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规划 第7章 城市供热工程规划..
- 格式:ppt
- 大小:549.00 KB
- 文档页数:39
城镇供热工程设计方案范本一、项目概述城镇供热工程是指通过建设热电联产或者电热联产等供热设施,利用燃煤、燃气、生物质等清洁能源,为城区居民、企事业单位等提供高效、节能、环保的供热服务。
城镇供热工程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城市供热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项目拟在XX市建设一座规模大、技术先进、运行稳定的城镇供热工程,通过合理布局、科学规划,力争将城市供热面积扩大到全城范围内,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供热服务。
项目选址位于XX区,占地面积约X万平方米,总投资约X亿元人民币。
二、项目建设内容1. 供热设施建设:建设燃煤、燃气、生物质等多能源供热设施,包括锅炉、热力管网、换热站等设备,确保供热设备运行稳定、能耗低、排放达标。
2. 热源设施建设:建设热电联产或者电热联产等热源设施,通过高效能源利用和废热回收等技术手段,提高供热系统的能效水平;并采用低排放和环保型燃料,减少供热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3. 热力管网建设:建设城市供热主干道和支线管网,确保供热设备运行稳定,热力损失小,热力覆盖范围广,为全城范围内的居民、企事业单位提供供热服务。
4. 热水换热站建设:根据城市热力负荷和供热需求,合理布局热水换热站,提高供热系统的运行效率,保障供热热水的稳定供应。
5. 热力设备运行监控系统建设:建设热力设备的远程监控系统,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做到预警预防,及时发现和解决设备故障,提高供热系统的稳定性。
三、项目建设规模1. 总面积:X万平方米2. 项目投资:X亿元人民币3. 供热设备规模:X台锅炉4. 热力管网长度:X公里5. 热水换热站数量:X座6. 热力覆盖面积:全城范围内四、项目建设进度1. 前期工作:立项、可行性研究、环评审批、选址和勘察等2. 设计阶段: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3. 施工阶段:土地平整、基础施工、设备安装等4. 调试运行:设备调试、管网试压、热力供暖等5. 竣工验收:设备验收、系统调试、环保验收等五、项目投资与盈利预测1. 投资构成:设备采购、土地开发、工程施工、环保治理等2. 收益预测:根据居民和企事业单位的供热需求,进行收益预测和成本核算,确保项目建成后能够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的范畴一.城市工程系统的构成与功能1.我国通常的城市基础设施主要为工程性基础设施,它包含交通,水,能源,通信,环境,防灾等六大工程系统。
2.城市基础设施是保障城市生存,持续发展的支撑体系,是建设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
3.城市给水,排水工程系统共同承担城市生命保障,“吐故纳新”之职能。
4.城市供电,燃气,供热工程系统三者共同承担保障城市高能,高效,卫生,方便,可靠的能源供给之职能. 5.城市通信工程系统担负着城市内外各种信息交流,物品传递等职能,是现代城市之耳目和喉舌。
6.城市防灾工程系统担负着防,抗主要自然灾害,人为危害,减少灾害损失,保障城市安全等职能。
7.城市交通工程系统由城市航空交通,水运交通,轨道交通,道路交通等四个分项工程系统构成,具有城市对外交通,城市内部交通等两大功能.8.城市航空交通工程系统主要由城市航空港,市内直升机场,以及军用机场等设施。
9.城市水运交通工程系统分为海运交通,内河交通等两部分海运交通有海上客运站,海港等设施。
11.内河水运交通有内河客运站,内河货运摊区,码头等设施。
12.城市轨道交通工具系统分为市际铁路,市内轨道交通等两部分。
13.市际铁路交通:城市铁路客运站,货运站(场),编组站,列检场及铁路,桥涵等设施14.市内轨道交通:地铁站,轻轨站,调度中心,车辆场(库),地下,地面,架空轨道以及桥涵等设施。
15.城市航空交通,水运交通,市际铁路交通,公路交通组成了空中,水上,地面,地下等城市综合对外交通系统.16.市内轨道交通,城区道路交通组成了城市内部交通系统。
17.城市给水工程系统由城市取水工程,净水工程,输配水工程等组成.18.城市排水工程系统由雨水排放工程,污水处理与排放工程组成。
