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调查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367.54 KB
- 文档页数:18
林业服务业工作中的野外调查与监测野外调查与监测是林业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保护森林资源、科学经营和生态环境监测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介绍野外调查与监测的意义、方法以及应用,并讨论其在林业服务业中的重要性。
一、野外调查的意义野外调查是获取有关森林资源的重要数据和信息的手段之一。
通过野外调查,我们可以了解森林的物种组成、分布情况、生长状态以及林地和土壤的特征。
这些数据和信息对于科学经营、保护生态环境和制定相关政策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野外调查的方法1. 采样调查:通过采样调查,我们可以对林地进行系统的抽样,以获取代表性的数据和信息。
采样调查可以分为样线法、样方法和样地法等多种方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调查。
2. 观测记录:通过仔细观察和记录,我们可以了解到森林资源的特点和变化趋势。
观测记录需要细致入微,包括记录物种数量、大小、年龄和生长环境等信息。
观测记录还可以结合航空遥感和地面观测相结合,提高调查精度和效率。
3. 专业设备:野外调查需要依托专业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和测量。
例如,使用GPS定位仪可以准确记录调查点位的经纬度;使用无人机可以高效获取林地的影像信息。
合理使用专业设备可以提高调查效果和数据质量。
三、野外监测的意义野外监测是对森林资源的长期观测和跟踪,旨在了解其生态系统的演变和环境变化。
野外监测的数据可以提供给科研机构、政府决策者和经营者,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变化和森林资源的利用情况。
四、野外监测的方法1. 定点观测:选择代表性样地或样线进行定期观测,记录其物种组成、生长状态和环境变化等信息。
定点观测可以有效监测森林生态系统的演变趋势,为科学经营和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2. 长期追踪:通过长期观测和记录,我们可以了解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
例如,追踪研究某一物种的数量和分布变化,以及生境面积的变化情况。
长期追踪可以揭示森林资源的演变规律,为相关政策制定和管理提供参考。
3. 数据分析:野外监测所获取的大量数据需要进行统计和分析。
林地调查与评估方法林地调查与评估是指对林地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评估,以便有效管理和科学利用林地。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林地调查与评估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些方法。
一、野外调查野外调查是林地调查的基础,它通过实地观察、记录和采样,收集林地的基本信息。
在野外调查中,需要重点考察林地的物理环境、土壤类型、植被组成、树木结构和人为干扰等因素。
常用的野外调查方法包括样地调查、线路调查和网格调查等。
1. 样地调查样地调查是通过设立固定样方,对林地进行系统观察和采样,以获取统计数据。
样地的大小和数量需要根据林地的特点和调查目的来确定。
采样内容可以包括树木种类、胸径、高度、生长状况等指标,以及地表植被、土壤质地等信息。
2. 线路调查线路调查是指沿固定线路进行信息采集和记录。
通过设立线路样点,可以对不同地段的林地进行比较,例如高程、坡度、坡向等。
线路调查还可以用于监测林地的动态变化,对林地演替过程进行观察和记录。
3. 网格调查网格调查是将研究区域划分为均匀的网格,选择网格节点进行调查。
