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美的要素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3
审美意识名词解释审美意识(Aesthetic consciousness),是指对美的感觉、判断和评价之能力和活动,以及对美的要素、规律、价值、功能等重大问题的了解、把握和反思的认识。
审美意识是人类因为感知和判断美的能力而形成的一种心理状态。
它在人的感性认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之一。
审美意识的形成经历了个体感官活动和文化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过程,既受个体直接感知所约束,也受到社会文化背景和个体审美经验的影响。
从感知到判断再到评价,是审美意识发展的基本路径。
审美意识包括对美的感觉、判断和评价。
感觉是审美意识的基础,通过感觉人们可以感受到物体的色彩、形状、音乐的旋律、节奏等。
判断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于美的特征、表现方式、内涵进行了辨别和界定。
评价是对于美的价值和意义进行的主观评定和表达。
这三者相互作用,互为因果,共同构成了审美意识的核心。
审美意识的形成与人的感官体验和文化社会的影响密切相关。
人们通过各种感官接受外界的刺激,对于不同的感官刺激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感受。
同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了丰富多样的艺术作品、文化符号等,从而开阔了审美意识的视野。
受到文化社会因素的影响,人们会形成一定的审美偏好和审美标准,进而对美进行评价和选择。
审美意识还包括对美的要素、规律、价值和功能等问题的认识。
审美要素指的是构成美的元素,如色彩、形状、音乐、诗歌等。
审美规律指的是美的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如比例、和谐、对称等。
审美价值指的是美对于人的精神和情感的满足和提升。
审美功能指的是美对于个体和社会的作用和效果。
总之,审美意识是人们对于美的感觉、判断和评价的能力和活动,涉及了美的感觉、判断、评价、要素、规律、价值和功能等重要问题。
它是人类感性认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社会因素与个体感官活动的相互作用下所形成的一种心理状态。
美学构成要素
美学是研究美的本质和规律的学科,而美学构成要素是构成美的基本元素。
美学构成要素包括形式美、色彩美、空间美、时间美、情感美、思想美等。
形式美是指形态、结构、比例等方面的美感,如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形式的美感。
色彩美是指颜色的美感,如绘画、服饰、室内设计等艺术形式的色彩美感。
空间美是指三维空间的美感,如建筑、景观设计等艺术形式的空间美感。
时间美是指时间的美感,如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时间美感。
情感美是指作品所表现出的情感的美感,如文学、电影、戏剧等艺术形式的情感美感。
思想美是指作品所传达的思想或哲学的美感,如诗歌、小说等艺术形式的思想美感。
这些美学构成要素不仅存在于艺术作品中,也存在于日常生活中。
通过对美学构成要素的研究和应用,可以更好地把握美的本质,提高我们的审美素养。
- 1 -。
浅析艺术设计美的构成要素摘要:设计之美是将设计理念转化为现实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分析构成要素的设计美感和规则的探索,生活质量的提高,现代科技的气氛和艺术风格组合和设计文化是提升,创建社会文明的发展,不断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的增加。
