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分化与语言统一
- 格式:ppt
- 大小:1.17 MB
- 文档页数:133
《语言学纲要》填空题1.古印度、古代中国、古希腊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2.文言是我国古代的书面语,用它写成的文章称为文言文。
3.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
4.研究语言的结构,主要是研究语音、词汇、语法三个部分。
5.运用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可以分为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五个阶段。
6.人和动物的区别是人会制造工具,而且人类有语言,这人和动物相区别的重要标志之一。
7.一种语言中的句子数量是无限的,人类之所以能掌握语言,是因为构成句子的语法规则是十分有限的。
8.语言是人类社会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而且也是思维的最有效的工具。
9.在一定条件下,身体姿势等伴随动作还可以离开语言独立完成交际任务。
例如汉民族点头表示同意,摇头表示不同意,送别时挥手表示致意,鼓掌表示欢迎,咬牙切齿表示愤恨,手舞足蹈表示激动或高兴。
10.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大脑的左半球控制语言活动,右半球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思维。
11.汉语的哥哥、弟弟,英语用 brother 表示,汉语的舅妈、姨妈、姑妈、婶婶,英语用 aunt 表示。
12.英语可以直接用数词修饰名词,汉语数词修饰名词一般要加上一个量词。
13.儿童最早的智力活动就是学习语言。
14.任何符号,都是由能指和所指两个方面构成的。
15.语言符号是能记和所记的统一体,声音是语言符号的能记。
16.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代表什么样的意义,完全是由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成员约定俗成。
17.语言符号具有音义结合的任意性和能指组合的线条性特点。
18.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符号和符号的组合,可以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词,第二级是词组,第三级是句子。
19.语言系统中的所有符号,既可以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符号之间的这两种关系是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20.人类之所以具有语言而动物没有,是因为人类具有抽象思维能力和灵活的发音能力。
21.语音的发音、传递、感知三个环节,分别对应于语音的生理、物理、心理三个方面的属性。
2016年08月下半月刊典的评价和选择过程,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优秀文学作品,在实践中培育文学鉴赏能力,并纠正在经典学习中容易产生的仰视、膜拜态度和神秘化倾向。
两者的完美结合,可以构成比较理想的文学教育生态。
当代文学教育并非是指“当代文学”的教育,还应该包括“当代”的文学教育。
当代文学的教育状况虽然和当代文学生态具有十分密切的相关,然而毕竟仅仅是文学教育的一部分。
在研究文学教育与文学生态之间内容联系过程中,应将研究内容从文学专业教育拓展到更多层面,深入研究和探讨具体实施措施,在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之问,合理分配教育资源。
在从普及、通识渐次进入专业化的谱系中,越是靠近前者,经典教育的功能就越是明显。
但这种经典教育,不应该是僵化、教条化的灌输,而应该是开放的、祛魅式的、参与性和实践性的经典教育。
三、开放经典教育实践积累在文学教育实现经典回归,从穿越历史岁月传承至今的经典作品中吸取营养,不仅可以打破传统文学理论中灌输教育陈旧模式,还有如下三点明显优势。
