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石油气的管道供应
- 格式:docx
- 大小:48.08 KB
- 文档页数:7
液化石油气的来源和利用自然界中存在着无数的由碳与氢化合而成的有机物,通常称其为碳氢化合物。
在有机化学中,这类碳氢化合物被简称为烃(表示烃取自碳字中“火”和氢字中的“啰”组合而成)。
液化石油气是一种低碳数的烃类混合物,它在常温常压下(20℃、100KPa)呈气体状态,只有在增高压力或降低温度的条件下,才变成液体,故称为液化石油气。
液化石油气的问世和发展是同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分不开的。
1892年,荷兰首先利用天然气进行试验,获得了液化甲烷,从而为石油气的液化奠定了理论基础。
20世纪初叶,沃尔特斯林(Dr.Walter Snelling)博士对汽油进行稳定性试验,发现汽油挥发出的气体在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可凝结为液体,并成功地从天然气中提取了丙烷和丁烷。
随后,德国、美国、日本、法国、意大利和东欧一些国家也相继生产和使用了液化石油气。
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对石油资源的开发和炼油化工工业的发展,不仅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的液化石油气有了迅速发展,而且一些资源贫缺的国家也大量地发展液化石油气。
目前,已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自行生产或进口液化石油气用作燃料和化工原料。
美国液化石油气的年用量约6000kt,日本年用量约为2000kt。
我国从1965年开始,在北京、天津、哈尔滨、沈阳、上海和南京等石油化学工业发达的城市,以及一些石油炼油厂所在地区,先后使用液化石油气作为民用燃料。
此后各大城市相继建设了液化石油气民用供应系统。
目前,我国东部地区的乡镇和中部地区的大多数县、乡城镇居民使用了液化石油气,并逐渐向农村普及。
一、液化石油气的来源液化石油气目前主要来源于炼油厂石油气和油田伴生气。
因此液化石油气是一种石油产品。
(一)由炼油厂石油气中获取炼油厂石油气是在石油炼制和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副产气体,其数量取决于炼油厂的生产方式和加工深度,一般约为原油质量的4%~1.0%左右。
根据炼油厂的生产工艺,可分为蒸馏气、热裂化气、催化裂化气、催化重整气和焦化气等5种。
液化石油气的管道供应液化石油气(LPG)是一种石油衍生物,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和便携性,常用于加热、烹饪、燃料和工业生产。
为了满足LPG的供应需求,建立了数百万英里的管道和海上运输系统。
本文将介绍LPG管道的供应系统。
LPG管道的供应系统通常分为三个主要组件:起始站、终止站和输送管道。
起始站和终止站是管道的端点,用于将LPG运输至管道并从管道中取出。
输送管道则负责将LPG从起始站输送到终止站。
起始站包括一个LPG储存罐、一个压缩机和一些过滤器和阀门。
储存罐用于存储LPG,并确保LPG处于液态状态。
压缩机负责将LPG从储存罐中压缩成液态,并将其送入输送管道。
过滤器和阀门用于过滤和控制LPG的流量,确保其安全输送。
终止站通常包括一个接收罐、卸载设备和装载设备。
接收罐用于存储LPG,旨在调节终止站LPG的供应量以满足用户的需要。
卸载设备用于从输送管道中取出LPG,并将其输入接收罐中。
装载设备用于将LPG转移到其他运输形式(例如,桶装或管式)以满足用户需求。
输送管道是连接起始站和终止站之间的管道,一般采用钢材或高密度聚乙烯(HDPE)制造。
管道通过一系列设备和阀门进行控制,确保LPG在输送过程中依然处于液态。
管道设计应适应环境条件,例如地震、环境温度和压力。
LPG管道系统运行时需要满足严格的安全和环保要求,因为LPG是一种易燃、可爆炸和有毒性的物质。
因此,LPG管道通常需要进行监控和检测,确保其没有泄漏或其他安全问题。
监测和检测包括使用气体探测器和冲击测试装置等技术。