本文基于设计美学构成要素的原则,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艺术美;设计美;构成要素设计美学是根据现代设计理论和应用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是传统美学理论和艺术研究的结合。
它主要研究人们的审美需求和艺术。
设计是基于技术与艺术的界限,结合这两个领域,在传统艺术之外的领域,研究范围和具体应用。
设计美的构成要素分为形式美、功能美、材料美、结构美和技术美,下面进行逐一的分析。
一、形式美形式美作为一个概念,既应用于艺术现象,又应用在生活中。
在各种作品中,线条和颜色用特别的方法形成特定的形状关系,它唤起我们的审美感知。
这种线、色的关系和组合,构成审美的形式。
对于形式的认识,中外有很大的区别。
中国古典美学观认为“人之有形、行之有能,以气为之充,神为之使。
”是指事物的形式是与生命有关,形、神、气也,正是精神与生命的对应,在中国的手工业时代,手工制作艺术具有明显的特征,在被称为“工艺之美”。
现在,人们更注意事物的外观,也就是形式的美。
而在西方就形式美的问题主要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及理性与感性的关系的问题,他们把美定义为艺术的形式含义,如整体与局部的比例配合上,平衡,对称,变化,严谨之类美的法则上等。
古希腊美学家认为,美是一种形式,并且将形式作为美和艺术的本质来体现。
形式美是相对独立的审美对象。
它是指自然属性的审美特征和构成事物的物质材料的组合规律。
形式美的组成元素通常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物质形式意义上的美,一部分是形式美的构成规律。
形式美是人类在创造美的过程中,对形式美的过程进行抽象的概括和规律。
二、材料美从原始社会时期人类为了适应环境而生存,为了满足人类的生活需求在创造和开发的同时,人们不断探索和发明各种各样的材料。
艺术设计美的构成要素作者:赵甜甜来源:《丝路艺术》2018年第04期摘要:设计学科与多种学科都有交叉,涉及范围比较广,设计的审美标准也会受到社会、经济、文化以及市场等因素的影响而改变。
艺术设计,是人们将艺术的美与日常生活相结合进行设计,具有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是社会进步发展中的必然选择。
而艺术设计美不是功能美与技术美,形式美与技术美的简单叠加,它是具有多元化以及复杂化,它是由材料、结构、功能、形态、色彩、语意等要素构成,也受环境、人文、道德等多方面的影响,各个要素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相互碰撞、相互影响产生优秀的设计。
关键词:设计;艺术设计美;构成要素人类对于美的追求是与生俱来的,人类从最早时期造物开始,就有了对美的认知与追求,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在进行造物设计时,会更多的考虑艺术设计美的要素。
艺术设计更多的强调设计,而非设计师本人主观意识的创作,出发点是需求,服务于用户的。
艺术表达的主观创作较多,将我们平时所做的设计与美结合,就形成了我们现在探讨的新学科艺术设计美。
艺术设计美不仅仅满足于物体的实用价值,也满足于审美价值,即艺术设计美是形式与内容的相互统一。
一、材料要素首先是材料因素,它是人们的物质要素中的基本要素,材料的选择,会影响设计作品的最后呈现,材料的种类很多,每一种材料所包含的质地与肌理是不同的。
在平面设计中的包装设计,例如:一般电视机包装会选择瓦楞纸加工成的单面瓦楞纸板、三层瓦楞纸板等,而一般化妆品的包装设计运用特殊的玻璃材料,只有合理的运用好材料,不同之间相互碰撞,才能产生好的设计作品。
1.材料的自然属性钢铁、合金、磨砂等具有现代化气息,而木材、泥土等材质具有原始的气息,不同材料之间相互组合与联系,产生不同的火花,合理的运用材料可以更好的去表达设计师的初衷,从而创造出优秀的作品。
2.材料的社会属性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在给人们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我们的环境也遭到人为的破坏,人们开始追求自然的生活,对绿色材质的需求增多,绿色材质的美感来源于人们将环境效益的作用置入到设计的每一个流程中,注重环境的保护。
