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子科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3
药用植物五味子繁育栽培及盆栽造景
五味子(学名:Schisandra chinensis),又称“五味子果”、“十全果”,是一种药用植物,属于五味子科。
五味子的果实可入药,具有多种药用价值,因此在园艺栽培中也被广泛种植。
下面将介绍五味子的繁育栽培及盆栽造景。
五味子的繁育栽培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通过种子繁殖,另一种是通过扦插。
种子繁殖通常在春季进行,先将种子清洗干净,然后浸泡在温水中,大约浸泡24小时后,将种子放在湿润的沙土中,覆盖一层薄土,保持湿润并避免阳光直射。
大约10-15天后,种子开始发芽。
待幼苗生长至5-6片真叶时,可移栽到小盆或培育箱中继续培养。
扦插繁殖则需要从成年植株上选择健壮的侧枝,将其剪断并留下2-3个叶片。
接着将扦插枝插入松土中,保持湿润并避免阳光直射。
约20-25天后,扦插枝开始生根,此时可将其移植到小盆中。
五味子的栽培条件较为宽松,适合在阳光充足、排水良好的环境下生长。
土壤最好为疏松、肥沃的壤土, PH值在6-7之间。
在夏季高温时,需注意适当的浇水,以保持土壤湿润。
还需注意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如蚜虫、蚧壳虫等。
五味子在盆栽造景中也具有一定的价值。
可以将五味子种植在花盆中,摆放在室内或阳台,不仅可以观赏其独特的果实,还可以充分利用其具有的药用价值。
为了加强景观效果,可以将不同盆栽的五味子放置在一起,形成一个小空间,增加视觉的层次感。
五味子的果实也可以用于做茶饮料,具有滋补健康、减肥美容等功效,因此在盆栽造景中,可以将五味子与其他种植植物相互结合,打造一个功能性与观赏性兼具的景观空间。
五味子的生物学特性及种植技术五味子是常见的一种中药材,因具有清热,滋补肝肾,平肝安神,固涩止汗的药效而被广泛应用。
为了保证五味子的质量和产量,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和种植技术十分必要。
本文将从五味子的生物学特性和种植技术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五味子的生物学特性1. 植物学特征五味子学名为五味子属植物,属于五加科植物,为乔木或灌木。
树干直径一般为20-30cm,高度一般为6-10m。
具有灌木状和小乔木状两种生长类型。
树皮浅灰色或灰褐色,有裂纹。
树冠分枝紧凑,枝叶繁茂。
2. 生长环境要求五味子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适应性很强。
它耐阴,在半阴环境下也能正常成长。
五味子喜欢松软,湿润和透气性好的土壤,土层不宜过薄,pH应在5-6之间,以便最好的生长条件。
同时,它对空气质量和土壤质量的要求相当严格,因此种植场地应远离工业废气和污水处理设备。
3. 繁殖方式五味子的繁殖方式有种子扦插,分株繁殖,嫁接和压条等。
其中以根分繁殖和扦插繁殖最常用。
根分繁殖丰产稳定,种苗生长迅速,但易受土壤病害感染。
扦插繁殖用于保留五味子的优良品种和育种的选种,但生长速度较慢。
4. 生长周期五味子的生长周期因生长环境、品种等因素而异,一般需3-5年才能成熟采摘。
常见的五味子品种有甘南五味子、太湖五味子、大理五味子等。
不同品种的五味子生长周期也不同。
五味子的种植技术1. 种植选地五味子对土壤状况的要求较为严格,必须选择适宜生长的土地进行种植。
其生长最适宜于丘陵、山地、少雨地带。
同时,应尽量选择水源充足,光照充足的环境进行种植。
2. 土壤改良五味子的种植地一般肥力较低,种植前进行土壤改良可以显著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使得五味子生长得更加健康。
常用的土壤改良方法有加入有机肥和石灰等。
3. 育苗和移栽五味子的育苗和移栽具有一定技术要求,可以通过扦插、分株、压条等繁殖方法。
育苗应选用营养土和腐熟有机物进行培育。
移栽时应挑选健康的幼苗,种植季节应选择春季和秋季进行。
五味子的产地分布
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或华中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分为南五味子和北五味子二种,北五味子比南五味子优良,是一味传统的中药材,在我国产地分布十分广阔,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五味子的产地分布有哪些吧!
