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痹的护理查房
- 格式:doc
- 大小:92.50 KB
- 文档页数:4
胸痹疼痛的护理查房
胸痹疼痛的定义
胸痹疼痛是指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胸部疼痛,通常是
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导致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所致。
查房目的
胸痹疼痛的护理查房旨在评估患者的病情,确定治疗方案,并
提供有效的护理措施,以减轻疼痛、预防并发症和促进患者康复。
查房内容
1. 病史询问:了解患者的病情发生过程、疼痛特点、发作频率
和持续时间等。
询问过去是否有类似症状,以及是否有相关危险因
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
2. 体征观察:检查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情况和皮肤状况等,以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整体状况。
3. 心电图:进行心电图监测,以评估心脏电活动及是否存在心
肌缺血的表现。
4. 血液检查:进行血液生化指标检查,如心肌酶谱、心肌肌钙
蛋白等,以评估心肌损伤情况。
5. 心脏超声:进行心脏超声检查,以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并
排除其他心脏病变。
6. 病情评估:根据病史、体征和辅助检查结果,评估患者的病
情严重程度和风险等级,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7. 护理干预: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如给予氧疗、镇痛、抗血小板治疗等,以缓解疼痛和改善心脏供血。
8. 教育指导:向患者和家属提供有关胸痹疼痛的相关知识,如
症状识别、药物使用、生活方式调整等,以促进患者的自我管理和
康复。
结论
胸痹疼痛的护理查房对于评估患者病情、制定治疗方案和提供有效的护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全面的病史询问、体征观察和辅助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患者的胸痹疼痛,减轻症状、预防并发症,并促进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胸痹疼痛的护理查房胸痹疼痛是心血管系统常见的一种临床症状,其病因复杂,主要表现为胸部压迫感、闷痛或锐痛,可放射至肩背、手臂等部位。
为了提高对胸痹疼痛的护理水平,特此组织本次护理查房。
一、病例介绍1. 患者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职业等。
2. 入院原因:突发胸痛,呈压榨性,持续时间约10分钟,伴有大汗、恶心、呕吐等症状。
3. 既往病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
4. 家族史:有无心血管疾病家族史。
二、护理评估1. 疼痛评估:采用WHO疼痛分级法,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包括疼痛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发作频率等。
2. 生命体征评估: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3. 心理评估: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包括对疾病的认知、情绪反应、应对方式等。
4. 生活自理能力评估:评估患者在日常生活活动中的自理能力,如饮食、睡眠、大小便等。
三、护理诊断1. 疼痛:胸痛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有关。
2. 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
3. 焦虑:与疾病预后担忧、疼痛不适等因素有关。
4. 生活自理能力下降:与疾病导致的身体虚弱有关。
四、护理措施1. 疼痛护理:- 给予患者舒适的体位,如半卧位或坐位。
- 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注意观察止痛效果及不良反应。
- 保持环境安静,减少刺激,如噪音、强光等。
- 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以减轻疼痛。
