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试卷(一)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9
2010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试卷(一)及答案(总分120分时间120分钟)一、积累运用(28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3分)A、跳踉. liáng 自诩.xǔ警惕.tì赐.给cìB、嗥.叫háo 牛仔.zǎi 滑稽.jì头衔.xiánC、赫.然hè够呛.qiàng 陛.下bì撬.去qiàoD、膺.惩yīng 弥.漫mí称.职chèn 区.寄ōu2、下列词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在方格内改正。
(4分)横行无际不屑一顾昂首阔步凶神恶煞按捺不住奄奄一息如怨如诉万籁具寂殚智竭力无以复加下流无耻喜笑颜开赅人听闻随声附和钦差大臣不可救药3、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欠妥的一组是()(3分)A、我对他起初并无信心,姑妄从之....。
姑妄从之:姑且按照他的办法来做。
B、贼易.之。
易:容易。
C、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不可救药:比喻人或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D、把全世界的地下宝藏都指点..给他。
指点:指出来使人知道。
4、对作家作品的叙述不正确的一组是()(3分)A、《最后一片叶子》作者欧•亨利英国小说家。
B、《渔夫的故事》选自《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民族故事集。
C、《农夫和蛇》选自《伊索寓言》相传为希腊被释的奴隶伊索所作。
D、《童区寄传》的作者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5、下面是对散曲《天净沙•秋思》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晚景图。
B、第二句用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衬,更显出环境的幽静。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
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
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无思乡之情。
梧州市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语文(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说明:1.答卷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2.用蓝、黑色墨水或蓝、黑色笔芯圆珠笔在试卷上直接答题。
3.全卷100分中有5分为全卷的书写分,要求书写规范、工整、美观,卷面整洁。
一、积累与运用(21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孪.生(luán)御.聘(xiè)磅.礴(pánɡ)头晕目眩.(xuàn)B.菡萏..(hàndàn)匿.笑(nì)论.语(lún)莽莽榛榛.(zhēn)C.地窖.(ɡào)厄.运(è)泯.灭(mǐn)水波粼粼.(línɡ)D.何遽.(jù)啜.泣(chuò)酝酿.(niànɡ)踉踉跄跄.(chànɡ)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 A.痒酥酥绵延茏罩神通广大B.呈报滑稽祷告骇人听闻C.拆散霎时寒战明察秋毫D.惊惶虐杀贮蓄历历在目3.在下面语段的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2分)……………( ) 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着;有的像羊群,;有的像一床大棉被,严严实实地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A.飘排列来来去去盖B.飞排列来来往往盖C.飘平摆去去来来罩D.飞排列跑来跑去罩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驰名世界的凡尔赛宫,巍峨的埃菲尔铁塔,雄伟的凯旋门,庄严的巴黎圣母院,这些名胜古迹令人爱不释手....。
B.孙小龙模仿赵本山的表演真是栩栩如生....,让大家不时捧腹大笑。
初中语文试卷马鸣风萧萧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七年级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24分)1.(10分)(1)夜泊秦淮近酒家(2)无可奈何花落去(3)惊起一滩鸥鹭(4)问渠那得清如许(5)巴山夜雨涨秋池(6)夕阳西下(7)江春入旧年(8)谁家新燕啄春泥(9)未若柳絮因风起(10)相委而去(每小题1分,有错漏添倒本题不得分)2.(6分)(1)(4分)遥遥mèi 测chóu (每个1分)(2)(2分)我国将实施中国人登上月球的计划(宏伟蓝图)3.(4分)(1)(2分)手捧新芽(一双手张开捧着一株幼苗)。
(2)(2分)人民教育出版社将用爱呵护下一代成长(以勤劳的双手悉心呵护和培育生命成长)。
4. (4分)(1)(2分)D (2)(2分)人应当热爱劳动,不能好逸恶劳(应有长远打算,不能只顾一时享受)。
二(43分)(一)(16分)5.(1)(1分)博大胸襟(远大抱负;雄心壮志;建功立业一统天下的豪情)(2)(2分)既写出了沧海惊心动魄的声势,也写出了作者的惊叹和赞美。
