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Augustinum老年社区案例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1.06 MB
- 文档页数:9
德国改革养老制度探索多元化养老服务“老少之家”:老少皆可得所宜文汇报2019-03-17第三版图片作者:严建卫图片说明:慕尼黑“莱姆社会中心”养老院的老人在活动。
今天的题目是:每人谈自家一件过年的家用物品,一起回忆过去的时光。
图片作者:严建卫图片说明:“宾至如归”——养老院中的一间寝室,里面摆放的都是老人自带的家具。
引言德国是“老年社会保障制度”的摇篮。
1889年,“铁血宰相”俾斯麦首创了德国的养老体系,它便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雏形,此后对欧洲乃至世界许多国家的养老制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然而从上世纪70年代起,德国的人口出生率开始低于死亡率,国家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这使德国优越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多年来,为了维持社会保障体系的正常运转,继续向国民提供高质量的养老服务,德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社会各方也为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改革:维系养老制度的必由之路德国养老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则叫做“多代养老契约”,即:今天在职人员交纳的养老保险用来支付已退休人员的养老金。
将来这一代人退休了,他们的养老金则由下一代在职人员负担。
然而由于出生率下降,以及国民平均寿命大幅提高,德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发生了急剧变化。
与50年前相比,德国20岁以下年轻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从28.4%下降到了18.8%,而60岁以上老人的比例则从17.4%上升到了25.9%。
专家测算,到2030年,德国60岁以上人口将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今天,德国100个职工承担着50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但到2040年,他们必须养活84个老人。
毫无疑问,德国现行体制无法承担如此沉重的养老成本,改革势在必行。
多年来,德国政府从“开源和节支”两个方向采取了改革措施。
一方面,挖掘潜力,增加社会养老保障基金。
例如:从1995年开始实行“护理保险”,规定所有在职人员必须参加这个法定的保险项目。
再如:德国提出了“三个支柱理论”,即通过三个途径保障和充实社会养老基金:一是维系现行的养老保险,二是倡导企业发展附加养老保险,三是鼓励个人进行私人养老保障,如参加国家扶助的人寿保险、经营房产、储蓄以及经营股票等。
6个国外养老中心设计案例与4个国内养老地产案例2014—09-09 养老题图为蜗牛养老产业俱乐部LOGO|6个国外养老中心设计案例1、美国太阳城养老社区2、WoZoCo老年公寓-—MVRDV作品3、葡萄牙奥埃拉什老年中心4、斯洛文尼亚Hodo?老年中心5、德劳丁老年公寓6、奥地利老年人公寓一、美国太阳城养老社区1、太阳城选址于阳光明媚得凤凰城郊区太阳城就是美国著名得养老社区,它位于亚利桑那洲,凤凰城西北12英里,那里全年312天能够接收到日照,因住在其中得老年人活跃得生活方式而闻名。
太阳城拥有1200亩得高尔夫球场,所以又被称为“高尔夫爱好者得天堂"。
在它周边有Lake Pleasant地区公园,W hite T anks地区公园以及亚利桑那原始人生活历史博物馆。