总之,LPG管道的供应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由起始站、终止站和输送管道构成。
在设计和运行LPG管道系统时,安全、可靠和环保是必须考虑的关键因素。
液化石油气供应系统简述摘要:本文主要介绍液化石油气供应系统的适用范围,系统的组成:液化石油气供应基地、零售网络、用户系统。
重点介绍了用户系统中自然气化、强制气化、混和用气相关设备的原理。
关键词:液化石油气储存站灌瓶站储配站自然气化强制气化掺混用气文丘里引射式一、概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大部分城市实现了管道燃气供应,广大的农村地区和城乡结合部如果采用管道燃气供应的方式,投资巨大而且经济效益极低。
因此,对于用户分散的地区(例如:农村地区和城乡结合部),可以优先选择液化石油气(LPG)瓶装供应的方式进行供气。
虽然压缩天然气(CNG)和液化天然气(LNG)的发展非常迅速,但是,只有在用户相对集中、用户规模适中(例如:中小城镇)等条件下才能获得预期的投资回报率。
在用户相对分散,聚集程度较低的地区,液化石油气供应系统投资低,投资回收期短,风险较低。
液化石油气以其运输方便、热值高、燃烧清洁的优点。
作为管道燃气输配系统的补充,具有使用条件较低的优势。
在城市中管网难以到达、临时用气或热值要求较高的等用户以及在用户相对分散,聚集程度较低的地区发展速度极快,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二、液化石油气供应系统的组成不考虑炼厂等液化石油气生产环节,从应用范围来看,液化石油气供应系统大致可以分为液化石油气供应基地、零售网络和用户系统三个组成部分:(一)液化石油气供应基地液化石油气供应基地从功能上可以分为储存站、灌瓶站等类型。
储存站指液化石油气储存基地,主要功能是存储液化石油气,并将其转输给灌瓶站、气化站和混气站。
有时也进行少量的灌瓶作业。
储存站主要功能是作为石油液化气储存、中转站、地区批发中心。
其分布密度不宜超过一个地市一个,甚至几个地市才需要建设一个储存站。
灌瓶站指液化石油气灌瓶基地,主要功能是进行灌瓶作业,并将其送至瓶装供应站或用户。
同时,也灌装汽车槽车,并将其送至气化站、混气站或大型用户。
灌瓶站主要是向终端用户提供灌瓶作业,因此往往分布在用户集中点和储存站、储配站辐射范围内,分布密度可以到达乡镇。
液化石油气管道供应设计知识内容提要:液化石油气及其残液的主要成分液化石油气主要特性城镇液化石油气供应系统组成液态液化石油气采用管道输送时,泵的扬程如何确定?管道中液态液化石油气平均流速、经济流速和最大流速如何确定?地下液态液化石油气管道与建、构筑物和相邻管道之间的水平及垂直净距有什么要求?液态液化石油气输送管道的敷设方式有什么要求?液态液化石油气管道埋地敷设时,应在哪些地点设里阀门并有什么要求?液化石油气及其残液的主要成分( 1 )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丙烷、丁烷、丙烯、丁烯;( 2 )液化石油气中常含有C5 以上的碳氢化合物,其沸点在36 ℃以上,在常温下不易气化而残留在储罐和钢瓶中,称为残液。
残液需进行回收和处理。
液化石油气主要特性( l )液化石油气在常温常压下呈气态(常压下沸点为-42.7~0.5℃),当压力升高或温度降低时,很容易变为液态。
液化石油气从气态转为液态,体积缩小250~300 倍。
液态液化石油气便于运输、储存和分配。
气态液化石油气便于使用与燃烧时调节。
可通过减压或加热等方法使液化石油气由液态转为气态。
( 2 )气态液化石油气比空气重。
在常温常压下,气态液化石油气的密度为空气密度的1.5~2.0倍,所以一旦泄漏到大气中液化石油气易积聚在地势低洼处而不易扩散,与空气混合后则会形成爆炸气体,遇明火则引发火灾和爆炸事故。
( 3 )气态液化石油气在低于其露点温度时(如:环境温度降低、节流降温、提高压力等)会出现冷凝现象,可在容器或管道中产生凝液而影响运行或使用安全。
( 4 )液态液化石油气比水轻,其密度约为水的0.5~0.6倍,并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加。
液态液化石油气容积(体积)膨胀系数比汽油、煤油和水都大,因此液态液化石油气在储存容器中不能全充满,必须留有一定的气相空间。
