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语一单元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04.69 KB
- 文档页数:27
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以“童年往事”为主题,安排了《古诗三首》《祖父的园子》《月是故乡明》《梅花魂》4篇课文。
文章感情色彩浓厚,通过描写童年往事,表达了作者或文中人物对故土的怀念之情。
《古诗三首》向我们展示了古代儿童生活的画面;《祖父的园子》描写了祖父的园子给作者的童年带来的快乐;《月是故乡明》描写了作者小时候在家乡玩耍所见的美景,在他眼中,离乡后所见之月比不上家乡之月;《梅花魂》描写了远在异国他乡的老人,将自己的乡思寄托在梅花身上。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1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会认“昼、耘”等4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供”,会写“昼、耘、桑、晓”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理解诗句,想象情景,体会诗中蕴含的乐趣。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教学难点理解诗句,想象情景,体会诗中蕴含的乐趣。
▶教学策略1. 识字写字随文认识4个生字,重点指导学生识记“磬、陂、漪”这3个字。
在语境中引导学生读准多音字“供”。
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写好“昼、晓”“耘、桑”这2组字,鼓励让学生自主练习。
2. 阅读理解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
通过朗读古诗、想象情景等方法感知意境,体会童年生活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 语言运用引导学生根据古诗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一首改写成短文。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3课时第1课时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课时目标1.会认“昼、耘”2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供”,会写“昼、耘、桑”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理解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板块一单元导入,猜读诗题1.单元导读。
课件出示冰心的话: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心酸也好,对于他都是心动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
部编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4课)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1.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按要求掌握生字。
会认5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
3.了解古诗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写的古代少年们童年生活的情景。
4.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扃的意思,想象诗中所描述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童年是纯真的、难忘的。
身处童年,我们每天都在编写着美丽的故事。
这些画卷体现着我们的快乐、梦想和追求。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三首》真实再现了古代少年儿童多彩的童年生活。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看看诗中孩子的身上是否有你们的影子。
(板书课题,释题:“四时”“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并猜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2.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范成大?(学生举手自由发言,可根据课外掌握的或是课前搜集的资料,知道多少说多少。
)3.师相机补充介绍范成大及其文学成就。
(课件出示:范成大,字致能,号石湖居士。
他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
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今天要学习的是其中一首,这首诗描写的是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二、初读古诗,初步感知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请说说古诗应该怎样读?(指名说)明确:朗读诗歌要求读正确、流利、读出古诗的节奏。
(2)师范读。
(课件出示划分节奏: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3)个人自由朗读。
指名试读、评议。
2.读了这首诗,你能简要说说诗歌写的什么情景吗?3.小声自读,边读边想: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师引导学生回答,并小结板书:村庄儿女耕田织布童孙学种瓜)三、学习诗文,探究诗意1.自由读文,借助注释或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理解诗意。
第一单元单元说明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的课文主要是围绕“一花一鸟总关情”这个主题编排的,由《白鹭》、《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鸟》四篇课文组成。
目的一是通过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花”“鸟”的内涵,二是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善于通过普通事物发现不寻常的“美”,并能根据对事物的描写,抒发自己的感情。
2.本单元重点:(1)通过对比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本单元的4篇文章都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突出了事物的特征,这种手法的运用,使所描述的事物形象更鲜明生动。
如《白鹭》中把白鹭和白鹤、朱鹭、苍鹭进行对比;《落花生》中把花生和桃子、石榴等进行对比;《桂花雨》中把故乡的桂花和杭州的桂花对比;《珍珠鸟》中把大珍珠鸟的“胆小”与小珍珠鸟的“与人亲近”的前后对比,突出了事物形象,令人受到启发。
(2)通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的方式理解重点句子,从而把握住文章的中心意思。
理解课文内容,朗读和背诵课文。
(3)练习写作。
能够抓住事物特点,抒发自己的感情。
1 白鹭教学目标:1.认识“鹭、嫌、喙”等8个生字,会写“宜、鹤、嫌”等12个字。
理解“精巧、配合”等词语的意思。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3.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本课通过对比和从多角度描写白鹭的美。
