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体心理与行为 第三部分
- 格式:ppt
- 大小:2.30 MB
- 文档页数:82
心理学视角下的人格心理学了解自己与他人在心理学中,人格心理学是一门致力于研究个体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的学科。
它涉及到不同的理论和观点,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
本文将从心理学视角探讨人格心理学对于了解自己与他人的重要性。
第一部分:人格心理学的基础概念人格心理学主要关注个体的心理构成、个性差异以及人际交往中的个体行为模式。
它包含了一系列的理论,例如五因素模型、自我理论等,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人的个性特质和行为模式。
第二部分:了解自己1. 了解自己的个性特质人格心理学研究了个体的个性特质,帮助我们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通过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困境,并积极改进自己。
2. 理解自己的行为模式人格心理学研究了行为模式与个性特质之间的关系。
通过分析自己的行为模式,我们可以认识到一些潜在的心理需求和动机,进而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行为动机和行为结果。
第三部分:理解他人1. 探索别人的个性特质人格心理学研究了不同人的个性特质,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
通过观察和分析别人的行为,我们能够推断他们的个性特点,进而更好地与他们相处。
2. 了解他人的情绪和需求人格心理学也帮助我们理解他人的情绪和需求。
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和表达,我们可以推测他们的感受和需要,从而更好地与他们交流和沟通。
第四部分:人际关系与人格心理学1.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理解他人的个性特质和需求,以及掌握一些人格心理学原理,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通过更好地理解他人,我们可以更好地与他们沟通,增进彼此的理解和互动。
2. 解决冲突和困境人格心理学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冲突和困境。
通过了解自己和他人的个性特质,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和处理各种人际问题,增加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结语:通过心理学的视角,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
人格心理学帮助我们认识和理解个人的个性特质和行为模式,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解决困境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透过人格心理学的透镜,我们能够更全面、客观地认知自己与他人,从而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第三节影响人的行为的心理因素分析人的心理是非常复杂的,总的来讲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
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重要方面,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心理活动过程体现出来的特点。
整个心理过程又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这三个过程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
一、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是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它是指在客观事物的作用下,在一定的时间内,大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情感与意志过程。
1.认识过程认识过程是人的心理过程的初始阶段,它是通过个体的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活动对事物属性及各方面联系的综合反映过程。
认识过程是个体心理活动过程的基础,是个体行为发生的前提条件。
个体心理的认识过程包括对事物的认知阶段和知识阶段。
(1)认知阶段①认知形成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包括感觉和知觉两种心理活动。
感觉是个体借助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在头脑中的反映。
人的感觉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
这些不同的感觉,使得个体在认识事物时,能从各个方面了解事物的属性、特征。
知觉是个体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整体上的反映。
它在感觉的基础上把感觉的材料加以综合整理,从而形成对事物的完整印象。
②认知发展阶段在认知的形成阶段,个体获得了对事物本身直观形象的了解,这只是对事物表象的认知。
当个体调动自身的各种神经活动系统,对事物做出进一步的认知时,其就会利用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来完成这—过程。
(2)知识阶段知识阶段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即理性认识阶段。
个体不仅通过感觉和知觉去认识事物的外在联系,还借用表象的形式向思维进行过渡,以进一步认识事物的一般特性和内在联系,更为全面、本质地把握事物。
个体在思维过程中,始终保持着与感知、表象的联系,即一方面保持着事物个别属性同整体形象的直接联系,另一方面继续发展感知和表象的认识功能,使得认识的两个阶段之间相互转化和交替发展,共同完成对事物的认识过程。
