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用血统计表
- 格式:xls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1
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1。
目的加强医院临床用血管理,促进临床安全、有效用血。
2。
职责2。
1临床医师负责对患者用血指征进行评估,并评价用血疗效. 2.2临床科室每月对医师合理用血情况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用于个人业绩考核与用血权限的认定管理。
2.3输血科每月对医师合理用血情况进行评价。
2.4医务处每季度对各临床科室及医师合理用血情况进行评价,并用于科室质量管理评定和医师个人用血权限的认定。
3。
制定依据3.1《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3.2《临床输血技术规范》3。
3《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4.临床用血评价制度4。
1医师应当将患者输血适应症的评估、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评价情况记入病历;《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输血记录单》随病历保存。
4。
2用血前评估:由医师参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输血指南,结合病人症状、相关实验室指标等,判断是否符合相应输血指征、需要输注的成分及输注量。
4。
3输血后疗效的评价:输血后48小时内,医师应对输血疗效进行评价,包括症状有无改善、实验室指标情况、有无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等。
如有输血不良反应,应严格按照输血不良反应处理程序进行. 4。
4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每月对本科室的输血病例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作为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的材料妥善保存。
根据医院医疗质量检查通报中有关各科室输血质量内容,提出科室的整改措施,并在日常工作中持续改进,确保临床用血质量不断提高。
4。
5输血科每月依据输血申请单填写质量、临床用血情况、相关制度落实情况、对医院通知执行情况等,对临床用血进行评价。
4.6医务处对临床用血的评价4.6。
1定期抽取病例,根据患者病案资料,组织专家对临床用血情况进行论证,评价合理用血情况。
每季度至少检查一次,抽取输血病例至少10份。
检查内容包括:4.6。
1。
1《临床输血申请单》的填写是否规范;4。
6.1.2输血前是否有免疫学检查;4。
6.1.3输血前患者是否签写《输血治疗同意书》;4.6.1.4是否有相关实验室检查,是否有临床输血指征;4.6。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范本一、目的和范围为了确保医院使用血液及血液制品的科学性、规范性,提高血液使用的安全性和合理性,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制定此管理制度。
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医院所有临床科室在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血液及血液制品的管理。
二、管理原则1.严格执行医院血液管理制度,遵循医疗质量管理规范,确保患者用血安全。
2.合理用血,循证医学原则,严格按照用血指征进行血液使用。
3.严守血液管理流程和操作规程,保证血液采、存、运输和使用的规范化。
4.加强科室间沟通和协作,避免血液浪费现象的发生。
三、使用申请和审批1.医生必须根据患者病情和用血指征填写《血液使用申请单》,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用血原因、血型和交叉配血结果等。
严禁无指征地使用血液。
2.主管医生对血液使用申请进行认真审核,确保申请合理和规范。
3.针对急危重病患者的血液使用申请,主管医生可在紧急情况下口头申请,但必须书面确认和归档。
4.医院设有血液使用审批委员会,由相关专业人员组成,负责审批血液使用申请、监督和管理血液使用情况。
四、血液存储和运输1.血液和血液制品应存放在专门的血液库房内,并保持明确的标识和分类。
2.血液库房应保持干燥、洁净、通风良好。
3.血液存储温度应符合规定,严禁冷冻解冻多次使用。
4.血液运输应采取冷链运输方式,确保血液质量和安全。
五、血液使用和记录1.血液使用时,医生必须在医疗记录中详细记录用血量、用血时间和血液反应等。
2.血液使用后,护士负责填写《血液使用记录单》,包括血液来源、血型、过期日期等信息,并及时归档。
3.对于大出血患者,应定期进行血液库存盘点,及时补充不足的血液。
六、血液废弃处理1.血液过期、污染、不合格等情况应及时报废处理,并填写废弃记录。
