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诗歌鉴赏专题
- 格式:pptx
- 大小:1.07 MB
- 文档页数:97
高二语文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含解析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行舟忆永和兄弟①周必大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②正关情。
长年③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注:①周必大(1126-1206),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绍兴进士,官至左丞相,以少傅致仕。
永和,隶属于江西吉安。
此诗写于作者乘舟北赴吴地(今江苏)途中。
②寒雁:古人常以雁行作为兄弟之称。
③长年:舟师,犹言船老大。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呼应标题,用语质朴无华,反复言说“几回”,意在突出路途遥远与离家越来越远。
B.颔联寓情于景,天寒、云冻、江阔、浪涌,渲染暗淡凄寒的气氛,烘托诗人孤寂的心境。
C.颈联触景生情,回望家山渐行渐远,仰视大雁翩翩南飞,思乡念亲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D.本诗用词考究,其中副词“犹”“自”“常”“正”的运用,就显得贴切自然,耐人寻味。
(2)同样是羁旅在外,本诗与晩唐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塘。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同耿拾遗春中题第四郎新修书院卢纶得接西园会,多因野性同。
引藤连树影,移石间花丛。
学就晨昏外,欢生礼乐中。
春游随墨客,夜宿伴潜公。
散帙灯惊燕,开帘月带风。
朝朝在门下,自与五侯通。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卢纶的这首诗,客观上反映了中唐时我国早期书院春天生活的基本情景。
B.诗人能参加西园会,主要是因为与其他人一样有追求自由不驯顺的性情。
C.诗人运用了对偶、典故、写景等手法从多角度题写这所新修书院的生活。
D.诗人在末句表达了参加书院聚会的愿望,体现了卢纶读书交游的功利性。
(2)结合全诗内容,概括一下诗中反映那时书院的特点。
3.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春尽日天津桥醉吟偶呈李尹侍郎①(唐)白居易宿雨洗天津,无泥未有尘。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楚州夜泊》含答案3.(2023春·广东·高二统考学业考试)阅读下面的元诗,完成小题。
楚州①夜泊【元】俞俊漏鼓声频欲四更,野航灯火对愁明。
城头楚语惊乡梦,船尾吴歌动客情。
漠漠水云听雁度,潇潇风雨自鸡鸣。
离群远道何嗟及,未必江湖老此生。
【注】①楚州:古地名,元代指淮安府路,下辖淮阴、山阳等地。
(1)首联“漏鼓声频欲四更,野航灯火对愁明”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全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①诗句描绘了一幅江船野火图,首联上句写江岸漏鼓之声,下句写江上野船灯火。
漏鼓报时,将欲四更,对灯无眠的客子愁思起伏,不觉时辰已近四更天气,故觉报时之声频频传来。
②作者闻漏鼓之声反觉其频,因为客子此时沉浸于因回忆思念故乡所产生的“乡梦”之中,温馨、甜蜜,使他反觉时辰太快,反衬出客愁,含蓄巧妙。
(2)①思乡之情。
漏鼓之声惊扰了诗人的思乡之梦,于是对灯而愁、四更无眠。
②孤独之感。
江中船上的吴声歌谣,与城头楚语遥相呼应,强化一个令客子感觉陌生、凄凉的环境,产生一种天涯孤鸿的孤独感。
③追悔之情。
诗人面对“离群”生涯,嗟叹追悔,后悔不该离乡背井,尝尽客愁滋味,浪迹江湖,老此一生。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画面的能力。
画面题首先需要概括画面,然后分析诗句情感。
首联上句写江岸漏鼓之声,下句写江上野船灯火。
漏鼓报时,将欲四更,对灯无眠的客子愁思起伏,不觉时辰已近四更天气,故觉报时之声频频传来。
以前的诗人写客地愁思,总是慨叹长夜时辰太长,像是永远也熬不到天明。
此诗作者闻漏鼓之声反觉其频,似甚费解。
