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城乡教育一体化_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2016年,汶上县正式提出了要打造集团化办学的理念。经过近一

年的筹备,2017年8月份,城区所有小学整合完成,形成了6所实验

小学。“汶上县第一实验小学除了校本部之外,还托管了原镇中学校,形成了一校两区的集团化办学格局。”马友启说。

对于集团化办学,马友启肯定地说,这样的模式对缓解城区大班额问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得到了共享,仅以我

们学校为例,成立教育集团之后,第一实小每年都会抽调多名优秀管

理人员、骨干教师到其他校区,将好的管理经验、教学模式都带过去。”马友启介绍,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与共享,使得家长们可以安

心的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上名校,“择校热”逐渐成为了过去时。

而在刚刚结束的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期间,马友启和众多教育

界的委员们交流之后,也提出了对集团化办学的一些建议,“现在全

市各县市区都在推动集团化办学,并且卓有成效。但同时也出现了一

些问题,比如托管的一些老学校,存在校舍老化、校园面积过小等。”他建议,未来应该加速对老旧校舍的提档升级,“可以依托棚户区改

造这一时机,适当的为老学校扩大校园用地面积,对老旧校舍进行新

建或改建。”

本报记者汪泷

“随着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不断加大,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及

城乡教育一体化虽有了改善,但是部分地区效果依然有待改观。”对此,民盟济宁市委建议,政府在做好充分调研前提下,可以依据受援方

的具体需求,向农村或落后地区有的放矢进行倾向性帮扶,补缺扶短,

不做重复投入,不搞全面撒网式帮扶。

“从帮扶去向方面,依据受援方的具体短缺,或资金、或教育设施、或教育装备等方面的具体需求,增强帮扶投入的针对性。”政协委员

张平表示,帮扶源头方面,建议建立以国家财政投入帮扶为主,民间捐

助汇集帮扶和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富裕的、更新撤换下来有利用价

值的物资回收帮扶为辅的方式,建立帮扶渠道的多源性。

此外,还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手段,真正形成并督促落实以区县或市级行政区划内的优秀教师向农村或落后区域流动帮扶的机制,既减少

城区优秀教师聚集造成的智力资源浪费,又促进区域内优质智力资源

的最大化利用,改善区域内教育软件资源分布的不均衡,促进城乡义

务教育及城乡教育一体化。

“对于在帮扶地区工作一定年限并做出一定成绩的教师,建议结

合贡献大小,给予其不同级别的表彰。”张平表示,还可以打造职称

破格评聘、给予一定薪金奖励、帮助解决夫妻分居两地、提供家中

老人照料、孩子接送保障等一系列暖心工程,解除帮扶教师的后顾之忧,为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帮扶工作中增强动力。

本报记者褚思雨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太仓关于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推进农民进城(镇、区)集中居住的实施意见

太仓关于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推进农民进城(镇、区)集中居住的实施意见 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加快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进程,根据省、苏州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对推进农民进城(镇、区)集中居住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改善农村民生、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为根本,以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改变农村环境面貌为重点,破除二元结构,创新体制机制,鼓励农民进城进镇落户,引导农民入住集中居住区,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二、基本原则 1.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充分发挥政府行政推动作用,加大公共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加强规划引导,尊重农民意愿,保护农民利益。同时,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建立农民、集体、政府之间的利益共享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切实为农民进城(镇、区)集中居住营造最优的环境。 2.统筹建设,集聚发展。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向城镇转移、居住向城(镇、区)集聚。合理确定农民安置公寓房和集中居住区的布局和规模,推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切实改进农村建房模式,对农民进城进镇居住的全面推行公寓房。 3.依法管理,体现特色。严格按照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法定程序规范安置房建设。加大违法建筑整治力度,落实长效管理机制。安置用公寓房以优质地块选址、多层与高层合理搭配、并按城市社区完善配套设施。规划建设的农民

集中居住区,既尊重地方风俗习惯、体现江南水乡特色,又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反映时代特征。 三、目标进度 到2012年,全市50%以上农户进城进镇进区集中居住;再用5~8年时间,基本实现全市农民集中居住。 四、实施重点 各规划区预拆迁集中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拆迁集中一批;农村危房改造集中一批;城乡环境整治集中一批;10户以下的自然村落整合集中一批;其他需要进城(镇、区)的农户集中一批。 五、主要政策 1.农民进城进镇、农房拆迁安置。 (1)凡是本市市、镇规划区、太仓港经济开发区(港区、新区)、科教新城开发建设需要和市、镇规划区以外因社会公益事业、经济建设需要成片开发所涉及被拆迁的农民住宅,采取拆迁或预拆迁办法,并以公寓房进行安置。具体拆迁安置补偿按太政发〔2003〕79号、99号和太政发〔2009〕68号文件规定的相关政策执行。 (2)对本市市、镇规划区、太仓港经济开发区(港区、新区)、科教新城区域外的农户自愿放弃宅基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进城进镇落户的,采取“土地换保障”办法,实行“拆一还一”、公寓房安置,也可实施货币安置。 (3)本市无农村居民户口的家庭,目前在农村仍有宅基地和房屋的,对自愿拆除房屋、原宅基地交回集体的,享受“拆一还一”政策,实行公寓房安置,也可实施货币安置。 (4)凡属拆迁或预拆迁安置的农民公寓房,五年内办妥土地证和房产证。五年后上市交易的,确保每户留用居住面积人均不少于30平方米。

