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永磁材料的种类及发展

永磁材料的种类及发展

永磁材料的种类及发展
永磁材料的种类及发展

永磁材料的种类及发展

永磁材料种类多,用途广。现在所应用的永磁材料主要经历了金属永磁材料、铁氧体永磁材料和稀土永磁材料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金属永磁材料,是一大类发展和应用都较早的以铁和铁族元素为重要组元的合金型永磁材料,又称永磁合金。主要包括铝镍钴(Al-Ni-Co)和铁铬钴(Fe-Cr-Co)系两类永磁合金。这类材料的研发和生产始于20世纪初期,通过铸造工艺制备而成,因此,也被称为铸造永磁材料。1880年左右,人们首先采用碳钢制成了永磁材料,其最大磁能积(BH)max约为1.6 kJ/m3。紧接着,人们又发现了钨钢、钴钢等金属永磁材料。1931年以来,人们通过在Fe中加入Al、Ni、Co三种元素,经过浇注和热处理得到了铝镍钴系磁钢。最初,铝镍钴磁钢的(BH)max仅为14.3 kJ/m3,人们对合金成分和工艺进行调整后,(BH)max跃升到39.8 kJ/m3。从此,铝镍钴磁钢在永磁材料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一直到60年代。目前国际先进水平已经可以批量身材磁性能为(BH)max=13MGOe,Br>10.8 kGs,Hcb>1550Oe,Tc<550 ℃的铝镍钴磁体。这类材料的磁能积较低,但其居里温度很高(可高达890 ℃),温度稳定性很好,磁感温度系数低,因此,在某些特殊器件上的使用无法取代,至今依然有着稳定的市场需求。

第二阶段:铁氧体永磁材料,又称永磁铁氧体,是由Fe2O3和锶(或钡等)的化合物按一定比例混合,经预烧、破碎、制粉、压制成型、烧结和磨加工而成。当前应用的永磁铁氧体主要为六角晶系的磁铅石型铁氧体,其化学式为MO·6Fe2O3,其中M为Ba、Pb、Sr等元素。20世纪30年代发现了铁氧体永磁材料,这类永磁体的矫顽力一般只有0.5 T,剩磁在0.4 T左右,磁能积较低(25~36kJ/m3),其原材料便宜,工艺简单,价格低廉,因此在7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其产量越居第一位。此外,其电阻率高,特别适合在高频和微波领域应用。

第三阶段:稀土永磁材料,是以稀土元素RE(Sm,Nd,Pr等)与过渡族金属元素TM(Fe,Co等)所形成的金属间化合物为基体的一类高性能永磁材料。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稀土永磁材料开始发展起来。稀土永磁材料的发展又经历了三代,第一代SmCo5、第二代Sm2Co17稀土永磁,和第三代的NdFeB稀土永磁。下面将三代稀土永磁材料分别介绍如下:

第一代稀土永磁SmCo5合金具有CaCu5型晶体结构,这是一种六角结构,这

种低对称性的六角结构使SmCo5化合物有较高的磁晶各向异性,沿c轴是易磁化方向。SmCo5具有很高的磁晶各向异性常数,K1=15~19×103kJ/m3,它的Ms=890 kA/m,其理论磁能积可达244.9 kJ/m3。1960 年,Hubbard等人[13]发现GdCo5具有较强的磁晶各向异性。1967 年,Stnart等人采用粉末冶金法制作出第一块YCo5永磁体,随后,他们又用同样的方法制备了SmCo5磁体,其磁能积达到5.1 MGOe。1968 年Buschow等人制备出最大磁能积高达18.5 MGOe的SmCo5磁体,矫顽力为15.8 kOe,创造了当时永磁材料磁能积的记录,这也标志着第一代稀土永磁材料的诞生。随后制备工艺的不断完善和技术的进步,到上世纪七十年代,SmCo5永磁体已经实现商品化。目前,SmCo5磁体的最大磁能积达到119~191 kJ/m3(15~24 MGOe),矫顽力高达1200~3200 kA/m(15~40 kOe)。SmCo5的居里温度为740℃,可在-50~150℃的温度范围内工作,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永磁体,已在现在科学技术工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它的缺点是含有较多的战略金属钴和储藏较少的稀土金属Sm。原材料价格昂贵,其发展前景受到资源和价格的限制。

第二代稀土永磁Sm2Co17合金在高温下是稳定的Th2Ni17型六角结构,在低温下为Th2Zn17型的菱方结构。其具有高的內禀饱和磁化强度μ0Ms=1.2T,而且是易c轴的,居里温度Tc也很高,Tc=926℃,所以是很理想的永磁材料。用Fe 部分取代Sm2Co17化合物中的Co所形成的的Sm2(Co1-x Fe x)17合金的內禀饱和磁化强度可进一步提高。当x=0.7时,Sm2(Co0.3Fe0.7)17合金的μ0Ms=1.63T,其理论最大磁能积可高达525.4kJ/m3。1977年,Ojima等人用粉末冶金法研制出Sm(Co,Cu,Fe,Zr)7.2永磁体,其最大磁能积(BH)max=238.8kJ/m3(30MGOe),这标志着第二代稀土永磁材料的诞生。目前,Sm(Co,Cu,Fe,Zr)7.2永磁体的最高磁能积已达到264 kJ/m3(33MGOe)。基于其独特的高温磁性能和优良的磁稳定性(优异的抗氧化性和抗腐蚀性),Sm2Co17基烧结永磁体仍是不可替代的一种永磁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国防军工、航空航天、微波器件、传感器、磁力泵、高端电机等行业。

第三代稀土永磁Nd-Fe-B于1982年发明于日本住友特种金属材料和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于1983年实现工业化批量生产,是稀土铁系永磁材料的典型代表。主要成份由稀土元素(如钕Nd)、铁元素(Fe)和硼元素(B)构成,其中稀土元素约占25~35%,铁元素约占65~75%,硼元素约占1%。其分子式为Nd2Fe14B,其中

会根据实际要求改变配比以及添加其他元素来提高其性能。Nd2Fe14B相室温条件下具有单轴各向异性,c轴为易磁化轴。其居里温度较低,为T c≈585 K,室温各向异性常数为K1=4.2 MJ/m3,K2=0.7 MJ/m3,各向异性场μ0H a=6.7 T,室温饱和磁极化强度J s=1.6 T。Nd-Fe-B是目前世界上磁能积最高的永磁材料,被誉为“现代永磁之王”。这也意味着产生相同的磁通量钕铁硼材料的体积最小。目前商业化的Nd-Fe-B磁体磁能积约为223~414kJ/m3(28~52 MGOe)。Nd-Fe-B系稀土永磁问世,是永磁材料领域一次革命性的变革。产品的性能不断提升,促进了永磁器件不断向高性能、小型化发展,且推动了某些器件的产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图1-1所示为永磁材料磁能积随年代的变化关系。由图可知,永磁材料经历了大约100年的研究和开发,磁能积从起初的碳钢的约1 MGOe到现在Nd-Fe-B的约60 MGOe,性能得到了突飞猛进的提升,目前最大磁能积已达到Nd-Fe-B理论值的90%以上。