6.(2分)逾时(倏忽)高潮(每个1分)7.(4分)(1)考虑、想到(2)高(3)通"才",仅(4)有的人(每个1分)8.(3分)D9.(2分)连绵不断有六七里,竟然像一座城市了(“连亘”“居然”为关键词)(每小句1分)10.(2分)(3)变化迅速(变化莫测)(4)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每个1分)(二)(13分)11.(4分)晕、华、虹、霞(每个1分)12.(4分)内容上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云的万千姿态(1分),激发读者的想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结构上是对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的具体陈述(1分),同时也自然引出下文对天上的云“变化无常”的描绘(1分)。
(答出其中任意四点即可,意对即可)13.(2分)本义是挂在商店门前写明商店名称或经售的货物的牌子,作为商店的标志(1分);这里指各种各样的天气可能出现的标志(1分)。
2010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七年级语文试题一、积累运用(共20分)(一)积累(共10分)1.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加点字拼音依次写在文后方格内。
(2分)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qiānqiān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dài色的长墙。
轻飞màn舞的蜂蝶不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
(梁衡《夏》)2.默写。
(8分)(1)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________________。
(2)万籁此都寂,。
(3)无可奈何花落去,。
(4)我寄愁心与明月,。
(5)《〈论语〉八则》中孔子是这样论述学习与思考之间的关系的:“ ,。
”(二)运用(共10分)3.学校围绕“营造书香校园”的主题,准备开展“图书漂流”活动。
假如你参与这次活动,请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请阅读下面的“相关链接”,说说开展这项活动的意义。
(2分)相关链接:图书漂流是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欧洲的一种好书共享方式。
不用借书证,不用付押金,也没有借阅期限,书友在自己书的扉页上贴上“漂流”的特定标签,然后投放到公共场所,取书的人阅读后按标签提示,再把该书自动投放到公共场所,让下一位爱书人阅读。
一本书以随机的方式被素不相识的人传阅,让志趣相投者可能因此结为好友。
_(1)(2)为了让“图书漂流”活动能正常、持久地进行下去,请你为“图书漂流标签”设计一句温馨提示语。
(2分)(2)4.有位作者写了一首诗《0的断想》:0是谦虚者的起点,骄傲者的终点;0的负担轻,但任务最重;0是一面镜子,让清醒者重新认识自己;0 是一只救生圈,让糊涂者随波逐流……请你发挥想像,再续写两句。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卷(一)含答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一)答案1.B【详解】A.“涸"应读“hé”;C.“刨跟问底"应为“刨根问底”;D.“流趟"应为“流淌”。
2.B 麻木不仁:肢体麻痹没有感觉,形容对外界的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
使用有误。
3.C【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A.语意重复,“大约"与“左右”重复,删去其一即可;B.不合逻辑,“防止"与“不要”连用,双重否定表示肯定,否定不当,应去掉“防止"或者“不要”;D.搭配不当,“发扬"与“产业”不搭配,可将“发扬"改为“发展”。
故选C。
4.A【详解】此题考查的是句子顺序的排列。
首先,认真阅读材料,明确体裁和中心;其次,理清思路;再次,抓语言标志,把握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最后,连贯语句,语感检验。
①“‘给力’一词最初的火热源于"与横线前的“‘给力’一词高调走红”紧密相承,应放在第一位;⑤句的“所谓‘不给力’"解释的是第①句结尾部分的“这就是天竺吗,不给力啊。
”应放在第二位,故排除C、D选项。
③句的“类似于‘牛’‘很带动’‘酷’"是网络词语,与第④句的“开始成为网络热门词汇”相接,所以第③句应放在第④后。
故答案应选A。
5.C【详解】C.“先叙后议"错误,应为“夹叙夹议”。
故选C。
7.B【详解】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
B.“水何澹澹"意思是:海面浩渺,水波荡漾,是动态描写;“山岛竦峙”意思是: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是静态描写,动静结合,互相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所以该选项中“‘水何澹澹’是静态,‘山岛竦峙’是动态"表述不正确;故选B。
8.运用了夸张、想象、积极浪漫主义的手法,体现了诗人的博大胸怀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9.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轻薄/ 手下,身边的人/ 脸色10.(1)如果不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办法明确志向,如果不宁静专一就没办法达到远大目标。
江西省吉水县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参考答案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1、(1)江春如旧年(2)乱花渐欲迷人眼(3)禅房花木深(4)无可奈何花落去(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6)老冀伏枥、志在千里
