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谭店乡中药材种植生产情况的汇 报 材 料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3
中药材经营情况汇报材料近年来,我国中药材产业持续快速发展,中药材的经营情况也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和趋势。
作为一家中药材生产企业,我们积极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不断拓展销售渠道,努力实现中药材经营的良性循环发展。
以下是我公司中药材经营情况的汇报材料。
首先,中药材的产销情况。
我公司所在地气候适宜,土地肥沃,适宜中药材的生长,我们积极引进优质中药材种植技术,扩大中药材种植规模,目前已形成了以黄芪、人参、当归、川芎等为主的中药材种植基地。
同时,我们还与周边农户合作,共同种植中药材,形成了产销一体化的产业链,保证了中药材的稳定供应。
其次,中药材的质量管理情况。
为了确保中药材的质量,我们建立了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生产和加工,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安全。
我们还加强了对中药材种植和加工过程中的环境监测,严格控制农药、化肥等农药残留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含量,确保中药材的绿色、有机、安全。
再次,中药材的市场销售情况。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中药材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我们通过建立健全的销售网络,积极参加各类中药材展销会、交流会,扩大了中药材的市场影响力。
我们还与一些大型中药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确保了中药材的销售渠道畅通,市场销售情况良好。
最后,中药材的发展前景。
随着中医药的国际化进程加快,中药材的出口市场不断扩大。
我们将继续加大对中药材种植技术的研发投入,提高中药材的品质,拓展国际市场,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合作,促进中药材的国际化发展。
综上所述,我公司中药材经营情况良好,产销稳定,质量可靠,市场前景广阔。
我们将继续秉承“质量第一,信誉至上”的经营理念,不断提高中药材的品质和竞争力,为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于中草药种植情况汇报近年来,中草药种植业在我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成为了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全面了解我国中草药种植的情况,特进行了相关调研和汇总,现将情况汇报如下:首先,我国中草药种植面积持续扩大。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中草药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特别是一些名贵中草药的种植面积增幅较大,如人参、当归、黄芪等。
这些中草药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为中草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中草药种植技术不断提升。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农业技术的不断创新,中草药种植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在种植技术方面,采用了现代化的种植方法和管理模式,加强了对中草药生长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和质量控制,提高了中草药的产量和品质。
再次,中草药种植产业链不断完善。
随着中草药产业的发展,中草药种植产业链也在不断完善。
从种植、加工到销售,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为中草药的生产和销售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也为中草药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另外,中草药种植在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草药种植不仅为农民提供了增收的机会,也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通过中草药种植,许多农民脱贫致富,实现了自身价值的最大化。
