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新部编本
- 格式:doc
- 大小:92.00 KB
- 文档页数:5
二年级数学上学期渗透法制教育教案第一章:认识数字4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理解数字4的含义,能够正确书写数字4。
2. 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学习数字4的写法和含义。
2. 通过游戏、练习等方式让学生熟练掌握数字4的运用。
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模仿来学习数字4的写法。
2. 采用游戏教学法,让学生在游戏中自然地掌握数字4的运用。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书写数字4的正确性。
2. 通过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数字4的掌握程度。
第二章:认识数字5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理解数字5的含义,能够正确书写数字5。
2. 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学习数字5的写法和含义。
2. 通过游戏、练习等方式让学生熟练掌握数字5的运用。
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模仿来学习数字5的写法。
2. 采用游戏教学法,让学生在游戏中自然地掌握数字5的运用。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书写数字5的正确性。
2. 通过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数字5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认识加法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理解加法的含义,能够正确进行加法运算。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内容:1. 学习加法的含义和运算方法。
2. 通过实际操作、练习等方式让学生熟练掌握加法运算。
教学方法:1. 采用实物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来理解加法的含义。
2. 采用练习教学法,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加法运算。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进行加法运算的正确性。
2. 通过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加法的掌握程度。
第四章:认识减法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理解减法的含义,能够正确进行减法运算。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内容:1. 学习减法的含义和运算方法。
2. 通过实际操作、练习等方式让学生熟练掌握减法运算。
教学方法:1. 采用实物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来理解减法的含义。
二年级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加减法运算。
2. 培养学生遵守纪律,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的良好习惯。
3. 引导学生认识法律的重要性,养成遵纪守法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加减法运算: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并能熟练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2. 法制教育: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知道法律对生活的意义,培养遵纪守法的意识。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加减法运算。
2. 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了解法律的重要性。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一个小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加减法运算和法制教育。
2. 讲解加减法运算:讲解加减法的含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加减法运算的方法。
3. 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讲解法律的意义,让学生知道法律对生活的重要性。
4.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遵纪守法的重要性。
5. 总结讲解: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加减法运算的知识。
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学生对加减法运算和法制教育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活动1. 设计加减法游戏:通过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加减法运算。
2. 组织法律知识竞赛:通过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法律知识的理解。
七、教学资源1. 制作加减法运算PPT: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片和动画,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2. 收集法律案例:挑选适合学生年龄段的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法律的重要性。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纪律表现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加减法运算的掌握程度。
3. 法律知识测试:通过测试了解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情况。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调整加减法运算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二年级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生活情境,理解加法、减法的意义,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事物的态度,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认识加法教学内容: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学会用加法解决问题。
2. 第二课时:认识减法教学内容: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减法的意义,学会用减法解决问题。
3. 第三课时:加减法的应用教学内容: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4. 第四课时:遵守规则教学内容:结合数学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和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
5. 第五课时:数学与法律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数学与法律的关系,认识到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讨论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生活案例,用于教学实践。
2. 准备课件,辅助教学。
五、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实践,评价学生在数学知识和法制观念方面的掌握程度。
六、第六课时:公平交易教学内容:结合数学知识,让学生理解公平交易的概念,学会运用加减法解决购物中的公平问题。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明白在交易中应当遵循公平原则,不欺诈他人。
七、第七课时:保护财产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保护财产的重要性,运用数学知识计算个人财产的得失。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明白法律对财产保护的作用,增强法制观念。
八、第八课时:遵守交通规则教学内容:结合数学知识,让学生了解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学会遵守交通规则。
通过交通案例分析,让学生明白违反交通规则的危害,增强法制观念。
九、第九课时:预防犯罪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预防犯罪的重要性,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犯罪行为的特点和危害。
二年级数学上学期渗透法制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勇于探索的精神,渗透法制教育,让学生明白遵纪守法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认识数字4和5教学内容:通过数字卡片、游戏等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字4和5,理解它们的大小关系。
