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五单元佛理禅趣经典原文5坛经两则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 格式:ppt
- 大小:1.10 MB
- 文档页数:46
《坛经》两则禅宗南宗始祖——慧能慧能(638-713),亦作“惠能”。
唐僧人,禅宗南宗创始人,被推为禅宗六祖。
本姓卢。
世居范阳(治今河北涿州),生在南海(今广州市)新兴。
据说是个不识字的樵夫。
因听人诵读《金刚经》有悟,决心学佛出家。
慧能于公元672年到湖北黄梅参拜弘忍大师学法。
弘忍为慧能讲经并且把世代相传的法衣交给他,正式传他为禅宗六祖。
在英国伦敦大不列颠国家图书馆广场,矗立着世界十大思想家的塑像,其中就有代表东方思想的先哲孔子、老子和慧能,并列为“东方三圣人”。
慧能作为在我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思想家之一,其思想饱含着的哲理和智慧,至今仍给人以有益的启迪,并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
慧能被授为六代祖师后,在南华寺,传教说法长达37年之久。
其间,韶州刺史韦璩曾邀请慧能到韶州大梵寺讲经,其言行被弟子法海汇编成书,这就是被奉为禅宗宗经的《六祖坛经》。
《坛经》是“具有中国特色”佛教——禅宗的代表性经典,是中国至今佛典中唯一的“经”。
它全面阐述了六祖慧能“识心见性”“顿悟成佛”的禅学思想,它的中心思想是“见性成佛”。
《坛经》不仅是一部中国佛教特有名著,也是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品之一,以其深远影响,对世界文化也做出了贡献。
《坛经》有五大特点:①简明化。
高度浓缩了佛教宗旨与修行方法,直截了当地提倡个人反省自觉,顿悟成佛。
②中国化。
六祖是中国禅宗真正意义上的开山祖师,前五代尚不具备此意义。
③普及化。
《坛经》是唐代白话语录体,文风不像其他大经深奥晦涩,故适合大众学修。
④革命化。
禅宗一反印度外在形式的佛陀崇拜风格,而取佛陀教化的精神实质,崇尚吾人对自己心性觉悟,可谓一场认识上的革命。
⑤实践化。
《坛经》立意在现实可行,将最重要的真实道场安置于个人的“念头”,可谓方便至极。
1.《慧能受法》讲慧能从禅宗五祖弘忍那儿接受禅法的故事。
弘忍在外人不知的情况下向慧能传授佛法并交给他信物,交代需要注意的问题,然后安排他从速离开。
实际是弘忍安排接班人的过程。
第五单元佛理禅趣经典原文5《坛经》两则李叔同,留学日本首演《茶花女》,揭开中国话剧史的序幕;又以音乐绘画,刷新故国视听。
他英姿翩翩,文采风流,从者如云,才名四播。
现代中国文化,正待从他脚下走出婉约清丽一途。
突然晴天霹雳,一代俊彦转眼变为苦行佛陀。
娇妻幼子,弃之不顾,琴弦俱断,色彩尽失,只换得芒鞋破钵、黄卷青灯。
李叔同失落了,飘然走出一位弘一法师,千古佛门又一传人。
(余秋雨《庙宇》)说,首先要谈他那著名的脍炙人口的偈:佛经蕴含着极强的哲理,看似平淡的一句,却参透了人生的本质。
请选取你熟悉的一句佛经进行阐发,并说说你的理解。
[角度]花未全开月未圆。
示例:花开半时偏妍,花开全时浓烈;月圆是一种贪婪,月半是一丝惆怅。
花未全开,月未圆——半未全,才是一种境界。
一条抛物线,当它爬至顶峰,接踵而至的,必是急剧俯冲的悲哀。
历史长河中的跌宕起伏也如此。
贞观之治、康乾盛世,巅峰之期,笑傲苍穹。
而唐朝随着遗留的诗篇,香消玉碎;清朝则背着丧权辱国的骂名,灰飞烟灭。
“全”若是一时之幸,“半”则为一生之福。
勿说人,且谈物。
那在艳阳下绚丽多彩的肥皂泡,随风轻扬。
那是大自然与人的杰作,人赋予其生命,阳光添其外衣,但它却是易碎之物。
你若吹得过胀,则其命不久矣,但你若吹得适宜,不至饱满,化为飞沫固然是不变的结局,可至少延长了它的生命,也延长了它的美丽。
正如清人李密庵所说:“饮酒半酣正好,花开半时偏妍。
帆张半扇免翻颠,马放半缰稳便。
”一、基础巩固1.下列“传”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例句:便传顿法及衣A.世人尽传南能北秀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D.舍相如广成传舍解析:例句与B项均为动词,传授。
A项动词,传说;C项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D项名词,招待宾客的馆舍。
答案:B2.下列句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为.天下兴利除害B.如姬之欲为.公子死C.衣将为.信禀D.谁为.大王为此计者解析:C项,动词,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