这种调查方法适用于大面积的林地调查,可以较好地反映整个调查区域的分布情况。
网格调查还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数据分析和展示。
二、数据处理与分析野外调查获取的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林地资源的分布和特征。
数据处理与分析包括数据清洗、统计描述、空间分析和模型建立等。
1. 数据清洗数据清洗是对野外调查数据进行质量检查和修正的过程。
在数据清洗中,需要检查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和合理性,并进行修正。
例如,根据调查记录,校正可能存在的误差和异常数据。
2. 统计描述统计描述是对数据进行数学和统计分析,以获取数据的基本特征。
常用的统计描述方法包括平均值、方差、频数分布和相关性分析等。
这些统计指标可以帮助研究者全面了解林地资源的分布和变化规律。
3. 空间分析空间分析是对林地资源的空间分布和关系进行分析的过程。
通过利用GIS技术,可以进行空间插值、地块划分、热点分析等,以获取更详细和准确的空间分析结果。
野外调查方法植物生态学野外调查方法野外调查是植物生态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下面简要介绍植物生态学野外调查的内容和方法,以方便学生查询和参考。
一、野外调查设备的准备海拔表、地质罗盘、GPS、大比例尺的地形图、望远镜、照相机、测绳、皮尺、钢卷尺、植物标本夹、枝剪、手铲、小刀、植物采集记录本、标签、供样方记录用的一套表格、方格绘图纸、制备土壤剖面用的简易用品等。
二、调查记录表格的准备1.野外植被(森林、灌丛、草地等等)调查的样地(样方)记录总表该总表主要在于对记录所调查的群落生境和群落特点有一个总的记录,见表2-1。
表2-1 植物群落野外样地记录总表群落名称野外编号记录者日期室内编号样地面积地点海拔高度坡向坡度坡位群落高度群落的总盖度主要层优势种群落外貌特点小地形及样地周围环境分层及各层的特点层高度层盖度层高度层盖度层高度层盖度层高度层盖度层高度层盖度突出的生态现象地被物情况此群落还分布于何处人为影响方式和程度群落动态2.其他野外记录表格根据研究的对象、目的和意义的不同,通常采取不同的野外调查方法。
其他野外调查的记录表格在取样方法中分别论述。
三、环境调查在植物生态学野外调查过程中,必需对所要调查的植物或植物群落的周围环境条件进行调查和详细记录。
目的是为了考察、研究环境与植物或植物群落的关系。
一般来说,应该对径度、纬度、海拔、坡向、坡度、坡位、土壤厚度、枯枝落叶层厚度、腐殖质厚度、环境状况、人为干扰、群落类型等做较为详细地调查和记录。
● 径度和纬度的测定应用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测定径度、纬度和海拔高度。
● 海拔的测定应用海拔仪可对所在地的海拔进行测定。
但应注意的是:在使用海拔仪以前,必须在已知的海拔地点校正海拔仪的准确测高,然后才能使用海拔仪。
由于海拔仪的工作受气压影响很大,所以晴天和阴天所测海拔略有差异,应给予必要的校正。
海拔仪中外圈的数字(0~999)表示海拔高度0~999m,而900数字下方的椭圆形中的数字表示km。
生态学野外调查方法介绍植被调查的准备工作1 背景资料准备(1)调查研究之初必须明确目的、要求、对象、范围、深度、工作时间、参加的人数,所采用的方法及预期所获的成果;(2)对调查研究地和对象的前人研究工作要尽可能的收集资料,加以熟悉,甚至是一些片段的、不完全的资料也好,有旅行家札记、县志、地区名录等等都可以收集。
(3)对相关学科的资料也要收集,如地区的气象资料、地质资料、土壤资料、地貌水文资料、林业、畜牧业以及社会、民族情况等。
2 野外调查设备的准备海拔表、地质罗盘、GPS, 大比尺地形图、望远镜、照相机、测绳、钢卷尺、植物标本夹、枝剪、手铲、小刀、植物采集记录本、标签、样方记录用的一套表格纸,方格绘图纸、土壤剖面的简易用品等等。
如果有野外考察汽车、野外充气尼龙帐篷及简易餐具则更好。
3. 调查记录表格的准备(1)野外植被(森林、灌丛、草地等等)调查的样地(样方)记录总表该总表是根据法瑞学派的方法而设计的,也可用于英美学派。
