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量分析方法重点整理
- 格式:doc
- 大小:207.50 KB
- 文档页数:4
定量分析化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定量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学会使用常见的定量分析仪器和设备。
(3)了解定量分析化学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和实践,掌握溶液的配制、滴定、光谱分析等基本操作。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3)学会运用定量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定量分析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认识定量分析化学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定量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1)定量分析化学的定义(2)定量分析方法分类(3)定量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2. 定量分析仪器与设备(1)滴定仪器的构造及使用方法(2)分光光度计的原理及操作(3)其他常用定量分析仪器简介3. 溶液的配制与稀释(1)溶液的配制方法(2)溶液的稀释计算(3)溶液的浓度测定与误差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定量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2)常见定量分析仪器的使用与维护。
(3)溶液的配制、稀释和浓度测定。
2. 教学难点:(1)定量分析方法的原理与选择。
(2)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3)溶液配制和稀释过程中的误差控制。
四、教学策略与方法1. 采用讲授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理论指导下进行实践操作。
2.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对定量分析化学的理解。
3. 开展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团队协作精神。
4. 注重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测验成绩。
2.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和问题分析等方面的能力。
3.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定量分析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活动与课时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32课时,包括16次课堂讲授和16次实验操作。
定量分析名词解释定量分析名词解释一、定量分析方法:在定量分析中所采用的方法很多,例如有对比实验、正交试验、方差分析、线性回归分析等。
对于数理统计方法也经常被使用。
在很多领域内,尤其是数学、物理和工程科学领域,统计的方法是定量分析的核心。
二、定量分析法的应用:目前定量分析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
不仅在生产实践中发挥着作用,而且还成为了一种基本的分析方法。
同时,定量分析技术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使得这门学科有了很大的进步。
二、质量控制方法的概念及主要内容。
一个过程或组织质量的形成过程通常是包括质量特性的定义、识别、选择、形成、评价和改进等活动。
这些活动的顺序、先后次序以及这些过程的相互关系构成了过程的质量控制方法。
质量控制就是通过测量和监视等手段来证明和描述被测特性符合规定要求的过程。
质量控制所依据的标准有:工艺规程、操作规范、检验指导书和标准样品等。
三、质量控制方法:控制的重点是确保计量结果的准确性。
因此在进行质量控制时应从控制源头做起。
即从影响质量的原因中寻找造成质量波动的根源,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纠正。
三、计量仪器仪表误差来源及消除方法,影响测量准确度的因素有哪些? 1、仪器误差:由于仪器本身的制造和装配上存在着许多偶然因素引起的误差叫仪器误差。
它可以从仪器结构上加以减少或消除。
2、环境误差: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的影响也是引起测量误差的原因之一。
由于这种影响的随机性和无规律性,要把它完全消除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是,人们却可以根据所研究问题的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或消除这种影响。
3、人员误差:由于实验者技术水平的限制,操作不当等人为因素的影响。
三、计量仪器仪表误差来源及消除方法。
四、基础知识。
一、什么是定量分析。
它是研究事物的量与质之间关系的一门科学。
二、定量分析的特点是什么?(一)定量分析所依据的数据资料都是可靠的、有代表性的和已经精确测量出来的。
(二)定量分析的各种计算公式都是经过实践验证的正确的公式。
