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基础底板砼浇筑安全技术交底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5
地下室混凝土施工技术交底一、工程概述本工程地下室为具体面积,混凝土强度等级为具体等级,抗渗等级为具体抗渗等级。
地下室混凝土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因此必须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要求进行施工。
二、施工准备1、技术准备(1)熟悉施工图纸,了解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抗渗等级、浇筑部位等要求。
(2)编制混凝土施工方案,明确施工工艺、施工顺序、质量控制要点等。
(3)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使其掌握混凝土施工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要点。
2、材料准备(1)水泥:选用具体品牌水泥,其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
(2)砂:选用中砂,含泥量不大于 3%。
(3)石子:选用具体规格石子,含泥量不大于 1%。
(4)外加剂:根据混凝土的性能要求,选用合适的外加剂,如减水剂、缓凝剂、膨胀剂等。
(5)水:采用饮用水。
3、机具准备(1)混凝土搅拌机:根据混凝土浇筑量,选用合适的搅拌机。
(2)混凝土输送泵:选用性能良好的输送泵,确保混凝土能够顺利输送到浇筑部位。
(3)振捣器:准备插入式振捣器和平板式振捣器,数量应满足施工要求。
(4)其他工具:如铁锹、抹子、刮杠等。
4、作业条件准备(1)模板、钢筋已安装完毕,并经检查验收合格。
(2)预留孔洞、预埋件已安装完毕,并经检查验收合格。
(3)混凝土浇筑前,应将模板内的杂物清理干净,浇水湿润模板,但模板内不得有积水。
三、混凝土搅拌1、严格按照配合比进行配料,计量要准确。
2、搅拌时间应根据搅拌机的类型、混凝土的坍落度等因素确定,一般不少于 90 秒。
3、搅拌过程中,要随时检查混凝土的坍落度,如不符合要求,应及时调整。
四、混凝土运输1、混凝土运输应采用专用的运输车辆,保持运输过程中的均匀性,避免产生离析现象。
2、运输时间应尽量缩短,从搅拌站到浇筑地点的时间不宜超过 90 分钟。
3、当气温较高或运输距离较远时,应采取相应的保温或降温措施。
五、混凝土浇筑1、浇筑顺序(1)先浇筑基础底板,再浇筑墙柱,最后浇筑顶板。
第1篇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XX小区住宅楼,建筑面积XX平方米,共XX层,地下室1层,地上XX层。
本工程混凝土浇筑总量约为XX立方米。
为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特制定本技术交底。
二、混凝土浇筑前的准备工作1. 施工现场准备(1)确保施工现场道路畅通,场地平整,排水系统完善。
(2)对浇筑区域进行清理,确保无杂物、垃圾等。
(3)设置浇筑区域的围挡,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2. 材料准备(1)混凝土:根据设计要求,选用合适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并确保混凝土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2)水泥、砂、石子等原材料: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采购,确保原材料质量。
(3)外加剂:选用合适的外加剂,如减水剂、防冻剂等,确保混凝土性能。
3. 设备准备(1)混凝土搅拌机:确保搅拌机性能良好,搅拌时间符合要求。
(2)运输车辆:选用符合要求的运输车辆,确保混凝土运输过程中的质量。
(3)泵送设备:根据工程规模和高度,选用合适的混凝土泵送设备。
(4)振捣设备:选用合适的振捣棒,确保混凝土密实。
4. 人员准备(1)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明确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确保施工人员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持证上岗。
三、混凝土浇筑工艺1. 混凝土运输(1)混凝土运输过程中,确保运输车辆密封良好,防止混凝土流失。
(2)运输过程中,避免混凝土产生离析现象。
2. 混凝土泵送(1)根据混凝土浇筑高度和工程规模,选择合适的混凝土泵送设备。
(2)泵送过程中,保持泵送速度均匀,防止混凝土离析。
(3)泵送过程中,密切关注泵送压力,防止管道堵塞。
3. 混凝土浇筑(1)浇筑前,检查模板、钢筋等构造物,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2)浇筑过程中,按设计要求分层浇筑,每层厚度控制在25-30cm。
(3)浇筑过程中,确保混凝土均匀填充模板,防止出现空洞、蜂窝等现象。
(4)浇筑过程中,采用插入式振捣棒进行振捣,振捣时间不宜过长,以免混凝土出现离析。
(5)浇筑过程中,密切关注混凝土表面,确保混凝土表面平整。
1. 工程名称:[项目名称]2. 工程地点:[具体地址]3. 工程规模:[工程规模描述]4. 施工单位:[施工单位名称]5. 施工班组:[施工班组名称]二、安全技术交底内容1. 个人防护(1)作业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扣好帽带,并正确使用个人劳动保护用品。
(2)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3)禁止酒后进入施工现场,禁止高空抛物。
(4)施工现场严禁游烟,抽烟到指定地点。
2. 操作规程及安全要求(1)作业人员必须身体健康,持有效操作证,方可独立操作。
(2)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确保其掌握相关操作技能。
