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4单元 第16课 抗日战争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6
《抗日战争》教案4(新人教版必修1)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6课抗日战争教材分析《课程标准》要求"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根据必修1政治文明进程的主题,本课的落脚点应为让学生深刻理解全民族抗战得胜利对中国近代政治发展得深远影响。
教材的第一小节"全民族的抗战"主要讲述日军加紧侵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最终全民族抗战爆发(略讲)、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抗战初期两个战场的抗战活动及结果。
教材第二小节"日军的滔天罪行"讲述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造成深重的灾难(学生自主学习)。
第三小节"抗战的胜利"主要讲述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在中共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下日军最终投降、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
为了讲授方便,可将第一、第三小节进行整合,统一到一个模块之下。
学情分析通过阅读初中教材以及了解部分学生得知本课的基础知识(例如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平型关战役、台儿庄战役、南京大屠杀、百团大战、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等)学生在初中已学过,基本都记得。
因而这部分内容在授课时做从略处理。
本课重在探讨抗战胜利的原因及重要意义,符合高中生的认知特点,但由于他们的历史知识储备和对历史理论问题的理解能力还有限,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仍需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采取创设情景、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识记:卢沟桥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
南京大屠杀;七三一部队等。
百团大战;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战胜利的意义。
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及过程;比较分析抗战初期两个战场的不同特点及成因。
讨论课本的思考题"是什么使日本侵略者从人性变为反人类的兽性"?分析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及地位。
第16课抗日战争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抗日战争爆发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史实,抗战初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情况,比较两个战场的不同特点,理解两个战场在抗战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
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概括和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引导学生分析日本侵略中国的原因,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探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与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局面的形成之间的联系。
从具体的战役中归纳出抗日战争中两个战场的不同特点,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巨大贡献以及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通过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这一伟大历史事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难点: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三、教学方式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分析法,归纳法与探究法等。
2、辅助手段:充分运用文字记载及有关图片、文物资料讲解相应的教学内容,力争做到论从史出,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方式展示教学设计,加深学生对所四、教学过程【情景引入】师:升国旗唱的国歌原名叫什么?生:《义勇军进行曲》师:我们一起来唱一段国歌吧!(文娱委员领唱,学生齐唱国歌)师:从甲午中日战争到今天的一百多年里,民族危机意识始终笼罩在国民心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便是这种意识的集中反映。
这首歌创作于1935年,由田汉作词,聂耳谱曲。
从这首歌创作的历史背景看,歌词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指的是什么?当时中华民族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生:华北事变或日本侵华;抗日救国或救亡图存。
师:这一时期,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请大家翻开课文,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场决定中国命运的著名战争──抗日战争。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课标要求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南昌起义的意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等有关史实、认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中共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2.掌握长征的有关史实,理解遵义会议的召开,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二、过程与方法1.指导自学课文,掌握本课基础知识。
在师生对话中循循善诱,引导学生不断深入探究历史问题,加深对历史实质的理解。
2.教师向学生提供一些历史材料、历史地图,为学生探究历史问题提供历史背景;采用情境—体验探究的方法,运用多媒体展示影视片断、诗词、历史图片,表格文字资料等,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中国共产党走过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尤其是中国革命处于低潮的情况:如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中国共产党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力挽狂澜,扭转乾坤等史实。
培养学生面对重大事件时,处变不惊的人生态度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