第十一章 回 归 分 析本章以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为重点介绍回归分析方法,对于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所建立的理论与方法作适当的修改便可推广到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1 回归的概念一、变量之间的关系现实中,各种变量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存在着某种关系。
如:价格与需求量、利率与投资、收入与消费,等等。
大致可以归纳为两类关系:确定性关系(函数关系),非确定性关系(统计关系)。
1. 确定性关系:变量之间存在着某种完全确定的关系。
如:总收益Y 与产量X 之间的关系:X P Y ⋅=当价格一定时,Y 由X 完全确定。
表现在图形上,()Y X ,的所有点位于一条直线上。
一般地:()n X X X f Y ,,21= (多元函数)2. 非确定性关系:变量之间由于受到某些随机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出一种不确定的关系。
如:农业产量主要受到降雨量、施肥量、温度等的影响,但决定产量的并非完全是这些因素,还要受到许多其它因素的影响,如冰雹、蝗灾等自然灾害。
非确定性关系可以分为两大类:1) 相关关系:两个变量处于完全对等的位置,且两个变量皆为随机变量,常用相关系数来度量。
如:计量经济学成绩与统计学成绩,物价水平和股票价格,等等。
2) 回归关系:一个变量的变化是另一个变量变化的原因,而不是相反。
如:消费量Y 与可支配收入X 之间便是一种回归关系。
一般来讲,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消费增加,可支配收入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但并非唯一的因XYPX Y =素,影响消费的因素还有消费习惯、地区差异、年龄构成、宗教信仰等等。
同样收入的家庭,有的支出多,有的支出少,即使是同一家庭,其每个月的收入相同的话,各个月的支出也不会完全一样。
这样,对应于一个X 的值,Y 有多个不同的值相对应,X 与Y 呈现出不确定性的关系。
此时:()u X f Y += (u 为随机影响)表现在图形上,()Y X ,的点不是完全处于一条直线(或曲线)上,而是围绕在一条理论线的两旁变化。
中学化学定量分析实验判定反应终点的几种常用方法?鄢作者:顾菲菲来源:《化学教与学》2013年第03期摘要:化学定量分析实验是中学化学实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作为定量实验,“准”是核心,如何精准,除了对实验原理和仪器有较高的要求外,实验操作也不容忽视。
准确地判断反应的终点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关键词:颜色变化;质量变化;观察沉淀;传感技术文章编号:1008-0546(2013)03-091-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3.03.039什么是定量分析(Quantitative Analysis)?百度释义:“指分析一个被研究对象所包含成分的数量关系或所具备性质间的数量关系;也可以对几个对象的某些性质、特征、相互关系从数量上进行分析比较,研究的结果也用数量加以描述。
”定量分析的目的是准确测试试样中物质的含量,要求结果准确可靠。
因此对反应终点的判断极其重要。
滴定分析法和重量分析法是化学分析中主要的定量分析法。
根据滴定反应的类型不同,可将滴定分析法分为酸碱滴定法、络合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和沉淀滴定法。
而中学阶段涉及到的主要是酸碱滴定法和氧化还原滴定法。
在中学阶段的这些定量实验,如何来判断反应的终点呢?一、利用颜色变化1.加入指示剂,通过指示剂颜色的变化来判断反应终点在酸碱滴定的过程中,被滴定的溶液在外观上通常不发生任何变化,需借助酸碱指示剂颜色的改变来指示滴定终点。
酸碱指示剂一般是某些有机弱酸或弱碱,或是有机酸碱两性物质,它们在酸碱滴定过程中也能参与质子转移反应,因分子结构的改变而引起自身颜色的变化,并且这种颜色伴结构的转变是可逆的。
当酸碱滴定至计量点附近时,随着溶液的pH的变化,指示剂不同型体的浓度之比迅速改变而指示滴定终点。
中学化学中涉及到酸碱指示剂常见的是甲基橙(Methyl Orange,MO)、酚酞(Phenolphthalein,PP)。
定量分析的原理
定量分析是一种系统的科学方法,通过量化数据和统计分析来揭示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规律。
它的原理可以简述为以下几点:
1. 确定研究目标:在进行定量分析之前,需要明确研究的目的和问题,确定要回答的核心问题。
2. 收集数据:获取相关数据是定量分析的前提。
数据可以通过实验、调查、观测等方式收集。
为了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需要对数据进行筛选和验证。
3. 数据处理:在数据收集后,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和整理。
这包括数据清洗、缺失值填充、异常值处理等步骤,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4. 数据分析:通过统计方法和模型进行数据分析。
这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推断统计分析、回归分析、因子分析等方法,以揭示数据之间的关系和规律。
5. 结果解释: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进行结果的解释和概括。
