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学案:3.2熔化和凝固
- 格式:docx
- 大小:167.69 KB
- 文档页数:2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第二节熔化和凝固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态,知道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2、知道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并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实验,了解图像在物理规律中的作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用图像去分析问题学习重点: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学习难点: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展示汇报:8min创设情境:2min水结成冰,冰山熔化等等美丽的自然现象里蕴含了哪些物理规律呢?让我们来一起揭开大自然神秘的面纱。
自主探究、展示汇报:25min一、物态变化:活动一、学一学1.物质有三态:_____、______、______。
2.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_______。
二、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活动二、看一看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_____,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_____。
2、实验器材从下往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三、探一探实验探究七个环节1、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海波的温度石蜡的温度67892、猜想和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设计实验4、进行试验与收集数据将温度计插入装有蜡的试管后待温度升到40℃左右开始,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将温度计插入装有海波的试管后待示数稳定后,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
在冰或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
表格如下:5、分析与论证海波石蜡1)、AB 段曲线对应的一段时间内,海波是什么状态?_____ 温度怎样变化?________2)、在曲线上的哪一点海波开始熔化?___________3)、BC 段对应的时间内,海波的状态如何?________温度是否变化?______这段时间是否对海波加热?________4)、CD 段对应的时间段内海波是什么状态?_______温度如何变化?________5)、蜡在整个过程中温度怎样变化?______________6)、海波____(有或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达到48℃)熔化过程_____(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_____(改变或不变)。
一、复习1.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二、导入新课春天来了,河面上的冰开始熔化成水.炎炎的夏天,洒在地上的水干了,变成看不见的水蒸气,跑得无影无踪.想了解这是为什么吗?我们从这节课开始学习.三、新课教学1.熔化和凝固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1)播放动画:海波的熔化。
(2)把石蜡放在试管里再放入盛水的烧杯里,用均匀、缓慢地加热,注意观察温度计读数和石蜡的状态变化.2. .熔点和凝固点(1)熔点——晶体熔化时,有一定熔化温度叫做熔点.(2)凝固点——晶体凝固时,有一定凝固温度叫做凝固点.3.熔化吸热凝固放热师:在凝固过程温度不变,却继续放热.四、分层巩固1.什么叫熔化、凝固?2.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五、求异探新物质是否能在固态和气态之间转换呢?六、小结七、板书设计§3.4熔化和凝固1.熔化和凝固熔化——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凝固——物体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2.熔点和凝固点(1)熔点——晶体熔化时,有一定熔化温度叫做熔点.(2)凝固点——晶体凝固时,有一定凝固温度叫做凝固点.3.熔化吸热凝固放热八:动手动脑学物理2、4 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这类固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叫做晶体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地吸热,温度就不断地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做非晶体。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
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例:北方的冬天,菜窖里放几桶水,可利用水结冰时放的热使窑内的温度不会太低,菜不会冻坏.本节课我们学了熔化和凝固,通过对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探究.我们知道了晶体有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和凝固点同种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相同.熔化要吸热,凝固要放热.。
3.2 熔化和凝固【学习目标】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2.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学习重点难点】学习重点:1.通过探究冰、烛蜡的熔化特点,学习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训练动手能力2.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尝试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
