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风貌宜首计——关于韩城古城风貌保护原则与策略的探讨
- 格式:pdf
- 大小:3.03 MB
- 文档页数:7
浅析陕西韩城古城旅游饮食文化及其发展策略韓城市距今已有2 000多年的历史,在陕西属于经济较为发达的副地级市,有着“小北京”之称。
2010年在韩城市政府大力支持下成立了陕西文化产业(韩城)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其首要任务是保护文化遗产,发展韩城古城镇旅游。
同年7月,韩城市金城办采用陕文投关于韩城古城旅游科学发展策略,对古城进行街道改造与古建筑维护。
现阶段,我国古城镇旅游以观光为主,越来越多的古城镇因旅游人数过多出现许多问题,使其失去原有的风貌。
因此,以保护韩城古城资源为前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成为重中之重。
韩城2 000多年的建城史打造了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饮食文化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1]。
本文将从以下5点着重分析陕西韩城古城旅游饮食文化及其发展策略。
1 韩城古城概况韩城古城建于隋朝,距今已有1 500年的历史,在全国是少数保存完好的古城之一。
韩城古城保存着唐、宋、元、明、清5代建筑风格。
20世纪80年代末,韩城市政府已在古城区以外开发建设新市区,并且在古城保护与管理上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使韩城古城原汁原味地保留下来。
由于其建筑特点鲜明,因此韩城古城成为旅客游玩韩城的首选景点。
随着旅游业的大力发展,韩城古城街道两旁店铺生意日益兴旺,有着近100家店铺,这些店铺均在古建筑里经营,以出售韩城传统饮食为主,但由于店面较小,管理不正规,未形成可持续经营的商业规模。
2 韩城古城风味小吃品种多样韩城古城风味小吃久负盛名,主要有煮食类、煎炸类、蒸烤类和汤类这4大类型[1]。
煮食类包括羊肉饸饹、燃面(韩城人称干拌面为“燃面”)、羊肉糊卜、韩城馄饨、羊肉煮馍和搅团等;煎炸类包括油条、油糕、油饼、菜盒、锅贴及各类炒菜等;蒸烤类包括包子、馒头、芝麻烧饼等;汤类包括八宝粥、稀饭、羊杂汤和全家福(韩城传统汤)等。
3 韩城古城饮食文化特点3.1 独特的地理位置韩城市位于陕西省的东部黄河的西岸,关中盆地东北角,北面与宜川相邻,西边邻近陕北,南边与合阳相接,东隔黄河与山西省河津等县市相望。
古城风貌保护工程方案一、保护范围界定本方案所涉及的古城风貌保护工程,主要涵盖了古城区域内的历史建筑、街巷、城墙、文物、古树等相关遗产以及古城环境的自然地貌等方面。
具体保护范围为古城区域内的历史文化遗产区域、历史街区、历史建筑等。
二、保护原则1. 保护为主,合理利用本方案的首要原则是保护古城的原有风貌和文化遗产,尽可能保留古城的历史特色和传统文化。
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古城资源,挖掘其历史文化内涵,促进古城的可持续发展。
2. 系统保护,综合整治为保护古城风貌,需要进行综合整治工程,包括古建筑修缮、市容环境改造、交通管控等方面的整体规划和实施。
3. 古今交融,注重保护与发展的平衡在古城风貌保护工程中,应注重古今交融,尊重古城文化遗产的同时,提倡现代科技、文化等元素的融入,使古城功能更趋于完善。
三、工程内容1. 历史建筑修缮针对古城内的历史建筑,进行修缮和保护工作。
首先对破损严重的历史建筑进行修复,保持其原有风貌和特色。
同时,对文物建筑进行科学保护,采取措施确保其长期保存。
2. 街巷与市容环境改造对古城内的街巷和市容环境进行改造,提升古城环境品质。
包括清理垃圾、改善道路状况、修缮古建筑外立面、绿化美化等措施。
3. 交通管理与规划通过交通管控,减少机动车辆的进入古城区域,推行步行街、自行车道等交通方式,减少交通对古城环境的破坏。
同时,对古城区域进行综合交通规划,提升公共交通便利性。
4. 文化遗产展示与传承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古城内的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展示、保护和传承。
通过博物馆、文化中心等载体,将古城文化向外展示,推动古城文化传承。
5. 生态保护与建设针对古城内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和建设工作。
包括绿化美化、水系保护、古树保护等措施,提升古城生态环境。
四、工程实施1. 组织领导机构成立古城风貌保护工程领导小组,落实保护工程的整体规划和实施。
领导小组由相关政府部门、专业机构、社会团体等组成,负责协调各方面的工作。
韩城古城风貌保护规划——韩城古城民俗博物馆浅析
文超;屈培青;彭晋媛
【期刊名称】《福建建筑》
【年(卷),期】2014(000)007
【摘要】在中国几千年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中,留下了众多的历史性建筑.古城的保护及其利用作为对古城建筑及其文化传承的诉求越来越受到社会多方面的关注和认可.在韩城古城风貌保护规划中,民俗博物馆的规划与建设,很好补充了古城保护后古城功能的完善以及对古城文化的宣扬.
