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经典诗文 喜迎端午佳节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7
描写端午节诗歌七绝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被称为“端阳节”、“午日节”或“五月节”。
在这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内涵的
节日里,人们会进行一系列与粽子、赛龙舟、蛋蒸肉、挂艾叶、浴龙虱等活动相关的习俗,以此来迎接新的开始,祈求平安健康和幸福长寿。
在诗歌创作中,也有很多人运用七绝的形式来描绘这个节日的多彩与喜庆。
端午艾叶浓芳,鲤鱼衔草露华凉。
厨艳香饭匙入沸,舌生香滑笑声长。
这首诗歌直白地描绘了传统的端午节食品、饮食习惯和传统的赛龙舟活动,其中贯穿着喜庆和生机盎然的气息。
草龙不见延绵,真诚之心易侵蚀。
南狮操作如神,艰难爬木反而高。
这首诗歌通过舞龙、舞狮活动来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魅力,同时也表现了人们在险峻困境中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决心。
艾叶香味渗满天,蒸肉粽香四溢闻。
舟头龙影急如飞,声声欢笑跃湖滨。
这首诗歌则将人们沉浸在传统节日的氛围中,展现了粽子、赛龙舟的热闹和喜庆,同时也通过艾叶香气的描绘带给读者强烈的感官体验。
端午粽子清香,艾叶真美妙哉!草龙翻滚茁壮,青年男女舞翩跹。
这首诗歌则更注重描绘端午节的人文情感,突显出这
个节日的浓厚人文气息和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让人在朗朗诗声中感受到端午节文化的独特魅力。
总之,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浓厚的历史渊源,而七绝这个诗歌形式也恰恰能够简洁精准地表达人们对这个节日的喜爱和热爱,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出端午节的多彩与喜庆,让我们在欣赏诗歌的同时更深刻地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沉浸经典诗文喜迎端午佳节”古诗文朗诵比赛活动方案一、活动目的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精神,拓展我校学生人文素质,建设优良学风、校风,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校园文化,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引领同学们进行精神品格的自我塑造和文化底蕴的自我积累,经校委会研究决定,我校语文教研组特举办“沉浸经典诗文,喜迎端午佳节”古诗文朗诵比赛活动。
二、活动主题:迎端午诵经典三、比赛时间:定于2016年6月1日四、比赛地点:学校中院五、比赛要求:1、题材内容:七年级:三字经;八年级:弟子规;九年级:经典辞赋。
2、参赛形式: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参赛,所选内容和参赛形式要充分表现出诗词的意境。
可根据参赛内容配上适当的服饰、道具以及伴奏等,鼓励创新。
3、朗诵时间:每班朗诵节目时间限定6至8分钟。
4、各班在下周一(5月30日)下午将古诗文朗诵报告单上交到李凤兰办公室。
六、评分标准:(10分制)1、作品主题鲜明突出,内容健康、向上。
(1分)2、衣着得体,与诗歌内容相协调;精神饱满,姿态得体大方;表演能和朗诵融为一体;能通过表情的变化反映诗歌的内涵。
(2分)3、普通话标准、流畅;音色优美、吐字清晰、朗诵熟练,声音洪亮,能很好把握诗歌节奏。
(3分)4、能正确把握诗歌内容,声情并茂,朗诵富有韵味和表现力,能与观众产生共鸣。
(3分)5、朗诵形式富有创意,如配以适当乐曲或以其他富有创意形式朗诵。
表现形式新颖。
(1分)七、奖项设置:统一评奖,六个参赛班级共设集体奖3个,每个年级一个集体奖。
八、比赛评委:评委:杨继科、任晓晖、巩锋、薛灵瑞、李凤兰、王平、张宏业、巩小芳统分:李中川、张鹏飞九、音响设备:于小青吊街中学语文教研组2016年5月27日“沉浸经典诗文喜迎端午佳节”古诗文朗诵报告单注:此表请填好后于5月30日下午6点之前交语文教研组。
有关端午节的经典诗文朗诵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为了传承和弘扬端午节的文化,人们常常会在端午节期间朗诵经典的诗文,以表达对这个节日的热爱和敬意。
以下是一些关于端午节的经典诗文朗诵。
一、《诗经·大雅·荡》荡荡上帝,下民之辟。
王曰左右,谁其次后?于赫汗聂,敦牂牁犇。
其曰蹻跼,百福攸同。
彼其之子,邦之储君。
这是《诗经·大雅》中的一篇,叫做《荡》,是向上帝祈求风调雨顺的祷文。
