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 透镜)5-5 显微镜、望远镜的区分—(疑难解读+解题技巧)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专题讲义
- 格式:doc
- 大小:462.13 KB
- 文档页数:5
显微镜与望远镜有什么区别显微镜与望远镜有什么区别(一)显微镜1. 作用:用来观察细微物体或物体细微部分。
2. 原理:先用一个接近物体的凸透镜使物体成一放大的实像,然后再用另一个接近眼睛的凸透镜把这个实像再一次放大,就能看清很微小的物体了。
离物体近的这个透镜叫物镜,其焦距较短;离眼睛近的这个透镜叫目镜,其焦距比物镜稍大。
两镜间的距离可以调节。
3. 使用显微镜的注意事项①拿显微镜时,要一手紧握镜臂,一手托镜座,不要单手提拿,以防目镜或其他零件滑落。
②显微镜不可放置在实验台的边缘,以免碰翻落地。
③不要随意取下目镜或拆卸显微镜的各种部件,以防灰尘落入内部或发生丢失损坏等。
④使用显微镜时,操作要正规,养成两眼同睁、两手并用的习惯,边观察边计数和绘图等。
⑤要保持显微镜的清洁,发现有灰尘或操作中不慎使镜头和载物台沾上染料、水滴等,应及时擦去。
光学和照明部分的镜面只能用擦镜纸轻轻擦拭,切勿用手指、手帕和绸布等擦摸,以免磨损镜面。
机械部分可以用布擦拭。
⑥显微镜使用完毕,转动粗调螺旋上升镜筒或下降载物台,取下标本片,转动转换器使物镜离开通光孔,然后再下降镜筒或上升载物台使接近物镜,垂直反光镜,下降集光器,关闭虹彩光阑,复原倾斜关节和报片器位置,把显微镜放回镜箱。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①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和放大倍数和目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
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长和宽的倍数③物镜、目镜的焦距越短,放大率越高。
(二)望远镜1. 作用:利用望远镜能看清远处的(大)物体。
2. 组成:有一种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
靠近物体的叫物镜,焦距较长;靠近眼睛的叫目镜,焦距较短。
物镜的第二焦点与目镜的第一焦点重合。
3. 原理: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4. 视觉效果:望远镜所成的像是缩小的,但是由于“视角”增大,人感觉物体被放大了。
望远镜的直径比我们的眼睛的瞳孔大得多,这样它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明亮。
显微镜和望远镜1、显微镜:物镜:物体位于物镜1倍焦距以上,2倍焦距以下,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物镜成的实像在目镜焦距以内,所以又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象,就能看到细小的东西.2、望远镜:物镜:物体位于2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也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物镜成的实像在目镜焦距以内,所以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象,就能看到远处的景物.初中物理学习中,无论是显微镜,还是开普勒望远镜,通过目镜看到的像都是虚像。
另外,提供显微镜、望远镜的工作原理图,以便对“他们的像都是虚像”有更加直观的理解:球面镜(凸面镜、凹面镜)1、凸面镜定义:用球面的外侧作反射面的球面镜叫做凸面镜。
2、凹面镜定义:凹面的抛物面镜,平行光照于其上时,通过其反射而聚在镜面前的焦点上,反射面为凹面,焦点在镜前,当光源在焦点上,所发出的光反射后形成平行光束,也叫凹镜,会聚镜。
一、凸面镜:1. 原理:平行光线投射到凸面镜上,反射的光线将成为散开光线,如果顺着反射光线的相反方向延伸到凸面镜镜面的后面,可会聚并相交于一点,这一点就是凸面镜的主焦点(F),属虚性焦点从物体的某一点(A)作一与主轴平行的直线为入射光线,入射光线到达球面镜镜面时,发生反射,反射后的方向相反的直线为反射光线,此反射光线必然通过主焦点(F)。
从物体的同一点(A)通过镜面的曲率中心(C)的连线为副轴,此副轴与上述通过主焦点的反射光线发生相交的点(A′),即为该物体成像之处。
顶点镜面的中心点O称为镜的顶点。
中心球面的球心C称为镜面中心。
主轴连结顶点O与镜面中心的点划线。
焦点跟主轴平行的近轴光线射到球面上,反射光线会聚于主轴上一点,这一点称为焦点,用字母F表示。
焦距焦点到顶点的距离叫焦距,用字母f表示。
作用凸面镜具有发散作用。
2. 应用:凸面镜应用较为广泛,可用于转弯镜、广角镜等,最为常见的就是倒车镜与哈哈镜,利用了对光发散的原理,可以扩大视野,从而更好地注意到后方车辆的情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讲义(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序号知识点难易程度例题数变式题数合计一显微镜★ 2 28 二望远镜★ 2 2一、显微镜:1.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都是凸透镜;2.物镜:作用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成放大的实像.....;3.目镜:作用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虚像.....;4.显微镜把物体所成的像两次放大;(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4.视角:观察物体时,从物体两端(上、下或左、右)引出的光线在人眼光心处所成的夹角;①人观察物体时,视角越大,被观察的物体看起来越大,且越清晰;②物体的尺寸越小,离观察者越远,则视角越小;正常眼能区分物体上的两个点的最小视角约为1分;【例题1】下列有关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所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A.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B.目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C.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D.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变式1】显微镜由物镜与目镜组成,其作用分别类似于()A.照相机和放大镜 B.投影机和放大镜C.照相机和投影机 D.投影机和照相机【例题2】显微镜的物镜上标有“40×”;目镜上标有“5×”。
用这组透镜来观察物体,物体被放大的倍数是()A.45倍 B.35倍 C.200倍 D.8倍【变式2】显微镜的结构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镜是凹透镜,目镜是凸透镜B.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D.反光镜利用光的折射提高载玻片亮度二、望远镜:1.望远镜有反射式望远镜和折射式望远镜两种;2.物镜:其中折射式望远镜物镜的作用相当于照相机镜头,物镜..使远处的物体成缩.小的实像....;3.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目镜.....;它有拉近镜头,增大视角的作用。