2.让学生知道红军的长征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感悟中共能够依据国情,创造性的解决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感悟长征精神并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落实长征精神。
3.培养学生从历史的角度深刻认识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进一步认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
重点难点1.重点:认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中共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武装起义,土地革命的内容、意义,红军长征的原因、意义。
2.难点:理解“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和遵义会议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备多媒体设备与自制的历史课件;导学案。
教学方法运用“四导一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引入】方法一:设问: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引入: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国民党右派制造分裂、叛变革命;此外,共产国际领导下的年幼的中国共产党缺乏经验,其领导人陈独秀在革命后期放弃领导权也是具体原因。
第16课抗日战争知识纲要导引答题术语导学(1)在民族危机面前,国共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互相配合,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
(2)侵华日军烧杀淫掠,无恶不作,制造了南京大屠杀、潘家峪等无数惨案,犯下滔天罪行。
(3)中国共产党坚持统一战线中独立自主的原则,实行人民战争路线,坚持持久战方针,这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知识点一全民族的抗战和日军的滔天罪行1.历史背景(1)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2)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全面侵华。
2.共赴国难(1)国共合作:两党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全民族抗战。
(2)敌后战场①1937年,中共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②八路军、新四军进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
(3)正面战场①国民党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
②淞沪会战中,姚子青、谢晋元等爱国官兵英勇抗击日军。
3.结果取得平型关、台儿庄等战役胜利,但华北、华中、华南大片领土失陷。
4.日军的滔天罪行(1)南京大屠杀:日军侵华过程中,制造了一系列反人类的暴行。
1937年12月,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被害中国人在30万以上。
(2)潘家峪惨案:1941年初,在河北省丰润县制造了潘家峪惨案。
(3)研究细菌战:在中国东北成立研究细菌战的部队,称为“七三一部队”。
党内合作与党外合作(1)党内合作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方式。
所谓党内合作,是指共产党员只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国共两党的合作在国民党一党内部进行。
(2)党外合作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方式。
所谓党外合作,是指国共两党没有统一到任何一个政党内部,而是在两党外部进行合作。
全民族抗战并不单指国共两党合作,而是以两党合作为基础,包括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共同参加的抗战行为。
国共两党像两面旗帜,起引领、带头作用。
[学思之窗] (见教材P76)是什么使日本侵略者从人性变为反人类的兽性?提示:(1)历史原因:日本的武士道精神轻生重死。
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课程标准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战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历史地位。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侵华日军的滔天罪行;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史实。
理解: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及历史地位。
知识的运用:结合时事客观分析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引导学生分析抗战胜利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教师创设情境及学生角色扮演,锻炼其合作精神,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创造性。
通过自主学习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史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介绍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爱国将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高尚情操。
通过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这一伟大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此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强国之志。
通过模拟法庭,加深学生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精神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侵华日军的滔天罪行;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地位。
难点: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抗战胜利的历史地位。
★学情分析《抗日战争》这节课同学都很熟悉,而且很多同学对这部分知识比较感兴趣,加上抗日战争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
经过一段时间的高中历史学习,学生已经对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方法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也已经学会在阅读中提取有效信息。
打算采取学生自主探究为主与教师适当引导归纳总结相结合的方法,创设问题情景,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让学生在互动学习中获得规律性认识,并加强合作精神的培养。
★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情境讨论式教学法、问题探究式教学法、角色扮演、小组合作探究,由浅入深,层层推进,从高度、广度、深度上拓展学生的思维,师生共同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6课抗日战争1、掌握抗日战争的重大史实:抗日战争的爆发。