五味子的产地分布
五味子的产地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宁夏、甘肃、山东,生于海拔1200-1700米的沟谷、溪旁、山坡,也分布于朝鲜和日本。
五味子的产地环境
五味子喜微酸性腐殖土,野生植株生长在山区的杂木林中、林缘或山沟的灌木丛中,缠绕在其它林木上生长,其耐旱性较差,自然条件下,在肥沃、排水好、湿度均衡适宜的土壤上发育最好。
五味子的品种分布
1、南五味子:南五味子喜温暖湿润气候,适应性很强,对土壤要求不太严格,喜微酸性腐殖土,集中在黄河流域以南,产于中国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
2、北五味子:北五味子自然分布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完达山、张广才岭、老爷岭等山区,主产于东北和河北等地。
药用植物五味子繁育栽培及盆栽造景五味子,又名五味子、迷迭香、千結草等,为五味子科植物,是一种常见的药用植物,也是一种常见的盆景植物。
五味子在中医理论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被广泛用于治疗神经衰弱、失眠、心绞痛等疾病。
由于其枝叶茂密、果实丰富多彩,五味子也是一种非常适合用来做盆景造景的植物。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关于五味子的繁育栽培及盆栽造景。
五味子的繁育栽培一、土壤要求:五味子对土壤要求不苛刻,但偏好在疏松、肥沃、排水性良好的土壤中生长。
一般以沙壤土或壤土为宜,注意不要过于酸性或碱性。
二、光照要求:五味子属于喜阴的植物,一般在生长季节需要充足的光照,但不能直射阳光,否则会导致叶片的枯萎和果实的减少。
三、水肥管理:五味子生长期间需要充足的水分,但要注意避免积水,以免导致根系腐烂。
在施肥时,可以利用腐熟的有机肥或者人工合成的肥料辅助生长。
四、温度要求:五味子对温度的要求不高,适宜生长的温度在15-25摄氏度之间。
在冬季气温过低时,可以适当将五味子移至室内或遮阳处。
五、病虫害防治:五味子的主要病虫害有红蜘蛛、介壳虫、蚜虫等,对此需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可以采用农药或者天然植物农药进行防治。
五味子盆景造景历史悠久,它枝繁叶茂,果实丰富多彩,是非常理想的盆景植物。
下面来介绍一些五味子盆景的造景方法和技巧。
一、盆栽选择:五味子盆景可以选择适宜根系生长的盆土,一般建议选择陶瓷盆或者水泥盆作为栽培容器。
盆径20-40厘米左右为最佳选择。
二、造型修剪:五味子盆景的造型修剪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创意进行剪裁,可以修剪成刀削、龙须、仿山或者仿林等不同造型,使整个盆景更具魅力。
三、盆景搭配:在五味子盆景的搭配上,可以选择一些小型的景观石、小型盆景树、苔藓等植物进行搭配,使整个盆景更具有层次感和立体感。
四、水石摆设:水石也是五味子盆景造景的重要元素,可以选用一些形态各异的水石搭配在盆景中,使整个盆景更富有变化和趣味。
五、养护管理:在养护管理上,五味子盆景需要适宜的光照和水分,同时也需要定期进行施肥和修剪,以保持整个盆景的健康和美观。
药用植物五味子繁育栽培及盆栽造景一、五味子的简介五味子,学名Schisandra chinensis,又名五味茶、五味子、五味果、五味藤等,为五味子科五味子属植物。
五味子是一种珍贵的药用植物,其果实味甘、酸、温、性微寒,有滋阴补虚、固肾安精、延年益寿之功效,被誉为“千年长生果”,并且在中医药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五味子在北方地区的盆栽造景中也有着较高的欣赏价值,其茂盛的叶片和丰硕的果实,能为园林增添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二、五味子的繁育栽培1. 土壤要求五味子喜欢温和湿润、排水良好的土壤,pH值在5.5-6.5之间。
最适宜的土壤类型为疏松肥沃的壤土或砂壤土。
2. 光照要求五味子喜欢充足的阳光,但也能耐一定程度的半阴。
在室内栽培时要注意保证光线的充足。
3. 温度要求五味子喜温凉湿润气候,适宜生长温度在15-25摄氏度之间,冬季温度不宜低于-15摄氏度。
4. 水分要求五味子对水分要求较高,但也要注意适度的管理,避免积水。
5. 增加果实产量若是在栽培五味子的过程中,想增加果实的产量,可以采用人工授粉的方式,用小刷子或棉签进行轻轻地授粉,增加果实的结果率。