审美要素的名词解释引言:审美是人们对美的感知和判断能力,审美要素则是构成美的基本元素。
在艺术、设计和文化领域,审美要素的理解和运用对于创作和欣赏至关重要。
本文将依次解释几个常见的审美要素。
一、色彩:色彩是视觉艺术中最为重要的审美要素之一。
色彩的选择和组合可以产生不同的情感和表达效果。
明亮的色彩可以传达喜悦和活力,而柔和的色彩则会给人一种温暖和安静的感觉。
此外,色彩的对比也是一个重要的设计原则,它可以突出重点,增强视觉层次感。
二、形状:形状是指物体的外部轮廓和结构。
不同的形状可以传达出不同的信息和情感。
例如,圆形象征和谐和温暖,方形则代表稳定和坚实。
在设计中,形状的使用需要考虑到空间和比例的关系,以创造出舒适和有趣的视觉效果。
三、线条:线条是构成形状的基本元素,也是审美要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线条的特点可以通过粗细、曲直和方向等来区分。
不同类型的线条可以传递出不同的情感和意义。
例如,曲线可以传达出柔和和柔情,而直线则给人一种稳定和力量的感觉。
线条的运用可以改变视觉的引导和流动性。
四、质感:质感是指物体表面的感觉特征。
可以通过触摸、视觉和听觉等感官来感受质感。
质感可以分为粗糙、光滑、柔软等不同类型。
在设计和艺术作品中,质感的运用可以给人带来直观的感受和视觉冲击,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真实感。
五、空间:空间是指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和关系。
在艺术和设计中,空间可以划分为正面和背面、近处和远处等不同维度。
艺术家和设计师可以通过合理布置和运用空间来创建出独特和有趣的视觉效果。
空间的运用还可以影响观众的视觉体验和情感感受。
六、节奏:节奏是指元素之间的有序排列和运动。
通过节奏的运用可以创造出一种平衡和和谐感。
在音乐中,节奏是音符和音乐元素之间的时间组织。
在视觉艺术和设计中,节奏则是指元素在空间中的排列和动态变化。
节奏的韵律感对于作品的审美效果和流畅感起着重要的作用。
结论:审美要素是构成美的基本元素,是创意和艺术表达的重要工具。
艺术设计美的构成要素摘要:艺术设计美是内容和形式相统一的结果。
一个好的设计作品的成功实施,需要设计师从充分设计构想开始,结合必要的构成元素,包括产品的材料、产品的结构、产品的功能、产品的形式以及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这都是艺术设计美的必要构成要素。
这些元素相互依赖而又相互影响,形式决定着功能,材料一定程度上限制着结构,而社会发展的经济和科学技术作为整个产品设计生产的大背景,所有要素融为一体,合理运用,共同组建成一个美的设计。
关键词:美学;设计;构成要素材料作为设计美的构成要素的第一要素,它也是工业设计中最基本的要素,包括工业产品外观造型所用的材料以及产品内在结构所使用的材料。
一般分为金属材料、木质材料、工业陶瓷以及各种复合材料等四大类。
不同材料所能产生的功能美以及给人视觉和触觉感受的形式美都是不一样的。
金属材料:光泽度较好,材质坚硬密度大,也易于加工成型,能够作为很好工业产品的内部结构材料,起到支撑、加固等作用,也可用于外部材料,能够带来不一样的视觉效果,给人冷峻,强大的感觉;木质材料:易加工,密度较小方便运输,生活中随处可见木质材料的产品及装饰,木质材料也多种多样,类别及价格也是有高有低,可选择空间大,能满足各个消费水平的人,给人亲切、柔和、回归原始自然的感觉;工业陶瓷:抗腐蚀性较强,导热性能较差,是极好的绝热材料,不怕潮湿形式及色彩多变,因此可以应用在各类产品及各种场合,但自身易碎,因此不便于运输,陶瓷因其自身的多变性,可以带给人多种不同的感官感受,或清脆或敦厚,或大气或婉约;各类复合材料:以现代科技手段,将不同的材质组合在一起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以产生出更适宜现代人生活所使用的新材料,新材料也冲击着传统材料。
事情总有其两面性,复合材料上的创新,更能带动形式及功能等多方面的创新,是现代工业设计所必不可少的亮点。
结构是指物质系统内部个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方式的总和。