解释应该基于统计推断,并言之凿凿。
6. 结论与决策:根据研究结果,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并为决策提供依据。
结论应该具备实践指导意义。
通过以上步骤,定量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科学地支持决策和管理。
专利分析方法: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拟定量分析与图表分析专利信息分析方法对专利信息进行分析的方法有许多种,通常按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拟定量分析和图表分析来划分分析方法的类型。
1.专利定性分析方法专利定性分析是指通过对专利文献的内在特征,即对专利技术内容进行归纳、演绎、分析、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以达到把握某一技术发展状况的目的。
具体地说,根据专利文献提供的技术主题、专利国别、专利发明人、专利受让人、专利分类号、专利申请日、专利授权日和专利引证文献等技术内容,广泛进行信息搜集,对搜集的内容进行阅读和摘记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这些信息进行分类、比较和分析等研究活动,形成有机的信息集合。
进而有重点地研究那些有代表性、关键性和典型性的专利文献,最终找出专利信息之间的内在的甚至是潜在的相互关系,从而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专利信息的定性分析,着重于对技术内容的分析,是一种基础的分析方法,在专利信息分析中有重要作用和不可替代的地位。
常见的定性分析方法包括专利技术定性描述分析和专利文献的对比研究。
2.专利定量分析方法专利信息定量分析是研究专利文献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是建立在数学、统计、运筹学、计量学和计算机等学科的基础之上,通过数学模型和图表等方式,从不同角度研究专利文献中所记载的技术、法律和经济等信息。
定量分析方法是在对大量专利信息加工整理的基础上,对专利分类、申请人、发明人和申请人所在国家和专利引文等某些特征进行科学计量,将信息转化成系统的、完整的有价情报。
这种分析方法能提高专利信息质量,可以很好地分析和预测技术发展趋势,科学地反映发明创造所具有的技术水平和商业价值;科学地评估某一国家或地区的技术研究与发展重点,用量化的形式揭示国家或地区在某一技术领域中的实力,从而获得认识市场热点及技术竞争领域等经济情报;及时发现潜在的竞争对手,判断竞争对手的技术开发动态,获得相关产品、技术和竞争策略等方面的情报。
定量分析是通过量,以及量的变化,反映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企业的定量风险分析有哪些方法?项目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后果的计算均要通过对大量已完成的类似项目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得到,或通过一系列的模拟实验来取得数据。
1.历史资料法在基本相同的条件下,通过观察各个潜在的风险在长期历史中已经发生的次数,就能估计每一可能事件的概率,这种估计是每一事件过去已经发生的频率。
但是,由于缺乏广泛而足够的经验,以致不能用这种方法建立可靠的概率分布。
除个别情况之外,企业无法依赖自己的本身历史资料建立每年的总损失金额概率分布;而只能依赖同业工会、私营保险商、政府部门等提供的辅助信息。
但是这种依赖同业内的辅助信息有其局限性,金鼎其一是这些信息局限于平均损失而不是概率分布;其二是这些信息可能与一个特定企业不同。
2.专家打分法那么,我们为了建立这种风险的概率分布就该利用主观概率和合成概率。
有一种说法认为主观概率准确性差而不赞成使用,实际上,这种专家的估计是专家根据自身的专业素质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依照项目的具体情况做出的合理判断。
可以将主观慨率看成客观概率的近似值。
3.理论分布法当历史资料不充分或不可信时,风险经理可以根据理论上的某些概率分布来补充或修正,从而建立风险的分布图。
常用的风险概率分布是正态分布。
正态分布可以描述许多风险的概率分布:如财产损失,交通事故等。
还有一些风险分析中常用的理论概率分布,如泊松分布,三角形分布,离散分布等概率分布,阶梯长方形分布,梯形分布,二项分布和对数正态分布等。
4.外推法外推方法分为前推和后推及旁推三种,都是风险分析的好方法。
从预测理论来分析,后推和旁推的应用效果一般较差,故较少采用,大量运用的是前推方法。
前推方法即趋势外推法,是一种时间序列法。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取得的按时间顺序排列的历史信息数据推断出未来事件发生的概率和后果,是一种定量预测方法。
外推法简单易行,前提是有足够的历史资料。
但是这种方法也有缺陷:中高级营销人才首先历史记录不可能完整或者没有错误;其次历史事件的前提和环境已发生了变化,不一定适用于今天或未来;另外,外推法没有考虑事件的因果关系。
如何进行报告的定量分析与量化评估引言:报告是在正式场合或学术领域中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通过收集、整理与展示数据来传达信息。
在报告中,定量分析与量化评估是关键的步骤。
定量分析可以将主观问题定量化,使得数据更加客观,便于分析与比较;而量化评估可以通过具体的数值反映问题的程度与效果,帮助做出决策与解决问题。
下面将从六个方面展开详细论述如何进行报告的定量分析与量化评估。
标题一:选择合适的定量分析方法定量分析需要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