2.废弃的血液和血液制品应进行特殊处理,避免对环境和人员的污染。
七、管理考核和监督1.医院设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负责血液使用的监督、考核和指导。
2.定期开展血液使用的监督检查,对不规范的血液使用进行纠正。
淄博市卫生局关于对全市临床血液管理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淄博市卫生局•【公布日期】2008.04.12•【字号】淄卫办字[2008]19号•【施行日期】2008.04.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综合规定正文淄博市卫生局关于对全市临床血液管理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的通知(淄卫办字[2008]19号)各区县卫生局、高新区卫生处,市属医疗单位、市管医院:为加强全市临床血液管理,规范输血科(血库)建设,促进医疗机构科学用血、合理用血,保证医疗质量和临床输血安全,市卫生局决定对全市医疗机构临床血液管理使用情况进行检查。
同时,对“淄博市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和“淄博市三星护士”推荐对象进行考核考察。
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检查时间安排:4月15日-25日。
具体检查时间附后(附件一)。
二、主要检查内容1、医疗机构临床输血管理组织建立及活动开展情况;2、输血科(血库)规范化、信息化建设工作情况,包括输血科(血库)布局、设备配置、人员配备、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3、临床血液使用情况,包括临床输血指征、血液来源、知情告知、收费等;4、护理服务示范病房、星级护士、护理岗位技能训练(50项)活动开展情况;5、医护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落实情况,实地观摩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医师、护士交接班、查房等。
三、检查考核方法检查考核由市卫生局负责同志带队,抽调市中心血站、市属医院临床、护理、检验等专家,采取查阅资料、实地查看观摩、知识问答、技能操作考核、组织座谈等方法进行。
四、检查考核范围1、全市各级各类临床用血医疗机构;2、区县以上医疗单位推荐的全市护理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五、工作要求1、各区县卫生局、高新区卫生处及市属医疗单位和市管医院要精心组织,认真做好迎检准备。
2、检查考核人员要认真负责,依据检查考核的内容和标准要求做好检查考核记录。
3、市中心血站及各储血点要准确统计辖区内各医疗机构2008年第一季度临床供血情况(见附表二),并于4月15日前报市卫生局医政科。
我院近五年临床用血统计分析摘要】成分用血能够在输血科与临床用血科室共同努力下,达到良好效果,使成分输血理念得到进一步加强,但合理使用血浆,降低血浆使用率,还有更艰巨的工作要做。
【关键词】输血成分用血血浆输血是临床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在临床治疗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但血液资源有限,怎样才能科学、合理、安全使用一直是输血学所面临的问题,早于1960年Gibson JG2nd就提出了成分输血的概念。
我国于199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而后《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相继出台。
临床成分输血有了较大的发展[1]。
本人对2004-2008年我院临床用血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全面了解本院输血现状,进一步指导临床科学、合理、安全用血。
1 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我院输血科用血原始记录与大连血液中心发血原始记录。
1.2血制品统计单位定义将200ml全血定义为1个全血单位(u),从200ml全血中提取的各种血液成分分别定义为1个成分血单位。
成分包括:悬浮红细胞、洗涤红细胞、冷沉淀、血小板、新鲜血浆等。
1.3统计指标的计算方法成分输血率(%)=全血单位数÷用血总单位数×100%,血浆比例(%)=血浆单位数÷用血总单位数×100%。
2 结果临床用血情况统计见表1。
表1 临床用血情况统计年份总量血浆冷沉淀血小板全血血球成分用血血浆比例(U) (U) (U) (U) (U) (U) (%) (%)04 5405 3094 8 123 193 1988 96.45 57.2405 5829.5 3332 112 165.5 33 2187 99.40 57.1606 5997 3758 10 119 28 2082 99.57 62.6607 3997.95 2131.5 24 102.5 6 1733.95 99.85 53.3108 3636.2 2062.2 134 134.5 0 1305.5 100 56.71合计 24865.65 14377.7 288 644.5 260 9296.45 98.85 57.822004年到2006年用血量逐年增多,在2006年成立输血科后,加强了对临床输血的管理,在患者逐年增多的情况下用血总量逐年下降,成分用血率大大增加,从2004年的96.45%到2008年的 100%,大大地减少了全血的输入量,但血浆的输入比例高居不下。
