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语文衔接第一课(我)
- 格式:pptx
- 大小:409.81 KB
- 文档页数:25
初升高衔接教材语文答案语文开学第一课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答案】C【解析】文中原句“读书是要清算过去人类成就的总账,把几千年的人类思想经验在短短的几十年内重温一遍,把过去无数人辛苦获来的知识教训,集中到读者一个人身上去受用”表述的是“读书”,而非“书籍”。
2.【答案】B【解析】此项表述的是文化学术与学问的关系,而非读书与学问的关系。
3.【答案】D【解析】A.原文说的是“皓首穷年才能治一经,书虽读得少,读一部却就是一部”,并不是一生只研究一部经书。
B.原文说的是“其中真正不可不读的基本著作往往不过数千部甚至于数部”,并不是说必须读的著作只有几部。
C.所读之书要选得精,并不代表一定要选择经典作品阅读。
语短情长,组词有方——短语的基本类型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1.【答案】“严重沙化”应改为“沙化严重”。
【解析】观察画线句发现,除“严重沙化”是状中偏正短语外,其前后“气候恶劣”“粮食短缺”“交通不便”皆为主谓短语,四个短语并列,应保持结构一致,据此可知该句子有语序不当的问题,可将“严重沙化”改为“沙化严重”。
2.【答案】世人的印象里,他一头灰白乱蓬蓬的头发,眼窝深陷,胡髭密集,神情严肃,好像一直都在沉思;而实际上,他除了聪明外,还活泼可爱,喜欢卓别林的默剧,回答高中生的数学问题,面对镜头吐舌搞怪……关于爱因斯坦,在他的相对论之外,还有太多等待我们去了解。
【解析】结合本课思维方法,综合运用多种类型的短语。
木叶华滋,句法生趣——句子成分的划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答案】A【解析】先为句子划分成分:①(我们)的生活||幸福。
②我们||生活得〈幸福〉。
③幸福||来之〈不易〉。
④(幸福)生活||[万年]长。
由此可知,①中“幸福”是谓语,陈述主语“生活”的状态;②中“幸福”在“生活”谓语之后,由“得”连接,是典型的补语;③和④虽然“幸福”都在句首,但在③中直接作主语,在④中作定语修饰“生活”。
第一单元认识自我第1课我很重要◎诗海拾贝浪淘沙令王安石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
一为钓叟一耕佣。
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
兴王只在笑谈中。
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赏析】这首词写了伊尹和吕尚(姜子牙)“历遍穷通”的遭际,歌咏了他们名垂千载的功业,以抒发作者获得宋神宗的知遇,在政治上大展宏图、春风得意的豪迈情怀。
起句从穷、通两个方面落笔,写伊尹、吕尚前后遭际的变化。
伊、吕二人的经历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们都是先穷而后通,作者颇有自许之意。
下片,“汤武偶相逢”中的“偶”点明了“君臣遇合”的偶然性,但是,一旦能够遇合,那就会出现“风虎云龙”的局面。
这首词不同于一般古代诗人词客笼统空泛的咏史作品,而是一个政治家鉴古论今的真实情感的流露。
全词通篇叙史论史,实则以史托今,暗含作者称赞明君之情,这正是本篇的巧妙之处。
◎语林撷英1.每条河都有自己的方向。
——拉丁美洲谚语2.任何种子都有自己的季节。
——俄罗斯谚语3.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锻造者。
——古罗马格言4.我知道的东西谁都可以知道,而我的个性却为我所独有。
——歌德5.任何有活力的事物都会构成它自己的氛围。
——歌德6.良好的个性胜于卓越的才智。
——爱迪生7.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屠格涅夫8.没有自己的面貌,就不可能有一张理想的脸;只有那种庸俗粗鄙的脸才可以没有自己的面貌。
——屠格涅夫9.我愿独立自主和照自己的意思过生活;凡是我自己需要的,我欣然接受,我不需要的,我就决不希求。
——车尔尼雪夫斯基10.凡是不喜欢你独立的人,离开他或她。
——毕淑敏◎作者卡片姓名毕淑敏出生年1952年籍贯山东文登相关资料中学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学校。
1969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
1980年转业回北京。
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共发表作品200余万字。
国家一级作家。
北师大文学硕士。
主要作品有《预约死亡》《血玲珑》《拯救乳房》等◎背景呈现毕淑敏是一个理智型的作家,无论是从医还是写作,她都一直在关注生命、关注人生、关注社会,用女性特有的眼光思考着这一切。
最新初高中语文衔接课程方案(38页)新高考新教法2013-03-18 08505cc149a20102e4jh初高中语文衔接课程方案课程背景镜头一“我初中时语文学习还算不错,怎么到高中就考这样的低分呢?天啊,这高中语文可怎么学呀?”一个初中时的“语文尖子生”初入高中就有了“无奈”的窘境。
镜头二师这么简单的内容,初中怎么就没学过呢?生(齐声答)真没学过。
师你们语文现在学些什么?怎么连动词、名词、形容词都弄不清呢?……近年来,伴着素质教育开展,随着高中教学的深入,上述这些现象屡见不鲜。
其中折射的是初高中语文教学的不衔接。
由于初高中对学生在语文素养方面的要求衔接不到位,特别是初中新课程有淡化、弱化现代汉语知识倾向,从而使学生无法适应高中的学习,这些都凸显了高初中衔接教学研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因此,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有义务,有责任去了解学生的不足,帮助学生完成初高中语文学习的衔接与过渡,从而使高一学生能迅速适应高中语文学习。
而要做好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必然要了解初高中语文新课程对学生的要求以及教学中面临的问题与现状一、新课程要求的阶段性高中和初中是两个区别比较大的学段,它们几乎各自成为两个封闭的系统。
国家将高中和初中分为两个阶段,这就决定了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会有所不同,会有各自阶段性的特点。
这也是造成高中语文和初中语文在教学上互不衔接的一个主要原因。
整个中学阶段无论是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学习习惯还是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应该体现着系统化和一致性。
因此由于教学目标的不一致,必然导致教学内容、教法学法、教学评价等等方面的区别。
