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李白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2
追寻李白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一个文学单元:追寻李白,我发现李白是一个胸怀磊落的人,他有非凡的抱负,奔放的激情,豪侠的气概。
我好像看见李白就坐在我的旁边,向我讲述他的故事。
在山水篇中,我看到了一个开朗高远,豁达豪迈的李白。
他的“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描写了戴天山的美景。
李白又用了夸张手法写出了“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那栋“危楼”之高便浮现在我们眼前,让人不得不佩服李白的文笔。
李白还是个重情重义,坦诚率真的人。
他跟“诗圣”杜甫的交往更是被传为佳话。
有这么一首诗写道“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足以看出李白对杜甫的深切思念。
杜甫也是对李白大加赞赏,有诗云:白也诗无敌,飘然不思群即使友人被贬,他也不会看不起,也会惦念朋友:“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
李白更是一个胸怀远大,志向不凡的人,他常以大鹏自喻“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虽然他发出了“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的感慨,虽然他郁闷茫然“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虽然他怀才不遇,壮志未酬,但他始终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我敬佩一代诗仙李白,他经历许多磨难却没能实现愿望,但他不服输的精神值得赞扬,他那飘逸的身影,非但没有随着时间
而消失,反而似乎越来越清晰了。
石家庄市维明路小学五·五班
孙渊哲
指导老师:张静。
追寻李白作文三篇追寻李白作文(一)打开那尘封已久的历史,走进李白的灵魂深处,去感受他那酸甜苦辣的人生。
在那只有金钱与名利的世界,我们的生命都在那迷茫的世界中变得一文不值,我们前进的脚步也在那世界中迷失了方向,只有金钱与名利才是那时人们所追求的。
然而,只有一个人没有在那乱世中迷失方向,他就是李白,他放弃金钱与名利,隐居山林,坐了一个豪情诗人。
在他有困难时,亲人们一个个离他而去,只有一座敬亭山没离他而去。
他独自坐在敬亭山上,写下了《独坐敬亭山》。
然而,有谁能够感受到李白此时内心的纠结,又有谁能够读懂这首诗的真正含义!李白被人们称为“诗仙”,他一喝酒就会诗兴大发,写出一首首美妙绝伦的好诗,来表达他内心复杂的情感。
李白使生命的真正意义在他的诗中表达的淋漓尽致,他决不允许金钱与名利玷污他那高洁的灵魂。
也许,他在物质上很穷,但他的精神和灵魂却超越了众人。
他用他的诗增加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他用他的诗使众人不再迷茫,使他们重拾生命的方向!走进李白的诗里,去感受他那复杂的情感,会让我们对历史有新的认识!追寻李白作文(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让我看到了儿时天真烂漫的李白。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让我看到了寄情山水的李白。
李白的一生,绝大部分是在游历中度过的。
“一生好入名山游”,多年的游历既丰富者他的生活,又对他的诗歌创作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让我看到了注重友情的李白,李白有情有义,坦诚率真。
他一生广交朋友,他的朋友中既有我们熟悉的汪伦,也有农民、船夫、矿工,当然也有贺知章、高适、孟浩然等文人墨客、社会名流,被誉为“诗仙”的他与被誉为“诗圣”的杜甫的交往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千古佳话。
李白胸怀远大,志向不凡,关心国事,关心民众。
生活的沧桑丰富了李白的人生感悟,也丰富了他的诗歌内容。
在《上李邕》这首诗中的“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追寻作文600字作文初中写李白的故事
《追寻李白》
嘿,咱今天就来讲讲李白这位大诗人的故事。
李白啊,那可是个超级厉害的人物。
我记得有一次,我在书上看到他居然能一边喝酒一边写诗,哇塞,这也太牛了吧!就说有一次,他和朋友们在一个亭子里喝酒,那场面可热闹了。
他端着酒杯,喝得满脸通红,眼睛都有点迷离了,但嘴里还念念有词。
朋友们都在旁边笑着看他,时不时还和他一起举杯畅饮。
突然,李白像是来了灵感,他摇摇晃晃地站起来,拿起笔就在纸上刷刷刷地写起来。
那字啊,龙飞凤舞的,就好像要飞起来一样。
他一边写还一边大声念出来,那声音可响亮了,回荡在整个亭子里。
周围的人都被他吸引住了,静静地听着他吟诗。
等他写完,大家都忍不住拍手叫好,他自己也得意地哈哈大笑起来。
李白就是这样一个人,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他的诗歌充满了豪情壮志,让我们这些后人读起来都心潮澎湃。
我就一直在想啊,要是能回到那个时候,和李白一起喝酒吟诗,那该多有意思啊!我要追寻着李白的足迹,去感受他的那份洒脱和不羁。
哎呀,说了这么多,感觉还是说不完李白的厉害之处。
反正我就是特别佩服他,特别喜欢他的诗。
以后啊,我还要继续追寻李白,去探索更多关于他的故事呢!。
[单元主旨]单元定位在“追寻李白”,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比较系统地、全面地、立体地认识被誉为“诗仙”的我国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人生经历和诗歌作品,了解影响我国乃至世界的李白文化的相关信息,并开展有关李白的文化活动。
