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讲精练 高效备考-文档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6
新课标2014年高考一轮复习之高效课堂精讲精练36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5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图11.(2011·中山模拟)空气中的负离子对人的健康极为有益.人工产生负氧离子的方法最常用的是电晕放电法.如图1所示,一排针状负极和环形正极之间加上直流高电压,电压达5 000 V 左右,使空气发生电离,从而产生负氧离子排出,使空气清新化,针状负极与环形正极间距为5 mm ,且视为匀强电场,电场强度为E ,电场对负氧离子的作用力为F ,则( )A .E =103V/m ,F =1.6×10-16 N B .E =106 V/m ,F =1.6×10-16 N C .E =103 V/m ,F =1.6×10-13 N D .E =106 V/m ,F =1.6×10-13N【解析】 由E =U d 可得E =5 0005×10-3 V/m =106 V/m ,F =qE =1.6×10-19×106N =1.6×10-13N ,故D 正确. 【答案】 D2.(2012·盐城模拟)静电计是在验电器的基础上制成的,用其指针张角的大小来定性显示其金属球与外壳之间的电势差大小.如图2所示,A 、B 是平行板电容器的两个金属板,G 为静电计.开始时开关S 闭合,静电计指针张开一定角度,为了使指针张开的角度增大些,下列采取的措施可行的是( )图2A .断开开关S 后,将A 、B 两极板分开些 B .保持开关S 闭合,将A 、B 两极板分开些C .保持开关S 闭合,将A 、B 两极板靠近些D .保持开关S 闭合,将变阻器滑动触头向右移动【解析】 要使静电计的指针张开角度增大些,必须使静电计金属球和外壳之间的电势差增大,断开开关S 后,将A 、B 两极板分开些,电容器的带电量不变,电容减小,电势差增大,A 正确;保持开关S 闭合,将A 、B 两极板分开或靠近些,静电计金属球和外壳之间的电势差不变,B 、C 错误;保持开关S 闭合,将滑动变阻器滑动触头向右或向左移动,静电计金属球和外壳之间的电势差不变,D 错误.【答案】 A图33.(2012·山东聊城模拟)匀强电场中的三点A 、B 、C 是一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D 为AB 的中点,如图3所示,已知电场线的方向平行于△ABC 所在平面,A 、B 、C 三点的电势分别为16 V 、8 V 和4 V ,一电量为2×10-6C 的正电荷从D 点移到C 点,电场力所做的功为( )A .1.6×10-5J B .2×10-6J C .8×10-6JD .3.2×10-5J【解析】 由匀强电场特点可知,φD =12 V ,故U DC =φD -φC =8 V ,将正电荷由D 点移到C 点,电场力所做的功为W DC =U DC ·q =8×2×10-6J =1.6×10-5J ,A 正确.【答案】 A图44.(2012·云浮模拟)如图4所示,D 是一只二极管,它的作用是只允许电流从a 流向b ,不允许电流从b 流向a ,平行板电容器AB 内部原有电荷P 处于静止状态,当两极板A 和B 的间距稍增大一些的瞬间(两极板仍平行),P 的运动情况将是( )A .仍静止不动B .向下运动C .向上运动D .无法判断【解析】 此题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来判断电容器是Q 不变还是U 不变.若假设U 不变,由E =U d可判断出E 变小,电场力变小,电荷P 向下运动,但d 变大又导致C 变小,结合U 不变得出Q 变小,即电容器A 板应该放出正电荷,与题目不符,所以假设错误,即Q 不变.可以根据E =U d =Q Cd =4k πQεr S得出E 不变(与d 无关),故P 仍受力平衡,A 选项正确. 【答案】 A图55.质量为m 的物块,带电荷量为+Q ,开始时让它静止在倾角α=60°的固定光滑绝缘斜面顶端,整个装置放在水平方向、大小为E =3mg /Q 的匀强电场中,如图5所示,斜面高为H ,释放物块后,物块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为( )A. 2gHB. 52gHC. 22gHD. 223gH【解析】 将重力和电场力合成如图所示,合力的方向与水平方向成30°.所以物体将沿合力方向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对此过程应用动能定理:mgH +3QEH =12mv 2,解得v =22gH .【答案】 C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全部选对的得6分,只选1个且正确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图66.(2012·枣庄模拟)某电场的电场线分布如图6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点的电势高于b 点的电势 B .c 点的电场强度小于d 点的电场强度C .若将一正试探电荷由a 点移到b 点,电场力做负功D .若将一负试探电荷由c 点移到d 点,电势能增加【解析】 由电场线的疏密程度可知E d >E c ,B 正确;过a 、b 两点作电场的等势线,根据电场方向可以判断,φb >φa ,A 错误;同理可知,φd >φc ,由W cd =U cd ·q ,U cd <0,q <0可知,W cd >0,因此电场力对负试探电荷做正功电势能减少,D 错误,由W ab =U ab ·q ,U ab <0,q >0可知,W ab <0,因此,将正试探电荷由c 点移到d 点,电场力做负功,C 正确.【答案】 BC图77.如图7所示,一个平行板电容器,板间距离为d ,当对其加上电压后,A 、B 两板的电势分别为+φ和-φ,下述结论正确的是( )A .电容器两极板间可形成匀强电场,电场强度大小为E =φdB .电容器两极板间各点的电势有的相同,有的不同;有正的,有负的,有的为零C .若只减小两极板间的距离d ,该电容器的电容C 要增大,但极板上带的电荷量Q 不变D .若有一个电子水平射入两极板之间的电场,则电子的电势能一定会减小【解析】 由题意可知,两极板间电压为2φ,电场强度为E =2φd,A 错误;板间与板平行的中线上电势为零,中线上方为正,下方为负,故B 正确;由C =εr S4πkd 知,d 减小,C 增大,由Q =CU 知,极板带电量Q 增加,C 错误;电子水平射入两极板之间的电场时,电场力一定对电子做正功,电子的电势能一定减小,D 正确.【答案】 BD图88.(2012·威海模拟)如图8所示,在平行于xOy 平面的区域内存在着电场,一个正电荷沿直线先后从C 点移动到A 点和B 点,在这两个过程中,均需要克服电场力做功,且做功的数值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B 两点在同一个等势面上 B .B 点的电势低于C 点的电势C .该电荷在A 点的电势能小于在C 点的电势能D .这一区域内的电场可能是在第Ⅳ象限内某位置的一个正点电荷所产生的【解析】 由W =U ·q ,W CA =W CB <0可知,U CA =U CB <0,故有A 、B 两点电势相等,B 点电势高于C 点电势,A 正确,B 错误;因W CA <0,故该电荷在A 点的电势能大于电荷在C 点的电势能,C 错误;此区域内的电场可能是由第Ⅳ象限内的正电荷产生的,此电荷应在AB 连线的中垂线上,D 正确.【答案】 AD图99.(2011·宁波模拟)如图9所示匀强电场E 的区域内,在O 点处放置一点电荷+Q ,a 、b 、c 、d 、e 、f 为以O 点为球心的球面上的点,aecf 平面与电场平行,bedf 平面与电场垂直,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b 、d 两点的电场强度相同B .a 点的电势高于f 点的电势C .点电荷+q 在球面上任意两点之间移动时,电场力一定做功D .点电荷+q 在球面上任意两点之间移动时,从球面上a 点移动到c 点的电势能变化量一定最大【解析】 电场中各点的电场强度均为匀强电场E 与+Q 形成的电场强度的矢量和由对称性可知,b 、d 两点的电场强度大小相同,方向不同,A 错误;在球面上各点,相对于+Q 形成的电场各点电势相同,但考虑匀强电场E 的存在,a 点电势高于f 点电势,B 正确;点电荷+q 在bedf 面上移动时,电场力不做功,C 错误;因球面上a 、c 两点电势差最大,故将+q 从a 点移到c 点电场力做功最多,电荷电势能变化量最大,故D 正确.【答案】 BD图1010.(2012·江苏常州模拟)如图10所示,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中,绝缘轻质弹簧直立于地面上,上面放一个质量为m 的带正电小球,小球与弹簧不连接.现将小球向下压到某位置后由静止释放,若小球从静止开始运动到离开弹簧的过程中,重力和电场力对小球做功的大小分别为W 1和W 2,小球离开弹簧时速度为v ,不计空气阻力,则上述过程( )A .电势能增加W 2B .弹簧弹性势能最大值为W 1-W 2+12mv 2C .弹簧弹性势能减少量为W 2+W 1D .系统机械能增加W 2【解析】 电场力对小球做正功W 2,电荷的电势能减小W 2,A 错误;由动能定理得:W弹-W 1+W 2=12mv 2,故弹簧弹力做功为W 弹=W 1-W 2+12mv 2,对应弹簧弹性势能的减少量和弹簧弹性势能的最大值,B 正确C 错误;系统机械能的增加量等于电场力做的功W 2,故D 正确.