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安全工程师综合知识第七章辐射防护知识(精简版)
- 格式:docx
- 大小:152.00 KB
- 文档页数:24
辐射防护知识1、四种常见的射线:在我们的周围到处存在着射线—太阳光、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宇宙射线,这些射线都是电磁波。
由于光子的能量较低,强度较小,它们大多是没有危害的。
核射线就和它们有很大的不同。
1)它们由α、β和中子组成同γ射线一样具有很短的波长。
2)它们的能量高到足以使分子离子化导致生物组织遭到破坏。
核射线有时也叫做“离子射线”。
受到射线照射的生物体可能使机体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这取决于射线源的强度和广度以及采取的防护措施。
通常情况下穿透力较强的射线是γ射线和中子射线,它们破坏性较小,但是防护困难。
α、β射线穿透力较弱,破坏性较大,但是防护比较简单。
所有这些放射源都是向四周空间时刻放射射线。
2γ射线和X射线X和γ射线都是电磁波(光子)。
唯一的区别是来源:γ射线是属于原子核发射出来的辐射;X射线指的是在原子核外部产生的辐射。
它们和光速一样快,能穿透大多数物体,在介质中穿过波长不会发生变化但强度会逐渐减弱。
Gamma射线在空气中传播几乎不受影响,它可以被几英尺的水,数英尺的混凝土,几英寸的钢或铅完全阻挡。
由于它不容易被减弱,所以能轻易的检测到它的存在,同时人体也容易被它照射到。
多数放射源在释放Gamma射线时都伴随着释放出α、β射线或中子射线。
X射线能量比γ射线能量稍低。
3、辐射危害1、职业照射2、公众照射3、医疗照射4、潜在照射4.吸收剂量对X射线、γ射线,吸收剂量在0.25戈瑞以下时,人体一般不会有明显效应;但是,剂量再增加,就可能出现损伤。
当达到几个戈瑞时,就可能使部分人死亡。
接受同样数量的“吸收剂量”,受照射时间越短,损伤越大;反之,则轻。
吸收同样数量剂量,分几次照射,比一次照射损伤要轻。
表1、常用放射线单位及换算关系自然界中到处都存在射线,但它的量十分的低下且不会对人造成伤害(小于20μR/h)。
这些微量的射线有来自宇宙的少量射线,来自自然界各类物质的γ射线辐射,还有当地层环境中本身含有的放射性物质辐射出的各种射线,同时也包括建筑物中所用的材料,及其材料的来源,不同原料的来源有不同的射线含量。
第七章:辐射防护基础1、辐射防护的目的与任务是什么?辐射防护和核安全的目的是防止有害的确定性效应,并限制随机性效应的发生概率,使它们达到被认为可以接受的水平。
辐射防护和核安全的基本任务:既要保护从事放射工作者本人和后代以及广大公众乃至全人类的安全;保护好环境;又要允许进行那些可能会产生辐射的必要实践以造福于人类。
2、简述天然辐射源与人工辐射源的主要来源以及他们对人类造成的照射水平每年为多少?来源:天然:①宇宙射线②宇生放射性核素③原生放射性核素人工:医疗辐射、核爆炸、核电站、1、天然辐射源按其起因分为三类:宇宙辐射、宇生核素、原生核素2、天然辐射源所引起的全球居民的年集体有效剂量的近似值为107人·SV3、照射可以分为正常照射或潜在昭射;也可以分为职业照射、医疗照射和公众照射;在干预情况下,还可以分为应急照射或持续照射。
4、根据辐射效应的发生与剂量之间的关系,可以把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分为随机效应和确定性效应两类。
5、在辐射防护中把随即性效应与剂量的关系简化地假设为“线性”、“无阈”6、从慎重的观点出发,一般认为在已有的人体细胞中,基因的自然性的突变基本上是有害的。
7、使自然突变几率增加一倍的剂量叫突变倍加剂量,大约为(0.1-1)Gy,代表值为0.7G y8、辐射剂量与辐射防护中常用量及其单位。
9、比释动能K,10、外照防护的基本原理:减少或避免射线从外部对人体的照射。
11、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屏蔽防护。
外照射防护三要素。
12、照射量X是个历史悠久,变化较大的一个辐射量。
X=dQ/dm,单位:C/kg,过去照射量的单位是伦琴,符号为R。
1R=2.58*10-4现有的技术条件下,能被精确测量照射量的光子的能量限于10kev-3MeV范围以内。