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径和特点分析

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径和特点分析推进城乡一体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萧山作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总体经济实力强劲,区域发展能力迅速,民生改善不断提高。基于这样一个现实,需要进一步科学认识统筹城乡发展的方法路径,建立科学的统筹城乡发展模式,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一、引言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并明确提出了五个统筹的具体要求。萧山结合实际,在2003年1月的区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提出了加快经济转型、城市转型、社会转型、实现由强县市型向都市型的转变的发展思路。这个思路的提出,使萧山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渐渐凸显。之后,在2003年7月区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做出了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决议,使全区基本形成(空间、经济、人口、社会、生态)五个一体化格局,并相继制定一系列配套政策。结合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按照人口、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一体化发展要求,以空间重组为突破口,通过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推进来实现城乡经济发展、空间融合和社会进步,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 萧山地处钱塘江南岸,为杭州南大门,东接历史文化名城绍兴。全区总面积1420平方公里,2008年末总户籍人口120224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00929人。辖有22个建制镇,4个街道。城区4个街道总人口269964人,其中非农人口200953人。主城区建成区面积,由1988年萧山撤县设市时的7平方公里扩展到2001年撤市设区前的26平方公里,至2008年达到54.43平方公里,成为杭州实力最强、地域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区,区域网络化大城区的框架初步形成。2008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86.50亿元,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比重达到4.1:64.1:31.8。全年财政总收入126.80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3.18亿元。2008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452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569元,恩格尔系数0.35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987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0287元,恩格尔系数0.349。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33.8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73.49平方米。城乡统筹的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比较完备;城乡统筹的养老、医疗、失业和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都比较高,全区城市化率超过了65%,2008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3580.24亿元,成为萧山经济的支柱,尤其是民营经济占到工业总产值的80%以上。城市化和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为“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奠定了坚实基础,使萧山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有了现实基础。 二、路径选择

城乡一体化与区域协调发展一试题

第一部分 ;判断题
1. 下面说法正确吗?长三角区域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也明显 加快,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和信息流在长三角区域已经 正确 能够比较自由地流通。 A. A.正确 B. B.错误 您的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A

2. 下面说法正确吗?双带就是指我们江苏这个沿海发展带 的和东陇海发展带,其中东陇海地区是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 域 A. A.正确 B. B.错误 您的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A
正确 √
3. 下面说法正确吗?要推进区域的一体化进程,一是要加快 基础设施一体化,第二个就是要加快长三角地区的市场体系的 正确 一体化 A. A.正确 B. B.错误 您的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A

4. 下面说法正确吗?主体功能区规划它具有约束性,既要约 正确 束市场主体的开发行为,不用约束政府的行为。 A. A.正确 B. B.错误 您的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B

5. 下面说法正确吗?江苏省人口分布和经济布局不协调。区 域间功能服务和生态条件的差距还比较大,就是我们三大区域, 正确 分布还不够均匀,不够协调。 A. A.正确 B. B.错误 您的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A


6. 下面说法正确吗?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加快,江苏坚持一手 抓粮食高产制度的普及化,提高单产水平,稳定粮的食生产, 正确 一手抓高效农业规模化,大力发展适时农业,促进了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 A. A.正确 B. B.错误 您的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A

7. 下面说法正确吗?农业生产空间是叫两带三区。两带是指 沿江农业带和沿海农业带,三区是指我们的太湖农业区和江淮 正确 农业区、徐北农业区,就是苏北灌溉总渠,徐北农业区。 A. A.正确 B. B.错误 您的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A

8. 下面说法正确吗?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基地建设,要充 分发挥沿海深水港口、土地、岸线爱心资源比较丰富的独特优 正确 势,集中布局发展大型生化、钢铁、造船、汽车等联合产业, 形成产业发展的规模优势和积聚效应。 A. A.正确 B. B.错误 您的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A

9. 下面说法正确吗?具有江苏特色的统筹城乡发展的道路 的思路是以城市化带动农村,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产业化提 升农业,我们努力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大力 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就业保障这 五个一体化,这是工作思路。 A. A.正确 B. B.错误 您的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A
正确 √
10. 下面说法正确吗?继续深化户籍制度的改革,放宽城市 特别是中小城市的落户条件,鼓励和引导农民向城镇就近和异 地转移。 A. A.正确 B.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正确 √