单元将选取的代表李白写作特点、性格特点的十首诗共分成了三个部分:山水篇、友情篇、理想篇,从而让学习者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了解李白、亲近李白、追寻到李白不朽的魂。
山水诗篇中让我们感受到的是一个寄情山水间潇洒豪放,喜好游历的李白;友情诗篇中让我们认识的是一位有情有意,不拘小节的鲜活李白;理想诗篇中则让我们更深刻地感悟到李白的率真与傲骨,贯穿一生的理想与抱负——“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围绕这句牵引学生追寻李白之魂的总领句,重新去品读山水诗、友情诗就会与李白的性情、追求、人生经历息息相关起来,从而真正追寻到一个有血有肉的李白,将其作品艺术成就、人格魅力融入到学生自己的生命认识当中。
追寻李白——山水诗[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A、能够有感情朗诵李白的四首山水诗。
B、能够初步掌握搜集信息的能力,并借助搜集的资料与课后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C、体会李白抒写山水诗的表达方法,感受情景交融、想象大胆奇特的浪漫主义诗风。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吟诵、品读诗歌,培养语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独立理解古诗的内容,品味诗歌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在不同时期寄情山水的心境,感受诗人寄情山水间的那份洒脱、爽朗与豪情。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学古诗的方法,能够自己借助资料理解诗句意思,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从中感受诗人的心境。
[教学难点]通过诵读作品,感受诗人的情感。
[课前准备]1、搜集李白的有关知识及优秀作品。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揭示主题。
对一代诗仙,我们并不陌生,“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那“儿时天真浪漫”“寄情山水”“注重友情”“思念故土”的印象似曾相识。
追寻李白教学设计李白,中国唐代杰出的文学家,诗歌家和旅行家,被尊称为“诗仙”。
他以他独特的才华和迷人的人格魅力,深深地影响了中国文学史。
如何将李白的诗歌和个人魅力引入教学中,激发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和理解力,成为了教育界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探讨如何设计追寻李白的教学活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欣赏李白的诗歌作品。
首先,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教师可以通过引入李白的生平事迹和成就来开展教学。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李白的画像、诗歌作品和他的旅行足迹等相关信息。
这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李白的背景和创作背景,为他们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其次,在学习李白的诗歌时,教师可以利用一些互动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例如,教师可以将李白的诗句分发给学生,要求他们分组合作翻译和理解诗句的意义。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来互相学习,从而深入了解李白的诗歌世界。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模拟李白的写作过程,让他们在类似的环境中体验到李白的思考方式和创作灵感。
这样的互动活动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增强他们对李白的诗歌的理解与欣赏。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参观与李白相关的地方或人物。
例如,学生可以参观李白的故乡,游览李白曾经走过的古迹,感受李白的诗情画意在现实中的表达。
他们还可以与李白的后代或专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进一步深入了解李白的思想和创作理念。
通过这样的实地参观和交流,学生将有机会亲身体验李白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环境,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欣赏他的诗歌作品。
最后,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并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学生可以根据李白的诗歌风格和主题,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
这样的创作和比赛活动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李白的诗歌,并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在设计追寻李白教学活动时,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点。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学习水平和兴趣爱好,灵活地调整活动内容和形式。