其实客子此时沉浸于“乡梦”之中,对故乡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的思念,对家里亲人的美好回忆,使他反觉时辰太快。
这里的“乡梦”,并非梦回故乡,而是因回忆思念故乡所产生的一种幻象,犹梦境一般的温馨、甜蜜。
这“乡梦”正是身在异地医治思乡病的,反衬出客愁,含蓄巧妙。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
高二语文诗歌鉴赏练习含解析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品令·茶词黄庭坚凤舞团团饼。
恨分破、教孤令。
金渠体净,只轮慢碾,玉尘光莹。
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
味浓香永。
醉乡路、成佳境。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
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注释】孤令:孤零。
金渠:茶碾,金属所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茶饼上印着团团起舞的凤凰,将茶饼分开,凤凰好像各自分飞,让人遗憾。
B.词人将茶饼用洁净的金渠细心碾成琼粉玉屑,月光映照,清亮晶莹。
C.词人听着茶水的沸腾声如掠过松林的风声,心中感到十分惬意。
D.词上阕主要写碾茶、煮茶过程,下阕着重写品茶的感受,语言清丽,情感真挚。
(2)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人是怎样表现对茶的喜爱之情的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永遇乐(宋)苏轼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
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
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注】①燕子楼:唐徐州尚书张建封在宅邸所筑小楼。
②黄楼:徐州东门上的大楼,苏轼任徐州知州时建造。
(1)词的上阙主要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表现手法。
(2)下阙表达的思想情感比较复杂,请作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黄州陆游局促常悲类楚囚①,迁流还叹学齐优②。
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
万里羁愁添白发,一帆寒日过黄州。
君看赤壁终陈迹,生子何须似仲谋③!【注】①楚囚:本指被俘的楚国人,后指处境窘迫之人。
②齐优:齐国取悦于人的优伶。
③生子何须似仲谋:《三国志·孙权传》中曹操曾云“生子当如孙仲谋”。
(1)“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一联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表达技巧。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叹“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而作者却感叹“生子何须似仲谋”。
全国高二语文诗歌鉴赏的综合高二真题汇总附详细答案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暮春山间[宋]黄公度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1)这首诗描写了暮春时节山间的景色,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2)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桃花的?解析:(1)清雅优美,闲适愉悦(2)①侧面描写,桃花落处无人看见,洗手时闻到流水中有桃花的香味。
②动静结合。
③虚实相生。
写桃花时运用了以虚写实的烘托手法,通过流水残留的花香反衬桃花凋零的暮春之景。
【解析】【分析】(1)第一问要求分析概括景色描写(暮春时节山间的景色)的特点。
概括景色描写的特点,首先要理解诗歌的内容,然后抓住诗句中的典型景物,如“”“流莺”、“燕飞”、“桃花”“涧水”等景物,概括出暮春时节,山间清雅优美的景色,表现了春天的活力。
第二问要求分析诗歌的情感,这类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
