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件全套
- 格式:pptx
- 大小:24.41 MB
- 文档页数:319
《诗词五首》知人论世悟深意“知人论世”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种观念,是评论文学作品的一种原则。
语出《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人是不能离开时代而生活的。
这就还需要了解他的时代。
掌握“知人论世”的原则,有助于理解古代文学作品。
课文示例【示例1】知人论世——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是杜甫对自己真实的写照。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中,他的一生是极其不幸的,他饱受了人生的穷困,阅尽了人间的丧乱,颠沛流离大半生,就在他去世的那一年还曾挨过五天饿,难能可贵的是他始终高扬悲天悯人、关怀现世的精神,时时忧国,刻刻忧民,他的心因国破而碎,他的泪因战乱而流,他的叹息因“穷年忧黎元”而一刻不曾停息。
至德二年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传诵千古的名作《春望》。
诗歌饱含着兴衰感慨,抒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
【示例2】知人论世——李清照李清照出生于北宋时期,她身处书香门第,前期生活优裕,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共同从事学术研究。
志趣相投,生活美满。
后期是南渡后,国破、家亡、夫死,颠沛流离。
因此她的词作也明显分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如《如梦令》《醉花阴》等。
后期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如《武陵春》等。
《渔家傲》一词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
根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公元1130年(宋高宗建炎四年)春间,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
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
此词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技法点评我们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词作品时,应该深入探究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
不同的朝代,同一朝代的不同时期,不同诗人的身世,同一诗人不同年龄的境遇,都影响着诗词的表情达意。
翻译: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生气,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怎么能算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成年举行冠礼时,父亲教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教导她,送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夫家,一定要恭敬、小心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妇女之道。
住在天下最宽敞的住宅‘仁’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走在天下最光明的大路‘义’上。
得志的时候和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
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二)你思我想,理解精髓1.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配称为大丈夫?•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既没有独立的人格,也没有独立的判断善恶、是非、曲直的标准,他们所做的一切无非是在迎合君王的喜好,这样的人当然算不上大丈夫。
2.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哪三句话能概括其精髓?富贵不能淫——高官厚禄不能乱我心性贫贱不能移——家贫位卑不能改变我志向威武不能屈——威力相逼不能使我卑躬屈膝3.怎样才能做到有大丈夫之道呢?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贯彻儒家倡导的仁、义、礼。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有“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立身处世态度。
(三)你讲我讲,感受英雄思考: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大丈夫的标准,肯定珍藏着许多大丈夫的名字,谈谈你所了解的大丈夫形象?请举例说明。
•富贵不能淫——关羽、文天祥、方志敏。
•贫贱不能移——陶渊明、杜甫、朱自清。
•威武不能屈——颜真卿、闻一多、刘胡兰。
4(四)你说我说,畅谈理想“大丈夫”不在于性别,而在于他的高尚的道德品质。
结合自己的理想,说说你准备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对于如何灵活结合并坚持估值与成长的投资方法,王健表示,从整体上以未来合理的估值水平对其进行评估。
中国宏观经济稳健增长的步伐仍将持续,依旧长期看好A股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