图1-1 永磁材料的磁能积随年代的变化

园艺设施覆盖材料的种类及性能

第三章园艺设施覆盖材料的种类及性能 [目的要求] :了解园艺设施覆盖材料的种类,理解园艺设施覆盖材料与性能之关系,掌握园艺设施覆盖材料的性能及其应用。 [基本内容] : 第一节园艺设施覆盖材料的种类 第二节园艺设施覆盖材料的性能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 :园艺设施覆盖材料的性能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园艺设施覆盖材料的性能 [教学时数] :2 [教学过程] : 第一节园艺设施覆盖材料的种类 传统覆盖材料草帘、纸被、玻璃、棉被。 现代覆盖材料 1、地膜 2、塑料薄膜 3、硬质塑料板 4、无纺布 5、复合保温被 6、反光膜 7、遮阳网 第二节园艺设施覆盖材料的性能及其应用 一透明覆盖材料及其应用 (一) 塑料薄膜塑料薄膜具有质地轻、价格低、性能优良、使用和运输方便等优点,因而成为我国目前设施农业中使用面积最大的覆盖材料。目前我国使用的农用薄膜主要有聚氯乙烯(pvc) 、聚乙烯(PE)和乙烯醋酸乙烯(EVA)多功能复合膜等三大类。 1. 聚氯乙烯(PVC) 为我国及其他国家使用最普遍的薄膜之一,是以聚氯乙烯树脂为原料加入适量的增塑剂(增加其柔性)制作而成,具有较好的透光性的特点,但其吸尘性强,难清洗,透光率下降速度快。夜

间保温性比聚乙烯膜强,因其红外线透过率低,且耐高温日晒,抗张力、伸长力强,较耐用,雾点较轻,折断或撕裂后,易粘补,但耐低温性不及聚乙烯膜,低温脆化温度为-50 C,硬化温度为-30 C,适于风砂尘土少,夜间保温性要求高的北方地区使用。近些年来,人们在生产聚氯乙烯薄膜的 同时,还添加光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以提高耐候性,添加表面活性剂以提高防雾效果,推出了种类繁多,功能丰富的聚氯乙烯系列产品,常见的种类有:① PVC 普通膜:有效使用期4-6 个月;厚度0.08-0.12 毫米,幅宽 1.0 , 2.0 , 3.0米;②PVC防老化膜:在聚氯乙烯吹塑成型过程中加入适量的防老化母料制成,有效使用寿命可延长至8?10个月;③PVC无滴膜:在PVC棚膜材料中再加入一定比例的表面活性剂,使膜表面具有与水相似的表面张力,防止了膜表面雾滴的产生,防雾滴持效期4-6 个月;④PVC防尘无滴膜:在无滴膜的外表面附上一层不易吸尘的薄膜,厚度 0.12毫米, 可保持较长时期内透光性良好,针对PVC 膜吸尘性强的缺点制成的新产品,适于冬春季大棚果菜的特早熟栽培。 2. 聚乙烯(PE)是由低密度聚乙烯树脂或线型低密度聚乙烯树脂吹制而成,除作为地膜使用外,也广泛作为外覆盖和保温多重复盖使用。与聚氯乙烯相比其具有比重轻(0.95,PVC为1.41 )、幅 度大和覆盖比较容易的优点。另外,聚乙烯薄膜还具有吸尘少、无增塑剂释放等特点,使用一段时间后的透光率下降比聚氯乙烯低。但其吸收紫外线率比聚氯乙烯高,已引起聚合物的光氧化而加速薄膜的老化,故此,其使用寿命要比聚氯乙烯短。PE棚膜的优点是透光性强, 不易吸尘,耐低温性好,低温脆化温度为-70 C,比重轻,相同重量下的覆盖面积比PVC多24 %左右;红外线透过率高,故夜间保温性不及PVC ,常出现夜间棚温逆转现象,且雾滴性大,耐高温性差,抗张力、伸长力不及PVC ;但延伸率大,由于它制作时可采取吹塑工艺,所以幅度可大可小,最宽的可达10 米左右,使用时可省略烙接,系目前南方地区的主要棚膜。国产品主要有:① PE普通膜:有效使用期4-6个月,厚度0.06?0.12毫米,幅宽有1.5、2.0、3.0、3.5、4.0、5.0米等;②PE长寿膜或称PE防老化膜:系在生产普通膜的原料中加入一定比例的紫外线吸收剂及抗氧化剂等防老化剂,克服了普通膜不耐高温日晒的缺点,有效使用寿命可延长至12?18 个月;厚度有0.1?0.12 毫米,幅宽1.0 、 1.5、2.0、3.0米等规格;③PE长寿无滴膜:在PE长寿膜的配方中加入无滴剂制成,防雾滴持效期2-4 个月,有效使用期12—18 个月。适于冬春持续 覆盖栽培果菜类蔬菜;④ PE 复合多功能膜:在PE膜的原料中,加入多种功能助剂,使产品具有长寿、保温、无滴、增加散射光、阻止近紫外线透过,从而具有减轻某些病害等多种功能融为一体的棚膜。 3. 乙烯-醋酸乙烯(EVA、多功能复合膜 系利用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为基础材料而生产的,是一种新型薄膜,相比较于聚乙烯膜,它的透光性、柔韧性、耐冲击力、耐低温性等大大提高,其无滴、保温和防老化等性能均优于聚乙烯膜,与聚乙烯膜相比,无滴期长达5?6个月,保温性提高2?3 C。

