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危害因素识别清单
- 格式:xls
- 大小:44.00 KB
- 文档页数:8
危害因素识别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清单一、危害因素识别:1.物理因素:包括噪声、震动、辐射、温度、湿度等物理因素对工作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2.化学因素:包括有害气体、有毒物质等对工作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3.生物因素:包括霉菌、病毒、细菌等对工作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4.机械因素:包括机械设备的操作、维修等对工作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5.人因因素:包括工作强度、工作时间、工作方式等对工作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二、风险评价:1.根据国内外标准对危害因素的限制和控制要求进行评价,确定危害等级和频率。
2.评估危害因素可能引发的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进行风险评估。
3.基于危害因素的风险评估结果,确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三、控制措施清单:1.物理因素控制措施:(1)噪声控制:采用噪声防护设备、降噪隔音材料等减少噪声的传播和影响。
(2)震动控制:采用减震装置、防护设备等减少震动对设备和人体的影响。
(3)辐射控制:设置辐射防护装置、减少辐射源的使用等措施减少辐射的危害。
(4)温度控制:调节工作环境的温度、加强通风等方式保持适宜的温度。
(5)湿度控制:控制工作环境的湿度,采用除湿、加湿设备等方式保持适宜的湿度。
2.化学因素控制措施:(1)选择无毒、无害的工艺原料和化学品。
(2)采用有效的排风系统,保证化学物质的排放。
(3)设立化学品存放区域,进行专门的管理和防护。
(4)工作人员接触有毒物质时,必须配备防护装备。
3.生物因素控制措施:(1)建立合理的卫生制度,保持工作环境的清洁。
(2)定期对工作环境中的生物源进行检测和消除。
(3)加强个人卫生和健康教育,提高员工对生物因素危害的认识。
4.机械因素控制措施:(1)设备质量和安全性要求高,定期检查和维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员工应接受相关培训,了解设备操作规范和安全注意事项。
(3)在机械设备周围设置警示标识,提醒员工注意危险。
5.人因因素控制措施:(1)合理安排工作强度和工作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北京市首发天人生态景观
延崇高速公路〔北京段〕附属工程绿化标段工程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表
评价方法及评价标准
风险性分值〔D〕= 事故可能性〔L〕╳暴露频率〔E〕╳后果严重性〔C〕
说明:根据计算所得的风险性分数值〔D〕的大小,进展风险等级划分,共分5级,级数越小,反映作业的风险性越严重。
事故类别
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事故类别共分为20种,分别是:01物体打击、02车辆伤害、03机械伤害、04起重伤害、05触电、06淹溺、07灼烫、08火灾、09高处坠落、010坍塌、011冒顶片帮、012透水、013放炮、014火药爆炸、015瓦斯爆炸、016锅炉爆炸、017容器爆炸、018其它爆炸、019中毒和窒息、020其它伤害。
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结果一览表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危险源因素识别清单危险源因素识别清单是企业或工厂进行安全评估和管理的重要工具,可以帮助管理员快速识别和评估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以下是一份危险源因素识别清单,供参考。
1.人员因素1.1 工人技能程度低,无法完成所需工作任务。
1.2 工人身体状况不良,例如存在心脏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
1.3 工人精神状态不佳,例如工作压力过大、工作环境差等因素影响。
2.机械设备2.1 机械设备使用年限过长,存在安全隐患。
