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个体心理与行为基础
- 格式:ppt
- 大小:134.00 KB
- 文档页数:57
初级人力资源管理笔记第一部分组织行为学基础第一章个体心理与行为人格:是所个体所具有的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它是一个人在与社会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形成的一个相对稳定的动力系统。
在组织行为学中,人格是理解员工的思想、情感、行为方式以及对组织和工作的态度的重要因素。
研究表明人格对于职业选择、工作满意度、领导、工作绩效等放进多方面都有影响。
人格的影响因素:遗传、环境(包括:教养方式、教育背景、生活环境、社会经济基础、人际关系以及个人体验等)、情境弗洛伊德人格三个部分:本我、自我、超我马斯洛将自我实现置于其需要层次结构的顶点人格物质理论恩培多克勒认为:世界是由水、土、火、空气四种不变的物质构成的。
人的身体是由这四构成的:固体的部分是土根、液体的部分是水根、维持生命呼吸的是空气、血液是火根。
后来四根说发展成为四体液说,该理论把人分为四类:多血质(快乐型)、粘液质(淡漠型)、抑郁质(不快乐型)、胆汁质(易怒型)奥尔波特提现要格结构有三个层面:一是枢纽特质,也叫基本特质指那些渗透于人格以致遍及此人全中活动的特质,它反映了一个人的主要情况和优势倾向。
二是核心物质(每个人的核心特质有5~10个),指渗透性差一些,但还是相当概括的有一般意义的特性,它是人格的建筑构件。
三是次要特质,指不明显、不受人注目,一致性和一般性较低的人格特质。
奥尔波特认为,各种特质不是零散的,而是有组织的。
卡特尔的物质理论16种特质: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支配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世故性、忧虑性、实验性、独立性、自律性、紧张性人格物质在管理中的价值吉伯认为:要想成为卓越的领导,必须具备:身强力壮;聪明但不过分聪明;外向有支配欲;有良好的调试能力;自信。
斯道格迪尔:领导应具有的物质:对所完成的工作有责任感、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热情并能持之以恒;解决问题时勇于冒险并有创新精神;勇于实践;自信;能很好的处理人际紧张并热爱挫折等。
组织行为学教案(高树军版本2016年修订)
绪论
日期:本章课时:2课时
第一章个体心理与行为日期:本章课时:6课时
第二章个体心理与行为
第三章群体行为基础
第四章沟通日期:本章课时:6课时
第五章团队日期:本章课时:6课时
日期:本章课时:4课时
第六章冲突与冲突管理日期:本章课时:4课时
第七章组织结构与组织变革日期:本章课时:4课时
第八章组织文化
第九章组织学习和学习型组织日期:本章课时:4课时
第十章领导及领导理论的发展
第十一章激励日期:本章课时:4课时。
初级经济师-人力资源-基础练习题-第一章个体心理与行为-第一节人格及其理论[单选题]1.个体所具有的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是()。
A.人格B.能力C.态度D.价(江南博哥)值观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人格是个体所具有的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
[单选题]2.一个人在与社会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形成的一个相对稳定的动力系统是()。
A.生活背景B.能力C.人格D.学习经历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心理学所说的人格是指个体所具有的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它是一个人在与社会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形成的一个相对稳定的动力系统。
[单选题]4.关于人格、情境与行为模式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格是一种结构化的内在系统,它的形成受到遗传和环境的交互作用B.人格是稳定的,贯穿其一生的东西是不会变的C.在所有的情境下人们的行为都保持一致D.行为具有跨情境一致性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首先,人格是一种结构化的内在系统,它的形成受到遗传和环境的交互作用;其次,人格是稳定的,虽然个体的行为方式和体验特点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但其贯穿一生的东西是不会变的。
最后,行为的跨情境一致性,这并不是说在所有的情境下人们的行为都保持一致,而是指个人的目标和行为倾向会保持相对的稳定。
具体的行为可能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但个体内心的自我认同,个体对外界环境的知觉和组织方式,以及个体的个人目标则很少发生变化。
[单选题]5.个体的激动与进取是指()。
A.敢为性B.敏感性C.聪慧性D.紧张性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A项、敢为性:是指个体冒险和少顾虑的特性,高分代表鲁莽,低分代表畏怯;B项、聪慧性:是指个体有才华和善思考的特性,高分代表智慧和有才识,低分代表迟钝和学识浅薄;C项、敏感性:是指个体的娇生惯养和感情用事的特性,高分代表敏感与优柔寡断,低分代表理性沉着。
D项、紧张性:是指个体的激动与进取,高分代表紧张兴奋,低分代表心平气和。
第一局部组织行为学根底第一章个体心理与行为组织行为学的概念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人在组织中的行为并对相应的常识加以应用的学科,它的目标是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组织中人的行为,从而更好地对组织人的行为加以办理,以提高组织的绩效。
第一章个体心理与行为一、人格的概念(掌握)1.概念:是指个体所具有的与他人相区此外独特而不变的行为风格,它是一个人在与社会彼此作用过程中所形成的一个相对不变的动力系统。
〔2021年单项选择〕二、人格的影响因素3个:遗传、环境、情境1、遗传〔2005年单项选择〕①个体的人格是由其基因决定的②遗传奠基了人格赖以生成的物质根底③人格在很大程度上受遗传的影响,但人格在短期内是安定的。
2、环境①许多环境因素对人格起着塑造作用。
〔2005年单项选择〕②环境因素包罗:教养方式、教育布景、生活环境、社会经济根底、人际关系以及个人体验等。
3、情境:相对不变的。