(3)脚手架、工作平台和斜道应绑扎牢固,探头板应及时绑扎搭好,脚手架上的钉子等障碍物应清除干净。
(4)高处作业或较深的地下作业,必须设有供操作人员上下的走道。
(5)夜间施工应有足够的照明,临时电线必须架空在2.5m高以上,在深坑和潮湿地点施工必须使用低压安全照明。
3. 泵送设备使用及安全(1)泵送设备放置应离基坑、结构边缘保持一定距离,在布料杆动作范围内无障碍物,无高压线。
(2)水平泵送的管道敷设线路应接近直线,少弯曲,管道与管道支撑必须紧固可靠,管道接头处应密封可靠。
(3)严禁将垂直管道直接装接在泵的输出口上,应在垂直管架设的前端装接长度不小于10m的水平管。
(4)当布料杆处于全伸状态时,严禁移动车身。
作业中需要移动时,应将上段布料杆折叠固定,移动速度不超过10km/h。
4. 混凝土浇筑及振捣(1)浇筑前,检查模板、钢筋等是否符合要求,确保施工质量。
(2)浇筑过程中,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确保混凝土均匀、密实。
(3)振捣棒使用前,检查各部位连接牢固,旋转方向正确,清洁。
(4)振捣棒操作人员必须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鞋,防止触电。
(5)浇筑离地2m以上框架、过梁等部位时,应搭设操作平台,铺满绑牢跳板,严禁直接站在模板或支架上操作。
5. 雨季施工及安全(1)雨季施工要注意电气设备的防雨、防潮、防触电。
地下室混凝土技术交底一、工程概述本工程地下室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和抗渗等级根据设计要求确定。
地下室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因此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技术要求进行施工。
二、施工准备1、技术准备(1)熟悉施工图纸和设计文件,明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抗渗等级、浇筑部位和浇筑方式等要求。
(2)编制混凝土施工方案,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运输方式、浇筑顺序、振捣方法、养护措施等。
(3)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使其了解混凝土施工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
2、材料准备(1)水泥:选用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标准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和检验报告。
(2)砂:选用中砂,含泥量不大于 3%,泥块含量不大于 1%。
(3)石子:选用粒径 5~315mm 的碎石,含泥量不大于 1%,泥块含量不大于 05%。
(4)外加剂:根据混凝土的性能要求,选用合适的外加剂,如减水剂、缓凝剂、抗渗剂等,外加剂应有出厂合格证和检验报告。
(5)水:使用饮用水或符合国家标准的其他水源。
3、机械设备准备(1)混凝土搅拌设备:根据混凝土的浇筑量和施工进度,选用合适的混凝土搅拌设备,如搅拌机、搅拌站等。
(2)混凝土运输设备:选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或泵送设备,确保混凝土能够及时、连续地运输到施工现场。
(3)混凝土振捣设备:选用插入式振捣器和平板式振捣器,振捣器的数量应根据混凝土的浇筑量和浇筑面积确定。
4、现场准备(1)清理地下室施工现场,保证场地平整、干净,无杂物和积水。
(2)安装好模板和钢筋,并进行验收,确保模板的尺寸、平整度和垂直度符合要求,钢筋的规格、数量和位置符合设计要求。
(3)在地下室设置好混凝土浇筑的通道和卸料平台,确保混凝土能够顺利运输和卸料。
(4)在混凝土浇筑部位设置好标高控制点和水平控制线,以便控制混凝土的浇筑高度和表面平整度。
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1、混凝土配合比应根据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抗渗等级、施工条件和原材料的性能等因素进行设计,并通过试验确定。
一、交底目的为确保地下车库砼浇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预防事故发生,保障施工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特进行本次安全技术交底。
二、交底对象全体参与地下车库砼浇筑施工的作业人员、管理人员及监理人员。
三、交底内容1. 施工准备- 施工前,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场地平整、排水畅通,并做好临时设施的安全防护。
- 检查模板、支架的稳定性,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无变形、扭曲、锈蚀等现象。
- 检查钢筋质量,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无断裂、锈蚀等现象。
- 施工人员应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如安全帽、工作服、防护鞋等。
2. 施工过程安全措施- 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佩戴安全帽,系好帽带,并正确使用个人劳动保护用品。
- 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佩戴安全绳,并设置安全防护网。
- 严禁酒后作业、疲劳作业。
- 施工现场严禁高空抛物,严禁在施工现场吸烟。
- 施工用电必须符合安全规范,临时电线必须架空在2.5m高以上,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
- 电动设备必须定期检查,确保其绝缘性能良好。
- 泵送混凝土时,输送管道应固定牢固,不得漏浆,安全阀应完好。
- 浇筑过程中,应保持施工区域整洁,及时清理施工垃圾。