目的在于对所调查的群落生境和群落特点有一个总的记录。
总表见表5-1。
(2)法瑞学派的野外样地记录分表只有一个格式的表,对于样地中的乔木层、乔木亚层、灌木层、草木层、藤木和附生等均通用。
既通用于各类森林群落,也通用于灌丛和草地以及水生植物群落等。
表的格式见表5-2。
(3)英美学派森林群落野外样方调查表(分表)因为英美学派对森林的不同层次有不同调查项目和不同的样方面积,故可分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等不同的表格,见表5-3、表5-4、表5-5。
选样原则1. 一般原则(1)一般了解,重点深入,并设点对照。
(2)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动态着眼,静态着手;全面着眼,典型着手。
(3)三个一致性:外貌结构一致性,种类成分一致性,生境特点一致性。
(4)6个特征要接近:①种类成分要接近;②结构形态要接近;③外貌季相要接近;④生态特征要接近;⑤群落环境要接近;表5-2 植物群落野外样地记录表(表头设计)群落名称 样地面积 野外编号 第 页层次名称 层高度 层盖度 调查时间记录者表5-3 乔木层野外样方调查表(表头设计)群落名称样地面积野外编号第页层次名称层高度层盖度调查时间记录者表5-4 灌木层野外样方调查表群落名称样地面积野外编号第页层次名称层高度层盖度调查时间记录者表5-5 草木层野外样方调查表群落名称样地面积野外编号第页层次名称层高度层盖度调查时间记录者⑥外界条件要接近。
---------------------------------------------------------------最新资料推荐------------------------------------------------------生态学野外调查方法生态学野外调查方法介绍植被调查的准备工作 1 背景资料准备(1)调查研究之初必须明确目的、要求、对象、范围、深度、工作时间、参加的人数,所采用的方法及预期所获的成果;(2)对调查研究地和对象的前人研究工作要尽可能的收集资料,加以熟悉,甚至是一些片段的、不完全的资料也好,有旅行家札记、县志、地区名录等等都可以收集。
(3)对相关学科的资料也要收集,如地区的气象资料、地质资料、土壤资料、地貌水文资料、林业、畜牧业以及社会、民族情况等。
2 野外调查设备的准备海拔表、地质罗盘、GPS, 大比尺地形图、望远镜、照相机、测绳、钢卷尺、植物标本夹、枝剪、手铲、小刀、植物采集记录本、标签、样方记录用的一套表格纸,方格绘图纸、土壤剖面的简易用品等等。
如果有野外考察汽车、野外充气尼龙帐篷及简易餐具则更好。
3. 调查记录表格的准备(1)野外植被(森林、灌丛、草地等等)调查的样地(样方)记录总表该总表是根据法瑞学派的方法而设计的,也可用于英美学派。
目的在于对所调查的群落生境和群落特点有一个总的记录。
总表见表 5-1。
(2)法瑞学派的野外样地记录分表只有一个格式的表,对于样地中的乔木层、乔木亚层、灌木层、草木层、藤木和附生等均通用。
1/ 42既通用于各类森林群落,也通用于灌丛和草地以及水生植物群落等。
表的格式见表 5-2。
(3)英美学派森林群落野外样方调查表(分表)因为英美学派对森林的不同层次有不同调查项目和不同的样方面积,故可分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等不同的表格,见表 5-3、表 5-4、表 5-5。
选样原则 1. 一般原则(1)一般了解,重点深入,并设点对照。
调查动物丰富度的方法
调查动物丰富度的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野外调查:采用实地观察和捕捉动物的方法,监测野生动物种群的数量和分布。
可以通过设计样方、设置诱捕器和使用红外相机等方式进行野外调查。
该方法适用于较小面积和相对容易观察到的动物群体。
2. 借助志愿者和公众参与:通过组织志愿者和公众参与动物观察,使更多的人参与到动物丰富度调查中来。
该方法可以扩大调查的范围和准确性,并提高数据的收集速度。
3. 利用无人机和卫星技术:利用无人机和卫星技术可以扩大调查的范围,尤其适用于较大面积和难以进入的地区。
通过航拍图像可以识别出动物的栖息地和分布情况。
4. 基于遗传学的调查:通过采集动物体液、粪便等样本,提取DNA并分析,可以研究出动物丰富度、基因流动性和种群数量等信息。