在端午节这个重要时刻,不妨借着这篇诗,向上天祈求风调雨顺,祈求平安,也祈求国泰民安。
二、《中国文学史》中的《屈原·离骚》日逾春分,尚徕诸侯。
忽鲸鲵之来搆我舟,破我楫桨,断我纤绳,丧我衣裘,弃我于水中,曰:柰何?而获罪于巨灵之盟约。
《离骚》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讲述了屈原的离奇经历。
这篇诗中“获罪于巨灵之盟约”就是指端午节祭龙舟的来历,人们将屈原被逐入汨罗江的那一天定为端午节,为他祭龙舟、赛龙舟,也表达了人们对于屈原的怀念和惋惜之情。
三、《唐诗三百首》中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直白地表达出岁月更替、人事不常的感悟。
这篇诗是端午节朗诵的经典之作,也表达了人们对于这个节日的深刻思考。
四、《太白诗选》中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是唐朝诗人杜甫的《春夜喜雨》。
这篇诗以春天的雨水为切入点,描绘了自然与生命的密切联系。
在端午节之际,将这首诗作为背景,读者可以联想到雨水与端午节的联系,感受自然界的神奇和端午节的弥足珍贵。
五、《千家诗》中的《九州缥缈录·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一首关于端午节诗一首关于端午节诗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莫过于吃粽子和赛龙舟了。
这种庆祝形式,已经有了数千年的历史,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
而在这一节日里,诗歌也成为了重要的表达方式,通过金玉良言,传递出了人们对这一节日的祝福与美好愿景。
下面,就来一首关于端午节的诗,表达我们的祝福之情吧。
——《在端午节》五月仲夏,初五腊梅。
会于良辰,享乐亲朋。
虽邀龙舟,实质情份。
情浓自在,喜悦万分。
诗韵情深,习俗古雅。
文人墨客,翩翩胜卒马。
祈福家国,岁岁平安。
聚首团圆,寄望再相见。
这首诗以“五月仲夏,初五腊梅”开头,生动地描绘了端午节的时节特征。
随后,通过“会于良辰,享乐亲朋”的描写,表达了这一节日的欢聚之情,以及亲情友情的重要性。
而“虽邀龙舟,实质情份”的句子,则从另一个角度强调了这种情感的重要性,同时也暗示了传统文化的价值。
在这首诗中,诗人还将诗歌和文化融为一体,使用了“习俗古雅,文人墨客,翩翩胜卒马”几个句子,概括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特征,恰如其分地呈现出端午节精神所传递的文化底蕴和价值。
而在结尾的两句“祈福家国,岁岁平安,聚首团圆,寄望再相见”,则被视为本诗的精华所在。
通过祝愿祖国繁荣安定和亲人平安团聚,表达出浓厚的情感和对未来美好愿景的信心。
这种情感,也是端午节精神和传统文化的真正所在。
总的来说,端午节是一个充满浓郁文化气息的节日。
通过这首描写端午节的诗歌,我们感受到了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和价值,以及人性关怀和博爱之情。
希望在未来的端午节里,我们能够继续传承这种文化精神,让这一节日更加有意义和美好。
端午最佳10首古诗端午最佳10首古诗1、艾叶驱邪举酒卮,吟诗做画静观棋。
香鲜粽子飘飞日,纪念屈原恰此时。
2、江南塞北舞龙舟,古曲离骚耳际留。
举世闻名天下唱,抒情浪漫永承流。
3、汨罗江水映长空,闪闪波光似泪蒙。
屈子长眠书壮志,不朽楚辞载册中。
话端午(七律)又逢端午绿山川,四溢清新漫九天。
阵阵歌声频悦耳,行行律句染香笺。
离骚一曲真情颂,屈子千秋厚德传。
巨著名篇流雅韵,华章不朽永绵延。
4、七律端午感怀(中华新韵)淫雨连绵五月天,中江酌酒悼屈原。
有心角黍托民意,无睹鱼鳖否圣贤。
愿取高洁难忍辱,宁折锋锐不容奸。
忠魂千古传华夏,代有青鸠造海山。
5、临江仙端午祭屈原千载离歌人远去,冲冠呵壁高阳。
蕙兰椒桂总芬芳,琳琅飘逸,特立绮诗行。
情系众生悲疾苦,魂追日月华章。
莠苗易位路茫茫,曲高人寡,谁肯辨忠良。
6、端午节万民拥抱亮甲山黎心思古鉴情专,端午人稠亮甲山。
景仰传说凭圣地,缅怀祭日吊先贤。
青山难掩忠良恨,碧水无消屈子冤。
铭记国殇思裂土,不堪恶霸欲吞天。
7、七律●端午感怀(新韵)佩铃摇响几千年,楚地悲歌越万山。
笑看菖蒲依旧在,爱怜屈子不归还。
无言泪水端阳浸,满目殇情五月沾。
莫叹先哲命悲壮,诗怀浪漫荡舟船。
8、临江仙·端午情思雨漫思涟牵旧事,一江南北心同。
离骚天问越时空。
怀沙投石去,绝笔唤苍穹。
千载九歌魂不老,携来古韵新风。
龙舟渔鼓又相逢。
雄黄不问醉,粽味入诗中。
9、河满子·祭屈原五岳松涛含雨,汨罗浊浪堆烟。
屈子空怀亡国恨,楚天幽怨魂牵。
望断凄凄蒲草,更拍无序栏杆。
天问忧愁谁解,离骚墨迹生寒。
艾叶有情孤自落,只余惆怅诗笺。
端午思潮千丈,当歌盛世流年。
10、端午忆水沛兮汨罗,泪横兮故国,君何往兮曼曼,哀知谁兮长歌。
楚云兮嵯峨,湘雨兮婆娑,君何归兮重五,长太息兮蹉跎。