最后,中草药种植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忽视。
尽管中草药种植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市场需求不足、品种品质不稳定、环境污染等。
因此,需要加强政策引导,加大科研投入,提高中草药的质量和品牌影响力,推动中草药产业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中草药种植业在我国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希望相关部门和企业能够共同努力,加大投入,加强合作,推动中草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为我国农业产业的升级和转型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药材种植项目工作汇报材料第1篇:中药材种植项目项目建议书中药材种植项目项目建议书篇1:2011年4200亩药材种植及加工项目建议书 42000亩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及加工建设项目项目建议书******县******乡二O一一年三月十四日第一章总论一、项目提要 1、项目名称******县******乡42000亩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及加工建设项目2、建设地点、规模、期限及建设内容(1)建设地点项目区位于承德市******县。
******县位于河北省东北部的冀、辽、蒙三省区交界处,北与内蒙古的赤峰市相连,东与辽宁省的凌源市接壤,西邻旅游胜地承德,南与唐山连接。
自古以来,******就有“鸡鸣三省,通及辽蒙”之称,历史上是沟通关内外的商品集散地,目前已发展成三省区交界处的经济重镇。
(2)建设内容、规模1)建设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42000亩(其中:秦归14000亩;木香5000亩;秦艽3000亩;桔梗3000亩;天冬3000亩;续断8000亩;付子6000亩)。
达产后年产干品药材秦归224吨;木香250吨;秦艽75吨;桔梗120吨;天冬120吨;续断320吨;鲜付子1200吨。
2)建设加工中药材饮片的初级加工厂1座,产品为:秦归、木香、秦艽、桔梗、天冬、续断、付子饮片。
3)相关技术培训及指导。
(3)建设期限建设期1年(2011年5月—2012年4)。
3、投资规模及资金构成本项目总投资额为4833.49万元,资金按构成分列如下:(1)建设工程费1916.33万元,占总值的39.65%;(2)设备购臵及安装工程费506.40万元,占总值的10.48%;(3)工程建设其他费用574.92万元,占总值的11.89%;(4)预备费149.88万元,占总值的3.10%;(5)建设期利息70.47万元,占总值的1.46%;(6)流动资金1615.50万元,占总值的33.42%。
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5、项目辐射范围及带动能力(1)项目辐射范围本项目建设420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运行机制,项目建设地点位于******乡及周边乡镇海拔范围800—1200m的高半山区的栽培适宜区。
就适合我县种植的中药材品种于元月十一日至十八日分别深入到药业集团,单位受贵局的委托。
市县中药材生产基地,省市县药业发展有限公司,县乡村中药材种植示范村进行现场观摩,现就考察情况汇报如下,不妥之处请指正。
一.考察情况光照充足.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土壤质地良好.野生药材资源丰富且民间素有传统的中药材种植和经验,区的等地属半湿润半干旱过渡地带.雨量充沛。
药业有限公司就建在市区,该公司集科研加工和制药为一体的大型企业,研制各类中成药销往全国及世界各地,根据这一情况,单位考察组成员于元月十一日至十四日分别深入该公司就药材发展的前景和销路问题与王总经理进行了座谈,该公司重点是建立药材生产基地,以制药企业为龙头,采取订单农业,各级政府搞好协调,行业协会搞好技术服务,药材价格受市场调控,公司采用最低保护价收购,该公司目前又与县合作建立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占地面积130.27亩,建筑面积5万余平方米,年生产中药饮片2万吨,中药材提取物两千吨,年工业总产值6亿元,带动中药材种植20万亩,宗旨是要建成全国一流西北最大的制药企业,就目前地区种植面积还远远满足不了该公司的生产能力;针对这一情况,又深入到县中药材产业办公室和张守宗研究员就我县气候.土壤.降雨量及适合我县种植的中药材进行了详细座谈。
张守宗研究员是多年从事野生中药材训化研究的专家,先后出版了中药材栽培技术和规范化栽培与加工技术等专著,认为:就我县气候.土壤及降雨量最适合种植的首推品种是黄芪.黄芩.板蓝根.秦艽.甘草.银柴胡,因为以上品种可在阴湿,半湿润环境中生长,可育苗种植,也可进行大田直播,适应性较强,只要出苗,可耐干旱,尤其秦艽即可林草混种,也可单独种植。
