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超声的检查方法及相应的图象
- 格式:ppt
- 大小:3.84 MB
- 文档页数:64
肝脏超声知识点总结肝脏超声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医学影像技术,它利用超声波在人体内部的反射和吸收特性来生成肝脏的图像。
这种检查方法对于评估肝脏的大小、形态、结构和血流情况非常有效。
以下是肝脏超声的一些关键知识点:1. 检查准备:通常不需要特别的准备,但患者可能需要空腹,以减少胃肠道气体的干扰,从而获得更清晰的图像。
2. 检查过程:患者躺在检查台上,医生会在其腹部涂抹一层导声胶,然后使用探头在腹部移动,通过不同的角度和深度获取肝脏的图像。
3. 正常肝脏的超声表现:正常肝脏在超声下表现为均匀的中等回声,轮廓清晰,肝内血管结构可见。
4. 肝脏病变的超声表现:- 囊肿: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无回声区域,边界清晰。
- 肝血管瘤:通常表现为高回声的圆形或椭圆形结构,内部可能有声影。
- 肝硬化:肝脏表面不规则,内部回声增强,血管结构可能模糊不清。
- 脂肪肝:肝脏回声增强,后方回声衰减。
5. 肝脏肿瘤的超声特征:肿瘤可能表现为低回声或高回声区域,边界可能不规则,有时可见到肿瘤内部的血流信号。
6. 门静脉和肝静脉的评估:超声可以评估门静脉和肝静脉的血流方向和速度,对于诊断门静脉高压症和肝静脉阻塞等疾病非常有用。
7. 胆囊和胆管的观察:肝脏超声还可以观察到胆囊和胆管的情况,如胆囊炎、胆石症等。
8. 肝脏血流的多普勒评估:通过多普勒超声可以评估肝脏的血流情况,包括动脉、门静脉和肝静脉的血流。
9. 肝脏超声的局限性:虽然超声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检查方法,但它也有局限性,如对小病变的检测能力有限,对某些病变的定性也存在困难。
10. 后续检查:如果肝脏超声发现异常,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如CT、MRI或肝脏活检等。
肝脏超声是一种快速、安全且成本效益高的检查方法,对于肝脏疾病的初步诊断和监测具有重要价值。
随着技术的进步,肝脏超声的分辨率和功能也在不断提高,为临床提供了更多的诊断信息。
肝脏超声检查报告
报告日期:XXXX年XX月XX日
报告编号:XXXXX
一、检查目的
本次肝脏超声检查的目的是评估肝脏形态、大小、结构及异常发现,为医生提供参考依据,帮助确诊及评估肝脏健康状况。
二、检查方法
采用超声波技术对患者的肝脏进行无创检查,通过超声图像观察肝
脏各部位的形态和结构,运用多种观察角度评估肝脏的大小、血流状
态等。
三、检查结果
1. 肝脏形态:肝脏外形规则,边缘整齐,无明显结节或异常包块。
2. 肝脏大小:肝脏大小正常,显示符合患者年龄、性别及体表大小
的范围。
3. 肝脏回声:肝脏回声均匀,具有正常肝实质特征。
4. 肝脏内血流:观察多个血管分布,无明显异常血流信号及阻塞。
5. 脏器周围区域:观察肝脏周围区域,无腹腔积液或明显异常肿块。
四、结论与建议
根据本次肝脏超声检查结果,肝脏形态、大小、结构等均属于正常范围,未发现明显异常情况。
然而,超声检查结果仅供参考,建议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及其他检查结果,由医生综合判断并制定进一步治疗方案。
以上报告仅对本次检查结果进行描述,不排除其他潜在疾病或病变的可能性,建议您持续关注肝脏健康状况,并定期进行复查,以维护您的健康。
此为肝脏超声检查报告,仅供医生参考。
超声肝脏的标准切面超声肝脏的标准切面。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腺体器官,位于腹腔右上象限,是人体消化、代谢和解毒的重要器官。