2. 生活护理:- 协助患者完成日常生活活动,如进食、洗漱、大小便等。
- 保持床单位整洁,定期更换床单、被罩。
- 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宜清淡、易消化,禁烟酒及刺激性食物。
3. 心理护理:-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倾听患者的主诉,给予关心和支持。
- 解释疾病的病因、发展、转归及预防知识,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
- 鼓励患者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参与治疗和康复。
4. 并发症预防:- 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 定期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了解心脏状况。
胸痹疼痛的护理查房简介胸痹疼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心绞痛等。
作为护士,我们在护理查房时需要注意胸痹疼痛患者的病情观察和护理措施,以确保他们得到适当的护理和治疗。
病情观察在查房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病情观察:1. 疼痛特点:询问患者疼痛的性质、部位、持续时间以及疼痛的放射情况。
观察患者的面色是否苍白、出汗情况等。
2. 过去病史:了解患者是否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相关病史。
3. 血压和心率监测:定期测量血压和心率,观察有无异常变化。
4. 心电图监测:根据医嘱进行心电图监测,观察是否出现异常波形。
5. 血液检查:根据医嘱进行相关血液检查,如心肌酶谱、血脂等,以评估心脏功能和病情变化。
护理措施在护理查房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护理措施:1. 给予氧气:根据医嘱,给予患者氧气吸入,以提供足够的氧气供应。
2. 安静环境: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避免刺激和情绪波动。
3. 休息和活动: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安排休息和活动,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
4. 药物管理:根据医嘱给予患者相应的药物,如硝酸甘油、阿司匹林等,以缓解疼痛和控制病情。
5. 心理支持: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提供情绪上的支持和安慰。
注意事项在胸痹疼痛的护理查房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遵循医嘱:严格按照医嘱执行护理措施,不擅自更改或停止药物治疗。
2. 紧急处理:如出现胸痛加重、呼吸困难等紧急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
3. 监测变化: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及时记录和报告异常情况。
4. 教育患者: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包括生活方式改变、药物使用等。
结论胸痹疼痛的护理查房需要我们细心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通过合理的疼痛管理和综合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促进其康复。
同时,与医生和其他护理团队成员密切合作,共同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护理服务。
胸痹的护理查房
查房时间:2013年3月29日
主持人:唐旭丽
责任护士:朱文慧
参加人员:唐旭丽、朱文慧、陈海兰、李怡君、董丽香、何文静、曾诗萍
查房形式:高干科护理查房
查房内容:胸痹的护理
查房地点: 护士长办公室
记录人:朱文慧
病例资料:
科别:干部病区住院号:00303845 床号:+29 姓名:王振华性别:男年龄:82岁
诊断:中医诊断:胸痛(痰瘀阻络症)
西医诊断:胸闷查因(冠心病?)
简要病史:患者述10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胸闷,偶感胸痛、心肌,气短,伴汗出,多在生气时及饥饿时发作,每次持续数小时不等,服用“稳心颗粒”及休息后症状缓解,现为求中西医系统治疗,遂到我院门