学习难点:通过探究海波、松香的熔化特点,知道晶体熔化吸热,温度不变。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分组合作、实验探究【自主学习】1.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是:、、,随着的变化,物质会在、、之间发生变化.2.熔化:物质由变成的过程叫熔化,熔化时要(吸热或放热)凝固:物质由变成的过程叫凝固,凝固时要(吸热或放热)3.固体可分为和, 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个温度叫,这类固体熔化时要不断,但温度始终. 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这类固体熔化时只要,温度.4.同种晶体的凝固点和熔点是.【合作探究】一、探究固体(海波和松香)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 .3.设计实验:实验所需器材:注意:实验时,严禁用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当;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冒盖灭(不能用嘴吹);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立即用湿布铺盖。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将适量的海波放入试管中,插入温度计,记下此时温度计的示数。
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注意观察海波的状态变化,直到海波全部熔化后再记录4-5次。
将实验数据填入下表中:5.分析论证: 如图所示,以时间为横轴,温度为纵轴,标出记录的各个时刻的温度值,然后用平滑的曲线连接各数据点,得到海波的熔化图象。
(1)AB线段:表示物质处于体热温的阶段;BC线段:表示物质处于共存阶段,CD线段:表示物质处于态热温阶段。
(2)海波熔化时的温度(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但需要(选填“吸热”或“放热”);松香熔化时的温度(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需要(选填“吸热”或“放热”)。
第2节熔化和凝固学习目标1.能说出物态变化、熔化、凝固、晶体和非晶体的概念.2.记住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3.掌握物质熔化和凝固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知道它们发生的条件和过程以及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4.利用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解释一些生活现象.自主探究一、物态变化1.水有三种状态,它们分别是、、.水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是(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相互转化的.物质在固态、液态、气态之间发生变化的过程叫做.2.我们把水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后水结成冰,再把冰块放入饮料中后冰又变成水.生日上的蜡烛受到高温变成蜡液,一部分蜡液落在桌上后变成固体.路桥施工中工人们把块状沥青放在炉内加热成液体,液态的沥青洒在路面上以后变为固态……上面的过程中可以分为两类:熔化和凝固.它们的定义分别是二、实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1.根据海波和石蜡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关系),并结合实验分析,海波和石蜡在熔化过程有什么特点?2.海波和石蜡在熔化前、熔化中、熔化后这3个阶段的温度特点?三、熔点和凝固点1.晶体在时的温度叫做.晶体熔点,非晶体熔点.(选填“有”或“没有”)2.晶体除熔化时有一定的温度,在凝固时也有一定的温度,晶体在时的温度叫做.晶体凝固点,非晶体凝固点.(选填“有”或“没有”)有没有确定的熔点(凝固点)是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我们可以根据它来鉴定物质.四、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熔化需要,凝固需要.(选填“吸热”或“放热”)课堂检测1.在东北,人们冬季里喜欢做“冻豆腐”.光滑细嫩的豆腐,经冷冻再解冻以后,会出现许多小孔.小孔产生的原因是豆腐里的水先后(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2.超市里正在出售的海鲜周围要铺一层碎冰块,这是因为冰熔化时要,但温度,所以能起到保鲜的作用.3.已知固体酒精、煤油、水银的熔点分别为-117 ℃、-30 ℃、-39 ℃.南极的最低气温可达-89 ℃,要测量南极的气温,应该选用( )A.酒精温度计B.煤油温度计C.水银温度计D.煤油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4.两盆水里面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盆放在阳光下,一盆放在阴凉处,在盆内冰块均未完全熔化前,两盆水的水温相比( )A.在阴凉处的那盆水的温度高B.两盆水温度一样高C.在阳光下的那盆水的温度高D.无法确定5.如图是某一物质加热变成液体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观察图象并将结果填在横线上.(1)当时的室温是 .(2)图中BC段表示物质处于状态,图中CD段表示物质处于液体状态.(3)物质的熔点是,熔化用了min,在这段过程中物质要(填“吸”或“放”)热.(4)该物质是(填“晶体”或“非晶体”).参考答案自主探究一、物态变化1.固态液态气态可以物态变化2.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二、实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1.海波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石蜡熔化过程吸热温度升高.2.海波:熔化前温度升高,熔化过程温度不变,熔化后温度继续升高.石蜡:熔化前温度升高,熔化过程温度升高,熔化后温度继续升高.三、熔点和凝固点1.熔化熔点有没有2.凝固凝固点有没有四、熔化吸热,凝固放热吸热放热课堂检测1.凝固熔化2.吸热不变3.A 解析:判断用哪种温度计,关键是了解温度计中的液体在最低温度-89 ℃时是否会凝固,这里只有酒精温度计可用,选项A正确.4.B 解析:在盆里的冰还未完全熔化时,都是冰水混合物,在相同的气压下的温度一定是相同的,选项B正确.5.(1)20 ℃(2)固液共存(3)80 ℃ 3 吸(4)晶体。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3、2熔化和凝固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理解随温度的变化,物质的状态是可以转化的。
·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能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凝固点联系起来。
·学会画出固体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知道图像是描绘物理过程的重要方法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科学探究情境,把科学探究的七要素自然的融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体验和感悟科学探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熔化和凝固的教学,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体会到科学探究方法并不神秘,人们经常使用科学方法解决方方面面的问题。
【教学过程】。