6. 病虫害防治在五味子的繁育栽培过程中,要注意防治蚜虫、蓟马等害虫,及时采取科学的防治方法,减少病害的发生。
7. 修剪整形五味子在生长过程中要注意进行合理的修剪整形,以塑造株形,促进生长。
8. 营养管理在五味子的生长过程中,适量施用有机肥料,保证其充足的营养供给。
9. 繁殖方式五味子的繁殖方式有种子繁殖和分株繁殖两种方式。
种子繁殖是常用的繁殖方法,可在春季或秋季进行,分株繁殖可在春季进行,一般每年春季分一次株。
以上就是对于五味子的繁育栽培要点的介绍,希望对各位种植者能有所帮助。
三、盆栽造景五味子盆栽造景是当今园林设计中的常见植物元素之一,其鲜艳的果实和茂盛的叶片为园林增添了丰富的层次感和观赏价值。
下面介绍五味子盆栽造景的相关要点。
1. 选择适宜的盆器五味子适合植于和宽口瓷盆、红陶盆等盆器内。
中药材介绍五味子五味子,又被称为“益智果”,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
它在中医药理论中被广泛应用,并受到许多人的喜爱。
本文将对五味子的起源、性味、功效、用法和注意事项进行介绍。
一、起源五味子,学名Schisandra chinensis,为五味子科植物,原产于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南等地区。
它是一种攀援灌木,常见于山林、山谷以及山坡上。
五味子的果实成熟时,呈现暗红色,故又被称为“红果”。
二、性味五味子具有五味,即酸、甜、苦、辛、咸。
这也是它得名的主要原因之一。
五味子性温、味酸,归肺、心、脾经。
三、功效1. 调和脾胃:五味子具有健脾开胃的作用,可增强消化系统的功能,帮助促进食欲,降低胃肠不适。
2. 乌须益肾:五味子能够通过抗氧化作用,减轻肾脏受损,有助于润肤养发,改善脱发、白发等问题。
3. 安神益智:五味子具有镇静安神的作用,可缓解焦虑、失眠等神经衰弱症状,改善记忆力和注意力。
4. 抗衰老:五味子富含多种抗氧化物质,具有抗衰老的功效,可以延缓细胞老化,保持皮肤的弹性和青春。
5. 健脑效果:五味子内含有丰富的活性物质,能够促进脑细胞的新陈代谢,提高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四、用法五味子可煎服、炒服、炖服或直接嚼食。
常见的用法包括:1. 煎服:将五味子研粉后,加水煎煮,可加入蜂蜜或冰糖调味后饮用。
2. 炒服:将五味子连皮连核炒熟后,研成细末,可与米饭一同食用,具有增进食欲的效果。
3. 炖服:将五味子与其他中药材一同放入炖盅或炖盘中,加入适量的水,慢炖煮数小时后服用。
4. 直接嚼食:将五味子果实晾干后,可以直接嚼食,口味酸甜,具有开胃的效果。
五、注意事项1.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慎用:五味子具有一定的活血功效,对于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来说,可能会导致不适。
2. 防止过量使用:五味子属于滋补药材,使用过量可能导致失眠、胃痛、口腔溃疡等不良反应。
3. 个体差异:五味子的适用人群和使用剂量因个体差异而异,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问题。
五味子概述五味子,俗称山花椒、秤砣子、药五味子、面藤、五梅子等,唐等《新修本草》载“五味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故有五味子之名。
古医书称它荎蕏、玄及、会及,最早列于神农本草经上品,中药功效在于滋补强壮之力,药用价值极高。
五味子是多年生落叶藤本,植株可供观赏。
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习称“南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
珍曾谓:“五味今有南北之分,南产者色红,北产者色黑,人滋补药必用北产者良”。
中国药典2000年版将五味子和南五味子分别收载为两个品种。
五味子只特指北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
而南五味子特指华中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
别名资料【别名】玄及,会及,五梅子,山花椒,壮味,五味,南五味子,南五味,北五味子,北五味,华中五味子,面藤子,血藤子。
【商品名】北五味子,又名辽五味子,辽五味,北五味。
为北五味子的成熟果实。
主产于黑龙江、辽宁、吉林、河北等地。
为传统正品,品质优良。