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肝脏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超声检查,可以清晰地观察肝脏的内部结构,发现肝脏的异常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在超声检查中,观察肝脏的标准切面是非常重要的。
标准切面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方法进行切割,以便于观察和评估器官的内部结构和病变情况。
对于肝脏的超声检查来说,标准切面包括肝脏的长轴切面和短轴切面。
首先我们来看肝脏的长轴切面。
在超声检查中,肝脏的长轴切面是指将探头沿着肝脏的长轴方向进行切割,从而观察肝脏的前后方向的结构。
在这个切面上,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肝脏的上下缘,肝右叶和左叶的结构,以及肝门区的血管和胆管的分布情况。
通过观察肝脏的长轴切面,可以及时发现肝脏的肿块、囊肿、结石等病变,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其次是肝脏的短轴切面。
在超声检查中,肝脏的短轴切面是指将探头垂直于肝脏的长轴方向进行切割,从而观察肝脏的左右方向的结构。
在这个切面上,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肝脏的内部血管分布情况,肝脏实质的结构和回声特点,以及肝脏内部的病变情况。
通过观察肝脏的短轴切面,可以及时发现肝脏的肿大、肿块、血管瘤等病变,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总的来说,肝脏的超声检查是一种简便、安全、无创的检查方法,对于评估肝脏的结构和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在超声检查中,观察肝脏的标准切面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肝脏的异常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因此,我们在进行肝脏超声检查时,应该重视观察肝脏的标准切面,提高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患者的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2021版肝病超声诊断指南一、超声诊断基础超声诊断是一种基于超声波的医学影像技术,广泛应用于肝病的诊断。
超声波具有良好的穿透性和反射性,可无创检测器官或组织的形态学改变。
在肝病诊断中,超声可为病变性质、程度及范围提供准确的评估依据。
二、肝脏解剖与生理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实质器官,具有代谢、解毒、免疫等多种生理功能。
肝脏解剖结构复杂,了解肝脏的解剖与生理对于超声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正常肝脏声像图表现为均匀的中等回声,肝静脉系统清晰可见。
三、肝病超声检查技术1.常规超声:最常用的肝病检查技术,可观察肝脏形态、大小、回声及血流情况。
2.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观察肝脏血流动力学变化,评估肝脏功能。
3.频谱多普勒超声:可测定肝静脉血流速度,判断是否存在淤血或梗阻。
4.超声造影: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观察肝脏血流灌注情况,提高超声诊断的准确性。
5.三维超声:重建肝脏形态,为病变定位及手术提供参考。
四、肝病超声图像分析肝病超声图像分析主要关注肝脏形态、回声、血流及病灶特征等方面。
异常肝脏声像图表现为肝脏肿大、质地改变、回声异常、血管结构紊乱等。
不同肝病具有不同的超声表现,需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