社区于1961年开始建设,已经成为全美最好得老年社区之一。
这里得居民必须就是55岁以上得老人,18岁以下得陪同人士一年居住不能超过30天。
社区提供货品齐全得购物场所,包括餐饮、邮政与宗教服务在内得完备服务,以及专业化得医疗服务与丰富得娱乐休闲服务。
太阳城占地37、8k㎡,其中陆地37、6 k㎡,水域0、2 k㎡。
太阳城由DelWebb公司于1960年开始建设,经过20年得发展基本建成。
太阳城不仅阳光明媚,气候干燥少雨,适合于老年人居住,而且拥有方便老人生活得一切设施与法规2、太阳城经历了20年得发展历史1959年,Del Webb公司开始建造社区,首先建起来得就是一个商业中心,然后就是个高尔夫球场以及一个娱乐中心。
这个模式——建造一个小社区紧邻商业及娱乐设施,也成为了所有养老社区规划学习得对象.在开盘之前,Del Webb 做好了五件事情:价格适当得样板房,娱乐、工艺设施,拥有好餐厅得宾馆,一个邮局,以及一个商业中心。
Del Webb公司将娱乐设施、高尔夫球场、商业设施作为太阳城发展得关键。
3、太阳城住宅产品以独栋与双拼为主住宅全就是平房或别墅,不用爬楼新开发得西南部新区,专供退休得公司主管与老板居住,栋栋别墅立于高尔夫球场草坪周围,不仅空气新鲜,赏心悦目,更就是出门就可以打球房价便宜,由于这里没有学校,很多税赋得到减免。
国外的养老模式和案例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国外的养老模式和经典案例经典案例:英国老年社区特点:配套设施齐全的全龄化大型老年社区英国的老年社区建筑规模大,有各种各样的俱乐部,开设的课程和组织的活动超过80种以上。
具有完善的配套设施与功能区划分,是集合了居住,商业服务,度假疗养为一体的大型综合社区。
经典案例——丹麦老年住宅特点:环境优美,设计精当乡村城市——田园风光般的美丽和宁静,众多的庄园点缀广阔绿野上,开阔的乡间公路,如画图一般的古老的乡村教堂,独具丹麦风味的小餐馆,构成和谐的生活画卷。
经典案例:德国的养老社区特点:老年住宅与养老院相结合德国老年产业分为两种体系:社会住宅体系,养老院体系。
社会住宅体系里的老年住宅,内部多为无障碍设计,政府对老人住房采取补贴措施。
在生活援助方面,老年住宅房产主与民间福利团体签订提供服务的合同。
该合同可成为房产主获得建设资金贷款的融资条件。
养老院体系里的老年住宅是一种接近住宅形式的养老院。
在规划上,设计者把社会体系的老年住宅和养老院毗邻建设,以便在设置服务网点和急救站时,两者能共用。
先进的国外养老模式: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必然。
早在1965年,法国成为第一个老年型国家,之后是瑞典。
20世纪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相继步入此行列。
由于有经济实力的支撑和西方居家形态诸多方面的因素,这些国家养老对策的共同之处是依赖“社会养老”功能:在社会保障体制中,老年人被赋予了独立生活的经济能力;在福利设施、服务体系以及居住环境等方面,针对老年人的生理情况,采用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设计。
以美国为例,老年人的居住设施大致分为五类:独立式住宅、老年公寓、养老院、护理院、老年养生社区,每一类辅以相应的服务管理体制。
国外的养老模式和经典案例(2)亚洲国家中,日本、新加坡等也逐步进入了老年型国家之列。
因为有较雄厚的经济实力,这些国家一方面汲取了西方社会福利养老的特点,充分赋予老年人优厚的社保;另一方面,基于传统东方家庭观念的延续,它们还致力于开发家庭养老的功能,如提倡和鼓励“多代同居”(例如“两代居”集合住宅和“多代同堂组屋”等)。
0Vauban社区的“绿色”建筑小区居民参与小区的整体设计,使环境更为人性化2007-5下 社区3 312007-5下 社区居民参与的重要组织——Vauban论坛Vauban论坛是成立于1994年的NGO组织,它类似于社区发展协会。
这个组织设有固定专职工作人员与7个由居民组成的工作小组,他们负责各项专业议题的运作。
组织的运作经费来自会费、捐赠、政府资助与少量的创收。
