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与纸币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2
【高中政治】高中政治知识点:货币的职能货币职能的含义:是货币本质的体现,指货币在人们的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货币从产生时就具有的职能)①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它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②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则需要现实的货币。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其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
货币的其他职能包括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比较:①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当做社会财富的代表被保存起来,这时货币执行着贮藏手段的职能。
②支付手段:随着商品赊账买卖的产生而出现的。
在赊销赎够中,货币被用来偿还债务。
后来,它又被用来支付地租、利息、税款、工资等。
③世界货币:当货币越出国内市场,在世界市场上购买外国商品,支付国际收支差额,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在国与国之间转移时,它就具有了世界货币的职能。
比较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含义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原因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与一切商品交换表现形式观念上的货币现实上的货币其他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商品流通判断货币的常用职能:①价值尺度:多用“标价”、“价格”等词语。
②流通手段:多用“购买”、“买卖”等词语。
③贮藏手段:多用“保存”、“退出流通领域”等词语。
④支付手段:多用“赊销赊购”、“还债”、“利息”、“税款”、“工资”等词语。
理解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的: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的“基本”是指这两个职能从货币产生时就存在,货币的职能是由货币的本质决定的。
①价值尺度:A、价值尺度含义。
价值尺度主要是以货币为尺度表现和衡量其它一切商品的价值的大小。
在这里,“一切”体现了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本质。
货币与纸币一、货币与纸币的关系(本文节选自<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9年第11期)你知道或者见过多少奇异的货币呢?我们先领略一下。
石币——位于夏威夷群岛西南的密克罗尼西亚,岛国居民至今还使用一种石币。
这种石币由人们将石头凿成扁圆形后,再于中心钻一个圆孔而形成。
大小不一,价值也不等,小的直径几十厘米,大的可达两米多,最大的直径能达3.5米,足有两人高。
贝壳货币——在太平洋某些岛屿和若干非洲民族中,都是以一种贝壳作为货币流通着,叫做“加乌里”。
它的流通范围很广,价值也相当高,用600个“加乌里”便能够换到一整匹棉布。
牙币——动物的牙齿,如狗牙、野猪牙、海豚牙,甚至蝙蝠牙,也充当货币。
美拉尼西亚群岛的居民,他们有一种奇特的货币即狗牙。
当地居民普遍养狗,每逢节日都宰狗庆贺,一颗狗牙能买到100个椰子,要娶一位新娘,必须有好几百颗狗牙作礼金。
有些贪婪的白人骗子向美拉尼西亚运入大量狗牙,用以骗取土著居民的各种有用物资。
所以,曾一度造成“通货膨胀”,即狗牙货币的贬值。
鸟羽货币——印度东北部有些省,如阿萨姆省,迄今还有些氏族使用母牛的头盖骨作为货币。
在波利尼西亚群岛,由蜂鸟、鹦鹉、鸽子的羽毛编织成的腰带或饰物,都是价值极大的货币。
圣培古尔斯群岛上,也通行以鸟羽作货币,但只限于红色羽毛。
这种鸟羽只能从一种罕见的鹦鹉身上才能够找到,所以十分贵重。
豆币——在很长时期里,墨西哥人用可可豆代替货币,虽然那里已有大量的货币,并且金的生产也占很大比重。
了解了这些稀奇有趣的货币,会有何感想呢?首先,在货币产生过程中,曾出现过多种多样的一般等价物。
其次,上述各种物品充当货币,其实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货币,只有当贵金属金银等充当一般等价物时,真正的货币才产生。
货币在人类社会中已有上万年历史,它的形态主要经过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实物货币。
人类从原始社会末、奴隶社会初开始便以实物作为交换工具,在中国持续到春秋战国时期结束;第二阶段是金属货币,这个阶段最长,同时影响长远;第三阶段是纸币,中国宋朝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而世界上纸币流通也始于上世纪30年代。
货币、纸币及其职能传统观念认为,纸币代替金属货币以后,一般具有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有些国家的纸币具有世界货币职能。
今年(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第12题又考了这样一道选择题,部分师生出现了困惑。
本文试图对此问题表达一点自己的看法,供各位专家、同仁斧正。
1.货币的职能由于货币根属于商品,因此他同所有商品一样也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当处在不同形式的价值运动中的时候,货币所表现出来的作用也不尽相同: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
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另外三种职能则是在两者的基础上形成的派生职能。
1.1 价值尺度。
价值尺度是货币作为社会劳动的直接体现。
货币本身作为一种商品,可以以自己为标准,与其他商品进行量的比较,而此时商品的价值形式就转化为价格形式,商品通过货币进行表达的价值形式即为价格。
当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这一职能时,货币只需要以想象中的或是观念上的形式存在就可以了,然而他的单位则必须依赖于现实中流通的货币。
正是由于货币的价值尺度功能,使得人们可以将不同形式的商品先转化为货币的价格形式,然后再与其他商品进行交换。
货币本身作为商品也存在不同货币之间量的差别,因此人们为货币也制定了一个量的标准,即规定价格标准(有时亦称价格标度)。
制的是含有一定金属重量的货币单位及其等份。
1.2 流通手段。
在货币执行了流通手段之后,使得商品的交换有了可能。
而流通手段则是货币价值尺度职能的发展。