初级人力资源管理笔记第一部分组织行为学基础第一章个体心理与行为人格:是所个体所具有的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它是一个人在与社会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形成的一个相对稳定的动力系统。
在组织行为学中,人格是理解员工的思想、情感、行为方式以及对组织和工作的态度的重要因素。
研究表明人格对于职业选择、工作满意度、领导、工作绩效等放进多方面都有影响。
人格的影响因素:遗传、环境(包括:教养方式、教育背景、生活环境、社会经济基础、人际关系以及个人体验等)、情境弗洛伊德人格三个部分:本我、自我、超我马斯洛将自我实现置于其需要层次结构的顶点人格物质理论恩培多克勒认为:世界是由水、土、火、空气四种不变的物质构成的。
人的身体是由这四构成的:固体的部分是土根、液体的部分是水根、维持生命呼吸的是空气、血液是火根。
后来四根说发展成为四体液说,该理论把人分为四类:多血质(快乐型)、粘液质(淡漠型)、抑郁质(不快乐型)、胆汁质(易怒型)奥尔波特提现要格结构有三个层面:一是枢纽特质,也叫基本特质指那些渗透于人格以致遍及此人全中活动的特质,它反映了一个人的主要情况和优势倾向。
二是核心物质(每个人的核心特质有5~10个),指渗透性差一些,但还是相当概括的有一般意义的特性,它是人格的建筑构件。
三是次要特质,指不明显、不受人注目,一致性和一般性较低的人格特质。
奥尔波特认为,各种特质不是零散的,而是有组织的。
卡特尔的物质理论16种特质: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支配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世故性、忧虑性、实验性、独立性、自律性、紧张性人格物质在管理中的价值吉伯认为:要想成为卓越的领导,必须具备:身强力壮;聪明但不过分聪明;外向有支配欲;有良好的调试能力;自信。
斯道格迪尔:领导应具有的物质:对所完成的工作有责任感、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热情并能持之以恒;解决问题时勇于冒险并有创新精神;勇于实践;自信;能很好的处理人际紧张并热爱挫折等。
《组织行为学》心理行为相互作用心理过程心理特征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特征体现心理过程是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它是指在客观事物的作用下,在一定的时间内,大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
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特征体现认识过程意志过程情感过程一、心理过程【名词解释】一、心理过程(一)认识过程=认知阶段+知识阶段(1)认知形成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包括感觉和知觉两种心理活动【论述题】一、心理过程(一)认识过程=认知阶段+知识阶段(1)认知形成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包括感觉和知觉两种心理活动感觉是个体借助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在头脑中的反映。
知觉是个体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整体上的反映。
一、心理过程(一)认识过程=认知阶段+知识阶段(1)认知形成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包括感觉和知觉两种心理活动(2)认知发展阶段在认知的形成阶段,个体获得了对事物本身直观形象的了解,这只是对事物表象的认知。
发展阶段是利用记忆、想象、思维来完成进一步认知感觉、知觉记忆、想象一、心理过程(一)认识过程=认知阶段+知识阶段2.知识阶段知识阶段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即理性认识阶段。
个体不仅通过感觉和知觉去认识食物的外在联系,还借用表象的形式向思维进行过渡,以进一步认识事物的一般特性和内在联系,更为全面、本质地把握事物。
一、心理过程(一)认识过程=认知阶段+知识阶段我感知到:苹果是硬的苹果是甜的苹果是酸的苹果是红色的苹果是青色的我记得:苹果有硬有软,有的挺酸的,有的挺甜的,青苹果酸脆,富士山红甜沙。
吃了一定饱健康我分析:不同品种的苹果颜色味道都会不一样,如果我每天吃一个苹果,应该会非常健康,少生病我想减肥,可以试试只吃苹果认知形成阶段认知发展阶段知识阶段【论述题】试述个体心理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
答:【总】个体心理的认识过程包括对事物的认知阶段和知识阶段。
【分】认知形成阶段主要包括感觉和知觉两种心理活动;认知发展阶段是利用记忆、想象、思维等来进一步完成心理活动。
《普通心理学》第5版笔记和名师彭聃龄考研真题详解第1编绪论第1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1.1复习笔记本章重点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心理学的任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的过去与现在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Psychology=“psyche”+“logos”,心理学是阐释灵魂的科学。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与行为的科学,要解释心理活动的规律。
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1个体心理个人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个体心理,是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包括三个大的方面:(1)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语言等。
(2)动机和情绪:心理、行为调节与控制系统,是人们的共性。
动机,是指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