南五味子:又名南五味、山五味子、西五味、西五味子、川五味、川五味子、华中五味子、红铃子。
为植物南五味子的成熟果实。
主产于山西、陕西、云南、四川等地。
为五味子副品,品质较次。
均以粒大肉厚、色紫红、有油性者为佳。
【处方名】五味,五味子,辽五味,北五味子,北五味,辽五味子等。
药物学性质【性味归经】:温;酸、甘;归肺、心、肾经【化学成分】五味子素、去氧五味子素、新一味子素、五味子醇、五味子酯、A、B、C、D、E、F、G、H、J、K1、K2、K3、L1、L2、M1、M2、N2,O,R等。
【炮制】筛净灰屑,除去杂质,置蒸笼内蒸透,取出晒干。
酒五味子:取拣净的五味子,加黄酒拌匀,置罐内,密闭,隔水蒸之,待酒吸尽,取出,晒干。
此外尚有用蜜蒸、醋蒸者,方法与酒蒸同(五味子每100斤用黄酒20斤,或用蜂蜜30斤,或用米醋15斤)。
《雷公炮炙论》:"凡用(五味子)以铜刀劈作两片,用蜜浸蒸,从巳至申,却以浆浸二宿,焙干用。
"【功能与主治】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
五味子的作用与功能主治一、五味子简介五味子,又称五味茴香子,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属于五味子科植物,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五味子的果实呈红色或黑色,味道有五种味道,因此得名五味子。
二、五味子的主要成分五味子主要含有五味子苷、五味子苷A、C、五味子酸等成分。
其中,五味子苷是五味子最重要的有效成分之一,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如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作用。
三、五味子的功能与主治1.增强免疫力:五味子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E和β-胡萝卜素等营养物质,可以增强免疫力,提高机体抵抗力,预防感冒和其他呼吸道感染疾病的发生。
2.改善睡眠质量:五味子具有镇静安神的作用,可以缓解焦虑、失眠等睡眠问题,促进良好的睡眠质量。
3.调节神经功能:五味子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可以调整神经系统功能,改善记忆力、注意力和提高心理状态。
4.抗衰老作用:五味子含有丰富的抗氧化物质,可以清除自由基,延缓衰老过程,保护身体健康。
5.促进肝脏健康:五味子具有抗氧化、抗炎和保护肝细胞的作用,可以改善肝脏功能,减轻肝脏负担,预防肝损伤和疾病。
6.改善消化功能:五味子含有多种有益物质,可以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强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缓解胃肠不适和消化不良。
7.抗肿瘤作用:五味子中的五味子苷具有抗肿瘤作用,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对预防和治疗肿瘤具有一定的作用。
四、使用五味子的注意事项1.使用五味子前最好咨询医生或药师,根据具体情况合理使用,避免超量使用。
2.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以及患有严重疾病的人群应禁止使用五味子。
3.对五味子过敏的人不宜使用。
4.使用五味子时注意控制用量,过量使用可能会引起胃肠不适等副作用。
5.使用五味子过程中如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的意见。
五、如何使用五味子1.五味子可以采用煮水泡茶的方式使用,每日可饮用数次。
2.可以将五味子研磨成粉末,加入食物中食用,调剂菜肴的味道。
3.可以将五味子干果洗净,煮熟后食用,或加入熟食中制成蜜饯。
五味子的化学结构五味子,又称五味子实,为五味子科植物五味子的成熟果实,是中药材和保健品的常用成分之一。
它是一种具有多种药用价值的中草药,被用于改善消化功能、增强免疫力和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五味子主要含有大量的有效化学成分,其中以苦味成分五味子酸最为重要。
五味子酸是五味子最具代表性的化学成分,其化学结构如下所示:O^|3-Carboxy-4,5-dihydroxyphenylacrylic acid|HO-C6H3(CH3)-OH|HO-C6H3(OH)-OH五味子酸属于一种酚酸类物质,其化学名为3-Carboxy-4,5-dihydroxyphenylacrylic acid。