加快推进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的思考

加快推进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的思考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在实践中,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问题也凸显出来,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对城乡一体化内涵的认识存在着误区。 城乡一体化的认识误区 对城乡一体化的认识误区,已有不少专家、学者不同程度地进行了阐述,但总体感觉深度不够,对其相互关系的分析不够清晰,很有必要进一步加以明确。这些误区主要有如下四个方面。 误区一:城乡一体化就是城市化。城市化发端于19世纪中上叶以英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时期,是由于工业化引起的人口自发迁移到城市,是由工业“积聚效应”引起的农村居民变为城市居民的人口集中过程。城市化是工业化和产业分工的结果。而城乡一体化是指统筹城乡这两个系统的经济社会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共同发展,不是忽视城市与乡村在空间发展和经济基础上的区别,盲目地把农民转非变为市民,把农村变为城市,不是简单地提高了“城市化率”就代表推进了城乡一体化。这种认识不仅曲解了城市化,更

曲解了城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发展必然会推进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不简单地等同于城乡一体化。 误区二:城乡一体化就是新农村建设。纵观当前国内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关于城乡一体化的措施、报道,认为城乡一体化就是简单的城市反哺农村,在物质和资金上给农村大力支持,帮助农村修路盖楼,解决农民子女教育、生活、出行等就是在搞城乡一体化,把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文件、措施稍加改动就变成了城乡一体化的政策、文件、措施,这显然是片面的。城乡一体化与建设新农村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的联系在于,城乡一体化包涵新农村建设,是整体和局部。城乡一体化发展了,新农村建设也必然发展了;新农村建设工作做得好,必定能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二者的区别在于,城乡一体化是更高层面更大范畴的旨在打破城乡二元体制、统筹城乡协调共同发展的重大战略。而新农村建设的着眼点是“乡”,基本不包括“城”,主要是针对“三农”问题提出的,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要低于城乡一体化。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首先应该把重点放在“乡”,应该通过提升“乡”的地位、作用,逐步打破分割壁垒,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要素合理流动和分工优化,协调发展,而不能用新农村建设代替城乡一体化。 误区三:城乡一体化就是城乡一样化。这个观点主要体现为

城乡教育一体化均衡和谐共发展-心得体会模板

城乡教育一体化均衡和谐共发展 ___市___镇二小 我校位于___与___交界的偏僻山村,1999年由两个村小和一个完小撤并组成,共9个班,14位老师,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完小,也有着农村小学典型的生存状态:学校和教师缺乏自身明确的发展原动力,以按部就班完成任务操作为主;信息闭塞,缺乏交流、学习的机会;缺乏展示自我的平台。在市委、市政府“城乡教育一体化”战略的推动下,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在结对学校——___实验小学的帮扶下,我校打破了原始的生存状态,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 一、建立合作基础城乡学校结对是一种互动,以强扶弱的行为。它需要结对学校有一个良好的合作基础。即需要建立机制,让城市的优质学校在管理模式、教育理念、教师培训、课题研究等诸多方面的输出,让被扶持学校主动吸取与落实。 1、签订协议约束双方的责任和义务。20XX年5月24日,我校与___市___实验小学举行隆重的结对仪式,并签署书面协议规范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即___向“二小”输入先进的管理模式及教学理念,为“二小”的教师进行每年一次的培训,两校在教科研上广泛地交流与合作。创设适当的机会,鼓励教师间、学生间找朋友、结对子、搞活动、建友谊。“二小”为“___”提供第二课堂活动空间。 2、寻找共性作为合作的切入点。我校地处农村,出生人口的下降使班额锐减,自然形成了小班,___则是___市小班化教育研究的排头兵。我们就依托这一共性,建立了以小班化教育研究为平台的合作模式。 二、积极双边互动四年来,两校积极利用多层次、多次数高效的双边活动、