2.2 设备未经定期保养或维修,存在故障及损坏风险。
2.3 机械设备存在设计缺陷及生产质量问题,存在安全隐患。
3.电气系统3.1 电气设备存在接地电阻过大、放电及弧光现象等安全问题。
3.2 电气线路设计存在问题,例如过载、短路等安全隐患。
3.3 电气设备未按规定接地或接地不良,存在漏电、触电等安全隐患。
4.物质储存及使用4.1 危险品储存不当,例如易燃、易爆物品未妥善保管,存在安全隐患。
4.2 化学品混合与存储不当,存在危险反应和意外事故的隐患。
4.3 不合格原材料使用,存在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
5.工作环境5.1 环境污染,例如噪音、粉尘、放射性物质等,存在健康问题和安全隐患。
5.2 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存在对工人的健康危害。
5.3 工作场地狭小,存在安全隐患。
6.管理制度6.1 安全制度不完善或不落实,存在安全隐患风险。
6.2 管理人员缺乏安全管理经验及专业知识,无法有效管理工作安全。
6.3 管理人员对风险评估和预防控制意识薄弱,未及时发现和处理危险源。
以上是一些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因素,企业或工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和调整,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保障生产过程中的工人安全。
危险源识别与评价清单1.人员危险源:-工作场所人员过多或不足,超负荷工作。
-缺乏必要的培训和教育。
-工作场所冲突和紧张气氛。
-缺乏必要的紧急事故应对预案。
2.机械设备危险源:-设备老化,维护不良或不正常操作。
-缺乏必要的保护装置,如安全防护罩、紧急停机按钮等。
-设备设计和建造不符合安全标准。
-使用不当或不合适的工具和设备。
3.电气危险源:-电线老化,绝缘材料破损。
-设备接地不良。
-电器设备过负荷,电源不稳定。
-缺乏必要的安全开关和保护装置。
4.化学物质危险源:-使用或储存易燃、易爆、有毒、腐蚀性化学品。
-缺乏必要的化学品储存设施和标识。
-缺乏必要的安全操作程序和个人防护设备。
-腐蚀性化学品溅到皮肤或进入呼吸道。
5.火灾危险源:-缺乏必要的火灾设施,如火灾报警器、灭火器等。
-火灾逃生通道被堵塞或难以到达。
-缺乏必要的火灾应对预案和火灾演练。
6.物理危险源:-工作场所布局不当,通道狭窄。
-缺乏必要的防护栏杆和护栏。
-工作地面不平整,容易造成跌倒和滑倒。
-高处作业缺乏必要的安全设施和防护措施。
7.环境危险源:-噪声、震动和辐射超标。
-气体浓度超标或缺氧。
-空气质量差,污染物超标。
-温度和湿度不适宜。
8.生物危险源:-存在病毒、细菌等微生物污染。
-缺乏必要的个人卫生设施和培训。
-暴露于传染病患者或动物。
以上是一个较为全面的危险源识别与评价清单示例。
当进行危险源识别和评价时,应根据具体工作场所的特点和情况进行补充和调整,以确保清单的完整性和可操作性。
同时,在实施清单时,需要配以相应的管理措施和安全操作规程,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和消除各类危险源对工作场所的影响。
机械行业危险源辨识风险分级管控清单1. 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不断增长,机械行业已经成为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虽然机械设备的发展给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性,但是其中也存在很多的危险源和风险。
因此,为了确保生产环境的安全和工人的身体健康,对机械行业中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和风险分级管控是至关重要的。
2. 危险源辨识2.1 机械设备本身的危险源辨识(1)机械设备的移动部件和旋转部件:例如传动轴、皮带、链条等,这些部件容易造成皮肤、头发等被卷入,从而导致摔倒或被撞击的情况。
(2)机械设备的深度:钻床、电锯和其他机械设备通常具有非常深的槽口和孔洞。
因此,当操作人员在机械装置的位置上工作时,容易发生手部和腕部的受伤。
(3)不稳定物品:通过机械设备的物品可能是不稳定的,坍塌或掉落的风险比较高,这些可以伤害到操作人员或者其他工作人员。
2.2 工作环境中的危险源辨识(1)操作人员的操作环境:例如温度和湿度的影响等。
(2)工作现场的布局:例如无序堆放的材料和物品可能会导致工作人员受伤。
3. 风险分级3.1 风险判定在对机械设备进行风险分级时,可以考虑以下因素:(1)速度:机械设备的运行速度会对人员造成多大的危害。