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的含义。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准备:课件,白鹭的图片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鹭、嫌、喙”等8个生字,会写“宜、鹤、嫌”等12个字。
理解“精巧、配合”等词语的意思。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本课通过多角度描写白鹭的美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谜语引入,介绍资料。
2024年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具体内容包括:1. 诗歌《金色的草地》2. 讲读课文《秋天的雨》3. 语文园地一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3. 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2.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语文课本、练习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秋天的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1)学习诗歌《金色的草地》,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
(2)讲读课文《秋天的雨》,让学生关注作者对秋天景物的描绘,学习生字词。
(3)语文园地一,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例题讲解:讲解一首秋天的诗歌,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并进行仿写。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写一篇关于秋天的短文。
六、板书设计1. 诗歌《金色的草地》:作者:徐志摩景物描绘:金色草地、清澈小溪、飘落枫叶修辞手法:拟人、比喻2. 讲读课文《秋天的雨》:作者:张抗抗生字词:晶莹、凉爽、丰收、金黄景物描绘:雨中的菊花、金黄的稻田、硕果累累的果实3. 语文园地一:词语积累:秋高气爽、硕果累累、层林尽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秋天的美景”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2. 答案示例:秋天的美景无处不在。
金黄的稻田、硕果累累的果实、层林尽染的树林,都让人陶醉。
我最喜欢秋天的落叶,它们像金黄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
秋天的阳光温暖而明媚,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
我热爱秋天,热爱这金色的季节。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学习课文、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了秋天的美好,提高了他们的表达能力。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优秀5篇精心整理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希望这份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优秀5篇能够帮助大家,给予大家在写作上的思路。
更多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资料,在搜索框搜索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精选篇1《望月》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亮产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4、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二、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亮产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3、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三、教学准备:及辅助活动:赛诗会四、教学过程:(一)背诗导入,板书揭题1、同学们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歌?请大家背一背,一人一句。
2、揭题(二)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1、明确:读通全文,划出不理解词句,想清解决。
2、学生读文,自学字词3、指名分段朗读。
4、词义质疑:清辉:淡雅清纯的光辉。
凝望:出神地看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
(联系课文)云絮:絮,像棉絮的东面。
淡淡的云朵。
剪影:照人脸或人体轮廓剪纸成形。
这里指事物的轮廓。
不假思索:假,借用。
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晶莹:光亮而透明隐隐约约:看起来不很清5、存疑:“诗,和月光一起,沐浴……,……清幽旷远”(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不是单单写月亮的?除了写月亮还写了什么?2、指名回答:板书:景比赛想象3、我们应怎样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2)深夜,“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下的江景第二段(3—13)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
第三段(14—20)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第四段(21)“我”独身一人在甲板上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新式教案整体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熟练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生词和短语的意思。
3. 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的语文知识,如语法、修辞等。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学生通过写作和口语表达,提高表达和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 学生能够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和观点。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的主题是“走进大自然”,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伟大,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尊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与学生讨论他们对大自然的看法和经历,引起学生对自然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课堂阅读学生朗读课文,老师指导学生理解生词和短语的意思。
老师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和深层含义。