在辐射防护中上限可扩大到8MwV。
13、比释动能K=dεtr/dm。
dεtr是不带电粒子在质量为dm的物质中释放出的全部带电粒子的初始动能总和的平均值,它既包括这些带电粒子在韧致辐射过程中辐射出来的能量,也包括在该体积元内发生的次级过程所产生的任何带电粒子的能量。
核安全工程师-核安全综合知识-辐射防护基础-辐射防护剂量限值[单选题]1.我国目前执行的《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是()。
A.GB18871-2002B.GB6249-201(江南博哥)1C.GB11806-2004D.GB13695-1992正确答案:A[单选题]4.对于公众照射,平均年有效剂量限值为()mSv。
A.0.25B.0.5C.1D.1.5正确答案:C[单选题]5.对于职业照射,眼晶体平均年当量剂量限值为()mSv。
A.100B.150C.300D.500正确答案:B[单选题]6.对于职业照射,皮肤平均年当量剂量限值为()mSv。
A.50B.150C.300D.500正确答案:D[单选题]7.对于职业照射,手和足平均年当量剂量限值为()mSv。
A.50B.150C.300D.500正确答案:D[单选题]8.对于公众照射,眼晶体平均年当量剂量限值为()mSv。
A.1B.15C.30D.50正确答案:B[单选题]9.对于公众照射,皮肤平均年当量剂量限值为()mSv。
A.1B.15C.30D.50正确答案:D[单选题]10.年龄小于()周岁的人员不得接受职业照射。
A.12B.14C.16D.18正确答案:C[单选题]11.对于年龄为16-18岁接受涉及辐射照射就业培训的徒工或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使用辐射源的学生,应控制其职业照射使之不超过年有效剂量()mSv。
A.4B.6C.8D.10正确答案:B[单选题]12.对于年龄为16-18岁接受涉及辐射照射就业培训的徒工或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使用辐射源的学生,应控制其职业照射使之不超过眼晶体的年当量剂量()mSv。
A.15B.30C.50D.100正确答案:C[单选题]13.对于年龄为16-18岁接受涉及辐射照射就业培训的徒工或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使用辐射源的学生,应控制其职业照射使之不超过四肢(手和足)或皮肤的年当量剂量()mSv。
A.50B.100C.150D.200正确答案:C[单选题]14.孕妇和喂乳妇女应避免受到()。
日本核电站接连发生事故,造成核泄漏,泄漏产生的污染对人体会有哪些危害?遇到核泄漏后产生的核辐射,我们又该怎样应对?据国家原子能机构网站介绍,应急状态下为避免或减少工作人员和公众可能接受的核辐射剂量可采取一定的应急防护措施,如隐蔽、撤离、服碘防护、通道控制、食物和饮水控制、去污,以及临时避迁、永久再定居等。
日本核电站接连发生事故,造成核泄漏,泄漏产生的污染对人体会有哪些危害?遇到核泄漏后产生的核辐射,我们又该怎样应对?据国家原子能机构网站介绍,应急状态下为避免或减少工作人员和公众可能接受的核辐射剂量可采取一定的应急防护措施,如隐蔽、撤离、服碘防护、通道控制、食物和饮水控制、去污,以及临时避迁、永久再定居等。
■核安全常识辐射无色无味又无处不在约在100年前,科学家发现某些物质能放出三种射线:阿尔法射线、贝塔射线和伽马射线,统称电磁辐射。
辐射无色无味,无声无臭,看不见,摸不着。
不过辐射却可用仪器来探测和度量。
度量辐射剂量的单位是希沃特,简称希。
1毫希等于千分之一希。
人类有史以来一直受着天然电离辐射源的照射,包括宇宙射线、地球放射性核素产生的辐射等。
辐射无处不在,食物、房屋、天空大地、山水草木乃至人们体内都存在着辐射照射。
人类所受到的集体辐射剂量主要来自天然本底辐射和医疗,核电站产生的辐射剂量非常小,约0.25%。
据国家原子能机构网站介绍,我国某些高本底地区每年3.7毫希;砖房每年0.75毫希;宇宙射线每年0.45毫希;水、粮食、蔬菜、空气每年0.25毫希;土壤每年0.15毫希;胸部透视一次0.02毫希。
■碘片可防核辐射核电运行中,产生一种放射性物质碘-131﹐它是碘的放射性同位素,甲状腺吸收后造成损伤。