【答案】 BD三、计算题(本题共3个小题,满分36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图1111.(12分)如图11所示,A 、B 两块带异号电荷的平行金属板间形成匀强电场,一电子以v 0=4×106m/s 的速度垂直于场强方向沿中心线由O 点射入电场,从电场右侧边缘C 点飞出时的速度方向与v 0方向成30°的夹角.已知电子电荷量e =1.6×10-19C ,电子质量m =0.91×10-30kg ,求:(1)电子在C 点时的动能是多少?(2)O 、C 两点间的电势差大小是多少? 【解析】 (1)电子在C 点时的速度为v t =v 0cos 30°有E k =12m (v 0cos 30°)2=9.7×10-18J.(2)对电子从O 到C 由动能定理,有eU =12mv 2t -12mv 2得U =m v 2t -v 22e=15.125 V.【答案】 (1)9.7×10-18J (2)15.125 V图1212.(15分)(2011·揭阳模拟)在一个水平面上建立x 轴,在过原点O 垂直于x 轴的平面的右侧空间有一个匀强电场,场强大小E =6.0×105N/C ,方向与x 轴正方向相同.在O 处放一个电荷量q =-5.0×10-8C 、质量m =1.0×10-2kg 的绝缘物块,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0,沿x 轴正方向给物块一个初速度v 0=2.0 m/s ,如图12所示.求物块最终停止时的位置.(g 取10 m/s 2)【解析】 物块先在电场中向右减速,设运动的位移为x 1,由动能定理得: -(qE +μmg )x 1=0-12mv 2所以x 1=mv 202qE +μmg代入数据得x 1=0.4 m可知,当物块向右运动0.4 m 时速度减为零,因物块所受的电场力F =qE =0.03 N >F f =μmg =0.02 N ,所以物块将沿x 轴负方向加速,跨过O 点之后在摩擦力作用下减速,最终停止在O 点左侧某处,设该点距O 点距离为x 2,则对全过程由动能定理得-μmg (2x 1+x 2)=0-12mv 20.解得x 2=0.2 m.【答案】 在O 点左侧距O 点0.2 m 处图1313.(18分)(2011·福建高考)反射式速调管是常用的微波器件之一,它利用电子团在电场中的振荡来产生微波,其振荡原理与下述过程类似.如图13所示,在虚线MN 两侧分别存在着方向相反的两个匀强电场,一带电微粒从A 点由静止开始,在电场力作用下沿直线在A 、B 两点间往返运动.已知电场强度的大小分别是E 1=2.0×103 N/C 和E 2=4.0×103 N/C ,方向如图所示.带电微粒质量m =1.0×10-20kg ,带电量q =-1.0×10-9C ,A 点距虚线MN 的距离d 1=1.0 cm ,不计带电微粒的重力,忽略相对论效应.求:(1)B 点距虚线MN 的距离d 2;(2)带电微粒从A 点运动到B 点所经历的时间t .【解析】 (1)带电微粒由A 运动到B 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有 |q |E 1d 1-|q |E 2d 2=0①由①式解得d 2=E 1E 2d 1=0.50 cm.②(2)设微粒在虚线MN 两侧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1、a 2,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q |E 1=ma 1③ |q |E 2=ma 2④设微粒在虚线MN 两侧运动的时间分别为t 1、t 2,由运动学公式有d 1=12a 1t 21⑤ d 2=12a 2t 22⑥又t =t 1+t 2⑦ 由②③④⑤⑥⑦式解得t =1.5×10-8 s.【答案】 (1)0.50 cm (2)1.5×10-8s。
精讲精练的教学模式的解读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复习--导入--讲解--巩固--布置作业",过分突出了教师在课堂上教的地位,过分强调了教师导的作用,置学生于被动接受学习的地位,对学生的参与、探究、思考、实践重视不够,直接影响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和个人自身发展的要求以及新高考改革的需要。
精讲精练其目的是探讨与现代教育思想相适应、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具体而又可行的课堂教学新理念。
它有利于教师把握课堂教学思路,更好地贯彻精讲精练的教学策略;有利于在教学实践中规范教师的教学活动;有利于增强教师教学工作的完整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和高效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同时,也是新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的需要.精讲精练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指导,以系统科学理论和素质教育理论为基础,强调学生的探究、实践、创新和教师的启发、指导、点拨,注重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其基本环节如下:导学--探究--精讲--精练--拓展一、导学导学,是教师为使学生尽快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进行的前期引导活动。
其目的是创设学习情景,明确学习目标和方向,建立起思维的平台,顺利实现从已知到新知的过渡。
导学的主要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做好学习新知的心理、情绪准备;复习、联系已有知识及方法,明确学习目标,做好学习新知的知识准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把学生引导到学习新知之中。
导学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它如桥梁,联系新旧知识;如序幕,预示后面的“剧情”;如路标,指引学生的思维方向。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心设计导学,对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角函数期末精讲精练三角函数精讲一、基本概念、定义:1. 角的概念推广后,包括 、 、 ,与α终边相同的角表示为 。
终边角: x 轴上 y 轴上 第一象限 第二象限 第二四象限 直线y =x 上2. 弧度制:把 叫1弧度的角。
公式:|α|=— 换算:180°= 弧度; 1弧度= 度; 1°= 弧度 扇形: 弧长L = = ,面积S = = 3.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①定义:角α终边上任意一点P(x ,y),则r = ,六个三角函数的定义依次是 、 、 、 、 、 。
②三角函数线:角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P ,过点P 作 轴的垂线,垂足为M ,则 。
过点A(1,0)作 ,交 于点T ,则 。
③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平方关系: 商数关系: 倒数关系:二、基本三角公式:(1~2要求能熟练运用:顺用、逆用、变形用,3~6要求能证明,不记忆)1.和、差角公式=±)sin(βα =±)cos(βα=±)tan(βα2.二倍角公式=α2sin =α2cos = = =α2tan 倍角公式变形:降幂公式=ααcos sin =α2sin =α2c o s 3.半角公式(书P45~46)2cos 12sinαα-±=, 2cos 12cos αα+±=, αααααααsin cos 1cos 1sin cos 1cos 12tan -=+=+-±=4.万能公式: 2tan12tan2sin 2ααα+=;2tan12tan 1cos 22ααα+-=;2tan12tan 2tan 2ααα-=.5.积化和差公式(书P46~47))]sin()[sin(21cos sin βαβαβα-++=; )]sin()[sin(21sin cos βαβαβα--+=; )]cos()[cos(21cos cos βαβαβα-++=; )]cos()[cos(21sin sin βαβαβα--+-=.6.和差化积公式(书P46~47)2cos 2sin 2sin sin βαβαβα-+=+; 2sin 2cos 2sin sin βαβαβα-+=-;2cos 2cos 2cos cos βαβαβα-+=+; 2sin 2sin 2cos cos βαβαβα-+-=-.应用公式解题的基本题型:化简、求值、证明基本技巧:①1的妙用:1= = =②变角: (x+y)+(x -y)= (x+y)+(x -y)= α= = = 等 ③变名:切化弦;弦化切④化一:a sinx +b cosx =1、 作图:五点法,依次取ωx +ψ=2、 周期T =3、 单调区间:A ∙ω>0时,增区间:解不等式 ≤ωx +ψ≤ 减区间:解不等式 ≤ωx +ψ≤A ∙ω<0时,增区间:解不等式 ≤ωx +ψ≤减区间:解不等式 ≤ωx +ψ≤ 4、最大值:A>0时,当ωx +ψ= 时,y 取最大值A 。
