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情感教学浅谈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3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语文学科的特性决定了教师情感的丰富性和外显性,教师的情感是一种“催化剂”。
教师应通过精心设计的导语,把学生领入作品的情境中去,对学生进行情感渲染,拨动其心灵之弦,从而激发学生情感,达到师生共鸣。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目标包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多注重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而忽视情感目标的渗透。
这样的教学,既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又不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得、情感的丰富、能力的发展等。
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情感教育,一、营造学习氛围语文课教学之初,教师可用模型、标本、图片、幻灯、录音、录像等形式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激励他们快速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之中。
如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教师可先放一段有关父爱的录像带。
或放一曲《父亲》歌曲的录音,创造意境,使学生在美妙的乐曲声中自然进入对课文的学习。
从课文的写作背景及对“父亲”的几次背影描写中不难营造一种“凄楚感伤”的气氛,并使这种气氛弥漫到整个课堂之中,深入到心灵之中,让教师与学生、作者与“父亲”的情感“熔”于一体,产生共鸣,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以背影开篇,一下子就点明全文的感情基调。
车站相别的场景两次写到背影,淋漓尽致地抒写了父子间的深情、催人泪下的离愁别绪。
文章结尾处,作者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思念之情洋溢其间,并与开头相呼应,真正做到以情开篇,以情收束。
学生的情感也自然而然进入课文情境之中,心灵受到震动,理解了“天下父母心”的深刻含义。
二、设置悬念教师在让学生接触课文之前,可先自己复述课文情节,在关键处停下来,让学生去猜测情节会如何发展。
这样巧设悬念,往往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阅读课文的热情就会大增。
如教学《社戏》这一类课文时,教师可采用这种方法去激发学生的情感。
浅谈中学语文课堂的情感教学摘要: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语文教育;情感教学;情境创设在我国,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育者往往过分注重学生的认知教育,而忽视学生的情感教育,导致学生身心未来不能和谐的发展. 情感作为完整的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理论与创新的突破口,因而将情感发展与认知发展辩证统一,才能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一、情感教学的涵义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包括爱好、快乐、嫌恶、愤怒、恐惧和悲哀六种基本情绪,有激情、心境、热情三种方式,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促使学生实现良好的情感体验,使之有利于语文教学。
情感教学,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心理倾向或情感体验,从而达到让学生透彻理解教材、同时心理机能得到健康发展的教学方法。
情感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二、情感教学的重要性《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适合个人需要和社会需求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类文明的凝聚、内化与升华,是衡量个体与社会文明的重要尺度。
情感教育应是教学的根本。
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是学习的原动力。
只有当学生有了轻松、愉快、乐观的良好情绪,才会战胜刚上初中时对语文的厌倦情绪。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鉴赏美,并进一步体味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就着这个教学目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除了用情感引导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外,更需要创设一种学习情境来完成这样的教学目的。
三、进行情境教学的意义语文教育应该重视“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为了达到使学生迅速学会有关语言和文学知识,又使学生陶冶情操的双重目标,要触动学生的真情实感,诱发学生的情感,教师就必须创设相应的情境。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做好学生的情感教育摘要:情感是一个人做所以为人的一个重要标志,更是学校教学的一个重点。
特别是在初中时期,正值学生各项情感、观念、意志形成的关键时期,做好学生的情感教学工作,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意义重大。
语文作文一项人文学科,对于情感教学有着得天独厚的素材资源以及教学环境,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我们做好情感教育。
本文笔者就语文教学如何做好学生的情感教学进行论述,旨在为语文情感教学的有效进行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感教学策略一、引导学生与课文作者进行“交流”,陶冶学生的情操进入中学阶段,语文学习的目标不能简单定位在识字、阅读与分析课文的基础上,而应将其逐步拓展到文学这个艺术领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材中选编的课文大多娴雅精致、脍炙人口,从方方面面反映不同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领略和感悟,往往集风景美、道德美、人情美于一体。
阅读和学习这些文章,要注重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寻找与作者心灵的契合点。
对于中学生来说,在这一阅读过程中,往往最能使其与作者产生共鸣的东西便是真挚的情感。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优美的作品是作者真挚情感的外化,“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动学生稚嫩而又单纯的心灵:沈复笔下的那一片童稚之情;背影中的浓浓舐犊之情;女教师蔡云芝对学生的挚爱之情;而在古诗文声情并茂的诵读中,学生便可以领略到春雨润物般的音乐美和文化美,在感受这些美的过程中,不仅提升文化品位,更能感受到作家震撼人心的情感美:“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一腔报国之情;“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一缕悠悠思乡之情;“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及沧海”的壮志豪情。
……如何不让学生怦然心动,而终有所悟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所能做的就是积极创设情境,做一个忠实的引路人和点拨者,让学生打开心扉,尽情感悟,去做主动的探究者而最终得到愉悦的心理体验。
这样才能陶冶其情操,培养其审美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策略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和文学情感的重要途径,而渗透情感教育则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的重要方式之一。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情感教育,是当前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教材选择、教学方式、课堂设计等方面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策略。
教材选择至关重要。
教学内容对于学生的情感渗透具有直接的影响力。
在教材选择上,应注重挑选富有人文情感内涵的文学作品和课文。