情绪,是指人在加工外界输入的信息时,产生的对事物的态度及其引起的主观体验。
情绪在认知的基础上产生,又对认知产生巨大的影响,成为调节和控制认知活动的一种内在因素。
(3)能力和人格:心理特性系统,反映了个体心理的差异性。
个体在信息加工的过程中,会形成一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性,称为个性心理特性或个性。
心理特性使一个个体的心理活动与另一个个体的心理活动彼此区别开来。
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是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互相依存。
2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1)行为:是指有机体的反应系统。
它由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分为不同水平——简单层次、复杂层次。
(2)行为与心理的关系: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①区别:心理是脑对客观事实的主观能动的反应,属于精神现象,是内隐活动,无法直接测量,而行为却具有显露在外的特点,它可以用客观的方法进行测量。
②联系: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首先,心理支配行为。
社会心理学复习笔记(1—5)第一章,社会心理学概述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概念及研究对象1,¥概念: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团体在社会互动过程中,社会心理、社会行为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2,社会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的一门基础性分支学科,其母体是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1)社会心理社会心理是由社会因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个体和团体心理活动它反映了社会事物和社会关系,对社会行为产生了导向作用,并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社会心理师社会情境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变量。
社会心理活动不仅与个体所处的即时情境有关,而且与其过去形成的经验以及个体的人格特征有密切关系。
(2)二者的主体都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社会行为:外显的、客观存在的比较容易观察**社会心理:内隐的、属于个体的主观世界、不能直接观察3,侧重于心理学的定义(1)F。
H.奥尔波特(1924)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2)G.W。
奥尔波特(1954)社会心理学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现实的、想象的和隐含的存在所影响4,侧重于社会学的定义(1)艾尔乌德(1925)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科学,以群体生活的心理学为基础。
强调群体行为,以及历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5,我国学者有关社会心理学的定义(1)吴江霖(1982)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或若干个体在特定社会条件下心理活动发展和变化规律的科学(2)潘菽(1983)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在一切社会活动中所产生的心理活动的科学(3)沙莲香(1987)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心理的基本过程及其变化发展的条件和规律的具体科学(4)周晓虹(1997)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具有独特文化和完整的人格对各种简单与复杂的社会刺激所作的反应6,两个方面的社会心理学特里安德斯等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文化因素对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影响、调节作用的一门学科7,社会心理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3)社会心理学和普心的关系*对象、范围普心研究个体心理形成的一般形式、过程及一般规律:社会心理不仅研究个体在社会中的心理,也研究群体心理*角度与侧重普心注重研究一般形成过程,条件,机制;社会心理学注重社会环境中的地位、角色和影响*研究方法普通心理学强调实验室法:社会心理学则根据具体情况使用多种研究方法(4)社会心理学与人格心理学的关系*共同点**研究对象是共同的,人的心理活动作为研究重点,研究人的微观层面**在学科理论研究上,有共同的理论假设*差异点**人格心理学关注的是个体的内部功能以及个体间的差异,社会心理学研究更关注社会因素对个体心理行为的影响**在研究方法上,人格心理学强调观察法、测量法等的运用:社会心理学重视现场实验研究,心理测量法,观察法等实证研究方法的运用(5)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学的关系*对象、范围社会学研究社会生活中的全部事实极其本质,结构及个现象之间的关系;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及群体在相互交往中产生的一些社会知觉、态度、情绪变化,仅是社会生活中的部分事实*角度与侧重社会侧重宏观分析,探讨一个问题与社会制度、经济基础等的关系;社会心理学侧重微观分析,注重一个问题与社会心理的关系*研究方法社会学侧重社会调查;社会心理学有多种研究方法8,有关社会心理学定义的若干规律性认知(1)首先,长期以来社会心理学家有其学科对象的争论,焦点并不在是否研究社会行为上,而是在怎样研究社会行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