知识点精讲精练在进行知识点的学习与复习时,精讲精练是一种高效的方法。
它要求我们不仅要深入理解知识点,还要通过练习来巩固和提升。
以下是对知识点精讲精练的详细总结:1. 明确学习目标在开始精讲精练之前,首先要明确学习的目标。
这包括了解知识点的基本概念、原理、应用场景以及相关的公式和定理。
2. 系统梳理知识点对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梳理,将它们按照逻辑关系和难易程度进行分类。
这有助于构建知识框架,便于记忆和理解。
3. 深入理解概念对于每个知识点,要深入理解其背后的原理和含义。
这包括对概念的定义、特点、作用等方面的全面把握。
4. 掌握公式和定理对于涉及数学计算的知识点,要熟练掌握相关的公式和定理。
通过推导和应用,加深对公式和定理的理解。
5. 练习巩固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知识点。
练习题的选择要覆盖知识点的各个方面,包括基础题、提高题和难题。
6. 分析解题思路在练习过程中,要注重分析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这有助于提高解题效率,同时也能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7. 总结归纳定期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
这有助于发现学习中的漏洞,同时也能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
8. 应用实践将学到的知识点应用到实际问题中,通过实践来检验和巩固学习成果。
9. 定期复习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定期复习可以帮助巩固记忆,避免遗忘。
10. 交流讨论与同学或老师进行交流和讨论,可以发现自己理解上的盲点,同时也能从他人那里获得新的见解和启发。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进行知识点的精讲精练,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知识点精讲精练在学习的道路上,我们常常追求对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和熟练运用。
而“知识点精讲精练”无疑是帮助我们达成这一目标的有效方法。
什么是知识点精讲?它并非是简单地将知识罗列出来,而是通过深入剖析、举例说明、对比分析等方式,让我们对知识点的本质、内涵以及其在不同情境中的应用有清晰的认识。
比如在数学中学习函数的概念,老师不仅仅会告诉我们函数的定义,还会通过各种具体的函数例子,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让我们明白函数中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这样的精讲,我们能够真正理解知识点的核心要义,而不是仅仅记住一些表面的公式和定义。
精练则是在精讲的基础上,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来巩固和深化对知识点的掌握。
这些练习不是盲目地大量刷题,而是经过精心挑选和设计的,能够涵盖知识点的各个方面,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并加以强化。
以学习英语语法为例,做完一组关于时态的练习题后,我们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对现在完成时、过去进行时等时态的理解和运用是否准确,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提高。
精讲与精练是相辅相成的。
精讲为精练提供了方向和基础,让我们知道应该练习什么、怎么练习;而精练则是对精讲内容的检验和巩固,通过实际的操作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在进行知识点精讲时,老师或者讲解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表达能力。
他们要能够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抽象的概念形象化,让学生能够轻松理解。
比如在物理课上讲解牛顿定律,如果只是生硬地背诵公式,学生很难真正掌握。
但如果老师通过生动的实验和形象的比喻,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力和运动的关系,那么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就会深刻得多。
同时,在精讲过程中,还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
不仅仅是告诉他们“是什么”,更要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和“怎么样”。
例如,在历史课上讲工业革命,除了介绍工业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工业革命为什么会在那个时期发生,对当今社会的发展又有哪些启示。
这样的引导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他们在学习中不仅仅是被动接受,更是主动探索。
第16讲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考纲解读】自然科学类文章,涵盖面很广。
天地生化,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各种应用学科,无所不包。
但是,从高考选文来说,它同社会科学类的文章一样,前面用“一般”作限制。
从文体上说,主要是选用说明性的文字。
【重点知识梳理】一、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要领高考选用自然科学类文章,主要是考查筛选、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
换言之,主要是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和综合能力。
为此,阅读应注重下列四点:1.理解文中的基本概念自然科学类的文章,总是要运用科学概念的。
而文中基本概念的含意,就是文中的重要信息。
换个角度说,文章的基本概念都是用词语来表达的,因此,理解基本概念,又可以说成理解文中的重要词语,即理解作为科学概念的重要词语。
在具体的文章中,基本概念的含意有时是用下定义的形式来集中表述的,如“温室效应,在物理学上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而产生的保温效应。
”也有分散表述的,如前面曾引用过的《转基因作物》对“转基因作物”的阐释。
如果是前者,理解基本概念就是对句子的理解;如果属后者,就需要有一个筛选、提取、整合的过程。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这里所谓“重要句子”主要是从表达的内容上说的,是指突出体现文章的主要内容,含义比较丰富,语言比较精练的句子,与文学作品理解重要句子不同的是,这里只考查对句子所表达内容的理解、分析,一般不涉及表达技巧。
不过,过去侧重于对句子本身的理解,如:根据文意,对肠脑中几乎能够找到颅脑赖以运转和控制的所有物质”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颅脑赖以运转和控制的绝大部分物质存在于肠脑之中。
B.颅脑依赖肠脑中的绝大部分物质进行运转和控制活动。
C.肠脑中具有与颅脑赖以运转和控制所需相同的绝大部分物质。
D.肠脑中所有的物质与颅脑赖以运转和控制的物质几乎相同。
像这样的题目就可以通过结构分析(即找句子主干)便可认定C 项是正确的。
换言之,这句话是说明肠脑的物质构成的。
课堂上如何做到精讲精练要想让学生一堂课40分钟全神贯注地听讲确实不易,就算是学优生也很难做到,但老师在讲课的时又必须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老师身上。
这就需要老师有效调动课堂,引起孩子的注意。
对于学优生,大多聪明的男孩很好动,要想抓住他们的思维就必须给他留有悬念,吸引他却也不能令他沾沾自喜。
我曾经教过一个学生,他非常聪明。
我经常在中午出题留给他做。
由于他的不细心,很少全做对。
所以我就用这点来教育他不要总认为自己聪明就可以不虚心学习。
如果打击他一次上课就能好几天。
另外就是还要注意留给学优生可展示的舞台,一方面,启发其他孩子的思维,另一方面,满足学优生一份小小的成就感,虚荣心也是必不可少的;中等生是学生中的主力军,他们从不或很少扰乱课堂纪律,安安静静的很容易被老师所忽略。
对于这些孩子,多数情况下,我会用眼睛与他们交流,或用巡视来引起他们的注意,发现他们走神了,会及时叫起回答某个问题。
对于他们,我觉得不需要咄咄逼人,只需要适时地提醒;而对于后进生,首先给他们订的目标就不要太高,跳一跳够得着是最好的结果。
这样他们自己觉得有希望,尝到成功的喜悦,只要他们取得一点点成绩就要及时的表扬。
让他们觉得老师并没有放弃他们,觉得自己还是很有希望的,用爱心温暖他们,让他们体验到爱,并且要想他们成功就得在课下时间多帮助他们。
本身他们基础不好,很容易坚持不住,所以多给他们讲一些非常简单的知识,让他们一点一点地进步。