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各意象构成的意境特点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
此题注意清新诗意的写景语言,清雅优美的景色描写,可看出诗人内心的愉悦闲适之情。
(2)本诗中“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两句,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实写涧水之香,想象落花之情景,写出了山间暮春的静谧、美好。
描写桃花是侧面描写,桃花落处无人看见,洗手时闻到流水中有桃花的香味,借涧水之香烘托桃花之香,展现出种幽美、静寂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愉悦的心情。
故答案为:⑴清雅优美,闲适愉悦⑵①侧面描写,桃花落处无人看见,洗手时闻到流水中有桃花的香味。
②动静结合。
③虚实相生。
写桃花时运用了以虚写实的烘托手法,通过流水残留的花香反衬桃花凋零的暮春之景。
【点评】⑴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情感态度的能力。
答题前先要基本读懂诗歌,然后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还要结合诗题和注释进行分析。
从而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
⑵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第一步:指出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雪》含答案(2021秋·云南·高二学业考试)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雪杜荀鹤风搅长空寒骨生,光于晓色报窗明。
江湖不见飞禽影,岩谷时闻折竹声。
巢穴几多相似处,路岐兼得一般平。
拥袍公子休言冷,中有樵夫跣①足行。
【注释】①跣xiǎn:赤脚。
2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联“风搅长空”一个“搅”字写出了风的力度,渲染雪寒。
B.第二联“不见飞禽影”,从听觉感受写出大雪天特有的凄寒寂静之景,“折竹声”从视觉感受写出积雪之重、雪势之大。
C.第三联以“巢穴”变得“相似”和“路岐”变得“一般平”写出大雪覆盖大地、苍茫一色的景象。
D.全诗无一个“雪”字,但却几乎句句都不离雪,描写形象生动,情感抒发自然流畅。
22.请从艺术手法和情感等方面简要赏析这首诗的尾联。
参考答案:21.B 22.①尾联想象出公子拥袍尚言冷和樵夫光脚雪上行的生活图景,并进行对比。
②紧扣“雪”字,照应前诗“雪寒”特征的同时,揭示出不同阶层生活境遇悬殊的社会现实。
③尾联表达出诗人对此的不平之感并寄寓了他对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
【解析】2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B.“第二联‘不见飞禽影’,从听觉感受……‘折竹声’从视觉感受”错误。
视觉、听觉的陈述有误。
“不见飞禽影”,是从视觉感受写,“折竹声”是从听觉感受写。
故选B。
2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表达效果的能力。
尾联“拥袍公子休言冷,中有樵夫跣足行”意思是:穿着锦衣华服的公子哥们,你们不要再抱怨天寒地冻了,你们没看到,那樵夫衣衫单薄正赤着脚在雪上行走马?这两句诗,是作者的想象,“拥袍公子”“言冷”与“樵夫跣足行”构成鲜明的对比;且“拥袍公子”“言冷”紧扣诗的题目“雪”,照应首联中“寒骨生”的雪寒特征。
“拥袍公子”与“樵夫”一着“袍”,一“跣足”,揭示了不同的阶层生活境遇悬殊的社会现实,“休言冷”,表达出诗人对此的不平之感并寄寓了他对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
高二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及解析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安西馆中思长安唐•岑参家在日出处,朝来喜东风;风从帝乡来,不异家信通。
绝域地欲尽,孤城天遂穷。
弥年但走马,终日随飘蓬。
寂寞不得意,辛勤方在公。
胡尘净古塞,兵气屯边空。
乡路眇天外,归期如梦中。
遥凭长房术,为缩天山东。