这种方法可以适用于不易观察到的动物物种。
5. 利用声音和图像识别技术:通过录制动物的声音或拍摄动物的图像,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声音和图像识别,可以对动物丰富度进行评估。
这种方法可以在夜间或较远距离观察动物。
总的来说,动物丰富度的调查方法多样化,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或结合多种方法进行调查。
生态学野外调查方法介绍植被调查的准备工作1 背景资料准备(1) 调查研究之初必须明确目的、要求、对象、范围、深度、工作时间、参加的人数,所采用的方法及预期所获的成果;(2)对调查研究地和对象的前人研究工作要尽可能的收集资料,加以熟悉,甚至是一些片段的、不完全的资料也好,有旅行家札记、县志、地区名录等等都可以收集。
(3)对相关学科的资料也要收集,如地区的气象资料、地质资料、土壤资料、地貌水文资料、林业、畜牧业以及社会、民族情况等.2 野外调查设备的准备海拔表、地质罗盘、GPS, 大比尺地形图、望远镜、照相机、测绳、钢卷尺、植物标本夹、枝剪、手铲、小刀、植物采集记录本、标签、样方记录用的一套表格纸,方格绘图纸、土壤剖面的简易用品等等。
如果有野外考察汽车、野外充气尼龙帐篷及简易餐具则更好。
3。
调查记录表格的准备(1)野外植被(森林、灌丛、草地等等)调查的样地(样方)记录总表该总表是根据法瑞学派的方法而设计的,也可用于英美学派。
目的在于对所调查的群落生境和群落特点有一个总的记录。
总表见表5-1。
(2)法瑞学派的野外样地记录分表只有一个格式的表,对于样地中的乔木层、乔木亚层、灌木层、草木层、藤木和附生等均通用。
既通用于各类森林群落,也通用于灌丛和草地以及水生植物群落等。
表的格式见表5-2.(3)英美学派森林群落野外样方调查表(分表)因为英美学派对森林的不同层次有不同调查项目和不同的样方面积,故可分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等不同的表格,见表5—3、表5-4、表5—5.选样原则1. 一般原则(1)一般了解,重点深入,并设点对照。
(2)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动态着眼,静态着手;全面着眼,典型着手。
(3)三个一致性:外貌结构一致性,种类成分一致性,生境特点一致性。
(4)6个特征要接近:①种类成分要接近;②结构形态要接近;③外貌季相要接近;④生态特征要接近;⑤群落环境要接近;表5—2 植物群落野外样地记录表(表头设计)群落名称 样地面积 野外编号 第 页层次名称 层高度 层盖度调查时间 记录者表5-3 乔木层野外样方调查表(表头设计)群落名称样地面积野外编号第页层次名称层高度层盖度调查时间记录者表5—4 灌木层野外样方调查表群落名称样地面积野外编号第页层次名称层高度层盖度调查时间记录者表5-5 草木层野外样方调查表群落名称样地面积野外编号第页层次名称层高度层盖度调查时间记录者⑥外界条件要接近。
野生动植物生态调查方法野生动植物生态调查是研究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调查野生动植物的数量、分布、行为等信息,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它们的生境需求和生态特征,从而为保护它们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野生动植物生态调查方法。
一、直接观察法直接观察法是最为简单直接的一种野生动植物调查方法。
通过亲自前往野外,在自然环境中观察、记录野生动植物的存在和活动情况。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较大型、行动缓慢或集群活动的动物,如大型哺乳动物、大型鸟类等。
在进行直接观察法调查时,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观察点和观察时间,尽量避免影响野生动植物的正常行为。
同时,保持安静和保持适当距离也是非常重要的,以避免扰乱动植物的生活习性。