摇复摇兮斑竹柯,绿复绿兮蒲荪萝,君已往兮无所顾,吹参差兮思苦多。
击鼓竞舟兮扬波,登阿集艾兮驱魔,君且归兮瑰魄,举酌扣弦兮酹彼江涡。
端午节简介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
庆祝端午节的古诗(精选25首)1.《已酉端午》明·贝琼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2.《午日处州禁竞渡》明·汤显祖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3.《午日观竞渡》明·边贡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4.《五日·选一》明·陈子龙吴天五月水悠悠,极目烟云静不收。
拾翠有人卢女艳,弄潮几部阿童游。
珠帘枕簟芙蓉浦,画桨琴筝笮艋舟。
拟向龙楼窥殿脚,可怜江北海西头。
5.《节令门·端阳》清·李静山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6.《端午》唐·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7.《竞渡歌》唐·张建封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8.《七律·端午》唐·殷尧藩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9.《五丝》唐·褚朝阳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10.《端午日赐衣》唐·杜甫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着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祝福端午节的古诗词(精选)祝福端午节的古诗词(精选)端午来临,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
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祝福端午节的古诗词,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祝福端午节的古诗词11、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
——秦观《端午》2、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褚朝阳《五丝》3、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
——苏轼《少年游》4、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陆游《乙卯重五诗》5、宜欢聚。
绮筵歌舞。
岁岁酬端午。
——张孝祥《点绛唇》6、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苏轼《浣溪沙》7、我游南宾春暮时,蜀船曾系挂猿枝。
云迷江岸屈原塔,花落空山夏禹祠。
——陆游《三峡歌》8、好是佳旦称觞,班衣拜舞,有鹓雏相对。
后院婵娟争劝酒,端午彩丝双紧。
——王迈《念奴娇》9、杨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蛟龙得雨鬊鬣动,螮蝀饮汀形影联。
——刘禹锡《竞渡曲》10、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
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刘禹锡《竞渡曲》11、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
——苏轼《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12、小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
——张耒《端午》13、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杜甫《端午日赐衣》14、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
——赵蕃《端午三首》15、楚人犹自贪儿戏,江上年年夺锦标。
——文天祥《端午感兴》16、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舒頔《小重山·端午》17、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苏轼《浣溪沙·端午》18、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赵蕃《端午三首》19、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屈原《渔父》20、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屈原《楚辞》祝福端午节的古诗词21、正是浴兰时节动。