预先服用含有稳定碘同位素的药片,可以阻断人体甲状腺对放射性碘-131的吸收。
由于碘不易在甲状腺中积聚,短时间内就能排出体外,从而减少碘-131对人体的放射性危害。
服用量是按成人在最初24小时服用一片(相当于100毫克碘当量),一天后服用半片,具体服用时间及方法由发放人员指导。
核安全工程师专业实务第七章一、引言核能是一种巨大而复杂的能源资源,使用和管理核能必须遵守严格的安全规定。
核能在提供清洁能源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潜在的风险。
核安全工程师专业实务的第七章将从核安全管理的角度介绍核能领域的相关知识和实践。
二、核能源的安全管理核能源的安全管理涉及到从核能生产、核设施运营到核材料储存等全过程的安全保障措施。
其中,核设施运营是核能源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
核设施运营需要遵守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包括核设施运行手册、操作规程等。
核安全工程师在核设施运营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他们需要监督设施运营人员的操作流程,确保核设施运行的安全可靠。
在核设施运营中,核安全工程师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设施安全核设施的安全是核能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核安全工程师需要监督设施的运行状态,检查设施的安全装置是否正常运行,并定期进行设施的安全评估。
2. 辐射安全核能产生的辐射对人体和环境都具有一定的危害。
核安全工程师需要制定辐射防护措施,并对辐射量进行监测和控制。
3. 核材料安全核材料是核能产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核材料的储存和使用需要严格的控制和管理。
核安全工程师需要确保核材料的储存条件符合规定,并监督核材料的使用过程。
4. 突发事件应对在核设施运营过程中,可能发生各种突发事件,如火灾、泄漏等。
核安全工程师需要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并组织实施应急救援工作。
三、核能安全管理的挑战与前景核能安全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技术挑战核能技术的发展使得核设施的复杂程度增加,对核安全工程师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核安全工程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以适应技术的发展。
2. 法律法规挑战核能领域的法律法规体系相对较为复杂,核安全工程师需要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并牢记其要求。
同时,他们还需要关注法律法规的更新和变化。
3. 公众安全意识挑战核能事故的发生会对公众产生巨大的影响,公众对核能安全问题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辐射防护知识点1、按照辐射作用于物质时所产生的效应不同,人们将辐射分为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两类。
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都属于电磁辐射。
2、电离辐射是指携带足以使物质原子或分子中的电子成为自由态,从而使这些原子或分子发生电离的带电粒子和不带电粒子。
3、通常,将能量大于10eV的光子视为电离辐射,而将能量小于10eV的光子称作非电离辐射。
4、电离辐射包括宇宙射线、X射线和来自放射性物质的辐射(α射线、β射线、γ射线、中子)。
波长大于100nm的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无线电波、微波等,都属于非电离辐射。