诊就诊,拟“胸闷查因”收住我科,入院症见:胸闷,偶感胸痛、心肌,气短,伴汗出,每次持续
数小时不等,偶有头晕,嗳气,双足底麻木,无恶心,呕吐,无咳嗽咳痰,无肩背放射痛,无夜间
阵发性呼吸困难,无头晕视朦,纳可,夜寐欠佳,夜尿频,每次量多,大便干结、难解。
护理查体:腹部外形正常,脐部正常,腹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动,全腹未触及包块。
入院时生命
体征:T 36.2 ℃ , P 74次/分 ,R 21次/分 ,BP 124/76 mmHg,体重74kg。
中医辨证:四诊合参,本病当属“胸痹”的范畴,缘由患者年老体弱,脏腑功能减退,脾胃虚弱,水湿运化失施,聚湿生痰,痰为阴邪,重浊枯滞,阻于心脉,胸阻失展,气机不畅,故发生胸闷痛,久痛入络,久
病必淤,痰瘀互结阻于心脉,脉络不通,不通则痛,发为本病。
本病位于心胸,病性属虚实夹杂,
证属“痰瘀阻络证”。
辅助检查:心脏彩超: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增厚。
颈部血管彩超:双侧颈总动脉、颅外段颈内动脉及左侧椎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形成。
心电图:窦性心律,房性早搏,偶发室性早搏。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8.8%。
尿
常规:尿糖4+。
治疗原则:1.遵医嘱予二级护理,低盐低脂糖尿病饮食。
2.西医治疗:口服予阿托伐他调节血脂、稳定斑块,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扩冠,曲美他嗪胶囊改善心
肌缺血,阿卡波糖片及赖脯胰岛素注射液控制血糖,雷贝拉挫肠溶片抑酸护胃。
静脉注射用门冬
氨酸钾镁稳定心肌细胞能量代谢。
3.中医治疗予稳心颗粒养心复脉,丹红注射液静滴活血化瘀。
二、护理问题及相关因素:
⒈胸闷、胸痛:与心肌缺血缺氧有关。
⒉潜在并发症:酮症酸中毒;感染的危险,低血糖反应,猝死。
⒊焦虑、恐惧:与担心疾病的愈后有关。
⒋睡眠形态紊乱:与疾病引起的不适有关。
5.舒适的改变:双足底麻木疼痛有关
6.便秘:与患者年老体弱有关。
7.眩晕:与低血糖反应有关。
8.营养失调:与体内胰岛素不足,葡萄糖不能充分利用或控制饮食不当有关。
9.知识缺乏:缺乏疾病相关知识。
三、护理措施:
⒈疼痛:
(1)疼痛难以缓解时可遵医嘱可给予止痛药物。
(2)密切观察患者胸痛的部位、性质及患者心率、血压等。
(3)观察患者心电图变化,如发现异常波型时,要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4)采取有效措施分散病人的注意力,使其放松,如与他人交谈、听音乐、看电视等。
(5)为病人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保证病人的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⒉预防并发症:
(1)酮症酸中毒的护理:护士应准确执行医嘱,以确保液体和胰岛素的输入。
应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状况,每l~2h留取标本送检尿糖、尿酮体及血糖、血酮体等。
(2)预防感染:加强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
进行皮下注射时,严格无菌操作,防止伤口感染。
预方糖尿病足的关键是防止皮肤损伤和感染。
(3)消除引起猝死的危险因素:评估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如有无冠心病,心衰,有无电解质紊乱和低氧血症等。
严密监测心率、心电图、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变化,如有异常应立即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
⒊心理护理:
(1)向患者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及治疗护,使其心里有数,解除焦虑,积极配合。
(2)多巡视、勤观察,细心准确了解病情。
给予安慰、体贴和关怀,给予耐心的疏导解释工作等,使其感到有依靠,有治疗的信心。
(3)做好家属、探视人员的工作,注意谈话内容,避免对患者不良的心理刺激。
4. 睡眠护理;
(1)安排有助于睡眠和休息的环境,如:保持睡眠环境安静,避免大声喧哗。
在病人睡眠时间关闭门窗、拉上窗帘,夜间睡眠时使用壁灯。
保持病室内温度舒适,盖被适宜。
尽量满足病人以前的入睡习惯和入睡方式。
建立与以前相类似的比较规律的活动和休息时间表。
有计划地安排好护理活动,尽量减少对病人睡眠的干扰。
(2)提供促进睡眠的措施,如:睡前减少活动量,避免喝咖啡或浓茶水。