张守宗研究员还领我现场参观了陈薪乡石具村石具山退耕地上沙棘,紫花苜蓿,秦艽混种示范基地。
认为:以上品种目前市场需求量大价格比较稳定,不但有药用价值,而且已渗透到社会各个基层,尤其秦艽,全国年需求量150万公斤,而全国年产量仅有三分之一,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
药材种植发展工作情况汇报材料XXX位于XXX市西部,距市区XX公里,距高速公路11公里。
全乡辖XX 个村,XX个村民组,总户数XX户,人口XX人,少数民族占XX%。
全乡总面积XX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XX%以上,是XXX重点水源供应地,生态优美、气候宜人,平均海拔1050米,是XXX无公害农产品建设基地。
全乡耕地法定面积XX亩,实际面积XX亩。
由于是重点水源保护地,乡境内没有企业,养殖业的发展受到严格控制,农民增收渠道困难。
XXX年,全乡人均纯收入为XXX元。
随着国家扩大内需重点工程XX水库即将蓄水,加强水源保护、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是我们乡党委、政府的主要任务。
近年来,我们积极围绕“农业强乡、环境稳乡、生态招商、产业富乡”的发展思路,扶持组建了XXX个农民专业合作社,重点发展何首乌、烤烟、辣椒等产业,辐射带动XXX余户农户增收,争取项目资金XXX万元,完成土地治理XXX亩,开发土地XXX亩。
在今年的乡党代会上,全体代表通过了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将全乡中药材发展种植面积突破1万亩,重点是将高山两傍田、陡坡土退耕还药,保护生态,促进增收。
今年,由于受到严重的旱灾,旱地农作物受损严重。
我们将把何首乌药材种植作为抗旱救灾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工作来抓。
在XXX种植农民合作社的组织下,到XXX药材种植基地请来了技术员,现场培训,指导育苗。
计划集中育苗XXX亩,由合作社进行集中管理后,无偿提供给农户种植,计划2012年移栽1000亩,发展农户100户。
在发展的困难上,由于XXX是重点水源保护地,乡境内无税收,乡财政困难。
每年要在药材育苗上,想方设法筹集资金补助XXX万元给合作社育苗。
农户由于环境条件限制,家庭经济困难,在发展的药材产业上自筹资金不足,发展规模受到限制。
因此,请省、州扶贫办给予大力支持,我们有信心把药材产业发展得更好,XXX的群众一定能够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
发展中药材产业的调查报告为掌握我县中药材生产、经营、加工、销售情况,促进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增加林农群众收入,我们组织人员对全县部分中药材发展情况进行了走访调查。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我县位于湖南省西南部,怀化市南部,湘黔桂三省(区)交界地,地处云贵高原的东缘斜坡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日照适中,植被丰富,适宜多种植物生长繁育。
据统计,全县中药材植物种类达233科,1486种。
人工栽培达100余种。
目前人工栽培或野生采集较多的有钩藤、灵芝、百合,玉竹、黄精、艾叶、金银花、天麻、葛根、杜仲、半枫荷、黑老虎等15种。
通过对我县中药材市场的走访调查,全县目前人工培植、野生采集和药商收购的主要中药材有下列几种:1、钩藤。
人工栽种面积达2500余亩,主要分布排牙山林场和艮山口、寨牙、新厂、甘棠、文溪、坳上、江东等地。
荒田荒地栽培2—3年可采收,山上栽植3—4年可采收。
艮山口下乡村种植钩藤面积达300余亩,亩产值达5000余元。
目前药材市场药商收购价格干货含钩量80%—90%的每公斤50—60元。
2、灵芝。
人工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藕团、文溪、平茶、铺口、寨牙等地,种植量达20万包左右,市场行情变化较大。
目前我县药材市场药商收购价格干黑灵芝收购价80—90元/公斤,干红灵芝收购价30—40元/公斤。
3、黄精。
也称野山姜。
我县野生分布较多,人工栽培较少。
人工栽种2—3年可收获,近几年收购价生货6—12元/公斤,干统货40—60元/公斤。
4、百合。
药食两用,以保健食品为主。
我县有野生分布,人工栽培历史悠久。
目前我县人工栽培面积达600余亩,主要分布在新厂、藕团、横江桥、文溪、铺口等地。
百合当年种当年收,价格变化较大,前几年行情较好,近二三年行情差。
5、葛根。
药食两用,我县有大量野生。
人工栽培一年即可收获,亩产2000—3000斤。
目前我县人工栽培面积约150亩,主要种植在坳上、太阳坪、寨牙、甘棠等地。
中药材种植汇报一、引言中药材种植是指在特定环境条件下,通过人工手段种植、哺育和收获中药材的过程。
随着人们对中药疗效的认可和需求的增加,中药材种植业逐渐兴起并发展壮大。
本文将对我所负责的中药材种植工作进行汇报,包括种植的品种、种植技术、产量及销售情况等方面的内容。
二、种植品种在本次种植工作中,我们主要种植了三种中药材,分别是黄芪、当归和党参。