【总页数】4页(P11-13,61)
【作者】文超;屈培青;彭晋媛
【作者单位】华侨大学福建厦门 361021;西北建筑设计研究院陕西西安 710000;华侨大学福建厦门 361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
【相关文献】
1.简析韩城古城文庙风貌保护 [J], 张彬
2.浅析韩城古城消防现状及对策 [J], 胡华芳
3.千年风貌宜首计——关于韩城古城风貌保护原则与策略的探讨 [J], 李照
4.韩城古城门楣题字浅析 [J], 雷蓉
5.探析历史文化名城的场所精神复兴模式
——以陕西韩城古城城市设计为例 [J], 陈洋;朱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陕西韩城老城规划方案1. 背景韩城市是陕西省汉中市辖县,是陕西省唯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韩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国少数几个拥有五千年文化若干元素的城市之一。
在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基础上,韩城开始着手进行老城改造和规划。
本文将深入探讨陕西韩城老城规划方案的实施以及相关内容。
2. 规划目标韩城老城规划的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1.保护文物古迹:通过科学的保护措施,将文物古迹放在整个城市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努力保留现已有的文化,同时注重历史的传承和发掘。
2.提升城市形象:通过设计合理的公共空间,增强城市的文化内涵,让广大市民充分感受到城市独特的魅力和特色。
3.部署城市生态:规划期内要进行环境清理,注重废弃物的清理、城市绿化建设、污染防治等所涉及的问题,保障市政环保工作的正常开展。
4.确立城市中心:重塑老城中心,打造既能满足文化生活需求又是商业中心的新城中心。
5.引导旅游消费:满足市场和人民群众对旅游需求的日益增长,通过规划提高旅游消费品质,扩大旅游消费市场。
3. 规划方案首先,我们将进行城市道路的改造,重点在道路宽度、规划交通、道路照明以及道路绿化等方面,打造宜步行、宜停车、其他出行方式均能自由通行的城市。
其次,在保留现有历史建筑的基础上,采取保护、利用、维修、重建相结合的方式,使老城区历史文脉得到保障,也让老城区既有的建筑散发出属于自己的特色。
再者,根据人口增长的趋势和市民生活需求的变化,我们将着力解决住房和公共服务设施相对缺乏的问题,并注重新增住房的规划,从而优化住房结构和居住环境。
最后,我们将根据城市发展前景和经济发展趋势,按照绿色、低碳、环保、健康等理念,打造韩城独特的城市特色和人文环境,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和消费。
4. 实施步骤陕西韩城老城规划方案的实施步骤如下:1.制定规划方案,经审批后正式启动规划。
2.在规划实施前进行的必经之路——环境评估工作,实施合法合规的环保策略,规划方案的顺利实施需要保障环境的稳定和清洁。
陕西韩城老城规划方案1. 引言老城规划是城市更新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档介绍了陕西韩城老城规划方案,旨在促进韩城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形象。
2. 目标与原则老城规划的目标是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实现城市功能的优化与提升。
以下是本方案的规划原则:•保护与利用相结合: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充分利用老城区资源,促进经济发展和就业机会。
•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改善老城居民的生活条件,提供优质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注重环境保护:规划和建设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城市的可持续性。
•注重社会参与:重视市民意见的征求和社会各界的参与,形成多方共识。
•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实现老城规划的均衡发展。
3. 规划范围和内容3.1 规划范围陕西韩城老城规划方案的规划范围包括老城区内的建筑和空地,涵盖了韩城市的核心区域。
3.2 规划内容陕西韩城老城规划方案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2.1 建筑保护与修复•对老城区内的历史建筑进行保护和修复,尽量保持历史建筑的原貌。
•加强历史建筑的管理和维护,防止损毁和质量下降。
•恢复老城区的传统风貌,提升城市形象。
3.2.2 道路与交通规划•优化老城区的道路网络,提升通行效率和交通安全性。
•鼓励非机动车出行,建设自行车道和步行街,减少汽车污染和交通拥堵。
•完善公共交通系统,提供便捷的交通服务。
3.2.3 绿地与公共空间规划•增加老城区的绿地和公共空间,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打造休闲娱乐场所,增加市民休闲活动的场所和设施。
•注重绿化和景观的保护与修复,营造宜居的城市环境。
3.2.4 城市设施与公共服务•建设完善的城市设施,包括水、电、气等基础设施的供应和管理。
•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医疗、文化等,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
•加强市政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城市的管理水平和效率。
4. 实施计划本陕西韩城老城规划方案将分为多个阶段进行实施。
针对城市风貌特色问题的策略