而产品的结构则是指组成产品的内部构造和外部形态的材料之间的相互联系又互相作用的方式。
美学综合知识必背知识点
1. 定义美学:美学是研究艺术、审美和美的哲学学科,探讨美、审美经验和艺术创作的本质及其意义。
2. 美的概念:美是指感性审美活动中对于客观事物的真实、好、美的特征或价值的感知和评价。
3. 美的要素:
- 形式美:指作品的形式、结构、色彩等方面所呈现出来的美感。
- 内容美:指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思想、意义等方面所呈现出
来的美感。
- 格调美:指作品所体现的独特氛围、风格和情调等方面的美感。
4. 审美心理:指人们在感受和评价美时所产生的特殊心理过程,包括直接感受、审美情绪和美的价值判断等。
5. 艺术与美的关系:
- 艺术是美的最高形式,通过创造和表达美的方式来打动人们。
- 美是艺术的本质特征,艺术作品通过呈现美的要素来展现其
价值。
6. 文化与美的关系:
- 美是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不同文化对美的理解和追求有所
差异。
- 文化对个体的审美能力和价值观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7. 美感的培养:
- 通过艺术欣赏、文化教育和审美体验等方式来培养美感。
- 研究艺术理论和技巧,注重感知和品味美的细节。
8. 美学研究的意义:
- 帮助人们更深入地理解艺术和美的本质。
- 促进艺术和文化的发展与创新。
- 提升个体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以上是美学综合知识的必背要点,掌握这些知识能够帮助你更
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并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初三上册语文第8课课堂笔记一、课文简介本课是初三上册语文教材的第8课,名为《论美》。
本课主要论述了美学中最为核心的问题——美的本质和意义。
文章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美的概念、美的形态、美的规律等方面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二、重点字词1. 重点词语:* 匀称:事物各部分之间的大小、长短、轻重等比例适当,符合一定的标准。
* 妍媸:美丽和丑陋,美好和丑恶。
* 忍俊不禁:忍不住笑出来。
* 俯拾皆是: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
形容多而易得。
* 惊鸿一瞥:形容女子轻盈如雁之舞,优美而动人。
* 千篇一律:指诗文公式化,泛指事物只有一种形式,毫无变化。
2. 容易写错的字:* 匀(yún)称* 妍(yán)媸(chī)* 忍俊(jùn)不禁(jīn)* 俯(fǔ)拾皆是(shí)* 惊鸿(hóng)一瞥(piē)* 千篇(piān)一律(lǜ)三、重点句子1. 美不是冠冕堂皇的装饰品,而是植根于生活的土壤中的果实。
2. 美是到处都有的,只有真诚、善意、朴实的心灵,才能发现和欣赏它。
3. 美是一种内在的、深邃的、能够震撼人心的力量,它超越了感官的愉悦和物质的满足,带给我们精神的愉悦和心灵的慰藉。
4. 美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是我们对自己和世界的承诺,是我们对生活的尊重和热爱。
5. 美是需要我们去发现和创造的,它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形式,更是一种内在的精神。
6. 美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自己和世界,让我们更加坚定地走向未来。
7. 美是一种信仰和追求,它能够让我们超越自我,追求更高的境界和更美好的人生。