附件三指标解释一、门诊指标1、总诊疗人次数:指所有诊疗工作的总人次数,统计界定原则为:①按挂号数统计,包括门诊、急诊、出诊、单项健康检查、健康咨询指导人次。
患者1次就诊多次挂号,按实际诊疗次数统计,不包括根据医嘱进行的各项检查、治疗、处置工作量;②未挂号就诊、本单位职工就诊及赴外出诊不收取挂号费的,按实际诊疗人次统计。
4、家庭卫生服务人次数:指医生赴病人家庭诊疗人次数。
5、健康检查人数:指在院内、院外进行的全身健康检查人数,不包括单项健康检查人数。
6、门急诊病人抢救人次数:按实际抢救人次数进行统计。
病人有数次抢救,最后1次抢救失败而死亡,则前几次抢救计为抢救成功,最后1次为抢救失败。
7、门急诊病人抢救成功人次数:急危重病人经抢救后,治愈、好转或病情得到缓解者,视为抢救成功。
8、门急诊死亡:指医生在门急诊处理中抢救无效而死亡者,不包括观察室死亡人数。
9、观察室留观病例数:对诊断暂时不够明确的病人或经抢救处置后病症必须留住观察的病人的统计。
10、预约挂号人次:指通过网络、电话、短信等各种方式进行预约挂号的人次数。
二、住院指标住院医疗服务有关指标解释与《住院病案首页》“填写说明”一致,依据《住院病案首页》进行统计。
1、入院人数:凡经过门诊、急诊医师同意住院,签发住院证并办理入院手续者;由于病情危急,虽经门、急诊医师签发住院证,但来不及办理入院手续已经先进入病房或手术室者均计为入院人数(不应以住院是否满24小时作为标准)。
2、入院病情:指对患者入院时病情评估情况。
将“出院诊断”与入院病情进行比较,按照“出院诊断”在患者入院时是否已具有,分为:1.有;2.临床未确定;3.情况不明;4.无。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在每一出院诊断后填写相应的阿拉伯数字。
①.有:对应本出院诊断在入院时就已明确。
例如,患者因“乳腺癌”入院治疗,入院前已经钼靶、针吸细胞学检查明确诊断为“乳腺癌”,术后经病理亦诊断为乳腺癌。
②.临床未确定:对应本出院诊断在入院时临床未确定,或入院时该诊断为可疑诊断。
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1.目的加强医院临床用血管理,促进临床安全、有效用血。
2.职责临床医师负责对患者用血指征进行评估,并评价用血疗效。
临床科室每月对医师合理用血情况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用于个人业绩考核与用血权限的认定管理。
输血科每月对医师合理用血情况进行评价。
医务处每季度对各临床科室及医师合理用血情况进行评价,并用于科室质量管理评定和医师个人用血权限的认定。
3.制定依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4.临床用血评价制度医师应当将患者输血适应症的评估、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评价情况记入病历;《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输血记录单》随病历保存。
用血前评估:由医师参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输血指南,结合病人症状、相关实验室指标等,判断是否符合相应输血指征、需要输注的成分及输注量。
外科输血指南(一)红细胞:血红蛋白>100g/L,可以不输血红蛋白<70g/L,应考虑输血红蛋白在70~100g/L之间,根据患者的贫血程度、心肺代偿功能及有无代谢率增高以及年龄等因素决定(二)血小板血小板计数>100×109/L,可以不输血小板计数<50×109/L,应考虑输血小板计数50-100×109/L,根据是否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如术中出现不可控制渗血,不受限制(三)新鲜冰冻血浆PT或APTT>正常倍,创面弥漫性渗血急性大出血输入大量库存全血或红细胞后(出血量或输血量≥患者自身血容量)病史或临床过程表现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紧急对抗华法令抗凝血作用(四)冷沉淀纤维蛋白原<L(五)全血用于急性大量血液丢失可能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患者持续活动性出血,失血量超过自身血容量30%注释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携带氧到机体的组织细胞失血达总血量30%才会有明显的低血容量表现,年轻体健的患者补充足够液体就可以完全纠正其失血造成的血容量不足全血或血浆不宜用作扩容剂血容量补足后输血的目的是提高血液的携氧能力,首选红细胞制品晶体液或并用胶体液扩容,结合红细胞输注,也适用于大量输血无器官器质性病变的患者,只要血容量正常,红细胞压积达(Hb>60g/L)的贫血不会影响组织氧合急性贫血