5、屏蔽防护就是在人与放射源之间设置一道防护屏障。
因为射线穿过原子序数大的物质,会被吸收很多,这样到达人身体部分的辐射剂量会减少。
常用的屏蔽材料有铅、钢筋水泥、铅玻璃等。
6、为了达到辐射防护的目的,辐射防护必须遵循辐射实践正当化、辐射防护最优化和限值个人当量剂量三项基本原则。
7、公众人员眼晶体的当量剂量限值为15mSv/年,四肢(手和足)或皮肤的当量剂量限值为50mSv/年。
8、剂量限值适用于职业照射和公众照射,不包括天然本底照射和医疗照射。
9、世界范围内天然辐射的公众平均年有效剂量约为2.4mSv。
10、净化就是采用吸附、过滤、除尘、凝聚沉淀、离子交换、蒸发、贮存衰变、去污等方法,尽量降低空气、水中放射性物质浓度、降低物体表面放射性污染水平。
11、对于中子,常用的屏蔽材料为水、石蜡、含硼聚乙烯等。
12、不要把家用电器摆放得过於集中或经常一起使用,以免使自己暴露在超剂量辐射的危险中。
特别是电视、电脑、电冰箱更不宜集中摆放在卧室裏。
13、对于能量大于10MeV的加速器机房,对机房防护门的屏蔽除了要考虑X射线外,还应考虑对中子的防护。
常用的屏蔽材料为铅+石蜡(或含硼聚乙烯)+铅。
14、内照射防护的一般措施是“包容”、“隔离”和“净化”、“稀释”,在污染控制中,“包容”、“隔离”是主要的。
在开放型放射操作中,“包容”、“隔离”和“净化”、“稀释”往往联合使用。
辐射防护基础知识一、原子核与原子(核)能自然界的物质由各种各样的元素组成,比如,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食盐由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
元素通常被叫做原子(严格地说,把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叫做一种元素),所以,可以说,物质是由各种各样的原子组成的。
原子由原子核与电子组成。
原子核位于"中心"地位,几乎集中了原子全部质量,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围绕"核心"运动。
原子的质量数取决于原子核,其电子质量数忽略不计。
每种原子都有一个"原子核心"和多个电子,电子一圈一圈"守规矩"排列并且运动。
不同的原子其电子数也不同,比如,炭原子6个电子,氢原子1个电子。
不同原子,其原子核具有的正电荷数目就不同;原子核的正电荷数目,正是它在元素周期表中排列的序号。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姐妹"俩统称"核子"。
不过,中子不带电荷。
只有质子带正电荷,与对应的电子(负电荷)形成"稳定局面"。
比如,原子序号都为1的氢有3种,"正宗"的氢只有1个质子,即带1个正电荷,另两种分别叫重氢和超重氢。
重氢又叫氘(音"刀"),其原子核中有1个质子,还有1个中子;超重氢又叫氚(音"川"),1个质子,2个中子。
它们的质量分别是"正宗"氢的2倍和3倍。
氢、氘、氚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原子序数都是1,科学家把它们叫做"氢的3种同位素",也可以叫做3种不同的核素,分别写作11H、12D、13T 。
左下角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左上角数字表示其质量数。
原子核中的质子带有的正电荷数目,同电子(带负电荷)数目是相等的,正是它在元素周期表中排列的序号,科学家称之为"原子序数"。
又比如氦原子,写作 24 He,原子序数为2,其质量数是4,显然,其原子核中有2个质子和2个中子。
核安全工程师-核安全综合知识-辐射防护基础-辐射防护检测[单选题]1.辐射防护监测是指()工作人员和公众所受辐射剂量而进行的测量。
A.检测和评价B.计算和评价C.估算和控制D.评价(江南博哥)和控制正确答案:C[单选题]2.辐射防护监测是指估算和控制()所受辐射剂量而进行的测量。
A.工作人员B.公众C.环境D.A和B正确答案:D[单选题]3.下列关于辐射防护监测说法错误的是()。