耐磨材料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耐磨材料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正因为这些由本征特性TC、HC2所带来的在经济和技术上的巨大潜在能力,吸引了大量的科学工作者采用最先进的技术装备,对高TC超导机制、材料的物理特性、化学性质、合成工艺及显微组织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高温氧化物超导体是非常复杂的多元体系,在研究过程中遇到了涉及多种领域的重要问题,这些领域包括凝聚态物理、晶体化学、工艺技术及微结构分析等。一些材料科学研究领域最新的技术和手段,如非晶技术、纳米粉技术、磁光技术、隧道显微技术及场离子显微技术等都被用来研究高温超导体,其中许多研究工作都涉及了材料科学的前沿问题。高温超导材料的研究工作已在单晶、薄膜、体材料、线材和应用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能源材料太阳能电池材料是新能源材料研究开发的热点,IBM公司研制的多层复合太阳能电池,转换率高达40%。美国能源部在全部氢能研究经费中,大约有50%用于储氢技术。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研究十分活跃,关键是电池材料,如固体电解质薄膜和电池阴极材料,还有质子交换膜型燃料电池用的有机质子交换膜等,都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生态环境材料生态环境材料是20世纪90年代在国际高技术新材料研究中形成的一个新领域,其研究开发在日、美、德等发达国家十分活跃,主要研究方向是:①直接面临的与环境问题相关的材料技术,例如,生物可降解材料技术,CO2气体的固化技术,SOX、NOX催化转化技术、废物的再资源化技术,环境污染修复技术,材料制备加工中的洁净技术以及节省资源、节省能源的技术;②开发能使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协调性材料,如仿生材料、环境保护材料、氟里昂、石棉等有害物质的替代材料、绿色新材料等;③材料的环境协调性评价。 智能材料智能材料是继天然材料、合成高分子材料、人工设计材料之后的第四代材料,是现代高技术新材料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将支撑未来高技术的发展,使传统意义下的耐磨材料和结构材料之间的界线逐渐消失,实现结构功能化、功能多样化。科学家预言,智能材料的研制和大规模应用将导致材料科学发展的重大革命。国外在智能材料的研发方面取得很多技术突破,如英国宇航公司在导线传感器,用于测试飞机蒙皮上的应变与温度情况;英国开发出一种快速反应形状记忆合金,寿命期具有百万次循环,且输出功率高,以它作制动器时、反应时间,仅为10分钟;在压电材料、磁致伸缩材料、导电高分子材料、电流变液和磁流变液等智能材料驱动组件材料在航空上的应用取得大量创新成果。 2、国内耐磨材料发展的现状和差距 我国非常重视耐磨材料的发展,在国家攻关、“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计划中,耐磨材料都占有很大比例。在“九五”“十五”国防计划中还将特种耐磨材料列为“国防尖端”材料。这些科技行动的实施,使我国在耐磨材料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863”计划支持下,开辟了超导材料、平板显示材料、稀土耐磨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储氢等新能源材料,金刚石薄膜,高性能固体推进剂材料,红外隐身材料,材料设计与性能预测等耐磨材料新领域,取得了一批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占有了一席之地。镍氢

综述—永磁材料

Nd-Fe-B系稀土永磁材料的研究进展 邓少杰 合肥工业大学工业与装备技术研究院 摘要钕铁硼磁体被称为第3代稀土永磁材料,是目前综合磁性能比较高的永磁材料。探讨了钕铁硼永磁材料的发展前景以及行业存在的问题,对钕铁硼永磁材料生产和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概述了钕铁硼永磁材料的研究进展和应用领域,介绍了钕铁硼磁体的性能及先进制备工艺。纵观全文,钕铁硼永磁材料已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应用前景广阔。关键词 稀土永磁材料钕铁硼 磁性能 制备工艺 1绪论 1.1永磁材料的定义 永磁材料又称为硬磁材料,它是一种经过外加强磁场的磁化,再去掉外加磁场之后能长时期保留其较高的剩余磁性能,经受振动、温度等环境因素和不太强的外加磁场的干扰的强磁材料。又因为其具有高的矫顽力,能经受外加不太强的磁场的干扰,故又称硬磁材料。 1.2钕铁硼系稀土永磁材料的现状及研究意义 在钕铁硼刚开始生产应用之初,世界钕铁硼生产能力主要集中在日、美、中、欧等少数国家手中。其中,日、美在永磁的开发、生产和推广应用方面的技术一直处于世界前茅,同时也是最大的永磁消费市场,并形成了几家能力大、质量好、竞争力强的超大规模企业。目前,日本住友特殊金属公司、日本信越化学实业公司、TDK 等在钕铁硼的销量上分居世界第一、二、三位,而中国的北京中科三环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与日本的TDK 并列排在第三位。 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从事稀土永磁材料的研究。目前,中国钕铁硼产业已经占全球近80%市场份额,是全球烧结钕铁硼磁体的产业中心。2010年,中国铁硼磁体产量已经超过世界总产量的80%。随着中国对稀土出口限制管理日趋严格,未来中国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产量将继续扩大,占全球总产量比例有望继续提升。目前,中国钕铁硼永磁材料生产企业已达120多家,国内有5家企业的生产规模已近千吨。而上百吨生产规模的企业有20余家,但所产磁体大部分都是中低档产品,绝大多数应用在性能要求不高的领域。所以,中国烧结钕铁硼产量虽处于世界前列,但所得利润却很有限。从世界范围来看,高性能钕铁硼永磁体发展前景看好,市场竞争力也较强。永磁材料是一种重要的基础功能材料,它的基本功能是提供稳定持久的磁通量,不需要消耗电能,是节约能源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永磁材料使器械和设备结构简单,制造成本和维修保养成本降低[1]。因此,永磁材料的应用面越来越广,应用量越来越大。当今,永磁材料按磁性能的高低,大致可分为2类。一是一般永磁材料,如铝镍钴、铁氧体,磁性能较低,但价格低;二是稀土永磁材料,如钐系磁体(如SmCo5)及钕系磁体(Nd-Fe-B),磁性能较高,但价格贵[2]。随着电子器件的小型化、微型化的发展要求,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应用越来越广泛。钕铁硼的最大磁能积最高,由于不含贵重金属Sm和Co,价格较低,近年来发展迅速。也因为Nd-Fe-B系永磁材料的性能比传统的永磁材料的要高,称为创世界纪录的磁性材料。并且用金属铁代替稀土永磁一、二代所用的金属钴,以成本低、资源丰富的金属钕代替资源较少的稀土金属钐。再者永磁材料有矫顽力高、剩余磁感应强度高、最大磁能积高和稳定性高这四大优势。而随着当今世界的飞速发展的要求,永磁材料的研究就显得极为必然。 也因钕铁硼是重要的金属功能材料,作为第三代稀土型永磁材料,由于其良好的磁性能被科技人员称为“磁王”,利用其能量的转换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非金属材料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无机非金属材料(inorganic nonmetallic materials)是以某些元素的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卤素化合物、硼化物以及硅酸盐、铝酸盐、磷酸盐、硼酸盐等物质组成的材料。是除有机高分子材料和金属材料以外的所有材料的统称。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提法是20世纪40年代以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从传统的硅酸盐材料演变而来的。无机非金属材料是与有机高分子材料和金属材料并列的三大材料之一。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是材料学中的一个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是为了培养具备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方面的知识,能在无机非金属材料结构研究与分析、材料的制备、材料成型与加工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复合材料的生产过程、工艺及设备的基础理论、组成、结构、性能及生产条件间的关系,具有材料测试、生产过程设计、材料改性及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设备及技术管理的能力。我国无机非金属材料工业的发展中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传统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与国外先进水平有非常大的差距,主要有: (1) 产品等级低 在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中,无论是水泥、玻璃还是陶瓷的产品等级普遍偏低。例如:发达国家的水泥熟料强度一般都在70MPa以上,而我国平均强度仅为50 MPa。我国高等级水泥(ISO≥)仅占18%,大量生产的是中、低等级水泥(ISO≤),而很多发达国家的高等级水泥占90%以上。 (2) 资源消耗高 在资源的消耗方面,水泥和陶瓷工业更为突出。由于大量的无序开采,未能充分利用有限资源,造成了极大浪费。例如:生产水泥熟料的主要原料是相对优质的石灰石,其化学成份须满足CaO含量不低于45%、MgO不高于3%等要求。我国符合水泥生产要求,可以使用的量仅约250亿吨。目前每年生产水泥消耗的优质石灰石约亿吨,因此该储量仅可生产水泥熟料约200亿吨,仅能提供约40年的水泥生产