- 夜间施工应提供足够的照明,照明设备必须符合安全规范。
3. 应急措施- 发生意外情况时,应立即停止施工,迅速撤离现场。
- 发现模板、支架变形、倾斜等情况,应立即停止施工,进行加固处理。
- 发生触电事故时,应立即切断电源,并进行急救。
- 发生火灾事故时,应立即报警,并组织人员逃生。
4. 施工结束后- 施工结束后,应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确保无安全隐患。
- 对施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为今后的施工提供借鉴。
四、交底要求1. 施工人员应认真学习本交底内容,确保掌握安全操作规程。
2. 施工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各项安全规定,不得擅自改变施工方案。
3. 施工管理人员应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巡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
4. 监理人员应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和规范要求进行监理,确保工程质量。
地下车库技术交底一、施工准备1.运输车、振动器等机具设备按需要准备充足,并考虑发生故障时的修理时间。
所用的机具均应在浇筑前进展检查和试运转,同时配有专职技工,随时检修。
浇筑前,必须核实一次浇筑完毕或浇筑至某施工缝前的工程材料,以免停工待料。
2.加强气象预测预报的联系工作。
在混凝土施工阶段应掌握天气的变化情况,特别在雷雨台风季节和寒流突然袭击之际,更应注意,以保证混凝土连续浇筑的顺利进展,确保混凝土质量。
3、施工前对模板及其支架、钢筋、保护层、予埋件和予留孔洞进展检查,保证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上的油渍已清理干净,缝隙和孔洞已堵严。
做好模板检查,钢筋评定和隐蔽验收资料,符合要求方可浇筑混凝土。
4、将根底底板上外表标高抄测在墙钢筋上,并作明显标记,供浇筑混凝土时找平用。
5、经泵送水检查,确认混凝土泵和输送管中无异物后,泵送混凝土前要先用适当的水泥砂浆或水泥浆润湿输送管内壁。
6、浇筑混凝土时保温所需的塑料薄膜、毛毡等应提前准备好。
7、因施工现场场地道路狭窄,为保证混凝土的供给及运输要求,现场组织专人负责罐车及车泵的进出场,拟在场内外各布置1人组织罐车的进出场工作。
保证道路通畅和车辆及人身平安。
8、为保证各施工段砼浇筑的连续性,并确保白天能完成砼浇筑施工任务,现场配备两个砼作业班组进展倒班作业,每班10人,并根据需要设2名后备人员,以便特殊情况下随时替换作业人员。
钢筋、模板分项均设2名值班人员处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同时管理人员全过程跟踪监测并及时处理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意外事件。
9、经自检合格后,通知监理公司验收之后报质检站验收,合格后,与甲方联系,解决好水电路畅通的问题后,方可通知搅拌站进混凝土。
二、施工要点1、混凝土浇筑主要施工方法〔1〕、混凝土浇筑时采用“平推浇筑法〞工艺。
根据泵车泵管长度,划定浇筑区域。
浇筑时由西往东退后浇筑,形成S形向后分段、斜坡、分层流动。
流动的水平距离不宜过长,以不大于10m为准。
地下室底板砼技术交底记录一、项目概述地下室作为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底板的施工关乎安全和使用性能。
本次技术交底记录旨在明确地下室底板砼工程的施工方案、施工要求和注意事项,确保施工过程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
二、施工方案1.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文件和业主要求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程序、施工工艺和施工顺序等。
2.底板砼工程应按照分区施工的原则进行,分为不同施工阶段进行施工,确保施工效果和施工质量。
三、材料准备1.砼配合比:按照设计文件要求进行配合,确保砼的强度和耐久性满足设计要求。
2.砼原材料:水泥、砂、碎石等原材料应按照相关标准进行采购,保证材料质量。
3.钢筋: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选择和加工,保证钢筋的数量、规格和强度合理。
四、施工要求1.准备工作:在施工前应进行底板的基础验收,检查地下室土壤的承载力和含水量等情况,确保基础条件符合要求。
2.模板安装: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图纸,将底板的模板进行安装,确保模板的水平度和稳固性。
3.填充层施工:根据设计要求,在底板底部进行填充层的施工,填充层应均匀压实,确保底板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4.钢筋安装: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图纸,在填充层上进行钢筋的安装,钢筋要按照设计要求的间距和位置进行安装,并使用钢筋连接件进行连接。
5.砼浇筑:在钢筋安装完成后,进行砼的浇筑,砼的浇筑应均匀、连续,并使用振捣器进行振捣,确保砼的密实度和均匀度。
6.养护:在底板浇筑完成后,应进行适当的养护,包括及时浇水、覆盖保护层等措施,确保砼的强度和耐久性。
五、安全措施1.施工人员应配备合格的操作证书和安全防护用具,如安全帽、安全鞋、手套等。
2.施工现场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保持通道畅通,防止人员跌倒和物体滚落。
3.施工过程中,需严格控制混凝土泵的操作,确保泵车和输送管的稳定和安全。
六、施工质量检验1.模板安装质量检验:应检查模板的水平度、稳固性和垂直度,确保模板安装符合要求。
2.钢筋安装质量检验:应检查钢筋的位置、间距和连接质量,确保钢筋安装符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