它的化学式为C10H10O5,相对分子质量为202.18。
五味子酸是一种黄色结晶性固体,无臭,味苦或微甜。
此外,五味子还含有其他化学成分,包括五味子酮、五味子苷、五味子糖、五味子脂等。
这些成分在五味子的药效中起到协同作用,共同发挥药物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五味子中的五味子酮是一种重要的活性成分,其化学结构如下:O^||O=C\C/ \O O五味子酮的化学名为Schizandrin。
它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多方面的保健功效。
五味子酮还可通过抑制组织坏死因子(TNF)的释放,发挥抗氧化和抗炎作用,从而保护细胞免受损害。
除了以上主要的化学成分之外,五味子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酒石酸、有机酸、挥发油等多种成分,这些成分在五味子的药效中也起到重要作用。
总之,五味子是一种药用价值极高的中草药,其中的五味子酸和五味子酮是其主要的活性成分。
五味子具有多种保健功效,同时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对于理解五味子的药理作用和开发利用五味子具有重要意义。
枯芩子芩的名词解释枯芩子芩,又称五味子,是一种传统中药材,也是中国特有的草本植物。
其学名为Schisandra chinensis,属五味子科五味子属,是多年生蔓生木本植物。
枯芩子芩的名字源于其果实十分鲜红,又因味道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因此得名。
枯芩子芩常见于中国北方和东北地区的山间林地、林缘、河岸以及高海拔地区。
它的特点是蔓生丹木,叶片呈椭圆形,花为绿白色,果实则是淡红色,呈圆锥状,内含有黑色种子。
枯芩子芩以其丰富的药用价值而闻名于世。
在中医药中,枯芩子芩被视为一种重要的补益药材。
它具有收敛、益气、生津液、调理肺脾等功效。
传统上,枯芩子芩主要用于治疗气虚衰弱、失眠、心悸、肺虚咳嗽等症状。
同时,它还具有增加体力、抗疲劳、抗衰老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体力不足、疲劳过度、肝功能不全等情况下。
不仅如此,枯芩子芩还有一些其他的特殊功效。
它对抗肝脏损伤、预防高血压和抗癌等方面显示出了活跃的效应。
其中,对肝脏的保护作用是最为突出的,枯芩子芩中的活性成分能够减轻肝脏受到的损害,恢复肝脏的功能。
在现代科学研究中,枯芩子芩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开发领域,尤其是在治疗肝病方面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
除了药用价值,枯芩子芩还有一些食用价值。
果实成熟时,树上结满了鲜红的果实,可以供人食用。
枯芩子芩味道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带有一种特殊的香气。
它可以制成果酱、果干、果醋等食品,也可以作为调味料使用。
食用枯芩子芩有助于促进食欲、增强肠胃功能,并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
尽管枯芩子芩有多种多样的功效和用途,但在使用时还是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首先,枯芩子芩属于药用植物,因此在使用时需要遵医嘱,按照合理的剂量进行使用。
其次,枯芩子芩不适用于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儿童,以及对其过敏的人群。
最后,由于枯芩子芩具有辛温性质,肺热体质者应谨慎使用。
综上所述,枯芩子芩以其丰富的药用价值和独特的食用价值,成为中医药界的重要草本植物。
它的广泛应用不仅是中医药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五味子概述•各地特色五味子展示•五味子的生长环境与习性目•五味子的应用与前景展望录五味子概述五味子,为五味子科五味子属的植物,是一种落叶木质藤本植物。
定义五味子的叶子呈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表面绿色,背面淡绿色;花单性,雌雄异株,聚伞花序;果实呈球形,成熟时呈红色或紫红色,味酸、甘、辛、苦、咸五味俱全,故名“五味子”。