如果液化石油气在容器内全充满,若温度继续上升,则形成液压缸现象,容器内压力将急聚升高,可造成容器变形甚至爆破,发生大事故。
锅炉房液化石油气使用与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各类锅炉房使用液化石油气作为燃料的单位和个人,对于集中供热单位,同时适用于锅炉房管辖范围内的液气使用。
第二章安全措施第三条液气储存:液气罐应安设在室外通风良好的地方,与锅炉房相距不得小于30米。
储存罐的固定与支撑应符合相关标准,且保持储罐周围清洁,避免杂物和可燃物靠近储存罐。
第四条液气供应:液气供应管道应采用耐压、耐腐蚀的材料,且应定期检查、维护和修理。
液气供应管道应标明供气压力和流量,并设置相应阀门和压力表,以确保供气的安全和稳定。
第五条液气燃烧装置:液气燃烧器应定期进行检查、清洁和维护,确保其正常燃烧,避免产生过热、爆炸等安全事故。
燃烧器应设有安全装置,如过热保护、点火装置等,并定期进行试验和检测,确保其正常运行。
第六条通风设施:锅炉房应设置良好的通风设施,以充分保证室内的空气流通,避免液气泄漏引发气体积聚而导致爆炸和中毒事故。
通风设施的设置应满足相关标准和要求,并进行定期维护和清洁。
第七条防火措施:锅炉房应设置火灾报警器、灭火设备和逃生通道,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火灾事故。
火灾报警器应与监控室和公共安全机构相连,确保火灾报警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锅炉房内应定期进行灭火器材的检查、充装和更换,并进行灭火器材的培训。
第三章管理要求第八条人员管理:液气使用和管理应由专人负责,负责人应具备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并接受培训和考核。
负责人应定期检查液气系统的运行状况,并制定相应的维护和管理措施。
第九条液气检测:锅炉房内应设置液气泄漏检测装置,定期检测液气系统的泄漏情况,并进行记录。
泄漏检测装置应具备灵敏度高、反应迅速的特点,以及报警功能,能够及时发出警报。
第十条应急措施:锅炉房液气泄漏发生时,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包括停止供气,关闭相应阀门和排风设备,并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
液气泄漏应急预案应明确制定,并定期组织演练和培训。
第十一条记录与报告:液气使用和管理的有关记录应进行妥善保管,并定期进行归档。
液化石油气保供实施方案为了保障液化石油气的供应,确保市场稳定,我国制定了液化石油气保供实施方案。
该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加强生产和储备1. 提高液化石油气生产能力,鼓励企业增加生产投入,确保供应充足。
2. 加强液化石油气储备建设,建立健全的储备体系,以备不时之需。
二、加强运输和配送1. 完善液化石油气运输网络,加大管道建设力度,提高运输效率。
2. 加强对液化石油气运输车辆的监管,确保运输安全和稳定。
三、加强监管和调控1. 建立健全的市场监管机制,严格控制市场价格,防止价格波动过大。
2. 加强对液化石油气市场的调控,确保市场供应稳定。
四、加强信息发布和应急响应1. 建立健全的信息发布机制,及时向社会公布液化石油气市场供应情况。
2. 健全应急响应机制,一旦发生供应紧张情况,能够迅速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控。
五、加强国际合作和资源整合1. 加强与液化石油气生产国的合作,确保稳定的进口供应。
2. 加强国内液化石油气资源的整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六、加强安全生产和环保1. 加强液化石油气生产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标准,确保生产安全。
2. 加强液化石油气生产企业的环保工作,减少污染排放,保护环境。
七、加强政策支持和保障措施1. 制定液化石油气保供相关政策,支持企业生产和市场发展。
2. 加强对液化石油气保供工作的资金支持和保障措施,确保方案的有效实施。
