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 格式:ppt
- 大小:2.99 MB
- 文档页数:36
高中历史必修3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核心思想及其影响。
(2)理解宗教改革的背景、主要人物、改革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通过探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核心思想,提高学生的概括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人类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2)树立尊重多元文化、追求自由、平等、民主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核心思想及其影响。
(2)宗教改革的背景、主要人物、改革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后世的影响。
1.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文艺复兴是近代历史的开端?(2)简要介绍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资本主义萌芽阶段的特点。
2.文艺复兴运动(1)分组讨论: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2)展示代表人物的作品,引导学生感受文艺复兴的艺术魅力。
(4)分析文艺复兴运动对后世的影响。
3.宗教改革(1)讲解宗教改革的背景,引导学生关注宗教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2)介绍宗教改革的主要人物及其改革内容。
(3)分组讨论:宗教改革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4.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联系与区别(1)引导学生思考: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2)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5.课堂小结(2)强调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对人类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6.课后作业(1)熟记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相关知识点。
(1)本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2)在课堂上,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讨论?(3)课后作业是否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4)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如何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五、教学资源1.教材:高中历史必修3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2.辅助材料:代表人物作品、相关历史背景资料、宗教改革漫画等。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 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
2. 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二、学习重点1. 文艺复兴首先出现在意大利的原因。
2.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基本含义。
3.“文学三杰”。
4. 欧洲宗教改革开始的标志及影响。
5. 新教三大教派。
三、学习难点文艺复兴的实质,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自主学习】一、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十四五世纪)1.原因:(1)经济(根本原因):意大利各城市经济繁荣,尤其是工商业发达。
(2)政治:城市各自独立,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纷纷采取鼓励发展的政策。
(3)地理:是著名的航运中心,处在东西方贸易的中心地位。
2.表现:十四五世纪,佛罗伦萨和等著名的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形成了新兴的。
3.影响: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引起阶级关系、思想观念等变化。
如失去了昔日的权威;新兴资产阶级希望创造财富,追求现世的享受,要求进行思想变革等;为文艺复兴奠定经济、阶级、思想等基础。
二、文艺复兴(14~17世纪)1.首先出现在意大利的原因:(1)根本原因:意大利最早出现。
(2)人才优势:汇集了众多博学多才的学者。
(3)文化优势:保存了古代希腊罗马丰富的和文化。
2.文艺复兴的核心:。
注: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基本含义:主张以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反对教会的,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鼓励发财致富和冒险精神,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
3.实质(性质):一场借复兴古代文化之名的反教会神学的资产阶级运动。
4.主要成就(涌现于意大利的):(1)文学(“文学三杰”):①薄伽丘,代表作:《》,抨击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②,代表作:《神曲》,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一、教学课题本课课题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选自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本课前一课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后一课是《启蒙运动》。
二、课标解读本课围绕14~16世纪欧洲人文精神的发展这个主题,重点向学生介绍了当时欧洲的两大运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使人文精神在历经数百年的压抑后,得以弘扬,并赋予了新的精神内涵。
本课主要是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对于人文主义精神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为下一课的学习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帮助学生对西方人文主义形成一个整体连贯的只是体系。
三、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在文艺复兴概念之下,使学生形成如下的知识系统:古典文化、资本主义与文艺复兴的关系;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文艺复兴的主要文学、艺术和社会科学成就;文艺复兴与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和发展。
(2)在宗教改革概念之下,使学生形成如下的知识系统:资本主义发展与宗教改革的相互关系;西欧国家宗教改革运动中的主要教派路德派、加尔文派、英国国教的基本史实;德意志、法国、英国宗教改革的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本节教材中涉及的基本史实和基本历史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2)通过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前因后果教学,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和认识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中的历史过程、历史人物、思想和作品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4)通过对文艺复兴中重要作品的了解,培养学生文艺鉴赏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文艺复兴中的科学探索的认识和宗教在历史上的作用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理性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反对宗教迷信。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掌握“文艺复兴三杰”及其代表作,并着重理解文艺复兴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而并非是简单的复古运动,进而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应深入本质,而不应仅仅停留在表面上。