除了这些之外,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还要注意说话的语气,争取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在课后的辅导中,更需要加倍的耐心,不管有多着急,多失望,多沮丧,都要忍住,都要耐住性子。
一句泄气的话,可能会把所有的努力都抹煞掉。
除了这些,还有一种方法对任何学生都实用,那就是——竞赛。
竞赛可以使参赛者加足马力,镖着劲儿去争、去夺,可以加快速度、提高效率,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争强好胜本是人之的天性,我会适时开展竞赛活动,如随堂的小测试,拓展方舟的积累等。
尽心,倾情,高效备考XXXXXX中学姓名:XXX大家好!我与大家交流的是我校在今年高考备考一轮复习中的一些做法和二轮复习的打算。
一轮的总结:一、学校的英明决策和措施是我们取胜的保证今年是体育部成立以来第一届参加高考的体育生,学校领导倾注了极大的关心与帮助,为我们的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后盾。
1.领导深入备课组,参加我们的集备活动,和我们共同探讨一轮复习的正确路子,制定备考方案。
2. 大胆放手,让教师依据学生实际和学情,对教材进行整合,大胆取舍把握考点,找准学生以得分点。
用百分百的时间去争取40% 的分数。
使我们少走弯路,提高效率。
3.学校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外出学习、听课、交流的机会,让我们受益匪浅。
我们去唐山听课,去乐亭参加高考试卷分析会及年高考备考研讨会,及时了解高考信息,为我们的复习工作指明了方向。
二、夯实基础,兼顾能力,体育生要“特”教教学工作重心即在进行基础知识的复习上巩固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教学工作安排上把重心放在了对课本知识的复习上。
课本复习时能力提升的关键。
对于体育生,我们用了近半年的时间复习了高一高二课本基础知识。
课上重点抓重点词,短语,句型,语法穿插复习。
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词汇复习是一项烦琐的工作,不好操作, 费时费力,弄不好事倍功半。
我们在暑期补课期间指导学生进行词汇集中复习,总结出以下几种可行的方法:1、从3500个课标八级词汇中筛选出1100个重点词汇,等分为26个单元,每单元40个重点单词。
由于每个核心词汇都有一个便于记忆的简短例句,学生明确了重点,更省时有效。
2、从500个常用短语中筛选出200个重点短语,分成5个单元,每个单元40个重点短语。
3、筛选出高频动词20个,分为4个单元,利用典型句子逐一强化训练,强化理解。
4、筛选常用句型80个,分为4个单元,重点训练,总结归纳。
利用全品做高考重组练习,使学生感悟高考看,通过不断地基础知识积累,增强自信心。
于校长“精讲精练”内容纲要一、目的锻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课堂教学省时、省力、高效,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益二、内涵1、精讲要求抓住重点问题,运用“精加工”策略,或教师进行透彻分析,精辟讲解,或师生共同讨论,集思广益,力求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深刻理解,融会贯通,实现对重要概念和规律的长时记忆;2、精练重在指导学生抓住典型问题,深入钻研,举一反三,提高学习能力。
三、五大要素1、导学使学生尽快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顺利实现从已知到学习新知的过渡。
(1)要求1)目的明确 2)科学合理 3)启发诱导 4)简洁生动(2)方法1)开门见山导学法 2)情境导学法 3)设疑导学法 4)目标导学法 5)复习导学法2、探究学生围绕教学目标,自主发现、研究、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
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研究。
(1)主要内容1)概念是怎样形成的 2)定理是怎样导出的 3)结论是怎样得出的 4)规律是怎样概括总结出来的 5)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一题多解,多题一解 2)相似问题的求同求异对比分析 3)相关问题的拓展延伸 4)系统问题的梳理内化 5)知识由点及线及面及网的融会贯通等等。
(2)基本策略1)明确角色、任务学生是主体,是主人,其任务是自主地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得出结论。
教师是帮助者、指导者,其任务是组织调控学生的探究活动,给学生的探究以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教师要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能力和个性差异,看准时机,把握火候,掌握技巧,控制分寸,适度点拨。
过深、过难的点拨,会挫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过浅、过易的点拨,学生的思维活动量太小。
学生的探究和教师的指导应同时进行,互为参照,但必须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主。
2)创设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教师要信任学生,相信学生的发展潜力,放手让学生探索研究;要多鼓励表扬学生,充分肯定并赞赏学生的探究成果;要容许学生出错,指导学生冷静分析、反思、总结,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学篇誗教学创新近几年高考,我校文科综合在本市同类学校中多次获奖,这与我们学校文综教师的辛勤努力分不开。
其实我们并没有过人的本领,与很多优秀教师相比,我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都不是很高,有的只是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不厌其烦的工作态度和强化落实的思想意识,现在我就谈谈我们在复习备考中的具体做法。
一、强化统筹安排,落实教学进度,提高复习的计划性为了落实教学进度,实现高效备考,我们在进入高三的暑期补课之前,就制订了详实的复习备考计划,总体上分为三步:第一步:在7月中旬,开始进入第一轮复习,这一轮复习要全面阅读教材,查漏补缺,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
在第一轮复习时我们一般是一课书安排6节课,第一节课由学生全面通读教材,清理基础知识,完成导学案或复习资料上的填空,初步形成知识树,提出不懂的问题,由课代表收集上交,老师再精心备课;第二三节课师生共建知识树,合作学习疑难问题,期间穿插即时训练;第四节课老师以问题的形式清理本课知识点,学生识记后老师检查落实;第五六节课完成课时训练、评讲及查缺补漏。
这一轮复习是打基础的阶段,也是复习备考最关键的阶段,必须抓实。
第二步:3月初开始进行第二轮复习,这一轮复习的目标是彻底掌握基本知识,使各个知识点整体化、有序化,便于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经过解题复习,使记忆率达到95%以上。
一是师生共建知识的宏观构架,把握教材的核心思想。
二是对知识进行拓展,通过热点专题讲座,并配以热点阅读材料和题目,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加深对主干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第三步:5月中旬开始最后的全面清理。
一是回归教材,全面清理考点,概括起来说主要是做到“点点清、块块清、本本清”。
二是清理试卷,对几次大型统考的试卷进行清理,再次分析失分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三是清理答题的方法和思路。
二、着力教学研究,把握高考脉搏,提高复习的准确性1.研究高考为了落实高考要求,我们认真地研究《考纲》《考试说明》,研究近五年的政治高考试题,并且利用集体备课时间,探讨了近五年新课改地区高考试题的“稳”和“变”,整合近五年四本书的核心考点,并在复习备考过程中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把握主动权。
备考良方精炼精讲提高质量为做好我校2021年小学毕业备考工作,提高备考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倡精炼精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特拟定以下工作职责,各负其责,各司其职。
1、政教处:对学生实施前途理想教育,挫折教育,及时关注学生学习状态,做好家校沟通工作,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
负责班级德育管理工作,引导班级营造积极向上的班风和比学赶帮的学风。