针对城市风貌特色问题的策略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其独特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采取措施进行保护和修复。
这可以包括修复古建筑、保护传统街区、建立历史遗址公园等。
2. 强调城市规划和设计:城市规划和设计应该注重保持和弘扬城市的特色风貌。
在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城市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建筑风格等因素,避免过度商业化和同质化的发展。
3. 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城市风貌特色的重要支撑。
政府可以提供支持和鼓励,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例如设立艺术区、举办文化艺术活动等,以增加城市的文化氛围和吸引力。
4. 加强环境保护和绿化建设:城市的环境质量和绿化水平对风貌特色有着重要影响。
政府应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减少污染排放,提高空气质量;同时加强绿化建设,增加绿地面积,打造宜居环境。
5. 引导市民参与和意识提升:市民的参与和意识提升对于保护城市风貌特色至关重要。
政府可以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组织社区参与等方式,引导市民关注和重视城市风貌特色问题,并积极参与到保护工作中来。
古城风貌与保护课程论文古城风貌与保护课程论文——古城讨论一内容摘要:古城保护既要保护其形式,也要保护其内涵。
在注重全面保护古城有形风貌即物质文化历史遗存的同时,也要强化对古城的无形文化,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积极寻找和挖掘物质文化遗存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强化两类文化资源组合,实现相互借势,相互保护,形成相得益彰的优势叠加整合效应。
通过设立大师工作室,兴建工艺美术馆,政府制度化奖励“师带徒”等方式,给传统工艺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关键字:古城风貌古城保护保护形式与内涵保护历史遗迹与文化三正文:悠久的历史,给城市留下了丰富灿烂的历史文化,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古城——它们就是一部历史、悠远的文化在此积聚,渗透进这方水土。
如何在城市化、工业化互动并进的进程里,让古城享受现代的生活,并为今人的生活添彩,建设“开放”、“创新”、“精致”、“优雅”的幸福城市,是人们继往开来的历史重任。
面对祖先的“馈赠”,我们应始终怀着对历史的敬畏、对先人的感恩,秉持古城文化性、原真性、自然性、生态性。
这是对历史的尊崇,也是对现代人们执著于古城保护的巨大褒奖。
古城保护,既要保护其形式,也要保护其内涵。
在注重全面保护古城有形风貌即物质文化历史遗存的同时,也要强化对古城的无形文化,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积极寻找和挖掘物质文化遗存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强化两类文化资源组合,实现相互借势,相互保护,形成相得益彰的优势叠加整合效应。
通过设立大师工作室,兴建工艺美术馆,政府制度化奖励“师带徒”等方式,给传统工艺注入了新的活力。
古城保护的终极目的,是更适合人居。
从点到线,再到面,要保持街巷的原名、走向与格局,维护原有尺度和空间布局,体现富有传统特色的街巷体系,兼护街巷两侧的传统建筑、古树名木、古井等传统要素。
要使生活在古城区的市民,也跟上现代生活的节奏。
在进行古城保护的同时,不要惊动原住民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小心改造地下管网,在古城街巷逐步实施水、气、强弱电等管道改造工程。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和传承古城的历史文化,维护古城风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古城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古城,是指具有历史、文化、艺术、科学价值,且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城区域。
第三条古城风貌保护与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保护为主,合理利用;(二)尊重历史,传承文化;(三)科学规划,有序发展;(四)公众参与,共同维护。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古城风貌保护与管理工作的领导,将古城风貌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古城风貌保护专项规划。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乡规划、文物、文化、旅游、住房和城乡建设、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古城风貌保护与管理工作。
第二章古城风貌保护范围第六条古城风貌保护范围包括:(一)古城核心保护区:指古城内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群、文物古迹等核心区域;(二)古城风貌协调区:指古城核心保护区周边,与古城风貌相协调的区域;(三)古城风貌延伸区:指古城周边,与古城风貌相呼应的区域。
第七条古城风貌保护范围内的建筑、设施、景观等,应当符合古城风貌保护规划的要求。