人格最终受什么因素的影响?人格既不是完全由先天遗传决定的,也不是完全由后天环境塑造的,而是这两个方面共同作用的产物,并在具体情境中有机地生成各种变化。
三、人格、情境与行为模式之间的关系1.布局化的内在系统,他的形成受到遗传和环境的交互作用,而且对个体的反映特点和体验特点进行调控。
2.人格是不变的,虽然个体的行为方式和体验特点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但其贯穿一生的东西是不会变的3.行为的跨情境一致性。
四、精神阐发和人本主义对人格的看法〔一〕弗洛伊德理论1.人格的差别在于人们对待底子趋力方式的不同;2.人格的两个不同局部:本我和超我之间的战争由“自我〞来协调。
〔2007年多项选择〕3.健康人格的前提:自我、本我、超我【注:“本我〞〔完全潜意识〕代表欲望,受意识遏抑;“自我〞〔大局部有意识〕负责处置现实世界的事情;“超我〞〔局部有意识〕是良知或内在的道德判断。
】〔二〕人本主义1. 从个人意识经验与成长潜能整合角度理解人格------其核心强调自我实现的驱力。
第一章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都是探索心理现象的事实、本质、机制和规律。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具体来说,包括描述和测量、解释和说明、预测和控制三个方面。
心理学的一个主要目的是给一个概念下操作定义,并且发展测量用的测验和技术。
效度指一个测量工具测量到了所需要测量的东西3.心理学的对象:个体行为与个体心理、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个体意识与个体无意识。
个体行为与个体心理:心理学研究人的行为规律,同时也要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因为人的行为与人的心理活动是密不可分的,对人的心理活动的探知必须开始于对人的外显行为的观察。
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人是作为个体而存在的,个人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个体心理。
社会心理不是个体心理的简单相加,它是人们在共同生活环境中产生的,是社会群体内个体心理的典型表现。
个体意识与个体无意识意识是人类独有的一种高级水平的心理活动,一般被定义为外部和内部刺激的觉知。
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学理学是一门中间科学心理学是一门既具有自然学科性质又具有社会学科性质的中间或交叉学科,也称之为边缘学科。
4.心理学的流派:①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使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这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他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②⑴构造主义奠基人:冯特⑵机能主义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在20世纪初创立的⑶格式塔心理学或叫完型心理学,主要代表人物有韦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⑷行为主义美国华生后期代表人物:斯金纳⑸精神分析学派奥地利弗洛伊德⑹认知心理学美国奈瑟西蒙认知是指人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心理活动,主要包括知觉、注意、记忆、言语、思维等。
⑺人本主义心理学美国马斯洛、罗杰斯20世纪50年代创立。
因为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的年代较精神分析学说与行为主义晚,故而称为现代心理学上的第三势力5.心理学的未来发展:(一)适应实践需要,继续分化(二)提高理论水平,高度整合(三)树立大心理学观(四)开展心理学本土化的研究(五)心理学研究取向的多元与整合现代心理学主要有五种研究取向,即神经生物学、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
第一部分组织行为学基础第一章个体心理与行为第一节人格一、人格概念:指个体具有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的而稳定的思维方式。
人格是:先天后天共同作用,在具体情景中变化影响:择业、工作满意度、领导、绩效二、影响人格的因素遗传:认为人格由基因决定环境:对人格起塑造作用,包括教育、教养、生活环境、社会、个人。
其中“文化”的作用尤其重要。
情境:人格随条件改变采取不同态度和行为的反应变式(对于具体个人,人格的变式由情境决定)三、人格、情境与行为模式之间的关系1、人格是结构化内在系统:形成收遗传和环境互相作用2、人格是稳定的3、行为跨情境一致性四、精神分析和人体主义对人格的看法1、精神分析:佛洛依德的内心时间产生行为动机—本我和超我由“自我”调节2、人本主义:核心强调“自我实现的驱力”。
被认为具有“整体性、先天倾向性、现象学性、存在性”五、人格特质理论特质理论两个重要假设:时间上相对稳定:昨天发脾气,今天就好了,易怒就不是他的特质空间上相对稳定:在公司发脾气,回家也发脾气,易怒就是他的特质恩培多的“四根说”多血质(快乐型)粘液质(淡漠型)抑郁质(不快乐)胆汁质(易怒型)(一)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枢纽特质;核心特质;次要特质(二)卡特尔的特质理论—16中根源特质: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支配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世故性、忧虑性、实验性、独立性、自律性、紧张性(三)艾森克的特质理论:缺点是贴标签P13见图六、“大五”和“大七”人格理论七、人格特质在组织管理中的价值—主要体现在领导的研究上魅力领导者的四特征:魅力:被下属信任,被看做是楷模激发动机:领导利用手段激发下级激情和对目标的理解智力激发:下属检查自身信念和价值观,发展自身创造性一、智力二、智力结构基本理论:1、斯皮尔:一般和特殊智力因素2、瑟斯顿:原始能力7因素3、吉尔福:三维度:智力操作方式、内容、产品4、加德纳:8种智力三、躯体能力:精力、提拉、肢体灵活性、躯体平衡四、能力与工作的匹配五、能力与工作的区别:能力是概括化的心理特征知识是概括化的经验特征技能是概括化的行为模式六、领导者的胜任特征:1、表现在:成就和行为:对环境变化有较强自检能力,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