Vauban论坛的主要功能是组织居民、教育居民(他们成功地将环境意识与节能概念纳入当地中小学课程中)、开展居民参与的活动、对社区开发进行监督、搜集整理并传播有关可持续发展的信息等等。
论坛的活动,除了定期开会讨论外,凭借互联网发达的优势,居民们还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进行沟通,例如现在人们喜欢用博客的形式来进行讨论与信息交换。
所有这些活动让环境的相关话题变得更加透明。
论坛还定期发行免费季刊,或不定期举办旅游参访活动与其他社区互访学习(适当收费),当然他们也负责接待那些慕名而来的观光者——即便是在欧洲,Vauban社区也很有名,这样做既传播了他们的经验,又筹集了经费。
在社区规划之初,Vauban社区依据人口统计学理论,将不同的社会阶层、职业、经济状况、年龄、甚至党派的居民,充分混和,这样就在新社区居民中避免了单一化的人口结构聚集。
德国人觉得,在从无到有的社区发展过程中,让居民之间以及居民与发展商之间的界线彻底模糊化——更确切地说是“平等化”,是对造就一个可持续发展社区有利的。
小尺度构建高效率社区Vauban社区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呢?与众不同的是Vauban社区的居民在规划之初就得以参与整个社区运作,他们充分拥有决定建物形式、开放空间比例与细部设计的权力。
所有人在规划之初也因此熟识,继而是沟通讨论的过程,一个稳定的社区架构在规划过程中便逐步建立了。
Vauban社区在建设之初就充分地发挥了“居民参与”到小区建设规划中的作用。
当地政府将规划用地分割成许多。
德国养老院案例——Deutsches Altenheim一、Deutsches Altenheim概述Deutsches Altenheim成立于1914年,位于德国波士顿的West Roxbury(西罗克斯伯里)。
建立的初衷是为退休德国的美国人提供老年住宅,他是一个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养老社区,现在被成为“老人之家”。
Deutsches Altenheim主要分为德国中心、雪绒花村和高级活动中心三个区域。
根据老年人的各种不同需求,提供不同类型的护理服务,包括短期康复、辅助生活公寓、延续护理、成人日渐健康护理以及阿尔茨海默氏症和记忆的护理(老年痴呆的护理)。
他的服务理念是在传承和保留德国人的传统以及文化的基础上,以最优质的生活环境和服务设施,为各种种族、宗教、背景的老年人提供最贴心的服务,让他们安享晚年。
Deutsches Altenheim现在共有马萨诸塞部门提供133专业护理床位,有专业护士以及高级护理人员,为老人之家的老人提供贴心的服务。
Deutsches Altenheim通过德国联合委员会认证,是501C(3)公共慈善机构,公司是接受波士顿的德国女援助协会的董事会的指示。
Deutsches Altenheim还与多个部门有着密切的合作:•Alzheimer's Association of Eastern MA •LeadingAge•LeadingAge Massachusetts•American Healthcare Association •Assisted Living Federation of America •Associated German Societies of New England •The Aurum Network•Massachusetts Assisted Living Federation •Massachusetts Senior Care Association •Massachusetts Quality of Care Consortium •Paradigm Healthcare Alliance •美国马萨诸塞州东部的阿尔茨海默氏症协会•LeadingAge•LeadingAge马萨诸塞州•美国医疗协会•美国生活辅助联合会•新英格兰的德国相关社团•奥罗网络•马萨诸塞州生活辅助联合会•马萨诸塞州高级护理协会•护理协会的马萨诸塞质量•范式医疗保健联盟二、Deutsches Altenheim的资金来源Deutsches Altenheim每年预算277万美元。