五、常见肝病的超声诊断1.肝炎:肝脏轻度肿大,回声略增高,血流未见明显异常。
2.肝硬化:肝脏缩小,质地不均,回声增强,门静脉增宽,血流减少。
3.肝癌:肝脏实质性肿块,回声不均,血流丰富或减少,周围组织浸润。
4.脂肪肝:肝脏肿大,回声增强,血管纹理模糊。
5.淤血肝:肝脏肿大,质地柔软,回声正常或增强,门静脉扩张。
6.血吸虫肝病:肝脏实质性结节,呈散在或簇状分布。
7.肝囊肿:肝脏内单发或多发无回声区,壁薄。
8.血管瘤:圆形或椭圆形低回声区,边界清晰,内部血流丰富。
9.胆道结石:强回声团块,后方伴声影。
10.布-加综合征:下腔静脉或肝静脉阻塞,血管管径增粗、扭曲。
六、肝病超声诊断的局限性虽然超声在肝病诊断中具有广泛应用,但仍存在一定局限性。
超声对各脏器检查常规-肝脏检查仪器条件探头频率 3.0~5.0~7.0MHz,灵敏度调节至使肝的轮廓清楚,肝内门静脉壁回声较强,管腔内为无回声区。
使用电子线阵、电子凸阵、电子相控阵探头。
检查方法1.体位①仰卧位,右上肢上举至头部,使肋间隙增大(常规体位)。
②左侧45°~90°卧位,使肝脏向左移位,以检查肝门、膈顶部、右前叶及右后叶。
③斜坡卧位,用于肝下缘位于肋缘之上的患者,或因肥胖、腹水使肝位置上移的患者,此位于吸气后屏气,可使肝位置下降,从肋缘下检查肝脏。
④俯卧位,从背侧检查肝右叶后段。
⑤立位,检查有无肝下垂。
2.检查途径(1)剑突下途径:探头置剑突下,①斜切半横切扫查,又分向上倾斜约45°向下倾斜约60°。
②横切检查,向上倾斜75~80°。
③纵切扫查,探头置中线左侧,向右逐渐移动探头,超声束作一系列纵切扫查。
观察肝左叶的形态,左叶的上缘,左叶与心脏、腹主动脉、胰腺等的邻接关系,左叶同门静脉左干、角部、矢状部、左外下支、左外上支、左内支等的走行,分布情况,以及与之伴行的肝胆管情况。
纵切扫查显示下腔静脉、腹主动脉。
在肝左叶后方时,测量左叶的前后径、上下径。
(2)左肋缘下途径:探头置左肋缘下并朝向患者左肩,超声束呈水平扫查方向,从朝向患者左肩方向缓慢移动探头至中线,进行对肝左叶全貌的斜切扫查,尤其是观察被肋弓遮盖的左肝部分。
(3)右肋间途径:探头置肋间作肝的横切扫查,从右第4、5肋间开始顺序向下到肋缘下方,探头在肋间向外(腋前线至腋中线)向内(锁骨中线至胸骨旁线)作必要的滑动,充分显示肝右叶的横切及斜切图像,观察肝右叶内血管、胆道的分布、走行情况及肝右叶内的回声分布,测量最大横切面的前后径线即肝右叶的前后径。
(4)右肋缘下途径:①探头置右肋缘下,由前向后作垂直方向的横切扫查,观察在平静呼吸及深吸气时肝右叶在肋缘下的大小及厚径。
②探头在右肋缘下从内向外或从外向内移动,超声束平面从肋下向患者头侧方向倾斜行肝脏的各种斜切扫查。
肝脏超声标准切面肝脏超声检查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可以清晰地显示肝脏的形态结构和血流情况,对于肝脏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在进行肝脏超声检查时,标准切面的获取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将介绍肝脏超声标准切面的相关内容。
1. 肝脏超声检查的准备工作。
在进行肝脏超声检查前,患者需要空腹6-8小时,以减少肠气对肝脏的遮挡。
同时,患者需要脱去上衣,躺在检查床上,保持平躺或右侧卧位。
医生在进行检查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准备好超声仪器,调节好相关参数,以确保能够清晰地显示肝脏的图像。
2. 肝脏超声标准切面的获取。
(1)经肋间切面,医生在进行经肋间切面时,需要让患者取右侧卧位,将右手置于头部,用左手扶住头部向右侧转动。
医生站在患者右侧,将超声探头沿肋缘平行于肋骨间隙,逐渐向下推进,直至显示肝脏全貌。
(2)剑突下切面,医生在进行剑突下切面时,需要让患者取仰卧位,医生站在患者右侧,将超声探头置于剑突下,向右斜下方推进,直至显示肝脏全貌。
3. 肝脏超声标准切面的解读。
在获取肝脏超声标准切面后,医生需要对图像进行准确的解读。
首先需要观察肝脏的形态结构,包括肝脏的大小、形状、边缘等情况。