(1)从题材看,本诗属于________诗;从内容看,可做本诗诗眼的一个字是________。
(2)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来表现诗歌主旨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晚泊岳阳欧阳修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击如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写诗人晚间卧闻城里钟声,系舟城下,与“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场景相似。
B.第三、四句表面上写洞庭湖口空旷开阔的景象,也暗示了诗人刚从遐想中醒来的茫然之情。
C.最后四句转向描写人的活动,明月清辉,归舟晚唱,诗人沉醉其中,但还未得尽兴欣赏,疾去的轻舟就将他带走了。
D.本诗视听交错,悠远的晚钟,动人的渔歌,苍茫的云水,皎洁的月光,给读者留下绵绵不尽的情思。
(2)此诗中有对渔歌的描写,《琵琶行》中有对乐声的描写,两首诗对音乐的描写有哪些相通之处?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醉落魄①范成大栖鸟飞绝,绛河②绿雾星明灭。
烧香曳簟眠清樾③。
花影吹笙,满地淡黄月。
好风碎竹声如雪,昭华④三弄临风咽。
鬓丝撩乱纶巾折。
凉满北窗,休共软红⑤说。
【注释】①此词写于作者归隐石湖后。
②绛河:天河。
③樾:交相掩映的树木。
④昭华:古管乐器名,此处指笙。
⑤软红:红尘,指热衷于功名利禄的人。
(1)下列对本词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第一句以飞鸟归林栖息暗示时间已是深夜,此时天河中的星光在雾霭中时隐时现,闪烁不定。
B.“烧香曳簟眠清樾”句写出了词人于清荫之下点燃香炉、展开竹席,独自享受夜晚的宁谧清凉的情景。
新高二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含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咏螃蟹呈浙西从事①【唐】皮日休未游沧海早知名,有骨还从肉上生。
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
螃蟹咏②薛宝钗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③空黑黄!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注释】①此诗作于唐末动乱时期。
当时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作者本人曾参加黄巢起义军,做过黄巢政权的“翰林学士”。
②皮里春秋:这里表示心机诡深。
③空黑黄:这里指花样再多也徒劳。
(1)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咏螃蟹呈浙西从事》是七言绝句,首句写诗人早知螃蟹之盛名,表达爱慕之情。
B.《螃蟹咏》是七言律诗,首联写环境,人们坐在飘散着桂花香气的桐阴下喝酒吃蟹。
C.薛宝钗认为纵使螃蟹再横行,最后还是要落入汤锅被蒸煮,落得被人吃掉的下场。
D.两首诗均以物取喻,寓意深刻而尖锐,极尽讽刺之能事,具有很强的攻击性。
(2)这两首以“蟹”为主要内容的诗作,都是以小见大。
下列诗句中没有体现这一手法的一项是()A.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贺知章《咏柳》)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C.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蝉》)D.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王安石《北坡杏花》)(3)这两首诗分别塑造了怎样的螃蟹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回答。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献始兴公①王维宁栖野树林,宁饮涧水流。
不用坐粱肉,崎岖见王侯。
鄙哉匹夫节,布褐将白头。
任智诚则短,守仁固其优。
侧闻大君子,安问党与雠。
所不卖公器,动为苍生谋。
贱子跪自陈:可为帐下不?感激有公议,曲私非所求。
【注】①始兴公,即张九龄。