◎编辑|刘相龙|封面故事|交换人生的一部分德国适老化社区案例分析在德国,代际平等、互助在社区里自然地发生,并为数字科技助力社区适老化创新开拓了有意义的想象空间。
德国是最早步入人口老龄化的国家之一,人口老龄化较为严重。
德国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21.7%,且随着战后婴儿潮的德国人开始步入老年期,老龄化速度还在进一步加速。
中德两国在老龄化上有着相似的紧迫性,但是社会文化却有较大的差异——在中国比较主流的血缘代际养老无法满足德国社会与公众的需求。
比如德国老人独立居住的比例较高,仅有8%选择与子女同住,即便是老伴逝世或者分离,也有33.6%的老人选择自己独居。
大部分德国老人都更倾向于在自己的家中安老,只有到生活无法自理的境地,才会考虑住养老院。
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互助养老”社区在德国应运而生。
在德国,代际平等、互助在社区里自然地发生,并为数字科技助力社区适老化创新开拓了有意义的想象空间——依托数字科技与服务,是否有可能让“互助养老”在中国社区以更敏捷的身姿发挥作用?带着这些畅想,我们走进可以安心老去的社区的第二站——德国科隆的利多(Ledo)“多代屋”。
———————————————“多代屋”里的文化融合———————————————“多代屋”在德文里叫作“Mehrgenerationenhaus”,从字面上比较容易误解为多代共居的屋子,其实它的核心内容是构建无血缘关系的多代居民共同生活的场所,所以在中文的语境里,它更加接近“社区”的概念。
德国联邦家庭事务、老年、妇女和青年部在2006年推出“多代屋行动计划”,该政策的第二阶段于2012年启动,开始建立社区中心,为来自不同背景、年龄组的社会群体提供开放的聚会场所。
该计划的愿景是推动加强德国社会代际间的联系,比如“老人教孩子做作业,孩子反过来向老人解释如何使用智能手机”。
区别于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德国在社区适老化上的改革与创新,并没有回避德国社会家庭文化日渐式微的现状,而是在充分理解老年人需求的基础上,帮助更多的.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Rights Reserved.下居民比例不低于1:2,保障社区公共活动空间不因任何原因被侵占等等。
6个国外养老中心设计案例和4个国内养老地产案例2014-09-09 养老题图为蜗牛养老产业俱乐部LOGO|6个国外养老中心设计案例1、美国太阳城养老社区2、WoZoCo老年公寓——MVRDV作品3、葡萄牙奥埃拉什老年中心4、斯洛文尼亚Hodo?老年中心5、德劳丁老年公寓6、奥地利老年人公寓一、美国太阳城养老社区1、太阳城选址于阳光明媚的凤凰城郊区太阳城是美国著名的养老社区,它位于亚利桑那洲,凤凰城西北12英里,那里全年312天能够接收到日照,因住在其中的老年人活跃的生活方式而闻名。
太阳城拥有1200亩的高尔夫球场,所以又被称为“高尔夫爱好者的天堂”。
在它周边有Lake Pleasant地区公园,White Tanks地区公园以及亚利桑那原始人生活历史博物馆。
社区于1961年开始建设,已经成为全美最好的老年社区之一。
这里的居民必须是55岁以上的老人,18岁以下的陪同人士一年居住不能超过30天。
社区提供货品齐全的购物场所,包括餐饮、邮政和宗教服务在内的完备服务,以及专业化的医疗服务和丰富的娱乐休闲服务。
太阳城占地37.8k㎡,其中陆地37.6 k㎡,水域0.2 k㎡。
太阳城由Del Webb公司于1960年开始建设,经过20年的发展基本建成。
太阳城不仅阳光明媚,气候干燥少雨,适合于老年人居住,而且拥有方便老人生活的一切设施和法规2、太阳城经历了20年的发展历史1959年,Del Webb公司开始建造社区,首先建起来的是一个商业中心,然后是个高尔夫球场以及一个娱乐中心。
这个模式——建造一个小社区紧邻商业及娱乐设施,也成为了所有养老社区规划学习的对象。
在开盘之前,Del Webb 做好了五件事情:价格适当的样板房,娱乐、工艺设施,拥有好餐厅的宾馆,一个邮局,以及一个商业中心。
Del Webb公司将娱乐设施、高尔夫球场、商业设施作为太阳城发展的关键。