其次需要观察肝脏内部的回声情况,包括肝实质的回声均匀性、肝内血管的分布情况等。
最后需要观察肝脏的血流情况,包括门静脉、肝动脉和门脉的血流速度和血流方向等。
4. 注意事项。
在进行肝脏超声检查时,医生需要注意以下事项,首先,需要避免受检者过度呼吸,以免呼吸运动对图像质量造成影响;其次,需要避免受检者的肠道气体过多,以免气体对肝脏的遮挡影响检查结果;最后,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切面和位置进行检查,以获得清晰的肝脏图像。
5. 结语。
肝脏超声标准切面的获取对于肝脏超声检查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获得清晰的标准切面图像,才能对肝脏的形态结构和血流情况进行准确的评估。
医生在进行肝脏超声检查时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以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肝脏超声体检检查规范一、检查目的1.肝脏的位置、形态和大小2.肝脏实质回声水平3.判断有无弥漫性病变4.判断有无局灶性病变及其物理性质,即囊性、实性、混合性。
5.根据病变的灰阶声像图特征和彩色多普勒表现,给出疾病的提示性意见,如几个月复查、专科医院进一步检查等。
二、适应症1.判断肝脏的大小、形态和位置、肝脏的正常变异(如尾叶肥大、Riedel叶等)或病理性肿大、萎缩2.肝脏弥漫性疾病脂肪肝、肝硬化、肝炎、淤血肝、肝纤维化及其他原因所致肝实质病变等3.肝脏囊性占位病变:肝囊肿、多囊肝、肝内胆管囊性扩张等肝脏局限性疾病4.肝脏实质性占位性病变:良性肿瘤、恶性肿瘤(原发、转移)5.肝及肝周脓肿肝脓肿膈下脓肿6.肝血管疾病血管瘤门静脉高压、门静脉血栓等7.肝脏外伤、破裂、血肿等三、禁忌症无绝对禁忌症。
四、检查前准备检查前一般需禁食8小时以上,尽可能于其他项目前检查,避免因其他检查或活动后胃肠内产生过多气体干扰显像。
五、检查方法1.探头的选择:凸阵或线阵探头,成人一般选择探头频率为3.5MHz,体型较瘦或小儿可选择探头频率为5MHz。
对于位置较表浅的病变,可试用高频探头观察其细微结构。
2.患者体位:(1)仰卧位:最常用。
主要用于检查肝左叶,肝右前叶和部分右后叶。
(2)左侧卧位:常用。
可使部分右肝组织包括肝门结构脱离右肋弓的遮盖,便于在肋缘下对肝门结构进行检查。
也便于检查者对肝右叶,特别是右肝膈顶部的观察。
(3)坐位:用于肝脏位置较高患者的超声检查。
也可用于了解肝脏活动度以诊断肝脏下垂。
(4)俯卧位:一般不采用,仅在肝脏位置过高,肝脏右叶显著肿大或者在腹膜后肿块与肝右后叶肿瘤的鉴别诊断中,根据需要选用。
3.扫查方法:(1)标准断面:1)左肋弓下斜断面扫查 2)左上腹及剑突下纵断面扫查 3)右侧肋弓下斜断面扫查 4)肝脏横断面扫查 5)右肋间斜段扫查 6)右肋间肝胆纵切、斜切面 7)右肋缘下肝肾纵断面。
(2)扫查中的注意事项:1)肝脏超声检查有多个易漏区,主要包括:为右肝膈顶部、肝左外叶外侧角区、肝表面、肝右叶下角、肝右后叶上段外侧区,尾状叶等。
肝脏超声标准切面手法肝脏超声检查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肝脏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正确的超声检查手法和标准切面对于获取清晰的肝脏影像至关重要。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肝脏超声标准切面的手法,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超声检查技术。
一、仰卧位标准切面。
1. 肝脏的仰卧位标准切面包括肝右叶纵切面和肝左叶纵切面。
2. 肝右叶纵切面,将探头置于右肋缘中线处,向腋中线方向滑行,即可见右肝叶图像。
在此过程中,应注意调整探头的角度和位置,以获得清晰的肝脏图像。
3. 肝左叶纵切面,将探头置于左肋缘中线处,向腋中线方向滑行,即可见左肝叶图像。
同样,需要注意调整探头的角度和位置,以获得清晰的肝脏图像。