总之,液化石油气保供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将有力保障我国液化石油气市场的供应稳定,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为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能源保障。
燃气输配管道压力分级燃气输配管道是将天然气或液化石油气等能源从生产地输送到终端用户的重要设施。
管道输送过程中,由于管道自身的特性以及输送介质的性质,压力的控制和分级是确保输送安全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燃气输配管道压力分级的角度进行探讨。
一、低压输配管道低压输配管道是指输送压力小于0.1MPa的管道系统,主要用于城市居民区、商业区和小型工业区的燃气供应。
这类管道的特点是输送距离相对较短,管径较小,输送能力相对较低。
由于输送压力较低,一旦发生泄漏或事故,燃气的扩散范围较小,对周围环境和人身安全的影响相对较小。
二、中压输配管道中压输配管道是指输送压力在0.1MPa到1.6MPa之间的管道系统,主要用于城市工业区、大型商业区和一般工业用气的供应。
这类管道的特点是输送距离较长,管径较大,输送能力较高。
由于输送压力较高,一旦发生泄漏或事故,燃气的扩散范围较大,对周围环境和人身安全的影响较为显著。
因此,在设计和运行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如加装泄压装置、定期检测和维护管道等,以确保输送的安全稳定。
三、高压输配管道高压输配管道是指输送压力大于1.6MPa的管道系统,主要用于城市重点工业区、大型化工企业和能源供应中心的燃气供应。
这类管道的特点是输送压力高、管道规模大、输送能力强。
由于输送压力极高,一旦发生泄漏或事故,燃气的扩散范围和威力都会非常大,对周围环境和人身安全的影响将是灾难性的。
因此,高压输配管道的设计、建设和运行都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和标准,采取高强度材料、严密的防护措施和完善的监测系统,确保输送的安全稳定。
四、特高压输配管道特高压输配管道是指输送压力超过10MPa的管道系统,主要用于国家重点工程、大型能源基地和超大型化工企业的燃气供应。
这类管道的特点是输送压力极高、管道规模巨大、输送能力巨大。
由于输送压力特别高,一旦发生泄漏或事故,燃气的扩散范围和威力将是毁灭性的,对周围环境和人身安全的影响将是灾难性的。
第8章液化石油气供应8.1 一般规定8.1.1 本章适用于下列液化石油气供应工程设计:1 液态液化石油气运输工程;2 液化石油气供应基地(包括:储存站、储配站和灌装站);3 液化石油气气化站、混气站、瓶组气化站;4 瓶装液化石油气供应站;5 液化石油气用户。
8.1.2 本章不适用于下列液化石油气工程和装置设计:1 炼油厂、石油化工厂、油气田、天然气气体处理装置的液化石油气加工、储存、灌装和运输工程;2 液化石油气全冷冻式储存、灌装和运输工程(液化石油气供应基地的全冷冻式储罐与基地外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除外);3 海洋和内河的液化石油气运输;4 轮船、铁路车辆和汽车上使用的液化石油气装置。
8.2 液态液化石油气运输8.2.1 液态液化石油气由生产厂或供应基地至接收站可:采用管道、铁路槽车、汽车槽车或槽船运输。
运输方式的选择应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条件接近时,宜优先采用管道输送。
8.2.2 液态液化石油气输送管道应按设计压力(P)分为3级。
并应符合表8.2.2的规定。
8.2.3 输送液态液化石油气管道的设计压力应高于管道系统起点的最高工作压力。
管道系统起点最高工作压力可按下式计算:表8.2.2 液态液化石油气输送管道设计压力(表压)分级P q=H+P S式中 Pq——管道系统起点最高工作压力(MPa);H——所需泵的扬程(MPa);Ps——始端储罐最高工作温度下的液化石油气饱和蒸气压力(MPa)。
8.2.4 液态液化石油气采用管道输送时,泵的扬程应大于公式(8.2.4)的计算值。