法制教育内容:讲解遵纪守法的故事,让学生知道遵守纪律是做好事情的基础。
2. 第二课时:学习加法和减法教学内容: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习加法和减法,理解它们的意义。
法制教育内容:讲解一个因不遵守规则而受到惩罚的故事,让学生明白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3. 第三课时:认识数字6和7教学内容:通过数字卡片、游戏等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字6和7,理解它们的大小关系。
法制教育内容:讲解遵纪守法的故事,让学生知道遵守纪律是做好事情的基础。
4. 第四课时:学习加法和减法教学内容: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习加法和减法,理解它们的意义。
法制教育内容:讲解一个因不遵守规则而受到惩罚的故事,让学生明白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5. 第五课时:认识数字8和9教学内容:通过数字卡片、游戏等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字8和9,理解它们的大小关系。
法制教育内容:讲解遵纪守法的故事,让学生知道遵守纪律是做好事情的基础。
三、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渗透法制教育。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实践,全面评价学生在数学知识和法制教育方面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建议1.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和法制教育方面得到提高。
2. 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和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3. 定期进行回顾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理念。
六、第六课时:认识数字10教学内容:通过数字卡片、游戏等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字10,理解它与其他数字的关系。
二年级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第一章:认识数字与法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字与法制的关系,认识到数字在法制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和兴趣。
教学内容:1. 数字与法制的关系介绍。
2. 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数字与法制的关系,如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等。
2. 学生分享生活中数字的应用,如购物时的价格标签、时间等。
教学评价:1. 学生能理解数字与法制的关系。
2. 学生能举例说明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章:数的进制与法律条文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不同进制数的意义及其在法律条文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对数的进制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内容:1. 不同进制数的介绍,如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等。
2. 法律条文中数的进制的应用。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不同进制数的概念和特点。
2. 学生通过实例了解不同进制数在法律条文中的应用。
教学评价:1. 学生能理解不同进制数的概念和特点。
2. 学生能举例说明不同进制数在法律条文中的应用。
第三章:几何图形与法律标示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几何图形在法律标示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内容:1. 几何图形在法律标示中的应用,如交通标志、安全标志等。
2. 不同几何图形的意义和特点。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几何图形在法律标示中的应用。
2. 学生通过实例了解不同几何图形的意义和特点。
教学评价:1. 学生能理解几何图形在法律标示中的重要性。
2. 学生能举例说明不同几何图形在法律标示中的应用。
第四章:计量单位与法律计量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量单位在法律计量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计量单位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内容:1. 计量单位在法律计量中的应用,如质量、长度、面积等。
2. 不同计量单位的意义和特点。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计量单位在法律计量中的应用。
2. 学生通过实例了解不同计量单位的意义和特点。
二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基础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通过数学教学,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制知识,增强法制观念。
3.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尊重规则,公平竞争的法制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数学知识,掌握基本的法制知识。
2.教学难点:如何将数学教学与法制教育有效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三、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与法制教育相关的数学问题,如“法律规定的未成年人年龄是多少?”“我国刑法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多少年有期徒刑?”让学生在思考数学问题的同时,对法制教育产生兴趣。
2.基本概念学习讲解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如加减乘除、面积、体积等,同时引入法制教育相关概念,如法律、法规、权利、义务等。
通过举例说明,让学生了解数学与法制教育的关系,如“遵守交通规则,就是遵守法律,保证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3.数学练习与法制教育设计一些数学练习题,如计算、应用题等,将法制教育融入其中。
例如,设计一道应用题:“小明捡到了一部手机,他应该怎么做?”引导学生思考,教育学生尊重他人财产权,遵守法律。
4.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就某一数学问题或法制教育话题展开讨论。
例如,讨论“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法律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让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生活中如何运用数学知识和法制教育。
四、课后作业1.请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分析一起生活中的法律案例,并写出自己的看法。
2.请学生绘制一幅关于数学与法制教育的手抄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数学教学,让学生了解了基本的法制知识,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教学效果。
课后作业的布置要注重实践性,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
上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理解数学知识,掌握基本的法制知识。
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精选7篇)数学渗透法制教育篇1教学内容:纳税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纳税的含义和重要意义,知道应纳税额和税率的含义,以根据具体的税率计算税款。
2、在计算税款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社会现象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使学生知道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4、进行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主要渗透《宪法》第56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4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1条。
教学重点:税额的计算。
教学难点:税率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答算式。