植物特点五味子的定义与特点滋补强壮养心安神敛肺止咳涩肠止泻五味子的药用价值01020304五味子具有滋补强壮的作用,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体力。
五味子可用于治疗心悸、失眠、多梦等心神不宁的症状。
对于肺虚咳嗽、久咳不止等症状,五味子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五味子能收敛肠道,对于脾虚泄泻、久痢不止等症状有治疗作用。
主产区:五味子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华北、西北及西南地区。
生长环境:五味子多生长在海拔1200-1700米的山沟、溪流旁、林缘或疏林中,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和肥沃疏松的土壤。
具体产地:五味子主要产于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宁夏、四川等地。
以上便是关于五味子的详细介绍,包括其定义与特点、药用价值以及产地分布。
五味子的产地分布各地特色五味子展示各地特色五味子展示•五味子是一种中药材,其长相和特征因产地和品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以下是各地特色五味子的展示性五味子喜温暖湿润的气候,较能耐寒,适应性强,生长期需要充足的阳光。
气候条件五味子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为宜。
土壤要求五味子多分布于海拔1200-1700米的山沟、溪流旁、林缘或疏林中,适宜生长的纬度范围较广。
海拔与纬度生长环境要求五味子的生长周期较长,一般需要3-5年才能达到盛果期。
生长周期五味子的生长速度中等,幼苗期生长较快,成年树生长速度逐渐放缓。
生长速度五味子的根系发达,具有较强的抗旱性和抗寒性。
根系特性五味子叶子呈椭圆形或倒卵形,果实呈球形,成熟时呈红色或紫红色。
叶子与果实生长习性特点扦插繁殖在适宜的季节,可选取健壮的五味子枝条进行扦插繁殖。
华中五味子
【植物来源】
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theraRehd. et Wils. )。
来源于五味子科,五味子属植物华中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
【植物特征】
落叶木质藤本,全株无毛,很少在叶背脉上有稀疏细柔毛。
冬芽、芽鳞具长缘毛,先端无硬尖,小枝红褐色,距状短枝或伸长,具颇密而凸起的皮孔。
叶纸质,倒卵形、宽倒卵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有时圆形,很少椭圆形,长(3) 5-11厘米,宽(1.5) 3-7厘米,先端短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或阔楔形,干膜质边缘至叶柄成狭翅,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灰绿色,有白色点,1/2-2/3以上边缘具疏离、胼胝质齿尖的波状齿,上面中脉稍凹入,侧脉每边4-5条,网脉密致,干时两面不明显凸起;叶柄红色,长1-3厘米。
花生于近基部叶腋,花梗纤细,长2-4.5厘米,基部具长3-4毫米的膜质苞片,花被片5-9,橙黄色,近相似,椭圆形或长圆状倒卵形,中轮的长6-12毫米,宽4-8毫米,具缘毛,背面有腺点。
雄花:雄蕊群倒卵圆形,径4-6毫米;花托圆柱形,顶端伸长,无盾状附属物;雄蕊11-19 (23),基部的长1.6-2.5毫米,药室内侧向开裂,药隔倒卵形,两药室向外倾斜,顶端分开,基部近邻接,花丝长约1毫米,上部1-4雄蕊与花托顶贴生,无花丝;雌花:雌蕊群卵球形,直径5-5.5毫米,雌蕊30-60枚,子房近镰刀状椭圆形,长2-2.5毫米,柱头冠狭窄,仅花柱长0.1-0.2毫米,下延成不规则的附属体。
聚合果果托长6-17厘米,径约4毫米,聚合果梗长3-10厘米,成熟小桨红色,长8-12毫米,宽6-9毫米,具短柄;种子长圆体形或肾形,长约4毫米,宽3-3.8毫米,高2.5-3毫米,种脐斜V字形,长约为种子宽约1/3;种皮褐色光滑,或仅背面微皱。
花期4-7月,果期7-9月。
产于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东北部。
生于海拔600-3 000米的湿润山坡边或灌丛中。