3.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大自然的短文。
老师可以通过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4. 口语表达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看法和感受。
老师可以通过指导和评价,帮助学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5. 总结和反思学生通过写日记或进行小组讨论,总结自己在本节课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方法。
四、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和测验成绩,评价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
通过学生的写作和口语表达,评价他们的过程与方法掌握情况。
通过学生的态度和行为,评价他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情况。
以上就是本单元的新式教案整体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1 白鹭教学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配合、适宜、望哨、清澄”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精巧的诗。
”4.感受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了解作者借助白鹭抒发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2.了解作者借助白鹭抒发感情的方法。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初步感受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1.播放课件,认识白鹭。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欣赏郭沫若先生的这篇散文,用心走近白鹭,感受白鹭!二、预习检测,整体感知1.指名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2.学习本课生字、词语。
3.说说作者笔下的白鹭是什么样的?(是一首精巧的诗……)4.找出作者描写白鹭的句子,感受白鹭的美。
5.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描写白鹭的句子。
三、自主合作,交流所得1.让学生轻轻闭上眼睛听录音,看看脑海中浮现了一只怎样的白鹭。
2.为什么会感受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色素的配合,颜色的搭配,雪白的蓑毛、全身的流线型结构……)3.作者看到白鹭,是什么感受?指导朗读课文。
4.作者是怎样描写白鹭的美的?(1)指名朗读,提出要求:注意把白鹭的美及作者对白鹭的欣赏读出来。
(2)背诵自己最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抓住作者描写白鹭的句子,体会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3.体会作者借助白鹭抒发情感的写法。
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引入新课白鹭为什么是一首精巧的诗?二、品读课文,体会情感(一)赏读1-5自然段1.布置自由朗读课文1-5自然段,体会白鹭诗一般的“精巧美”。
2.集体交流,引导,感悟。
相机使用多媒体展示白鹭的外形图和对比图。
概括描写:白鹭颜色、身段搭配的和谐美!对比描写:白鹭与白鹤、朱鹭、苍鹭相比,有其独特的小巧美和寻常美。
具体描写: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真是天工巧夺!(二)赏读6-8自然段1.范读课文6-8自然段。
第一组单元教学计划一、本单元主题:本单元的课文主要是围绕“一花一鸟总关情”这个主题编排的,由《白鹭》、《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鸟》四篇课文组成。
目的一是通过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花”“鸟”的内涵,二是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善于通过普通事物发现不寻常的“美”,并能根据对事物的描写,抒发自己的感情。
二、本单元重点:(1)通过对比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本单元的4篇文章都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突出了事物的特征,这种手法的运用,使所描述的事物形象更鲜明生动。
如《白鹭》中把白鹭和白鹤、朱鹭、苍鹭进行对比;《落花生》中把花生和桃子、石榴等进行对比;《桂花雨》中把故乡的桂花和杭州的桂花对比;《珍珠鸟》中把大珍珠鸟的“胆小”与小珍珠鸟的“与人亲近”的前后对比,突出了事物形象,令人受到启发。
(2)通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的方式理解重点句子,从而把握住文章的中心意思。
理解课文内容,朗读和背诵课文。
集体备课导学案学科:语文年级:五年级主备人:魏永萍共同备课人:五年级组执教人:乔花集体备课导学案学科:语文年级:五年级主备人:魏永萍共同备课人:五年级组执教人:乔花把果实埋在地里,即使成熟了也不急于表露。
三、读写结合,感悟写法。
(用时:10分钟)1.组织学生分角色读课文。
2.出示父亲的话,启发思考:父亲借落花生来教育孩子们做个什么样的人?引导感悟借物喻人的写法。
3.指导完成小练笔:试着从身边熟悉的事物中选择一种,模仿作者的写法写一写它。
1.分角色读课文。
2.齐读父亲的话,感悟借物喻人的写法。
3.完成小练笔。
4.和大家分享自己的小练笔。
5.评议最佳小练笔。
四、积累语言。
(用时:5分钟)1.引导学生背诵第10自然段中父亲的话。
2.引导学生回顾本课的写法。
1.自由背诵第10自然段中父亲的话。
2.回顾课文的写法,交流感悟。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目标完成问题所在努力方向集体备课导学案学科:语文年级:五年级主备人:魏永萍共同备课人:五年级组执教人:乔花四、拓展延伸。
五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教案8篇五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习作使学生明白读书有益的道理。
2、能把要推举的一本书的名字、及推举的缘由写清晰。
3、培育学生评价与修改习作的力量。
教学重点:1、通过习作使学生明白读书有益的道理。
2、能把要推举的一本书的名字、及推举的缘由写清晰。
教学难点:培育学生评价与修改习作的力量。
教具预备:课件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最喜爱的书是什么?请把这本书介绍给大家吧。
生畅所欲??师:这次习作就是向大家推举一本书。
板书:推举一本书设计意图:在轻松的谈话中引入“书”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的欲望。
】二、明确要求。
(出示课件2)1、读习作要求,把握习作重点。
内容上:推举一本喜爱的书。
2、思索,我们推举哪些内容才能让别人承受呢?生畅所欲言(出示课件3)明确:可以推举书的内容、推举书中吸引人的情节或者推举共性鲜亮的人物等。
3、思索文章的写法:板书:写法上:写出书名、及推举缘由;写后读给大家听一听,评一评,再修改。
4、小结:不管你怎样介绍,书名、及推举的缘由是肯定要说清晰的。
设计意图:明确要求是习作的第一步,只有读懂了要求,学生习作的时候才不至于跑题、偏题,这样也就是降低了写作难度。
】三、小组活动,沟通选材。
将自己喜爱的书推举给大家:(出示课件4)1、要介绍清晰书的栏目、内容。
2、要说清晰你的推举理由。
3、学生在小组内相互推举自己的书,听的同学可以给他提问题或者意见。
4、评价他的介绍。