(1)100的5%是多少?(3)1000元的8%是多少?2、什么是比率?二、新授2)50吨的10%是多少?(4)50万元的20%是多少?1、阅读p122页有关纳税的内容。
说说:什么是纳税?进行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渗透《宪法》第56条,《宪法》第5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
2、税率的认识。
(1)说明:纳税的种类很多,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也不一样。
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
一般是由国家根据不同纳税种类定出不同的税率。
进行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4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四条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扣缴义务人。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缴纳税款、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
(2)试说以下税率表示什么。
a、商店按营业额的5%缴纳个人所得税。
这里的5%表示什么?b、某人彩票中奖后,按奖金的20%缴纳个人所得税。
这里的20%表示什么?3、进行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1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1条规定: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二年级数学上学期渗透法制教育教案第一章:认识数字4和51.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理解数字4和5的含义。
培养学生的数数能力和初步的数学思维。
1.2 教学内容学习数字4和5的写法和读法。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数字4和5表示的数量。
1.3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学习数字4和5。
采用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4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导学生复习已学的数字1和2,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步: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观察和理解数字4和5的含义。
第三步:进行数数练习,让学生练习数到4和5。
第四步: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对数字4和5的认识。
第二章:认识数字6和72.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理解数字6和7的含义。
培养学生的数数能力和初步的数学思维。
2.2 教学内容学习数字6和7的写法和读法。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数字6和7表示的数量。
2.3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学习数字6和7。
采用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4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导学生复习已学的数字3和4,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步: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观察和理解数字6和7的含义。
第三步:进行数数练习,让学生练习数到6和7。
第四步: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对数字6和7的认识。
第三章:认识数字8和93.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理解数字8和9的含义。
培养学生的数数能力和初步的数学思维。
3.2 教学内容学习数字8和9的写法和读法。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数字8和9表示的数量。
3.3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学习数字8和9。
采用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4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导学生复习已学的数字5和6,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步: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观察和理解数字8和9的含义。
第三步:进行数数练习,让学生练习数到8和9。
二年级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数学问题,使学生理解基本的加减法运算,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法制教育,让学生明白遵纪守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学习加减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2. 第二课时:学习减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3. 第三课时:学习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4. 第四课时:学习整数大小比较,解决实际问题5. 第五课时:学习位置的相对性,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分组合作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新知识:讲解加减法运算、整数大小比较和位置的相对性的概念和规则。
3. 实践操作: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 总结提升: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5. 巩固练习: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际应用能力来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教学内容:6. 第六课时:学习货币单位,理解人民币的认识和简单计算7. 第七课时:学习时间单位,理解和计算日期、时间8. 第八课时:学习数据收集和处理,学习图表的识别和制作9. 第九课时:学习几何图形,认识基本的几何图形和特性10. 第十课时:综合应用,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七、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法、实践教学法和分组合作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理解数学知识,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八、教学步骤:6. 导入新课:通过人民币的图片引入货币单位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7. 教学新知识:讲解人民币的认识和简单计算,让学生了解货币单位的概念。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
(学科参透法制教育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书99页例1。
教学目标:
1、通过摆一摆、握一握、搭一搭等活动,感受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初步培养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探索数学的兴趣。
4、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5、让学生了解握手的基本礼仪,初步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的相关条例,让学生知道我们有尊老、爱老、敬老、养老、为老人服务的义务。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
教学准备:数字卡片;宝箱;喜羊羊、美羊羊、慢羊羊的头像;两套衣服和两条裤子的图片。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发探究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了一个宝箱,宝箱里有几个宝物,我们班的小朋友们想要看看是什么吗?可是宝箱被锁上了,需要小朋友们动脑才能把它打开,你们敢试一试吗?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探究1、2组成的两位数。
板书:第一个锁,密码是由数字卡片1和2组成的两位数中最大的一个。
师:请同学们自己摆一摆,可以边摆边记,看谁摆的最完整。
(生板演:用数字卡片1,2可以摆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呢)
师:同学们,用数字卡片1,2摆成12和21这两个两位数.
秘密是这两数中最大的一个,那你们知道密码是多少吗?恭喜你们第一次打开了宝箱,(取出喜羊羊)你们还想要宝物吗?
(二)探索1、2、3组成的两位数。
1、师:板书:第二个锁:密码是由1、
2、3这三个数字中的两个组成的两位数中最大的一个。
你们能打开第二个锁吗?从1、2、3这三张数字卡片中任选两张,能组成哪些两位数?