常见的定量分析方法包括统计分析、数据挖掘、回归分析等。
在进行定量分析之前,需要明确研究目的,确定所需数据类型,然后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相应的方法。
例如,如果要分析市场调研数据,可以使用统计分析方法来描绘数据的分布与关系;如果要预测销售趋势,可以使用回归分析等。
标题二:收集可靠的数据在进行定量分析之前,必须收集可靠的数据。
数据的可靠性与准确性是保证分析结果有效性的基础。
数据可以通过调查问卷、实验、统计报表等渠道获得。
在收集数据时,需要注意数据的采样方法、样本数量和样本代表性等因素。
此外,还应该注意数据清洗,去除异常值和缺失值,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标题三:进行数据预处理与分析在进行定量分析之前,需要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和分析。
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数据转换和数据归一化等步骤。
数据清洗主要是处理异常值和缺失值,保证数据的有效性;数据转换可以将非数值型数据转化为数值型数据,便于后续的分析;数据归一化可以消除数据之间的量纲差异,使得数据具有可比性。
分析阶段可以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例如利用Excel、SPSS等进行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等。
标题四:应用合适的评估指标量化评估需要应用合适的评估指标来衡量问题的程度与效果。
评估指标应该具有客观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根据具体的问题,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评估指标,例如,如果评估一个产品的市场份额,可以使用市场占有率作为评估指标;如果评估一个项目的效益,可以使用投资回报率作为评估指标。
1、公共管理:是一门研究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
公共管理研究的内容:①公共组织的结构、功能、环境和运行机制;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央与地方的关系;③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与作用、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的关系;④公共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⑤公共管理中的规划、计划与决策、监督与控制,公共项目评估,行政立法、司法和执法;⑥公共信息管理和咨询服务;⑦财政管理、教育管理、科技管理和文化管理。
2、定量分析方法的主要内容系统模型与系统分析、线性回归预测分析、社会调查程序与方法、统计分析方法、线性回归预测分析、马尔可夫预测方法、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最优化方法 (线性规划、运输问题、动态规划、资源分配问题) 、评价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法、对策论、风险型决策与多目标决策、管理系统模拟、排队论、系统动力学方法、网络计划方法3、为什么在系统分析中广泛使用系统模型而不是真实系统进行分析?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研究方法,一般有实验法和模型法。
实验法是通过对客观事物本身直接进行科学实验来进行研究的,因此局限性比较大。
公共管理问题大多是难以通过实验法直接进行研究,广泛使用系统模型还基于以下五个方面的考虑:①系统开发的需要只能通过建造模型来对系统或体制的性能进行预测;②经济上的考虑对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直接进行实验,成本十分昂贵;③安全性、稳定性上的考虑对有些问题通过直接实验进行分析,往往缺乏安全性和稳定性,甚至根本不允许;④时间上的考虑使用系统模型很快就可得到分析结果;⑤系统模型容易操作,分析结果易于理解4、系统分析的要点和步骤要点(1)任务的对象是什么?即要干什么(what);(2)这个任务何以需要?即为什么这样干(why);(3)它在什么时候和什么样的情况下使用?即何时干(when);(4)使用的场所在哪里?即在何处干(where);(5)是以谁为对象的系统?即谁来干(who) ;(6) 怎样才能解决问题?即如何干(how) 。
第1章定量分析化学概论教学目的:了解定量分析的过程;误差的基本概念;了解滴定分析法的基本内容;掌握滴定分析结果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各种误差、偏差的概念;正确使用有效数字;了解滴定分析法的一般要求和相关计算。
教学难点:理论与实际结合,正确判断和计算误差和偏差,对于复杂的滴定反应采用等物质的量的规则来计算含量。
§1.1 概述1.1.1定量分析的过程1、取样关键是分析试样要有代表性取样方法:固体试样:粉碎、过筛、混匀、缩分,得到少量试样,烘干保存于干燥器中备用。
矿石:m Q≥kd2其中k-缩分常数,0.05-1kg.mm-2d-试样的最大粒度 mm m Q-试样的质量 kg2、试样分解和分析试液的制备定量分析常采用湿法分析。
固体试样分解:溶解酸溶:加热HCl、HNO3、H2SO4、HClO4、HF、混合酸碱溶:NaOH、KOH熔融酸性: K2S2O7碱性:NaCO3、NaOH、Na2O23、分离及测定复杂样品分离:沉淀分离、萃取分离、离子交换、层析分离分离要求:被测组分不能损失;干扰组分减少到不干扰。