二、间接迹象法间接迹象法是通过观察和记录动植物留下的痕迹、痕迹和其他活动迹象来进行调查的方法。
例如,观察动物的足迹、粪便、羽毛或者植物的痕迹等来推断它们的存在和活动情况。
这种方法适用于较小型的动物、隐身性较强的动物或者活动时间较短的动植物。
在进行间接迹象法调查时,我们需要学会识别和判断不同动植物留下的迹象,避免混淆和错误推断。
同时,记录和收集这些迹象的信息也是不可忽视的,可以通过拍照、采集等方式进行。
三、声音记录法一些动植物的活动特征表现在声音上,因此,声音记录法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和常用的调查方法。
通过记录动植物的叫声、鸣叫、鸣叫、鸣叫等声音,我们可以推断它们的存在和行为。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晨、夜型活动的动植物、隐蔽性较强的物种以及鸟类等。
在进行声音记录法调查时,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设备,如录音机、声音记录器等,并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场景进行调查。
同时,对于动植物的声音特征和识别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了解生物学知识和实地实践来提高我们的准确度。
四、捕捉和标记法捕捉和标记法是一种针对小型、活动迅速或者行踪隐秘的野生动植物进行调查的方法。
通过捕捉动物,并在其身体上进行标记,如佩戴颈环、安装微芯片等,然后跟踪和记录它们的生活习性和行动轨迹。
地质调查野外工作方法
一、野外考察
1.野外考察前需做好调查准备
野外考察前一般要做详细的调查准备,比如要根据活动的内容和目的,采取有效的考察组织,预定合理的行动计划,设计调查线线路,制定活动
安排,准备调查资料等,以便现场调查的顺利进行。
2.调查团队搭建
调查团队应科学组织,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充
分发挥各自的技能和专长,充分发掘潜在的知识资源,利用团队合作的力量,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中的问题和错误,从而使工作取得最佳效果。
3.调查资料搜集
野外调查应事先收集有关调查的技术资料、地质调查资料、气象资料、社会经济调查资料、现场物探资料等,以便有效地指导现场调查。
二、制定野外调查计划
1.目标定位
要清晰地认识野外调查的调查内容、对象、对象的规模和覆盖范围,
着重了解调查对象的地理位置、形态特征、历史演化、现状及发展趋势等
等信息,有效地把控调查的质量和空间、时间的安排,使调查工作更有针
对性。
2.调查线路绘制
要根据调查对象的范围和形态特征,结合实际情况,绘制调查线路,设计行走方式。
野外调查的方法一。
最基础的就是直接观察啦。
你就像个好奇的小侦探,睁大眼睛去看。
比如说你要调查一片森林里的小动物,那就悄悄躲在树后面,看松鼠在树枝间跳来跳去,看鸟儿在枝头唱歌。
这时候你得超级有耐心,不能像个毛躁的小猴子,动来动去把小动物都吓跑喽。
观察的时候,可不仅仅是看动物的模样,还要看它们都在干啥,是在找吃的,还是在搭窝呢。
二。
再说说样方法吧。
这个就有点像给大自然划分小格子啦。
你在要调查的区域里,划出一些固定大小的样方,就好比是给大地画了一个个小方块。
然后呢,仔细去数里面的植物种类和数量。
这时候可不能粗心大意哦,一根小草也不能放过。
要是遇到不认识的植物,就像发现了神秘宝藏一样,赶紧拍照或者画下来,回来再好好研究。
而且在数的时候,最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从左到右或者从上到下,可别数乱了,不然数据就不准啦。
三。
还有啊,标记重捕法也很有趣呢。
这主要是针对那些会跑来跑去的小动物。
你先抓住一些小动物,给它们做个小小的标记,就像是给它们戴上一个独特的小徽章。
然后再把它们放回到原来的地方。
过一段时间呢,再去抓一批小动物,看看里面有多少是之前做过标记的。
通过这个方法,就能大概算出这个区域里小动物的数量啦。
不过在抓小动物的时候,可一定要温柔哦,不能伤害到它们。
就像对待小宝贝一样,轻轻抓住,小心标记。