四、课文内容解析《论美》是一篇关于美学思想的论述文章,作者用平易流畅的语言,阐述了美的本质和意义,强调了真诚、善意、朴实的心灵在发现和创造美中的重要性,指出美是一种内在的、深邃的、能够震撼人心的力量,它超越了感官的愉悦和物质的满足,带给我们精神的愉悦和心灵的慰藉。
艺术设计美的构成要素
艺术设计美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形式:艺术设计美的构成要素之一就是形式,即作品的外部形态和结构。
形式要素包括线条、平面、体积、颜色、纹理等,通过不同的形式组合和表现手法,艺术设计可以呈现出不同的美感。
2.比例:比例是艺术设计美的重要要素之一,它涉及到作品内部各个元素之间的大小、长度和高度等相互比较的关系。
良好的比例可以使作品更加和谐统一,并给人一种愉悦的感觉。
3.色彩:色彩是艺术设计美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它能够直接影响作品的情感表达和视觉效果。
不同的色彩搭配和运用可以产生不同的情绪和效果,如明亮的色彩给人以活力和喜悦的感觉,而柔和的色调则更具温馨和安静的氛围。
4.构图:构图是指作品中各个元素的相对位置和布局,包括主体与背景的关系、前景与景深的处理等。
良好的构图能够使作品更加有层次感和动感,提高视觉效果。
5.意境:意境是指作品中所表达的主题、情感和思想。
艺术设计的意境作为美的构成要素,可以给观者带来深刻的艺术享受和思考。
总之,艺术设计美的构成要素涵盖了形式、比例、色彩、构图和意境等多个方面,它们相互作用和结合,共同塑造出艺术设计作品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构成人体美的因素有很多,包括:
1.身体比例:高低比例的身体线条通常被认为是美的。
2.身体健康:身体健康的人通常会有更好的外貌。
3.肌肉:健康的肌肉可以增加身体美感。
4.脸部特征:和谐的脸部特征通常被认为是美的。
5.肤质:健康的肤质可以增加肌肤的光泽。
6.服装和形象:自信的外貌和适合的穿着可以增加人体美感。
7.心理因素:自信和舒适的心理状态可以让人更有吸引力。
这些因素都有助于构成人体美,但它们并不是绝对的,且美的定义也是相对的。
自然界美的三个要素自然界是一个充满美的世界,无论是壮丽的山川河流,还是多彩的植被动物,都展现了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在这个广袤而神奇的自然世界中,有三个要素特别引人注目,它们是:壮丽的山脉、绚丽的花卉和多样的动物。
一、壮丽的山脉山脉是大自然中最具震撼力的景观之一。
不同的山脉有着各自独特的特点,给人们带来不同的视觉冲击力。
例如,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之一,巍峨的峰峦和绵延的雪山,给人一种壮丽和庄严的感觉。
而阿尔卑斯山脉则以其秀丽的山峰和清澈的湖泊而闻名,给人一种宁静和迷人的感觉。
无论是哪种山脉,它们都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遐想和美的享受。
二、绚丽的花卉花卉是自然界中最美丽的存在之一。
花朵的色彩斑斓、姿态各异,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惊喜和欣赏的乐趣。
世界上有许多品种繁多的花卉,例如玫瑰花、莲花、牡丹花等。
每一种花卉都有其独特的美丽之处。
玫瑰花的红色、粉色和白色都非常迷人,莲花的洁白和荷叶的婀娜多姿更是让人陶醉。
无论是花坛中的花朵,还是山野间的野花,它们都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瑰丽的礼物。
三、多样的动物动物是自然界中最丰富多样的生物。
它们有着各种各样的形态和习性,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观赏和探索的乐趣。
例如,猎豹的奔跑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它的优雅和力量让人惊叹;大象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动物,它的庞大和智慧给人一种庄重和敬畏的感觉;孔雀的美丽羽毛和华丽的开屏舞蹈令人陶醉。