资源共享,为我校的发展指明正确的发展方向,适时的解决我们所遇到实际问题。 1、“___”输出。结对后,“___”通过观摩、送教、讲座、共研等形式向“二小”输出先进的管理模式及教育理念。如我校先后四次集体组织教师去“___”参观学习,交流教育、教学、管理心得,吸收先进学校的教育理念及工作思路。 3、互通共享。学校结对后,“___”的管理制度、考核制度、硬件配置、备课形式、课件资源等内容作为共享领域向我们全面开放,为我们的规范办学提供很好的借鉴范本。 三、多点的延伸拓展积极的双边互动有效地带动了学校的发展,使学校在教学方法、课题研究、硬件设施等诸多方面有了明显的变化,为学校的拓展延伸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抓住机遇,我们又依托“___”融入了多个不同层次的交流圈。其 一、自20XX年“___”与我校结对,现在“___”的结对学校已经发展到5个——“靖江二小”、“裘江小学”、“珑玲小学”、“淡竹小学”、“___二小”,从而形成“15”这样一个以“___”为龙头的共同体,使原来我们和 “___”的双边活动发展成多边互动。其其 三、学校自身快速的发展,吸引了众多与我校类似的农村学校前来参观、交流、学习,逐渐形成了以我校为核心的具有农村特色的学习共同体。这样,不同层次、不同特色的交流圈互相渗透、互相取长补短,更好的使学校不断发展,逐渐形成自身特色,甚至带动周边的发展。 四、城乡结对促进二小快速发展在这样高效的城乡结对互动中,我校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办学水平进一步的提升。 2、形成以人为本的教学形式。一支粉笔、一根教鞭,曾经是我们很多老师的模式。随着小班化教育人本思想的贯彻,“三化”教学策略的实施,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引入,都恰如其分的发挥着其显著的效能。调动了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效率,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获得发展,并逐渐形成了一套具有泥土气息、符合校情的小班化教育课堂

十问答带你了解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如何开展

十问答带你了解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如何开展 微言教育2016-07-13 17:20:47教育工作问题阅读(5914)评论(0)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举报为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促进义务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1.问:请简要介绍《若干意见》出台的背景。 答:义务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国家必须保障的公益性事业,是必须优先发展的基本公共事业,是脱贫攻坚的基础性事业。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正处于新型城镇化深入发展的关键时期,这对整体提升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提出了新要求。同时,户籍制度改革、计划生育政策调整、人口及学生流动给城乡义务教育学校规划布局和城镇学位供给带来了巨大挑战。在许多地方,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仍然突出,乡村优质教育资源紧缺,教育质量亟待提高;城镇教育资源配置不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大班额问题严重。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22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刘延东副总理就做好城镇化进程中的义务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战略性任务,立足我国基本国情,以城乡一体化发展带动区域、校际、群体间均衡发展是整体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抓手。为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和均衡发展,着力解决义务教育“乡村弱”和“城镇挤”问题,教育部会同中央编办、发展改革委、公安部、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反复修改完善,研究制定了《若干意见》,先后经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由国务院印发实施。 2.问: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需要把握哪些基本原则? 答: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要适应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和户籍制度改革要求,遵循学校教育和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重点把握以下四个基本原则:一是优先发展,统筹规划。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坚持优先发展义务教育,做到公共资源配置上对义务教育统筹规划、优先发展和重点保障。坚持城乡并重和软硬件并重,科学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二是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深化义务教育治理结构、教师管理和保障机制改革,构建与常住人口增长趋势和空间布局相适应的城乡学校布局建设机制,完善义务教育治理体系,提升义务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三是提高质量,公平共享。把立德

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城乡教育一体化_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2016年,汶上县正式提出了要打造集团化办学的理念。经过近一 年的筹备,2017年8月份,城区所有小学整合完成,形成了6所实验 小学。“汶上县第一实验小学除了校本部之外,还托管了原镇中学校,形成了一校两区的集团化办学格局。”马友启说。 对于集团化办学,马友启肯定地说,这样的模式对缓解城区大班额问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得到了共享,仅以我 们学校为例,成立教育集团之后,第一实小每年都会抽调多名优秀管 理人员、骨干教师到其他校区,将好的管理经验、教学模式都带过去。”马友启介绍,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与共享,使得家长们可以安 心的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上名校,“择校热”逐渐成为了过去时。 而在刚刚结束的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期间,马友启和众多教育 界的委员们交流之后,也提出了对集团化办学的一些建议,“现在全 市各县市区都在推动集团化办学,并且卓有成效。但同时也出现了一 些问题,比如托管的一些老学校,存在校舍老化、校园面积过小等。”他建议,未来应该加速对老旧校舍的提档升级,“可以依托棚户区改 造这一时机,适当的为老学校扩大校园用地面积,对老旧校舍进行新 建或改建。” 本报记者汪泷 “随着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不断加大,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及 城乡教育一体化虽有了改善,但是部分地区效果依然有待改观。”对此,民盟济宁市委建议,政府在做好充分调研前提下,可以依据受援方 的具体需求,向农村或落后地区有的放矢进行倾向性帮扶,补缺扶短, 不做重复投入,不搞全面撒网式帮扶。 “从帮扶去向方面,依据受援方的具体短缺,或资金、或教育设施、或教育装备等方面的具体需求,增强帮扶投入的针对性。”政协委员 张平表示,帮扶源头方面,建议建立以国家财政投入帮扶为主,民间捐