日军侵华的罪行。
中国人民的抗战。
2、分析抗日战争的重大问题:日本侵华战争的背景和性质。
中国抗战的三个战场的作用以及相互关系。
抗战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3、通过揭露日军侵华期间的滔天罪行,歌颂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培养学生爱国和正义的情感。
4、通过学习抗战历史,联系当今日本右翼否认史实的态度,引导学生反思历史追求真理的态度。
5、通过把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行联系,增强学生的世界意识。
【教材总体分析】:本课内容反映了抗日战争的基本特征:从社会矛盾看,中华民族与日本侵略者的民族矛盾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
从中国抗战看,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还与世界反法西斯力量联合。
从战争态势看,中日双方进行了一场持久战。
最终抗日战争获得胜利。
【教材侧重分析】:本课重点:日军侵华期间的滔天罪行。
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
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本课难点:中国抗战的三个战场的作用以及相互关系。
抗战胜利的原因。
本课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熟悉,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他们讲述史实发表见解。
本课内容与二战有密切关系,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把中外历史相联系。
导入新课一.战争的起因:【师】在近代历史上日本不断侵略中国。
你们知道的有哪些侵略史实?(讨论回答)【PPT】1894-1895年日本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获得《马关条约》,占领了中国台湾。
1900年日本参加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获得《辛丑条约》。
1914年日本出兵中国山东。
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中国东北。
1932年日本发动了“一二八”事变进攻上海。
1935年日本发动了华北事变,控制了华北。
1937年到1945年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师】请大家思考:为什么近代日本不断侵略中国?我提供两段资料帮助大家思考。
【PPT】(19世纪后期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从资料中看,日本明治维新成功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但是它的资本主义发展中存在着国内市场狭小,资源严重不足的限制。
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七七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日军侵华的滔天罪行、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事实。
(2)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及过程;比较分析抗战初期两个战场的抗战;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尤其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作用;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3)运用:结合当前时事分析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思考战争给中日两国带来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播放有关录像和历史图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抗日战争的特定背景中,去探究日军侵华和中国军民抗战这两方面的问题;通过提供材料让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和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学习本课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历史使命感,树立强国之志。
(2)中国人民的抗战是“全民族抗战”,以此培养和发扬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贡献。
教学重点、难点本课重点:日军的滔天罪行、全民族的抗战、抗战胜利的原因和地位。
本课难点:抗战胜利的原因和地位。
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课前播放《义勇军进行曲》。
刚才大家听到的这首高亢激昂的歌曲是——(学生回答:《义勇军进行曲》。
)我们每周升国旗仪式必唱的国歌,多么熟悉的旋律。
同学们知道《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哪一年吗?(1935年)是什么使“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日本侵略,中华民族危机严重)中华民族当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抗日救亡)让我们共同走进那不堪回首的岁月,走进伟大的抗日战争。
本节课我们通过回顾历史、探究历史和感悟历史三个主题来纪念伟大的抗日战争。
学习新课:一、回顾历史——血腥野蛮地侵略(日本侵华)1、步骤(由于高中生对抗战史的主要事实比较清楚,本目主要采取学生回顾的方式进行。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了最惨无人道的野蛮侵略,同学们,你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抗日战争史,请你们回顾:日本帝国主义在三四十年代对中国发动了哪些侵华事变?对中国人民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在学生回答后,课件打出:《中华民国地图》,在图中相应位置闪动出现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伪满洲国、华北事变、七七事变等侵华事变,中国大片国土沦丧,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2、原因【探究思考】:“小”日本为何会侵略“大”中国?(1)历史原因:从大陆政策到“国策基准”(课件打出“国策基准”的材料)。
(2)经济原因:自然条件的限制;摆脱经济危机。
(3)外部原因:国际社会的绥靖政策和国共内战。
(衔接过渡)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过程中犯下了滔天罪行。
3、滔天罪行:(1)南京大屠杀:课件出示相关图片如累累白骨、杀人比赛(向井和野田在进南京城前谁先杀100人,野田杀了105人,向井杀了106人),突出遇难者300000人。
(2)潘家峪惨案:课件出示现场一角等图片,死难者1200余人。
(3)七三一细菌部队:课件出示活体实验、2003年中毒后李贵珍等相关图片。
【探究讨论】同学们在看了这些图片之后一定深有感触,请用一句话表达你此时的心情(学生回答)。
【学思之窗】是什么使日本侵略者从人性变为反人类的兽性?(武士道精神、灭亡中国,泯灭中国人民的抗战意志)。
人们常说,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我要说在中国近代史上,中日两国是一衣带血。
日本侵略者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战败投降,在长达14年的侵华战争中,以最野蛮、最残暴、最惨绝人寰、最没有人性的手段在中国进行着大破坏、大屠杀,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