无论是陆地上的野生动物,还是海洋中的海豚和鲸鱼,它们都是自然界的宝藏,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惊喜和喜悦。
壮丽的山脉、绚丽的花卉和多样的动物是自然界美的三个要素。
它们以各自独特的形态和特点展现着大自然的神奇和魅力,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欣赏和享受。
站在大自然的面前,我们应该更加珍惜和保护这些美的要素,使它们永远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为我们带来无尽的美好。
那么,造型艺术美的三恒规律,具体是怎样构成美的要素的呢?下面我们就接着分析形、色、声的具体表现形式。
二美的形象三恒规律——形状、形体、结构
造型艺术美的三恒规律表现为形、色、声之三恒,但在具体形、色、声的美的形式中双有规律可循,我这里并不是强行拼凑。
当我们分析时,问题就自然清楚了。
(一)美的形状三恒——点、线、面
我们知道,形象是指引起人的思想或感情活动的具体开关或姿态。
具体讲,形象是由点、线、面所组成的立体关系(形体)的总和,也就是说任何形象都是由点、线、面所构成的作用于我们视觉的在平面和立体上的空间关系。
对形象的分析,首先要分析构成形象的形状其美的形状分析,事实上是将菜作为一个平面来进行分析,即形状是由点、线、面三恒要素所组成。
1、点、线、面是相对的
作为构成形象主要要素之一的形状,是人们对客观形象抽象平面分析的结果,即形状是由点、线、面所构成的。
事实上,在现实客观世界无所谓点、线、面,一切事物能作用于我们的视觉而形成的形象感,完全是光在宇宙空音关系中所造成的物理的、化学的和心理视觉效果。
但当我们从平面上来分析美的形象,我们有必要从点、线、面的视觉关系上来分析美的形状。
在几何学中,所谓点是没有长、宽、厚,而只有位置的几何图形。
也就是说,点是只有位置,而没有大小。
点是线的开端和终结,点是两线的相交处,然而,当我们从视觉艺术的角度来对点进行形象的分析,点却有了不同的含义。
对形状而言,点必须有自己特殊的形状。
只有这样,它才有意义。
在形状中,点是具有空间或平面空间位置的视觉单位。
首先,点没有上下左右的连接性和方向性。
也就是说,点不能给人造成一种具有长、宽、厚的立体感觉。
在大小上绝不可超过作为视觉单位点的界限,超过了这个限度,点就失去了自身的性质。
其次,点是相对于具体所处的位置与其它形象元素的空间对比关系而言的。
在某一个具体空间环境中是点,而在另外一个更大空间环境中它又失去了点的性质。
点若失去了空间对比关系也就不存在了。
如,当我们爬上巍峨的山顶,鸟瞰大地,此时地面上的行人只不过是一个个小小的点。
在浩瀚的大海中巨大的船只不过是一叶小舟;在深蓝色的夜空中荧荧闪烁,星罗棋布的繁星,尽管它们都是由无数星球所组成的宇宙物质现象,有的超过地球若干倍,但在苍苍茫茫,无穷无尽的宇宙中,只不过是一个个点。
线是点的相连,是点的空间位移轨迹,在几何学中线是只具有位置、长度而不具有宽度和厚度,是点进行移动的轨迹,并且是一切面的边缘和面与面的交界,这是几何学的解释。
从平面空间的形状来分析,我们所说的具有美学意义的线,必须是能使我们看得见的并构成形状的一种特殊的要素。
在造型艺术中,线是具有一定的位置、长度和一定的宽度。
面,地面,水面,路面,这是指物体的表面。
在几何学中,面是指线的移动所造成的形迹,有长、有宽,
线以一端为中心,进行半圆形移动则为扇形。
在造型艺术中所讲的面,一般就是指构成平面形状的表现。
面从层次上可以分为平面、立体的面、多元的面,从形状上可分为直线形的面、曲线形的面、自由形的面、偶然形的面等。
对形状说来,面并不涉及立体关系,只是构成平面形状的轮廓。
2、形状的点、线、面
作为构成形状的点、线、面三要素,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
点是一切形态的基础,是核心,任何线和面都是由点所构成,当一个平面上只有一个点时,人们的祖母就会集中在这个点上,它具有紧张性。
如果点以等间隔互相排列则成了线。
线是点的相连,无点则无线,在视觉艺术中,线又分为直线、曲线、斜线三种形式。
直线又分为垂直的线、水平的线。
直线是具有挺拔、庄严、强直的感觉;水平的线有平静、安定、静止、开阔的感觉。
曲线,又分为几何曲线和自由曲线两种,曲线是相对于直线而言的。
曲线是女性的线条,是女性化的象征,具有柔软、温暖的感觉。