A.在辐射防护计划中,监测起着主要的作用B.监测的含义是测量,即物理测量和化学分析方法C.辐射防护监测包括纲要的制定、测量和结果的解释及评价D.辐射防护临测的对象就是人与环境两大部分正确答案:B[单选题]4.辐射防护临测的对象就是人与环境两大部分,具体监测有()个方面。
A.3B.4C.5D.6正确答案:B[单选题]5.选用辐射监测仪器,一般要求测量仪器的量程下限值至少应在个人剂量限值的()以下,上限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A.1/2B.1/4C.1/10D.1/20正确答案:C[单选题]6.对剂量率仪表一般要求与137Cs源相比,在50keV到3MeV的能量范围内能量响应不大于±()%。
A.5B.10D.30正确答案:D[单选题]7.从几种探测器的能量响应来看,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闪烁型较好,电离室型次之,计数管较差B.计数管较好,闪烁型次之,电离室型较差C.电离室型较好,闪烁型次之,计数管较差D.电离室型较好,计数管次之,闪烁型较差正确答案:C[单选题]8.对()以下的光子,需要注意仪器的能量响应性能与被测光子的能量是否相适应。
A.1keVB.10keVC.100keVD.1MeV正确答案:C[单选题]9.对于温度,要求在-10─40的温度范围内辐射监测仪器读数变化在±()%以内。
A.5B.10C.15D.20正确答案:A[单选题]10.对于相对湿度,要求在10%─95%范围内辐射监测仪读数变化在±()%以内。
第七章辐射防护基础(P257-310)1.辐射应用为重要特征的核技术利用已有100余年的历史。
2.使人们对核辐射的危害有一个正确了解,既要消除不必要的恐惧,又要高度重视。
第一节辐射防护的目的与任务(P257-258)一、辐射防护的提出1.实践证明,电离辐射对人体有损伤作用,过量的辐射照射会引起对人体的危害。
2.做好辐射防护与安全工作,是核能、核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的有力保障,这就是“用”和“防”的辨证统一。
3.辐射防护已成为核科学领域中一个重要分支,是专门研究防止电离辐射对人体危害的综合性边缘学科,与许多学科存在交叉领域。
二、辐射防护的目的与任务1.辐射防护的基本任务是:既要保护从事放射工作者本人和后代以及广大公众乃至全人类的安全,保护好环境,又要允许进行那些可能会产生辐射的必要实践以造福于人类。
2.辐射防护的目的是防止有害的确定性效应,并限制随机性效应的发生概率,使它们达到被认为可以接受的水平。
第二节辐射源种类、来源与水平(P258-264)1.人体受到照射的辐射源有两类,即天然辐射源和人工辐射源。
2.这种天然放射性是客观存在的,通常称为天然本底照射。
天然本底照射是迄今人类受到电离辐射照射的最主要来源。
3.另外,近半个世纪以来,因医疗照射及核能核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核动力生产、核试验等,产生了不少新的放射性物质和辐射照射。
这类辐射照射称为人工辐射源照射。
一、天然辐射源1.天然辐射源按其起因分为三类:①宇宙辐射,即来自宇宙空间的高能粒子流,其中有质子、α粒子、其他重粒子、中子、电子、光子、介子等;②宇生核素,它们主要是由宇宙射线与大气中的原子核相互作用产生的,如3H、14C、7Be 等;③原生核素,存在于地壳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
2.世界范围平均年有效剂量约为2.4mSv,在引起内照射的各种辐射源中,222Rn的短寿命子体最为重要,由它们造成的有效剂量约为所有内照射辐射源贡献的70%。
3.外照射中宇宙射线的贡献略低于原生核素。
在年有效剂量中,238U系起着重要作用,约占全部天然本底照射水平的48%。
4.在任何一个大的群体中,约65%的人预期年有效剂量在1-3mSv之间,约25%的人预期年有效剂量小于1mSv,而其余10%的人年有效剂量大于3mSv。
个人剂量变化范围很大。
5.参考人:由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提出的、用于辐射防护评价目的的一种假设的成年人模型,其解剖学和生理学特征并不是实际的某一人群组的平均值,而是经过选择,作为评价内照射剂量的,具有统一的解剖学和生理学基础的化模。