H j=△P Z+△P Y+△H式中 Hj——泵的计算扬程(MPa);△Pz——管道总阻力损失,可取1.05~1.10倍管道摩擦阻力损失(MPa);△PY——管道终点进罐余压,可取0.2~0.3(MPa);△H——管道终、起点高程差引起的附加压力(MPa)。
注:液态液化石油气在管道输送过程中,沿途任何一点的压力都必须高于其输送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力。
安全管理编号:LX-FS-A69620 液化石油气的管道供应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
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液化石油气的管道供应
使用说明:本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安全相关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
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根据供气规模的大小、输气距离的远近、环境温度的高低确定液化石油气管道供应的气化站是自然气化还是强制气化,是低压输送还是中压输送。
一、自然气化的管道供应
对于供气量不大的系统,多采用自然气化,可以减少投资,降低运行费用。
这种系统通常采用50kg 钢瓶,布置成两组,一组是使用部分,称为使用侧,另一组是待用部分,称为待用侧。
钢瓶具有储气和自然气化的换热两种功能。
根据高峰负荷的需要和自然
气化的过程及能力可以确定出钢瓶的数量。
当输气距离很短,管道阻力损失较小时,气化站通常采用高低压调压器,管道采用低压供气。
如图1-9-8所示。
当输气距离较长(超过200m以上),采用低压供气不经济时,气化站设置高中压调压器或自动切换调压器,中压供气,在用户处再进行二次调压。
设置自动切换调压器的系统如图1-9-9所示。
图1-9-8 设置高低压调压器的系统
1-低压压力表;2-高低压调压器;3-高压压力表;4-集气管;5-高压软管;
6-钢瓶;7-备用供给口;8-阀门;9-切换阀;10-泄液阀
自动切换调压器主要由转动把手、凸轮装置、压
力指示器和两个高中压调压器构成。
开始工作时,首先扳动转换把手,通过凸轮的作用使一个调压器的摸上弹簧压紧,这个调压器即为使用侧调压器,另一个调压器则为待用侧调压器。
由于弹簧压紧程度不同,两个调压器的关闭压力也就不同。
当使用侧调压器工作时其出口压力大于待用侧调压器关闭压力,所以待用侧钢瓶不供给气体,只有使用侧钢瓶供给。
随着液量的减少,液温降低及成分的变化,调压器入口压力降低,出口压力也相应下降,当降到低于待用侧调压器的关闭压力时,则待用侧调压器也开始工作(此时是两侧同时工作)。
当使用侧钢瓶组内的液体用完时,扳动转换把手,原来待用侧调压器膜上弹簧被压紧变成使用侧,原来使用侧瓶组关闭,更换钢瓶后成为新的待用侧。
图1-9-9 设置自动切换调压器的系统
1-中压压力表;2-自动切换调压器;3-压力指示器;4-高压压力表;
5-阀门;6-高压软管;7-泄液阀;8-备用供给口
使用侧、待用侧或两侧处于工作状态时,指示器上均有标志。
二、强制气化的管道供应
当用户较多、用气量较大,采用自然气化势必造成需要钢瓶太多,使气化站占地面积太大而不经济,同时给运行管理也带来诸多不便时就应采用强制气化的供应系统。
强制气化的气化站可以采用50kg钢
瓶,也可以采用储罐。
采用50kg钢瓶时,可以采用气、液两相引出的钢瓶。
高峰时,依靠强制气化供气,低峰或停电时可以依靠自然气化供气,既可以节省电能,又提高了供气的可靠性。
强制气化的瓶组供应站如图1-9-10所示。
采用储罐供气时,可以采用地面罐,当安全距离不能满足要求时也可采用地下罐。
不过采用地下罐时必须配置昂贵的潜液泵,提高了造价,也增加了维护的难度。
在强制气化系统中,气化站中的钢瓶及储罐只起储气作用,和换热没有关系。
因此,钢瓶数量或储罐容积是由储气所需要的天数计算确定。
图1-9-10 强制气化的瓶组供应站系统图
1-气、液两相出口钢瓶组;2-气相管;3-液相
管;4-阀门;
5-过滤器;6-压力表;7-气化器;8-调压器
请在该处输入组织/单位名称
Please Enter The Name Of Organization / Organization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