2、B
3、D
4、C
5、D
6、(1)建设和谐社会难道不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吗?(2)谁能否定建设和谐不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7、略8、略
二、古诗文阅读
(一)
9、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10、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二)
11、惜︱余往来其间未尝登眺
12、从:跟随尝:曾经过:超过13、略14、略15、略
三、现代文阅读
(一)
16、(1)背楼:背货物上楼(2)搭讪:说话
17、外貌描写,为后文写他背东西埋下伏笔,衬托出他背楼的艰难。
18、货物堆得满挣的钱就会更多一点,减轻经济负担。
19、点明中心20、略21、略
(二)
22、因为小蜜蜂和小蟋蟀关系特别亲密。
23、活在笼子里没有自由,表明了它们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24、小蟋蟀的最大愿望是在人面前大摇大摆走一回,小蜜蜂的最大愿望是给人做一次飞行表演,获得人们的夸赞。
25、略26、略27、略
四、作文(略)。
2010~2011学年度上期期末考试题七年级语文一、积累及运用(2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2分)A.洗濯.(zhuó)酝酿.(niànɡ)踉.踉跄跄(liànɡ)获益匪.浅(fěi)B.霎.时(shà)猝.然(c uì)头晕目眩.(xuàn)忍俊不禁.(jìn)C.贮.满(chù)滑稽.(jī)春华.秋实(huá)随声附和.(hé)D.雏.形(chú)磅礴.(bó)玲珑剔.透(tì)苦心孤诣.(zhǐ)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喧腾蹂躏海枯石滥慧心未泯B.喑哑眩耀芊芊细草瘦骨嶙峋C.奢望弥漫心旷神怡窸窣作响D.静谧虐杀闲情逸至轻飞曼舞3.下面一段文字中画线的两个句子各有一处语病,请在原句上修改。
(2分)交通拥堵,是近年来在全国普遍凸现的“城市病”。
北京、天津、上海和重庆四个直辖市在谋划“十二五”发展时,①均把防止“不堵车”列为具体目标,表明交通拥堵已经成为中国一线城市面临的共同挑战。
不仅如此,交通拥堵还在向二三线城市迅速蔓延。
②即使城市规划更加具有前瞻性与合理性,那么,城市交通拥堵完全可以限制在可容忍的范围内。
4.古诗文默写。
(每空一分,共8分)(1),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2)乱花渐欲迷人眼,。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3)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4)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是知也。
”(《〈论语〉十则》)(5) 曹操的《观沧海》中,借奇特的想象表达博大胸怀的句子是:,若出其中;,若出其里。
5.名著阅读。
(2分)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这首小诗的作者是冰心,请你说出其中蕴含的哲理:。
6.综合性学习。
(7分)2012年是农历壬辰年(龙年),下面是一张贺岁生肖邮票的设计图。
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语文试题书法这颗闪耀着传统文化光辉的明珠,在素质教育的天宇中更加璀璨夺目。
书法对于培养人的心理品质和审美能力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信你有一手漂亮的书法,那就尽情地展示吧!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划线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栖.(xī)息嫌恶.(wù)头晕目眩.(xuàn)B.厄.(è)运滑稽.(jī)忍俊不禁.(jìn)C.湛.(zhàn)蓝静谧.(bì)瘦骨嶙峋.(xún)D.伫.(zhù)立御聘.(pìn)苦心孤诣.(yì)2.下列书写有错别字的—项是 ( )A.海枯石烂千姿百态惊慌失措历历在目B.怡然自得苦心孤诣恍然大悟水波粼粼C.骇人听闻诲人不倦猝然长逝莽莽榛榛D.踉踉跄跄孪生姐妹风声鹤唳更胜一畴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A.音乐一起,身着五色彩裙的姑娘们旋转起来,她们的舞步由慢而快,直看得人眼花缭...乱.。
B.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同。
C.他语无伦次....,不知道怎样对大家解释才好。
D.据调查,这是一套很不错的课外读物,学生们读完了它们后都感觉获益匪浅....。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B.增加质量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C.能否刻苦钻研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
D.我们在生活中要有改正错误、认识错误的勇气。
5.请根据上下文语境,补写句子。
四季是一首多彩的诗:春是翠绿的诗,萌动着活力和生机;夏是火红的诗,流淌着奔放和热情;,;冬是雪白的诗,袒露着纯洁和欢欣。
6.用课文原句填空。
①,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过故人庄》)②,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③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__。