试论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

试论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 1、城乡一体化的含义、重要性、目的、意义 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特别是80年代末期,由于历史宏观因素,城乡分离发展,形成了城乡之间的隔离,造成我国城乡社会发展两极分化的局面,从而产生各种经济社会矛盾,而后为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城乡一体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和社会进步的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乡一体化已经成为事关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对于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重视起来,及时的提出解决对策,保证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城乡一体化是把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筹规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社会一体化、生态一体化和信息一体化。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厉以林认为:城乡一体化应该是双向的,即农村居民可以迁往城市,在城市工作或经营企业;城市居民也可以迁往农村,在农村工作或经营企业。还有学者认为城乡一体化是指相对发达的城市和相对落后的农村,打破相互分割的壁垒,逐步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促使生产力在城市和乡村间合理分布,城乡经济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直至消灭城乡

之间的基本差别,从而使城市和乡村融为一体的过程。总之,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和乡村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相互融合渗透的过程。 1、城乡一体化过程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城镇化水平既严重滞后于发达国家和相当部分发展中国家,也滞后于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城乡二元结构”和“三农”问题十分突出。但是,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却在曲折中逐渐提高。根据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我国城镇化可划分为4个阶段: 一、1949年—1978年城乡不协调发展格局 1949年以来,结合自身国情,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实施了优先发展工业的战略,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和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人民公社制度和户籍管理制度,初步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城市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是由此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户籍制度把农民和土地绑在一起,城乡之间缺少市场联系,城乡二元化开始形成。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化三改”,优先发展重工业,强化了城乡二元化,而后随着工业发展的快速推进,导致了城乡差距逐步拉大,加剧了城乡不协调发展。 二、1979年—1989年城乡一体化起步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转折点,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新阶

城乡教育一体化经验交流

城乡教育一体化经验交流 市为实现全市城乡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教育发展均衡化,师资队伍专业化,办学特色多样化,教育质量优良化,使全市成为全省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先行之地。全面加强以农村为重点的基础教育,高标准、高质量实施义务教育,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着力实现教育公平。完善教育投入机制,优化教育管理体制,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建立和完善均衡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打造城乡教育“六个一体化”。 1、强化政府职责,实现城乡教育责任考核一体化。 一是不断完善“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始终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列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科学制定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和具体措施。先后制定下发了《市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市关于进一步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市教育体制改革实施办法》等文件,在加强义务教育领导、经费投入、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健康发展等方面对县级人民政府作出了具体明确规定,促使县、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统筹、教师队伍统管、教师工资统发在xx年就全部落实到位。二是明确各级政府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责任。按照《义务教育法》的要求,市政府下发了《市关于深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落实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责任。xx年全市教育总经费7.1亿元,预算内教育经费4.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6.17%、

81.22%。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共安排资金3852.5万元,城乡义务教育全面实施免学费和贫困生免教科书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政策。全市补助公用经费资金1173.7万元,市直义务教育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由省规定的小学154元/生、初中178元/生,提高到300元、500元。三是完善党政领导教育考评制度。按照《国务院转发教育部关于建立对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进行督导评估制度的意见》(国办发〔xx〕8号)的要求,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建立各级党政领导教育工作目标责任制的意见》,把当地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发展状况纳入县级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干部任期内的政绩考核内容。将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情况,确保教师工资、中小学公用经费、校舍建设维修改造经费等教育投入情况,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四是积极化解农村“普九”债务。按照“制止新债,摸清旧债,明确责任,分类处理,逐步化解”的总体要求,积极化解了“普九”1.1亿多元的债务工作,同时建立起制止发生新的农村义务教育债务的稳定机制。 2、科学合理布局,实现城乡学校规划建设一体化 一是推进学校布局合理化。按照“高中阶段学校向县城集中,初中向中心镇集中,中心小学、幼儿园向乡镇所在地集中,新增教育资源向城镇集中”的原则,制订并实施新一轮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为缓解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市委汪德和书记、市政府副市长亲临一、二、三小现场办公,当即决定投资1200万元扩建三所小学,共新建校舍面积8475平方米,增加教室、多媒体室60间。市委汪书记召开市委常务会,决定在市区新建扩建了暨阳学校、明志小学、弘德小学、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讲稿)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大家好,我们这一讲的题目叫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在该专题的准备和制作过程中,具体分工如下: 现在我们有一种不太准确的提法,城乡一体化,把“发展”两个字去掉,这就容易引起很多误解,像城、乡两者能不能够一体化?不能够一体化,我们讲的是城乡发展一体化。科学发展观的“五个统筹”其中就包括了统筹城乡,统筹城乡发展。就这个问题,我想分四个大的方面来谈。 一、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现实背景 (一)我国存在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 第一点,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现实背景到底是什么。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这是最近这几年在社会各个方面讨论得比较多的一个话题。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最现实的背景,是我们当前存在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这样一种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严重地扭曲了城乡关系,所以必须统筹城乡发展,建立平等和谐的城乡关系。 但这里涉及到一个概念,什么是“二元”结构?所谓“二元”结构讲的是在整个经济社会结构体系中,明显地同时并存着比较现代化的城市社会和相对非现代化的农村社会,同时并存着比较发达的城市工业和相对落后的农村农业。 从历史上来看,我国本来就存在巨大的城乡差别,是一个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社会。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从理论上来讲,是想打破这样一种城乡“二元”结构,但很多制度、很多的政策措施恰恰不是有助于消除这一种“二元”结构,像我们的户籍制度等等,恰恰相反,反而强化和固化了这样一种“二元”结构,使城乡隔绝状态得到制度化和固化。即使到现在,包括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城乡“二元”结构仍然没有被彻底地打破。 (二)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强化和固化产生的消极影响 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强化和固化,它产生了很多的消极影响,一些什么样的消极影响呢?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个,城乡不平等交换的长期存在,这是造成今天城乡之间巨大差距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如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为了加快工业化,尽快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但这些工业化是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的,我们既没有自身的积累,也很难从国外借钱,怎么办?我们搞了一个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低价从农民那里把农产品买过来,像农村销售的工业品,价格是高的,通过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我们从1949年或1950年,到改革开放之前,30年,据不完全统计,光是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就达到八千个亿左右,我们现在讨论“三农”问题,其症结和根源正是这样一种长期形成和不断强化的城乡经济社会结构。 第二个消极影响,城乡“二元”结构造成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脱节。本来工业化和城镇化、城市化是相互促进的,两者是有机联系的,但我国在城乡隔绝的状态下面,虽然城市工业,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相当快的发展,但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面,工业化在快速推进,但并没有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向非农产业转移,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种

