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勘探原理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53 MB
- 文档页数:13
第三章 地震勘探野外数据采集技术与方法第一节 有效波和干扰波 一、有效波和干扰波的概念 1.有效波:在地震仪接收到的所有振动中,能解决某一特定地质问题的波称为有效波或信号;2.干扰波:一切妨碍分辨有效波的其他波称为干扰波二 规则干扰波(一)面波又称地滚波,当震源较浅和表层具有明显的成层性时,在自由表面回产生瑞雷面波,特点是:频率低,(几十Hz)能量沿铅垂方向衰减快,沿水平方向衰减慢,延续时间长,具有频散特点,在地震记录上呈扫帚状。
(二)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弹性波声波的特点是速度稳定,(330-340m/s),频率高,延续时间长,在地震记录上形成强而尖锐的波至。
(三)工业电干扰当地震测线通过高压输电线时,地震检波器电缆回感应出50Hz的电压,形成在整个地震记录上或部分地震记录上50Hz 正弦干扰波。
(四)虚反射虚反射是指从震源首先向上到达地面发生反射,然后向下传播,遇到弹性分界面反射回到地面的波,他伴随在一次反射之后,,又称伴随波。
使一次波相位数目增多。
(五)多次反射波在地下存在强波阻抗界面时,会产生多次反射波。
特点:全程简单多次反射波与识别标志区分。
一次反射波相似。
可用t三 不规则干扰波(一)微震非震源激发的地面扰动统称为微震。
风吹、草动、海浪、交通车辆等。
特点:频带宽不能用频率滤波或视速度滤波压制,可用垂直叠加法压制(二)低频、高频背景在疏松地层中激发易形成低频背景,特点:低频不规则振动。
在坚硬的岩石中激发时,波传播到浅部不均匀体,产生散射和高频干扰背景。
第二节测线设计和观测系统一 测线设计(一)反射波法测线设计测线设计原则:1.最好为直线;2.主测线应与岩层或构造走向相垂直;3.尽可能与钻探线或其他物探测线相一致。
4.面积测量时应有联络测线,以检测不同测线上反射波的闭合情况。
(二)折射波法测线设计相遇观测法:双边放炮的观测方法。
1.相邻两道检波器间的距离叫道间距,一般为目的层深度的1/10。
很深时不按此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