..成放大的虚像【例题3】“超级月亮”比正常时的月亮要大百分之二十,亮度也有所增加,某天文爱好者为了研究这一现象,于是架设一台天文望远镜做进一步观察,关于该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它的物镜和显微镜的物镜作用相同B.它的物镜相当于放大镜,用来把像放大C.它的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虚像D.它由两组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为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为物镜【变式3】如图所示的望远镜,目镜和物镜都相当于凸透镜,用它来观察很远的物体,看到的是()A.正立的虚像B.正立的实像C.倒立的虚像D.倒立的实像【例题4】如图所示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望远镜,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的物镜相当于(选填“照相机”、“投影机”)的镜头;物镜的直径比我们眼睛的瞳孔大很多,主要目的是;历史上第一位自制天文望远镜观察天体的是意大利物理学家。
显微镜,望远镜地区分知识·解读一,原理1,显微镜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要将被观察物体放在物镜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经过物镜得到一个倒立,放大地实像,实像地位置在目镜一倍焦距内,再经其放大,最后得到比原物体放大许多倍地虚像。
该虚像和物体比较是倒立地,为便于观察,需将物体倒放。
2,望远镜天文望远镜距离被观察物体(如天体)很远,物体和物镜地距离远大于物镜地二倍焦距,经过物镜成一倒立,缩进小地实像,其作用相当于将被观察物体移近,再经目镜将得到地实像放大,最后得到地虚像比原物体小得多,该虚像和物体比较是倒立地。
二,成像原理图三,放大倍数1,显微镜①显微镜地放大倍数等于物镜和放大倍数和目镜地放大倍数地乘积。
②显微镜地放大倍数是指长和宽地倍数。
③物镜,目镜地焦距越短,放大率越高。
2,望远镜一般用目镜视角与物镜入射角之比作为望远镜放大倍数地标示,通常用物镜焦距与目镜焦距之比计算,表示望远镜视角地放大程度。
例如,放大倍数为10倍地望远镜,指地是能将1度视角地目标放大为10度。
典例·解读例1,使用显微镜时,被观察物体离物镜地距离( )A.小于焦距 B.等于2倍焦距C.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 D.大于2倍焦距【结果】C【思路】显微镜地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所以放在载物台上地物体在物镜地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通过物镜成倒立放大地实像,这个实像位于目镜地焦点之内,通过目镜成放大地虚像.例2,通过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天文望远镜目镜是短焦距地凸透镜,物镜是长焦距地凸透镜)观察物体时,你注意过像地正倒吗?假如还没注意过,请你通过实际观察,然后做出判断.以下表述中正确地是 ( )A,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地,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地B,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地,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地C,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地,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地D,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地,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地【结果】D【思路】显微镜地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放大地实像。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显微镜和望远镜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显微镜和望远镜们对显微镜和望远镜很熟悉吧,下面我们来看看它们在物理中的应用。
显微镜和望远镜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目镜都是凸透镜,它们使物体两次放大;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使物体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像;希望上面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知识点的讲解,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会考出很好的的哦,好好学习吧。
中考物理知识点:透镜物理中透镜的知识,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知识哦。
透镜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对光起折射作用的光学元件。
分类:1、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
2、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 f "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通过上面对物理中透镜知识点的内容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认真的学习物理知识。
中考物理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下面是对物理中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内容讲解,需要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知识哦。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从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
1、调整它们的位置,使三者在同一直线(光具座不用);2、调整它们,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u)像距( υ ) 像的性质应用u > 2f f<υ<2f 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u = 2f υ= 2f 倒立等大实像(实像大小转折)f< u<2f>2f 倒立放大实像幻灯机u = f 不成像(像的虚实转折点)u < f υ> u 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口决一:"一焦(点)分虚实,二焦(距)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
显微镜、望远镜的区分
知识·解读
一、原理
1、显微镜