2、班主任:统筹管理班级学科学习和活动,努力提升班级整体质量,指导每个学生制定具体目标,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做好班级服务工作。
3、教务处:统筹安排备考工作,收集、传达小学毕业考试的复习信息。
督促各学科组教学任务的落实,指导各备课制定复习备考计划。
负责做好备考工作的常规检查,审阅科任教师制定的备考复习计划并做检查指导,指导和协调使用备考复习资料,组织毕业班的模拟测试等工作。
做好问卷、访谈、调查等分析工作。
做好物资及技术保障工作。
4、教研组:负责学科教学和研究的实施,及时调研学科状态,组织有针对性的校本研修,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举全组之力,协助做好毕业备考工作。
5、备课组:明确备考内容,掌握备考工作方法,及时制定备课组复习备考计划。
教师间加强合作,认真钻研教材,交流经验,共解疑难,探索有效的操作方式,收集和交流小学毕业考试信息,共同分析教材的知识重点和难点,研究本学科的命题形式,并组织模仿出题进行训练复习。
组织月考,认真做好每次的月考试,月分析,月总结,并找准对策。
6、毕业班教师:在教务处、备课组的指导下,认真分析研究本班本学科学情及教情,及时调整教学备考策略。
掌握各层次学生情况,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培优扶困。
做到习题精编精炼精讲,增强练习的时效性。
7、总务处:做好学生生活方面的后勤保障工作,配合教务处做好物资以及技术保障工作。
引导寝管员做好寝室管理,特别是夜间纪律监督,确保学生有充足的睡眠时间。
面向全体学生,发扬团队精神,强化常规管理,实施精细备考。
提高效率吉林省考研复习资料写作技巧精讲精练提高效率:吉林省考研复习资料写作技巧精讲精练考研复习是每个考生的必经之路,如何高效地准备复习资料和写作技巧是关键。
本文将为吉林省考研的考生们提供一些宝贵的建议和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复习效率和写作水平。
一、合理安排复习时间首先,考生需要制定一个合理的复习时间表。
考研复习涉及的知识点广泛而繁杂,所以要提前做好计划,将时间分配给不同的科目和模块。
根据个人的自律程度和学习能力,制定出合适的时间段来集中复习和写作。
在制定时间表时,考生要考虑到早晚学习效果的差异。
有的人早晨思维清晰,适合用于思考和整理复习内容;而有的人则在晚上更为敏锐,适合阅读和记忆。
根据自身特点,合理安排早晚学习时间,以提高效率。
二、合理选择复习资料选择适合自己的复习资料也是提高效率的重要因素。
不同科目的考研资料很多,考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复习进度和效果,选择适合自己的资料进行复习。
同时,也要避免盲目收集过多材料,以免造成学习负担和混乱。
在选择资料时,考生可以参考往年的考研真题和参考书推荐,找到有针对性和权威性的资料。
在阅读参考书时,要学会挑选重点内容阅读,可以通过阅读目录和索引来快速定位重点内容。
三、高效备考技巧除了选择合适的资料,采用一些高效的备考技巧也能提高复习效率。
以下是几种备考技巧供考生参考:1.拆分知识点:将庞大而复杂的知识点拆分成小的模块,按照顺序逐一攻克。
这样可以使复习过程更加有条理,也有利于记忆。
2.制作思维导图: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可以将复杂的知识结构变得直观和清晰。
思维导图可以将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帮助考生理解和记忆。
3.坚持总结笔记:复习过程中,考生要养成及时总结的习惯。
将重要的知识点记录下来,并进行总结和归纳。
通过总结,可以巩固记忆并强化对知识点的理解。
4.进行模拟测试:模拟测试是考研复习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通过模拟测试,可以了解自己的复习情况和考试技巧,并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加以改进。
精讲精练,提高会考复习效率发表时间:2013-05-27T10:12:47.857Z 来源:《教育艺术》2013年第1期供稿作者:王璐娟[导读] 新的学期已经开始,在本学期中,我们初三生物除了要讲授初三下册的教材外,还必须完成会考这一重大事件。
王璐娟山东省招远市张星镇张星学校265403摘要:本学期的任务非常重,而时间又尤其短,只有短短的几个月左右。
因此,要圆满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只有提高课堂效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取灵活多样的复习方法才是我们的唯一选择。
关键词:课堂效率灵活多样把握方向新的学期已经开始,在本学期中,我们初三生物除了要讲授初三下册的教材外,还必须完成会考这一重大事件。
因此,本学期的任务非常重,而时间又尤其短,只有短短的几个月左右。
因此,要圆满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只有提高课堂效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取灵活多样的复习方法才是我们的唯一选择。
一、认真学习有关的规定,把握考试方向深刻领会考试的指导思想、考试方式、考试范围、考试内容和试卷结构,特别是考试内容、题型、权重以及难度和比例。
通过学习,明确复习的方向,把握重点,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落实到位。
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有效地提高初中生物学总复习的教学质量。
二、以章节复习为主,专题复习为辅考虑到学生对生物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平时花在生物学习上的时间较少,有不少知识已经遗忘了。
因此,复习主要以章节复习为主。
在复习的过程中,注意抓住主干知识,详细讲解,突出重点,攻破难点,对于各章节里的实验,也是做深入地分析,使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初一生物的内容比较重要,难度也是比较大,重要内容几乎占初中生物全部内容的一半。
在复习过程中,主要通过练习题来引导学生自主复习,在给学生分析讲解练习题的过程中系统地、全面地、分章节分专题对问题全面提升综合,以便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掌握以及对知识的应用,真正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最后阶段,即考试前两周时间,让学生再次重温书上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对掌握差的部分进行查漏补缺。
新课标2022年高考一轮复习之高效课堂精讲精练2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6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图8-1-181.2022·全国高考如图8-1-18所示,一段导线abcd位于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的匀强磁场中,且与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垂直.线段ab、bc和cd的长度均为L,且∠abc=∠bcd=135°流经导线的电流为I,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导线段abcd所受到的磁场的作用力的合力A.方向沿纸面向上,大小为错误!+1ILBB.方向沿纸面向上,大小为错误!-1ILBC.方向沿纸面向下,大小为错误!+1ILBD.方向沿纸面向下,大小为错误!-1ILB【解析】由左手定则及力的合成可知合力方向沿纸面向上,故知选项C、D错误.再由安培力公式F=BIL可得合力大小为错误!+1ILB,选项A正确,B错误.【答案】 A图8-1-192.将一个质量很小的金属圆环用细线吊起来,在其附近放一条形磁铁,磁铁的轴线与圆环在同一个平面内,且通过圆环中心,如图8-1-19所示,当圆环中通以顺时针方向的电流时,从上往下看A.圆环顺时针转动,靠近磁铁B.圆环顺时针转动,远离磁铁C.圆环逆时针转动,靠近磁铁D.圆环逆时针转动,远离磁铁【解析】该通电圆环相当于一个垂直于纸面的小磁针,N极在内,S极在外,根据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可得C项正确.【答案】 C3.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放置载有相同电流的三根导线,如图8-1-20所示,导线aa′水平放置并且长为L;导线bb′长为2L且与水平方向成60°角;直角折导线cOc′中Oc =Oc′=错误!L,c、c′在同一水平面;假如它们所受安培力分别为F1、F2、F3,不计通电导线间的相互作用力,则它们的大小关系为图8-1-20A.F1F2>F3C.F12LB bB.a、b两处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不等,B a<B bC.同一通电导线放在a处受力可能比放在b处受力大D.