消除干扰方法:掩蔽测定方法:手续简单、快捷、准确、试剂便宜易得分析方法:化学方法:准确度高,常量组分的测定仪器方法:灵敏度高,微量组分的测定4、分析结果的计算及评价根据分析过程中有关反应的计量关系及分析测量所得数据,计算试样中待测组分含量。
1.1.3定量分析结果的表示1.待测组分的化学表示式:a 以待测组分实际存在形式表示 分子、离子b 以氧化物(矿石分析中常用)或者元素形式表示(金属材料、有机分析)2.待测组分含量的表示法固体试样: 质量分数 % 气体试样:体积分数 液体试样:浓度 mg/L 等§1.2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分析的核心是准确的量的概念,凡是测量就有误差,减少测量误差是分析工作的重点之一。
1.2.1真值(x T )1. 纯物质的理论真值: 如纯NaCl 中Cl 的含量,一般情况下真值是未知的。
定量分析方法重点
整理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1、公共管理:是一门研究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
公共管理研究的内容:①公共组织的结构、功能、环境和运行机制;
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央与地方的关系;③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与作用、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的关系;④公共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⑤公共管理中的规划、计划与决策、监督与控制,公共项目评估,行政立法、司法和执法;⑥公共信息管理和咨询服务;⑦财政管理、教育管理、科技管理和文化管理。
2、定量分析方法的主要内容
系统模型与系统分析、线性回归预测分析、社会调查程序与方法、统计分析方法、线性回归预测分析、马尔可夫预测方法、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最优化方法(线性规划、运输问题、动态规划、资源分配问题)、评价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法、对策论、风险型决策与多目标决策、管理系统模拟、排队论、系统动力学方法、网络计划方法
3、为什么在系统分析中广泛使用系统模型而不是真实系统进行分析?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研究方法,一般有实验法和模型法。
实验法是通过对客观事物本身直接进行科学实验来进行研究的,因此局限性比较大。
公共管理问题大多是难以通过实验法直接进行研究,广泛使用系统模型还基于以下五个方面的考虑:①系统开发的需要只能通过建造模型来对系统或体制的性能进行预测;②经济上的考虑对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直接进行实验,成本十分昂贵;③安全性、稳定性上的考虑对有些问题通过直接实验进行分析,往往缺乏安全性和稳定性,甚至根本不允许;④时间上的考虑使用系统模型很快就可得到分析结果;⑤系统模型容易操作,分析结果易于理解
4、系统分析的要点和步骤
要点(1)任务的对象是什么即要干什么(what); (2)这个任务何以需要即为什么这样干(why); (3)它在什么时候和什么样的情况下使用即何时干(when); (4)使用的场所在哪里即在何处干(where); (5)是以谁为对象的系统即谁来干(who); (6)怎样才能解决问题即如何干(how)。
步骤 (1)明确问题与确定目标。
当一个有待研究分析的问题确定以后,首先要对问题进行系统的合乎逻辑的阐述,其目的在于确定目标,说明问题的重点与范围,以便进行分析研究。
(2)搜集资料,探索可行方案。
在问题明确以后,就要拟定解决问题的大纲和决定分析方法,然后依据已搜集的有关资料找出其中的相互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行方案。
(3)建立模型。
为便于对各种可行方案进行分析,应建立各种模型,借助模型预测每一方案可能产生的结果,并根据其结果定性或定量分析各方案的优劣与价值。
(4)综合评价。
利用模型和其他资料所获得的结果,对各种方案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显示出每一种方案的利弊得失和效益成本,同时考虑到各种有关因素,如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环境等,以获得对所有可行方案的综合评价和结论。
(5)检验与核实。
5、简述霍尔三维结构与切克兰德“调查学习”模式之间的区别。
1)霍尔三维结构将系统的整个管理过程分为前后紧密相连的六个阶段和七个步骤,并同时考虑到为完成这些阶段和步骤的工作所需的各种专业管理知识。
三维结构由时间维、逻辑维、知识维组成。
霍尔三维结构适用于良结构系统,即偏重工程、机理明显的物理型的硬系统。
2)切克兰德“调查学习”模式的核心不是寻求“最优化”,而是“调查、比较”或者说是“学习”,从模型和现状比较中,学习改善现存系统的途径,其目的是求得可行的满意解。
适用于不良结构系统,偏重社会、机理尚不清楚的生物型的软系统。
3)处理对象不同:前者为技术系统、人造系统,后者为有人参与的系统;4)处理的问题不同:前者为明确、良结构,后者为不明确,不良结构;5)处理的方法不同:前者为定量模型,定量方法,后者采用概念模型,定性方法;6)价值观不同:前者为一元的,要求优化,有明确的好结果(系统)出现,后者为多元的,满意解,系统有好的变化或者从中学到了某些东西。
6、定性分析的方法:目标--手段分析法、因果分析法、KJ分析法