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本内涵及主要途径分析

会 计中国乡镇企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事业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但还存在不和谐的因素,其中农业经济落后工业经济,农村发展滞后城市发展,城乡存在社会事业发展不协调、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社会保障不同步、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等仍然是制约我国全面、协调、和谐发展的主要矛盾,成为困扰我国走向城乡和谐发展的障碍。尽快解决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全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党中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把握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深刻总结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处理城乡关系问题的经验教训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个决策跳出了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就农民论农民的传统思维方式,拓宽了加快我国现代化进程的视野和思路。因此,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新形势下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深化和提高,是涵盖农村和城市整体发展更高层次的目标。 一、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内涵 城乡一体化是指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城乡之间通过资源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相互协作,优势互补,以城带乡,以乡促城,互为市场,互相服务,城乡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日益融合、持续趋优的动态发展过程。其实质是破除城乡分割和对立,加强城乡联系,推进城乡平等与融合发展,形成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市化、生态和谐化、社会文明化整体推进的发展格局,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使城乡共享现代文明。 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内容:一是城乡规划的一体化;二是产业布局一体化;三是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一体化;四是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五是城乡社会事业发展一体化;六是城乡政策措施一体化。 二、城乡一体化的一般规律 1.城乡一体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1760年的产业革命,导致了城市化的兴起;1851年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水平超过50%的国家,也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发达的国家。20世纪50年代,欧洲、北美等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达50%以上,成为引领社会生产力的“排头兵”。时至今日,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达70%以上,已率先基本实现了城乡一体化。 2.发达国家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及其规律。1)当城市化水平低于30%时,城市文明普及率与城市化率是同步的,即城市的文明只有城里人享受,农村基本上保持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农民依然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2)当城市化水平提高到30%后,城市文明逐步加快向农村渗透和传播;3)当城市化水平达到50%时,城市文明普及率呈加速增长的趋势,城市文明普及率将达70%,城乡差别明显缩小,城乡融合步伐加快;4)当城市化水平达到70%后,城市文明普及率将达100%,即实现了城乡融合、城乡一体化、城乡现代化。当城市化水平在50%以下时,城市化以“量化”过程为主,主要以农村人口城市化来推进整体城市化;当城市化水平达到或超过50%时,城市化逐渐转向“同化”过程为主,以城市文明的扩散来推进城乡一体化可见,实现城乡一体化需要具备一些基本条件即:1)工业化基本完成,迈向后工业社会;2)城市化发展从市区集聚化阶段进入郊区扩散化阶段;3)农业现代化初具规模;4)中心城区和郊区之间快速交通网络一体化格局逐步形成;5)城乡平等发展体制初步形成。 三、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发展趋势 世界银行关于发展阶段有一个粗线条的划分:一个国家人均GDP的水平在280美元以下,称为低收入的穷国,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左右,叫下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指这个国家摆脱了贫困的陷阱,进入经济起飞、工业化加速的时期,这时经济体制加速转轨,社会结构加速转型,利益格局大幅调整,各种社会矛盾容易迸发。根据国际经验,这个时期,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有两种发展前景,一是有可能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势头,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是也有可能出现城乡差别、贫富差距过度扩大,社会失衡动荡,陷入有增长、无发展的“拉美陷阱”。如果到1600美元,叫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如果到3000美元,叫上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如果到8000美元以上,叫高收入的发展中国家,指该国家以工业化为内容的现代化完成了,即现代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再往上发展叫后工业化时代,再细分为中等发达国家和主要的最发达国家。 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本内涵及 主要途径分析 周颖杰 30