王维写此诗,希望获得张九龄的赏识提拔。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两句连用两个“宁”字,有利于作者抒发强烈的情感态度和追求志向。
B.第三句中的“粱肉”比喻富贵的生活,“不用”一词表明作者的厌恶之情。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遣意二首》含答案
10.(2023春·湖南·高二学业考试)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遣意二首①(其一)
杜甫
啭枝黄鸟近,泛渚白鸥轻。
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衰年催酿黍②,细雨更移橙③。
渐喜交游绝,幽居不用名。
【注】①选自《杜诗详注》。
遣,抒发。
②酿黍:酿酒。
③移橙:栽橙。
这首诗颔联中的“ ”对应着首联的“啭枝”,“春水生”对应着首联的“泛渚”。
《杜诗详注》说这首诗“叙写草堂春日之景,藉以遣意”,诗人抒发的是幽居郊外、淡然世外的之情。
参考答案:
10. 野花落闲适与从容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思想内容和感情的能力。
“啭枝”写的是黄鸟在近处的枝头上婉转歌唱,暗示是春天,对应的是颔联“野花落”。
黄鸟婉转歌唱,白鸥轻盈翻飞,显示出欢快愉悦与春意盎然。
诗人借景抒情,鸟闲即人闲,流露的是一种闲适与从容之情。
高二语文诗歌鉴赏测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本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崇义里滞雨李贺落漠谁家子?来感长安秋。
壮年抱羁恨,梦泣生白头。
瘦马秣败草,雨沫飘寒沟。
南宫①古帘暗,湿景传签筹②。
家山远千里,云脚天东头。
忧眠枕剑匣,客帐梦封侯。
(注)①南宫:尚书省,诗中指尚书省中主管官员选投的吏部。
②签筹:古代报时用的竹筹。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以“谁家子”引出,仿佛是自问之语,实则包含着诗人极度的忧愤。
B.诗人虽处于人生壮年,但由于长期漂泊,思乡之愁已使自己头发花白。
C.“瘦马”以下四句由直接抒情转入景物描写,笔触细致,紧扣题目“滞雨”行笔。
D.遥望南宫,旧帘一片昏暗,只听到更筹声从雨中传来,虚实结合,意境幽静冷寂。
2.该诗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本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和江丞北戍琅邪城南朝·齐谢朓春城丽白日,阿阁跨层楼。
苍江忽渺渺,驱马复悠悠。
京洛多尘雾,淮济未安流。
岂不思抚剑? 惜哉无轻舟。
夫君良自勉,岁暮勿淹留。
(注)“江丞”,即江孝嗣,“丞”,官名,是正职官的辅佐。
是谢朓的同僚。
江孝嗣带兵驻守琅邪城(今山东胶南),因苦于驻地生活,思念故乡亲人,写了一首《北戍琅邪城》诗赠谢朓。
江诗语意愁苦。
谢朓写作此诗回复。
3.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一二两句“白日”显得春城有些苍凉。
“跨”字让人似觉阿阁与层楼彼此互欲超越而在争胜斗奇,写出了动态之景。
B.三四两句写城外动景。
面对滚滚东流的苍茫江水,诗人顿觉心潮起伏,忧思难收。
引发读者联想:诗人的忧思自何而来?又何来之多?C.第五举中的“尘雾”,并非实指空间的灰尘和雾气,而是暗指朝廷统治集团内部为争夺对皇权的控制所进行的殊死搏斗。
D.全诗两句一个层次,由写景起,到以景抒情,到议论时政,到言志,最后劝勉。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短歌行》含答案20.(2022春·辽宁·高二学业考试)下列对古诗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A.诗人由眼前的酒宴和歌舞场面说起,慨叹人生的短促和年华的消逝。
B.诗人善用比喻修辞,如用“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喻贤才越多越好。
C.诗人用“周公吐哺”的典故突出表达了像周公一样求贤若渴的心情。
D.全诗充满感叹时光易逝的消极情绪,包含着人生应及时行乐的思想。
21.(2022秋·河北·高二统考学业考试)对下列各句中画横线文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庄子看来,真正的逍遥游是要“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达到至人、神人、圣人那样的真正无所待的精神境界。