(2)能量:机械设备的能量大小,以及能量释放方式对人员造成的危害大小。
(3)危害程度:机械设备产生的危险源对人员的威胁程度。
3.2 风险分级根据机械设备产生的风险程度可以将其分为以下三类:(1)高风险类:该类机械设备对人员健康的危害极大,需要采取高风险控制措施进行控制,或者是在其他控制措施无法减轻该类机械设备风险时,需采取其他技术或管理控制措施。
(2)中等风险类:该类机械设备产生的危险源对人员健康的威胁较大,需要采取中等风险的控制措施进行控制。
(3)低风险类:该类机械设备产生的危险源对人员健康的威胁相对较小,可以采取简单的控制措施进行控制即可。
4. 控制措施4.1 控制措施选择根据机械设备所产生的安全风险的性质和大小,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控制措施:(1)工程控制:例如利用防护装置和隔离装置,来降低机械设备产生的风险。
办公室危(wei)险源辨识清单标题:办公室危(wei)险源辨识清单引言概述:办公室是我们每天工作的地方,但却可能隐藏着各种危(wei)险源。
为了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健康,我们需要及时辨识和消除这些潜在的危(wei)险源。
本文将介绍办公室常见的危(wei)险源,并提供辨识清单,匡助您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同事。
一、电器设备1.1 电线和插座:检查电线是否磨损或者损坏,插座是否过载。
1.2 电器设备:确保电器设备正常工作,不要使用老化或者有故障的设备。
1.3 用电安全:避免在插座上连接太多电器设备,定期检查电线和插座的安全性。
二、火灾隐患2.1 火灾逃生通道:保持逃生通道畅通,不要堆放杂物。
2.2 防火设备:确保灭火器、消防栓等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2.3 防火意识:加强员工的火灾防范意识,定期进行火灾演练。
三、人身安全3.1 摔倒风险:清理办公室内的障碍物,保持地面干燥清洁。
3.2 办公椅和桌子:确保办公椅和桌子稳固,避免因为不稳定而导致意外。
3.3 紧急疏散计划:制定并定期演练紧急疏散计划,确保员工能够迅速有序地疏散。
四、化学品危害4.1 化学品存储:正确存放化学品,避免混合存放或者放置在易燃物附近。
4.2 使用防护装备:在接触化学品时,应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
4.3 废弃化学品处理:正确处理废弃化学品,避免对环境和健康造成危害。
五、人为因素5.1 超时工作:避免员工超时工作,确保他们有足够的歇息时间。
5.2 疲劳驾驶:对需要长期驾驶的员工进行培训,避免疲劳驾驶。
5.3 心理健康:关注员工的心理健康,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匡助。
结论:办公室危(wei)险源辨识清单是确保员工安全和健康的重要工具。
通过定期检查和整改,可以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工作环境安全。
希翼每一个办公室都能重视危(wei)险源的辨识和处理,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
危害因素辨识清单一、参照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先发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
1)物体打击,是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是指企业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飞落、挤压伤亡事故,不包括起重设备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发生的事故;3)机械伤害,是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机械伤害;4)起重伤害,是指各种起重作用(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挤压、坠落、(吊具、吊重)物体打击和触电;5)触电,包括雷击伤亡事故;6)淹溺,包括高处坠落淹溺,不包括矿山、井下透水淹溺;7)灼烫,是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体内外灼伤)、物理灼伤(光、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