19.高压配电网电压等级为1—10kV,高压配电网具有为低压配电网变,配电源,以及直接为高压电用户送电等功能.20.高压配电线路通常采用直埋电缆,管道电缆等敷设方式.21.低压配电网电压等级为220V-1KV,含低压配电所,开关站,低压电力线路等设施,具有直接为用户供电的功能.22.城市燃气工程系统由燃气气源工程,储气工程,输配气管网工程等组成.23.城市供热工程系统由供热热源工程和传热管网工程组成。
热力公司集中供热工程建设方案北京XX科技有限公司2019年X月1目录第1章总论 (7)1.1 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 (7)1.2 编制单位及法人代表 (7)1.3 工程概况及项目规模 (7)1.3.1 工程概况 (7)1.3.2 工程规模 (8)1.4 项目编制依据 (8)1.5 项目研究范围及主要工作内容 (11)1.6 项目编制技术原则 (12)1.7 工程投资 (14)第2章市域概况与项目建设条件 (17)2.1 市域概况 (17)2.1.1 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17)2.1.2 工程地质 (17)2.1.3 市域行政区划及总人口规模预测 (18)2.1.4 社会经济状况及资源 (19)2.1.5 气象条件 (20)2.2 市城区供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0)2.3 市城区供热环境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2)2.4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4)2.5 项目建设条件 (26)2.5.1 燃料 (26)2.5.2 水源 (26)2.5.3 电源 (27)2.5.4 交通运输条件 (27)第3章供热负荷 (29)3.1 供热范围 (29)3.1.1 供热范围 (29)3.2 热指标确定 (29)3.2.1 供热最大热指标的确定 (29)3.2.2 平均及最小热指标 (31)3.3 供热规模、供热分区及热负荷 (33)第4章区域集中供热站 (35)4.1 热源选择 (35)4.1.1 集中供热站的炉型选择: (35)4.1.2 集中供热站设计方案 (37)4.2 集中供热站厂址 (38)4.3 区域集中供热锅炉房的厂址比选: (40)4.4 燃料 (40)4.5 供热介质及供热参数的确定 (40)4.5.1 供热介质: (40)4.5.2 热水供热介质参数: (41)4.6 集中供热站工艺系统 (41)4.6.1 集中供热站热力系统工艺流程: (41)4.6.2 定压方式 (42)4.6.3 水处理系统 (43)4.6.4 除渣、除尘系统 (44)4.6.5 燃烧系统 (45)4.7 集中供热站工艺设备 (45)第5章供热管网 (46)5.1 供热范围 (46)5.1.1 供热范围 (46)5.1.2 敷设方式 (46)5.1.3 管道保温 (46)5.1.4 管道材料 (47)5.2 管网水力计算 (47)5.2.1 水力计算 (47)5.3 管道热补偿、保温材料及附件 (48)5.3.1 管道热补偿: (48)5.3.2 保温材料: (48)5.3.3 附件: (49)5.4 管道试压、冲洗及质量验收标准 (49)5.4.1 管道试压 (49)5.4.2 管道冲洗 (49)5.4.3 质量验收标准 (50)第6章集中供热站平面布置与建筑设计 (51)6.1 区域平面布置 (51)6.2 竖向道路及排水 (51)6.3 建筑设计 (52)第7章结构设计 (54)7.1 设计依据 (54)7.2 抗震设防 (54)7.3 工程地质 (54)7.4 结构形式及基础形式 (54)7.5 建筑材料 (55)第8章供配电及热工测量监控系统 (56)8.1 集中供热锅炉房供配电系统 (56)8.1.1 电源 (56)8.1.2 设计原则 (56)8.1.3 负荷计算 (56)8.1.4 变配电系统及设备选择 (58)8.1.5 线路敷设 (58)8.1.6 照明 (58)8.1.7 接地和防雷 (59)8.1.8 计量、无功补偿及控制保护 (59)8.2 热工测量监控系统 (60)8.2.1 设计依据 (60)8.2.2 仪表及热工自控系统 (60)第9章给水排水 (63)9.1 给水部分 (63)9.2 排水 (66)第10章采暖设计 (67)10.1 设计依据 (67)10.2 设计范围及采暖负荷 (67)10.3 采暖系统设计 (68)第11章装饰装修工程 (69)11.1 设计理念 (69)11.2 功能设计 (69)11.3 空间布局设计 (72)11.4 装饰装修工程建设 (75)11.5 施工工艺 (86)11.5.1 地面施工工艺 (86)11.5.2 墙面工程 (91)11.5.3 油漆工程 (97)11.5.4 天棚工程 (100)11.5.5 门窗工程 (101)11.5.6 其他装饰工程 (106)第12章节能 (111)12.1 概述 (111)12.2 节能措施 (111)12.2.1 动力专业 (112)12.2.2 其它专业 (112)12.3 节水措施 (113)第13章环境保护 (115)13.1 建设地区环境质量现状 (115)13.2 主要污染源与污染物的排放情况 (115)13.2.1 废气 (115)13.2.2 废水 (115)13.2.3 废渣 (118)13.2.4 噪声 (118)13.3 环境保护标准 (119)13.4 环境影响分析 (120)13.4.1 项目建设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120)13.5 主要污染防治措施方案 (122)13.5.1 大气污染治理 (122)13.5.2 废水处理 (122)13.5.3 灰渣治理措施 (122)13.5.4 噪声的防治 (123)13.6 生态保护措施方案 (124)第14章消防 (126)14.1 总平面布置 (126)14.2 设计原则 (126)14.3 集中供热站建筑与结构 (127)14.3.1 13.2水消防设计 (127)14.3.2 消防 (127)14.3.3 机动消防 (128)14.3.4 防火设计 (128)14.4 集中供热站工艺系统 (128)第15章劳动安全卫生 (130)15.1 热源场地布置及防范措施 (130)15.1.1 场地布置 (130)15.1.2 不利影响因素及其防范措施 (130)15.2 集中供热站工艺系统 (130)15.3 劳动安全卫生防范措施的预期效果 (131)第16章生产组织及劳动定员 (132)16.1 生产组织机构 (132)16.2 工作制度 (132)16.3 劳动定员 (133)第17章综合效益分析 (136)17.1 分析方法及依据 (136)17.2 评价采用的基本参数 (136)17.3 效益分析年限 (137)17.4 社会效益分析 (137)17.5 国民经济效益分析 (137)17.5.1 项目费用 (138)17.5.2 项目效益 (138)17.6 经济费用与效益流量分析 (139)17.7 国民经济评价结论 (140)第18章工程实施计划 (141)第19章主要设备及材料表 (143)19.1 集中供热站主要设备表(近期) (143)19.2 集中供热站主要设备表(远期新增) (145)19.3 供热管网主要材料表(近期) (147)19.4 供热管网主要材料表(远期新增) (151)19.5 近期热力站主要设备及材料表 (152)19.6 远期热力站主要设备及材料表(新增) (177)19.7 给排水主要工程量及设备表(近、远期) (231)第20章施工组织设计 (247)20.1 工程概况 (247)20.2 劳动力计划、主要设备材料、构件的用量计划 (254)20.3 施工进度计划及各阶段进度的保证措施 (257)20.4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和临时设施、临时道路布置 (265)20.5 专项工程施工方案、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和难点及技术措施 (279)20.6 安全、文明施工及环保措施 (357)20.7 项目管理班子配备 (373)20.8 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383)20.9 施工配合及施工界面的划分 (408)第21章售后服务计划 (420)第1章总论1.1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项目名称: XX区集中供热工程项目地点: XXX区主管单位: XXX重点项目建设办公室建设单位: XX区供热工程筹建处1.2编制单位及法人代表编制单位:XXXXX有限责任公司法人代表:XX1.3工程概况及项目规模1.3.1工程概况按照XXX《2015-2030年总体规划》,XXX城区划分为三个区域,分别为老城区、开发新区和XX小区。
对市政供热工程的规划分析发表时间:2018-12-21T10:54:09.34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2期作者:王冬旭[导读] 摘要:市政工程建设是城市进步和发展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工程项目,与市民百姓的生活与工作息息相关。
天津通宇联合市政工程有限公司天津市 300000摘要:市政工程建设是城市进步和发展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工程项目,与市民百姓的生活与工作息息相关。