B.杜甫在《登高》中用“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两句道出郁积在心中的身世之苦和国运之恨,表现出难以派遣的悲凉愁绪。
C.杜牧《阿房宫赋》中“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两句话借古讽今,希望统治者接受历史教训,不要重蹈前朝覆辙。
D.《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表达了辛弃疾虽壮志犹存却年老体衰,已无法建功立业的伤感。
22.(2022春·浙江·高二统考学业考试)下列对《芣苢》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A.“采采”极写采摘芣苢时娴熟的技巧,“薄”“言”都是助词,无实义。
古诗词诵读专项练习(诗歌鉴赏)(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出塞隋·薛道衡边庭烽火惊,插羽夜征兵。
少昊①腾金气,文昌动将星。
长驱鞮汗北,直指夫人城。
绝漠三秋暮,穷阴万里生。
寒夜哀笳曲,霜天断雁声。
连旗下鹿塞,叠鼓向龙庭。
妖云坠虏阵,晕月绕胡营。
左贤皆顿颡②,单于已系缨。
绁马③登玄阙,钩鲲临北溟。
当知霍骠骑④,高第起西京⑤。
【注】①少昊:上古帝王名,主兵戈事。
②顿颡:叩头。
③绁马:拴马。
④霍骠骑:汉朝骠骑将军霍去病。
天子让人为他修建宅院,他却说“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
”⑤西京:指长安。
燕歌行唐·高适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筛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1.下列对《出塞》诗句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以烽火陡燃、夜间征兵起笔,突出军情紧迫,继写将士出征,长驱敌境。
B.“绝漠”四句写暮秋大漠寒夜笳声、孤雁哀鸣,烘托出战士悲凉的思乡之情。
C.“连旗”四句展现双方交战的情形,出塞将士所向披靡,敌军已现溃败迹象。
D.“左贤”六句写隋军将士势不可挡,大破敌军,擒获敌首,立下了赫赫战功。
2.这两首边塞诗结尾处都运用了典故。
请根据诗歌内容,分析其所用典故表达的不同情感。
3.薛道衡的边塞诗雄壮刚健,请结合《出塞》诗中的相关意象赏析这一风格。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听颖师弹琴韩愈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高中高二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唐)岑参酒泉太守能剑舞,高堂置酒夜击鼓。
胡笳一曲断人肠,座上相看泪如雨。
和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明)张楷高台秉烛看剑舞,四坐欢声杂鸣鼓。
酒阑罗袖动轻寒,门外萧萧杏花雨。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岑诗以“剑舞”“击鼓”写出戎旅间的酒会特色,点染边地酒会的气氛。
B. 张诗善写细节,“动”字描写罗袖在微寒的夜风中轻轻飘动,尽显柔美。
C. 岑诗“能剑舞”与张诗“看剑舞”均暗含对自己不能舞剑的遗憾之情。
D. 张诗以“欢声”写出座中人的情感,与岑诗中的“断人肠”截然有别(2)两首诗的结尾同是一个“雨”字,各有妙处。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C(2)①岑诗的“雨”运用比喻手法,描绘座中人相对而泣的悲痛情状,既侧面烘托胡笳乐曲的感人力量,更与前两句的欢宴形成巨大反差,引人遐思。
②张诗的“雨”描绘春夜和风细雨、杏花悄然绽放的美丽景象,既渲染酒阑人散时闲适惬意的氛围,更与前两句的欢宴形成映衬和呼应,饶有余韵。
【解析】【分析】(1)C项,“均暗含对自己不能舞剑的遗憾之情”错误,第一首诗开头两句在点出酒会及其时间地点的同时,便以“剑舞”、写出戎旅之间的酒会特色,点染着边地酒会的气氛,为“醉”字伏笔。
故选C。
(2)本题,“座上相看泪如雨”,意思是座上客人相对泪下如雨,“雨”运用比喻手法,席间胡笳声起,催人泪下。
何以“泪如雨”,这里没有交代,但隐含的情调却是慷慨悲壮的,这种气氛也为“醉”准备了条件。
“门外萧萧杏花雨”,意思是门外杏花飘落一地。
酒喝完才感觉到春夜雨中的一丝丝凉意,风吹杏花,纷纷落下。
酒宴结束,宾客尽欢,与前两句的欢宴形成呼应。
分点整理答案。