体内外灼伤),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8)火灾;9)高处坠落,是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10)坍塌,是指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而造成的事故,如挖沟时的土石塌方、脚手架坍塌、堆置物倒塌等,不适用于矿山冒顶片帮和车辆、起重机械、爆破引起的坍塌;11)冒顶片帮12)透水13)放炮,是指爆破作业中发生的伤亡事故;14)火药爆炸,是指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存中发生的爆炸事故;15)瓦斯爆炸16)锅炉爆炸17)容器爆炸18)其它爆炸19)中毒和窒息,包括中毒、缺氧窒息、中毒性窒息;20)其他伤害,是指除上述以外的危险因素。
二、参照卫生部、原劳动部、总工会等颁发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将危害因素分为: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与振动、高温、低温、辐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其他危害因素等七类。
办公室危险源辨识清单引言概述:办公室是我们每天工作的地方,然而,办公室也可能存在一些潜在的危险源,可能对员工的健康和安全造成威胁。
因此,对办公室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和清单整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办公室危险源的辨识清单,帮助员工和管理者更好地保障办公室的安全。
一、物理危险源1.1 电器设备:检查办公室中的电器设备是否正常运作,避免电器漏电或短路引发火灾。
1.2 办公桌椅:确保办公桌椅稳固,避免因摔倒或坍塌而造成员工受伤。
1.3 照明设施:检查办公室的照明设施是否充足,避免因光线不足或眩光引发事故。
二、化学危险源2.1 清洁用品:储存清洁用品时要避免混合使用,避免产生有害气体。
2.2 印刷设备:使用印刷设备时要注意通风,避免吸入有害气体。
2.3 办公室装修:选择环保无害的装修材料,避免挥发性有机物超标。
三、人为危险源3.1 办公室安全意识: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培训,避免因疏忽大意造成事故。
3.2 应急预案: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确保员工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有序地撤离。
3.3 工作环境整洁:保持办公室整洁,避免杂物堆积引发绊倒或火灾。
四、生物危险源4.1 病毒传播:加强办公室的清洁卫生,避免病毒在办公室传播。
4.2 空气质量:定期清洁空调过滤器,确保办公室空气清新。
4.3 动植物防控:避免在办公室内饲养动植物,防止过敏或传染病。
五、心理危险源5.1 工作压力:关注员工的工作压力情况,及时提供心理健康支持。
5.2 职业倦怠: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心理健康培训,避免职业倦怠的发生。
5.3 工作环境氛围: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氛围,避免员工之间的冲突和压力。
结论:通过对办公室危险源的辨识清单,我们可以更好地保障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管理者应该定期对办公室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处理发现的危险源,确保办公室的安全环境。
员工也应该加强安全意识,遵守相关安全规定,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办公环境。
最全危害源辨识清单
本文旨在提供一份全面的危害源辨识清单,以便于企业能够清晰地辨识出潜在危害源,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预防和控制。
物理因素
- 噪声
- 振动
- 照明
- 高气压或低气压
- 电磁场辐射
- 静电
- 热辐射
- 冷辐射
化学因素
- 氧化剂
- 酸碱
- 毒物
- 有害物质
- 麻醉剂
- 腐蚀品
-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 - 重金属
生物因素
- 病原体