在教学《草房子》时,可以通过教师的提问和引导,让学生了解作者对于生活的感悟和人生价值观念,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文学作品中的情感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善、美的情感情操。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文学作品来审视自身,培养学生的同情心、责任心和道德情感。
教学方式要多元化。
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体认。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课外拓展阅读、课堂互动等多种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
在教学《边城》小说时,可以采用分组合作探究小组生活,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互相启发,去感悟小说中的情感世界,从而达到情感的渗透。
教学中还可以通过课堂游戏、情感体验活动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去体验、感受文学作品中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课堂设计要具有情感教育的目标。
在语文教学中,课堂设计是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
教师应该为课堂设计定下情感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在教学《荷塘月色》时,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情感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感悟作品中的情感也培养学生对于自然的热爱、对于生活的感悟和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从而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感。
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解课文中的情感表达手法,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感悟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对于文学情感的感悟和理解。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采用情感教育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情感教育是指通过教育活动中适当的情感引导和情感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人际关系技能、心理素质和生命意义观念。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采用情感教育。
一、营造情感温馨的教学环境情感教育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就是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不仅包括物理环境,还包括人际环境和心理环境。
要营造情感温馨的教学环境,需要教师的真心、微笑和声音的温柔。
教师应该注重营造一种充满感情和欢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老师的爱和关心,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营造情感温馨的教学环境。
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讲一些温情的故事,通过情感故事传递爱和情感。
教师还可以在学生生日或节日时为学生们送上一份小礼物或一张贺卡,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祝福。
在教学场所,可以装饰些富有创意和温情的图画和摆设,让学生感受到一种美好和温暖的氛围。
二、通过课堂话语传达情感课堂话语是情感教育的载体之一。
教师在授课时,应该注重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传递情感,将语文的真谛渗透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深处。
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情感关注。
对于学生的话语,教师应该给予积极的回应和处理,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尊重。
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讲故事、背诵诗歌等,也应该注重情感表达的技巧,用动人的语言、生动的形象将作品的情感内涵传达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文化艺术和人文情怀的魅力。
三、情感教育在语文阅读中的应用阅读是情感教育最为常见和有效的途径之一。
让学生感受到文学之美和艺术之美,从中关注自我、关注他人,同时培育道德情感和审美情感,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完成的任务。
在阅读中,教师可以从情感交流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赏析文学作品、解析文化内涵、感受情绪和情感,让学生接受和感受文学作品所传达的精神和观念。
教师还可以通过对学生阅读体验的调查和分析,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帮助学生正确对待情感问题,培育学生良好的情感能力。
初中语文情感教学浅谈
摘要:语文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很多,学生情感的培养,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素质水平。
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实现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才能认识到客观事物的真实性,才能丰富自己的情感,才能在情感体验中感受到人生价值的存在。
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很好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感教育;善用情感
一、教师对情感体验与体现
当我们阅读到令人感动的文章时,作为老师,应该身体力行,用自己的身体语言,脸部表情去表现这种感动,让学生感受到被感动时的情感。
由于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我们一般羞于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情感,但作为老师,一定要做别人所不能做的,用有效的身体语言吸引学生的视
线,让他们也融入这种感动的氛围中,例如《乡愁》一课,我们可以闭上眼睛诵读,时而以手抚胸,时而抬头长吟。
老师陶醉了,学生也陶醉了,大家都被感动了。
二、利用现代教学技术
如果我们在语文课堂中,不好好利用这仅有的45分
钟,学生的情感体验也无法实现。
语文课堂最忌讳枯燥乏味,如果利用现代教学技术,课堂教学的气氛将会变得
活跃很多。
例如在《纸船》中,作者抛纸船,希望这纸船进入母亲的梦中,帮他述说无尽的情感,即使我们朗读多次,这种感情也难以表达出来,此时,我们可以播放《烛光里的妈妈》,通过声音、影像来述说其中的情感。
要激发学生的情感,有很多方法,可以借助投影幻灯,展示实物的具体形象,通过表演创设课堂情境,甚至也可以运用电影、电视等,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技术,能让学生真正融入情感教
育中。
三、在课堂情境创设
有效的教学情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投入到学习中了,也容易受到启发,体会情感的变化。
例如,一些老师通过语言和表情来调动学生的情感,有的则是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培养学生的情感。
有的年轻老师想法比较创新,如“六步教学法”“四步教学法”等,将情感教学贯穿于教学中,每一步教学任务,都是将情感渗透到学生心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所以,教师必须注意营造和谐民主的气氛,放开学生的思想,让学生机智地去感悟作品和生活。
如何丰富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进入到情感教学中,是老师们应思考的问题,实践证明,创新教学方法,加强情感教学技巧,就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和情感。
参考文献:
毛小全.浅谈新课程改革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9).
(作者单位河北省滦南县姚王庄镇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