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现行学生工作管理模式问题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4
关于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摘要】在高职院校教育工作中,学生管理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高职院校通过对学生实施科学、有效地管理,促进院校各项教育工作的顺利发展。
本文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从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入手,着重分析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水平的对策,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有着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问题;对策1前言学生管理是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流的大学, 必须有一流的管理”,学生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高校整体的教育水平,对学生实施科学、合理的管理可以促进高职院校各项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相反,学生管理不当会阻碍高职院校各项教育工作的顺利进展,因此高职院校的相关领导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水平。
新时期背景下,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虽然取得一定的进步,但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不断的加强和改进。
2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2.1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目前,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出现众多的管理者,党委书记、系领导、团委学工处以及辅导员等都是学生管理工作的直接或者间接执行者,但是在众多的管理者中,往往缺乏学生管理者。
虽然在一些高职院校中,出现一些学生干部管理者,但是在管理工作中,并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干部自主管理的作用,学生干部在管理工作中大多都是遵循教师的要求进行管理,在管理工作中缺乏主观能动性。
学生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主体地位没能充分发挥出来。
2.2学生管理人员方面存在的问题学生管理是一项理论性及技能性比较强的工作,因此,它对管理人员的要求极高。
虽然在部分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中,出现一些比较优秀的管理人员,但从整体来看,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还比较低。
在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无法做到热情、大方、细致、周到。
在管理工作中,经常出现管理人员缺乏文明用语、缺乏耐心等现象。
教学管理课程教育研究230学法教法研究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孙经涛 律 静(山东华宇工学院 山东 德州 253000)学生管理工作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保障。
但是,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所处的环境与以往有了很大的变化,旧有的经验式的学生管理理念、方法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学生管理工作者面临着诸多的严峻的挑战。
在此形势下,学生管理工作者更应该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不断调整工作思路,更加积极地面对学生工作中出现的形形色色的问题,尤其是一些易忽视的问题,提升学生管理工作水平,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一、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学生管理观念落后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管理受到传统体质和现实性行为的约束,我国高职院校中学生与学校之间存在一种依赖的心理,学生一直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教育者处于实施教学行为主动的地位,两者之间的身份关系并不明确。
这种传统的教育理念根深蒂固,教师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往往以严格的规章制度为依据,并没有按照学生的个性制定个性化的教育理念,学生总是按照一个步调执行学校的规定。
长此以往,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逐渐变小,这样不仅抹杀了学生成长的个性,同时也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
2.时代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时代在发展,高职院校教育工作也发生了很大转变。
但由于高职学生自控能力较差,再加上高职学习生活的束缚,在网络面前,大多数的高职学生都没有抵抗力。
高职学生群体中经常会出现逃课上网、沉迷网络世界的学生。
同时,网络中各种信息混杂,学生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侵害,这给高职院校开展学生工作带来了非常大的困扰。
一些学生还会因为网络上不良信息的影响,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3.管理工作表面化,深入研究少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属于一项复杂系统化的工程,即包括了教育管理工作,也包含了学生的奖助制度和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并且学生从入学开始一直到学生的就业等方面管理工作,囊括了学生和高职院校的方方面面,以及大大小小的事情,目前学生管理工作体系比较复杂凌乱,对于当前自控能力较差的高职学生而言不太适合,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不同学生工作部门之间的分工不够明确,使得日常的高职院校管理工作繁重,给学生工作部门管理人员带来了更多的压力,对于学生探索能力、判断能力、创新意识等方面综合素质得不到充分的训炼,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呈现出表面化、形式化的现象,缺少长远、规范化的管理体系。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王丙晖来源:《新校园·中旬刊》2013年第09期摘要:本文结合当前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和学生管理人员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阐述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提出了学生管理工作的新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问题;对策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高速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招生人数不断增长,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任务越来越重。
高职院校在校生既有高中毕业的应届毕业生,有初中毕业后入校的未成年人,他们有普通大学生的共性,又有他们独特的性格特点。
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人员,肩负的学生管理任务也更为特殊和复杂,如何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如何解决目前高职院校中存在的学生管理问题,已经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从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角度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
一、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学生文化基础薄弱,缺乏学习动力。