同一通电导线放在a处受力一定比放在b处受力小【解析】在磁场中,磁感线疏密表示磁场的强弱,故B a<B b,选项B正确.A错误;同一通电导线如果都垂直放入磁场中,则在a处受力一定比b处受力小,但如果导线与磁场平行放置,受力均为0,C正确,故D错误.【答案】BC图8-1-248.在磁感应强度为B0、方向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水平放置一根长通电直导线,电流的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如图8-1-24所示,a、b、c、d是以直导线为圆心的同一圆周上的四点,在这四点中A.b、d两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B.a、b两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C.c点的磁感应强度的值最小D.b点的磁感应强度的值最大【解析】通电直导线在c点的磁感应强度方向与B0的方向相反,b、d两点的磁感应强度方向与B0垂直,故b、d两点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a点的磁感应强度方向与B0同向,由磁场的叠加知c点的合磁感应强度最小.A、C项正确.【答案】AC9.质量为m的通电细杆置于倾角为θ的导轨上,导轨的宽度为d,杆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有垂直于纸面向里的电流通过杆,杆恰好静止于导轨上.在如图8-1-25所示的A、B、C、D四个图中,杆与导轨间的摩擦力一定不为零的是图8-1-25【解析】A中通电细杆所受安培力水平向右,B中安培力竖直向上,这两种情况,即使没有摩擦力,通电细杆也可以静止在导轨上;C中安培力竖直向下,D中安培力水平向左,这两种情况,如果没有摩擦力,通电细杆均不能静止,故C、D中杆所受摩擦力一定不为零.【答案】CD10.2022·上海高考如图8-1-26所示,质量为m、长为L的直导线用两绝缘细线悬挂于O、O′,并处于匀强磁场中,当导线中通以沿正方向的电流I,且导线保持静止时,悬线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则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和大小可能为图8-1-26A.正向,错误! tan θB.正向,错误!C.负向,错误! tan θD.沿悬线向上,错误! in θ【解析】若B沿轴正方向,导线无法平衡,A错误;若B沿轴正方向,由左手定则,受力如图①:mg=ILB,所以B=错误!,B项正确;若B沿轴负方向,受力如图②,T in θ=ILB;T co θ=mg,所以B=错误!tan θ,C项正确;若B沿悬线向上,受力如图③,导线无法平衡,D错误.【答案】BC三、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30分.计算题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解题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图8-1-2711.15分半径为r,电流为I1的通电圆环圆心a处的磁感应强度为B,在圆环下方距圆心a为L的地方水平放置一根电流为I2的无限长直导线MN时,圆环圆心a处的磁感应强度变为零,设圆环平面与长直导线在同一竖直平面内,如图8-1-27所示,求:1根据对称性,直导线电流I2在导线正下方L处的b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是多少方向如何2如果把圆环平移到b点,使圆环的圆心与b点重合,则圆环电流与直线电流在b点产生的合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是多少方向如何【解析】1圆环电流在圆心a处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外,加上直导线后,a处的磁感应强度为零,说明,直导线I2在a处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又因为a、b两点到直导线的距离相等,因此,直导线I2在b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外.2当把圆环平移到b点后,圆环在b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外;与直导线I2在b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合成后,可得:b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2B,方向垂直纸面向外.【答案】1B垂直纸面向外22B垂直纸面向外图8-1-2812.15分质量为m、长度为L的导轨棒MN静止于水平导轨上,通过MN的电流为I,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与导轨平面成θ角斜向下,如图8-1-28所示,求棒MN受到的支持力和摩擦力.【解析】注意棒与磁场方向是垂直的关系,安培力方向既垂直于棒又垂直于磁场,棒MN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水平方向:F f=F in θ竖直方向:F N=F co θ+mg且F=BIL,从而得:F f=BIL in θ,F N=BIL co θ+mg【答案】F N=BIL co θ+mgF f=BIL in θ。
新课标2022年高考一轮复习之高效课堂精讲精练1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6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一根长为L 、质量为m 的均匀链条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其长度的一半悬于桌边,若要将悬着的部分拉回桌面,至少做功( ) A.18mgL B.14mgL C .mgL D.12mgL 【解析】 悬于桌边的链条质量为m 2.将其拉上桌面,重心升高L 4,故至少做功为18mgL .选项A 正确.【答案】 A图5-4-112.如图5-4-11所示,木块A 放在木块B 的左端,用恒力F 将A 拉至B 的右端,第一次将B 固定在地面上,F 做功为W 1,产生的热量为Q 1;第二次让B 可以在光滑地面上自由滑动,F 做的功为W 2,产生的热量为Q 2,则应有( )A .W 1<W 2,Q 1=Q 2B .W 1=W 2,Q 1=Q 2C .W 1<W 2,Q 1<Q 2D .W 1=W 2,Q 1<Q 2 【解析】 W =Fl A ,第一次l A 比第二次l A 小,故W 1<W 2,而Q =μmg ·l 相对,故Q 1=Q 2.故选项A 正确.【答案】 A3.(2012·潮州模拟)救灾人员从悬停在空中的直升机上跳伞进入灾区救灾,伞打开前可看作是自由落体运动,开伞后减速下降,最后匀速下落.在整个过程中,下列图象可能符合事实的是(其中t 表示下落的时间、v 表示人下落的速度、F 表示人受到的合外力、h 表示离地面的高度、E 表示人的机械能)( )【解析】 救灾人员打开降落伞之前做自由落体运动,此过程速度v =gt ,合外力F =mg ,离地高度h =H -12gt 2,且机械能守恒,由此可推断图象C 、D 均错误;打开降落伞后,救灾人员开始减速,阻力减小,因此人减速的加速度减小,合外力逐渐减小,当最后匀速下落时,合外力为零,故B 正确,A 错误.【答案】 B4.(2012·日照模拟)如图5-4-12所示,一个质量为m 的物体(可视为质点),由斜面底端的A 点以某一初速度冲上倾角为30°的固定斜面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减速的加速度大小为g ,物体沿斜面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在此过程中( )A .重力势能增加了2mghB .机械能损失了mghC .动能损失了mghD .系统生热12mgh 【解析】 设阻力大小为F f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 30°+F f =ma ,可得:F f =12mg ,故此过程阻力F f 做功为-F f ·h sin 30°=-mgh ,系统生热mgh ,机械能损失了mgh ,B 正确,D 错误;合外力做负功mg ·hsin 30°=2mgh ,故动能损失了2mgh ,C 错误;重力做负功mgh ,重力势能增加了mgh ,A 错误.【答案】 B图5-4-135.如图5-4-13所示,甲、乙两车用轻弹簧相连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现在同时对甲、乙两车施加等大反向的水平恒力F 1、F 2,使甲、乙同时由静止开始运动,在整个过程中,对甲、乙两车及弹簧组成的系统(假定整个过程中弹簧均在弹性限度内),正确的说法是( )A .系统受到外力作用,动能不断增大B .弹簧伸长到最长时,系统的机械能最大C .恒力对系统一直做正功,系统的机械能不断增大D .两车的速度减小到零时,弹簧的弹力大小大于外力F 1、F 2的大小【解析】 对甲、乙单独受力分析,两车都先加速后减速,故系统动能先增大后减小,A 错误;弹簧最长时,外力对系统做正功最多,系统的机械能最大,B 正确;弹簧达到最长后,甲、乙两车开始反向加速运动,F 1、F 2对系统做负功,系统机械能开始减小,C 错;当两车第一次速度减小到零时,弹簧弹力大小大于F 1、F 2的大小,当返回第二次速度最大时,弹簧的弹力大小等于外力大小,当速度再次为零时,弹簧的弹力大小小于外力F 1、F 2的大小,D 错误.