【药用部位及采收加工】
秋季摘采其成熟果实,晒干或蒸后晒干,除去果梗和杂质。
【功能主治】
滋补强壮药,理气和胃,清热解毒,养血活血进行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之功效,用于治疗久嗽虚喘,遗精、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内热消竭有补肺滋肾,益脾胃和祛痰平虚喘之功效,可治疗久咳不止,遗尿尿频、盗汗,月经不调和心悸失眠、镇咳、祛痰。
藤茎:舒筋活血,理气止痛,健胃消食,敛肺生津。
【药理作用】
保肝、抗菌、抗氧化、抗溃疡、抗应激、抑制肿瘤、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改善心血管系统、提高免疫功能、诱导肝脏药物代谢酶的作用
【活性成分】
华中五味子木脂素和三萜类化合物,其中木脂素是其主要活性成分。
【常用验方】
(1)用于治疗虚寒喘咳
如偏于肺虚咳喘,有寒痰、湿痰,常配干姜同用。
如偏于肾虚喘咳,常配六味地黄汤同用,方如都气丸。
对老年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可配麻黄、钩藤;虚喘较
甚者,更需加配磁石、远志等安神镇静药。
(2)治久泻久痢而属肾虚者,常配补骨脂。
(3)治汗出过多而致血气耗散、体倦神疲,华中五味子当补药用,常与麦冬、党参配伍。
(4)治过敏性,瘙痒性皮肤病,用华中五味子10克,浸入80%酒精和100毫升中而成五味子酊,每日三次,每次5~6毫升,水冲服,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疾病等有较好效果。
(5)治慢性肝炎,以单味制成蜜丸或配茵陈、大枣制成蜜丸,有降低转氮酶作用。
(6)五味子茶,取五味子,用开水冲烫之后,加冰糖泡水做茶饮用,可用于治心肾气虚、遗精、早泄等症。
(7)五味子泡酒,五味子酒有补肾益气、宁心安神的功效。
南五味子
【植物来源】
南五味子(Kadsura longipedunculata Finet et Gagn.)。
别名:盘柱南五味子、红木香、紫金藤、紫荆皮、盘柱香、内红消、风沙藤、小血藤、长梗南五味子,为五味子科、五味子属植物长梗南五味子的果穗。
【植物特征】
藤本,各部无毛。
叶长圆状披针形、倒卵状披针形或卵状长圆形,长5-13厘米,宽2-6厘米,先端渐尖或尖,基部狭楔形或宽楔形,边有疏齿,侧脉每边5-7条;上面具淡褐色透明腺点,叶柄长0.6-2.5厘米。
花单生于叶腋,雌雄异株;雄花:花被片白色或淡黄色,8-17片,中轮最大1片,椭圆形,长8-13毫米,宽4-10毫米;花托椭圆体形,顶端伸长圆柱状,不凸出雄蕊群外;雄蕊群球形,直径8-9毫米,具雄蕊30-70枚;雄蕊长1-2毫米,药隔与花丝连成扁四方形,药隔顶端横长圆形,药室几与雄蕊等长,花丝极短。
花梗长0.7-4.5厘米;雌花:花被片与雄花相似,雌蕊群椭圆体形或球形,直径约l0毫米,具雌蕊40-60枚;子房宽卵圆形,花柱具盾状心形的柱头冠,胚珠3-5叠生于腹缝线上。
花梗长3-13厘米。
聚合果球形,径1.5-3.5厘米;小浆果倒卵圆形,长8-14毫米,外果皮薄革质,干时显出种子。
种子2-3,稀4-5,肾形或肾状椭圆体形,长4-6毫米,宽3-5毫米。
花期6-9月,果期9-12月。
产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
生于海拔1 000米以下的山坡、林中。
【药用部位及采收加工】
根、茎、叶、种子均可入药。
秋季摘采其成熟果实,晒干或蒸后晒干,除去果梗和杂质。
【功能主治】
根皮、根、茎:祛风通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驱虫;种子为滋补强壮剂和镇咳药,治神经衰弱、支气管炎等症。
祛风除湿,治疗风湿痹痛之功效。
果实入药,具有收敛、滋补、强壮、安神的功效
【药理作用】
抗肿瘤、抗氧化、保肝、、抗溃疡、抗应激、抗艾滋病毒、抑菌活性、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活性成分】
木脂素类、萜类、黄酮类、甾体类、黄嘌呤类、挥发油等。
【常用验方】
1、.五味子茶:五味子5-10克,冰糖适量,开水冲泡代茶饮,酸酸甜甜,味道很好。
常饮此茶可降压,改善高血压症状,并可防治冠心病。
2、五味子粥:五味子10克、大米2两,一起文火熬制。
功效:五味子可以养肝、补肾,大米有保肝、护胃的作用,酒后进食能够减少大量酒精对肝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