患者,动脉血氧含量的降低可以被心输出量的增加及氧离曲线右移而代偿心肺功能不全和代谢率增高的患者应保持Hb>100g/L以保证足够的氧运输手术患者在血小板>50×109/L时,一般不会发生出血增多血小板功能低下(如继发于术前阿斯匹林治疗)对出血的影响比血小板计数更重要分娩妇女血小板可能会低于50×109/L(妊娠性血小板减少)而不一定输血小板因输血小板后的峰值决定其效果,缓慢输入的效果较差,所以输血小板时应快速输注,并一次性足量使用只要纤维蛋白原浓度>L,即使凝血因子只有正常的30%,凝血功能仍可维持正常即使患者血液置换量达全身血液总量,实际上还会有1/3自体成分(包括凝血因子)保留在体内,仍然有足够的凝血功能休克没有得到及时纠正,可导致消耗性凝血障碍新鲜冰冻血浆的使用,必须达到10~15ml/kg,才能有效禁止用新鲜冰冻血浆作为扩容剂禁止用新鲜冰冻血浆促进伤口愈合内科输血指南(一)红细胞血红蛋白<60g/L或Hct<考虑输(二)血小板血小板计数>50×109/L,不输血小板血小板计数10-50×109/L,伴有出血,可输血小板血小板计数<5×109/L,应立即输血小板(三)新鲜冰冻血浆主要用于补充多种凝血因子(特别是Ⅷ因子)缺陷及严重肝病患者(四)普通冰冻血浆主要用于补充稳定的凝血因子(五)洗涤红细胞用于对血浆蛋白过敏、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高钾血症、肝肾功能障碍和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患者(六)冷沉淀主要用于儿童及成人轻型甲型血友病纤维蛋白原<L(七)全血急性出血引起血红蛋白<70g/L或Hct<出现失血性休克;用晶体液或胶体液扩容仍是治疗失血性休克的主要输血方案。
医院临床用血工作计划医院临床用血工作计划「篇一」为完善我院输血科的血液管理,保证临床用血的及时和用量,保证急诊用血的供应,经过输血管理委员会讨论,制定本计划。
一、年、月用血计划:1.统计上一年每月的用血总量,各种血液制品的用量。
2.统计上一年的成分用血率,总结归纳,提高成分用血。
3.对比上一年制定今年各个月的用血计划表二、日用血计划:1.输血科的工作人员应认真做好每天的用血计划,库存血液应尽量在2周内周转。
一般认为,库存的血量应是全月用血总量的1/4~1/8。
血型按O、A、B、AB大约3:3:3:1的比例贮备,使供应不致脱节。
与三明中心血站协商后,本院输血科的具体备血量为:悬浮红细胞:O型:8单位;A型:8单位;B型:8单位;AB型:2单位;冰冻血浆:O型:1000ml;A型:1000ml;B型:1000ml;AB型:500ml。
2.库存量O、A、B型红细胞不得少于3单位,AB型血不得少于1.5单位,值班人员一发现,应填写医院用血计划表,立刻通知司机取血。
3.输血科的工作人员要每天检查血液的有效日期,要先输接近失效日期的血液,如发现血液制品超过有效期,按血液制品报废制度处理。
4.输血科的工作人员要如实填写医院用血计划表,做好血液的入库存放和登记。
5.输血科的工作人员要做好交接班的血液清点登记。
三、特殊血液的计划用血:特殊血型(RH阴性),特殊血液制品(机采血小板)等要提前三天通知中心血站,进行预约。
四、库存用血计划1.库存积压,输血科应根据临床需求短期放开血液使用量。
2.库存正常,输血科按常态供应血液。
3.库存偏少,输血科应密切关注用血量的变化,适当增加血液储存量,并及时与血站联系加大供应量。
4.库存紧缺,输血科应尽快启动血液供应控制机制,对择期手术等非急救用血情况及时与相关临床科室沟通,建议暂缓或推迟手术,并及时与血站联系供血。
5.严重短缺,输血科应迅速启动血液供应应急预案,与三明中心血站采取血液调配等措施补充库存五、大批量用血计划:大批量用血超过20xxml要先通过医务质控部审批,后报批三明中心血站。
简阳市川空人民医院
临床科室输血管理记录本
科室负责人
简阳市川空人民医院编制
20 年月日启用
规范临床科室输血管理记录本的规定
一、简阳市川空人民医院科室输血管理记录本适用于临床科室。
二、科室输血管理记录本记录要求包括时间要求、格式要求和内容要求三部分。
(一)时间要求:科室每月至少记录一次,在当月25日前完成上一月记录,各科可根据本科实际情况随时开展输血问题病例的讨论分析活动并随时记录。
(二)格式要求:按照记录本中制作的格式完整记录清楚。
(三)内容要求:科室输血管理记录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1、病历记录:要求在病历中体现的输血管理相关记录(如血型、输血前9项检查、输血同意书、大量输血审批单、交叉合血单、输血记录单、输血过程中病程记录特别是输血反应与处理结果等)。
2、专项管理记录:包括上述表(一)、(表二)、(表三)、(表四)、(表五)记录内容,要求在当月底至下月25号前完成当月的登记、统计和分析评估工作。
3、参加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记录。
三、科室输血管理记录本将作为医院检查科室管理和考核科室管理者业绩的依据之一。
四、本规定从2008年1月1日起执行。
科室住院输血病人登记表(表一)
科室大量输血病人审核登记表(表二)
科室月度成分输血病人登记表(表三)
科室月度临床规范用血统计表(表四)
20 年度
科室月度临床合理用血分析评估表(表五)
20 年()月份。
