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料品质异常处理单
- 格式:xls
- 大小:75.00 KB
- 文档页数:2
来料品质异常报告模板概述来料品质异常报告用于记录在物料检验、验收、入库过程中发现的品质异常,包括但不限于:外观缺陷、尺寸不符、成分分析不合格等问题。
本模板旨在规范来料品质异常报告的格式,以便于异常信息的准确、及时、全面传达,以及后续问题跟踪和处理。
报告日期报告的日期填写检验员发现品质异常的当天,格式为年-月-日,例如:2021-06-01。
报告编号在报告日期之后填写“报告编号”,编号格式由公司内部制定。
建议按照年份、部门、顺序编号方式(如2021-QC-001),以便于后续的追溯和统计。
检验物料信息检验物料信息包括物料名称、规格型号、产地、供应商、批次号等,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完整、准确。
特别是批次号,必须填写清楚,否则将影响后续问题定位和追溯。
异常情况描述在此部分中,详细记录检验员发现的异常情况。
包括以下内容:1.检验要求:记录该检验项对应的检验要求,可以是外观缺陷、尺寸要求、成分分析标准等,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2.检验结果:记录检验员实际检测到的结果,即外观/尺寸/成分等方面是否符合要求。
需要在正文中给出详细的检验数据。
3.异常情况描述:结合检验要求和检验结果,对不合格的物料进行描述,具体表现和特点如何,以及影响范围、程度、数量等。
需要客观、全面、准确地描述,并配以检验数据或照片作为佐证。
原因分析在此部分中,对异常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原因,以达到问题解决的目的。
包括以下内容:1.根据检验及其他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原因分析。
2.给出问题原因的结论,对原因结论进行论述。
3.若需要,可以列举类似问题或类似检验项目的数据分析和对比,以便于更准确地找出问题根源。
处理措施在此部分中,记录公司对该异常情况的处理措施,包括:1.处理结果:记录处理结果,表明异常问题已经得到控制或解决。
2.责任人:指定处理负责人信息及职责。
3.处理时效:记录处理该异常情况的时间节点和期限,以保证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检验员总结在此部分中,检验员可以对该异常情况进行总结,包括:1.对检验中可能出现的常见异常情况和原因进行总结,以便于检验员在今后工作中能够更好地避免和排除异常情况。
不良描述致命缺陷数严重缺陷数轻
不良率
拒收数量允收数量供应商名称
检验方式
全检 正常抽检 加严检验 减量检验送检数量
严重缺陷轻送检单号允收水准检验日期AQL抽样标准致命缺陷 IQC来料物料异常反馈
物料名称
加工厂物料编号检验员:审核:
备注:我司判退的物料,客户/供应商在当天之内必须处理回复,否则我司当不良品处理。
如贵客户或供理,我司不给予安排上线使用!!!
特采物料引起的相应的品质问题由客户承担,挑选/特采使用物料相应的拆修损耗由客户承担!
0.4GB2828-2003-2N/A 抽样数量。
原材料不合格品处置单
单号:________
日期:________
一、基本情况:
原材料名称:________
供应商名称:________
不合格数量:________(具体数量)
不合格原因:________
二、处理方式:
1.不合格品的处理方式:
________(具体处理方式)
2.处理人员:
处理人员:________(填写处理人员姓名)
三、处理过程:
1.处理方法说明:
(简要说明不合格品的处理过程,包括处理地点、对商品的处理方式等。
具体内容根据实际情况来填写。
)
2.处理结果:
(说明不合格品的处理结果,包括处理后的数量、残留物的处理等。
具体内容根据实际情况来填写。
)
四、相关证明:
1.不合格品的图片:
(将不合格品的照片附在此处,以便于留存记录。
)
2.处理单据:
(将相关处理单据(如处理记录、收据等)附在此处,以便于留存记录。
)
五、备注:
(如有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请在此处填写。
)
六、处置人确认:
处理人员:________(填写处理人员姓名)
签字:________(处理人员签字)
日期:________
七、复核人确认:
审核人员:________(填写审核人员姓名)
签字:________(审核人员签字)
日期:________
此处置单为不合格原材料处理过程的记录,负责人和处理人员需认真履行相关责任,确保不合格品得到适当的处理,以确保生产质量的稳定与安全。
同时,该处置单应妥善保管,以便于后续查证和监督的需要。
品质异常反馈单
1)此表适合品质部门进料检查、过程品质监控、出货品质抽样、客户反馈等回复而需书写的报告;