这三种中药材均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市场需求。
黄芪具有益气养血、提高免疫力的功效;当归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的功效;党参具有补气养阴、提高体力的功效。
通过种植这些中药材,我们既满足了市场需求,又为人们提供了优质的中药材产品。
三、种植技术1. 土壤准备:根据中药材的喜好土壤类型,我们选择了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进行种植。
在种植前,我们对土壤进行了充分的施肥和翻耕,以提供充足的养分和良好的生长环境。
2. 种子选择:我们选择了优质的种子进行种植,确保种子的纯度和萌发率。
在播种前,我们对种子进行了消毒处理,以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3. 播种与管理:根据不同中药材的播种时间和方法,我们进行了适时的播种工作。
在种植过程中,我们严格控制水分、温度和光照等环境因素,保证中药材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4. 病虫害防治:为了防止病虫害对中药材的影响,我们采用了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相结合的方法。
定期巡视田间,及时发现和处理病虫害问题,保证中药材的健康生长。
四、产量与销售情况经过我们的精心种植和管理,黄芪、当归和党参的产量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具体数据如下:1. 黄芪:本次种植的黄芪总产量达到1000公斤,其中一等品达到800公斤,二等品达到200公斤。
我们将黄芪销售给了多家中药材加工企业,获得了较好的销售收入。
2. 当归:本次种植的当归总产量达到500公斤,其中一等品达到400公斤,二等品达到100公斤。
我们将当归销售给了中药饮片生产企业,销售情况良好。
3. 党参:本次种植的党参总产量达到800公斤,其中一等品达到600公斤,二等品达到200公斤。
中药材产业情况汇报篇一:巫山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汇报(2)巫山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汇报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巫山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全市“五大功能区”规划,以“提高农业质量效益、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为主要任务,大力发展山区特色效益农业,不遗余力打造特色效益农业高地,中药材作为我县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的重点产业,其发展势头强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链条不断完善、品牌形象不断提升,有力地促进了我县产业提档升级、农民增收致富。
截至目前,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9万多亩,产值约2个亿,在全县范围内,初步形成了一批规模化、规范化生产的药材基地,涌现了一大批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业企业。
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一、我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我县海拔相差大,立体气候明显,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孕育了种类繁多的道地中药材品种,据统计,我县共有中药材资源180余种,其中:野生名贵中药材50余种,重庆重点药用品种135种。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市农委的大力支持下,我县中药材产业得到较快发展。
截至目前,我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0万多亩,覆盖全县20个乡镇65个村,庙当、独活、桔梗、牛膝等品种种植面积较大,其中:庙当的种植规模达4万亩,产值突破6亿元,带动了全县1.5万户药农脱贫致富。
预计到20XX年,我县以庙党为主的中药材种植将达15 万亩,建成5个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1个万亩产业示范园,引进培育1个产值过亿元、5个产值过千万元的中药材产业化龙头企业,完成5个中药材GaP认证,建成高标准饮片加工厂和仓储物流中心,使产品商品化率达90%,继续打造以“巫山庙党”为代表的中药材品牌,培育2-3个国内知名品牌。
今年,巫山被授予“中国庙当之乡”荣誉称号,进一步提升庙当的品牌竞争力。
