舍己为人五、1.推迟慌张2.B 善良舍己为人3.示例:人们非常后悔,热泪盈眶,他们扑向石头,叫着海力布的名字,久久不肯离开。
六、示例:我熟悉的民间故事是《牛郎织女》,织女为了幸福偷偷下界和牛郎结婚,他们生活得很幸福,可是王母娘娘知道后,把织女带回天庭,并关起来。
牛郎带着孩子追了上来,王母娘娘就画了一条银河阻止他们相聚。
最后,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喜鹊们会搭鹊桥让牛郎织女相会。
《猎人海力布》创新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浏览课文,默读课文有一定的速度,边读边想,能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想象故事的情境。
2.能从海力布舍弃生命拯救乡亲们的感人故事中受到教育,对故事中的人和事有自己的体会。
对民间文学产生兴趣,热爱民间文学。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浏览课文的方法,练习有一定速度地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都喜欢听故事,今天老师就给你们讲一个故事。
(板书:猎人海力布。
)师:我们一起齐读课题,思考: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师引导: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
这个人的身份是:猎人。
师:这个叫海力布的猎人是个怎样的人呢?我们去文中看看吧。
二、重温课文,预习检查1.组长组织组员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2.整理读不准的词条及读文时产生的困惑。
3.交流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三、研读课文1.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提示:(1)独立默读课文,边读边画,是从哪看出海力布的优秀品质的,并标注自己的体会。
(2)小组交流作者是如何将这些优秀品质写具体的,试着有感情地朗读。
合作方式:先独立读文,然后组内交流。
2.根据问题,交流学习所得。
(1)在文中找出对海力布和小白蛇的语言描写,说一说,从中可以看出海力布是个怎样的人?(板书:善良、为他人着想。
)(2)详细阅读海力布跟乡亲们说的话,说一说,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板书:舍己为人)四、复述这篇文章故事性很强,我们要把故事讲给别人听,就需要我们进行创造性地复述。
怎样进行创造性地复述呢?请同学们想一想。
生讨论,并表达自己的感想。
师总结:同学们说得很好。
创造性复述就是根据原文内容的主要情节,展开合理的想象,扩充原文的情节。
下面请同学们进行创造性复述。
指名复述,并让学生们进行评价。
五、总结检测作者抓住人物语言、动作、心理将一个热心助人、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猎人海力布的英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那你又有多少收获呢?六、布置作业。
读课文,想一想,当乡亲们逃离洪水灾难后,他们会首先想到什么?互相会说些什么?七、板书设计。
《猎人海力布》说课稿一、教材分析《猎人海力布》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章。
这是一则民间故事,课文先写海力布平时热心助人,然后写他救了龙王的女儿,龙王赠给他一颗能听懂动物语言的宝石,最后写海力布从动物口中得知大山将要崩塌,洪水将要淹没村庄的消息,为了挽救乡亲们的生命,他不惜牺牲自己,说出真相,最后写人们得救了,海力布却变成了一块石头。
二、学情分析高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能通过预习,了解文章大意,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对学生自学能力的检测,在检测过程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课堂重点训练的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要借助语言训练,初步掌握品读重点词句、感受文字背后情感的能力,继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会简要复述是本单元的重点训练目标。
通过前几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已了解了一些复述的方法。
但学生在复述课文时往往抓不住重点,复述等同于背诵课文内容;有的在复述过程中条理不清晰,语言不简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铺设“台阶”,更好地帮助学生清楚、有条理、有重点地复述课文。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对这篇课文的理解,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会认“牺”4等个生字,会写“酬、珍”等11个生字。
正确读写“酬谢、叮嘱、崩塌”等词语。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能复述故事。
3.抓住文中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细心体会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
以上三个目标,体现由词到句,由句到篇层层推进的关系,在词中反映句的作用,借句理解词,借词说句,由句成篇。
三个目标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整体。
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
四、说教学过程我根据民间故事通俗易懂、便于理解的特点,设计了这堂课。
整个课堂,分为四个板块。
主要用以下三种方法来展开教学。
⒈以问题引导,语言表达为外显标志,训练学生思维能力。
学生思维能力形成的过程,是学生不断思考,教师不断引导、修正、完善的过程。
我通过设置“课文写了海力布的哪几件事?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海力布是个怎样的人?”运用问题引导学生从整体感知文本。
⒉抓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品质,走进人物心灵。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意思的方法,来达到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3.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在读中体验情感,积累语言。
朗读不仅能帮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而且能帮助学生深刻体会语言背后的情感。
教学中,我重视引导学生采用不同方式的读,品味文本语言,如:通过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通过精读课文,了解人物形象。
总之,通过不同形式的阅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4.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复述。
在复述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把握故事的主要情节,并在此基础之上,加上自己适当的想象和联想,再复述出来。
这样复述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吸引人。
同时也能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五、说板书设计。
救白蛇得宝石猎人海力布听鸟语善良热心助人舍己为人救乡亲变石头根据课文内容,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这个板书设计能很好地体现文章的内容,加深学生的印象。
六、说教学效果。
由于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我采用了以学生自学为主的教学方式以及通过抓重点句子和重点词语的方法来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因此,学生很快把握住了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了主人公的人物形象。
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9 猎人海力布同步练习第一课时一、读拼音,写词语。
bào chóu dīng zhǔ fā shì hòu huǐ()()()()zhēn bǎo chí yán bēng tā huǎng huà()()()()二、补全下列词语,完成练习,再选择两个分别造句。
飞()走()大吃()()()真()确乌云()()狂风()()倾()大()1.以上词语中,含有反义词的是,我能写出类似的词语、;含有近义词的是、、,类似的词语有、;描写自然现象的词语是、。
2.造句:三、按要求写句子。
1.海力布听到消息。
扩写句子:2.嘴里含着那颗宝石。
能听懂各种动物说的话。
用关联词合成一句:第二课时一、读句子,填写恰当的AABB式的词语。
1.咱们在这山下住了好几代啦,这么多人,搬家可不容易呀!2.接着,他就把怎么得到宝石,怎么听见一群鸟商量避难,以有为什么不能把听来的消息告诉别人,都照实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