- 噬菌体
- 嗜热菌
- 嗜酸菌
- 嗜盐菌
- 寄生虫
- 蚊虫类
- 鼠类
- 野生动物
心理因素
- 工作压力
- 紧张和焦虑
- 睡眠不足
- 精神疾病
- 疏远和孤立感
- 工作满意度低
安全管理因素
- 紧急事件计划缺失或不完备
- 下属员工安全意识淡漠
- 安全设备维护不当
- 工作安全操作规程不全面
- 维护不及时
以上所列举的危害源分类并不全面,企业在制定危害源辨识清单时,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保证文档的准确性。
同时,企业应根据辨识结果,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确保员工的工作生产环境无危害源或危害源的危害得到有效控制。
不断完善危害源辨识清单,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是企业保障员工安全和健康的重要措施,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一。
岗位:预防控制措施管理方案作业许可运行控制应急预案监测监督发生可能性后果严重性评价结果1巡回检查机械伤害1、注意力不集中2、未按规定穿戴劳保用品3、违反操作规程操作4、安全防护设施有缺陷5、操作失误6、无警示标志1、人身伤亡2、财产损失3、设备损坏1、加强人员安全培训2、劳保穿戴齐全3、严格安操作规程操作4、完善防护设施5、加强专人监护6、按规定悬挂安全警示标志√√√√过去正常在同类作业中发生过单个死亡的中度62巡回检查物体打击1、注意力不集中2、未按规定穿戴劳保用品3、违反操作规程操作4、设备老化、陈旧1、人身伤亡2、财产损失3、设备损坏1、加强人员安全培训2、劳保穿戴齐全3、严格安操作规程操作4、定期对设备、设施进行检查维修、更换√√√√过去正常在同类作业中发生过单个死亡的低度43巡回检查人身意外伤害1、注意力不集中2、未按规定穿戴劳保用品3、违反操作规程操作4、雨雪天气、路面、井场湿滑5、车辆伤害,交通事故5、自然灾害(洪水、泥石流、雷击1、人身伤亡2、财产损失1、加强人员安全培训2、劳保穿戴齐全3、严格安操作规程操作√√√√过去正常在本厂级单位发生过严重的中度64巡回检查着火、爆炸1、管线泄露、或闸门漏气2、井场内有可燃物3、井场内吸烟4、静电(未按规定穿戴防静电服)1、人身伤亡2、财产损失1、 消除设备、设施安全隐患2、 加强人员安全培训,悬挂安全警示标志3、 清除井场内外可燃物√√√√过去正常在同类作业中发生过多人死亡的中度65巡回检查触电1、注意力不集中2、未按规定穿戴劳保用品3、违反操作规程操作4、线路老化、裸露5、元器件质量不合格1、人身伤亡2、财产损失1、加强人员安全培训2、劳保穿戴齐全3、对于老化和裸露线路进行更换和包扎4、使用符合安全规定的元器5、严格安操作规程操作√√√√过去正常在同类作业中发生过严重的中度56巡回检查高空坠落1、注意力不集中2、未按规定穿戴劳保用品3、违反操作规程操作4、雨雪天气登高检查1、人身伤亡2、财产损失1、加强人员安全培训2、劳保穿戴齐全3、严格安操作规程操作4、雨雪天气勿登高5、专人监护√√√√过去正常在同类作业中发生过严重的低度47巡回检查第三方火灾1、井场外老乡违章焚烧秸秆、烧荒2、配电柜内违章私拉乱接电线3、施工单位违章施工4、其他人员吸烟1、人身伤亡2、财产损失1、清除井场内外可燃物、留出防火安全距离2、宣传悬挂安全标语3、清除配电柜内违章接线√√√√过去正常在同类作业中发生过严重的低度4√8巡回检查自然灾害洪涝、雷电、山体滑坡、雪灾、地震等因素1、人身伤亡2、财产损失1、对于河道、沟底等低洼处电器设备进行架高、紧固2、清除井场内可燃物、做好防雷措施,接地符合规定3、加强人员培训,做好应急预案演练√√√√过去正常在本厂级单位发生过大中度5√危害因素清单单位:设备管理风险削减与控制措施矩阵评价法序号场所、活动设备、物料工艺、管理危害因素触发原因可能导致的后果时态状态风险分级对新辨识出的危害因素请打√9抽油机碰泵触电1、注意力不集中2、未按规定穿戴劳保用品3、违反操作规程操作4、线路老化、裸露5、元器件质量不合格1、人身伤亡2、财产损失1、加强人员安全培训2、劳保穿戴齐全3、对于老化和裸露线路进行更换和包扎4、使用符合安全规定的元器5、严格安操作规程操作√√√√√过去正常在同类作业中发生过严重的低度410抽油机碰泵高空坠落1、注意力不集中2、未按规定穿戴劳保用品3、违反操作规程操作4、雨雪天气登高作业1、人身伤亡2、财产损失1、加强人员安全培训2、劳保穿戴齐全3、严格安操作规程操作4、雨雪天气严禁登高作业√√√√√过去正常在同类作业中发生过严重的中度511抽油机碰泵机械伤害1、注意力不集中2、未按规定穿戴劳保用品3、违反操作规程操作4、安全防护设施有缺陷5、操作失误1、人身伤亡2、财产损失1、加强人员安全培训2、劳保穿戴齐全3、严格安操作规程操作4、完善防护设施5、加强专人监护√√√√√过去正常在本