第三章古城风貌保护措施第八条古城风貌保护应当采取以下措施:(一)制定古城风貌保护规划,明确保护范围、保护目标和保护措施;(二)对古城内的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传统民居等进行登记、保护,禁止擅自拆除、迁移或者改变用途;(三)对古城风貌协调区和延伸区的建筑、设施、景观等进行规划控制,确保与古城风貌相协调;(四)加强对古城内建筑、设施、景观的日常巡查,发现破坏古城风貌的行为,及时制止并依法处理;(五)开展古城风貌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公众保护意识。
第九条古城风貌保护范围内的建筑、设施、景观的维修、改造应当符合以下要求:(一)保持原有风貌,不得擅自改变建筑外观、结构、高度、体量等;(二)使用与古城风貌相协调的材料和工艺;(三)不得影响古城风貌的整体协调性。
关于保护和展示历史文化名城风貌的建议
寇德瑜
【期刊名称】《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年(卷),期】2022(6)6
【摘要】文化古城一般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它体现的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悠久历史与独特文化,是古人及历史赠予我们的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我国的历史文化古城在当代已经不再是一座座冷冰冰的建筑,已经成了中华民族文明最直接、最具体的载体。
但中华民族在挫折与艰难的历史中挣扎站起来时,却发现我国很多历史文化古城已经或正在遭受冷落,未得到科学合理的保护。
该文着眼于当前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发展现状,探讨保护历史文化名城风貌的创新性策略,以期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整治提供借鉴。
【总页数】4页(P80-83)
【作者】寇德瑜
【作者单位】甘肃省景泰县第一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114
【相关文献】
1.关于保护和展示历史文化名城风貌的建议
2.非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特色风貌保护与利用——新加坡城市风貌保护对深圳的启示
3.从“历史风貌保护”到“城市遗产保护”*--论上海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4.城市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中“原真性”的
困惑与启示——以历史文化名城无锡为例5.摘要分析了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发展过程中原有文化特色的保护与城市的现代化改造之间存在的矛盾,指出当前名城保护过程某些不确切的处理方法,提出名城风貌保护的两种规划模式,以厦日项保护的原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安唐代大雁塔再度修缮力求保持千年风貌
佚名
【期刊名称】《丝绸之路》
【年(卷),期】2012(000)013
【摘要】近日,位于西安南郊的著名佛教祖庭大慈恩寺内的唐代大雁塔正在进行修缮维护。
这是继2000年大雁塔塔顶修缮后的再度维护,施工期间照常向游人开放。
rn大雁塔坐落于西安市大慈恩寺内,始建于公元652年,相传是玄奘大法师从印度(古天竺)取经归国后,专门从事译经和藏经之处。
原为仿照印度建筑形式的五层砖塔,武则天长安年间(701~704)改建为七层。
大雁塔平面呈方形,塔身以青砖砌成,并作仿木结构,坚实雄伟,是楼阁式砖塔的典型。
【总页数】1页(P79-7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928.75
【相关文献】
1.西安古城风貌保持是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J], 张治民
2.千年风貌宜首计——关于韩城古城风貌保护原则与策略的探讨 [J], 李照
3.唐代女冠诗的放情笔调--唐代女冠诗美学风貌系列研究之一 [J], 安建军
4.地标建筑与城市传播——以唐代长安大雁塔为例 [J], 郝鹏展
5.修缮房屋应保持灰墙坡屋顶——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内房屋修缮标准确定[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文化旅游背景下的韩城古城保护规划策略研究古城是记录人类文明演进的活化石,保护古城具有重大的历史文化意义。
然而在现代城市发展需求和新的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下,古城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环节,古城的传统空间形态和格局风貌已经难以承载新的功能。
古城必须在被赋予新职能的前提下才能兼顾保护与发展,而文化旅游则是古城保护性更新的最佳途径。
韩城古城是第二批被国务院批准确立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全国范围内少数几个保存比较完整的古城之一。
虽然韩城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并且占据着陕西省东大门的绝佳地理位置,其所面临的问题也是众多中小城镇普遍面临的问题——城市缺乏特殊性,在区域中失去竞争力。
韩城在近20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工业为主文化为辅的现象,古城由于“新旧分离”的规划理念而被抛弃于中心城区之外,古城也由于功能的缺失而日渐衰败。
那么如何在保护古城的前提下发展文化旅游,以及如何在发展文化旅游的背景下完成城市更新就成了韩城古城价值提升的关键问题。
笔者实习期间有幸在屈培青教授的带领下,参与到了《韩城古城修建性改造保护规划》的编制过程中,并结合设计团队的古城保护规划课题展开研究。
本文以韩城古城的保护规划为研究对象。
首先,对文化旅游和古城保护性更新的概念以及相关政策进行研究,并对国内外的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手段进行综合评述,作为本文的理论基础。