——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2、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
端午情怀诗歌朗诵(精选25首)端午情怀诗歌朗诵1《端午》雨季肥了瘦水岸边百草寂寞出乡间风情惟独菖蒲被世俗的眼光灼热疯长在端午节的`簸箕里让人们争相采摘贴作绿色的春联此刻凤尾般的菖蒲涅盘了站成一尊门神不问贫贱坚守了千百年承载着沉甸甸的诺言一年遂人一个没病没灾的祈愿端午情怀诗歌朗诵2《端午,我们不要写诗》五月初五,这一天随手都可以触摸到意象菖蒲高高地站在门楣阻挡着邪恶不敢入堂艾蒿用它淡淡的清香守护连蚊虫也只能却步而望粽子勇敢地跳进河里填饱龙的肚子别对屈子心生幻想更有那,划起龙舟,高喊号子,擂鼓震得龙宫天旋地晃只是,我们不要写诗写不出长太息以掩涕兮的.豪情万丈写不出传世的《离骚》《九歌》写不出世人皆醉我独醒的痴狂我们应该呷着雄黄酒,惬意不必上下求索,尽管路途很长然后蘸着《国殇》《天问》告慰汨罗中的英魂生不逢盛世兮,忠心难酬我辈婵娟相伴兮,国运正昌端午情怀诗歌朗诵3《端午聆听》坐在端午让心境平和一些聆听伟人屈子唱诗楚辞的美艳楚民的善良和粽香一直从汩罗江边飘来沁人心脾现在诗人太多憔悴着自己的神经一个稻草人偷走了满地的月光谁在嘲笑声里把自己的家园献祭炮火和鲜血打碎了灵性的诗词一壶黄酒一把艾叶拷问我们的.心汩罗江边那个清瘦的身影激扬的楚辞传唱古今那朵坠江的浪花骄阳下仍开放得迷人翠艳千年端午情怀诗歌朗诵4《端午节》熊熊大火燃烧了一个晚上端午节的粽子才四处飘香用心包裹用思绪缠绕里面的一颗蒸熟的红枣可是古代美女芬芳的红唇在大火熊熊燃烧的夜晚献出的'最虔诚的祭奠祭奠谁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端午节的习俗已经走过了多少年有多少坚硬的壮汉被历史可圈可点有多少硬骨头的诗人站在了历史发展的前沿端午节是回想历硬汉的节日不仅仅是吃几包粽子不仅仅是喝几杯酒不仅仅是吃几个鸡蛋不仅仅是与家人爱人亲人团圆不仅仅是让麦子丰收的喜悦迷醉双眼端午节,展现的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有骨气,才会有魄力才会有能力推动历史的发展端午节,祭奠的火焰中凝聚着中国人散发着正能量的心愿端午情怀诗歌朗诵5《端午的雨季》每年的端午,总是伴着细雨。
歌颂端午节的古诗词精选12首端午节我们是要吃粽子的,这是中国人民的传统习俗。
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歌颂端午节的古诗词精选,欢迎大家阅读!1、七律端午[唐] 殷尧藩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2、端午日赐衣唐杜甫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3、浣溪沙宋苏轼轻汗微微透碧纨。
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4、齐天乐宋杨无咎疏疏数点黄梅雨。
殊方又逢重五。
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
衫裁艾虎。
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
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
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
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
荷香暗度。
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
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
5、念奴娇宋张榘楚湘旧俗,记包黍沈流,缅怀忠节。
谁挽汨罗千丈雪,一洗些魂离别。
赢得儿童,红丝缠臂,佳话年年说。
龙舟争渡,搴旗捶鼓骄劣。
谁念词客风流,菖蒲桃柳,忆闺门铺设。
嚼徵含商陶雅兴,争似年时娱悦。
青杏园林,一樽煮酒,当为浇凄切。
南薰应解,把君愁袂吹裂。
6、端午作者:江南靖士浴兰包粽念忠臣,千古不亡湘水身。
当日楚王憎逆耳,随将一国殉灵均。
7、和端午作者:张耒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8、渔家傲作者:欧阳修五月榴花妖艳烘。
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
金盘送。