厂级单位发生过严重的中度512抽油机调平衡触电1、注意力不集中2、未按规定穿戴劳保用品3、违反操作规程操作4、线路老化、裸露5、配电柜漏电1、人身伤亡2、财产损失1、加强人员安全培训2、劳保穿戴齐全3、对于老化和裸露线路进行更换和包扎4、使用符合安全规定的元器5、严格安操作规程操作√√√√√过去正常在同类作业中发生过严重的低度413抽油机调平衡物体打击1、注意力不集中2、未按规定穿戴劳保用品3、违反操作规程操作4、物体脱落1、人身伤亡2、财产损失1、加强人员安全培训2、劳保穿戴齐全3、严格安操作规程操作4、专人监护√√√√√过去正常在本厂级单位发生过轻微的低度414抽油机调平衡人身意外伤害1、注意力不集中2、未按规定穿戴劳保用品3、违反操作规程操作4、安全防护设施有缺陷5、操作失误1、人身伤亡2、财产损失1、加强人员安全培训2、劳保穿戴齐全3、严格安操作规程操作4、完善防护设施5、专人监护√√√√√过去正常在本厂级单位发生过轻微的低度415更换皮带触电1、注意力不集中2、未按规定穿戴劳保用品3、违反操作规程操作4、线路老化、裸露5、元器件质量不合格6、配电柜漏电1、人身伤亡2、财产损失1、加强人员安全培训2、劳保穿戴齐全3、对于老化和裸露线路进行更换和包扎4、使用符合安全规定的元器5、严格安操作规程操作√√√√过去正常在同类作业中发生过轻微的低度316更换皮带高空坠落1、注意力不集中2、未按规定穿戴劳保用品3、违反操作规程操作4、雨雪天气登高作业1、人身伤亡2、财产损失1、加强人员安全培训2、劳保穿戴齐全3、严格安操作规程操作4、雨雪天气严禁登高作业5、专人监护√√√√过去正常在同类作业中发生过轻微的低度317更换皮带机械伤害1、注意力不集中2、未按规定穿戴劳保用品3、违反操作规程操作4、安全防护设施有缺陷5、操作失误1、人身伤亡2、财产损失1、加强人员安全培训2、劳保穿戴齐全3、严格安操作规程操作4、完善防护设施5、专人监护√√√√过去正常在同类作业中发生过严重的中度518换电机触电1、注意力不集中2、未按规定穿戴劳保用品3、违反操作规程操作4、线路老化、裸露5、配电柜漏电1、人身伤亡2、财产损失1、加强人员安全培训2、劳保穿戴齐全3、对于老化和裸露线路进行更换和包扎4、使用符合安全规定的元器5、严格安操作规程操作√√√√过去正常在同类作业中发生过轻微的低度319换电机机械伤害2、未按规定穿戴劳保用品3、违反操作规程操作4、物体脱落2、财产损失2、劳保穿戴齐全3、严格安操作规程操作4、专人监护√√√√过去正常单位发生过严重的中度520换电机人身意外伤害1、注意力不集中2、未按规定穿戴劳保用品3、违反操作规程操作4、道路湿滑5、操作失误1、人身伤亡2、财产损失1、加强人员安全培训2、劳保穿戴齐全3、严格安操作规程操作4、完善防护设施5、专人监护√√√√过去正常在本厂级单位发生过轻微的中度521换电机物体打击1、注意力不集中2、未按规定穿戴劳保用品3、违反操作规程操作4、设备老化、陈旧5、物体脱落1、人身伤亡2、财产损失3、设备损坏1、加强人员安全培训2、劳保穿戴齐全3、严格安操作规程操作4、定期对设备、设施进行检查维修、更换√√√√过去正常在同类作业中发生过轻微的低度422换电机道路缺陷1、注意力不集中2、绳索不牢固1、滑到2、摔伤1、加强人员安全培训2、劳保穿戴齐全√√√√√过去正常在同类作业中发生过轻微的低度223调对中触电1、注意力不集中2、未按规定穿戴劳保用品3、违反操作规程操作4、线路老化、裸露5、配电柜漏电1、人身伤亡2、财产损失1、加强人员安全培训2、劳保穿戴齐全3、对于老化和裸露线路进行更换和包扎4、使用符合安全规定的元器5、严格安操作规程操作√√√√√过去正常在同类作业中发生过轻微的低度324调对中高空坠落1、注意力不集中2、未按规定穿戴劳保用品3、违反操作规程操作4、雨雪天气登高检查1、人身伤亡2、财产损失1、加强人员安全培训2、劳保穿戴、防护齐全3、严格安操作规程操作4、专人监护√√√√√过去正常在同类作业中发生过严重的中度525调对中人身意外伤害1、注意力不集中2、未按规定穿戴劳保用品3、违反操作规程操作4、抽油机底下站人1、人身伤亡2、财产损失1、加强人员安全培训2、劳保穿戴齐全3、严格安操作规程操作4、专人监护√√过去正常在本厂级单位发生过轻微的低度426调对中物体打击1、注意力不集中2、未按规定穿戴劳保用品3、违反操作规程操作4、设备老化、陈旧5、物体脱落1、人身伤亡2、财产损失3、设备损坏1、加强人员安全培训2、劳保穿戴齐全3、严格安操作规程操作4、定期对设备、设施进行检查维修、更换√√√√过去正常在同类作业中发生过轻微的低度427更换盘根触电1注意力不集中2、未按规定穿戴劳保用品3、违反操作规程操作4、线路老化、裸露5、配电柜漏电1、人身伤亡2、财产损失1、加强人员安全培训2、劳保穿戴齐全3、对于老化和裸露线路进行更换和包扎4、使用符合安全规定的元器5、严格安操作规程操作√√√√过去正常在同类作业中发生过轻微的低度328更换盘根机械伤害1、注意力不集中2、未按规定穿戴劳保用品3、违反操作规程操作4