从世界永磁材料的发展历史,看未来钕铁硼(NdFeB)稀土永磁的广泛应用

从世界永磁材料的发展历史过程,看未来钕铁硼(NdFeB)稀土永磁的广泛应用。 世界永磁材料的发展经历了如下过程:40年代末出现了AlNiCo永磁,50年代诞生了铁氧体永磁,60 年代研制出了第一代稀土永磁SmCo5,70年代开发成功第二代稀土永磁SmCo17,1983年, 日本住友特殊金属公司和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各自研制成功钕铁硼(NdFeB)永磁,笫三代稀土永磁材料。研制成功最新一代“永磁王”—NdFeB。钕铁硼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和磁性强的特点,是迄今为止性能价格比最佳的磁体。 常用各种永磁材料解释: 具有宽磁滞回线、高矫顽力、高剩磁,一经磁化即能保持恒定磁性的材料。又称硬磁材料。实用中,永磁材料工作于深度磁饱和及充磁后磁滞回线的第二象限退磁部分。常用的永磁材料分为铝镍钴系永磁合金、铁铬钴系永磁合金、永磁铁氧体、稀土永磁材料和复合永磁材料。 ①铝镍钴系永磁合金。以铁、镍、铝元素为主要成分,还含有铜、钴、钛等元素。具有高剩磁和低温度系数,磁性稳定。分铸造合金和粉末烧结合金两种。20世纪30~60年代应用较多,现多用于仪表工业中制造磁电系仪表、流量计、微特电机、继电器等。 ②铁铬钴系永磁合金。以铁、铬、钴元素为主要成分,还含有钼和少量的钛、硅元素。其加工性能好,可进行冷热塑性变形,磁性类似于铝镍钴系永磁合金,并可通过塑性变形和热处理提高磁性能。用于制造各种截面小、形状复杂的小型磁体元件。 ③永磁铁氧体。主要有钡铁氧体和锶铁氧体,其电阻率高、矫顽力大,能有效地应用在大气隙磁路中,特别适于作小型发电机和电动机的永磁体。永磁铁氧体不含贵金属镍、钴等,原材料来源丰富,工艺简单,成本低,可代替铝镍钴永磁体制造磁分离器、磁推轴承、扬声器、微波器件等。但其最大磁能积较低,温度稳定性差,质地较脆、易碎,不耐冲击振动,不宜作测量仪表及有精密要求的磁性器件。 ④稀土永磁材料。主要是稀土钴永磁材料和钕铁硼永磁材料。前者是稀土元素铈、镨、镧、钕等和钴形成的金属间化合物,其磁能积可达碳钢的150倍、铝镍钴永磁材料的3~5倍,永磁铁氧体的8~10倍,温度系数低,磁性稳定,矫顽力高达800千安/米。主要用于低速转矩电动机、启动电动机、传感器、磁推轴承等的磁系统。钕铁硼永磁材料是第三代稀土永磁材料,其剩磁、矫顽力和最大磁能积比前者高,不易碎,有较好的机械性能,合金密度低,有利于磁性元件的轻型化、薄型化、小型和超小型化。但其磁性温度系数较高,限制了它的应用。 ⑤复合永磁材料由永磁性物质粉末和作为粘结剂的塑性物质复合而成。由于其含有一定比例的粘结剂,故其磁性能比相应的没有粘结剂的磁性材料显著降低。除金属复合永磁材料外,其他复合永磁材料由于受粘结剂耐热性所限,使用温度较低,一般不超过150℃。但复合永磁材料尺寸精度高,机械性能好,磁体各部分性能均匀性好,易于进行磁体径向取向和多极充磁。主要用于制造仪器仪表、通信设备、旋转机械、磁疗器械及体育用品等。 分类 第一大类是:合金永磁材料,包括稀土永磁材料(钕铁硼Nd2Fe14B)、钐钴(SmCo)、铝镍钴(AlNiCo) 第二大类是:铁氧体永磁材料(Ferrite)

工程材料的历史、现状与发展

工程材料的历史、现状与发展 §1 工程材料的历史、现状和发展 材料:人类用以制作有用物件的物质 新材料:主要是指最近发展起来或正在发展之中的具有特殊功能和效用的材料。 人类先后经历了:石器时代——铁器时代——钢铁时代(高分子时代半导体时代先进陶瓷时代复合材料时代),这说明以学一种类材料为主导的时代已经一不复返了。材料的发展已进入丰富多采的时代,而以保护资源、环境和生态为目的的材料设计思想已形成新的潮流,即“生态环境材料”。 材料分类: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陶瓷)有机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 一、金属材料 1、特点:由于其主要通过金属键结合而成,因此金属有比高分子材料高得多的模量,有比陶瓷高得多的韧性、可加工性、磁性和导电性。 2、近年来金属材料的纵深发展: 1)高纯材料 2)高强度及超高强度金属材料 3)超易切削钢和超高易切削钢 4)硬质合金和金属陶瓷 5)高温合金与难熔合金 6)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 7)共晶合金定向凝固材料 8)快速冷凝金属非晶及微晶材料 9)有序金属间化合物 10)超细纳米颗粒金属材料 11)形状记忆合金 12)贮氢合金 3、金属材料的发展趋势 二、无机非金属材料(陶瓷ceramic)的特点 陶瓷是泛指一切经高温处理而获得的无机非金属材料,除先进(特种)陶瓷外,还包括玻璃、搪瓷、水泥和耐火材料等。从狭义上讲,用无机非金属化合物粉体,经高温烧结而成,以多晶聚积体为主的固态物均称为陶瓷,即先进的陶瓷。 先进陶瓷的化学键是由共价键与离子键组成,具有优良的耐高温、耐磨、耐腐蚀的特点。 三、复合材料的特点 复合材料,是指由不同材料组合而成,在新制成的材料中,原来各材料的特性得到了充分的应用,而且复合后可望获得单一材料得不到的新功能材料。 近代复合材料包括: 1、软质复合材料,具有高强度、高质量的特点。如橡胶与纺织材料结合在一起,人造丝、尼龙、金属纤维 2、硬质复合材料,“玻璃钢”代表(又增强纤维与合成树脂制成的复合材料。 §2 制造(工艺)技术发展的历史、现状和趋势