二、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学生可以围绕文艺复兴运动及宗教改革的性质进行预习。
课堂上,教师应仔细讲解:文艺复兴并非古典文明的简单重复,让学生明确两者在性质上的根本差别。
同时,也让学生明确:宗教改革实质上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宗教改革,我们能够看清中世纪欧洲的社会概况:教会的腐败与罪恶笼罩着欧洲社会。
然而,即使是像路德这样的宗教改革家实际上也并非是贫苦民众的救世主,由此可以看出,宗教改革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社会运动。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德意志的宗教改革。
难点:文艺复兴的实质、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
(二)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进入中世纪──封建时代。
进入9世纪后,在封建主的支持下,基督教会势力膨胀。
中世纪是宗教信仰的世纪,在基督教的精神统治下,欧洲几乎成了文化的沙漠。
“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恩格斯)。
图片《雅典学园》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美术家拉斐尔创作的油画(现藏梵蒂冈博物馆),反映了当时的人们对与古希腊先贤们对话而复兴文化的渴求,可由此画展开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1、14、15世纪,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原因:A政策因素:意大利各城市国家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采取了一些重商政策,商品经济的发展,正是催生资本主义的必要因素。
B地理位置:意大利地处地中海贸易的枢纽地位,是其商业繁荣的重要因素。
C政治因素:工商业阶层掌权(工商业主、银行家等资产阶级控制着城市的政权)。
标志:手工工场的出现范围:继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之后,西北欧、德意志的一些城市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知识点一 文艺复兴1.历史条件(1)经济基础:十四五世纪,意大利佛罗伦萨和威尼斯等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阶级基础: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形成了新兴的资产阶级。
(3)政治基础:新兴资产阶级希望创造财富,也追求现世的享乐。
(4)文化基础:意大利人能够接触到大量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遗存和文化典籍。
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3.思想(1)核心:人文主义,主张以人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2)主张①信仰宗教,但反对禁欲苦行,抨击教会的腐败。
②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
③鼓励发财致富和冒险精神。
④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
(1)文学领域——“文学三杰”①代表人物:达·芬奇、拉斐尔和米开朗琪罗。
②作品特点:根据自己的感受和对人类世界的细致观察,自由发挥;表现了高超的技艺;通过宗教题材展现人性的美。
6.影响(1)推动了文学、艺术和科学的发展。
(2)使越来越多的人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开始更多地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
知识点二宗教改革1.背景(1)文艺复兴使人们要求改革教会的愿望日趋强烈。
(2)16世纪,天主教会在四分五裂的德意志势力很大。
(3)罗马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出售赎罪券。
2.兴起(1)序幕: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2)主张①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获得拯救。
②每一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
(1)新教:除了路德派以外,还有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
(2)主张:新教简化了宗教仪式,否定了罗马教廷的权威,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4.影响: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和发展。
史料一,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①。
”——彼得·盖伊《启蒙运动》[解读]①说明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宣传新思想的手段。
[思考]依据史料分析文艺复兴是如何宣传人文主义思想的?【提示】利用宗教题材表现人文思想。
必修3第6课《文艺复兴和某某改革》导与练[重点讲解]简析文艺复兴的原因、实质、指导思想及其影响1.原因〔1〕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是文艺复兴兴起的深刻的经济根源。
〔2〕新兴资产阶级的形成与逐渐成长,是文艺复兴兴起的阶级基础。
他们要维护自己的经济、政治利益,要求冲破天主教会的神学世界观,改变封建的传统观念。
他们需要各种人才。
他们要求今世的物质享受与精神享受。
〔3〕意大利的文化遗产与人才结构,是文艺复兴兴起的重要条件。
意大利本来就是古代罗马文化的发祥地,而在西欧中世纪社会动荡之时,拜占廷、阿拉伯保留了一些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意大利一些城市在与他们的联系中,重新得到了古典文化典籍。
〔4〕教会神学禁锢人们的思想,是文艺复兴兴起的直接原因。
在封建时代的欧洲,教会统治着人们的思想,一切以神学为本。
当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断冲击封建经济基础时,与它相适应的思想文化必然要冲击封建的上层建筑。
〔5〕造纸术和印刷术传入欧洲,极大地便利了文化的传播。
〔6〕黑死病在欧洲大流行的影响。
2.性质:文艺复兴是14~16世纪在欧洲兴起的思想文化运动。
从表面上看是欧洲思想文化界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实际上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和新兴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在意识领域的反映。
3.指导思想:人文主义。
〔1〕含义:肯定人,注重人性,强调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赞扬人的价值与尊严;提倡现世的自由和幸福,反对天主教的来世观念和禁欲主义;重视科技、追求真理,反对天主教的蒙昧主义,否定封建贵族和教会的特权。
〔2〕性质: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思潮,是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
〔3〕评价:人文主义思潮的历史作用就在于促使欧洲人从以神为中心,促使人的觉醒,使人们把重点从来世转移到现世,意味着它对中世纪过去的批判;它提倡某某与科学,唤醒了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创造精神以及科学实验的精神,从而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确立开辟了道路,意味着它对近现代未来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