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研究

1 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机制研究 开题报告 一、选题意义 (一)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义 随着中国城镇化发展的进程加快,城乡二元对立结构的弊端日益显现。以 二元户籍制度为核心,包括二元就业制度、福利保障制度、教育制度、公共事 业投入制度在内的二元社会制度体系导致城乡市民与农民阶层之间的差距越来 越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底层群众上升通道越来越窄等一系列社会问 题。这不仅严重阻碍了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的步伐,也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 背离了建设和谐社会的初衷。为此,在新世纪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 了科学发展观的执政理念。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统筹城乡义务教育 发展是科学发展观在教育领域的具体要求,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是科 学发展观的内在要义。 (二)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是城乡一体化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 2007 年10 月15 日,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 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发展新要求。2008 年中央一 号文件提出了“探索建立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2008 年10 月12 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2009 年中央一号文 件提出“坚定不移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2010 年中央一号 文件进一步提出“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努力形成城乡经济社 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近年来,城乡一体化发展已成为国家战略。义务教育因 其具有普及性、强制性、免费性等特征,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建设所需人才的基 本素质和能力。城乡义务教育的差距为城乡居民与社会的发展差距抹上了最初的 底色,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 (三)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是新时期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明确要求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城乡 一体化教育体系”的发展目标。2010 年7 月29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在义务教育方面,提出了“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的明确 要求。 2 (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 的有力途径 均衡发展是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战略任务,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城 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能破除城乡分治的教育体制机制,通过城乡教育的双向沟通、 良性互动,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目标。 (城乡义务教 育生均指标比较见表1)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是新时期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

城乡教育一体化经验交流材料

城乡教育一体化经验交流材料 市为实现全市城乡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教育发展均衡化,师资队伍专业化,办学特色多样化,教育质量优良化,使全市成为全省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先行之地。全面加强以农村为重点的基础教育,高标准、高质量实施义务教育,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着力实现教育公平。完善教育投入机制,优化教育管理体制,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建立和完善均衡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打造城乡教育“六个一体化”。 1、强化政府职责,实现城乡教育责任考核一体化。 一是不断完善“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始终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列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科学制定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和具体措施。先后制定下发了《市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市关于进一步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市教育体制改革实施办法》等文件,在加强义务教育领导、经费投入、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健康发展等方面对县级人民政府作出了具体明确规定,促使县、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统筹、教师队伍统管、教师工资统发在20xx年就全部落实到位。二是明确各级政府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责任。按照《义

务教育法》的要求,市政府下发了《市关于深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落实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责任。20xx年全市教育总经费亿元,预算内教育经费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共安排资金万元,城乡义务教育全面实施免学费和贫困生免教科书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政策。全市补助公用经费资金万元,市直义务教育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由省规定的小学154元/生、初中178元/生,提高到300元、500元。三是完善党政领导教育考评制度。按照《国务院转发教育部关于建立对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进行督导评估制度的意见》(国办发〔20xx〕8号)的要求,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建立各级党政领导教育工作目标责任制的意见》,把当地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发展状况纳入县级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干部任期内的政绩考核内容。将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情况,确保教师工资、中小学公用经费、校舍建设维修改造经费等教育投入情况,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四是积极化解农村“普九”债务。按照“制止新债,摸清旧债,明确责任,分类处理,逐步化解”的总体要求,积极化解了“普九”亿多元的债务工作,同时建立起制止发生新的农村义务教育债务的稳定机制。 2、科学合理布局,实现城乡学校规划建设一体化 一是推进学校布局合理化。按照“高中阶段学校向县城