(晏殊《浣溪沙》)④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卷及答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卷及答案七年级语文期末考试时要不放过一点疏漏,不放弃一分希望,祝你七年级语文期末考试顺利、下是店铺给你推荐的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卷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卷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一) 积累(11分)1、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加点字的注音依次分类填在方格内。
(2分)民俗文化是斑lán(______)多彩的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走,去瞧一瞧运河两岸的父老乡亲阖家过新年的古老习俗,听,江南水乡的戏台上飘来婉转yōu(______)扬的横笛声,看,湘西河街吊脚楼前擂(______)鼓阵阵、龙舟竞发……民间习俗和传统节日,闪yào(______)着传统文化的熠熠(______)光辉。
填字 ______注音 ______2、默写。
(6分)(1)最是一年春好处, ______ 。
(2) ______ ,江春入旧年。
(3)晴空一鹤排云上, ______ 。
(4) ______ ,铜雀春深锁二乔。
(5)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人生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学习,还必须有思考的能力。
这句话跟孔子《论语八则》中的“ ______ ,______ ”有异曲同工之妙。
3.下列对名著《汤姆•索亚历险记》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3分)(______ )(______ )A.《汤姆•索亚历险记》是法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马克•吐温的长篇小说,其中不少事情都来自作者的亲身经历。
B.汤姆•索亚生性顽皮,但心地善良,乐于助人。
在洞中历险时,他也很少想到自己的安危,而是处处为蓓姬着想,身上仅有的一块面包也让给蓓姬吃。
C.汤姆•索亚反感教会学校里枯燥无味的生活,也反感教堂里牧师的说教,他幻想着能过上像传说中的海盗和绿林好汉一样的新奇冒险的生活。
D.汤姆•索亚是一个成长中的孩子,他开始不敢出来指证杀人犯印第安人哈克,但后来终于挺身而出,勇敢指证杀人犯。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题(1)一.全卷书写分共4分,根据下列标准进行评分:一、1、(5分)略2、(3分)奢.( shē)望蹂.( róu )躏.( lìn )chè (撤 )销 kāng kǎi(慷)(慨)3、停顿和重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4、最确切的一项是( B )(2分)5、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C )(2分)6、①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共8分)②《钱塘湖春行》的颔联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③曲径通幽处;何当共剪西窗烛。
④孔子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形象论述学与思的关系。
7、略 8、略12.合乎题意即可,如:要有计划、有目的的培养、教育自己(2至7题每题2分)13.①为有源头活水来;②一山放过一山拦;③商女不知亡国恨;④何当共剪西窗烛;⑤随风直到夜郎西;⑥青山郭外斜.○7至爱爱和悲哀○8缥缈的空中美丽的街市(每空1分)(本大题共计26分)四.(一)14.①家庭聚会;②差不多可以相比;③不久,一会儿;④指子侄辈15.①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②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16.从“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可以看出,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融洽(或“和谐”“欢快”“轻松”等正确说法)家庭气氛17.言之成理即可,不讲理不得分(每题2分共8分)(二)18.一个塌鼻子的小男孩以一篇作文打动老师,感动妈妈的故事19.说明妈妈被这篇“作文”感动了,知道了怎样“格外喜欢你”20.写出了这个小孩受到老师的表扬后高兴的样子21.但他并没有把作文本拿给妈妈看,他是在等待着一个美好的时刻22.感人至深、真诚、发自肺腑等23.是的,智力可以受损,但爱永远不会,它朝气勃勃,永远垂着绿荫,开着明媚的花,结着芳香的果(每题2分共12分)(三)24.一个女孩子通过一瓶纯净水认识生活改变现状的故事25.母亲的话所包含的道理。
26.写出了女孩对自己家境艰难的自知和为自己“高消费”的难为情27.世上难道还有比凉白开更好的纯净水吗?28.喜欢的句子自己找,理由一定要充分(每题2分共10分)五.根据实况评改(本题30分)七年级语文(上)试卷(2)15.《皇帝的新装》;丹麦;童话;安徒生;《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10. A 11. A 18. 爱新装成癖、虚伪;怕丢官职;教训皇帝、捞钱19.(1)人生的机遇只是由你自己来掌握,勤奋工作,努力学习,是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2)要及时抓住适合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3)生活中存在许多机会,但是能够真正把握的人却少之又少。