一是具有明显的示范性,通过对经典的成功解读和阐述,可获取可推广的解读方式。
二是具有明显的简洁性,经典内容的深入研读,可实现以一当十的作用。
三是具有说明下的回味性。
通过对经典的深入剖析,学生获取个人的独特体验,使经典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历久弥新且回味无穷。
近年来,在开放经典教育中已经积累的一定的经验。
第一,开放的经典教育必须选择真正的经典,要重新确立经典概念,经典必须是开放、动态的,对经典的阐述既要强调稳定,又要避免盲目夸大意识形态性质,避免出现空洞化的经典。
第二,开放的经典教育要重点开放经典的核心内容,阐释要避免跟班化、常谈化,坚决不做掉脚书柜,简单罗列各时期对经典的解读内容。
第三,应该把个人对时代和生命的感受融入经典,与文学经典相砥砺、相摩擦,就时代、人生和生命所面临的新问题与经典展开对话,从中阐发出新的内涵,从而使经典的阐释既具有时代感和个人特性的内涵,又富于精神价值和艺术价值,如此,经典也以这种方式得以延续传承了。
第二节语言的分化和统一一、语言的分化语言的分化是指在语言接触过程中由于接触减少、中断等原因,逐步扩大语言或方言之间的差别,从而形成亲属语言或者新方言。
语言的统一就是通过语言接触中的双语体制,使不同层次的共同语替换它流通范围中的具体语言或方言,从而使流通语言的数量越来越少,直到统一成一种。
三、共同语的形成和规范共同语是指在不同语言或者方言之间共同使用的语言。
共同语根据不同使用者的关系可以分为6种:区域共同语、民族共同语、族际共同语、国家共同语、国际共同语(世界共同语)。
狭义的共同语特指民族共同语。
民族内部共同用来交际的语言叫共同语。
区域共同语区域共同语一般是一定地区经济、文化发达的中心城市的方言。
吴语区的上海话,闵语区的厦门话和福州话等。
民族共同语在一种权威方言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全民族通用的语言就是民族共同语。
现代汉语就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也叫叫做“普通话”。
族际共同语在一个国家内部的一些多民族聚居的地区通用的语言,叫做族际共同语,简称族际语。
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蒙古语。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壮语。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维吾尔语。
它们在不同少数民族居住在一起的地区内部就是族际共同语。
国家共同语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通用的主体民族的民族共同语,叫做国家共同语,简称国语。
中国的汉语、缅甸的缅甸语、柬埔寨的高棉语都是国语。
有的国家的国语还不止一种。
印度的国语是印地语和英语;加拿大的国语是英语和法语;新加坡的国语是马来语、英语、汉语和泰米尔语言;瑞士的国语是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和罗曼希语。
回首页国际共同语在国家和国家之间的交往中通用的主要国家的国语,叫做国际共同语,又叫做世界共同语,简称国际语或者世界语。
英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汉语和阿拉伯语是联合国的6种工作语言,就是国际共同语。
事实上这6种语言在世界上的通行性是不一样的。
阿拉伯语只在阿拉伯半岛一些国家使用。
共同语对方言来说是一种高级形式,它引导方言的发展,吸引方言向自己靠拢。
一、名词解释1、克里奥耳语:克里奥耳语是在语言接触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永久性的混合语言。
克里奥耳语在英语中是混血儿的意思,这种语言是在洋径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实际上就是母语化的洋泾浜语。
例如英语、法语等同中美洲、中非洲的当地语言混合形成的混合语2、洋径浜(皮钦语):洋泾浜语言,是在缺乏共同语或者不懂外语的情况下,在当地民族语言和外民族语言接触中自然形成的起临时作用的简单的混合语言。