3、太阳城住宅产品以独栋和双拼为主住宅全是平房或别墅,不用爬楼新开发的西南部新区,专供退休的公司主管和老板居住,栋栋别墅立于高尔夫球场草坪周围,不仅空气新鲜,赏心悦目,更是出门就可以打球房价便宜,由于这里没有学校,很多税赋得到减免。
国外养老社区经典案例介绍经典案例:英国老年社区特点:配套设施齐全的全龄化大型老年社区英国的老年社区建筑规模大,有各种各样的俱乐部,开设的课程和组织的活动超过80种以上。
具有完善的配套设施与功能区划分,是集合了居住,商业服务,度假疗养为一体的大型综合社区。
经典案例——丹麦老年住宅特点:环境优美,设计精当乡村城市——田园风光般的美丽和宁静,众多的庄园点缀广阔绿野上,开阔的乡间公路,如画图一般的古老的乡村教堂,独具丹麦风味的小餐馆,构成和谐的生活画卷。
经典案例:德国的养老社区特点:老年住宅与养老院相结合德国老年产业分为两种体系:社会住宅体系,养老院体系。
社会住宅体系里的老年住宅,内部多为无障碍设计,政府对老人住房采取补贴措施。
在生活援助方面,老年住宅房产主与民间福利团体签订提供服务的合同。
该合同可成为房产主获得建设资金贷款的融资条件。
养老院体系里的老年住宅是一种接近住宅形式的养老院。
在规划上,设计者把社会体系的老年住宅和养老院毗邻建设,以便在设置服务网点和急救站时,两者能共用。
先进的国外养老模式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必然。
早在1965年,法国成为第一个老年型国家,之后是瑞典。
20世纪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相继步入此行列。
由于有经济实力的支撑和西方居家形态诸多方面的因素,这些国家养老对策的共同之处是依赖“社会养老”功能:在社会保障体制中,老年人被赋予了独立生活的经济能力;在福利设施、服务体系以及居住环境等方面,针对老年人的生理情况,采用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设计。
以美国为例,老年人的居住设施大致分为五类:独立式住宅、老年公寓、养老院、护理院、老年养生社区,每一类辅以相应的服务管理体制。
亚洲国家中,日本、新加坡等也逐步进入了老年型国家之列。
因为有较雄厚的经济实力,这些国家一方面汲取了西方社会福利养老的特点,充分赋予老年人优厚的社保;另一方面,基于传统东方家庭观念的延续,它们还致力于开发家庭养老的功能,如提倡和鼓励“多代同居”(例如“两代居”集合住宅和“多代同堂组屋”等)。
DIGE S T |新书品读[设计家]SENIOR HOu SING DESIGN:T AkING SOCIOLOGy AND PSyCHOLOGy INTO ACCOu NT基于社会学和心理学思维的养老院设计——《晚晴居》采访选读法国建筑师戴德旭从业已久,涉足领域颇广包括温泉疗养院、养老院、精神病院、学校、社会住房、办公楼,体育场等。
其中,养老院设计是他着力甚多的领域。
戴德旭倾向于立足社会养老制度、养老产业的构成、老年人行为与心理、生态学等,去深入思考自己作为建筑师所能够提出的设计方案。
他同时认为,方案应当因不同案例的条件、因所在时代环境的差异性而持续创新、优化。
总的来说,“我们的设计思路是基于为老年人提供舒适安逸的生活,维系他们的社会关系,保证他们享受到的护理服务的质量,同时也与他们家庭能够支付的养老资金相协调。
”目前,戴德旭与中国德稻集团合作,在上海开设了设计工作室,开展交流活动。
由于他在养老住宅设计方面的经验,他也与中国的甲将老人的文化素质、经济条件、场地本身的限制和优点等考虑在内《设计家》:您是何时开始养老院的规划和设计工作的?是否可以和我们讲述一下法国社会从最初到如今阶段发生的一些相关变化?戴德旭:我们自30年前成立事务所起就一直在承接不同的项目,这保证我们能够在各个领域不断进行创新。
实际上,对医院和养老院进行设计构思促使我们形成了在那个年代并不常用的社会学和心理学研究方式。
基于了解并尽量满足在一个护理院中不同群体(如病人、家庭、护理人员、行政人员、后勤人员)所需功能的前提下,我们设计了兼具原创性和创新性的建筑。
此外,我们也在此类项目中融入我们在绿色建筑方面的研究成果,这一点与护理院的性质更为协调,因为这些病人需要一个非常健康的居住环境。
长久以来,我们也见证了很多的发展演变,其中就有养老院中老人的衰老过程。