3.2 熔化和凝固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术一、明白得气态、液态、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二、了解物质是固态和液态之间是能够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重点:通过观看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进程,培育观看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难点:通过对实验的观看,分析归纳、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转变的规律,并用图像表示出来。
自主学习(一)知识回忆一、经常使用温度计是依照液体的规律制成的。
温度计上的字母C或℃表示的是温度。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是0摄氏度,的温度是100摄氏度。
二、经常使用温度计的利用方式,利用前,观看它的,判定是不是适合用于测量待测物体的温度;然后看清它的,以便准确读数。
利历时,温度计的全数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着;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再读数;读数时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
(二)自学预习一、阅读P.81.页“物态转变”第一自然段,明白: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而且三种状态之间能够彼此转化,叫做。
物质由态变成态叫做熔化,从态变成态叫做凝固。
二、阅读课文P.83——84.页,初步了解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时的规律,和发生熔化和凝固时与热量的关系。
回答以下问题:(1)例如海波、冰、各类金属等,这种固体确信的熔化温度,叫做晶体;例如蜡、松香、玻璃等,只要不断地吸热,温度就不断地上升,这种固体固定的熔化温度,叫做非晶体。
(2)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
非晶体确信的熔点。
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做点。
非晶体确信的凝固点。
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它的凝固点。
晶体在熔化进程中要热,凝固进程中要热,可是温度。
非晶体在熔化进程中要热,凝固进程要热,可是温度。
合作探讨一、请同窗们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熔化和凝固现象。
二、探讨固体熔化时温度的转变规律(1)在教师指导下了解图4.2—1中各仪器的作用。
(2)通过观看课件或光碟熟悉固体熔化进程。
教案:熔化和凝固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确认固态和液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②、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描述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理解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的意义。
③、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晶体熔化图象的描绘,能根据图象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实验和教师指导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善于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随堂实验使学生树立规范实验、仔细实验、勤于动手的良好习惯及学生分工协作的团结精神.二教学重、难点:“探究冰、松香的熔化特点”是本节的重点,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总结推理熔化和凝固曲线并了解其物理意义是本节难点之一,了解晶体熔化要吸收热量而温度不变是又一难点。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对比法、图像法四教具准备:课件,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阶段一:想一想你能否将下列物质分成两类?说说你的分类依据?冰块、岩浆、松香、铁、酒精、铁水、蜡烛、玻璃、雪花、固态酒精、雨、海波问:物质的状态是不是一成不变的呢?阶段二:做一做将蜡烛点燃后倾斜一个角度,观察现象?学生回答物质从态变为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从态变为态的过程叫凝固学生举例师板书课题:§4.2熔化和凝固阶段三:实验1.实验仪器和实验方法。
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烧杯、温度计、石棉网、试管、表、海波、松香、火柴、玻璃棒实验分组:5组同学做海波熔化实验,5组同学做松香熔化实验。
实验方法:1、水浴法加热海波或松香;2、海波熔化实验要求从40℃开始计时;松香熔化实验要求从60℃开始计时,每隔1分钟记录温度及状态。
阶段四:1处理数据:把记录的数据用点画在坐标图上,并用平滑的曲线将各个点连接起来。
2、模拟学生画图过程(投影)3、图表分析并填写任务单:4教师在实验结论的基础上,讲解:(1)象海波那样具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做晶体;象松香那样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做非晶体。
第2节熔化和凝固【2022年版课标要求】1.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
2.了解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3.能运用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本质区别。
难点:根据图象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教法与学法】教法:教师讲授,引导学生归纳规律,观看多媒体动画,感知物态变化之熔化与凝固,指导学生做好海波熔化实验,分析熔化过程中的特点。
学法:小组实验,积极观察实验现象,归纳总结,联系生活。
【课前准备】学生四人一组。
每组配备熔化实验仪器:酒精灯、试管、烧杯、细线、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海波、蜡、水、火柴、坐标纸。
【教学过程】一、利用生活事例引入新课教师活动:展示春暖花开、冰雪熔化、滔滔江水、河流干涸、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等图片,提问学生,水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变成了什么状态?学生活动:观看图片、认真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随着气温的变化,冰会熔化,水也会结冰,干旱、少雨的时候,河流也会干涸,就是说,水可以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发生变化。
我们周围有很多物质可以发生这样的变化。
那么,物质在固、液、气之间变化有什么特点呢?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将深入探究。
首先,我们了解两种物态变化——熔化与凝固,引出探究学习的课题。