2)发出部门详细填写表头及问题点描述;公司内部品质发出时由IPQC填写经品质经理确认后交于责任单位当班组长或工程技术人员分析及改善对策的书写,经生产经理或工程经理确认对策有效性回复品质发出人员;进料品质问题IQC择机书写经品质经理确认后发出;物料上线后的严重品质问题(影响到生产)由第一发现组别发出,品质部门联系采购或客户第一时间解决;客户品质问题需书面回复则可转换此表格给与回复;
3)公司内部品质异常属于紧急问题第一时间处理,4H回复报告给发出部门;普通件处理完毕后当班回复报告给发出部门;
4)回复后的措施发出部门第一时间确认措施的有效性;
5)此单保存一年
ZWET-QR-QA026。
物料异常处理办法1.目的在公司的物料出现异常的情况下,能有效的得到控制,及时进行处理,保证物料的品质,使生产能正常进行2.范围在本公司所有物料、货物出现异常的情况下3.异常的分类及处理方法3.1.0来料出现异常:3.1.1数量异常:如果验收后,发现实际数量与送货单上的数量不一致,应由收货人员与送货人员核对,在送货单据上做好记录,按照不超过采购订单上的数量的实际送货数量签收入仓,并及时通知采购部,由采购部门相关人员与供应厂商沟通解决此事;3.1.2质量异常:如果来料验收入仓,在生产时发现物料的质量异常,生产部门应及时通知采购、物控和仓储等部门,采购部相关人员应及时与供应商沟通换料事宜,仓储、物控等部门相关人员做好随时退换物料的工作,生产相关部门做好退换物料的接收工作;3.1.3单货异常或单证异常:由于某种原因,送货单据上的规格、数量及价格与采购订单上有差异或与实物有差异,实物管理人员应及时与物控、采购和财务等部门相关人员沟通,查明原因。
做到单单(送货单与采购订单)相符,单物(送货单与实物)一致;3.1.0生产中出现的物料异常:3.1.1制程异常:在生产环节中,由于某种原因,下一道工序发现上一道工序送来的物料或配件异常,应在第一时间通知上道工序的部门主管和生产部。
生产部及相关部门应及时作出处理,找出原因,进行改进和补救,如废品过多等,应根据《特采管理办法》及时进行补料;3.1.2储存异常:物料或配件由于储存时间过久或保管不善等原因,造成物料发生异常,及时发现及时上报,并找出原因,及时作出补救措施,以确保生产的正常进行;3.2.0成品及出库异常:3.2.1出库单据异常:出库单据必须与出库实物相符,如发现出库单据的数量、规格、品种及订单号等与出库实物异常,成品仓管理员应及时进行核对并通知业务部门,查出原因,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3.2.2出库数量异常:出库的数量与订单数量及库存的实物数量产生异常,有时是由于客户改单或其他原因,成品仓管理员应及时与业务部门相关人员取得联系,查出出现异常的原因,避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3.2.3包装异常:包装异常是指在包装过程中,造成成品的包装不符合客户的要求,如彩卡弄错,价钱贴、条形码等贴错。
1 目的藉由质量异常问题的发掘、分析、改善作业,及时解决问题,进而杜绝异常再次发生,以提升整机产品质量。
2 范围适用于XXXX所有来料异常物料。
3 职责3.1 进料检验人员供货商质量不良时通知SQE,由SQE提出供应商纠正与预防措施单,并跟催供货商及时回馈矫正措施与效果确认,记录保存。
3.2 工程人员(EM/ME)质量异常之调查与原因分析及对策发掘/验证。
主导对评审需要试产的异常物料进行试产并出具试产报告并参与特产物料的评审3.3 项目品质工程师PQE评审异常产品及物料,并给出评审意见,推动责任部门分析改善;3.4 采购&MPL采购负责量产物料特采申请,经过批准后才可以特采使用;MPL 负责量产前物料特采申请;3.5 PM(项目经理)参与NPI阶段物料特采的评审,并给出评审意见.3.6 品质经理负责物料评审委员会物料最终的批准.3.7 责任部门对品质异常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有效之改善对策,防止再发。
4 定义4.1 SQE(Supply Quality Control) 供应商质量管理4.2 IQC(In-Coming Quality Control) 来料质量控制4.3 PQE (Project Quality Engineer) 项目质量工程师4.4 EM (Engineering Manager) 工程经理4.5 ME(Mechanical Engineer)机构工程师4.6 PM (Project Manager) 项目经理4.7 DMR (Defective Material Report) 缺陷物料报告4.8 OQC (Outgoing Quality Control) 出货质量控制4.9 IPQC (In-Process Quality Control) 制程质量控制4.10 RTV(Return To Vendor) 退货供应商4.11 NPI(New Project Introduction) 新项目导入4.12 MRB(Material Review Board) 物料审查会议4.13 MPL (Material Project Leader) 项目物料采购4.14 MD (Manufacturing director) 厂长5 异常处理流程5.1 进料异常处置5.1.1 品质异常定义5.1.1.1 致命不良(产品环境不良)发生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