在欧洲,老人们一般会尽可能地长时间住在家中,他们通常会注重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直至年事很高,身体状况发展到需要社区或有关部门为他们提供上门护理和援助服务。
奥古斯汀——德国品牌养老院奥古斯汀(Augustinum)是德国最知名的高品质老年颐养品牌和德国最主要的社会服务公司之一,20世纪40年代末,公司成立了第一家居住式的颐养中心,它的出现彻底打破了传统养老院的经营模式。
德国奥古斯汀养老院为老人提供的住宅外景目前,奥古斯汀在德国拥有21家品牌养老院,近8000位老人在那里找到了自己的家。
它拥有3000多名专业员工,全套顶级的生活、娱乐设施,每年还有大批志愿服务人员为其工作。
奥古斯汀针对的主要是身体健全的老人,为他们提供全套的护理和文化交流活动。
除了做养老院,奥古斯汀还拥有有关养老的医疗器械公司、全德国最好的心脏专科医院,以及数家德国著名的内外科专业医院。
甚至在德国某个小城,奥古斯汀养老院还拥有当地最好的穹拱餐厅。
餐厅只有周末才对外开放,想来吃饭的话要提前很长时间预约。
德顶级养老院将落户上海在欧洲老年产业内被称为“五星级”酒店式的奥古斯汀居住式养老院,就将落户上海。
昨日,上海一公司向《每日经济新闻》透露,该公司与德国奥古斯汀将共同出资1000万元注册一家合资公司———奥古新诺,具体操作奥古斯汀养老院在上海落户事宜。
奥古斯汀基金董事马库尔斯指出,奥古斯汀的房间在30-100平方米左右。
老人入住时所交付的押金数额,大致等同该房间的产权价格。
据悉,申城已经步入老人快速增长期,市场对养老院的需求很大。
随着经济的发展,上海在各个领域均拥有全球顶级品牌,唯独没有顶级养老院。
上海奥古斯汀的目标人群分三部分:一是中国的富裕家庭。
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报告,在中国富裕家庭(家庭管理资产超过10万美元)的数目在2004年就已经达到了430万户,这些富裕家庭所持有的总资产大约在2.5万亿美元;第二部分是上海的华侨。
另外就是大量的中国留学生父母以及跨国公司里外籍人士的父母。
该公司负责人透露,目前德国奥古斯汀养老院在上海的选地工作正在进行中,大致定在青浦或者虹口。
作为顶级品牌的外资养老院,奥古斯汀将是第一家。
德国首设失智村的实践智慧作者:暂无来源:《海外星云》 2015年第14期德国首个失智村——湖边的腾那本是专门收容老年痴呆失智病人的专业疗养院。
它的设计理念从“延长正常生活”的概念出发,以“参与”取代“代劳”,拉长失智病人掌握日常生活技能的时间,为老人痴呆的照护提供另类的制度化选项。
●陈美慧高龄社会是许多国家面临的共同挑战,全球失智人口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有人甚至调侃道:“只要活得够久,失智是早晚的事!”德国近来出现全德第一个失智村,从“延长正常生活”的概念出发,以“参与”取代“代劳”,为老人痴呆的照护难题,提出另类的制度化选项。
像个生活机能健全的小村也像度假旅馆这个全德第一个标榜以“参与”为中心概念的失智村命名为“湖边的腾那本”,坐落于哈默尔恩市郊自然保护区内,紧临马场和湖边步道,绿意盎然。
哈默尔恩以格林童话“彩衣吹笛人”闻名,市区到处是老鼠和吹笛人的印记,复述着13世纪花衣魔笛手报复村民背信、诱拐小孩的古老传说,每年吸引百万游客上门。
湖边的腾那本,浪漫的名字让人联想起宁静雅致的湖边小村,实际上却是一个由四栋平房组成、占地1100平方米(约三个足球场大)、专门收容失智病人的专业疗养院。
所谓“参与”,就是只要病人愿意,也做得到,就鼓励他们参与生活的柴米油盐———买菜、烹饪、烤蛋糕、收拾碗筷、晒衣服、种菜等———拉长掌握日常生活技能的时间,延缓病情恶化。
为此疗养院设有一个简单超市、接待柜台、咖啡厅、美发院、果园、花园、小山丘、健身设备等基础设施,整体感觉像个生活机能健全的小村,也像度假旅馆。
四栋不同颜色的房子排成一个扁平的圆圈,中间是院子,周围圈有约一米高的简单篱笆,防止病人走失,不管怎么走,对外出口只有一个,是整个疗养院唯一有门禁的地方。
每栋房子分隔出13间私人套房,每间16平方米,另外还有大客厅、餐厅和活动室等宽敞的公共空间,设计的精神在于,碰到讨厌的人,失智病人也有机会走开。