6.他每天食入一定量的放射性物质,以40K为最多,每天食入(59.2—88.8)Bq。
7.世界上个别地区,由于地表放射性物质含量较高,故这些地区的本底辐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本底地区,这类地区通常称为高本底地区。
从剂量学观点而言,最有名的高本底地区位于印度的喀拉拉邦和巴西的大西洋沿岸。
8.天然辐射源所引起的全球居民的年集体有效剂量的近似值为107人·Sv。
9.天然本底照射的特点是它涉及到世界的全部居民,并以比较恒定的剂量率为人类所接受。
所以可将天然辐射源的照射水平作为基准,用以与各种人工辐射源的照射水平相比较。
二、人工辐射源当今世界使人类受到照射的主要人工辐射源是:医疗照射,核动力生产和核爆炸。
2.1医疗照射1.当今,世界人口受到的人工辐射源的照射中,医疗照射居于首位。
医疗照射来源于X射线诊断检查,体内引入放射性核素的核医学诊断以及放射治疗过程。
2.对病人个人诊断照射产生的剂量是相当低的,有效剂量介于0.1~10mSv,其原则是只要达到取得所需足够诊断信息即可。
相反,治疗是采用很高的剂量,精确地照射肿瘤部位(处方的典型剂量介于20~60Gy),以便消除疾病或者减缓症状。
3.全世界由于医疗照射所致的年集体有效剂量约为天然辐射源产生的年集体有效剂量的1/5。
与此相应的世界居民的年人均有效剂量约为0.4mSv。
2. 2核试验1.大气层核试验是环境中人工辐射源对全球公众产生照射的最主要原因。
2.核试验在大气中形成的人工放射性物质最初大多进入大气层的平流层,然后从大气层平流层缓慢地向下部转移,最终降落到地面,称为落下灰。
当落下灰的各种放射性核素存在于地面空气时,可通过吸入而引起内照射,当其沉降于植物上或土壤中时,则可通过外照射和食入引起内照射。
3.虽然核试验可以产生几百种放射性核素,但其中多数不是产量很少就是在很短时间内已全部衰变,对全球居民的有效剂量贡献大于1%的只有7种,按对人体照射水平的递减顺序,它们是:14C, 137Cs, 95Zr, 90Sr, 106Ru, 144Ce和3H。
4.但从1965年起137Cs和90Sr是剩余累积沉积中主要的核素。
落下灰对居民的照射水平,因居住地所处的纬度而异,一般南半球居民受到的照射要比北半球低。
5.核试验对居民照射的主要途径是食入,其次是外照射。
6.就核试验引起的人均年剂量而言,1963年最大, 相当于天然辐射源所致平均年剂量的7%,1966年则下降为2%左右, 目前则低于1%。
2.3 核能生产1.到2005年底,全球共有442座核电站运行,并有28座在建分布在31个国家和地区,总装机容量达352GW,总发电量为254GW∙a,约占世界用电量的17%。
2.用反应堆生产电能是以核燃料循环为先决条件的。
核燃料循环包括:铀矿开采和水冶,转变成不同化学形态;235U同位素富集;燃料元件制造;通过核反应产生能量;乏燃料的贮存和后处理;乏燃料中易裂变和有用物质的循环利用和回收;核燃料循环不同阶段、不同设施之间放射性物质的运输;最后,还要对放射性废物进行处置。
3.大多数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较短,在环境中的迁移速率较低,故释放到环境的放射性物质多半只在局部或本地区产生影响,当然也有一些半衰期很长或在环境中弥散较快的放射性核素可分布到全球从而在世界范围内使人类和环境受到照射和污染。
4.到2500年也不过是天然辐射源照射水平的1%。
5.放射性流出物排放对环境特别是人类健康可能会造成的影响是公众最为关注的问题。
具体说来,它包括核电厂在正常运行和事故情况下放射性核素的排放以及放射性废物最终处置的潜在环境污染问题。
6.人类除了受到上述三种主要人工辐射源的照射外,还受到由于工业技术发展所形成天然放射性水平的提高(例如,燃煤发电、磷肥生产造成的环境放射性污染)空中旅行、宇宙航行导致额外的宇宙射线照射等,以及各种消费品(例如夜光钟、表,含铀、钍的制品,某些电子、电气器件等)的人工辐射源的照射。
不过,由这些人工辐射源所致的全球居民的集体有效剂量负担与天然辐射源所致相比,一般都很小,总计不过天然辐射源的1%。
7.从表中可见,在全球人口集体剂量估算值中,天然辐射源所占的份额为最大;在人工辐射源所致公众照射的集体剂量估算值中,则以大气层核试验所占的份额为最大。