货币的产生,使得商品之间的交换有直接的物物交换变成了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
即由商品—商品变成了商品—货币—商品。
两者之间不仅存在形式上的区别,也存在着性质上的区别。
2.货币与其他一般等价物的关系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这里的”一般”,可以理解为“全部的”或“共性的”,也就是说,一般等价物取代了其他所有等价物的功能,只有这个“一般等价物”,才可以交换其他任何一种商品。
货币发展史上,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节货币 「基本内容」 ⒈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起源 货币是商品⽣产和商品交换发展的必然产物。
货币产⽣以后,商品的价值是⽤货币来表现的。
但是,货币是随着价值形式的发展⽽产⽣的。
只有分析价值形式的发展,才能正确地揭⽰货币的起源和本质。
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⑴、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是指⼀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个别地表现在另⼀种商品上。
如: 1只⽺=2把斧⼦ 在这个等式中,等式两端的商品处于不同的地位,起着不同的作⽤。
由于等式左端的 1只⽺的价值是借助斧⼦相对地表现出来的,因⽽⽺处于相对价值形式的地位;由于等式右端的2把斧⼦,只是充当1只⽺的价值的表现材料,以⾃⾝的使⽤价值反映⽺的价值,证明⽺同它⼀样花费了数量相等的⼈类劳动,因⽽斧⼦处于等价形式的地位。
等价形式的特点是:第⼀,使⽤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即处于等价形式的斧⼦,以⾃⾝的使⽤价值来表现⽺的价值和价值量;第⼆,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即斧⼦的使⽤价值是⽣产斧⼦的具体劳动的产物,但是,当它处于等价形式时,它就被⽤来表现⽺⾝上凝结的抽象劳动,从⽽⽣产斧⼦的具体劳动也就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第三,私⼈劳动成为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即在私有制条件下,斧⼦是私⼈劳动的产物,但是,当它处于等价形式时,它就被⽤来表现⽣产⽺的劳动所具有的社会性质,从⽽⽣产斧⼦的私⼈劳动也就成为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
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的关系是:它们相互依存,处于相对价值形式的商品要表现⾃⼰的价值,不能离开处于等价形式上的商品;处于等价形式上的商品,只有依赖处于相对价值形式的商品,才能成为价值的表现材料。
没有等价形式就没有相对价值形式,同样,没有相对价值形式也就没有等价形式。
它们相互对⽴,同⼀商品不能同时既处于相对价值形式⼜处于等价形式。
在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中,商品内部的使⽤价值和价值的⽭盾,开始表现为两个商品之间的外部对⽴,即处于相对价值形式的商品只是直接当作使⽤价值⽽存在,它的价值要通过另⼀种商品来表现,处于等价形式的商品只是直接当作价值⽽存在,它的使⽤价值成了表现另⼀种商品价值的材料。
纸币,纸币与货币的关系
(1)理解纸币的含义
①纸币只是代表一种价值符号,即代表着一定数量的价值。
这是纸币与金属货币的最大区别。
金属货币本身具有内在的价值,而纸币本身的价值可以忽略不计。
纸币的面额只是代表一定数量的价值,因而称为价值符合。
②由于纸币只是价值符合,它的流通必须以发行者强大的信誉或者强制为基础,否则就无人使用。
由于国家的信誉高,具有强制力,所以后来都是有国家垄断纸币的发行。
③由于纸币只是价值符号,国家必须控制好发行量,不是可以任意发行。
发行过多会超过流通中的需要量,引发通货膨胀。
发行过少达不到流通中的需要量,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要。
④非主权国家的地区政府,如我国的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也有本地强制使用的纸币。
欧元是欧元国家的政府联合发行并在本地区强制使用的纸币。
(2)纸币与货币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①含义不同。
②产生不同: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的过程中,从一般商品分离出来的;而纸币是在货币充当流通手段的职能中产生的。
③属性不同:货币是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纸币是价值符号,只具有使用价值无价值。
联系:①纸币是货币充当流通手段的派生物,没有货币就没有纸币。
②纸币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中产生的。
③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高频考点一货币与纸币
知识必背
点拨
1.复习货币的本质和职能时可渗透银行的产生、职能和业务,公民的储蓄。
2.正确对待货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遵循货币流通规律,安规律办事,发挥
主观能动性。
3.国家制定正确的货币政策,履行经济职能。
易混易错
1.货币的本质是商品
分析: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货币具有商品的基本属性,但货币主要是以自身价值表现、衡量其他商品价值,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
2.金银就是货币
分析: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金银的特点,决定其最适合充当货币的材料,但金银最初只是一般的商品,而非货币。
3.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区分
分析:流通手段一般是现金交易,“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而支付手段是随着赊账买卖而出现的,特征是取得商品和给付价值在时间、空间出现分离。
用货币清偿债务、支付税款、租金、工资等都是属于支付手段。
4.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
分析:这种观点是不科学的。
通货膨胀必然伴随着物价上涨,但不能说凡是物价上涨就一定是通货膨胀。
关键词语
一般等价物。
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通胀预期。
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