鼓励互动,尊重个人差异让病人有成就感深度参与管理理念设计的史丹门说,腾那本借用法国小说家莫伯桑的经典名言:“与人的交往,让生命值得活下去”,鼓励和他人互动是失智照护极重要的一环,“但我们更尊重个人差异,不会勉强。
\( 140#养老设施 #组团式照料 #社区融入德国弗菜堡圣卡洛鲁斯老年人之家Friberg, GermanySt. Carolushaus秦岭Qin Ling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研究生这是一栋芫美融合功能专业性、文化传承感和建筑形式美的养老设施建筑,通过小规模组团化的照料单元、社区共享的公共活动空间、以及丰富实用的室外环境,帮助老年人保持和延续了“正常化”的曰常生活和社会参与。
开设时间2012年9月建筑层数地上6层,地下1层设施类型护理型养老设施总床位数115床(包含100个护理床位15个昏迷病人特护床位)用地面积9270平方米居室总数108间总建筑面积7740平方米居室类型单人间和双人间运营方圣•文森特•冯•保罗慈善修女教会建筑设计PEG m b H、BPSGmbH141一、项目概况历史沿革圣卡洛鲁斯老年人之家是一个有着上百年历史的养老设施。
设施始建于1903年,由弗莱堡圣•文森•冯•保 罗慈善修女教会(Orden der barmherzigen Schwestern vom hi.Vinzenz von Paul)为退休老人和圣约瑟夫 医院的老年康复者建造(图1)、1944年,原有建筑在二战空袭中被摧毁,直到1958年才在原址重建,1961 年恢复开放(图2)。
之后的半个世纪里,德国的养老政策制度和服务理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长走廊两侧 布满房间的传统养老院建筑形式已逐渐无法满足现代的养老护理服务需求,因此教会决定在原址对面的用地上 建设一座新的养老护理设施,以改善居住和护理环境(图3)。
设计理念项目定位为符合现代养老服务理念的“第五代”护理设施(图5),主要收住需要生活照料和护理服务的 老年人,同时面向周边社区居民提供餐饮和文化活动服务,设计时在空间布局和场地应对层面给予了针对性的 考虑。
在空间布局层面,设计摆脱了传统护理院将老人居室与公共活动空间集中线性布置的空间模式,而采用 了分散布置小规模组团的设计策略。
外国空巢老人乐享晚年有高招作者:陈春深来源:《养生保健指南》2013年第06期德国:老少互助有特色面对人口老龄化社会的步步逼近,德国的互助养老可谓颇具特色。
一位叫克劳迪娅的老人和她的4位同龄朋友在慕尼黑江畔区合买了一栋19世纪的别墅,将它翻修改装后,作为安享晚年的寓所。
在别墅里,老人们各自拥有一个卧室,并共用厨房、客厅。
平时,他们会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各自负责担当“主厨”、园丁、采购……这样同龄人相助,费用没有养老院那么高,还可以维持“正常”的家居生活。
在德国,还有一种颇有新意的互助模式,这就是民政部门和大学生服务中心联手搞的老少互助。
家住法兰克福的老先生格特诺,独居带花园的别墅,很寂寞。
想找个像他外孙女一样年龄的大学生来家“做客”。
便委托法兰克福大学学生处贴了一个广告,随即,教育系学生玛丽搬进了老人的家。
玛丽住在格特诺女儿原来住的房间,家里的电器家具可以随便使用,而且不用交房租。
但玛丽也很勤快,对老人也很关心,将每天做晚餐的活全承包了,饭后还会陪老人看电视、聊天,经常陪老人散步,帮助打扫花园、外出采购等。
法国:“别墅家庭”解孤寂在法国,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往往会选择“家庭护士”来料理生活起居。
虽然生活无忧,但老人心中的孤寂却无人理会。
基于此,法国前几年兴起了一个叫做“别墅家庭”的计划,缺少温情的老人挑选一户人家,让他们搬到自己的家中,组成一个大家庭,重新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亲情。
美国:躲开“空巢”住公寓在美国,老人大多崇尚独立生活,但也喜欢住在熟悉环境中,因此老年互助社区成为美国老人们的理想选择。