二、我县发展中药材产业的主要做法为推动我县中药材产业的稳步发展,县委、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一)领导高度重视是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前提中药材产业是我县的三大骨干产业之一,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中药材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了有深厚中药材专业背景的县委常委、统站部长范俊安、副县长唐守渊两位县领导亲自抓产业发展具体工作。
对某县中草药材状况的调研报告**县位于**省西部,东与**市区、林甸县为邻,西与**县、**省**县隔江相望,南与**县毗连,北同齐齐哈尔市接壤。
位于东经123°45″—124°38 ″,北纬45°53″—47°8″45′,总面积6,176公里。
该县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是冬长雪少,天气寒冷,夏短温热,降水集中,春季风大,气候干燥,平均无霜期为160天左右,降雨集中在六、七、八月份,年平均降雨量为385毫米。
一、野生药材资源蕴藏量及分布情况该县是**省野生药材主要产区之一,野生中药材资源极为丰富。
通过1985年全省野生药材全面普查,全县植物类药材129种,隶属于40科;动物类药材40种,隶属于20科,总蕴藏量达一亿公斤。
野生药材主要分布在敖林西伯乡、胡吉吐莫镇、白音诺勒乡、巴彦查干乡、江湾乡和靠山奶牛场、绿色草原牧场、大山种羊场、新甸林场的沙丘放牧区、柴草放牧区及林间地带,这些地区主要药材的蕴藏量约占全县总蕴藏量的90%。
水生药用植物主要分布在腰新乡、石人沟渔场、他拉哈镇、烟筒屯镇、克尔台乡等地的沿江地带和苇塘、沼泽低地。
蕴藏量10万公斤。
野生植物药材有芦根、卜黄、黑三棱、水红子等,蕴藏量有7,004万公斤。
国家和省定的普查药材品种共418种,该县有83种,占19.5%;驰名国内外的药材有小蒿子防风、软苗柴胡、东北胆草、甘草、远志、玉竹等9种。
这些药材色泽正、质量佳,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名。
大宗药材有桔梗、毛知母、黄芩、苦参、地榆、茵陈、益母草、艾叶、茨实、卜黄、芦根等33种。
引种栽培的有防风、甘草、茨实、平贝、黄芪、党参、红花、莱服子、大力子等48种。
黑三棱、兔毛蒿、徐长卿、柳穿鱼、手掌参等5个品种为首次发现的中药材。
二、中草药材种植情况1958年,高家建药材种植场1处,“ __”后期解体。
1972年,开展防风、甘草野生变家种试验。
1974年,绿色草原牧场在草原上大面积种植防风获得成功。
***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汇报材料一、基本情况***位于**西部,东靠000,南连000,西依000,北与000接壤,面积67.68平方公里。
省道徐合公路000线穿境而过,距县城25公里,交通便利,是连接甘南的主要通道,也是汉、回、藏各族人民进行商品交流的重要农贸集市。
全镇农业总人口4025户17864人;有耕地面积15201亩,人均耕地面积0.86亩。
土壤多为黄土质壤土,适宜种植当归、黄芪、马铃薯等农作物生长。
农作物主要以全膜当归、黄芪、马铃薯、蚕豆、小麦为主,另外种植小杂粮等。
每年外出务工劳动力约600人左右,2014年人均纯收入4336元。
近年来,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立足当地实际,充分发挥中药材种植的优势,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
2015年,全镇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亩,占全镇耕地总面积的42.68%,在===村建成中药材种植示范点==亩,目前全镇已形成了以当归、黄芪为主的中药材种植结构。
中药材产业已发展成为全镇重要的支柱产业,提供农民人均纯收入702元,占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8%。
二、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运行情况今年以来,***党委、政府按照“提升药材产业”的总体思路,以中药材产业加快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整合资源,在稳定面积的同时,主攻中药材标准化种植,从而达到提高中药材品质的目的。
镇政府在上三族村建成了500亩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主要种植当归、黄芪等。
该标准化建设项目共涉及农户118户,有效鼓舞了种植户的干劲,使我镇中药材产业化模式种植初现雏形。
三、主要做法一是突出产业重点,提前谋划建设。