7、社会调查的含义: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地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考察、了解和分析,来认识社会生活的本质机器发展规律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
基本原则①客观性原则,核心是实事求是,这是社会调查的立足点和出发点;②实证性原则,要求社会调查的结论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观点,都必须有真实、可靠的疏忽和资料做支持;③系统性原则,要求对社会现象要进行系统、综合的分析和研究。
8、预测分析的一般步骤①明确预测目标;②收集、整理资料和数据;③建立预测模型;④模型参数估计;⑤模型检验;⑥预测实施与结果分析。
9、德尔菲法的主要特点①为克服专家会议易受心理因素影响的缺点,德尔菲法采用匿名形式。
应邀参加预测的专家互不了解,完全消除了心理因素的影响。
能使每一位专家独立自由地作出自己的判断;
②德尔菲法不同于民意测验,一般要经过3~4轮。
预测领导小组对每一轮的预测结果进行统计,将其作为反馈材料发给每位专家,供专家作出下一轮预测时参考,使专家的意见逐渐趋同;③作定量处理是德尔菲法的一个重要特点。
为了定量评价预测结果,德尔菲法采用统计方法对结果进行处理。
10、投入产出分析的定义:投入产出分析就是对经济系统的生产与消耗的依存关系进行考察和数量分析。
用处:①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进行国民经济结构分析,我们可以确定各部门产品的合理比例,可以分析各部门能源、原材料以及资金等资源的使用效率;②可以根据投入产出分析的结果确定各部门最适合的产量和消耗的构成,对各部门的发展作出合理规划和相应调整,保证国民经济各部门协调可持续发展;③可以根据社会消费、出口和储备的需求量,充分考虑部门间的相互协调,制定和修改国民经济发展计划,调整资源在各部门的配置;④还可以用来分析物价、税收、工资等变化带来的影响。
11、系统评价原则:①保证评价的客观性;②保证方案的可比性;③评价指标形成体系;④评价指标要符合国家方针政策。
步骤:①对各评价方案做简要说明,使方案的特点清楚明了,便与评价人员掌握;②确定由所有单项和大类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③确定各大类及单项评价指标的权重,并从整体上调整;④进行单项评价,查明各项评价指标的实现程度;⑤进行单项评价指标的综合,得出大类指标的评价值⑥进行综合评价,综合各大类指标的价值和总价值;
12、层次分析法是如何解决大型公共管理系统的分析和决策问题的这种方法有什么特点①把要解决的问题分层系列化,形成一个递阶的、有序的层次结构模型;②对模型中每一层次因素的相对重要性,依据人们对客观现实的判断给予定量表示,再利用数学方法确定每一层次全部因素相对重要性次序的权值;③通过综合计算各层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权值,得到最底层(方案层)相对于最高层(总目标)的相对重要性次序的组合权值,以此作为评价和选择方案的依据。
特点:具有思路清晰、方法简便、适用面广、系统性强等特点,便于普及推广,可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13、层次分析法一致性检验的必要性
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即判断矩阵是否满足
n
k
j
i
jk
ik
ij
a
a
a,...,2,1
,
,,=
=
上式完全成立时,称判断矩阵具有完全一致性。
此时矩阵的最大特征根n
=
m ax
λ,其余特征根均为零。
在一般情况下,可以证明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为单根,且n
≥
m ax
λ。
当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时,max
λ稍大于矩阵阶数n,其余特征根接近于零。
这时,基于AHP得出的结论才基本合理。
但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和人们认识上的多样性,要求所有判断都有完全的一致性是不可能的,但我们要求一定程度上的判断一致,因此对构造的判断矩阵需要进行一致性检验。
14、决策问题分类: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完全不确定型决策
15、管理系统模拟概念:通过建立和运行系统的数学模型,来模仿实际系统的运行状态和其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实现在计算机上进行试验的过程。
特点:①系统模拟面向实际过程和系统问题,将不确定性作为随机变量纳入系统处理,建立系统内部结构关系模型,从而使我们对复杂的,带有多种随机变量因素的系统,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实验求解,避免了求解复杂数学模型的困难;②系统模拟以问题导向方式来建模分析,并使用了人机友好的计算机软件,使建模与模拟直接面向分析人员,他们可以集中精力研究问题的内部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而不是计算机编程、调试及实现,从而使系统模拟为广大科研人员接受;③系统模拟为分析人员和决策人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实验环境,他们的设想和方案可以通过直接调整模型的参数和结构来实现,并通过模型的模拟运行得到其实施结果,从而可从中选择满意的方案。
基本步骤:①问题描述与定义;②建立模拟模型;③数据采集;④模型确认;⑤模型的编程实现与检验;⑥模拟实验设计;
①模型的模拟运行;⑧模拟结果的输出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