二、新知学习(一)物态变化及熔化和凝固的定义教师提出要求: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本内容,了解物态变化及熔化和凝固三个基本概念。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了解并标画基本概念。
教师提问三个概念,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具体实例,概括定义。
1.物态变化:物质各种状态之间的变化。
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如冰变成水。
3.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如水结成冰。
(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教师提出问题:冰熔化时,需要什么条件?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不同的物质熔化时,温度会如何变化?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问题。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学案3、2熔化和凝固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体三种形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重点、难点】重点、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本质区别,进一步总结出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在方格纸上描绘固体熔化图象,根据图象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合作探究:1、水有三种状态,它们分别是:、、。
水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是相互转化的。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
像上面的物质在固态、液态、气态之间发生变化的过程叫做。
我们在把水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后水结成冰,再把冰块放入饮料中后冰又变成水。
生日上的蜡烛受到高温变成蜡液,一部分蜡液落在桌上后变成固体。
路桥施工中工人们把块状沥青放在炉内加热成液体,液体的沥青洒在路面上以后变成变为固态.....上面的过程中可以分为两类:2、熔化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凝固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数据:问题1:根据海波和石蜡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关系),并结合实验分析,海波和石蜡在熔化过程有什么特点?从中可以找出什么规律?给海波加热,海波的温度不断,当温度上升到℃时,开始熔化。
在熔化过程中虽然继续吸热,但海波的温度却保持℃不变,直到完全熔化后温度才继续上升(换句话说:海波在一定的温度下,在熔化过程中热量,温度保持)。
给石蜡加热,在整个过程中石蜡的温度不断(换句话说:石蜡没有一定的,在熔化过程中热量)。
问题2:海波和石蜡在熔化前、熔化中、熔化后这3个阶段的温度特点?海波在熔化前温度,熔化中温度,熔化后温度继续石蜡在熔化前温度,熔化中温度,熔化后温度根据以上实验海波和蜡熔化过程中有什么不同点?有什么相同点?我们可以把固体分为_______和_______像海波这样的固体叫做晶体晶体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石蜡这样的固体叫做非晶体非晶体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3:晶体在时的温度叫做。
熔化和凝固
主备:修订:八年级物理备课组审核:
一、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熔化以及熔化过程是吸热过程。
2、知道固体可以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以及相关知识。
3、会看、画晶体熔化图象和凝固图象。
二、探究新知
熔化:
(1)、定义:。
它是热过程。
(2)、固体:
A:分类。
B:晶体:。
C:非晶体:。
D:熔点:。
熔化的两个条件:(1)、。
(2)、。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
E:晶体熔化图象:我们从“观察熔化现象”的实验中知道:晶体熔化的特
点是:给晶体加热,在没有达到它的熔化温度(熔点)之前,它的温度是
的,但并不熔化;当温度达到它的熔点时,继续加热,晶体渐渐熔化,但
温度;当全部熔化成液态后,继续加热,它的温度。
这说明了晶体是在。
我们从“观察熔化现象”的实验中
知道:非晶体的熔化也是 (填“吸热”或“放热”)过程,不过,只要
给非晶体加热,它在升温的同时就逐渐熔化。
这说明非晶体没有一定
的。
例1: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在a石英、b蜂蜡、c海波、d冰、e松香、f水晶、g食盐、h萘、i玻璃、j沥青这些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填字母) ,属于非晶体的是(填字母) 。
例2:如图1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可判断这种物质是,它的熔点是,从它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的时间是 .
三、课堂巩固
1.物质叫熔化。
从熔化方面看,晶体与非晶体的一个重要区别是:凡是晶体都有一定的,而非晶体没有。
2.下列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点”的理解正确的是哪个? ( )
A .不论什么晶体的熔点都相同
B .晶体都在一定的温度下熔化,不同的晶体熔化时的温度一
般不相同
C .晶体都在一定的温度下熔化,且不同的晶体熔化温度一样
D .晶体只要达到它的熔点,就一定会熔化
3.海波的熔点是48℃。
由此可知温度是48℃的海波
( ) A .一定是液态 B .一定能从固态熔化成液态
C .要么是固态的要么是液态的
D .可能是部分为固态部分为液态
4.图3-5甲和乙画出了两类不同固体熔化的图象,表示晶体熔化情况的是 图象,表示非晶体熔化情况的是 图象。
请在晶体熔化的图象中,用A 、B 这两个字母把图象上表示晶体熔化过程的一段表示出来。
四、课后提升
1 .物质在吸热过程中( )
A .温度一定是上升的
B .温度不一定上升
C .如果是晶体,温度就一定不上升
D .如果是非晶体,温度就可能不上升 2.铝的熔点为660℃,温度为660℃的铝所呈的
状态是(
A.一定固态
B.一定液态
C.一定是固、液混合态
D.无法确定
3、室气体的增加(主要是二氧化碳)导致温度普遍上升,即全球变暖。
因为气 候变暖,南北极地的冰便会 ,,从而导致海水量增大,引起海平面 , 许多沿海地区将逐渐淹没在水中。
4、在一个盛有冰水混合物的烧杯中插一支温度计,用酒精灯对烧杯缓慢加热如图12-5,某同学将观察到的结果记录在下表中,分析此表
可得到的结论是
(1)、
(2)、
5、小明同学在探
究固体熔化的活动中,作出了如图4所示的图像。
从图像可知,这种固体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 。
加热时间(min )
0 2 4 6 8 温度计示数(℃)
0 0 0 4 8 现 象 有较多的冰,少量的水
有少量的冰,较多的水 冰几乎完全消失 全部是水 全部是水 图3-5 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