二、初高中课程标准的比较(一)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淡化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知识。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学建议”“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和修辞知识教学。
”2.《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评价建议”“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
一、初高中衔接教案(语文)二、课时安排:每章2课时,共10课时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初中和高中语文学习的差异,做好心理准备。
2. 培养学生高中语文学习的基本能力,如阅读理解、写作、古文翻译等。
3. 通过对初中语文知识的巩固和拓展,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到高中语文学习。
四、教学内容:1. 章节一:初中与高中语文学习的差异内容:分析初中和高中语文学习的不同,让学生了解高中语文学习的特点和挑战。
2. 章节二:高中语文学习的基本能力内容: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写作、古文翻译等基本能力,为高中语文学习打下基础。
3. 章节三:初中语文知识的巩固内容:通过讲解和练习,巩固初中语文知识,为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做好准备。
4. 章节四:高中语文知识的拓展内容:介绍高中语文的新知识点,如文言文、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和准备。
5. 章节五:学习策略与方法指导内容:教授学生高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初中和高中语文学习的差异、基本能力培养、知识巩固和拓展等内容。
2. 结合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语文学习的要点。
3. 进行课堂练习,及时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4. 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六、教学评价:1. 章节结束后,进行课堂测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3.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内容。
七、教学资源:1. 教案、PPT、教材等教学资料。
2. 网络资源,如相关文章、视频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章节一:第1-2课时2. 章节二:第3-4课时3. 章节三:第5-6课时4. 章节四:第7-8课时5. 章节五:第9-10课时九、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指导。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十、课后作业:1. 针对每个章节的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初升高语文衔接知识第3讲文言句式、高中文言文阅读中的高频词(一)常见文言句式主要有以下四种:1. 判断句现代汉语一般用“是”联系判断句中的两部分,文言文则不用这种形式来表示判断。
一般地说,它有以下七种形式:(1)在主语后面用语气词“者”表示提顿,在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煞尾来帮助判断,形成“……者,……也”格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只在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帮助判断,形成“……者,……也”格式,如:夫战,勇气也。
(3)只在主语后面用语气词“者”表示提顿,谓语后不用“也”字,形成“……者,……”格式,如:天下者,高祖天下。
(4)主语后既没有“者”字也没有“也”字来帮助判断,只是一个名词性的短语,如;刘备,天下枭雄。
(5)表示否定的判断句是在谓语之前用一个否定副词“非”,用来否定整个谓语,如:人非圣贤,孰能无惑?(6)在谓语前用“乃”“即”“则”“必”“皆”“悉”等副词来加强肯定语气,表示判断,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7)“为”用在主语与谓语之间表示判断,如:在药则未为良时。
2. 被动句所谓“被动句”,是就句子中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而言的。
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有两种关系,一种主语是谓语动词的主动者,或称施事者;另一种主语是谓语动词的被动者,或称受事者。
常见的被动句式主要有以下四种:(1)在谓语动词之后,用介词“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前面的主语具有被动性,“于”相当于“被”,如:而君幸于赵王。
(2)在谓语动词之前,用介词“为”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主语具有被动性质,“为”相当于“被”,如:吾属今为之虏矣。
(3)在谓语动词前用助词“见”,构成“见+动词”格式,或“见……于……”格式,表示被动,如:“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4)不用任何表示被动的标志,意念上表示被动的句子,如;兵败地削,亡其六郡。
3. 倒装句见前一期内容4. 成分省略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一样,句子中某些成分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可以省略,只是省略的情况比现代汉语更多,更复杂。
初高中语文知识衔接第一讲语素与词的构成衔接目标:初中回顾:淡化语素与词的构成知识,学生不了解现代汉语语素的含义及特点,不能正确区分单纯词和合成词。
高中要求:语素与词的构成虽然不是高考直接考点,但是学好这些知识对辨析词语、辨析病句等有很大帮助。
目标要求:1.掌握现代汉语语素的含义及特点。
2.正确区分单纯词和合成词。
自主学习:一、语素知识梳理: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
语素的主要功能是充当构成词语的材料。