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要将被观察物体放在物镜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经过物镜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实像的位置在目镜一倍焦距内,再经其放大,最后得到比原物体放大许多倍的虚像。
该虚像和物体比较是倒立的,为便于观察,需将物体倒放。
2、望远镜
天文望远镜距离被观察物体(如天体)很远,物体和物镜的距离远大于物镜的二倍焦距,经过物镜成一倒立、缩进小的实像,其作用相当于将被观察物体移近,再经目镜将得到的实像放大,最后得到的虚像比原物体小得多,该虚像和物体比较是倒立的。
二、成像原理图
三、放大倍数
1、显微镜
①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和放大倍数和目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
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长和宽的倍数。
③物镜、目镜的焦距越短,放大率越高。
2、望远镜
一般用目镜视角与物镜入射角之比作为望远镜放大倍数的标示,通常用物镜焦距与目镜焦
距之比计算,表示望远镜视角的放大程度。
例如,放大倍数为10倍的望远镜,指的是能将
1度视角的目标放大为10度。
典例·解读
例1、使用显微镜时,被观察物体离物镜的距离()
A.小于焦距 B.等于2倍焦距
C.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 D.大于2倍焦距
【答案】C
【解析】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所以放在载物台上的物体在物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通过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个实像位于目镜的焦点之内,通过目镜成放大的虚像.
例2、通过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天文望远镜目镜是短焦距的凸透镜,物镜是长焦距的凸透镜)观察物体时,你注意过像的正倒吗?如果还没注意过,请你通过实际观察,然后做出
判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
B、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
C、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
D、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
【答案】D
【解析】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将投影仪成的像再次放大,故成倒立放大的虚像。
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也相当于放大镜,将照相机成的像再次放大。
培优·训练
1、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在视野右下方,要想将物像置于视野
正中央,应将装片移向()
A、右上方
B、右下方
C、左上方
D、左下方
2、下列关于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天文望远镜能看见遥远的星体,是因为星体上的光线通过望远镜后所成的像比星体本
身大得多
B、显微镜可以将来自物体的光线经过两次放大后成一个倒立、放大的虚像
C、望远镜可以用一组凹透镜和凹透镜组合而成
D、显微镜可以用一组凸透镜和一组凹面镜组合而成
3、从显微镜的结构图中的光路图可以看出()
A、目镜的焦距比较长,物镜的焦距比较短
B、目镜的焦距比较短,物镜的焦距比
较长
C、目镜和物镜的焦距一样长
D、对目镜和物镜焦距的长度没有
明确的要求
4、小明在用显微镜时,物镜和目镜的成像情况是()
A、物镜成放大的实像,目镜成放大的虚像
B、目镜成放大的实像,物镜成放大的
虚像
C、物镜成放大的虚像,目镜成放大的虚像
D、以上说法都不对
5、以下是显微镜和望远镜原理示意图,下面是关于它们的二次成像的说法:①显微镜先成
放大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②显微镜先成缩小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③望远镜先成放大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④望远镜先成缩小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6、上生物实验课时,小刚发现他所用的显微镜是目镜、物镜上分别标有5倍和10倍字样,
则他所用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
A、5倍
B、10倍
C、15倍
D、50倍
7、对下列四幅图阐述不正确
...的是()
A、甲图: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凹透镜矫正
B、乙图: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凹透镜矫正
C、丙图: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
D、丁图:天文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8、平面镜水平放置且镜面朝上,在镜面上方竖直放置一凸透镜,在凸透镜左侧主光轴上两
倍焦距处有一点光源S,关于点光源在该光具组中成像情况的判断,正确的是()A.两个实像,两个虚像 B.两个实像,一个虚像
C.一个实像,两个虚像 D.一个实像,三个虚像
显微镜、望远镜的区分
例1、【答案】C
【解析】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所以放在载物台上的物体在物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通过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个实像位于目镜的焦点之内,通过目镜成放大的虚像.
例2、【答案】D
【解析】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将投影仪成的像再次放大,故成倒立放大的虚像。
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也相当于放大镜,将照相机成的像再次放大。
培优·训练
1B 2B 3A 4A 5C 6D 7B
8A
【解析】(1)凸透镜成像规律: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2f >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u=f,光线平行射出,既不成实像,也不成虚像.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虚像,物像等大,物像等距,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1)首先可以确定点光源S在凸透镜右侧两倍焦距处可以成一个等大、倒立的实像,这个实像又可以通过平面镜成一个虚像;(2)点光源S通过平面镜可以成一个虚像,形成的这个的虚像又可以通过凸透镜在第一次成的实像上再成一个等大的实像.因此会出现两个实像,两个虚像.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