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现象
- 格式:docx
- 大小:13.10 KB
- 文档页数:1
教学过程一、复习预习上一堂课,主要学习了以下一些知识。
请大家和我一起复习以下知识:1、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温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温度的读法:甲地温度25℃,读做25摄氏度。
乙地气温为-5℃,读做:零下5摄氏度或负5摄氏度。
3、物态变化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
4、熔化(1)熔化规律: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如图7-1。
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上升,如图7-2。
(2)晶体熔化必要条件:温度达到熔点、不断吸热。
5.凝固(1)凝固规律: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如图7-3。
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且温度不断下降,如图7-4。
(2)晶体凝固必要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不断放热。
本堂课我们要学习新的内容,主要有汽化和液化、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升华和凝华。
二、知识讲解考点/易错点1、汽化和液化1.我们都知道湿衣服放在室外会变干,可能还不理解这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这是因为衣服上的小水滴变成了水蒸气,像这种从液态变为气态的变化叫汽化。
2.在打针前,医生会用棉签涂些酒精,我们会感觉凉凉的,这是因为酒精从液态变成了气态,发生了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所以我们感觉凉凉的。
考点/易错点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1.我们把水洒在地上,过一段时间,地面变干了,这是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是蒸发。
2.以晾衣服为例,猜想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我们根据生活经验了解到:夏天衣服干的快,蒸发的快慢可能与液体温度的高低有关。
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衣服展开比折叠起来干的快,说明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在通风处衣服干的快,说明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3.医生常将中暑患者,扶到通风的地方,并在病人身上檫酒精,这样能使病人的体温很快下降,这一过程中包含的物理原理是:(1)通风处能加快酒精的蒸发。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知识结构一、汽化和液化。
1、汽化(1)定义:液态→气态 (2)方式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 叫蒸发。
影响因素: 。
作用:蒸发 吸 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 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2、液化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 叫液化。
方法:⑴ ;⑵ 。
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作用:液化 放 热二、升华和凝华 1、升华(1)定义:固态→气态 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2)升华吸热:有制冷作用 2、凝华(1)定义:气态→固态 (2)凝华放热典型例题[例1](2020安顺)下列关于汽化的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A .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B .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C .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是为了减少水分蒸发D .烧开水后,看到的“白气”是汽化现象[例2] (2020嘉兴)体育比赛中运动员一旦受伤,医生会对着受伤部位喷射一种叫氯乙烷的药液,该药液会在皮肤表面迅速汽化,使受伤部位表层骤然变冷而暂时失去痛感。
这说明氯乙烷具有较低的( )A.温度B.熔点C.沸点D.凝固点蒸发 沸 腾[例3](2020·沈阳)夏天,小丽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2所示。
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
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B. 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C. 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D. 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例4](2020烟台)冰棍冒出的“白气”是怎么形成的?“白气”是向上飘还是向下飘?为什么?“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的,(2分)因“白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所受浮力小于重力,因而“白气”向下飘。
学生姓名年级初二授课时间教师姓名课时 2基础知识1、汽化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吸热)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沸腾蒸发:发生在液化表面的汽化现象。
特点:①任何温度(液态)下都可以发生;②只发生在液体表面;③比较缓慢影响液体蒸发的因素:液体表面积越大、表面空气流动速度越快,温度越高蒸发越迅速。
沸腾:液体达到某一温度后,发生在液体内部和表面的剧烈汽化现象。
特点:①液体温度保持不变,该温度叫做该液体的沸点;②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③沸腾需要持续吸热;④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
(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⑤不同的气压下,液体的沸点不同,气压越大,液体的沸点越高。
水或者其他液体在汽化时都要吸热。
蒸发致冷:液体蒸发时,要带走附着物体的热量,使附着物的温度降低。
实例:①手上擦上酒精或者花露水感觉清凉;②夏天从水中出来后感觉凉爽;③冰箱的蒸发器通过冷媒的蒸发降低冷冻室的温度。
吹风扇觉得凉快不是因为风扇带来了凉风,而是风扇加快了空气的流动,使我们身上的汗液蒸发更快,吸热热量也更快,所以才会觉得凉快2、液化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放热)生活中的液化现象:从高压锅冲出来的水蒸气液化了。
②雾和露。
③冰饮料从冰箱拿出后的一些小水珠④冰棒、冰箱冒出的“冷气”。
⑤冬天从口中呼出的“白气”。
气体液化时都要向外放出热量。
实例:①水蒸气比沸水更容易烫伤人;②电冰箱的压缩机将冷媒压缩并液化后,温度升高,需要通过散热片散热后再次用于蒸发致冷。
③用蒸汽蒸食物就是利用蒸汽液化时放出热量,并将热量传递给食物的。
3、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升华,升华需要吸收热量。
特点:①不需要经过液体的过程;②需要吸收的热量更多。
生活中的升华现象:①北方的冬天非常冷,衣服冻成冰棍后仍可以变干。
②衣服保存的时候,为了防虫,常在衣柜里放置樟脑丸,樟脑丸升华发出的气味可以防虫。
③白炽灯泡用久以后会变黑,这是因为灯丝在高温下发生升华,遇到玻璃壁后又凝华。
考点07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知识回顾】考点一、汽化与液化1.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有两种形式,分别是沸腾和蒸发。
(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是指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蒸发的快慢与液体温度(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阳下晾晒衣服干的快等)、液体表面积的大小(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凉衣服时要把衣服撑开、把地下积水扫开等)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如凉衣服要凉在通风处)有关。
(2)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1)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高压锅煮饭)。
2)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还要继续吸热。
(3)沸腾和蒸发的区别与联系:第一、它们都是汽化现象,都吸收热量;第二、沸腾只在沸点时才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第三、沸腾在液体内、外同时发生,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第四、沸腾比蒸发剧烈。
(4)蒸发可致冷:夏天在房间洒水降温,人出汗降温,发烧时在皮肤上涂酒精降温。
不同物体蒸发快慢不同。
(5)汽化时能量的传递:汽化时要吸热。
2.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过程。
3.液化的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增大压强,提高沸点)如:氢的储存和运输、液化气。
4.液化时能量的传递:物质液化时要放热。
考点二、升华与凝华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2.升华时能量的传递:物质升华时要吸热。
如:①干冰可用来冷藏物品(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升华成气态时,吸收大量的热)。
3.常见升华现象:①加热碘,可以看到有紫红色的碘蒸气出现。
②衣柜中防虫用的樟脑片,会慢慢变小,最后不见了。
③冬天,湿衣服放在户外会结冰,但最后也会晾干(冰升华成水蒸气)。
④白炽灯用久了,灯内的钨丝比新的细(钨丝升华成钨蒸气,体积减小)。
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现象汽化现象:1湿衣服干了(蒸发)
2、下雨,酒精变少感觉变凉(蒸发)
3、夏天洒水感到凉快,人流汗(蒸发)
4、锅里的水变开(沸腾)
液化现象:1、烧水时的“白气”;
2、夏天,自来水管;鸡蛋“出汗”;
3、自然界中雾、露水的形成;
4、冬天玻璃上的小水珠;
5、冬天从室外到室内眼镜上的“白雾”;
6、冬天嘴里呼出“白气”;
7、冰箱中取出的冰棒冒“白气”.
8、烧菜时锅盖内面的水珠
升华现象:1、泡钨丝变细,
2、樟脑丸变小
3、干冰升华
4、冰冻的衣服变干
5、碘遇热变碘蒸气
凝华现象:霜,雪,冰花,雾凇的形成,日光灯两头变黑。
放热: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熔化,汽化,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