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近几年生源数量的减少,生源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基本是学习能力中等偏下的学生,这部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较差,自我约束力和上进心不强。
另外,对大学生活过高的期望值与现实反差,使学生容易产生抱怨,导致学习动力不足。
2.管理者素质参差不齐。
学生管理工作琐碎复杂,需要辅导员具有细心、耐心和责任心,而目前学校大多是年轻的辅导员,他们普遍心气高,往往不甘于做辅导员工作,造成辅导员流动性较强。
另外,年轻辅导员缺乏理论知识和管理经验,在管理中不能采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影响了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
3.管理体制不健全。
高职院校主要实行的是院系两级管理体制,学生的日常教育与管理工作主要由系一级负责,各系设置了主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专职副书记、党团组织和比例不等的辅导员,但由于不少高职院校两级行政还不完善、相关机构设置不够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
同时各部门凡涉及到学生的事情,最后都要把工作的落脚点放在系里,导致各系的工作内容繁杂,使管理者每日忙于处理各项事务,很难有精力研究有关学生工作规律,学生工作经验教训,当代高职学生的特点、思想动态等问题,从而使管理表面化,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第16卷第2期2009年6月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Changsha S ocia l Work Colleg e Vol 116No 12Jun 12009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魏登田(襄樊职业技术学院,湖北襄樊 441021)[摘 要]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文中探讨了高职院校原有学生管理体制面临的挑战,指出了学生管理工作存在工作表面化、行政手段过多、学生干部作用发挥少和对学生认识滞后等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以期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走向科学化、规范化。
[关键词]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管理;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章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36(2009)02-0090-03 [收稿日期] 5 [作者简介] 魏登田(5),男,湖北襄樊人,湖北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教师。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着各种问题。
正确的育人理念、系统科学的管理制度、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和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成功的重要保证。
一、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11经济社会发展提出更高育人要求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原来计划经济体制背景下的高等职业教育运行体制、机制日显僵化,学生管理理念和教育手段的落后性日益凸显,越来越难以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职院校发展的新要求,学生工作面临着一系列的重大转变。
比如,部分管理职能正向服务职能转变,部分专业的修读年限减为两年,困难学生的资助由原来的困难补助向勤工助学转变,等等。
这一系列转变需要有科学、系统的学生管理理念和方式来保证其顺利实施。
但是,不仅原有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已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新的机制和办法也尚未完全形成,阻滞了学生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21管理工作表面化,深入研究少学生管理工作融党政事务于一体,集教育管理工作于一身,从学生奖助到思想教育,从入学招生到就业管理,事无巨细、异常庞杂。
高职院校现行学生工作管理模式问题分析
摘要:学生管理工作部门是人才培养的第一工作线,有效的学管工作对于学生素质的养成有着不可忽视的引导作用。
而高职院校现行学生工作管理模式存在诸多问题,若不重视,不仅不能充分发挥学管线对学生的影响力,甚至可能直接对工作人员和学生产生不良影响。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创新
于是多数高职院校坚持现行学生管理工作模式多年,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问题开始浮现,高职院校学工线队伍稳定性大不如前,其中存在的问题值得引起重视与深思。
一、现行学管工作模式对于学生的影响
1.对学生约束较多,注重学生共性,忽视个性培养。
各高校《学生手册》中对于学生的行为规范处罚条例非常详细,学校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行为管理视为重点,以不出安全事故为首位,院系学管工作只能严格执行校方要求,相应采取各种必要措施。
这种培养模式下的学生多半能服从安排,但极其缺乏个性。
2.学生缺乏独立性,没有担当精神。
学生的独立自主性与担当应该更多归责于家庭教育,但大学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辅导员管太多,事无巨细,导致学生过度依赖
辅导员,遇事不会自己独立完成。
3.忽略学生内心感受。
学生管理过细过严,忽视学生内心真实感受,无视学生的诉求,必将导致学生出现对于学校及教师的抵触情绪,不利于学校生源的稳定,同时也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现行学管工作理模式对于学管人员的影响
1.严重影响工作积极性
高职院校要求学生的各项情况与二级学院甚至辅导员考核挂钩,主要实施扣分式考核,极少有奖励,这对责任心较强的工作人员是一种极大的束缚。
而奖励机制的缺失,造成考核之外的工作无法得到重视,结果有功领导看不到、出了一点小差错就被扣分甚至面临批评指责。
这对于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是一种极大的打击,辅导员队伍稳定性同时也受到冲击。
2.管理模式落后,缺乏明确的培养目标
我国高职院校现行管理模式基本为“服从-管理-服务”,虽提出尊重学生的个性,但具体实施并不理想,服务部分很有限,且服务质量很低。
校级层面没有提出制订较为细化的培养方案,抑或有制订但未执行到位,导致培养目标缺失。
同时,个别教师工作方法存在问题,较为简单粗暴甚至偏激。
3.没有明确的职能划分,各部门推诿责任
学生工作涉及诸多部门,比如学生宿舍管理涉及后勤处,学生安全管理涉及保卫处,学生健康问题涉及校医院等。
同时,学校又专设学生处,各部门没有明确的职能划分,遇事各部门相互推卸责任,导致学工线工作越来越复杂、烦琐,这些工作最终都落在辅导员身上。
而每日处理这些重复烦琐的工作,辅导员就没有时间提升自己或是处理私人事务。
三、对改革现行学管模式的思考
新时代学生的思想一直在发生转变。
而根据市场的变化,学生也从教育接受者转变为教育消费者,他们开始将自己的利益诉求与学校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试图找到一条既达到学校要求又满足个人利益的路。
时代在变,受教育者随之改变,教育方式在变,我们的学生管理工作模式也急需改变。
根据现存问题的起因,高职院校学管模式改革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校级层面明确目标,并逐级落实执行
校级要求是总指挥棒,只有校级层面做出要求,模式才能彻底改变。
总方针的执行同样重要,在细化目标之后,应制订相关方案保证落实到位。
2.考核机制的改变
考核机制应根据校级总培养目标来确定,保证目标的执行,做到有奖有罚:奖励为主,以起到积极正面的引导,
扣分、扣钱为辅。
以我校为例,现行考核的重点在于学生寝室内务,导致辅导员将工作重点放在此处,特别是示范寝室的问题尤为突出。
由于示范寝室与个人考核挂钩,个别辅导员之间互相争斗,有些辅导员过度看重争创示范寝室,甚至导致工作失误却不自知。
由此看来,现行学管模式的考核机制也急需改革。
3.提高工作人员自身素质
随着市场的发展,教育理念中出现了服务意识。
但许多学生工作者无法接受这种新观念,仍旧遵循旧时思想,以教师为尊为大,不管不顾学生的诉求。
因此,转变学生工作者自身的思想是基础。
此外,个别学管人员缺乏责任心,也没有制订个人工作计划及自身职业发展规划,对工作比较怠慢,而学工线工作质量极为重要,但由于现学管模式存在种种问题,辅导员工作繁杂却地位低下、待遇有限,导致辅导员队伍稳定性欠佳,竞岗人员选择少,于是队伍质量也难以拔高,因此先解决工作环境问题才可能提高辅导员队伍质量。
4.各部门权责分明,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学校部门设置繁多,责任宽泛,应详化每个部门的职责,各部门自行书写工作责任书,各司其职,主动承担有关工作任务,避免互相推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