故答案为:⑴C;⑵①岑诗的“雨”运用比喻手法,描绘座中人相对而泣的悲痛情状,既侧面烘托胡笳乐曲的感人力量,更与前两句的欢宴形成巨大反差,引人遐思。
新高二语文诗歌鉴赏题含解析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归雁(其一)唐·杜甫万里衡阳雁①,今年又北归。
双双瞻②客上,一一背人飞。
云里相呼疾,沙边自宿稀。
系书元浪语③,愁寂故山薇④。
【注释】①衡阳雁;雁是候鸟,秋来南飞,传说到衡阳为止,不过衡山的回雁峰。
②瞻:往上看,往前看。
③浪语:妄说;乱说。
④故山:喻家乡。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第一句用“万里”和“衡阳雁”写向南漂泊路途之远,为大雁的北归作了铺垫。
B.颔联中的“瞻”“背”前后呼应,更写出大雁北归时整齐的队形和浩大的阵势。
C.五六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动静结合地表现出大雁北归途中急切的心情。
D.诗人系在大雁脚上的书信里没有什么妄说乱言,字里行间都是自己一片衷情。
E.最后一句诗人将自己的万种愁绪遥寄于想象中故乡的山薇,这是作者的虚笔。
(2)全诗塑造了大雁怎样的形象?有何寓意?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鼓笛慢·黔守曹伯达供备生日黄庭坚早秋明月新圆,汉家戚里生飞将。
青骢宝勒,绿沉金锁,曾瞻天仗。
种德江南,宣威西夏,合宫陪享。
①况当年定计,昭陵②与子,勋劳在、诸公上。
千骑风流年少,暂淹留、莫辜清赏。
平坡驻马,虚弦落雁,思临虏帐。
遍舞摩围,递歌彭水,拂云惊浪。
看朱颜绿鬓,封侯万里,写凌烟像③。
【注】①“青骢宝勒……合宫陪享”这几句是讲曹彬(曹伯达曾祖)平定江南,其子曹玮、曹璨等屡破西羌契丹事。
②昭陵,宋仁宗葬永昭陵,宋人以昭陵代指仁宗。
③凌烟像:唐太宗李世民为表彰功臣而建造凌烟阁,上面绘有功臣图像。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汉家戚里生飞将”一句总领上片,巧妙地夸耀了黔州太守曹伯达的高贵出身。
B.上片回顾往事,写曹伯达家族功勋卓著,表达了作者希望自己忠心报国的高远志向。
C.下片“暂淹留、莫辜清赏”表达出词人对曹伯达的勉励,希望他不要辜负朝廷恩遇。
D.下片承接上片铺陈的手法,“虚弦落雁”“拂云惊浪”等句极力赞扬曹伯达年少有为。
20诗歌鉴赏高二语文诗歌鉴赏综合题汇编及答案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小题。
九日水阁(宋)韩琦池馆隳摧古榭荒,此延嘉客会重阳。
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
酒味已醇新过熟,蟹螯先实不须霜。
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狂。
【注释】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也就是传统的重阳节。
这一天既要登高怀远,也有以菊花配螃蟹的饮食习俗。
韩琦: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
北宋家、词人。
这首诗作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秋。
诗人正在京中任右仆射,可谓官隆位显。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七言绝句首联两句很好地照应了标题,“池馆”“古树”照应“水阁”,“重阳”照应“九日”。
B. 颔联两句对仗整,以“老圃”对“黄花”,“秋容”对“晚节”,“淡”对“香”。
这两句从正面写九日赏菊。
C. 颈联写新酿的美酒已经很熟,味道醇厚芬芳。
螃蟹早就长得肥嫩,不必再等秋日的寒霜。
D. 整首诗歌体现的并不是在秋色里持续的的消沉,而是在一片肃杀的秋景之中强调一种高洁的人品。
(2)这首诗塑造出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答案:A解析:(1)A(2)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淡泊宁静、晚节弥坚、豪情满怀的诗人形象。
①首联两句写诗人住处的水阁古榭虽倾颓破败也不介意,还高兴地在那里宴请嘉宾欢度重阳,表示诗人生活俭朴,不尚奢华。
这是从外在的表现来写的。
②颔联两句借赞颂重阳时节,菊花虽晚开而尤为芬芳,以“黄花晚节香”喻晚节可贵,要注重晚节。
这是从内在的精神实质来写。
③尾联两句写此时作者年事已高,然而他从心底里并不服老,自己酒量虽衰,诗情却不减当年的豪情逸兴。