【答案】 B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全部选对的得8分,只选1个且正确的得4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6.(2012·福州模拟)来自福建省体操队的运动员黄珊汕是第一位在奥运会上获得蹦床奖牌的中国选手.蹦床是一项好看又惊险的运动,如图5-4-14所示为运动员在蹦床运动中完成某个动作的示意图,图中虚线PQ是弹性蹦床的原始位置,A为运动员抵达的最高点,B为运动员刚抵达蹦床时的位置,C为运动员抵达的最低点.不考虑空气阻力和运动员与蹦床作用时的机械能损失,在A、B、C三个位置上运动员的速度分别是v A、v B、v C,机械能分别是E A、E B、E C,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 )A.v A<v B,v B>v C B.v A>v B,v B<v CC.E A=E B,E B>E C D.E A>E B,E B=E C【解析】运动员在最高点A的速度为零,刚抵达B位置时的速度不为零,v A<v B,在最低点C的速度也为零,v B>v C,故A对,B错;以运动员为研究对象,B→A机械能守恒,E A=E B,B→C弹力对运动员做负功,机械能减小,E B>E C,故C对,D错.【答案】AC图5-4-157.如图5-4-15所示,一个小物体在足够长的斜面上以一定初速度释放,斜面各处粗糙程度相同,初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上,则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过程中( ) A.动能一定是先减小后增大B.机械能一直减小C.如果某段时间内摩擦力做功与物体动能的改变量相同,则此后物体动能将不断减小D.如果某段时间内摩擦力做功为W,再经过相同的时间,两段时间内摩擦力做功可能相等【解析】物体减速到零时有可能静止在斜面上,其动能一直减小,A错误;由于摩擦力做负功,物体的机械能一直减小,B正确;C中说明重力做功为零,物体能反向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C错误;由于物体可能反向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在相等的两段时间内路程可能相同,则摩擦力做的功相同,D正确.【答案】BD图5-4-168.(2012·扬州模拟)如图5-4-16所示,质量m=10 kg和M=20 kg的两物块,叠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其中物块m通过处于水平方向的轻弹簧与竖直墙壁相连,初始时刻,弹簧处于原长状态,弹簧的劲度系数k=250 N/m.现用水平力F作用在物块M上,使其缓慢地向墙壁移动,当移动40 cm时,两物块间开始相对滑动,在相对滑动前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M受到的摩擦力保持不变B.物块m受到的摩擦力对物块m不做功C.推力做的功等于弹簧增加的弹性势能D.开始相对滑动时,推力F的大小等于100 N【解析】取m和M为一整体,由平衡条件可得:F=kx,隔离m,由平衡条件可得:F f =kx,可见M缓慢左移过程中,M受的摩擦力在增大,开始滑动时,F f=kx m=100 N,故此时推力F为100 N,A错误,D正确,m受的摩擦力对m做正功,B错误;系统缓慢移动,动能不变,且又无内能产生,由能量守恒定律可知,推力F做的功全部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C正确.【答案】CD图5-4-179.(2012·揭阳模拟)山东电视台“快乐向前冲”栏目最后一关,选手需要抓住固定在支架上的绳子向上攀登,才可冲上领奖台,如图5-4-17所示.如果某选手刚刚匀速攀爬到绳子顶端时,突然因抓不住绳子而加速滑下,对该过程进行分析(不考虑脚蹬墙壁的作用),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上行时,人受到绳子的拉力与重力和摩擦力平衡B.上行时,绳子拉力对人做的功等于人重力势能的增加C.下滑时,人受到的重力大于摩擦力,加速度小于gD.下滑时,重力势能的减小大于动能的增加,机械能的减少量等于克服摩擦力做的功【解析】人匀速上升时,绳子对人的摩擦力等于人的重力,A错误;人上升过程中,人拉绳子,对自身做功,绳子并不对人做功,B错误;人下滑时,由mg-F f=ma,可知,F f<mg,a<g,C正确;人下滑时,重力势能的减小量有一部分用于克服摩擦力做功,故其动能的增量一定小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D正确.【答案】CD图5-4-1810.(2012·中山模拟)如图5-4-18所示,倾角为30°、高为L的固定斜面底端与水平面平滑相连,质量分别为3m、m的两个小球A、B用一根长为L的轻绳连接,A球置于斜面顶端,现由静止释放A、B两球,球B与弧形挡板碰撞过程中无机械能损失,且碰后只能沿斜面下滑,它们最终均滑至水平面上.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一切摩擦.则( ) A.小球A下滑过程中,小球A、B系统的重力对系统做正功,系统的重力势能减小B .A 球刚滑至水平面时,速度大小为5gLC .小球B 升高L /2时,重力对小球A 做功的功率大于重力对小球B 做功的功率D .小球B 从刚开始上升到开始进入斜面过程中,绳的拉力对小球B 做功为3mgL 4【解析】 小球A 下滑过程中,B 球的重力对B 球做负功,A 球的重力对A 球做正功,但由系统的动能增大可知,系统的重力势能减小,故小球A 、B 系统的重力对系统做正功,A 项正确;对A 、B 系统利用机械能守恒可知,A 球从开始滑动到刚滑至水平面过程中,有3mgL -mg L 2=12×4mv 2,故v =5gL 2,B 项错误;小球B 升高L /2时,因两球的速度大小相等,而A 球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为1.5mg ,故此时重力对小球A 做功的功率大于重力对小球B 做功的功率,C 项正确,小球B 从刚开始上升到开始进入斜面过程中,有3mg L 2-mgL =12×4mv ′2,故v ′=gL2,对B 球利用动能定理又有:W -mgL =12mv ′2,故W =9mgL 8,D 项错误. 【答案】 AC三、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30分.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解题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图5-4-1911.(14分)如图5-4-19所示,质量m =1 kg 的小物块放在一质量为M =4 kg 的足够长的木板右端,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木板与水平面间的摩擦不计.物块用劲度系数k =25 N/m 的弹簧拴住,弹簧的左端固定(与木板不粘连).开始时整个装置静止,弹簧处于原长状态.现对木板施以12 N 的水平向右的恒力(物块与木板间最大静摩擦力可认为等于滑动摩擦力,g =10 m/s 2).已知弹簧的弹性势能E p =12kx 2,式中x 为弹簧的伸长量或压缩量.求:(1)开始施力的瞬间小物块的加速度;(2)物块达到的最大速度是多少?【解析】 (1)假设m 、M 相对静止,由牛顿第二定律 a =F M +m=2.4 m/s 2. 此时m 受的合外力F 合=ma =2.4 N >F f =μmg =2 N.所以m 、M 相对滑动a =F f m =μg =2 m/s 2.(2)速度最大时,弹簧伸长x ,则kx =μmg ,所以x =0.08 m ,由功能关系μmgx =12kx 2+12mv 2m .所以v =0.4 m/s.【答案】 (1)2 m/s 2(2)0.4 m/s图5-4-2012.(16分)(2012·西安模拟)如图5-4-20所示 ,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的下端有一水平传送带,传送带正以6 m/s 的速度运动,运动方向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2 kg 的物体(物体可以视为质点),从h =3.2 m 高处由静止沿斜面下滑,物体经过A 点时,不管是从斜面到传送带还是从传送带到斜面,都不计其动能损失.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物体向左最多能滑到传送带左右两端AB 的中点处,重力加速度g =10 m/s 2,则:(1)物体由静止沿斜面下滑到斜面末端需要多长时间?(2)传送带左右两端AB 间的距离l 至少为多少?(3)上述过程中物体与传送带组成的系统产生的摩擦热为多少?(4)物体随传送带向右运动,最后沿斜面上滑的最大高度h ′为多少?【解析】 (1)对物体:mg sin θ=mah sin θ=12at 2 可得t =1.6 s.(2)由能的转化和守恒得:mgh =μmg l 2解得:l =12.8 m.(3)物体与传送带间的相对位移 x 相=l 2+v 带t 1 而l 2=12μgt 21, 摩擦热Q =μmg ·x 相,以上三式联立可得Q =160 J.(4)物体随传送带向右匀加速运动,设当速度为v 带=6 m/s 时向右的位移为x ,则μmgx =12mv 2带,得x =3.6 m<l 2,即物体在到达A 点前速度与传送带相等,最后以v 带=6 m/s 的速度冲上斜面,根据机械能守恒有12mv 2带=mgh ′,得h ′=1.8 m. 【答案】 (1)1.6 s (2)12.8 m (3)160 J (4)1.8 m。