睡前热水泡脚或洗热水澡,可以做背部按摩。
给以止痛措施和舒适的体位。
听轻柔的音乐,或提供娱乐性的读物。
指导病人使用放松技术,如:缓慢的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疗法等。
限制晚饭的饮水量,睡前排尿,必要时,入睡前把便器放在床旁。
5.足部护理:
(1)注意保护足部,鞋袜不宜过紧,保持趾间干燥、清洁。
经常检查有无外伤、鸡眼、水泡、趾甲异常等,并及时处理。
剪趾甲时注意剪平,不要修剪过短。
应禁烟限酒,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2)定期检查足部皮肤,以早期发现病变。
促进足部血液循环,以温水浸泡双脚,时间不可过长(5分钟左右),冬季应注意保暖,避免长时间暴露于冷空气中。
以润滑剂按摩足部。
避免穿拖鞋、凉鞋、赤脚走路,禁用暖水袋,以免因感觉迟钝而造成踢伤、烫伤。
6. 缓解便秘:
(1)评估病人排便情况,如:次数、性状、排便难易程度、心理顾虑等。
(2)心理疏导,解除思想负担。
向病人解释排便对控制病情的重要意义,养成每天按时排便的习惯。
(3)适当腹部按摩(按顺时针方向)以促进肠蠕动
(4)指导病人采取通便的措施,如进食清淡易消化饮食并及时添加纤维素丰富的食物,如茎叶蔬菜、大蕉等;每日清晨予蜂蜜20ml加适量温开水同饮。
(5)遵医嘱给予通便药物如芦荟珍珠胶囊、果导、开塞露等,切忌用力排便。
7.预防低血糖反应:
(1)指导患者按医嘱使用降血糖药,不可随意加减剂量,定时定量进餐,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发现问题要及时报告,密切监测用药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
(2)指导所使用胰岛素的作用时间及注意事项,告诉患者发生血糖反应的紧急处理,食用糖水、高糖等。
8.饮食护理:
(1)遵医嘱控制总热量,使病人了解饮食与治疗的关系。
注意定时、定量、定餐、禁食各种甜食,遵守饮食规定。
每周定期测量体重,了解饮食是否符合治疗标准。
(2)饮食上宜进食食低脂、低胆固醇、低热量、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饮食过饱及服用刺激性的酸、辣食物。
合理平衡各营养素的比例:碳水化合物占 50%-65% ,脂肪 20%-35% ,蛋白质15%-20% 。
同时注意维生素,微量元素及膳食纤维的补充。
9.健康教育:
(1)告知患者及家属导致胸痹的病因及诱因。
(2)告知患者有关疾病发作时的紧急处理。
(3)耐心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知识,解答患者的疑问,增强其治病信心。
四、中医特色康复和健康指导:
(1)病室环境不宜潮湿,若地面温度偏高时,要在墙角撒些石灰,开窗保持保持空气流通。
协助病人取半
卧位,必要时吸氧。
(2)饮食不可过咸,慎食辛辣刺激之品,宜以素食为主,忌食肥甘厚味之品,戒烟酒,以防助湿生痰。
肥胖者要控制饮食、体重。
可配食橘子、萝卜、薏米之类以健脾化痰。
(3)咳嗽痰多者应定时翻身拍背,有利于排痰。
(4)胸痛发作时可用宽胸气雾剂或用速效救心丹。
(5)中医治法:通阳泄浊,豁痰宣痹,方药栝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加减,汤药宜温热服。
(6)康复指导: 宜静养,活动后自觉无不适为准,保持大便通畅,勿用力排便。
(7)情志护理:避免激动、焦虑、烦躁、恐惧等不良情绪对患者的刺激,使其心情愉快,同时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积极配合患者的治疗。
五、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应用:
⒈烫熨治疗:通过在特定部位上进行烫熨或滚动来促进血液循环、活血化瘀。
⒉隔物灸:取五穴:足三里、涌泉、关元、神阙、三阴交、灸以调节脏腑,疏通经络。
六、本病护理进展:患者胸闷胸痛暂时得到控制,护理上仍遵医嘱,予中频脉冲电治疗、烫熨治疗、隔物灸舒
筋活络。
七、讨论记录:经过大家讨论,认为在健康宣教这方面要有所加强,因为该患者在血糖控制方面较为随意,有
时候饿了,不打胰岛素就吃饭,这样对于血糖控制是很不利的。
八、护理评价:今天查房开展顺利,有时间希望大家都有这个机会去学习不同的病例,进行查房时,希望大家
都要做好相关资料准备工作,这样才能达到我们查房真正的目的。
九、查房总结:通过本次查房,我了解到了胸痹的一些辩证要点,知道了胸痹有心血瘀阻、气滞心胸、痰浊闭
阻、寒凝心脉、气阴两虚、心肾阴虚、心肾阳虚这七种证型。
并通过查房掌握了胸痹患者发病
的诱因及临床表现和有关胸痹的常规护理及护理过程所要注意的事项。
不足的是,在查房过程
中,对患者的实际情况没有做到全面详细了解,希望下次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