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偃师市高级中学2015-2016届高一开学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50.50 KB
- 文档页数:3
河南省偃师市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第一次月考试题(历史)(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选择题把正确的答案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答在答题卷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4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6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据《史记》载,周武王灭商后“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周与鲁的关系是()A.父子B。
兄弟 C.平等 D.大宗与小宗2。
“亲情是缘,相聚是缘",这是自古以来就深存于每一个中国人心底的情结。
追根溯源,下列制度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A.禅让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3。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可见周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
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A.封号和耕牛B.土地和耕牛C.土地和人口D.人口和铁犁4。
据说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其中的“封建”指的是()A.实行分封制B.进行封建改革C.实行宗法制D.实行礼乐制度7.“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拟)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拟)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拟)焉。
疑(拟)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庭乱。
”这表明西周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 )A.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B.防止内部纷争,强化君主专制C.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D.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8.右图中秦代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
其中“海内皆臣”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A。
交通发达,水陆并用B。
疆土辽阔,臣民众多C。
国家一统,皇帝集权D.法律严苛,覆盖全国9.《明史》记载:“(明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现).燮理(治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宰相),迥乎异矣。
”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A.殿阁大学士实际上并未设置B.殿阁大学士仅供顾问而无实权C.内阁地位等同于六部D.殿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10.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则树兵也,求其息宁岂不难哉!”秦始皇这种思想产生的根源应追溯到()A.郡县制B.西周分封制C.井田制D.中央集权制11.郡县制与分封制最大的区别是()A.实施条件B.传承方法C.职责范围D.历史作用12.北宋政府设置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这一措施的根本目的是()A.遏制地方官吏贪污腐化B.消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C.确保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D.筹集用于议和的“岁币"13.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方式与主要依据搭配正确的是()秦军功爵制-——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A.功绩—-—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B. 考试成绩—-—功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C. 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功绩D。
2016 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历史注意事项:.本试卷共 页,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 分,考试时间 分钟。
请用蓝、黑色水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开卷考试,可查阅参考资料,但应独立答题,禁止交流资料。
答卷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选择题(共 小题, 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每小题后的括号内。
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主题正确的是( )✌中华文明的演进 生产工具的进步耕作技术的发展 古代纹饰的演进在我国近代的反侵略抗争中,英勇事迹相关的战争是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
与下表中爱国将领英勇事迹相关的战争是姓名籍贯官职阵亡地点邓世昌广东番禺副将加提督衔黄海大东沟李仁党湖南桂阳副将加总兵衔辽宁盖平杨用霖福建闽县副将山东刘公岛✌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一时期“科学”的呼声响彻云霄,仅以“科学”命名的杂志达 余种,卷入这一科学浪潮的刊物更有数百种之多。
这一时期是 ( )✌洋务运动时期 戊戌变法时期辛亥革命时期 新文化运动时期 在北伐的江西战场上,人民群众处处与孙传芳的军队为难,造成其运输粮食等困难,而给予国民革命军种种便利,包括引路、刺探军情、组织运输队等。
这表明 ( ) ✌人民群众是北伐的主力 北伐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江西是北伐的主战场 北伐战争取得最终胜利 “停止‘剿共’政策,联合红军抗日”、“召集各党各界各军的救国会议,决定抗日救国方针”。