【解析】【分析】(1)A项,“这首七言绝句首联两句很好地照应了标题”错误,“七绝”应为“七律”。
故选A。
(2)第一句写池馆园林荒凉的感觉,与第三句“秋容淡”相呼应。
第二句点出九日宴会之事,虽然池馆倾圮。
台榭荒芜,却有嘉客来助成重阳雅集,环境虽然荒僻,人的兴致却很高,表示诗人生活俭朴,不尚奢华。
高中高二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徐衡仲惠琴不受①辛弃疾千丈阴崖百丈溪。
孤桐枝上凤偏宜。
玉音落落虽难合,横理庚庚②定自奇。
人散后,月明时。
试弹幽愤泪空垂。
不如却付骚人手,留和南风解愠诗③。
【注】①此词作于淳熙十一年,辛弃疾退居带湖赋闲的第三个年头。
②庚庚:纹理横布的样子。
③舜作《五弦琴歌》曰:“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1)本词上片是从哪些方面写琴之“奇”的?词人写琴的用意是什么?(2)本词下片是如何由个人的小境界上升到心怀天下的大境界的?试简析。
【答案】(1)琴之“奇”的具体体现:①制琴的材料生长环境孤危;②琴音不合流俗;③琴身纹理横布而奇特。
用意:以琴喻己,通过写琴的不凡突出自身与众不同的才华和孤标高卓的人格。
(2)①下片前三句,写“人散后”,词人独自在明月下弹琴,勾起了自己不为世所用的悲愤之情,这里词人只是为个人的际遇鸣不平,是一种个人的小境界。
②“不如却付骚人手”,词意一转,由己而人,用舜作《五弦琴歌》的典故,表达了借助词人之手,弦歌于广众,以解民之愠,阜民之财的愿望。
这样,就跳出了计较一己之得失的小境界,上升到了心系万民的大境界。
【解析】【分析】(1)上片“千丈”句,写凤凰栖息的梧桐孤危的生长环境,意在突出琴的不凡。
“玉音”“横理”两句,描写琴声高卓不合流俗,琴身断纹横理高古名贵。
这四句借“琴”的名贵不凡突出自己与众不同的才华以及自己的功名抱负,表达自己不平凡、不甘受人冷落的心境;借物喻人,以琴名贵不凡突出自身与众不同的才华;以幽愤的琴声表达自己不为朝廷重用的不甘与愤懑。
(2)“人散后,月明诗,试弹《幽愤》泪空垂”,意思是月下试弹的琴声让退居赋闲的自己泪流不止,再结合注释中“辛弃疾退居带湖赋闲的第三个年头”这一背景信息,可以知道词人以幽愤的琴声突出自己内心不被人重用的愤懑情怀。
为个人的小境界。
⾼⼆语⽂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欣赏必考 在⾼⼆语⽂的学习中古代诗歌和散⽂的鉴赏是⼀个必考的考点,下⾯是由店铺为⼤家整理的⾼⼆语⽂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欣赏,希望⼤家可以帮助到⼤家! ⾼⼆语⽂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欣赏(⼀) 《长恨歌》 1.列⼟:封爵赐⾢。
古代天⼦分封诸侯时,⽤⽩茅裹着社坛上的泥⼟授予被封者,象征⼟地和权⼒,称为“列⼟分茅”。
2.梨园:中国唐代训练乐⼯的机构。
我国⼈民在习惯上称戏班、剧团为“梨园”,称戏曲演员为“梨园⼦弟”,把⼏代⼈从事戏曲艺术的家庭称为“梨园世家”,戏剧界称为“梨园界”等等。
3.龙驭:指天⼦车驾。
除此之外,该词还有“皇帝”“君临天下”及委婉称呼“帝王去世”。
《⾏路难》 1.⾏路难:乐府《杂曲歌辞》调名,古乐府道路六曲之⼀,亦有变⾏路难,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为⾸,后鲍照拟作为多。
《阿房宫赋》 1.妃嫔媵嫱:“妃”,皇帝的妾,或太⼦、王侯的妻;“嫔(pín)”“嫱(qiáng)”:都是古代宫廷中⼀种⼥官,实即皇帝的妾,地位⽐“妃”要低;“媵(yìng)”,古代统治阶级嫁⼥时随嫁的⼈(陪嫁的侍⼥),也可能成为嫔、嫱。
2.锱铢:古代重量单位,⼀锱等于六铢,⼀铢约等于后来⼀两的⼆⼗四分之⼀。
锱、铢连⽤,极⾔其细微。
《六国论》 1.先:对去世的尊长的敬称。
2.故事:先例。
除此之外,在古⽂中⼀般也有“旧⽇的制度,例⾏的事”以及“掌故,典故”等意思。
《伶官传序》 1.从事:官名,源于汉武帝时期,有刺史属吏之称,分为别驾从事史、治中从事史等,主要职责是主管⽂书、察举⾮法,到宋代时被废除。
2.太牢:即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shǐ,猪)三牲全备为“太牢”。
古代祭祀所⽤牺牲(古代祭典⽤的猪、⽜、⽺等),⾏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牢”本为养牲畜的圈,在这⾥指祭祀⽤的牲畜;⼜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有太牢、少牢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