四。
问卷调查也是野外调查的一个方法呢,你可能会觉得奇怪,野外咋问卷调查呀?其实就是在野外遇到当地的居民或者一些经常在野外活动的人,比如护林员之类的。
你就可以拿着小本子,像个小记者一样去问他们。
比如说问他们有没有看到过一些罕见的动物或者植物呀,这片区域有没有什么特殊的变化之类的。
这时候你得态度超级好,嘴巴甜一点,人家才愿意回答你更多有趣的事儿呢。
保护区野生动植物调查方案一、调查目的和范围本次调查旨在全面了解保护区内野生动植物的种类、数量、分布及生态情况,为保护区的有效管理和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调查范围包括保护区内所有的野生动植物及其生态环境。
二、调查方法和工具1. 野外调查:采用样带、样方、样点等调查方法,对野生动植物及其生态环境进行实地观察和记录。
2. 文献调查:搜集相关文献资料,了解保护区的历史沿革、生态变化等信息。
3. 数据库查询:利用现有的保护区管理数据库,对野生动植物数据进行检索和分析。
4. 仪器设备:使用GPS、望远镜、显微镜、相机等设备辅助进行调查。
三、调查时间和人员安排本次调查计划从XX年XX月开始,历时XX个月完成。
调查人员包括生态学专家、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者、志愿者等,按照专业背景和特长进行分工合作。
四、数据分析与结果呈现1. 数据清洗: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和处理,剔除异常值和重复数据。
2. 数据分析:运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等。
3. 结果呈现:根据分析结果,制作图表、表格和地图等可视化工具,直观展示调查结果。
五、报告撰写和提交1. 撰写报告:撰写详细的野生动植物调查报告,包括调查目的、范围、方法、结果和分析等。
2. 审核报告:组织专家对报告进行审核和修改,确保报告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3. 提交报告:将审核通过的报告提交给保护区管理部门,为保护区的生态恢复和管理提供参考。
同时,将报告发布到相关网站和社交媒体平台,提高公众对野生动植物及其生态环境的认识和关注度。
六、注意事项1. 遵守法律法规:在调查过程中,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保护区管理规定,确保调查工作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2. 保护野生动植物:在调查过程中,注意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生态环境,尽量减少对自然生态的干扰和破坏。
3. 加强安全措施:在野外调查过程中,加强安全措施,确保调查人员的安全。
同时,注意防范野生动物伤害的风险。
4. 及时跟进监测:在完成调查后,定期对保护区内野生动植物及其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和风险。
地质构造野外调查方法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地质构造野外调查那点事儿。
一到野外啊,最直观的就是看岩石啦。
你就像个寻宝者一样,在山里、河边到处找不同的岩石。
那些层理明显的岩石就像是大自然写的书,一层一层的。
如果层理是水平的,那可能这个地方没经历过太多剧烈的变动。
要是层理歪歪扭扭,甚至是直立起来了,那可就有意思啦,这说明这儿肯定经历过强大的力量,把原本平躺着的岩层都给弄变形了。
再说说断层吧。
这可是地质构造里的“大事件”。
在野外找断层的时候呢,你会发现有的地方岩石突然就断开了,一边的岩石和另一边的岩石就像被强行分开的小伙伴。
而且啊,断层面附近的岩石常常是破碎的,就像被摔碎的瓷器一样。
有时候还能看到有一些小的擦痕,这就像是大地在运动的时候不小心留下的小痕迹。
褶皱也是野外常见的地质构造。
想象一下,你看到像波浪一样的岩石,那就是褶皱啦。
背斜就像个拱形,中间的岩层比较老,两边的比较新。
向斜呢,就像个凹槽,中间岩层新,两边老。