同时,曲线还具有速度感、运动感、弹力感。
几何的曲线又分为正圆形、扁圆形、卵圆形、涡线形等。
自由曲线是指用圆规表现不出来的曲线。
这种曲线更具有自然伸展、圆润、幽雅的女性感。
斜线,在几何学中实际上是直线的一种,因为在视觉艺术中,斜线给人的视觉效果是更具有一种不稳定的力量感。
它使人联想到排山倒海等巨大的力量的现象。
当然斜线也使人联想到前进、飞翔等。
面,在形状中是点线的集合,是线的形迹。
面又分为直线形构成的面(如三角形、方形);曲线形构成的面(如圆形、椭圆形);自由曲线形构成的面(如女性人体的形状),偶然形成的面(如随意泼洒的墨色块)等。
面是相对的,在面的边缘、外部轮廓以及面与面的交界处则出现了线。
而点、线说到底又是面的具体化。
因此说点、线、面是构成形状的三要素,是形状美的三个永恒的元素,是一切视觉艺术形象的基础。
(二)形体的三恒规律——长、宽、高(厚)
我们将形象理解为形状和形体,实际上是从两个角度对形象进行平面的和立体的分析。
形状的分析实际上是从点、线、面上入手,在立体的空间里进行三维空间即长、宽、高(厚)的研究。
所以说,在造型艺术中,形体是指长、宽、高(厚)所构成的立体的三维或三度空间关系。
由点、线、面所构成的一个平面的正方形,只是一个方形的平面形状。
而当这个平面加上一个高或厚度,那么,这个方形平面形状就变成了一个方形体。
这种由长、宽、高(厚)所构成的三维空间关系,所造成的视觉效果我们就叫做形体。
形体是平面形状的立体化,是形状的延伸或三维性。
作为视觉艺术,形状的分析是研究形体的基础,但形体的分析,又是形状分析的目的,以及最终达到的效果。
离开形状就无所谓形体,而离开形体,形状又显得单纯和乏味。
(三)形状与形体的结构形成形象
关于形象在整个造型艺术中如何美的问题,我将在下面有专文论述,这里仅分析形象的形成。
形象的问题前面我已谈了不少。
关于形象的定义,《辞海》中是这样解释的:“指文学艺术区别于科学的一种反映现
体生动的图画……”“由于各种文艺作品塑造形象的材料和手段不同,形象的构成和特点也不相同;文学用语言来塑造形象;音乐用声响来表现,它们的特点是具有间接性。
戏剧、绘画的形象具有直观性”。
①在这一段精辟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形象是指具有一定的思想内容和审美意义的具体生动的图画。
但是我们必须清楚,这里讲的形象是对所有艺术宏观分析,所下的定义是笼统地指艺术所模仿、再现或表现的审美空间的全部;是广义形象而不是狭义形象,而我们这里分析造型艺术的形象是对形象进行狭义分析。
造型艺术的形象就是指形状、形体以及两者的结构关系。
在这里我们分析造型艺术的形象并不涉及到色彩、声音等问题。
我们仅分析平面的点、线、面和立体的长、宽、高(厚)的结构形成形象。
我们说,形的平面即二维平面空间的形状,是由点、线、面所构成的,这是我们对形的平面抽象解剖。
可事实上对形象的分析,重要的是立体的分析,尽管我们所看到的许多现象带有平面二维的感觉。
如水平面,空中的一片蓝白色大气层等,但作为造型艺术决不可能仅表现一个平面。
如一张白纸就是一个平面,毫无任何立体感、节奏感。
可是若在一个平面上出现一个点,那么,平面的二维就随之消失,三维立体感觉就立刻形成。
因此说,形象从形状上讲,是由点、线、面的形状和长、宽、高(厚)的形体有所认识,并且做到将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
这种结合的过程,就是形状、形体结构的过程,同时也是审美的形象创造过程。
一切造型艺术的形象造型都概括在其中了。
形状、形体怎么样结构,用什么样的点、线、面去结构,直接关系到塑造什么样形象的问题,它不仅是一个造型观念问题,而且又是具体的美的形式创造的问题。
可见,作为造型艺术美的三恒性之一即形象的问题,必须从形状、形体、结构三个方面去完事地认识。
形状、形体、结构是形象之三恒。
三美的色彩三恒规律
作为造型艺术三原素之一的色彩是视觉美的重要因素。
我们说没有阳光,世界将一团漆黑,同样,如果没有色彩,也就不会有斑驳陆离的世界,生活也将单调无味。
美的形式是由形象、色彩、声音所构成。
形象是有色彩的形象,色彩是有形象的色彩。
色彩本身也可以构成色彩形象。
因此,对色彩的分析和研究是造型艺术重要的课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