、盘根合与悬绳器距离太近1、人身伤亡2、财产损失1、加强人员安全培训2、劳保穿戴、防护齐全3、严格安操作规程操作4、专人监护√√√√过去正常在同类作业中发生过严重的低度429更换盘根着火、爆炸2、未按规定穿戴劳保用品3、违反操作规程操作4、井口窜气2、财产损失2、劳保穿戴、防护齐全3、严格安操作规程操作4、专人监护√√√√过去正常业中发生过严重的低度430更换盘根有毒气体1、硫化氢1、人身伤亡2、财产损失1、加强人员安全培训2、劳保穿戴、防护齐全3、严格安操作规程操作4、专人监护√√√√过去正常在同类作业中发生过严重的低度431抽油机保养触电1、注意力不集中2、未按规定穿戴劳保用品3、违反操作规程操作4、线路老化、裸露5、元器件质量不合格1、人身伤亡2、财产损失1、加强人员安全培训2、劳保穿戴齐全3、对于老化和裸露线路进行更换和包扎4、使用符合安全规定的元器5、严格安操作规程操作√√√√√过去正常在本厂级单位发生过严重的中度532抽油机保养物体打击1、注意力不集中2、未按规定穿戴劳保用品3、违反操作规程操作4、设备老化、陈旧1、人身伤亡2、财产损失3、设备损坏1、加强人员安全培训2、劳保穿戴齐全3、严格安操作规程操作4、定期对设备、设施进行检查维修、更换√√√√√过去正常在同类作业中发生过单个死亡的中度533抽油机保养人身意外伤害1、注意力不集中2、未按规定穿戴劳保用品3、违反操作规程操作4、雨雪天气、路面、井场湿滑1、人身伤亡2、财产损失1、加强人员安全培训2、劳保穿戴齐全3、严格安操作规程操作√√√√√过去正常在同类作业中发生过单个死亡的中度634抽油机保养高空坠落1、注意力不集中2、未按规定穿戴劳保用品3、违反操作规程操作4、雨雪天气登高作业1、人身伤亡2、财产损失1、加强人员安全培训2、劳保穿戴齐全3、严格安操作规程操作4、雨雪天气严禁登高作业√√√√√过去正常在同类作业中发生过严重的中度535调冲次、调防冲距触电1、注意力不集中2、未按规定穿戴劳保用品3、违反操作规程操作4、线路老化、裸露5、元器件质量不合格1、人身伤亡2、财产损失1、加强人员安全培训2、劳保穿戴齐全3、对于老化和裸露线路进行更换和包扎4、使用符合安全规定的元器5、严格安操作规程操作√√√√√过去正常在同类作业中发生过严重的低度436调防冲距机械伤害1、注意力不集中2、未按规定穿戴劳保用品3、违反操作规程操作4、安全防护设施有缺陷5、操作失误1、人身伤亡2、财产损失1、加强人员安全培训2、劳保穿戴齐全3、严格安操作规程操作4、完善防护设施5、加强专人监护√√√√√过去正常在本厂级单位发生过严重的中度537调防冲距高空坠落1、注意力不集中2、未按规定穿戴劳保用品3、违反操作规程操作4、雨雪大风等恶劣天气登高作业1、人身伤亡2、财产损失1、加强人员安全培训2、劳保穿戴齐全3、严格安操作规程操作4、雨雪天气严禁登高作业√√√√√过去正常在同类作业中发生过严重的中度538更换悬绳器、毛辨子、传感器触电1、注意力不集中2、未按规定穿戴劳保用品3、违反操作规程操作4、线路老化、裸露5、元器件质量不合格1、人身伤亡2、财产损失1、加强人员安全培训2、劳保穿戴齐全3、对于老化和裸露线路进行更换和包扎4、使用符合安全规定的元器5、严格安操作规程操作√√√√√过去正常在同类作业中发生过严重的低度439更换悬绳器、毛辨子、传感器机械伤害1、注意力不集中2、未按规定穿戴劳保用品3、违反操作规程操作4、安全防护设施有缺陷5、操作失误1、人身伤亡2、财产损失1、加强人员安全培训2、劳保穿戴齐全3、严格安操作规程操作4、完善防护设施5、加强专人监护√√√√√过去正常在同类作业中发生过严重的中度540更换悬绳器、毛辨子、传感器高空坠落1、注意力不集中2、未按规定穿戴劳保用品3、违反操作规程操作4、雨雪大风等恶劣天气登高作业1、人身伤亡2、财产损失1、加强人员安全培训2、劳保穿戴齐全3、严格安操作规程操作4、雨雪天气严禁登高作业√√√√√过去正常在同类作业中发生过小低度441更换曲柄销子触电1、注意力不集中2、未按规定穿戴劳保用品3、违反操作规程操作4、线路老化、裸露5、元器件质量不合格1、人身伤亡2、财产损失1、加强人员安全培训2、劳保穿戴齐全3、对于老化和裸露线路进行更换和包扎4、使用符合安全规定的元器5、严格安操作规程操作√√√√√过去正常在同类作业中发生过严重的低度442更换曲柄销子机械伤害1、注意力不集中2、未按规定穿戴劳保用品3、违反操作规程操作4、安全防护设施有缺陷5、操作失误6、操作空间狭小1、人身伤亡2、财产损失1、加强人员安全培训2、劳保穿戴齐全3、严格安操作规程操作4、完善防护设施5、加强专人监护√√√√√过去正常在同类作业中发生过严重的低度443更换曲柄销子高空坠落1、注意力不集中2、未按规定穿戴劳保用品3、违反操作规程操作4、雨雪大风等恶劣天气登高作业1、人身伤亡2、财产损失1、加强人员安全培训2、劳保穿戴齐全3、严格安操作规程操作4、雨雪天气严禁登高作业√√√√√过去正常在同类作业未听说发生过小低度244更换曲柄销子物体打击1、注意力不集中2、未按规定穿戴劳保