在我国北方广大区域之内,冬季气温下降,供暖工程就成为了极为重要的工程项目之一,对于需要供暖的城市而言,这项工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就需要做好供热规划,提高供热工程的管理水平,供热的效率和质量,逐步完善整个供热体系,主要针对其规划和布局要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和研究,提高城市的供暖水平和标准。
关键词:市政工程;供热规划随着当前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市政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及其科学性、合理性愈加凸显,供热工程作为其中重要的工程项目,对于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需要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但是目前供热项目在推进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不合理的环节,难以与预期的目标和效果达成一致,并与城市的总体规划的布局思想和理念存在冲突和矛盾,不利于长远的发展布局。
一、供热工程在规划设计发展进程中的常见问题1.供热工程规划应该与城市规划科学统一,供热工程的管道、线路以及其他配套设施设备的建设,从总体规划方案中要与城市的总体规划布局相统一,都要达到科学合理的配置和协调一致,城市的发展毕竟要从长远的角度出发来思考现下各项市政工程的建设,因此供热工程不仅要满足现阶段城市基本的供暖、供热需求,还要以城市总体规划和区域发展变化的大局角度来思考问题,要特别注重与城市总体规划的统一协调问题,不能为了节约成本,缩短工期,在设计上不注重合理的规划与设计,那么在今后的发展中必将要付出更多的经济代价和损失进行弥补和更正,这不符合城市的持续发展战略,并且也难以确切的保证供热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整个供热系统的运作效率也会下降,因此必须要从科学的城市规划角度来分析供热工程的规划问题,采取合理的解决方案来应对存在的矛盾和分歧,进一步提升供热工程规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城市供热工程规划第一节城市供热工程规划原则与内容一、城市供热工程规划原则1.为贯彻执行国家对能源开发和利用的方针,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提出"在城市积极推广集中供热"的政策,因地制宜地合理利用能源,提高经济效益,需编制好城市供热工程设施规划。
集中供热就是从一个或多个热源通过热力网向城市、镇或其中某些区域热用户供热。
2.城市供热工程设施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是集中供热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前提。
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地理地貌及气候条件的差异,城市供热工程设施规划应与城市的性质、规模及发展方向相适应。
3.城市供热工程设施是城市的基础设施之一。
在编制城市供热工程设施规划时,要打破部门、行业、条块与区域的界限;注意近期和远期相结合,工业与民用相结合,大、中、小型相结合;做到总体合理布局,有利分段分期实施。
4.城市供热工程设施规划应尽可能采用先进和可靠的技术;强调能源的综合合理利用和节约能源;重视经济效益;做到减少城市污染和保护环境的要求。
5.城市供热工程设施规划应参照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技术文件执行。
二、城市供热工程规划内容与深度1.城市供热工程总体规划内容与深度(1)内容①预测城市热负荷。
②选择供热热源和供热方式。
③确定热源的供热能力、数量、布局及相应的供热范围。
④布置城市供热工程的重要设施和供热干线管网。
(2)深度①说明热负荷的资料来源和调查简况;热负荷的分类预测;各类热负荷所占比例并列出采暖期与非取暖期的最大、最小及平均热负荷。
②探讨夏季用热制冷的可能性和所需的热负荷。
③现有热源状况,即热源的位置、占地面积、容量、运行情况及供热能力等。
④现有热源改、扩建的可能性,它包括有无扩建场地,供电、供水及运输条件等。
⑤拟规划热源的位置,用地面积,热源容量,供热能力及供热范围等。
⑥工业余热资源利用的可能性;如具备此条件,应阐述回收利用的方式。
⑦其他可利用能源的情况。
⑧初步确定供热管网的热媒形式及其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