追寻李白客中行李白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李白的诗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色彩。
唐代诗人贺知章叹赏李白的诗,把他比作天上下凡的“仙人”。
后人便把李白称为“诗仙”。
李白是我国唐代的著名大诗人,他的诗显示出很高的才华、丰富的想象力,富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唐代另一诗家贺知章叹赏李白的《蜀道难》一诗,呼李白为“天上谪仙人”,意为天上下凡来的神仙。
从此,“谪仙”之名誉满长安城。
唐大诗人杜甫有诗赞云:“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狂客,李白好友贺知章也,因此,后人便把李白尊为“诗仙”。
陵酒肆留别李白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李白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李白的诗酒文化,是他人生体验的最好记录。
他一生用酒当墨,用心作笔,写下了许多令人心惊和令人心驰神往的文字,在诗坛上成为一件又一件亮丽的瑰宝。
李白一生关心国事,但为国立功的理想和不满黑暗现实的秉性,又构成了他特有的“诗酒”人生。
李白少年时代就“观奇书”,“游神仙”,“好剑术”,有多方面的才能和兴趣,他年轻时漫游了长江、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地方,开元十八年(730)左右,他曾一度抵长安,争取政治出路,但失意而归。
天宝元年(742),被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作为文学侍从之臣,参加草拟文件等工作。
追寻李白冰梅是谁,且行且唱,在红尘中吟诵生命的乐章;是谁,亦痴亦狂,在山水间醉看人世的沧桑。
是谁,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是谁,酒壶一斟就诗意芬芳……是你,李白——一个惊天动地的名字,你曾是“黄河之水天上来”,阴山动,龙门开,惊涛拍岸,豪情满怀……“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里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好一个酒中仙,李白,你仗诗走天涯,饮酒闯天下,你是“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
”你的豪放旷达无人能及,你的飞逸潇洒无人能比,一挥宽舒袂袖即成一派猛浪洪流。
你“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你穿越时空隧道,跨过历史长河,让万众瞩目,世代颂扬!李白,你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走着笑看红尘,走着辞别故友。
一壶浊酒,歌遍山河八万里;一叶轻舟,“唯见长江天际流。
”翰林遭贬,你“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流放夜郎,你“凤歌笑孔丘,一生好入名山游。
”李白,你是中国诗人队伍里的游侠,横扫中原山水大地,狂飙突进,于是,洞庭烟波,赤壁风云,蜀道猿啼,浩荡江河,豪气纵横,灵动飞扬,你一扫世俗的尘埃,“拨云寻古道,倚树听流泉”,看“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望“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你写山水幽静安谧,道江河奔腾不息,万千景象,浑然天成,“兴酣笔落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李白,你豪情入九霄,“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你凌云抒壮志,“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你信念超自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你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曾激励多少仁人志士信心百倍;你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曾觉醒多少弱者懦夫挺起脊梁;你“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你雄奇飘逸狂放不羁的诗风谱写了一曲浪漫主义的长歌!李白,你没有金戈铁马,也没有锦囊妙计,可你有一腔热血,满腹经纶,你胸怀天下,光耀日月!你“口吐天上文,迹作人间客!”你重返鲁地,寻幽豪饮,南下吴越,梦游天姥,你顺滚滚东逝长江水一路走来,穿巴山巫峡,过洞庭扬州,醉酒入长安,挥毫泼墨,金銮殿上故作狂态——让力士脱靴,贵妃捧砚,御史调羹,嘲尽天下豪贵,阅尽人间风流。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生于中亚细亚碎叶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幼年时随父迁入蜀中。
(1)“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让我们看到了儿时天真烂漫的李白。
(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让我们看到了寄情山水的李白。
(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让我们看到了注重友情的李白。