我国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发展现状浅析

我国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发展现状浅析 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定义:根据《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目录(2006)》第六大类新材料中第895项的规定,以速凝甩带法制成,Hcj(KOe)+(BH)max(MGOe)>60,用于制做中、小、微型特殊用途的永磁电机、传感器、磁共振仪、高级音像设备等的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属于我国重点鼓励和支持发展的新材料和高新技术产品。以下将达到《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目录(2006)》中规定指标的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称为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 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属于功能性材料,是下游行业生产企业电子组件的关键功能材料。从应用来看,大量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是通过使用在电机内发挥作用的,而使用永磁材料的电机通常被称为永磁电机。永磁电机又分为铁氧体励磁电机和稀土永磁电机。 电机是以磁场为媒介进行机械能和电能相互转换的电磁装置。为在电机内建立进行机电能量转换所必需的气隙磁场,有两种方法: ?在电机绕组内通电流产生,既需要有专门的绕组和相应的装置,需要不断提供能量以维持电流流动,通常称为电励磁电机,如普通的直流电机和同步电机; ?有永磁磁体来产生磁场,既可简化电机结构,又可节约能量,这就是永磁电机。 永磁电机的应用极为广发,遍及航空、航天、国防、装备制造、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其容量从大到小,目前已达到兆瓦,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其地位越来越重要,从军工到民用,从特殊到普通领域,不仅在微特电机中占优势,而且在电力推进系统中也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与传统的电励磁电机相比,稀土永磁电机具有结构简单、运行可靠、体积小、质量轻、损耗小、效率高、电机的形状和尺寸灵活多样等显著优点。与应用传统钕铁硼永磁材料生产的稀土永磁电机相比,应用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的新型稀土永磁电机体积更小、损耗更低,效率显著高于传统稀土永磁电机。 稀土永磁电机是一种高效节能产品,平均节电率高达10%以上,应用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的稀土永磁电机的节电率可高达15%~20%。在风电机、压缩机等需要无极变频调速的场合,永磁变频调速节电率高达30%以上。国际电机节能的先进水平是风机自身运行效率一般在80%以上,系统运行效率在85%左右。而目前我国国产设备的本体设计效率为70%,系统运行效率不到30%,电源浪费十分严重。 据国际能源机构(IEA)2006年7月的工作报告,通过改善电动机效率结合变频调速可以节约大约7%的电能,其中大致有1/4~1/3是靠提高电动机效率来获得的。为协调各国能效分级标准,2006年,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制定了一项能效标准IEC60034-30。

超导材料的性能与应用综述

超导材料的性能及应用综述 班级:10粉体(2)班学号:1003012003 姓名:徐明明 摘要:回顾了超导现象的发现及发展,综述了超导电性的微观机理,超导物理学研究的历史和主要成果,介绍了超导电性的几种突出的应用,并指出目前对于超导电性的认识在理论、实验、研究上都是初步的 ,还需要进行更多的和更深入全面的研究。 关键词:超导电性;超导应用;BCS理论;应用 一、超导现象的发现及发展 1908 年, 荷兰莱登实验室在卡茂林- 昂尼斯的指导下, 用液氢预冷的节流效应首次实现了氦气的液化,从而使实验温度可低到4~1K 的极低温区, 并开始在这样的低温区测量各种纯金属的电阻率。1911 年,卡茂林- 昂尼斯[1] 发现Hg 的电阻在4. 2K 时突降到当时的仪器精度已无法测出的程度, 即Hg 在一确定的临界温度T c= 4. 15K 以下将丧失其电阻,这是人们第一次看到的超导电性。昂尼斯也凭这一发现获得了1913 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后来的实验证明,电阻突变温度与汞的纯度无关,只是汞越纯,突变越尖锐。随后,人们在Pb及其它材料中也发现这种特性:在满足临界条件(临界温度 Tc、临界电流 Ic、临界磁场 Hc)时物质的电阻突然消失,这种现象称为超导电性的零电阻现象。应该指出,只是在直流电情况下才有零电阻现象。从此,诞生了一门新兴的学科——超导。 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超导只是作为探索自然界存在的现象和规律在研究,1957年Bardeen、Cooper和Schrieffer[2]提出了著名的BCS理论,揭示了漫长时期不清楚的超导起因。1961年Kunzler将Nb3Sn制成高场磁体,开辟了超导在强电中的应用,特别是 1962 年Josephson效应的出现,将超导应用推广到一个崭新的领域。到20世纪70年代超导在电力工业和微弱信号检测应用方面的进展显示了它无比的优越性,但由于临界温度低,必须使用液氦,这就极大地限制了它的优越性。从20世纪70年代起人们就将注意力转向寻找高温超导体上,在周期表

硬质合金刀具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思路

硬质合金刀具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思路 作者:佚名来源:不详发布时间:2008-11-21 23:35:38 发布人:admin 减小字体增大字体 材料、结构和几何形状是决定刀具切削性能的三要素,其中刀具材料的性能起着关键性作用。国际生产工程学会(CIRP)在一项研究报告中指出:“由于刀具材料的改进,允许的切削速度每隔10年几乎提高一倍”。刀具材料已从20世纪初的高速钢、硬质合金发展到现在的高性能陶瓷、超硬材料等,耐热温度已由500~600℃提高到1200℃以上,允许切削速度已超过1000m/min,使切削加工生产率在不到100 年时间内提高了100多倍。因此可以说,刀具材料的发展历程实际上反映了切削加工技术的发展史。 常规刀具材料的基本性能 1) 高速钢 1898 年由美国机械工程师泰勒(F.W.Taylor)和冶金工程师怀特(M.White)发明的高速钢 至今仍是一种常用刀具材料。高速钢是一种加入了较多W、Mo、Cr、V等合金元素的高合金工具钢,其含碳量为0.7%~1.05%。高速钢具有较高耐热性,其切削温度可达600℃,与碳素工具钢及合金工具钢相比,其切削速度可成倍提高。高速钢具有良好的韧性和成形性,可用于制造几乎所有品种的刀具,如丝锥、麻花钻、齿轮刀具、拉刀、小直径铣刀等。但是,高速钢也存在耐磨性、耐热性较差等缺陷,已难以满足现代切削加工对刀具材料越来越高的要求;此外,高速钢材料中的一些主要元素(如钨)的储藏资源在世界范围内日渐枯竭,据估计其储量只够再开采使用40~60年,因此高速钢材料面临严峻的发展危机。 2) 陶瓷 与硬质合金相比,陶瓷材料具有更高的硬度、红硬性和耐磨性。因此,加工钢材时,陶瓷刀具的耐用度为硬质合金刀具的10~20倍,其红硬性比硬质合金高2~6倍,且化学稳定性、抗氧化能力等均优于硬质合金。陶瓷材料的缺点是脆性大、横向断裂强度低、承受冲击载荷能力差,这也是近几十年来人们不断对其进行改进的重点。 陶瓷刀具材料可分为三大类:①氧化铝基陶瓷。通常是在Al2O3基体材料中加入TiC、WC、ZiC、TaC、ZrO2等成分,经热压制成复合陶瓷刀具,其硬度可达93~95HRC,为提高韧性,常添加少量Co、Ni等金属。②氮化硅基陶瓷。常用的氮化硅基陶瓷为Si3N4+TiC+Co复合陶瓷,其韧性高于氧化铝基陶瓷,硬度则与之相当。③氮化硅—氧化铝复合陶瓷。又称为赛阿龙(Sialon)陶瓷,其化学成分为77%Si3N4+13%Al2O3,硬度可达1800HV,抗弯强度可达1.20GPa,最适合切削高温合金和铸铁。 3) 金属陶瓷 金属陶瓷与由WC构成的硬质合金不同,主要由陶瓷颗粒、TiC和TiN、粘结剂Ni、Co、M o等构成。金属陶瓷的硬度和红硬性高于硬质合金,低于陶瓷材料;其横向断裂强度大于