其次,对韩城古城的历史文化、格局变迁、建筑风貌、区域地位、产业构成、社会背景进行综合评述,并对韩城古城的文化旅游市场竞争、资源利用、客源需求进行归纳整理,以及对古城的规划历程、城市结构、商业环境、公共空间形态、建筑单元现状进行踏勘研究,提出韩城在省域竞争和文化旅游开发市场中所迫切面临的具体问题。
而后,对与韩城有相似处境的城市进行对比研究,探寻适用于韩城的协调区域关系、发掘城市自身特殊性以及建筑保护延续的有效途径。
并且通过实地踏勘和项目调研,深入分析阆中、平遥、镇远、成都、苏州的文化旅游产品成功案例,从区域、城市、建筑三个层面进行研究,在现有条件下发掘韩城古城核心竞争力和相应的保护策略。
城市建筑建筑空间 2019年4月第16卷总第317期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13韩城古城公共空间尺度特征研究秦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陕西西安 710000)摘要:韩城古城是一座具有深厚文化价值的历史古城,有着独特的城市风貌、多样的街区形态和丰富的文化遗存。
韩城古城中的公共空间是形成韩城古城空间形态的重要部分,也是古城更新和保护的关键。
本文通过对韩城古城中街道空间、公共建筑院落空间和景观广场空间三种类型的公共空间的研究,总结梳理古城中的公共空间尺度特点,并为古城的保护和更新提供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韩城;公共空间;尺度分析;更新保护[中图分类号] TU984.114[文献标识码] AResearch on Public Space Scale of Hancheng Ancient CityQin Huan(School of Architecture,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Xi’an Shaanxi 710000, China)Abstract: H ancheng is a well-preserved traditional historical cities in China with rich cultural value. It has extremely high research andprotection value because of its unique city character, diverse block forms and rich historical relics. The public space is an important part forming the spatial form of the ancient city, and also the key to the renewal and protection of the ancient city.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street space, the courtyards of the public buildings and the landscape in the city,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ublic space scale, and provides suggestions and strategies for the protection and renewal of the ancient city.Key words: Hancheng; public space; scale analysis ;renewal and protection1韩城古城概况韩城古城是全国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极高的文化价值和众多的人文景观。
韩城古城街区的公共空间设计分析作者:梁文博来源:《西部论丛》2018年第04期【摘要】对于韩城古城街区的公共空间设计而言,不仅仅需要承载过去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还需要使得城区文化变的多样化。
现如今,由于功能性的不断增加,促使过去的城市空间环境需要以全新建设活动加以优化与调整,公共空间作为真个城市当中市民活动的一个重要场所,在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当中,更有效的促进韩城古城街区的公共空间设计更为健康和有序的发展。
【关键词】韩城古城城市街区公共空间一、韩城古城街区公共空间更新与改造应遵循的原则1.1 风貌体现的完整性原则受到土地所有制的相关限制,南关虽然出现了一些较为混乱的风貌特征,但是在传统的建筑以及后建的建筑尺寸大小上都能够很好的与整个城市所表现出来的肌理特点进行协调,因此,在进行更新的时候,依旧需要参照现场建筑当中的尺寸进而重新构建出最为优越的空间表现。
1.2 古城格局表现的真实性原则在针对韩城古城街区进行保护规划的过程当中曾经探讨过,南关的定位一直是“旅游服务核”,穿过南关的南关正街则是金城大街的一种延续性,进而被定义为传统商业历史化的轴线。
因此,在进行更新与改造的过程当中,应当注意对历史当中这一空间格局的深入挖掘,并且针对已知的历史原物进行保护,进而从中挖掘出有效的信息,确保其所传达的信息是真是而且是有效的,也使其能够继续的传承下去。
1.3 生活延续性的一种设计原则南关正街作为传统商业以及历史文化的重要轴线,运用真是的原则对街道所表现出来的尺度进行保护,从延续古城传统生活的角度进行观察,尊重并且维持住原住居民的一种生活习惯以及生活方式,这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整个街道、院落以及环境的提升上都要具有良好的考虑,进而使得古城更新和改造之后更具生命力。
1.4 公众的参与性设计原则对于城市设计当中最为重要的原则则是公众的参与性,与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进行相比,虽然我国在公众参与体制上倡导并且鼓励群众的参与权利,有一些城市在规划当中也在政府网站上有所公式,但是由于受到主任公共意识淡漠的重要影响,居民的决策意识并没有很好的展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