促成上述协议达成的历史事件是 ( )✌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中共七大的举行 重庆谈判的成功据统计,从 年 月到 月,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大小进攻达 多次,侵占解放区城市 座,村镇 多处。
材料主要反映了 ( )✌南京国民政府破坏“双十协定” 全面内战己经爆发国民党军队进攻陕甘宁解放区 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年,我国农民净货币收入比 年增长 ,每人平均净货币收入增长 %。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共32小题。
每题1.5分。
共48分)1.两汉时期,“钱”字很少见于文学作品中。
而从两晋时期起,它的别称被大量收录:鲁褒尊其为“孔方兄”,干宝以“青蚨”称之,而王衍则贬之为“阿堵物”。
这说明魏晋时期A.商品经济发展促使社会价值观念变革B.自然经济解体导致儒家义利观的解体C.儒家思想地位的变迁影响文学内容变化D.商业繁荣为市民文学发展奠定基础2.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区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使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了。
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北方B.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C.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D.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3.《史记·萧相国世家》记载,萧何曾说:“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屋。
曰:‘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
’”这反映出A.“重农抑商”思想非常兴盛B.土地兼并的现象比较普遍C.买田置地是当时权贵的首选D.汉代政府要求官员勤俭持家4.据《宋史·地理志》记载统计的宋代各地贡绢州数量列表如下,这一现象说明A.华北地区丝织业分布较普遍B.华北地区的丝织业最为发达C.政府征收赋税以丝织品为主D.我国经济重心已经开始南移5.徐光启《农政全书》载,“今北土之吉贝(棉花)贱而布贵,南方反是;吉贝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
这说明当时A.商业是棉纺织发展的前提B.商人买贱卖贵伤害了农业C.北方农业生产比南方发达D.南方经济较北方更有优势6.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
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
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
”据此可知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B.工商业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7.汉初,官方禁止商人“衣丝乘车”,但后来一些商人“假二千石(官员级别)舆服导从作倡乐,奢侈日甚”。
河南高一高中历史开学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
文治武功令人赞叹,被后世称为“千古一帝”。
然而“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强大的秦帝国到秦二世时就灭亡了!秦帝国的历史悲剧成为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下列史料中距离解开这个“历史之迷”最近的是()A.贾谊《过秦论》:“及至始皇……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杜牧《阿房宫赋》:“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C.柳宗元《封建论》:“秦有天下……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D.清·赵翼说:“当其兴大役,天下皆痍疮;以之召祸乱,不旋踵灭亡。
”2.2013年是国务院颁布《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20周年,从某种意义上说,公务员选拔制度,其雏形是从1400多年前的中国开始的。
这里“雏形”主要指()A.以考试为选拔方式B.以儒家经典为考试内容C.由地方以品行推荐D.注重门第和家世3.随着反腐力度的不断加大,中央巡视组巡视地方工作已全面展开。
下列古代官职与其职能相似的是()A.秦丞相B.西汉刺史C.宋三司使D.明内阁大臣4.下表是小张同学在学习了“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之后的一个小结。
你能从中提取的正确信息是()A.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B.始终以民主自由思想为指导C.世纪之交出现了救亡图存的高潮D.经历了由反侵略到求民主的转变5.国家公祭日是国家为了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祭日。
2014年12月13日被确立为我国第一个国家公祭日。
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北伐战争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抗日战争D.甲午中日战争6.在特定的历史阶段,脍炙人口的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巨大的政治感染力。
下列口号、标语与新、旧民主革命分水岭相关的是()A.外争国权,内惩国贼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C.坚持抗战,反对妥协D.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7.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一书中反复强调,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
偃师市高级中学南院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共32小题。
每题1.5分。
共48分)1.两汉时期,“钱”字很少见于文学作品中。
而从两晋时期起,它的别称被大量收录:鲁褒尊其为“孔方兄”,干宝以“青蚨”称之,而王衍则贬之为“阿堵物”。
这说明魏晋时期A.商品经济发展促使社会价值观念变革B.自然经济解体导致儒家义利观的解体C.儒家思想地位的变迁影响文学内容变化 D.商业繁荣为市民文学发展奠定基础2.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区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使长期以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了。