在野外看褶皱的时候,你可以沿着岩层的走向走一走,感受一下这种弯曲的奇妙。
还有一个小窍门哦,观察地形地貌也能发现地质构造的秘密。
比如说,如果有一条长长的山谷,它可能就是沿着断层线或者是软弱岩层发育的。
那些高耸的山脉,有可能是因为板块挤压,岩层被拱起来形成的。
在野外调查地质构造的时候,工具也不能少。
一把小锤子,既能敲下小块的岩石样本,又能在岩石上敲一敲,听听声音,判断岩石的质地。
一个放大镜也很有用,可以让你更清楚地看到岩石的矿物组成和一些细小的构造。
不过呢,在野外可一定要注意安全。
那些陡峭的山坡、湍急的河流可都不是好惹的。
咱们既要探索地质构造的奥秘,也要开开心心出门,平平安安回家呀。
总之呢,地质构造野外调查就像是一场有趣的探险,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一颗充满好奇的心,就能在大自然这个大课堂里学到好多好多知识呢。
自然科学实验的野外调查技巧与方法引言自然科学实验是探索自然规律的重要手段,而野外调查则是实验的基础。
野外调查不仅能够提供实验所需的数据和样本,还能够帮助科学家深入了解自然环境,揭示其中的奥秘。
本文将介绍一些野外调查的技巧与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进行自然科学实验。
一、选择调查地点在进行野外调查之前,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调查地点。
选择地点时,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生物多样性等。
地理位置的选择应与研究对象相关,例如,如果研究的是海洋生态系统,那么选择海岸线附近的地点会更加合适。
气候条件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不同的气候条件会对生物种群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需要选择与研究对象相适应的气候条件。
此外,生物多样性也是选择调查地点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地区往往能够提供更多的研究对象和样本。
二、制定调查计划在进行野外调查之前,制定一个详细的调查计划是必不可少的。
调查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调查目的、调查时间、调查方法等。
调查目的是明确调查的目标和研究问题,有助于指导调查的具体内容和方向。
调查时间的选择应与研究对象的生命周期和活动规律相吻合,以便能够获得准确的数据和样本。
调查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研究对象的特点和调查目的来确定,可以采用直接观察、标记再捕法、样本采集等方法。
三、野外调查的技巧1. 观察技巧观察是野外调查的基本技巧之一。
在进行观察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细心观察、准确记录、客观描述。
细心观察能够帮助科学家发现一些细微的变化和现象,从而获得更准确的数据。
准确记录是保证调查数据可靠性的重要手段,应尽量使用精确的测量工具和方法。
客观描述是避免主观偏见的关键,应尽量避免使用主观性的词语和评价。
2. 样本采集技巧样本采集是野外调查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在进行样本采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选择合适的样本、正确采集、妥善保存。
选择合适的样本是保证调查结果准确性的前提,应根据研究对象的特点和调查目的来确定。
正确采集样本是保证样本质量的关键,应注意采集方法和采集工具的选择。
生态学野外调查方法介绍植被调查的准备工作1 背景资料准备(1)调查研究之初必须明确目的、要求、对象、围、深度、工作时间、参加的人数,所采用的方法及预期所获的成果;(2)对调查研究地和对象的前人研究工作要尽可能的收集资料,加以熟悉,甚至是一些片段的、不完全的资料也好,有旅行家札记、县志、地区名录等等都可以收集。