覆盖材料的种类和性能

棚室覆盖材料

棚室覆盖材料及其应用技术简介 棚室覆盖材料及其应用技术,是人类在同干旱、低温、霜冻和风、雨、雪等自然灾害的长期斗 争中,以及在开发利用农业资源的长期实践中 逐步认识和发展起来的。利用日益发达的现代 科学技术,大力开发推广高科技含量的新型棚 室覆盖材料的设施园艺,对于防灾、减灾,挖 掘农业的内在潜力,建设持续高产、优质、高 效农业,促进我国的菜园子建设,增加菜农收入,丰富城乡居民的菜篮子,保持社会稳定,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了摆脱大自然的束缚,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开始利用 保护设施抗御恶劣的自然条件,进行超时令、反季节蔬菜、瓜、果栽培的伟大实践。 ●史载,公元206一211年间,“冬种瓜于骗山(今陕西临 渔境内)谷中温处,瓜实成”。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原始的温室栽培。 ●到了汉代,纸张的发明,使温室栽培进入了以纸为透 光覆盖材料的纸宙温室时代。玻璃问世以后,便取代纸,大大改善了温室的光照条件,增强了温室效应,促进了温室的发展。 ●本世纪30—50年代,以玻璃为透明覆盖材料的阳畦、 改良阳畦和温室有了较大的发展。但由于易破损,对骨架要求严格,建造和维修难度大、费用高,不利于推广普及。

●50年代中后期,随着塑料小拱棚覆盖栽培方式的引进, 揭开了我国以塑料薄膜取代玻璃作为透明覆盖材料的棚室栽培新篇章。 ●60年代初至70年代中期,聚氯乙烯(PVC)薄膜大面积应 用于大、中、小棚栽培,促进了我国塑料棚园艺的发展。 ●然而,1975—1976年冬春,由于农用聚氯乙烯薄膜增 塑剂选择不当,造成大面积棚栽作物中毒。此后,聚氯乙烯农膜厂家纷纷转产聚乙烯(PE)薄膜,除东北地区因气候严寒且有一定的生产和使用经验尚有一定市场外,其他地区均改用农用聚乙烯薄膜,并开始取代玻璃用作阳畦、改良阳畦和温室透明覆盖材料。

永磁材料的种类及发展

永磁材料的种类及发展 永磁材料种类多,用途广。现在所应用的永磁材料主要经历了金属永磁材料、铁氧体永磁材料和稀土永磁材料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金属永磁材料,是一大类发展和应用都较早的以铁和铁族元素为重要组元的合金型永磁材料,又称永磁合金。主要包括铝镍钴(Al-Ni-Co)和铁铬钴(Fe-Cr-Co)系两类永磁合金。这类材料的研发和生产始于20世纪初期,通过铸造工艺制备而成,因此,也被称为铸造永磁材料。1880年左右,人们首先采用碳钢制成了永磁材料,其最大磁能积(BH)max约为1.6 kJ/m3。紧接着,人们又发现了钨钢、钴钢等金属永磁材料。1931年以来,人们通过在Fe中加入Al、Ni、Co三种元素,经过浇注和热处理得到了铝镍钴系磁钢。最初,铝镍钴磁钢的(BH)max仅为14.3 kJ/m3,人们对合金成分和工艺进行调整后,(BH)max跃升到39.8 kJ/m3。从此,铝镍钴磁钢在永磁材料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一直到60年代。目前国际先进水平已经可以批量身材磁性能为(BH)max=13MGOe,Br>10.8 kGs,Hcb>1550Oe,Tc<550 ℃的铝镍钴磁体。这类材料的磁能积较低,但其居里温度很高(可高达890 ℃),温度稳定性很好,磁感温度系数低,因此,在某些特殊器件上的使用无法取代,至今依然有着稳定的市场需求。 第二阶段:铁氧体永磁材料,又称永磁铁氧体,是由Fe2O3和锶(或钡等)的化合物按一定比例混合,经预烧、破碎、制粉、压制成型、烧结和磨加工而成。当前应用的永磁铁氧体主要为六角晶系的磁铅石型铁氧体,其化学式为MO·6Fe2O3,其中M为Ba、Pb、Sr等元素。20世纪30年代发现了铁氧体永磁材料,这类永磁体的矫顽力一般只有0.5 T,剩磁在0.4 T左右,磁能积较低(25~36kJ/m3),其原材料便宜,工艺简单,价格低廉,因此在7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其产量越居第一位。此外,其电阻率高,特别适合在高频和微波领域应用。 第三阶段:稀土永磁材料,是以稀土元素RE(Sm,Nd,Pr等)与过渡族金属元素TM(Fe,Co等)所形成的金属间化合物为基体的一类高性能永磁材料。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稀土永磁材料开始发展起来。稀土永磁材料的发展又经历了三代,第一代SmCo5、第二代Sm2Co17稀土永磁,和第三代的NdFeB稀土永磁。下面将三代稀土永磁材料分别介绍如下: 第一代稀土永磁SmCo5合金具有CaCu5型晶体结构,这是一种六角结构,这

国内外耐磨衬板发展现状

国内外耐磨衬板发展现状 摘要:本文针对冶金机械中刮板机衬板,铁矿烧结机衬板,球磨机衬板,运煤系统等的磨损问题,对国内外常用各类耐磨衬板进行对比,指出各类耐磨衬板的耐磨性能,耐高温性能,抗冲击性能及经济效益的优劣,并指出其所适合的工况类别,最后展望了国内外耐磨衬板领域研究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耐磨白口铸铁衬板;高锰钢衬板;磁性衬板;双金属复合耐磨板;合金衬板 耐磨衬板,是指耐磨钢板通过切割、卷板变形、打孔和焊接等生产工艺加工,用于运输和丌采设备上的耐磨部件。冶金、矿山、机械、铁路、建材、煤炭、电力、化工、农机和军工等各部门均使用大量的耐磨材料。目前,国内外广泛使用高锰钢作为设备耐磨材料的首选。然而许多研究结果表明,在弱冲击载荷作用下,高锰钢并不耐磨。因为水韧处理后的高锰钢,初始硬度低(仅HRC20左右),在中等冲击载荷作用下不能产生足够的加工硬化,导致强度和韧性均不足。所以国内外纷纷研制新的耐磨材料取代高锰钢作为新的耐磨材料。选择适应不同情况的衬板材料可使物流顺畅,经久耐用,是实现安全、文明生产的一大课题。 1.耐磨白口铸铁衬板 耐磨白口铸铁可分为普通白口铸铁和高铬白口铸铁两个发展