2010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试卷(一)及答案(总分120分时间120分钟)一、积累运用(28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3分)A、跳踉. liáng 自诩.xǔ警惕.tì赐.给cìB、嗥.叫háo 牛仔.zǎi 滑稽.jì头衔.xiánC、赫.然hâ够呛.qiàng 陛.下bì撬.去qiàoD、膺.惩yīng 弥.漫mí称.职chân 区.寄ōu2、下列词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在方格内改正。
(4分)横行无际不屑一顾昂首阔步凶神恶煞按捺不住奄奄一息如怨如诉万籁具寂殚智竭力无以复加下流无耻喜笑颜开赅人听闻随声附和钦差大臣不可救药3、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欠妥的一组是()(3分)A、我对他起初并无信心,姑妄从之....。
姑妄从之:姑且按照他的办法来做。
B、贼易.之。
易:容易。
C、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不可救药:比喻人或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D、把全世界的地下宝藏都指点..给他。
指点:指出来使人知道。
4、对作家作品的叙述不正确的一组是()(3分)A、《最后一片叶子》作者欧•亨利英国小说家。
B、《渔夫的故事》选自《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民族故事集。
C、《农夫和蛇》选自《伊索寓言》相传为希腊被释的奴隶伊索所作。
D、《童区寄传》的作者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5、下面是对散曲《天净沙•秋思》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晚景图。
B、第二句用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衬,更显出环境的幽静。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
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
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无思乡之情。
6、默写填空。
(5分)①停车坐爱枫林晚,_______________。
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_______________。
③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岁岁重阳。
⑤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___。
7、我国古典名著中有许多足智多谋的人物形象,请写出其中一位及相关故事名称。
(示例中所给人物不可再用)(3分)示例:书名:《三国演义》人物:诸葛亮故事:草船借箭书名:人物:故事:8、参加下列综合性学习活动。
学校举办“推广普通话活动周”,同学们都积极参与这项活动。
(4分)(1)请你设计一条富有感染力的宣传语。
(2)你认为在活动周中应开展哪些语文活动?请列举三项。
(3)就学校如何推广普通话问题,请你向校长提出一条富有创意的建议。
(4)一个时期以来,广播电视上方言节目频频出现。
校报记者请你结合此现象谈谈对推广普通话的看法。
二、阅读理解(42分)(一)阅读文言文,完成9-12题。
(14分)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
行牧且荛,二豪贼劫持,反接,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
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
贼易之,对饮酒,醉。
一人去为市;一人卧,植刃道上。
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因取刃杀之。
逃未及远,市者还,得童,大骇,将杀童。
遽曰:“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彼不我恩也;郎诚见完与恩,无所不可。
”市者良久计曰:“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专焉?幸而杀彼,甚善!”即藏其尸,持童抵主人所,愈束缚牢甚。
夜半,童自转,以缚即炉火烧绝之,虽疮手勿惮;复取刃杀市者。
因大号。
一虚皆惊。
童曰:“我区氏儿也,不当为僮。
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
愿以闻于官。
”虚吏白州。
州白大府。
大府召视儿,幼愿耳。
刺史颜证奇之,留为小吏,不肯。
与衣裳,吏护还之乡。
乡之行劫缚者,侧日莫敢过其门,皆曰:“是儿少秦武阳二岁,而讨杀二豪,岂可近耶?”9、解释加点的文言词语。
(4分)①布囊其口。
囊:②恐栗,为儿恒状。
栗:③郎诚见完与恩。
诚:④吏护还之乡。
之: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子。
(4分)①力上下,得绝。
②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11、文章是如何体现区寄胆识过人、智勇双全的?(3分)12、结尾一段对表现区寄有什么作用?(3分)(二)阅读下列现代文语段,完成13-17题。
(15分)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
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
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人都到哪里去了!”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
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13、以上文字主要写了玩耍和________两种情景,其中都写到气氛,最能体现各自气氛特点的词语是_______和_______。