(4)“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让我们看到了思念故土的李白。
(5)“宁知草间人,腰下有龙泉。
”写出了他仗剑江湖之侠气。
(6)“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是他屡遭挫折、报国无门的感叹。
(7)“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
”是他执著地追求理想的表现。
(8)杜甫曾在《饮中八仙歌》中这样写道:“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让我看到了一个胸怀磊落、蔑视权贵的李白。
(9)剑在古代曾被誉为“百兵之君”,唐代佩剑之风遍于朝野。
李白少年时习剑,从青年时代起,祖传的龙泉宝剑便伴随着他,不断赋予他诗人的灵感和丰富的想象。
(10)李白爱月,他留下了很多歌咏月亮的诗篇。
民间还流传着他“醉入水中捉月,跨鲸背仙游羽化”的传说。
一位作家这样写道:“夜,已深了;人,已醉了;歌,已终了;泪,已尽了;李白的生命也到了最后一刻了。
(11)一次,李白去拜见一位宰相,递上的名帖写的是“海上钓鳌客李白”。
宰相问:“先生临沧海,钓巨鳌,以何物为钓线?”李白答道:“风波逸其情,乾坤纵其志,以虹霓为线,明月为钩。
”宰相又问:“何物为饵?”李白说:“以天下无义丈夫为饵。
”宰相听了悚然不语。
李白游历诗四篇: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解:1、白帝:今四川省奉节。
2、江陵:今湖北省江宁县。
3、一日还:一天就可以到达。
译文:清晨,我告别了高入云霄的白帝城,千里迢迢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达。
在两岸猿猴,不停地啼叫声中,轻快的小船已经穿过了重重高山。
评析: 此诗是写景的。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贬地。
行至白帝城, 皇上仙逝,新帝登基大赦天下。
李白忽闻赦书,惊喜交加,旋即乘舟东还江陵时而作此诗。
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况。
首句写白帝城之高;二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
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了长江一泻千里之势,同时也抒发了诗人“船轻如箭,心轻如飞”的愉悦心境。
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注释:敬亭山:原名昭庭山,在今安徽宣城县北。
山上有敬亭。
译文: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
诗人注视着敬亭山,敬亭山也看着诗人,彼此久看不厌。
评析:这首五绝作于天宝十二载(753)秋游宣州时,距他被迫于天宝三载离开长安已有整整十年时间了。
长期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
此诗写独坐敬亭山时的情趣,正是诗人带着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
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注释:夜宿山寺:夜晚住在山上的寺庙里。
危楼:高楼。
星辰:指天上的星星。
惊:惊动。
译文:山上寺院的高楼多么高啊!人在楼上一伸手就可以摘天上的星星。
我不敢大声说话,恐怕惊动天上的神仙。
评析:想象奇特,善于夸张,这是李白诗歌的一大特点。
这里,诗人发挥大胆想象,渲染山寺之奇高,从而将一座几乎不可想象的宏伟建筑展现在我们面前。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注释:钟:此处指道观应在午间鸣响的钟声。
霭:云气。
译文:泉水淙淙,犬吠隐隐;桃花带露,浓艳耀目。
诗人在林间小道上行进,常常见到出没的麋鹿;林深路长,来到溪边时,已是正午,是道院该打钟的时候了,却听不到钟声。
来到道院前所见的情景:道士不在,只看见融入青苍山色的绿竹与挂上碧峰的飞瀑而已。
无人知道道士哪里去了,再三倚靠在松树旁心中充满惆怅。
评析:这首诗是李白的早期诗作,当时他不足二十岁。
诗人将他在山中所见的种种事物信手拈来,写入诗中,开朗高远的个性在诗中也初步显露出来。
李白友情诗三篇: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释:郭:城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之外城。
蓬:草名,枯后随风飘荡,在这里喻友人。
兹:现在。
班马:离群之马。
译文:青山横卧在城郭的北面,白水泱泱地环绕着东城。
在此我们一道握手言别,你象蓬草飘泊万里远征。
游子心思恰似天上浮云,夕阳余晖可比难舍友情。
频频挥手作别从此离去,马儿也为惜别声声嘶鸣。
评析:这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描写了诗人与友人此行时的情景。
由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构成了新颖别致的送别场景,体现了浓浓的游子意、故人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注释: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
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左迁:古尊右卑左,即贬官。
子规:即杜鹃鸟。
啼:鸣叫。
五溪: 唐人所说的五溪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当时属于黔中道,在今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