根据音节的多少,语素可以分为单音节语素、双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
单音节语素就是有()音节组成的语素;双音节语素指由()音节组成,但表示一个意义的语素;多音节语素指由()音节组成,但表示一个意义的语素。
另外,单音节语素又分为自由语素、半自由语素和不自由语素。
我们来看下边这个句子:他坐在沙发里看书。
这是一个较大的语法单位,我们把它尽量小的切分,就成了:他│坐│在│沙发│里│看│书切下来的每个部分都有意义,都不能再切分了,是一个个的语素了。
这里的“沙发”只是一个语素,是英文sofa的译音,表达一个意义,所以不能再切分。
由此可见语素有两个特点:一是最小、不能再分割了;一是有意义。
小试身手:请按要求将下列词语进行归类,只填写序号。
1.波浪2.流苏3.惆怅4.布鲁塞尔5.仓皇6.恍惚7.佳丽8.布尔什维克9.氤氲 10.道路 11.婵媛 12.迪斯科13.鸟瞰 14.蹁跹 15.哗啦 16.法西斯一个语素:两个语素:知识拓展:词是由语素构成的,体现基本意义的自由、半自由语素又叫词根。
词根具有具体实在的词汇意义,同时在词中承担整个词的主要词汇意义,是构成词的根本要素。
加在词根前或后表示附加意义的不自由语素叫词缀。
词缀只能黏附在词根上构成新词,不能单独构成词。
如:“木头”中的“木”是词根,“头”是词缀。
现代汉语的词缀是由词根演变而来的,所以有的词缀在形式上和词根相同,在意义上还存有一点儿联系,但是他们有根本的区别,必须注意区分。
一、教案名称:初高中衔接教案(语文)二、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初高中语文学习,了解高中语文学习的要求和特点。
2.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激发学生对高中语文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三、教学内容:1. 高中语文学习的要求和特点2. 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3. 写作能力的培养4. 思维能力的培养5. 学习方法的指导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高中语文学习的要求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和适应高中语文学习。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文章,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理解和解题技巧。
3. 实践法:进行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向学生介绍高中语文学习的要求和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趣和重视。
2. 讲解:讲解高中语文学习的要求和特点,让学生了解高中语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文章,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理解和解题技巧。
4. 写作训练:布置写作任务,指导学生进行写作,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6. 总结: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高中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评估他们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写作作品:评估学生的写作作品,检查他们的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4.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的小组讨论报告,了解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运用。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初高中衔接的语文教材,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内容。
2. 文章案例:收集一些典型文章,用于讲解阅读理解和解题技巧。
3. 写作素材:提供一些写作素材和范例,帮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4.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等教学资源,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开学第一课一.自我介绍好了,已经开始上课了哈(轻声)。
想必大家已经认识我了,我就不做自我介绍了。
希望在后期相处过程中大家可以愉快相处。
因为大家是从初中到高中,当然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希望大家在一两天之内快速适应这个新环境,快速地适应我。
因为我不可能跟你们初中的语文老师是一样的教学风格。
我先说一下我的课堂要求,丑话说到前面。
首先上课的时候不能讲话,不能睡觉,这应该从小学到初中都是每个老师都要求过的。
如果说话,我就让你来讲;如果睡觉,我就让你去办公室睡,我给你找个躺椅;如果在我的课上做其他作业,我给你没收了,你让那科任课老师来找我要。
第二个方面就是作业要求。
我们先选两个临时的课代表,我的作业布置不会太多,所以我要求所有学生必须按时完成。
如果你因为各种借口不交,就不用上我的课了,直接搬着凳子到外面写完了给我检查了再进来。
二.语文是什么1.首先从名称来分析,语文由两部分构成:“语”由言字旁构成,语是语言,我在这说,你在这听。
你心里记住了,再把它说出来,这就叫“语”。
我们给它下个定义——“口传心授”(表达)“文”拿笔写出来的——“落笔成章”(写作)2.接着从课标定义来分析:举实例来证明“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基本特点(表达出来了即为工具性;陶冶了情操可理解为人文性)(1)日常生活中(2)歌词撰写中(3)冬奥会主持人解说遇到羽生结弦也变得温柔起来。
“幸得识卿桃花面,从此阡陌多暖春”,“容颜如玉,身姿如松,翩如惊鸿,宛若游龙。
”记到书头:语文是为了多一份诗意栖层的可能。
为啥咱要玩命学习呢?在我看来,高考考验的不仅仅是知识掌握程度,更是一项学习的技能,解决面对问题的技能,除此之外,还有你坚毅的性格。
而一旦习得这种技能和品质,你将受益终身。
为什么一些企业单位愿意招收那些名校、好学校,因为这样减少了他们的培养成本,他们可以自己学。
高考就是一个分流器,它决定你接下来人生的起点。
“读书,是为了遇到更好的人,见到更精彩的世界,让自己拥有更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