(3分)14、下面四项中,最能表现先生“严而不厉”性格的是()(3分)A、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便大叫起来:“人都到那里去了!”B、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
C、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D、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15、有人对“低下去,静下去”这六个字,加了圆点,并且从不同角度加以批注,其中最合理的一句是()(3分)A、不写成“静下去,低下去”而写成“低下去,静下去”,这样记叙合理,符合声音的变化实际。
B、不写成“低了,静了”,而写成“低下去,静下去”,这样体察入微,呈现声音的变化动态。
C、不写成“不明显,听不清”,而写成“低下去,静下去”,这样照顾周到,表明并非被先生的读书声压低、吞没。
D、不写成“放小,变静”,而写成“低下去,静下去”,这样用词讲究,暗示并非被先生的读书声吸引而放小音量或停止读书。
16、学生读的文字没加标点,而先生读的文字加了标点符号,这是因为()(3分)A、学生读的文字是间接引用,而先生读的文字是直接引用。
B、学生读得快,先生读得慢。
C、学生是放开喉咙读,先生是大声朗读。
D、学生没读懂,先生读得懂。
17、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分)A、上文对先生进行了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
B、字里行间,表现了对封建教育的不满。
C、“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这句话表明少年鲁迅天资聪颖,对先生所读文章的妙处心领神会。
D、段末“拗”字生动描写了先生读书无限陶醉的神态。
(三)阅读下文,完成18-21题。
(13分)冬季到台北来看雨①来时,便听说台北是个多雨的城市,尤其是冬季,雨下得更是非同凡响,为世界上许多城市所不能比。
我不是专门到台北来看雨的,我从家乡来,我说家乡话,我唱家乡戏,我带着家乡情来看家乡人。
为两岸的文化交流,我们一行20人,应台湾名伶刘海燕女士的盛情邀请,到台湾演出河南豫剧。
②演出可谓盛况空前。
我们的观众有的是驱车200多公里赶来的,有的是被人用轮椅推进剧场的。
有的一来使当起了“义工”,贴戏报、打水扫地、搬运道具,看到什么活儿都抢着干。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一时间,乡音乡韵一片,其情深深,其意切切,场面十分感人。
③对台北的河南老乡来说,他们来看家乡戏,主要是来找家乡情的。
一位叫贾文斌的老人,在头一天看戏时,紧紧地抓住我的手久久不放开,他颤巍巍地说:“我一听到这梆子敲、板胡响就想回家……”80岁的老人说着说着就像小孩一样哭了起来。
一位麻老先生对我们说:“我吃过台湾的几十种水果,世界上近百种水果,哪一种也没有家乡的榆钱和柿子有味,几十年不尝了,想啊!”台北河南同乡会的乔律师说:“我是喝黄河水长大的,生是河南人,死是河南鬼……”他们跟我们谈这些的时候,那黯然的神情,那铿锵的声音,不正是深沉的思乡情愫的袒露吗?他们的生命源头在故乡,那里有生养他们的老祖宗,那里有他们的根哪!④舞台上,一出《卖苗郎》、几句《寻儿记》就使台下看戏的老乡们大哭失声几回。
是想起了至今仍未找到的家乡的父母?是想起了年轻时手拉手陌上采桑的结发妻子?还是想起了当年挥洒“十八相送”的情景?数十年天各一方,演出的剧情勾起了他们人生际遇中最深刻的记忆,他们怎能不悲伤、不痛哭呢?⑤屋外的雨还在无休无止地下着,下雨的天气给人带来惆怅。
雨如信使,传达着一种情思,创造着一种怆然悲凉的气氛。
我们归来时,老乡们冒雨赶来送行。
车开了,透过雨幕,我只看到了使劲挥动的手,却无法看清他们脸上流的是雨还是泪……我在心里向老乡呼唤:回家看看吧!春天,一串串肥嘟嘟的榆钱,晚辈们会采下让您尝鲜;秋后,房前屋后,坡上路边,柿子黄澄澄红丢丢的一片,晚辈们会摘下送您手边。
再听几回地道的家乡戏吧,原汤原水原汁原味……⑥雨,台北的雨,不停不歇,下着,下着……18、题目是“冬季到台北来看雨”,文中也多次写到雨,对此,看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台北冬季确实多雨。
B、密密的雨丝和绵绵的乡情有相通之处。
C、融情于景,把浓浓的乡情融人对雨的描写之中,形象地表现了文章的中心。
D、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与《荔枝蜜》一课写法相同。
19、第③段中“紧紧”、“抓”、“久久”和“颤巍巍”四个词语,表现了贾文斌老人怎样的感情?(3分)20、第⑤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与前文哪句话相呼应?找出来写在下面。
(3分)21、文中“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肥嘟嘟”等语句,十分通俗、口语化,而且富有地方特色。
从文中再找出一例,写在下面。
(4分)三、写作(50分)22、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作文。
(1)请以《我二十年后某一天的日记》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2)“人间自有真情在,爱心暖如三春晖”。
在我们的生活里,有着父子之爱、母女亲情,也常见邻里间和睦相处,亲友间真诚相待,同学间友谊真挚,师生间情感依依……请截取你熟悉的一段生活,以“真情”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
期末试题答案一、积累运用1、B点拨:“稽”音应该为“jī”。
2、忌俱嬉骇3、B点拨:“易”的意思应该为“轻视”。
4、A点拨:欧•亨利是美国小说家。
5、D6、①霜叶红于二月花②将军白发征夫泪③便引诗情到碧霄④人生易老天难老⑤不尽长江滚滚来7、如:《西游记》孙悟空三打白骨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