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要创新思路

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要创新思路 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时机已逐渐成熟。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要因地制宜实施城市化发展战略,要创新体制机制,着力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框架,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主要抓手,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标签:统筹城乡发展;城乡一体化;创新体制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十七届三中全会又作出了“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部署,为推动城乡融合互动发展指明了方向。城乡一体化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最终归宿,要统筹城乡一体发展,必须创新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彻底破除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切实纠正城市偏向,给农民以平等的国民待遇,推进城乡互动、城乡交融。 一、经济战略:因地制宜实施城市化发展战略 推动城乡一体化,首先要稳步实施城市发展战略。相对城市化而言,城乡一体化不是对城市化战略的推翻,而是城市化处于高级阶段后所表现出的一种客观规律。“城市化初期,城市对人口、产业的吸引和集聚处于主导地位,农村居民‘离土又离乡’会快速提高城市居民的密集度。国际经验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超过50%后,区域社会开始向城乡融合即城乡一体化方向迈进,城市对农村的扩散、辐射和带动作用也会逐步增强。”在推进城市化过程中,要让农民充分享有公平的国民待遇、完整的合法权益和平等的发展机会,努力实现城乡地位平等、互补互促、城乡融合、协调发展。由于我国区域经济水平、社会事业发展不均衡,所以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还要注意不能脱离各类城市各自的发展阶段和特点,不能不加区别地实施城乡一体化政策,在政策制定上,应根据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地进行多样化发展,而不是单纯从大城市或小城镇的某一方面的发展来推进城乡一体化。 城市化不是简单地把农业人口变为城市人口,农业用地变为城市用地,更重要的是应注重质的变化。通过适宜的城市化战略,切实地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更多的出路,增加农民的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改变他们靠天吃饭的现状,让广大生活在温饱,甚至贫困线上的农民也有机会享受现代文明的成果。是采用“优先发展小城镇”,还是“优先发展大城市”,或是其他的城市化战略,具体到各地区,应根据实际采取相应策略,特别是我国东中西地带发展的非均衡性,使得这种城市化的差异更加有所不同。总之,在制定城市化战略的同时,既要考虑由于人口拥入城市而带来的“城市病”问题,也要顾及充分利用聚集经济效益,并关注农民的切身利益。 二、主要着力点: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

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调研汇报

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调研汇报 “城乡一体化发展调研”汇报提纲 近年来~我区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加快城市化进程~合理规划调整城乡中小学布局~优化配置教育资源~着力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努力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 一、前段工作情况 一是以学校布局调整和教育信息化建设为重点~不断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根据全区人口变化的趋势~05年研究制定了全区学校布局调整规划。计划到2010年~撤销23所农村中小学~使全区农村学校的总数由50所调整为27所。目前~已经撤并学校15所。在抓好布局调整的同时~区政府投入资金2亿多元~先后完成了※※※※※※※一中新建工程和实验中学等6所学校改扩建工程~新增建筑面积11万多平方米~使城乡学校布局日趋合理。为进一步改善城乡学校办学条件~04年投资300多万元~在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全部实现了“校校通”~并与市教育局信息中心对接。07年投入资金360多万元~完成了义务教育仪器设备更新工程和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08年又投入资金600多万元~实施了“班班通”工程。目前城区9所学校都实现了班班通互联网、通多媒体~基本达到“教师人手一机”~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共享。 二是加强扶持与引导~不断推动农村中考落榜生向非农产业的转移。从02年开始~区政府每年拨付专项资金~对进入职业学校学习的区内学生给予专项补助。我们完善了相关的措施~积极做好初中毕业生接受职业教育的宣传发动工作。6年来~共有10000多名初中毕业生进入职业学校学习~占中考落榜生的90%以上。从07年开始~区政府每年拿出专项资金~向职业学校大专生发放奖学金和励志奖学

金~向中专农村学生发放助学金~并向家庭困难学生提供生活补助~有效推动了农村中考落榜生向非农产业的转移。 ----------------------本文档下载后可以编辑修改,在网上可以免费浏览,谢谢大家的支持~~~---------------------- 三是健全扶贫助学和经费保障机制~全力解决好农村学生就学与学校发展问题。自1998年起~我区就通过科级干部包帮、财政专项资金救助等形式~积极开展贫困学生资助活动。07年我区全部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并为义务教育段学生免费提供国家和地方课程教科书。成立了学生资助中心~进一步完善了各学段贫困学生资助体系~筹集资金937万多元用于资助贫困学生~确保了每一个孩子不因贫失学。同时~进一步健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系~先后3次提高了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拨付标准~08年城市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每生每年达到450元和310元~农村中小学达到445元和295元~并为农村中小学每生增加取暖费50元~满足了学校发展的经费需求。 四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农村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针对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结构性超编、学科结构和知识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着眼于内部挖潜~加大对农村教师队伍的培训力度。在校长这个层面上~开展学习型校长队伍创建活动~通过举办校长沙龙和专项培训~开展“述学、述职、述廉”等活动~提高了农村中小学校长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在教师这个层面上~大力推进“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积极开展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有效提高了农村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 二、下步打算 根据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总体需要~下步我们准备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针对近两年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增多、新出生人口减少而导致农村中小学在校生大幅下降的实际情况~同时~考虑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新校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