阶段。是历史上主要的耐磨件。 1.1普通白口铸铁 在战国时期出土的农具文物金相组织中发现了蠕虫样石墨组织,这就是可锻铸铁,成分测定表明其为低硅高碳高锰高硫的完全白口组织[1]。普通白口铸铁合金元素含量很低,硬质点少,显微组织是P+网状渗碳体或低温莱氏体。网状渗碳体脆性大,裂纹倾向明显,极易断裂和磨损失效。但是由于它生产工艺简单,在历史上被应用了很长一段时间。一些学者对白口铸铁的微合金化做了不少研究,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白口耐磨铸铁的力学性能和使用性能。白口铸铁在等温淬火热处理后得到贝氏体组织,内部的粒状的共晶碳化物可以提高冲击韧性,被用来制造小型耐磨衬板[2]。 不添加合金元素的普通白口铸铁,工程上被应用于: (1)耐磨性要求不高的抗磨铸件。 (2)可锻铸铁白口胚件。 用于抗磨铸件的化学成分特点为含碳量高、含硅量低,目的是增加渗碳体数量提高耐磨性。可锻铸铁白口胚件的成分却含硅相对偏高,含碳偏低,以加速石墨化退火过程,改善退火石墨形状。 1.2高铬铸铁 其基体组织硬度很高,在低冲击载荷下能较好地抵抗切削磨损,铁铬碳化物颗粒作为硬质相镶嵌在基体上,基体起了支撑作用并能减缓切削效果,从而使高铬铸铁具备了很好的耐磨性。其缺点是冲击韧性和抵抗裂纹扩展的能力差。当载荷增大时容易在碳化物颗粒处萌生微裂纹,有可能使工件断裂而整体失效。并且

中国磁性材料产业现状及其发展展望(1)

中国磁性材料产业现状及其发展展望(1) 摘要:磁性材料是各种电子产品主要的配套产品,无论是消费家电产品和工业类如计算机、通讯设备、汽车,以及国防工业均离不开磁性材料。当前,中国各种磁性材料的产量基本上世界第一,成为磁性材料生产大国和磁性材料产业中心。中国磁性材料的中长期市场前景十分光明,中国的磁性材料产品在全球的地位必将进一步提高。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力度、加强技术改造加强企业管理水平,调整产业结构和提高产品档次,使中国磁性材料从大国走向强国。本文着重从宏观角度分析了中国磁体产业整体情况,介绍了稀土永磁材料特别是中国钕铁硼烧结和粘结产业现状,以及中国新型的稀土永磁材料的研究开发情况,同时对我国磁体产业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和分析。 1 中国磁体产业的发展历程 目前,全球的经济已进入了一个信息时代,作为一种功能材料,磁性材料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当前主要的商品磁体共有4类:20世纪30年代开发的铝-镍-钴永磁;50年代初期开发的铁氧体磁体;60年代末开发的钐-钴磁体,包括第一代稀土永磁-SmCo5和第二代稀土永磁-Sm2Co17;80年代初开发的稀土永磁钕铁硼。而稀土永磁,特别是钕铁硼是磁性材料里最重要的一部分,在永磁材料中发展最快,平

均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中国磁体产业在中国的出现远较西方发达国家晚,起始期是1969年到1987年之间。因为当时的稀土永磁钐钴磁体的高成本、国内市场的需求量少,所以到八十年代初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磁体工业。1987~1996的十年是中国磁体产业开始发展的第一阶段,其特点是起点低:由于投资小,设备简陋,生产设备基本完全是国产的,经营理念落后,仍局限于小生产的模式。 1997~20XX的五年是中国磁体产业发展的第二阶段,其特点是起点远高于前一阶段:投资强度大,引进一部分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能够按先进的工艺路线组织生产,产品质量一般属中低档。 20XX年起,中国磁体产业的发展将进入第三阶段。企业建立的特点将是“三高”,即高起点、高投入、高回报:1)产品瞄准特定用途所需的高档磁体;投资规模巨大,引进整条先进生产线;2)按现代化管理的理念,组织集约式分段联营的大生产:磁体生产分为两段—母合金/粉料的生产和磁体制备,投资显著降低,效益则大为提高;3)按资本运作的规律运营,从而保证磁体产业较高的回报率。特别是有可能从国外引进最先进的或采用国产先进生产线,生产高档的磁体产品。 进入21世纪,发达国家的磁体生产由于成本过高,已难以为继,世界磁性材料行业纷纷向中国或第三世界地区转移,中国作为首选的国家。世界一些著名的磁性材料制造企

耐磨金属材料的最新研究现状

耐磨金属材料的最新研究现状 关键词:耐磨材料;锰钢;抗磨白口铸铁;技术进展 摘要:耐磨金属材料被广泛地应用于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 而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高速发展,由于金属磨损而引起的能源和金属材料消耗增加等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惊人。近年来,对金属磨损和耐磨材料的研究,越来越引起国内外人们的广泛重视。本文概述了国内外耐磨金属材料领域研究开发的现状及取得的一系列新进展。 0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高速发展,机械设备的运转速度越来越高,受摩擦的零件被磨损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其使用寿命越来越成为影响现代设备(特别是高速运转的自动生产线)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尽管材料磨损很少引起金属工件灾难性的危害,但其所造成的能源和材料消耗是十分惊人的。据统计,世界工业化发达的国家约30%的能源是以不同形式消耗在磨损上的。如在美国,每年由于摩擦磨损和腐蚀造成的损失约1000亿美元,占国民经济总收入的4%。而我国仅在冶金、矿山、电力、煤炭和农机部门,据不完全统计,每年由于工件磨损而造成的经济损失约400亿元人民币[1]。因此,研究和发展耐磨材料,以减少金属磨损,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国外耐磨金属材料的发展 国外耐磨材料的生产和应用经过了多年研究与发展的高峰期,现已趋于稳定,并有自己的系列产品和国家标准、企业标准。经历了从高锰钢、普通白口铸铁、镍硬铸铁到高铬铸铁的几个阶段,目前已发展为耐磨钢和耐磨铸铁两大类。 耐磨钢除了传统的奥氏体锰钢及改性高锰钢、中锰钢以外,根据其含量的不同可分为中碳、中高碳、高碳合金耐磨钢;根据合金元素的含量又可分为低合金、中合金及高合金耐磨钢;根据组织的不同还可分为奥氏体、贝氏体、马氏体耐磨钢。而耐磨铸铁主要包括低合金白口铸铁和高合金白口铸铁两大类。二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低铬白口铸铁和高铬白口铸铁,而且这两种材料目前在耐磨铸铁中占有主导地位。马氏体或贝氏体、马氏体组织的球墨铸铁在制作小截面耐磨件方面也占有一席之地,中铬铸铁则应用较少。从整体上看,合金白口铸铁的耐磨性优于耐磨铸钢,但后者韧性好,在诸如衬板、耐磨管道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2]。 2 我国耐磨金属材料的发展 据统计,国内每年消耗金属耐磨材料约达300万吨以上,应用摩擦磨损理论防止和减轻摩擦磨损,每年可节约150亿美元。近年来,针对设备磨损的具体工况和资源情况,研制出多种新型耐磨材料。主要有改性高锰钢、中锰钢、超高锰钢