留意是否说清晰了推举的缘由。
5、学生独立完成习作。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相互沟通各自的书,实现组内资源共享,形成奇文共赏。
组内沟通,还赐予每位学生一个口语交际展现的时机,在沟通中完善学生的说话过程,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一个铺垫。
】四、沟通收获,习作评改。
(出示课件5)1、请学生读读自己的习作,其他同学提出修改意见。
2、师:你们觉得他写得怎么样?哪一句话或是哪些词语用得好,用得准?是否写清了推举的缘由?你对他的书是否感兴趣?(学生互评)设计意图:让学生参加学习的评价,使学生在评价中学会思索,学会分析,学会倾听,学会表达与沟通,从而提高听说力量和思维力量。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理解课文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学会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
4.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型进行表达。
5.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二、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拼读。
2.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复述。
3.朗读技巧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对课文内容进行准确的理解。
2.通过课文进行情感认识和表达。
四、教学准备1.教学课本2.黑板、彩笔3.多媒体设备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者故事导入,引出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学习课文•让学生跟读课文,重点标出生字词,并逐一进行解释。
•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故事背景和情节。
3. 情感体验•利用音乐、动作、情景模拟等方式,帮助学生感受课文中的情感,并进行表达。
4. 课文分析•分析课文结构,讲解诗歌的特点和韵律。
•引导学生探讨诗歌的意义和内涵。
5. 听写和朗读•进行课文的听写练习,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练习课文的朗读,重点训练语音语调和停顿的技巧。
6. 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进行总结,并帮助学生做好课后复习。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内容涵盖了诗歌欣赏和文字表达等多方面的内容,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了对语文学习的热情。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词语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加强课后辅导和复习。
下节课将继续强化词语和语句的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课文内容。
以上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的教学内容,希朝老师们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适当调整,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能力提升。
(四)诵读积累主题图书《生灵有情》中P19《积雨辋川庄作》、P21《咏鹰》
1.自读诗句,读准字音,读出诗句的停顿和节奏。
2.结合注释,对照译文理解诗意。
3.大声朗读,读出作者的情感。
4.反复朗读,背诵积累。
三、板书设计
第4课时 读写结合课
——《落花生》+图书篇目《塞上看柳》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对话感受花生的特点。
2.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明白课文蕴含的道理。
3.理解体会课文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二、教学过程
(一)通过比较,感受花生的品格。
1.分角色朗读“议花生”,感受花生品格。
(1)分角色朗读7—10自然段,读出人物不同的语气,感受人物不同的内心想法。
(2)师生评议,教师点拨。
(3)再读第10自然段,根据表格提示,想一想花生的可贵白蝴
蝶
借助事
借助画
巧用对
顽强的生
(小珍珠鸟的可爱、淘气)
④“有一天,……难道在做梦?”
抓住“居然、竟、趴、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
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谈体会,充分感受到了小珍珠鸟对我的信赖,让我们感受到了鸟对人的那份亲近。
(3)理解体会句子含义。
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谈一谈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理解。
(二)小组合作,探究表达
1.作者是怎样抒发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的?小组合作探究。
2.交流总结:借助具体事物和事情抒发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三)拓展阅读,迁移运用
接下来我们自由阅读图书《生灵有情》中第65页《囚蚁》、69页《麻雀——动物界最后的烈女》,思考下列问题:
1.《囚蚁》
(1)我和妹妹两次是怎样养蚂蚁的?结局怎样?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
(2)怎样理解“没有什么比自由的生活更为可贵”?
2.《麻雀——动物界最后的烈女》
(1)作者将麻雀与哪些动物进行了对比?在人类的威胁和利诱下,它们与麻雀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2)为什么说“麻雀是动物界最后的烈女”?
3.《珍珠鸟》《囚蚁》《麻雀—动物界最后的烈女》三篇文章的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感情的?有什么共同点,不同点?
三、板书设计珍珠鸟
害怕亲近信赖
人精心呵护鸟鸟渐渐相信人
物是什么呢?是生日爸爸送的玩具熊,还是妈妈送的小白兔?是爷爷奖励你的旱冰鞋,还是叔叔送给你的拼装玩具?
(二)阅读习作要求,明确习作任务。
阅读单元习作部分,想想习作要求有哪些?
确定心爱之物,写出它的样子、来历及喜爱原因,并能围绕心爱之物,写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三)回顾课文,指导写法。
1.确定心爱之物。
一种事物,并且是自己衷心喜爱的。
2.写清楚样子。
结合课文及主题图书中读过的文章说一说如何把心爱之物的样子写清楚。
根据学生发言,总结板书:按顺序、抓特点、用对比。
3.写明白来历及喜爱的原因。
(1)你的心爱之物是怎么得到的?你为什么那么喜欢它?将得到的过程和喜爱的原因讲给同学听一听。
(2)怎样写好心爱之物的来历及喜爱原因?
①出示《桂花雨》片段,说说作者为什么喜欢桂花呢。
出示摇花乐片断,讨论交流。
板书:来历有故事
②《珍珠鸟》一课中,作者是怎样写出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的?
板书:叙事有重点、真情融其中
(四)自由习作,畅快表达。
学生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板书设计
心爱样
来
按顺序、抓特点、
叙事有
真情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