“洋泾浜”是十七世纪以后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通商口岸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是当地人在和外来的商人、水手、传教士等打交道的过程中学来的一种变了形的外语。
这种语言现象不是中国特有的。
在多民族接触地区,特别是有商业往来的边境地区,都可能出现洋泾浜语言。
3、尖音和团音:①汉语音韵学、方言学经常运用的两个术语。
②舌面前塞擦音、擦音与齐、撮二呼的组合叫团音;舌尖前塞擦音、擦音与齐、撮二呼的组合叫尖音。
③现代北京话和不少汉语其他方言这两类字都读一样的音,这使得中古一些不同音的字合流为同音字了,这种变化叫做“尖团合流”。
4、音位:音位是语言中能表示语义的单位,是从语言的社会属性划分出来的语言单位。
根据国际语音学协会的定义,音位是“某个语言里不加分别的一族相关的声音”。
它是具体语言或方言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近年来出版的北京大学叶蜚声、徐通锵著的《语言学纲要》则指出“音位是具体语言中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
5、雅言:①我国古人十分重视各地方言的统一,于是出现了“雅言”。
《辞海·雅言》条说:“雅言,古时称…共同语‟,同…方言‟对称。
”孔颖达在《正文》中说:“雅言,正言也。
”“雅言”就是我国最早的古代通用语,相当于现今的普通话。
其音系为上古音系,至今已无方言可完整对应。
现在的陕西西府方言为最接近周朝雅言的语言,至今仍保留有部分古老的发音。
②据史料记载,我国最早的“雅言”是以周朝地方语言为基础,周朝的国都西岐(今宝鸡市东岐山县)地区的语言为当时的全国雅言。
语言学纲要论述题从语言演变角度来看,随着社会分化程度的加深,语言会出现什么状况?一、语言随着社会的分化而分化:社会方言、地域方言和亲属语言是同一语言因社会分化状况不同而造成的语言分化程度不同的三种形式。
二、社会方言:在同一个语言社会中,不同的人说话可能会使用不同的语言变体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些不同的语言变体和特点又同说话人的社会特征相关联,同一定的社群联系在一起,这种语言或地域方言内部同一定的社会特征和社群相关联的变体和特点被称为“社会方言”。
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官腔”“学生腔”“娃娃腔”“娘娘腔”指的就是社会方言。
阶级、阶层的差异。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不是上层建筑,也不是经济基础。
语言没有阶级性。
无产阶级肚子痛了,他说的是:“我肚子痛了。
”资产阶级肚子痛了,他也只能说:“我肚子痛了。
”职业的差别。
医生有医生的行话,教师有教师的行话。
例如“暑假”年龄的差别。
性别的差别。
“你真坏!”“你真讨厌!”也只有年轻女性才说。
文化程度的差别。
“你这哥们真不够意思!”——“你这人真是不讲道义!”问候语也很能看出文化程度的差异。
宗教信仰的差别。
语言的统一现象:语言随着社会的统一而统一。
社会的统一有两种情况:一是同一社会单位内原先处于半分裂状态的各个地区由于政治和经济的高度集中而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一是各自独立的不同的社会单位由于征战或移民等原因而统一成为一个社会单位。
社会的这两种统一都影响到语言。
2、根据社会接触的不同,语言有几种不同的表现形式?根据接触的不同结果,我们把语言接触分为五种主要的类型:1.不成系统的词汇借用2.语言(区域)联盟与系统感染3.语言替换与底层残留4.通用书面语、民族共同语进入方言或民族语的层次5.洋泾浜和混合语1、语言的接触(Language Contact)必然导致语言的相互影响、渗透,涉及到语音、词汇和语法各个方面,其中词汇最为开放,很容易吸收外族语言的成分,因此借词是各种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语⾔学概论复习语⾔学概论第⼀章语⾔及其发展1.试从语⾔的结构体系和交际功能谈谈什么叫语⾔?(⼀)结构体系:(1)词汇是语⾔的建筑材料,由词和熟语组成。
(2)语法是语⾔的组织规律。