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
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鹂时一弄。
犹瞢忪。
等闲惊破纱窗梦。
9、《菩萨蛮》宋·陈义包中香黍分边角。
彩丝剪就交绒索。
樽俎泛菖蒲。
年年五月初。
主人恩义重。
对景承欢宠。
何日玩山家。
葵蒿三四花。
10、《屈原塔》宋·苏轼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
描写端午节日的诗词20首诗歌端午节,又称龙舟节、端阳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这个节日的起源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为了纪念屈原,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人们会举行各种形式的庆祝活动,如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等。
以下是二十首描写端午节日的诗歌,展现出节日的热烈气氛和人们的喜悦心情。
1.初夏的阳光落在湖面,煌煌龙舟划破水涟;节日氛围弥漫心间,大家欢天喜地欢度端阳。
2.飘飘粽叶香气绕,艾草芳香洒满街;划龙舟,赛滔滔波,让端午,倍感乐逍遥。
3.五月五日,荷花香满园,湖上龙舟滑翔翻飞;吃粽子,赛长龙,心情舒畅,乐此不疲。
4.艾香扑鼻,粽子香飘,细雨薰湖,龙舟荡漾;赛龙舟,行滔滔激浪,迎佳节,尽情欢腾。
5.纪念大爱,抒发思乡,端阳节日别样香;粽子赛龙高潮迭,五色丝线绣出情。
6.艾草香满弦歌乐,烟花粽香笑语真;大家欢聚共同庆,端阳节日倍添情。
7.佳节到来花簇簇,五月阳光浸湖畔;粽子艾叶子纷飞,龙舟比赛身心畅。
8.粽子香醉细雨飘,心中欢快舞乾坤;端阳日中龙舟滑,竞渡中,欢笑声。
9.寒食清明端阳庆,艾叶香飘母爱深;赛龙舟粽香氤氲,乐此不疲心情深。
10.端阳庆典国庆节,龙舟猛虎助威声;每逢此日人心喜,四海来游游天底。
11.吴江美景闻端阳,艾草香飘过江唱;长风重舟烟波里,每年端节把心描。
12.蔓草梧桐端阳落,龙舟长距泳池跳;习俗民风中华魂,身教文化永流传。
13.五月五日来龙湖,艾草香浓声声诉;龙舟擂湍舞翩翩,才有了此热闹节。
14.端阳佳节芰荷香,捆千岁馈美食香;长江搏浪龙舟跃,携子扶翁凝神往。
15.五月五日已经到,粽子包好赛龙舟;天上地下抡劲耕,可爱的,身边人友。
16.江草荷花烟雨天,龙舟竞渡极品田;端阳佳节欢乐日,人丁豌豆菜多般。
17.文艺快枪,龙江翻滚,红枫直挂湖心照;端阳佳节初逢礼,时光恋恋葱茏表。
18.祖先文化辉煌垂,龙舟热闹花城春;粽子飘香鸭蛋香,艾草浓浓情思深。
19.端阳粽子花团锦,绮丽庆典游人心;屋家团圆赛龙舟,愉快庆典把心驯。
“沉浸经典诗文喜迎端午佳节”古诗文朗诵比赛活动方案一、活动目的
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精神,拓展我校学生人文素质,建设优良学风、校风,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校园文化,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引领同学们进行精神品格的自我塑造和文化底蕴的自我积累,特举办师生“沉浸经典诗文,喜迎端午佳节”古诗文朗诵比赛活动。
二、活动主题:沉浸经典诗文喜迎端午佳节
三、活动内容:围绕“我们的节日“端午节”为主要内容的古诗文朗诵比赛活动。
四、活动时间:2013年6月5日下午2:30
五、活动地点:四楼电教室
六、参赛对象:4—6年级
七、评奖办法
1、奖项设立
一等奖2人二等奖3人三等奖5人优秀奖8人2、评委组成及评分办法
1)评委由王瑞红、海桂红、刘文静、刘柳、刁晓华、史小梅6人组成。
2)评分方法
①采用100分制评分。
②评委打分汇总后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求取平均分
平均分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若出现同分,则精确到后三位,依此类推。
3、评分项目及标准
1、进出场(10分):进出场队形整齐,安静有序,能使用礼貌用语。
2、精神面貌(10分):参赛人员服装统一整洁,仪表大方,举止得体,精神饱满。
3、朗诵技巧(60分):普通话标准,吐字清楚,语速恰当,声音洪亮;作品感情理解准确,表达自然流畅;节奏张弛符合思想感情的起伏变化,具有感染力;表情与动作的运用恰当。
4、脱稿(10分):熟习朗诵内容,能脱稿朗诵。
5、观众效应(10分)
八、活动要求
1、各班按要求准备,保证朗诵节目的质量。
2、凡加背景音乐应提前试播,保证比赛时的正常播放。
3、参赛学生服装大方得体。
4、准时上交参赛名单、内容,迟交按弃权处理