针对农民增收相对缓慢的现状,我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围绕镇党委、政府提出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早部署、早安排、早动手,以中药材种植为农民增收的突破口,推动中药材种植向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以基地促产业,狠抓当归 GAP 种植基地建设和黄芪标准化种植示范点建设,切实做到了农户、地块、规划落实到位,示范点建设跟进措施到位,技术保障到位。
关于谭店乡中药材种植生产情况的
汇报材料
县领导:
去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关怀下,在县科协的帮助下,我乡立足走高效农业之路,进一步搞好农业结构调整,加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一、我乡中药材种植情况简介
中药材种植生产属于高效农业,我乡的中药材种植生产始于2007年,于2010年底开始推广。
目前在我乡境内主要集中在谭店村、潘庄村,以种植蒲公英为主,种植面积已达200余亩,从事种植人员20余人,带动周边帮工农民100余人,年净收入120余万元。
特别是蒲公英的种植,种一年可收十年(除了第一年播种子外,以后每年均是自动出苗),每年可收4—5茬,每亩的产量在1吨左右,市场价常年稳定在5元/公斤左右,每亩地的收入在5000元左右,比较适合留守家庭以及年龄是“50、60”人员种植,也算“懒汉型”经济。
种植条件要求也不高,例如在树林下,包括树空之间都可以种植。
我乡分别于2011年5月注册了全县第一家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西平县春发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地点:谭店村委,创办人:谭春生);2011年9月成立了全县第一家中药材种植生产合作协会—西平县群发中药材种植生产合作协会(地点:潘庄村委刘庄,创办人:孙发全)。
我乡的中药材种植生产协会(合作社)为广大中药材种植户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其情况先后被《河南日报》、《驻马店日报》刊登,还被县电视台专题播放。
今年
通过我乡的中药材种植协会(合作社)在全县范围内拟推广10个品种,如:夏枯草、半子莲、生地、白芷、防风、丹参、玄参等投资少、见效快、周期短、风险小的中药材。
这些中药材无公害、无药害、无污染,并对于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疾病具有抵抗、化解作用,经常食用能强身、健体。
因此,我们的产品厂家竞向争购,市场供不应求。
目前主要供应河北安国、安徽亳州、许昌禹州等市场。
二、中药材协会(合作社)在农业产业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中药材种植协会(合作社)”以科技为先导,以搞好农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民群众发家致富为目的,推动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进程。
在绿色、高效农业发展进程中“中药材种植协会(合作社)”肩负着连接市场和农户的重任。
1、“中药材种植协会(合作社)”为种植户提供技术、信息、购销服务、维护种植户的合法权益,增加种植户的经济收入。
2、今年以来,我乡的“中药材种植协会(合作社)”与大型加工企业签订了常年供货合同,并开辟了安徽、河北、广州等市场。
现在已形成市场牵动协会(合作社)、协会(合作社)连接农户的良好格局,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二)在中药材生产发展过程中,我们以“中药材种植协会(合作社)”为中介,通过市场大潮的推动,调动农户发展中药材生产的积极性。
我们的做法是:
1、凡是种植中药材的农户,先签合同,用合同让“中药材种植协会(合作社)”保障广大种植户用上优质廉价的好种子,保障种植户生产出的产品能卖上好价钱。
2、保障定期给种植户上培训课,让种植户逐步掌握生产管理技术,并由技师经常到地头指导生产。
3、生产淡季厂家不收购,市场吃不消时,“中药材种植协会(合作社)”敞口收货,确保种植户利益不受任何损失。
示范种植户平均每亩销售收入6000多元,是种小麦、玉米等传统粮食作物效益的3倍,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三、中药材种植生产行业发展前景展望
目前,随着人们对中药材认识的提高,尤其是经济发达国家对中药材需求量日益剧增,所以很多厂家纷纷与我们订货;随着国内人民群众对中药材认识的提高,市场销量极大,往往是我们的货不到位已经被订完,甚至玩不成订单的时候很多。
为进一步搞好农业结构调整,让种植户多得实惠,影响带动更多的农户投入到中药材种植生产方面来,我乡拟通过中药材种植协会(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作用,计划在两年内使全乡的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 1000 亩以上,进一步带动乡域经济的发展。
2012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