浙江省临床用血质量控制指标的回顾性分析与对策王拥军;徐健;韩文娟【期刊名称】《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年(卷),期】2022(20)8【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浙江省临床用血质量控制指标,为血液安全管理提供依据。
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2018~2020年期间浙江省11个地市临床用血质控指标数据并进行分析。
结果共收集到1 523份临床用血质控数据统计表。
基础性指标调查显示,输血申请单合格率约95.81%,受血者标本血型复查率约96.28%,输血相容性检测项目室内质控率及室间质评项目参加率分别为87.60%与95.02%,基础性指标均值与国家要求的100%存在一定差距;提升性指标调查显示,每千单位用血专业技术人员数、千输血人次输血不良反应上报例数均呈逐年递增趋势,出院患者人均用血量约0.27 U,手术台均用血量约0.08 U。
在1 021家(次)基础性指标没有达标的医疗机构中,三级医疗机构258家(25.27%),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763家(74.73%),三级医院的《临床输血申请单》合格率、受血者标本血型复查率、输血相容性检测项目室内质控率、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评项目参加率的未达标率均明显低于二级及以下医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119.00、26.40、37.29、9.17,P均<0.05)。
结论我省部分医疗机构临床用血质量控制指标还没有达到国家要求,不同等级医院之间差异显著,加强患者血液管理,降低手术台均用血量及出院患者人均用血量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总页数】4页(P735-738)【作者】王拥军;徐健;韩文娟【作者单位】浙江省血液中心业务科教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相关文献】1.病理科规范化管理与临床病理质量控制--浙江省临床病理质控中心10年工作回顾2.平凉市采供血状况回顾性分析及开源节流保障临床用血对策研究3.慢性肝病常用血清学指标的回顾性分析4.2019年黑龙江省临床用血质量控制指标调研分析5.宁波市医院临床用血质量控制指标调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临床科室用血评估统计表科室1月份2月份3月份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其它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其它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其它28u 1u消化科10u 6200ml 5人份冷沉淀10u 12u 5200ml 5人份冷沉淀10u呼吸科2u 4200ml 2人份4u 2800ml 4u 1200ml 3u传染科4u 2800ml 4u 5200ml 12u 5000ml肿瘤科8u 1000ml 18u 3600ml 4u 4000ml急诊科10u 4u 560ml 4人份6u 6u骨一病区44u 800ml 14u 32u 400ml骨二病区神经外科12u 200ml 6u 8u泌尿外科4u 400ml 6u普外科12u 14u 200ml 10u 2200ml 1u重症医学科38 4520ml 28u 2920ml 2人份4u 400ml血液科妇产科6u 8u 8u内分泌科神经内科胸外科4u 400ml 2u肾内科6u 8u 200ml 1u12u总计154u 20520ml 7人份冷沉淀10u 124u 20480 11人份冷沉淀10u临床科室用血评估统计表科室4月份5月份6月份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其它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其它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其它消化科54u 2600ml 6人份冷沉淀8u 8u 1600ml 20u 4000ml 3u呼吸科1400ml 3200ml 4u传染科12u 8000ml 2u 6600ml 1600ml肿瘤科4000ml 8u 4u 4400ml急诊科14u 400ml 18u 800ml 4 人份12u 5u骨一病区30u 400ml 46u 8u骨二病区10u 400ml 8u 26u 400ml 1u神经外科6u泌尿外科4u 12u 16u普外科10u 800ml 4u 400ml 14u 2400ml 4u重症医学科12u 22u 1800ml 4人份22u 2000ml 4u血液科14u 2人份妇产科8u 12u内分泌科400ml 冷沉淀8u神经内科4u胸外科8u 600ml 12u 400ml肾内科6u总计172u 18600ml 6人份8u 160u 14800ml 10人份8u 148u 15200ml 17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