“沉浸经典诗文喜迎端午佳节”古诗文朗诵比赛活动总结“五月榴花妖艳烘,五色新丝缠角粽。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我校举行了以“诗韵端午”为主题的古诗文诵读活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活动一开始,六年二班同学毕依彤朗诵的《离骚》,掷地有声,将大家的思绪一下带到几千年前,屈原热爱祖国、宁死不屈的精神感召着在场的每个人。
和着悠扬的古曲,五年一班同学抑扬顿挫地朗诵“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五月五日》、《竞渡曲》等曼妙的诗词,在优美的艺术氛围中加深了大家对端午节的认识,校园内洋溢这浓郁的端午气息。
此次古诗文诵读活动,是该校“魅力传统节日”系列活动之一。
在活动中,同学们不仅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更体验了“与经典相约”的快乐。
获奖名单:
一等奖:毕依彤、乌誉珈
二等奖:张家赫、吕阔、国家妮
三等奖:李策、贺茗、张桐桐、王志悦、刘芳宇
其他剩余学生的作品为优秀。
学生材料:
1、离骚
六年二班毕依彤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茞!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纣之昌披兮,夫惟捷径以窘步。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岂余身之殚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荃不查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
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
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
2、《竞渡曲》唐刘禹锡
六年一班乌誉珈
浣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
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扬枹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
刺史临流搴翠帏,揭竿命爵分雌雄。
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3、五月五日梅尧臣
五年一班张家赫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
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4、渔家傲宋欧阳修
四年五班吕阔
五月榴花妖艳烘。
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
金盘送。
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
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骊时一弄。
犹 松。
等闲惊破纱窗梦。
5、临江仙宋陈与义
五年二班国家妮
高咏楚辞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
榴花不似舞裙红。
无人知此意。
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
酒杯深浅去年同。
试浇桥下水。
今夕到湘中。
6、《贺新郎端午》宋刘克庄
六年六班李策
深院榴花吐。
画帘开,束衣纨扇,午风清暑。
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
早已有,游人观渡。
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
溪雨急,浪花舞。
灵均标志高如许,忆生平,既纫兰佩,更怀椒糈。
谁言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又说是蛟馋龙怒。
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
聊一笑,吊千古。
7、竞渡诗唐卢肇
五年四班贺茗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8、端午唐李隆基
四年四班张桐桐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9、乙卯重五诗南宋陆游
五年三班王志悦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10、端午唐文秀
六年五班刘芳宇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