语法规则可以把词素组成词或词形,把词构成词组,把词和词组构成句⼦。
(3)语⾔体系是⾳义结合的,语⾔体系是客观存在的,具有稳固性、民族性和普遍性。
(⼆)语⾔的社会功能:(1)语⾔作为交际⼯具是⼀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2)语⾔是社会现象,它是全民性的,没有阶级性。
(3)语⾔的社会作⽤:帮助⼈们脱离动物界、结成社会、发展思维、组织社会⽣产,是促进⼈类⽂明的⼒量之⼀。
(4)语⾔对社会具有依赖性,是为了满⾜社会的交际需要⽽产⽣、存在和发展的。
(5)语⾔是交流思维和传递信息的⼯具。
(6)语⾔具有⾃我调节功能,个体之间的调节功能,个体与群体、群体之间的调节功能,族际交际功能(涉及双语现象)和⼈机之间的调节功能。
2.谈谈语⾔和⾔语的关系。
(⾔语是在特定的⾔语环境中为完成特定的交际任务对语⾔的使⽤,语⾔存在于⾔语之中。
)(1)语⾔体系是⾔语的基础,⾔语活动要选择语⾔中的词汇和语法⼿段,组成话语。
(2)⾔语活动中,说写活动建构话语,听读活动理解话语。
(3)⾔语活动中产⽣的、存在于话语中的新的语⾔现象不断补充到语⾔体系中,使语⾔处于构建和不断丰富和发展之中。
(4)在语⾔体系中,词汇和语法处于经常的相互作⽤之中。
3.什么叫语⾔的分化和统⼀?(1)语⾔的分化:是指⽅⾔之间和亲属语⾔之间差别扩⼤、语⾔增多的过程。
以社会的分化为前提。
(2)语⾔的统⼀:是指各⽅⾔、各亲属语⾔之间差别缩⼩,不同语⾔相互混合,语⾔减少的过程。
社会政治、经济、⽂化的接近导致语⾔的统⼀。
4.语⾔的统⼀有哪⼏种情况?(⼀)⽅⾔集中为民族共同语。
(如:现代汉语普通话就是以北⽅⽅⾔为基础的汉民族共同标准语。
)(⼆)语⾔交融。
(1)侵略者的语⾔同化了当地居民的语⾔;(2)侵略者的语⾔被同化;(3)两种语⾔同时使⽤,形成双语制。
《语⾔学纲要》指导书习题答案(7-9章)第七章语⾔随着社会的发展⽽发展⼀、解释下列名词(20分,每词 4 分)1、⽅⾔:是语⾔的变体,是因为地域或社会的原因⽽发⽣的语⾔分化。
2、社会⽅⾔:指社会内部因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们在使⽤语⾔上表现出来的变异,是⾔语社团的⼀种标志。
3、地域⽅⾔:是⼀种语⾔在不同地域上的分⽀,语⾔的地⽅变体。
4、共同语:是在某个⽅⾔的基础上形成的⼀个民族的通⽤语⾔。
5、亲属语⾔:是从同⼀种语⾔分化出来的,彼此有同源关系的⼏种独⽴的语⾔。
⼆、填空题(30 分,每空 4 分)1、社会的发展是语⾔发展的基本条件。
2、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是语⾔发展的两⼤特点。
3、语⾔的发展中,词汇的变化速度最快,语⾳次之,⽽语法的演变最为缓慢。
4、语⾔发展的两个基本过程是语⾔的分化和语⾔的统⼀。
5、社会⽅⾔是因社会的分⼯⽽出现的语⾔分化,⾏业⽤语、科学技术术语、阶级⽅⾔都是常见的社会⽅⾔。
6、⿊话是⼀种特殊的社会⽅⾔,它具有强烈的排他性。
7、地域⽅⾔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语⾳上,划分地域⽅⾔的主要依据也是语⾳。
8、地域⽅⾔的进⼀步分化就会发展为独⽴的语⾔、这些源⾃⼀个共同语分化的语⾔归属于同⼀个亲属语⾔,这个成为不同语⾔发展源头的共同语称为母语。
9、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是世界上使⽤⼈数最多的两个语系。
10、按谱系分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曼语族。
11、共同语是在⼀种语⾔或⽅⾔的基础上形成的。
12、在⼀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各民族之间往往还需要⼀个共同的交际⼯具,这就是所谓的国语,我国的普通话就是这样的⼀种共同语。
13、语⾔规范化的对象主要是书⾯语。
14、约定俗成的原则在规范化的⼯作中有重要作⽤,它本⾝就是规范化的⼀个原则和标准。
15、⼀种⽅⾔能成为共同语的基础⽅⾔,主要取决于客观的政治、经济、⽂化等各⽅⾯的条件。
16、汉语的普通话,根据规范化的要求,确定为以北京语⾳为标准⾳,以北⽅话为基础⽅⾔,以典范的现代⽩话⽂著作为语法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