神州在流血,中华在哭泣。
偌大的中国乌云密布,哀鸿遍野。
泱泱中华,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
中国的出路何在?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那个时代有血性的中国人,你该怎么做(学生回答)?“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国共两党捐弃前嫌,共赴国难,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此中国的抗日战争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战,成为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二、探究历史——不屈不挠地抗争1、全民族抗战【探究合作】:如何看待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抗战?【新闻发布会:将班级分成两个大组分别代表国共双方】请分别代表国共双方阐述自己对抗战的贡献。
学生发言后,教师小结:国民党正面战场:(1)抗战:卢沟桥抗战、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国共合作抗日的典范)、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播放有关影象资料);中国远征军远征缅甸。
(2)评价:积极抗日,粉碎了日军速决战的计划;节节败退(片面抗战路线)。
(先在课件上展示国民政府在抗战时期抗战的有关数据,让学生总结概括对国民政府抗战的评价。
最后打出胡锦涛主席《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对国民党抗战的评价,加深学生印象。
)共产党敌后战场:全面抗战路线;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重大战役:平型关战役(抗战初期第一次胜利)、百团大战(主动出击的大规模战役)、回民支队的抗战。
(课件展示有关中国共产党军队抗日的有关数据,表明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探究思考】国共两党实行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的原因?全面抗战路线:即动员全民族的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
片面抗战路线: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不发动群众的抗战路线。
(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两党所代表的不同的阶级利益所决定的)分析两大战场之间的关系:(相互配合,相互支持)。
2、【探究合作】: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课件显示)【谜语大家猜】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打一历史人物)。
(屈原、苏武、共工、蒋干、毛遂等)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分析,课件显示:(1)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全民族抗战(根本原因);(可适当介绍一些反映学生感兴趣的影视剧如《亮剑》,《中国兄弟连》等,达到情感共鸣。
)(2)国际: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支持和配合;(3)日本:发动的是侵略的、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
3、【探究合作】: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课件:展示相关材料,学生阅读后发言)。
材料一:在如何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那将是日军和纳粹德国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交通线……”材料二: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伤亡3500万人,死亡2000多万人,直接经济损失62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美国死亡40.5万人;英国死亡37.5万人。
学生发言后,总结:(1)中华民族第一次反对外来侵略的完全胜利;(2)增强民族自尊、自信心,为民主革命胜利奠定基础;(3)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重大贡献;(4)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三、感悟历史——让历史告诉未来60多年过去了,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那场罪恶的侵华战争到底给中日两国带来了什么?中日两国的人们对待战争的态度又如何?课件展示:日本首相小泉参拜靖国神社图片、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下跪图片(图片配文字:同样是祭拜,相似的事件,不同的形式,迥异的内容。
德国人跪下了,跪在了受难者墓前,跪得是那么的坦诚;日本人却站着,站在了凶手的牌位下,站得是那么的孤傲。
同样举起过屠刀,也同样放下了凶器。
德国人正视历史、尊重历史,用真诚换取理解,融入欧洲,强大自身;日本人无视历史、歪曲历史,用丑恶掩盖罪恶,一意孤行,伤害四邻。
有的人下跪了,他显得更崇高;有的人还站着,他看着更卑微;有的人为尊严,有的人为生存;有的人毫无廉耻,有的人荒诞不经……下跪,意味着什么?你又为什么而下跪?参拜,又意味着什么,惨死在日本屠刀下的中国人,什么时候才能听到同样的忏悔?)师生对话: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是日本不愿正视历史,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表现之一。
你还知道哪些表现?(日本篡改教科书、否认南京大屠杀等)课件展示:赵薇日本军旗装图片(我不懂这段历史)侵华日军细菌战中国受害诉讼原告团团长兼总代表、2002年十大年度人物之一的王选图片(颁奖词:“她用柔弱的肩头担负起历史的使命,她用正义的利剑戳穿弥天的谎言,她用坚毅和执著还原历史的真相。
她奔走在一条看不见尽头的诉讼之路上,和她相伴的是一群满身历史创伤的老人。
她不仅仅是在为日本细菌战中的中国受害者讨还公道,更是为整个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规则寻求支撑的力量,告诉世界该如何面对伤害,面对耻辱,面对谎言,面对罪恶,为人类如何继承和延续历史提供了注解”。
)(只要有两个王选这样的女人,就可以让日本沉没。
——美国历史学家谢尔顿·H·哈里斯)。
下一个“王选”,会是你吗?【课堂感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从中得到哪些感悟?作为一名当代中国青年,应该怎样对待这段惨痛的历史?应当如何处理当今的中日关系?学生(历史不能忘却,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防止日本军国主义复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好好学习,报效国家)课件显示:胡锦涛讲话内容: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我们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只有不忘过去、记取教训,才能避免历史悲剧重演。
——胡锦涛板书设计回顾历史——日军侵华(步骤、原因、滔天罪行)抗日战争探究历史——不屈不挠地抗争(全民族抗战)抗战胜利的原因意义感悟历史——让历史告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