二、侧卧位标准切面。
1. 肝脏的侧卧位标准切面包括肝右叶横切面和肝左叶横切面。
2. 肝右叶横切面,将探头置于右胁下水平线处,向腋中线方向滑行,即可见右肝叶图像。
在此过程中,同样需要注意调整探头的角度和位置,以获得清晰的肝脏图像。
3. 肝左叶横切面,将探头置于左胁下水平线处,向腋中线方向滑行,即可见左肝叶图像。
同样,需要注意调整探头的角度和位置,以获得清晰的肝脏图像。
三、注意事项。
1. 在进行肝脏超声检查时,应该让患者保持深吸气和屏气状态,以便于观察肝脏的位置和形态变化。
2. 在调整探头位置和角度时,应该避免过度用力,以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不适。
3. 在观察肝脏图像时,应该全面观察,注意观察肝脏的大小、形态、边缘、内部回声等特征,以帮助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
通过以上介绍,相信大家对肝脏超声标准切面手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正确的超声检查手法和标准切面对于获取清晰的肝脏影像至关重要,希望大家在临床实践中能够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提高超声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好的帮助。
肝脏超声检查_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超声检测技术是各种肝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二维实时超声显像主要用于肝脏形态的变化,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则用于肝脏血管病变与血流动力学检查。
超声检查显示肝脏的病变图像,属于声学物理的性质变化。
同一病变,病程发展的不同阶段,超声图像表现不同;而不同病变,其声学物理性质相似,超声图像的表现可能相同。
因此超声不能提示病理解剖学的诊断。
小部分肝占位性病变超声检测不能鉴别良、恶性,如弥漫性肝硬化与弥漫性肝癌。
有些肝内小结节则难以区别为炎性或肿瘤。
必要时可在超声定位下行肝脏介入性活检或其他检查。
临床医生对超声检查提示的结果,应密切结合临床表现及其他检查所见,全面饿饭年息后确定诊断。
[适应症]1.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侧枝循环形成。
2.膈下积液或脓肿。
3.肝内液性病变,如肝囊肿、多囊肝、肝包虫病及肝脓肿形成期。
4.脂肪肝。
5.肝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
6.肝内明显的血管异常,如淤血肝、门静脉异常病变、动脉瘤。
7.肝先天性异常。
8.血吸虫性肝病。
9.肝外伤出血。
[检查方法]1.使用常规检查实时B型超声仪,凸阵或线阵探头,频率2.5~5.0MHz。
观察肝血管血流状态需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
检查前一般不需特殊准备。
肝硬化、腹部气体较多者可在饮水500~800ml 后检查。
2.受检查者常取平卧位,根据需要亦可取左右侧卧位或坐位。
平静均匀呼吸,但测量肝肋下斜径与左叶的长度和厚度时,深呼吸后屏气。
3.检查肝脏大小、位置,常规观察以下4组切面(1)自右侧第五肋间隙开始,测量肝脏上界,沿肋间隙自右锁骨中线至腋中线依次向下至肝下缘,显示肝脏、但你、门静脉主干至门静脉右干和分支的长轴与下腔静脉。
(2)肝右下缘至横膈间的肝区探测右肝静脉长轴,测量肝右叶最大斜径;腹部正中线两侧与其平行的矢状切面或斜切面,显示尾状叶、肝段下腔静脉;胆囊长轴、胆总管。
(3)剑突下矢状切面腹主动脉前,测量肝左叶长度和厚度;探头置于左肋缘下,声束朝向左肩、左季肋部方向,显示左外叶、左侧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