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北方B.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C.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D.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3.《史记·萧相国世家》记载,萧何曾说:“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屋。
曰:…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
‟”这反映出A.“重农抑商”思想非常兴盛B.土地兼并的现象比较普遍C.买田置地是当时权贵的首选D.汉代政府要求官员勤俭持家4.据《宋史·地理志》记载统计的宋代各地贡绢州数量列表如下,这一现象说明A.华北地区丝织业分布较普遍B.华北地区的丝织业最为发达C.政府征收赋税以丝织品为主D.我国经济重心已经开始南移5.徐光启《农政全书》载,“今北土之吉贝(棉花)贱而布贵,南方反是;吉贝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
这说明当时A.商业是棉纺织发展的前提B.商人买贱卖贵伤害了农业C.北方农业生产比南方发达D.南方经济较北方更有优势6.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
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
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共32小题。
每题1.5分。
共48分)1.两汉时期,“钱”字很少见于文学作品中。
而从两晋时期起,它的别称被大量收录:鲁褒尊其为“孔方兄”,干宝以“青蚨”称之,而王衍则贬之为“阿堵物”。
这说明魏晋时期A.商品经济发展促使社会价值观念变革B.自然经济解体导致儒家义利观的解体C.儒家思想地位的变迁影响文学内容变化D.商业繁荣为市民文学发展奠定基础2.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区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使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了。
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北方B.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C.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D.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3.《史记·萧相国世家》记载,萧何曾说:“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屋。
曰:‘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
’”这反映出A.“重农抑商”思想非常兴盛B.土地兼并的现象比较普遍C.买田置地是当时权贵的首选D.汉代政府要求官员勤俭持家4.据《宋史·地理志》记载统计的宋代各地贡绢州数量列表如下,这一现象说明A.华北地区丝织业分布较普遍B.华北地区的丝织业最为发达C.政府征收赋税以丝织品为主D.我国经济重心已经开始南移5.徐光启《农政全书》载,“今北土之吉贝(棉花)贱而布贵,南方反是;吉贝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
这说明当时A.商业是棉纺织发展的前提B.商人买贱卖贵伤害了农业C.北方农业生产比南方发达D.南方经济较北方更有优势6.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
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
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
”据此可知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B.工商业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7.汉初,官方禁止商人“衣丝乘车”,但后来一些商人“假二千石(官员级别)舆服导从作倡乐,奢侈日甚”。
一、选择题(15题,15分)1、今年以来,北海市市场主体持续增长到2015年4月份止,全市新增市场主体1600多户,其中新增个体工商户1155户。
这表明()①我国公有制经济已失去主体地位②政府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③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大众创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A.①②B.②③C. ②④D. ③④【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今年以来,北海市市场主体持续增长到2015年4月份止,全市新增市场主体1600多户,其中新增个体工商户1155户。
这表明政府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大众创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②④正确且适合题意;我国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仍处于主体地位,①说法错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是公有制经济而不是非公有制经济,③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本题考查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2、截至2015年2月底,全国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实有2.57亿人,比2014年底增长2.81%。
这体现个体、私营经济()A.已成为解决就业的主力军B.在扩大就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C.主体地位进一步得到发挥D.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截至2015年2月底,全国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实有2.57亿人,比2014年底增长2.81%。
这体现个体、私营经济在扩大就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B正确且适合题意;A D在材料中未体现,应排除;个体、私营经济属于非公有制经济,我国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仍处于主体地位而不是非公有制经济,,C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本题考查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
3、我国国内生产总值(CDP)与城镇化率状况:上述表格反映了()①国内生产总值不断增长②城镇化率逐年提高③城镇化水平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④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上述表格反映了从2010-201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不断增长,城镇化率逐年提高。