(3)对相关学科的资料也要收集,如地区的气象资料、地质资料、土壤资料、地貌水文资料、林业、畜牧业以及社会、民族情况等。
2 野外调查设备的准备海拔表、地质罗盘、GPS, 大比尺地形图、望远镜、照相机、测绳、钢卷尺、植物标本夹、枝剪、手铲、小刀、植物采集记录本、标签、样方记录用的一套表格纸,方格绘图纸、土壤剖面的简易用品等等。
如果有野外考察汽车、野外充气尼龙帐篷及简易餐具则更好。
3. 调查记录表格的准备(1)野外植被(森林、灌丛、草地等等)调查的样地(样方)记录总表该总表是根据法瑞学派的方法而设计的,也可用于英美学派。
目的在于对所调查的群落生境和群落特点有一个总的记录。
总表见表5-1。
(2)法瑞学派的野外样地记录分表只有一个格式的表,对于样地中的乔木层、乔木亚层、灌木层、草木层、藤木和附生等均通用。
既通用于各类森林群落,也通用于灌丛和草地以及水生植物群落等。
表的格式见表5-2。
(3)英美学派森林群落野外样方调查表(分表)因为英美学派对森林的不同层次有不同调查项目和不同的样方面积,故可分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等不同的表格,见表5-3、表5-4、表5-5。
选样原则1. 一般原则(1)一般了解,重点深入,并设点对照。
(2)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动态着眼,静态着手;全面着眼,典型着手。
(3)三个一致性:外貌结构一致性,种类成分一致性,生境特点一致性。
(4)6个特征要接近:①种类成分要接近;②结构形态要接近;③外貌季相要接近;④生态特征要接近;⑤群落环境要接近;表5-2 植物群落野外样地记录表(表头设计)群落名称 样地面积 野外编号 第 页层次名称 层高度 层盖度 调查时间记录者表5-3 乔木层野外样方调查表(表头设计)群落名称样地面积野外编号第页层次名称层高度层盖度调查时间记录者表5-4 灌木层野外样方调查表群落名称样地面积野外编号第页层次名称层高度层盖度调查时间记录者表5-5 草木层野外样方调查表群落名称样地面积野外编号第页层次名称层高度层盖度调查时间记录者⑥外界条件要接近。
野生植物资源调查的一般方法—、调查前的准备工作1.确定调查内容植物资源调查,内容可多可少,取决于调查目的和可能投入的人力物力,在调查内容上通常有以下三种范围。
(1)调查本地的全部植物资源。
当一个地区从来没开展过植物资源调查时,需要进行全面调查,以提供一份本地区的植物资源名单。
(2)调查本地某一类或某几类植物资源。
这样做,通常是根据本地某项经济要求或根据调查者本人的愿望而确定的。
(3)调查本地一两种或几种资源植物。
在对本地区植物资源已有初步了解,而想对其中利用价值大、有发展前途的种类进行重点了解时,则采用深入调查少数几种植物的做法。
2.选择调查地点和时间(1)调查地点。
可选择本地有代表性的地方作为调查点。
所谓具有代表性,是指在生境和植被方面,能代表本地的生境特点和植被类型。
在山区,可选择1~2个山头。
平原则可选择1~2块自然地段作为调查点。
(2)调查时间。
在时间安排上,最好选择周年定期的方式,即在4月份至10月份的植物生活期间,每隔半个月或一个月,进行一次调查。
这样安排,对全面了解一个地点的植物资源很是必要。
在人力不足时,也可采取在暑期集中调查几次的方式。
3.选用调查方法调查并不意味着要“踏遍青山”。
只是需要在调查地点中选择若干地段进行调查。
根据这种考虑,在调查方法上可从以下两种中选用一种。
(1)样地法。
在植物群落中划出一定面积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样方,在样方中进行调查,叫样地法。
在同一植物群落中,要在不同高度不同坡向选择典型地段设置若干个样方,其数目多少随群落大小和调查人力情况而定,一般为5~10个,样方面积,森林一般为400米2,灌丛50米2,草坡5米2。
样方适用于各种生活型的植物(乔木、灌木、草本均可),调查结果也容易准确,但比较费时费力。
(2)样线法。
在植物群落中设想一条直线,沿直线一侧的1米范围内进行调查,这种方法叫样线法。
样线长度一般不短于50米,样线数目不少于5~10条(要在不同高度不同坡向设立样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