2、同桌合作,一人摆数字卡片,一人把摆好的数记录下来,先商量一下谁摆数字卡片,谁记数,比比哪桌合作得又好又快。
(学生操作)
师:谁愿意起来告诉我们你们摆了那几个两位数。
生1:我们摆了13,32,21
生2:我们摆了13,12,23,31,32
生3:我们摆了13,31,23,32,12,21
3、合作探究排列
师:为什么有的摆的数多,而有的却摆的少呢?有什么好办法能保证既不漏数,也不重复呢?
板书:不重复,不遗漏
请每个小组进行讨论,看看有什么好办法。
再按你们的方法,摆一摆,找一个人把他记下来!
(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第二次操作)
4、汇报结果,说方法。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汇报
生1:我摆出12,再交换两个数的位置就是21,再摆23,交换后是32,最后摆13,交换后就是31,这样就不会漏也不会重复了.(生汇报,师板书) 生2:我先把数字1放在十位,再把数字2和3分别放在个位,分别组成12和13,我接着把数字2放在十位,数字1和3分别放在个位,又分别组成了21和23,最后把数字3放在十位,数字1和2分别放在个位,分别组成了31和32,这样也不会漏也不会重复了!(生汇报,师板书)
5、评议方法。
师:同学们都摆得很好,都动了脑筋摆出了6个不同的两位数。
那么第二个锁的密码是这六个数中最大的一个,聪明的小朋友们知道这个数是谁了吗?
师:你觉得哪种方法能一眼就看出哪一个数最大?为什么?(让学生亲身体会到第二种方法最方便、最好。
)
师:要想摆得不重复又不遗漏,我们应该按一定规律和一定的顺序去摆。
板书:规律顺序
6、用最好方法再摆一摆。
(学生进行第三次操作)
7、教师小结:看来,这种先确定十位上的数,再用这个数与其他两个数分别组合在一起,并且都按数的大小来排列的方法,最快最准,不容易重复,也不容易漏掉。
师在黑板上演示组成过程并板书。
取出第二个宝物美羊羊和慢羊羊。
(三)初步感知组合(衣服搭配和握手)
1、握手。
师:喜羊羊、美羊羊和村长慢羊羊说你们太聪明了,可为你们高兴呢,为了表示祝贺,慢羊羊、喜羊羊、美羊羊三个要互相握一次手。
握手的一般顺序应该是老人、长辈、上司、女士主动伸手、客人、晚辈、下属、男士在相迎握手;握手时伸出手的人要距离另一个人约一步,上身稍向前倾,立正,伸出右手,四指并拢拇指张开,掌心相对。
握手时应伸出右手,不能用左手与人相握。
带手套握手是失礼行为。
师示范正确的握手礼仪。
师:你们猜一猜他们三个人一共握了几次手呢?
学生猜好后,教师指出可以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三人模拟握手,一人数握手的次数,找出答案。
最后通过模拟得出:3人一共握了3次手。
师:排数时用了3个数字,握手时是3个人,都是“3”,为什么出现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学生交流后得出:两个数字可以交换组成2个两位数,而两个人握手不能交换,只能算一次。
师:小朋友们你们说在他们三个人中谁最大呢?(村长慢羊羊)。
慢羊羊是老年人,针对老年人呢,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其中第七条规定全社会应当广泛开展敬老、养老宣传教育活动,树立尊重、关心、帮助老年人的社会风尚。
青少年组织、学校和幼儿园应当对青少年和儿童进行敬老、养老的道德教育和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制教育。
提倡义务为老年人服务。
你们记住了吗?
师总结:像摆数字这种与位置有关的我们叫它排列,像与灰太狼喜羊羊握手与位置没有关系我们叫它组合板书:排列、组合。
2、衣服搭配。
喜羊羊和美羊羊又一次为我们班爱动脑的小朋友感到高兴。
他们送给我们班孩子们两件衣服和两条裤子。
那你们想一想两件衣服和两条裤子一共可以搭配成几套衣服呢?
师:打开书101页第一题,可以摆一摆,也可以连线来做一做。
学生摆一摆、汇报。
问:有什么好办法能保证既不漏数,也不重复呢?
请每个小组进行讨论,看看有什么好办法
生:固定上衣、固定裤子两种不同的方法,一共有4种。
教师黑板演示搭配的过程。
三、巩固练习。
99页第二题买一个拼音本可以怎么付款?
四、全课总结:
师:今天你有那些收获呢?
是的,咱们学到了这么多的知识,只要我们认真观察生活,仔细动脑思考,一定能愉快地解决很多数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