用品3、违反操作规程操作4、设备老化、陈旧5、物体脱落1、人身伤亡2、财产损失3、设备损坏1、加强人员安全培训2、劳保穿戴齐全3、严格安操作规程操作4、定期对设备、设施进行检查维修、更换√√√√过去正常在同类作业中发生过轻微的低度445启停抽油机触电1、注意力不集中2、未按规定穿戴劳保用品3、违反操作规程操作4、线路老化、裸露5、元器件质量不合格1、人身伤亡2、财产损失1、加强人员安全培训2、劳保穿戴齐全3、对于老化和裸露线路进行更换和包扎4、使用符合安全规定的元器5、严格安操作规程操作√√√√√过去正常在本厂级单位发生过严重的中度446启停抽油机物体打击1、注意力不集中2、未按规定穿戴劳保用品3、违反操作规程操作4、设备老化、陈旧1、人身伤亡2、财产损失1、加强人员安全培训2、劳保穿戴齐全3、严格安操作规程操作4、定期对设备、设施进行检查维修、更换√√√√√过去正常在同类作业中发生过单个死亡的中度447抽油机曲柄伤害1、调曲柄平衡时,刹车打不死2、不停机对曲柄进行维修、保养3、有的井没有安装护栏,对曲柄检查时,过于靠近人员伤亡对曲柄检查、维修、保养时一定先停机然后打死刹车,人员穿戴好防护装备,人员必须两人以上方可作业。
电气设备主要危险源清单
本文档列出了电气设备中的主要危险源,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识
别和管理电气安全风险。
1. 电击危险
- 不正确操作电气设备可能导致触电,造成身体伤害甚至死亡。
- 电气设备绝缘不良、线路短路、漏电过多等情况都可能引发
电击危险。
2. 火灾风险
- 老化的电气设备、电线电缆短路、电路过载等情况可能引发
火灾。
- 不正确操作或放置可燃物品在电气设备附近也可能导致火灾。
3. 电磁辐射危险
- 高压电气设备产生的强电磁场可能对人体造成辐射危害,如电磁辐射过大可能损害人体健康。
4. 使用不当导致的危害
- 不正确维护和操作电气设备可能导致设备故障、电路短路等问题。
- 不当使用电气设备时,可能会发生意外事故,造成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
5. 电气设备设计和制造缺陷
- 电气设备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可能存在缺陷,如断电、线材老化等,可能导致电气安全风险。
6. 环境因素
- 电气设备在特定环境中可能受到影响,如潮湿、高温、腐蚀性气体等环境因素可能加剧电气安全风险。
以上仅列举了一些常见的电气设备主要危险源,为了确保电气安全,请遵循安全操作规程,并随时关注设备的维护和检修工作。
危害因素识别、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清单1、在工作场所,禁止随意乱扔烟头。
电气设备应保证良好绝缘和通风散热,同时确保零线可靠接地。
电线不应乱拉。
这些措施可以避免火灾和触电的风险。
2、易燃易爆材料堆放处或仓库区距建筑物和其它区域不小于20米,并设置警示标志。
氧气、乙炔瓶要摆放在距作业点5米外的上风方向,两瓶间距5米以上,距明火10米以上。
氧气、乙炔气瓶禁止高温曝晒,应在堆放点搭设遮阳棚,防止温度过高发生爆炸。
这些措施可以避免火灾、爆炸和人员伤亡的风险。
3、在后勤项目部驻地,应采用焚烧、深埋等方式处理生活垃圾,保持环境卫生和清洁。
在食堂,应配备冷藏设施和消毒柜,对食物进行储存和消毒,避免食物中毒的风险。
4、在施工现场,应配置医务人员,实行巡回检查制度。
同时,应配备急救箱和药品,与当地医院签订协议,以防止环境污染、引起病疫等风险。
5、在与当地居民打交道时,应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尊重当地风俗惯。
与当地公安机关联系,保障员工生命安全。
这些措施可以避免地方性传染疾病、地方、民族关系冲突等风险。
6、在交通方面,应严格执行交通安全管理规定和公司车辆管理规定,以避免交通事故和人员伤亡的风险。
7、在现场踏勘、测量放线等工作中,应注意防范毒蛇、狗等野生动植物伤害的风险。
在施工过程中,应做好防范措施,配备急救药品、急救设施,保证交通通讯畅通,以便及时送伤员到医院,避免人员伤亡的风险。
8、在材料吊装、紧固滚动、车辆运输等方面,应严格按照安全要求执行,避免车辆设备损坏、人员伤亡的风险。
9、在天气、路基松垮等自然因素方面,应注意交通事故的风险。
在高空作业时,应戴好安全帽、拴好安全带、穿防滑鞋,保险。
这些措施可以避免交通事故、机械吊管重物砸伤等风险。
度不足,必须更换,确保设备安全。
同时加强职工安全意识,做好安全教育,严格按照工艺规程操作,防止人员伤害。
在预制和组对管材时,必须严格按照程序操作,防止挤伤、气压伤害等事故的发生。
同时,焊接时必须穿戴好劳保用品,佩戴护目镜或面罩,防止眼睛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