永磁同步电动机发展趋势

永磁同步电动机发展趋势 永磁同步电动机发展趋势。随着20世纪70年代稀土永磁材料的发展,稀土永磁电机应运而生。永磁电机利用稀土永磁体励磁,永磁体充磁后能够产生永久磁场。它的励磁性能优异,因在稳定性、质量、降低损耗等方面都优于电励磁电机而动摇了传统的电机市场。 1.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BLDCM) 自20世纪80年代起,控制技术,尤其是控制理论策略发展很快,其中一些先进的控制策略,比如滑模控制、变结构控制等正在被引入永磁无刷电动机的控制器中。这为推动高性能向智能化、柔性化、全数字化的发展开辟了新途径。现在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保护生存环境的意识不断增强,使用高性能的电机系统成为电机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且将来也会在电动车、家用电器等小电机行业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2.PMSM的发展趋势 PMSM伺服系统因其自身技术和应用领域,将会朝着2个方向发展:①办公自动化设备、

简易数控机床、计算机外围设备、家用电器及对性能要求不高的工业运动控制等领域的简易、低成本伺服系统;②高精度数控机床、机器人、特种加工设备精细进给驱动,以及航空、航天用的高性能全数字化、智能化、柔性化的伺服系统。后者更能充分体现伺服系统的优点,它将是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 安徽沃弗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科研、设计、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凭借在永磁传动领域的专业水平和成熟的技术,在工业领域迅速崛起。安徽沃弗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奉行“进取、求实、严谨、团结”的方针,不断开拓创新,以技术为核心,视质量为生命,奉用户为上帝,竭诚为您提供性价比最高的永磁产品,高质量的工程改造设计及无微不至的售后服务。

超导材料基础知识介绍

超导材料基础知识介绍 超导材料具有在一定的低温条件下呈现出电阻等于零以及排斥磁力线的性质的材料。现已发现有28种元素和几千种合金和化合物可以成为超导体。 特性超导材料和常规导电材料的性能有很大的不同。主要有以下性能。 ①零电阻性:超导材料处于超导态时电阻为零,能够无损耗地传输电能。如果用磁场在超导环中引发感生电流,这一电流可以毫不衰减地维持下去。这种“持续电流”已多次在实验中观察到。 ②完全抗磁性:超导材料处于超导态时,只要外加磁场不超过一定值,磁力线不能透入,超导材料内的磁场恒为零。 ③约瑟夫森效应:两超导材料之间有一薄绝缘层(厚度约1nm)而形成低电阻连接时,会有电子对穿过绝缘层形成电流,而绝缘层两侧没有电压,即绝缘层也成了超导体。当电流超过一定值后,绝缘层两侧出现电压U(也可加一电压U),同时,直流电流变成高频交流电,并向外辐射电磁波,其频率为,其中h为普朗克常数,e为电子电荷。这些特性构成了超导材料在科学技术领域越来越引人注目的各类应用的依据。 基本临界参量有以下 3个基本临界参量。 ①临界温度:外磁场为零时超导材料由正常态转变为超导态(或相反)的温度,以Tc表示。Tc值因材料不同而异。已测得超导材料的最低Tc是钨,为0.012K。到1987年,临界温度最高值已提高到100K左右。 ②临界磁场:使超导材料的超导态破坏而转变到正常态所需的磁场强度,以Hc表示。Hc与温度T 的关系为Hc=H0[1-(T/Tc)2],式中H0为0K时的临界磁场。 ③临界电流和临界电流密度:通过超导材料的电流达到一定数值时也会使超导态破态而转变为正常态,以Ic表示。Ic一般随温度和外磁场的增加而减少。单位截面积所承载的Ic 称为临界电流密度,以Jc表示。 超导材料的这些参量限定了应用材料的条件,因而寻找高参量的新型超导材料成了人们研究的重要课题。以Tc为例,从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H.开默林-昂内斯发现超导电性(Hg,Tc=4.2K)起,直到1986年以前,人们发现的最高的 Tc才达到23.2K(Nb3Ge,1973)。1986年瑞士物理学家K.A.米勒和联邦德国物理学家J.G.贝德诺尔茨发现了氧化物陶瓷材料的超导电性,从而将Tc提高到35K。之后仅一年时间,新材料的Tc已提高到100K左右。这种突破为超导材料的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米勒和贝德诺尔茨也因此荣获198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金。 分类超导材料按其化学成分可分为元素材料、合金材料、化合物材料和超导陶

金属永磁材料的研究和发展

金属永磁材料的研究和发展 【摘要】从首先回顾了金属永磁材料的近代发展历史,然后从磁学及固体理论的角度,根据晶体结构和优异磁性产生机制的不同,简要综述了AlNiCo系列永磁、Fe-Cr-Co系永磁、PtCo系和新型R-T-M金属间化合物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最后展望了新型高性能金属永磁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金属永磁材料;稀土永磁材料;新型R-T-M金属间化合物;纳米永磁材料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Metallic Permanent Magnetic Materials [Abstract]: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metalic system permanent magnetic materials is reviewed.From the directions of magnetism and solid state theory,and based on the diferences of crystal structure and the generant mechanism of excellent magnetic properties,the research status of AlNiCo,Fe-Cr-Co,PtCo system and novel R-T-M intermetallies is reviewed.At last,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s of new high performance metallic permanent magnetic materials are given. [Key words]:metallic permanent magnetic materials;rare earth permanent magnetic materials;novel R-T-M intermetallies;nano-composite permanent magnetic materials 引言 金属永磁材料的发展始于20世纪初,之后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主要有Al-Ni-Co系铸造磁体、Fe-Cr-Co,PtCo以及发展最为迅速的稀土永磁材料等。高性能金属永磁体作为实现节能、环保这一重要时代主题的关键功能材料,具有使机械能与电磁能相互转换的功能。利用其能量转换功能和磁的各种物理效应(如磁共振效应、磁力学效应、磁化学效应、磁生物效应、磁阻效应和霍尔效应等)可将金属永磁材料做成各种形式的永磁功能器件。人们通常根据应用领域中的实际需求(如耐氢、可加工、力学特性和高性能等)来选择不同特性的金属永磁材料作为应用和研究对象。随着金属永磁材料在空天飞行、计算机、石油开采、电动汽车、新能源和通讯等高科技领域的广泛应用,对高性能金属永磁材料探索和开发成为各国磁性材料工作者的长期研究热点[1]。最近,世界主要科技强国(如日本、美国等)都调整并加快了高性能或新型稀土永磁材料的研究进度。尤其是美国,2008年启动了500万美元的磁能积大于或等于717 kJ/m3的新型永磁材料研究项目,从而推动并掀起了新一轮研究热潮。 1 永磁材料 具有宽磁滞回线、高矫顽力、高剩磁,一经磁化即能保持恒定磁性的材料。又称硬磁材料。实用中,永磁材料工作于深度磁饱和及充磁后磁滞回线的第二象限退磁部分。常用的永磁材料分为铝镍钴系永磁合金、铁铬钴系永磁合金、永磁铁氧体、稀土永磁材料和复合永磁材料。 1.1 铝镍钴系永磁合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