第三节辐射照射的分类(P264-266)1.在《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中对各种照射作了明确定义。
2.照射是指受照的行为或状态。
根据不同的行为或状态,照射的分类方法就有好几种。
照射可以是外照射(体外源的照射),也可以是内照射(体内源的照射)。
照射可以分为正常照射或潜在照射;也可以分为职业照射、医疗照射和公众照射;在干预情况下,还可以分为应急照射或持续照射。
一、职业照射1.职业照射是指工作人员在其工作过程中所受的所有照射。
这里有两种情况要排除在外:一是除了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所排除的照射;二是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予以豁免的实践或辐射源所产生的照射。
2.通常情况下应将天然源照射视为一种持续照射,但是,喷气飞机飞行过程中机组人员所受的天然源照射,列入工作人员的职业照射。
二、公众照射1. 公众照射是指成员所受的辐射源的照射。
这里指的照射,包括获准的辐射源和实践所产生的照射和在干预情况下受到的照射,但不包括职业照射、医疗照射和当地正常天然本底辐射的照射。
2.所以,也有两类照射是被排除在外的:即除非这种照射是被排除的或引起这种照射的实践或辐射源是被豁免的。
3.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保护公众免受意外照射,国家对放射性物质向环境排放作了严格规定。
4.对参观访问人员的控制作了专门规定,除了放射工作人员外的一般公众,当他们前来参观访问时,作了如下规定:(1)确保进入控制区的参观访问人员有了解该区域防护与安全措施的工作人员陪同;(2)在参观访问人员进入控制区前,向他们提供足够的信息和指导,以确保他们和可能受他们的行动影响的其他人员的防护;(3)在监督区设置醒目的标志,并采取其他必要的措施,确保对来访者进入监督区实施适当的控制。
5.对于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消费品,除了下列三种情况外,任何人均不得向公众出售能够引起辐射照射的消费品:(1)所引起的照射是被排除的;(2)或者是消费品中的放射性含量是被豁免的;(3)该消费品已经审管部门批准可以销售的。
三、医疗照射1.医疗照射是指患者(包括不一定患病的受检者)因自身医学诊断或治疗所受的照射、知情但自愿帮助和安慰患者的人员(不包括施行诊断或治疗的执业医师和医技人员)所受的照射,以及生物医学研究计划中的志愿者所受的照射。
2.在进行医疗照射时,必须认真实施医疗照射的辐射防护体系基本原则:(1)医疗照射的正当性判断(2)医疗照射的防护与安全最优化(3)医疗照射的指导水平与剂量约束3.1医疗照射的正当性判断在考虑了可供采用的不涉及医疗照射的替代方法的利益和危险之后,仅当通过权衡利弊,证明医疗照射给受照个人或社会所带来的利益大于可能引起的辐射危害时,该医疗照射才是正当的。
3.2医疗照射的防护与安全最优化在进行医疗照射时,应使防护与安全最优化,使得在考虑了经济和社会因素之后,个人受照剂量的大小、受照的人数以及受照射的可能性均保持在可合理达到的尽量低的水平。
3.3医疗照射的指导水平与剂量约束1. 对于常用的诊断性医疗照射,应通过广泛的质量调查数据推导,并根据规定,由相应的专业机构与审管部门制定医疗照射的指导水平,并根据技术的进步不断对其进行修订,供有关执业医师作为指导使用。
2.医学研究中志愿者所受的医疗照射不能给受照个人带来直接利益,审管部门应对这类人员的防护最优化规定相应的剂量约束。
四、潜在照射1.潜在照射是指有一定把握预期不会受到但可能会因辐射源的事故或某种具有偶然性质的事件或事件序列(包括设备故障和操作错误)所引起的照射。
2.所以,从实质上来说,对潜在照射的控制,就是对辐射源的安全性的控制。
3.应对个人所受到的潜在照射危险加以限制,使来自各项获准实践的所有潜在照射所致的个人危险与正常照射剂量限值所相应的健康危险处于同一数量级水平。
4.除医疗照射外,对于来自一项实践中任一特定辐射源的照射,其剂量约束和潜在照射危险约束应不大于审管部门对这类辐射源规定或认可的值,并不大于可能导致超剂量限值和潜在照射危险限值的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