精讲精练高效备考
高三复习,头绪繁多,复习资料可谓浩如烟海。
如何高效备考,轻松闯关,提高成绩呢?我认为应当重视精讲精练。
只有这样,教师和学生才能从题海中摆脱出来,面带微笑,轻松高效地去迎
接挑战。
结合多年的备考实践,具体阐述如下:
一、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讲授内容
“精讲”,是指教师按照新课标和考试说明,结合学生实际,选择重点知识、学生难以理解的共性问题、重要的学习方法作精心设计、透彻剖析。
精讲要突出重点、突破疑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掌握方法和技巧,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造时间、赢得主动。
(一)三轮复习,点面结合
所谓“点”,是指知识点。
近年高考语文主要包括以下五个知识点:语言文字基础知识及运用,科技社科文阅读,古诗文阅读,文学类或实用类文本阅读,写作。
所谓“面”是指包括以上知识点的全面综合训练。
在传统的高考复习中,点面复习是截然分开的,即严格分为三轮复习。
一轮重点夯实课本,二轮专题知识训练,三轮则为综合训练。
但从效果来看这种方法并不利于学生打牢基础,提高能力。
故而为了提高复习的效率,我们应该采取点面结合法。
例如,在第一轮以课本为主的复习中,穿插进专题和综合训练,既打破了复习的单调,又抓
牢了基础,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
作文复习,可以先点后面,连点成面。
通过作文批改,找出学生在叙事文和说理文存在的弱点和不足,有针对性地分点练习,比如,卷面、书写、审题、立意、材料、标题、开头、结尾、结构、构思、语言等。
(二)目标宜少,有的放矢
教学经验告诉我们,一堂课的目标设置直接关系着这堂课的成败,尤其是在高三总复习阶段。
那么,复习课的目标究竟如何设计?我认为目标愈少,效果愈好。
这样既可以使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把确立的重点讲深、挖透,又能使学生在听讲的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
相反,目标过多,所讲的问题只能流于形式。
例如,压缩语段,就语段类型来说,有叙述型、议论型和说明型。
就考点来说,有拟标题式、提取信息式、观点归纳式等。
想用一堂课就让学生全部掌握是很困难的。
与其这样,还不如把知识点分散到几堂课中,让学生对各种压缩语段了如指掌,真正把握。
其他知识点的复习方法依此类推。
事实证明,目标越少效果越好。
(三)把握分寸,粗细有度
在平时学习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我们主张宜粗讲的知识不要细讲,宜不讲的知识也不要画蛇添足的去略讲。
因为讲得过细,就会扼杀学生的想象力。
但在高三复习过程中,我认为教师应对确立的重点、难点,学生复习中出现的共性问题作精雕细刻的深入讲解。
要针对问题讲深、讲透,拓展、联系、系统地讲,切忌就
题论题,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落到实处。
例如,诗歌鉴赏题,学生普遍失分严重。
这就需要教师高度重视,把涉及到的诗歌知识点,解题方法,尤其是艺术手法,必须结合近年典型高考题讲深讲透,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棵枝繁叶茂的诗歌知识树。
这样再去解答此类题,学生思路就会清晰多了。
如分析技巧型试题,我明确学生要“三步走”,A、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B、结合诗句阐释作者是怎样用了这种手法。
C、此手法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二、根据语文考点,精心选择训练习题
“精练”,则是指针对每个考点,教师精心为学生选择、加工适度的题目让学生在练中巩固知识、掌握方法、悟出规律、培养能力,而非不加挑选地把各种资料一股脑地塞给学生,让学生做重复无效的劳动。
(一)练习要典型实用
高三复习,没有一定数量的练习不行。
但对于练习,必须精心选择,方可放给学生,否则过多过滥,就会让学生溺于题海。
如何精选习题?首先需要教师安心坐下来,精心研究高考说明和高考试题。
把近十年的高考题,从试题的设题角度、出发点、测试目标等方面真正分析透彻,从而抓住高考题的“神”,并针对学生的实际程度,以此指导来选择那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让学生认真练习,以避免复习的盲目性。
为确保练习的实效,教师尽量自编习题,少用成题。
因为现成
的习题集不一定适合我们的学生,我们只能从学生实际出发精心挑选那些针对性强、代表性强的题目为我所用,把选择的习题编成活页学案,随时灵活使用。
注意,选题时教师要根据学案的具体情况,有目的地选编题目,每一个题目都要有明确的目的指向,达到相应的要求。
不能随意组合一些题目让学生练习,更不能直接用成套的题目进行训练,浪费学生的时间和精力。
例如:“成语题”一直是备考的重点和难点,其原因一是积累量不足,词义模糊;二是不能结合语境推断。
结合这些问题,我总结了近十年的高考成语题和各地模拟试题有针对性地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总结规律和方法。
其中,“首当其冲”一词,学生往往望文生义,不能正确理解词义。
对这一难点,我在练习中先给出这一成语的词义,再让学生结合练习判断成语使用的对错,并说明使用有误的误区(不明词义、不辨色彩、不分对象和不合逻辑)。
“首当其冲”中的“冲”,喻最先受到攻击、压力或遭受灾难。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了潜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了同盟军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
(1995年高考题)②大英博物馆近来因财力吃紧,裁减工作人员,与中国文物有关的职位首当其冲,这样,中国文物的巡展活动自然难以开展。
(2006年北京高考题)③高家是北门一带的首富,不免要首当其冲,所以还是早早避开的好。
(巴金《家》二十二)
(二)难度要循序渐进
在指导高三复习时,我们应从简单的、基本的知识入手,随着
学生掌握知识深度的增加,适时调整难度、深度。
这样层层推进,让学生真正掌握这一内容,并形成自己完整有序的知识体系,再遇到抽象、复杂的问题,也能迎刃而解。
在具体复习每个考点时,我们应以单项训练为主,综合训练为辅;主观性试题为主,客观性试题为辅。
因为训练与考查毕竟有很大的区别。
训练更重阶梯性和实效性,没有基础知识的逐步积累,一味让学生来练习综合题目,也不会有好的效果。
为此,高三上学期,我们重点要把基础夯实、各个知识点吃透,穿插配合综合训练;而把综合能力的训练主要放到下半学期来完成。
对于主观性试题和客观性试题来说,练习中应以主观试题的训练为主。
客观试题的难度较主观试题要小,主观试题能答好,客观题的正确率也会很高。
为此,我制定了备考简纲,以便学生对纲自照,有的放矢,查缺补漏,逐步提高。
(三)随堂练习要合理高效
高三复习,各科教师大多把“讲”作为课堂的主体,而把大量作业安排在课外进行。
这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是节省了时间,但其弊端也越来越明显。
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课后作业得不到有效时间的保证。
因为学生可供支配的自习时间是有限的,而各科的作业量是根本无法正常完成的,所以学生做作业往往带有很大的应付性和盲目性。
因此,为了使我们的训练真正落到实处,教师一定要把握好作业的量,尽量要少而精,至少要保证三分之二的学生能保质保
量的完成,这样的练习才是有效的。
再者教师尽量把作业引入课堂。
能在课堂解决的问题决不拖到课下,尤其是易错点、难度较大的主观性练习一定要在课堂上进行,尽量让学生上黑板演示完成,以便让共性的问题更形象的暴露出来,教师更有针对性地讲解。
例如,名句默写、语言表达题等。
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更新观念,重视学生的参与实践,借助精讲,为学生的练习腾出时间,创造条件。
要使练习真正有效,学生还必须建立错题本,通过周练的形式,举一反三,对基础知识及时强化巩固。
在复习过程中,精讲和精练都不是孤立的,它们是一个有机
的整体。
教师的精讲为学生的精练创造了时间,而学生的精练又为教师的精讲提供了素材和依据。
在2003年高考,我所带理科班平均分学校第一名;在2006年高考,所带文科班平均分胜利油田第一名;在2007年、2008年高一、高二连续两年平均分差进步名次第一名,优秀率第一名。
十二年的教学实践证明,精讲精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备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