一、选择(每个1分,共15分) 下列各题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每小题1分,共15分)1.右侧是山西举人刘大鹏在光绪三十一年(注:光绪元年为1875年)某天的日记,其中部分字迹印刷不清。
这部分字迹应是A.兴办洋务 B.兴办学堂 C.停止科考 D.结束帝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式教育的开端。
洋务派大臣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考试,普遍兴办学校。
清政府迫于形势,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建立起新式教育体制,于1905年宣布废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
光绪三十一年是1875+31-1=1905年,所以C.停止科考符合题意,故答案选C。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新式教育的开端2.它标志着中国人,至少是中国知识分子特别是青年学生意识的觉醒,是1840年以来中国青年知识分子群体第一次全身心地投入,由此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即中国的政治已不再发、限于职业政治家范围,而扩大到了知识分子阶层特别是青年学生层面,“它”是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有关知识的认识。
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了学生的五四爱国运动,最后五四爱国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并开始领导革命,所以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ABC的运动学生没有参加,故答案选择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五四运动3.1940年日本天皇曾忧心忡忡地说:“侵入莫斯科的拿破仑军队就是败在消耗战与游击战中,日本军对中国是否感觉到无法对付了?”这说明A.中华民族最早举起反法西斯旗帜B.中华民族的抗战使日军深陷中国战场而无法自拔C.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战场消耗占和牵制了日本D.中国战场始终抗击和牵制着日本法西斯全部力量【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
河南省偃师高中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三历史试题说明:本试题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特别提醒:36题为附加题,做的另加分,不做无分。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1.《吕氏春秋·任地》记载:“上田弃亩(垄),下田弃畎(沟)。
五移无耨,必审以尽。
其深殖之度,阴土必得。
大草不生,又无螟蜮。
今兹美禾,来兹美麦。
”材料主要反映了A.生产工具的进步B.灌溉技术的发展 C.耕作制度的变革D.耕作技术的进步2.《管子·乘马》记载,春秋时期“是故夜寝早起,父子兄弟不忘其功,为而不倦,民不惮劳苦。
”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开始使用金属工具B.井田制已彻底瓦解C.赋税制度重大改革D.重农抑商政策推动3.飞钱又称“便换”,是中国早期的汇兑业务。
元和七年,唐宪宗下令,飞钱业务由朝廷的户部、度支、盐铁三司统一经营,收取手续费10%,即每贯(一贯一千文)付费一百文。
由材料可知飞钱A.减低了铜钱的需求,缓和铸币的不足 B.是中国古代纸币的一种形式C.可以减少商人长途携带大量货币的不便 D.可以适当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4.龙、凤在中国传统中有丰富的象征意义,民间匠师也有“龙愁,凤喜,狮子笑”的口诀。
但《大明律》中规定:“凡民间织造违禁龙凤文纻丝纱罗货卖者,杖一百,段匹入官。
机户及挑花、挽花工匠同罪。
”这样规定的主要目的是A.抑制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B.维护封建等级制度C.宣扬封建王朝法律权威 D.规范丝织行业秩序5.明朝谢肇淛《五杂俎》:“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今安徽黄山市),江北则推山右(今山西)。
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镪 (钱)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贾耳。
机密☆2018年1月12日9:30前河南省2016级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答题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考生务必先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核对无误后将本人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座位号同时填涂在答题卡背面上方。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并将试题卷装订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规范填涂。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4.非选择题答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作图时,可用2B铅笔,笔迹要清晰。
5.严格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6.保持答题卡清洁、完整,严禁折叠,严禁在答题卡上作任何标记,严禁使用涂改液和修正带。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建立后,亲周的商朝旧贵族微子被指令于宋地(今河南商丘一带),建立宋国。
这体现了西周的A.宗法制B.分封制C.郡 D.行省制2.春秋晚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A.道 B.仁C.法 D.非攻3.右表内容为中国古代某位思想家的观点。
据此判断该思想家是A.董仲舒B.程颐C.朱熹 D.王夫之4.汉遇“七国之乱”,唐遭“安史之乱”,汉、唐时期的这两次叛乱体现的冲突是A.神权与王权B.皇权与相权C.中央与地方 D.外戚与宦官5.它全面系统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这部著作是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齐民要术》D.《本草纲目》6.鸦片战争显现了中国与西方之间巨大的落差,两千年来传统的华夷观念在一部分中国人的头脑里开始动摇了。
他们开始开眼看世界,其中被誉为“第一人”的是A.林则徐B.曾国藩C.康有为D.李大钊7.有人说:他们提出的“自强”“求富”口号,对民族企业起了诱导、催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