夜郎: 古县名,今湖南新晃县,距龙标县越约公里。
〖译文〗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叫。
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评析:全诗以景物交代时令,又景中含情,以景生情,而心寄明月,想象奇特,表达了自己的深情与愁思。
沙丘城下寄杜甫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注释:汶水:鲁地水名,今名大汶河,高卧:这里指闲居。
夕:朝暮,从早到晚。
译文:究竟是为了什么原因,使我来到了这个地方?使我尝尽了孤独乏味的闲居生活。
自从你离开之后,每天每晚上陪伴我的,只有那城边的老树,以及萧瑟的风吹叶动之声。
一个人独自喝著薄酒,怎能尽情欢醉?一个人独自聆听齐歌,又如何能安慰寂寞的心情?我对你的思念之情正如这一川浩荡的汶水,紧紧追随著你一同南去。
背景:李白漫游到洛阳时,遇见了三十三岁的杜甫,两人共游甚欢,次年秋,李、杜两人又会于东鲁。
分手后,杜甫西去长安,李白东游吴越,此后便再未会面。
这首诗就是李白送走杜甫后,客居沙丘寓所时所作。
李白抒发豪情壮志诗三篇: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注释:李邕:唐代书法家、文学家,官至北海太守。
大鹏:传说中的大鸟。
扶:凭借。
摇:由下而上的旋风。
簸却:掀起、掀翻。
恒:经常。
殊调:发表不同常人的论调。
大言:豪言壮语。
宣父:指孔子。
丈夫:古代男子的统称,这里是称李邕。
年少:李白自称。
译文:大鹏总有一天会和风飞起,凭借风力直上九天云外。
如果风停了,大鹏飞下来,还能扬起江海里的水。
世间人们见我老是唱高调,听到我的豪言壮语都冷笑。
孔子还说过“后生可畏”,大丈夫不可轻视少年人。
写作背景:此诗是李白在开元八年(720)左右来渝州拜见李邕(开元七年至九年前后,任渝州(今重庆市)刺史),希望通过李邕引荐找到政治出路,却受到冷遇,愤激之余写下的。
诗人正当年轻气盛时候,诗中以不羁的大鹏自诩。
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注释:秋浦:县名,今安徽贵池。
缘:因为。
个:这般。
秋霜:指白发。
译文:白发因愁而生,因愁而长。
这三千丈的白发,是我内心愁绪。
照着清亮的铜镜,看到自己萧萧白发,简直没法知道自己的头发怎么会变得这样的白。
评析:这首诗是李白五十四岁从宣城去秋浦时所作,他临镜照影,惊见白发垂垂,有感而发。
诗人以奔放的激情,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塑造了“自我”的形象,把积蕴极深的怨愤和抑郁宣泄出来,发挥了强烈感人的艺术力量。
首句“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似乎不近情理,一个人七尺身躯,而有三千丈的头发,根本不可能。
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才豁然明白,因为愁思像这样长。
“缘”,因为;“个长”,这么长。
白发因愁而生,因愁而长。
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
诗中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绪所替换,于是这三千丈的白发很自然地被理解为艺术的夸张。
后两句“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是说:照着清亮的铜镜,看到自己萧萧白发,简直没法知道自己的头发怎么会变得这样的白。
通过向自己的提问,进一步加强对“愁”字的刻画,抒写了诗人愁肠百结难以自解的苦衷。
“秋霜”代指白发,具有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
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注释:垂钓碧溪:指八十岁的姜太公在溪边垂钓,终于被周文王重用。
乘舟梦日边:指伊尹曾做梦乘舟绕日月而行,不久被商汤重用。
译文:白话译文: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肴菜,收费万钱。
胸中郁闷呵,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象吕尚垂钓碧溪,闲待东山再起;又象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赏析:诗人以行路之艰难比喻世路之艰险,抒发作者在坎坷仕途上的苦痛和忧烦;然而他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绝不放弃突破艰险以实现理想的信念。
这是李白写的三首《行路难》的第一首,这组诗从内容看,应该是写在天宝三年(公元774年)李白离开长安的时候。
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于是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他饯行。
而面对金樽美酒、玉盘珍馐,却只能“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一片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
”象征了人生路上的艰难险阻。
才学识见如李白,曾经在宫廷中得到唐玄宗的赏识,却因为小人进馋而“赐金放还”从此险山恶水,天各一方。
未来的生活中,闲来垂钓,宛如昔日垂钓而受周文王之聘,助文王打下江山的姜尚(姜太公),而历史上又有的这样一个典故:伊尹在受汤之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
想起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诗人又有了对未来的新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