他们只需要每年交数百美元会费,就能以低廉价格享受社区提供的购物、医疗等服务。
另外还有很大一部分的美国老人会选择在老年公寓度过人生的“夕阳岁月”。
弗州62岁以上老人可以申请入住老年公寓,那里有专职员工照顾老人的基本生活起居。
老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选择入住高档公寓或政府资助的老年公寓。
前者为私立,收费昂贵,服务设施和质量也相应更好;后者是老年公寓的主流,主要面向中低收入老人,入住者需符合一定的年收入要求,因州而异,并将收入的1/3交给公寓,不足费用由政府支付。
德国Augustinum老年颐养品牌开发运营及推广的有关分析目录●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国内养老服务业的现状●国内养老地产的发展现状●德国Augustinum老年颐养品牌开发运营及推广的发展前景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中国也必将成为一个老年中国。
从2001年2100年,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可以划分为这样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01年到2020年是快速老龄化阶段。
这一阶段,中国将平均每年增加596万老年人口,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28%,大大超过总人口年均0.66%的增长速度,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
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067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2.37%;第二阶段,从2021年到2050年是加速老龄化阶段。
伴随着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的新中国成立后第二次生育高峰人群进入老年,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开始加速增长,平均每年增加620万人。
同时,由于总人口逐渐实现零增长并开始负增长,人口老龄化将进一步加速。
到2023年,老年人口数量将增加到2.7亿,与0-14岁少儿人口数量相等。
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推进到30%以上,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9448万,占老年人口的21.78%;第三阶段,从2051年到2100年是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
2051年,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峰值4.37亿,约为少儿人口数量的2倍。
这一阶段,老年人口规模将稳定在3-4亿,老龄化水平基本稳定在31%左右,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占老年总人口的比重将保持在25-30%,进入一个高度老龄化的平台期。
根据对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的预测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中国人口老龄化将伴随21世纪始终。
自1999年中国进入老龄社会开始,老年人口数量就开始不断增加,老龄化程度也在持续加深,直到210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仍然高达3.18亿,占总人口的31.09%,人口老龄化将伴随21世纪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