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变态昆虫系统发育的杂交假说
- 格式:pdf
- 大小:948.77 KB
- 文档页数:20
昆虫的完全变态现象探究自然界中有许多奇特的现象,而昆虫的完全变态可谓其中之一。
完全变态是指昆虫在生命周期中经历不同的生长阶段,从幼虫到蛹,再到成虫的过程。
这种变态现象在昆虫界广泛存在,它有着独特的生物学特点和生态功能。
下面将对昆虫的完全变态现象进行探究。
一、昆虫的完全变态现象的定义和特征完全变态是昆虫一种独特的生物发育过程,一般可分为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首先是卵的阶段,昆虫通过产卵将自己的后代留在适宜的环境中。
然后是幼虫的阶段,昆虫在这个阶段进行快速的生长和发育,吸取充足的营养。
接下来是蛹的阶段,昆虫在这个阶段会发生一系列形态和组织的变化,准备进入成虫的阶段。
最后是成虫的阶段,昆虫在这个阶段达到繁殖的能力,完成它们的生命周期。
昆虫完全变态的最大特征就是在不同阶段中,形态和生理结构会发生巨大的改变。
幼虫和成虫的外形差异往往巨大,例如蝴蝶幼虫呈毛虫状态,而成虫则具有美丽的翅膀。
这种形态的差异使得昆虫在不同的生态位上有不同的适应性,从而保证了物种的多样性。
二、昆虫完全变态的生物学意义1. 避免竞争:昆虫的完全变态现象可以使同一物种的不同生长阶段避免竞争。
因为昆虫幼虫和成虫的生态位存在差异,适应着不同的食物来源和生活环境,这样就减少了同种昆虫之间的资源争夺,提高了存活的成功率。
2. 提高遗传稳定性:昆虫完全变态中的蛹阶段是个重要的遗传修饰过程。
在这个阶段,昆虫会发生形态和生理结构的改变,使得身体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并能抵抗外界的压力。
这样的遗传修饰可以提高物种的遗传稳定性,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
3. 促进繁殖:昆虫的完全变态现象使得成虫阶段具备了繁殖和寻找配偶的能力。
成虫可以通过展示美丽的外形、释放性信息素等方式吸引异性,从而增加繁殖的成功率。
这对于昆虫种群的繁衍和物种的存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昆虫完全变态现象的研究意义昆虫完全变态现象的研究对于生物学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为我们了解生物发育和遗传变异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模型。
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都是特指昆虫的发育过程,不能用于两栖类:如青蛙的发育为变态发育,是两个范畴。
两栖类的只能是变态发育。
完全变态发育:发育过程中要经历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幼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与成虫的显著不同。
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完全变态,如蚊、蝇、菜粉蝶、蜜蜂、苍蝇、家蚕等。
要特别注意一下,在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中,不一定所有都是受精卵,譬如蜜蜂,蜂王产下的卵,分受精和未受精的,未受精的也可以变态发育成雄蜂。
此语录出自8年级下册的生物书。
受精卵发育成工蜂,吃蜂王蜜长大的发育成蜂王,没吃的则发育为工蜂,未受精的发育成雄蜂,雄蜂和蜂王交尾产生下一代2完全变态发育昆虫昆虫的一生从体态到生活习性都以多变而著称。
例如苍蝇产下乳白色长圆形很小的卵,肉眼几乎不能看见。
卵孵化为幼虫枣即蝇蛆,是一种白色、棒状、头胸腹形态不分,也没有足和翅或其他器官的幼虫,它不停地蠕动、进食,要蜕掉两次皮,每蜕一次皮就长得更大一些,最后化为不吃不动棕褐色长圆形的蛹。
蛹经过一段时期开始羽化,成虫破蛹而出。
这种要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形态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的生活史,叫做“完全变态”。
完全变态昆虫的幼虫、蛹、成虫三个阶段,形态上不但没有任何相似之处,其生活方式和生活场所也甚至完全不相同。
例如苍蝇,成虫飞翔于空中,幼虫只能在地表蠕动,而蛹是不吃不动的。
蚊子的成虫飞翔、生活于空中,而幼虫生活于水中。
成虫靠叮吸高等动物的血液为食,幼虫则靠吞食水中的小浮游生物或细菌为生。
完全变态的昆虫很多,所有蚊、蝇、蝶、蛾、蜂、甲虫等鳞翅目、双翅目、鞘翅目、膜翅目昆虫都是完全变态昆虫。
应该注意,并不是所有完全变态的幼虫都是头、胸、腹不分的。
蚊虫的幼虫头、胸、腹三部分就可明显地区分。
甲虫,如金龟子的幼虫,虽然头、胸、腹三部分不如蚊子那样明显,但胸部长有三对伪足,仍然与蝇蛆的形态有很大的区别。
有些完全变态昆虫,幼虫的不同时期在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上有所不同,因而幼虫期在外部形态上也随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的改变发生很大的变化。
一、名词解释1. 世代:昆虫一个新个体(不论是卵或是幼虫)从离开母体发育到性成熟产生后代止的个体发育史称为一个世代。
2.年生活史:一种昆虫一年内的发育史,或更确切地说,由当年的越冬虫态开始活动起,到第二年越冬代结束止的发育经过,称为年生活史。
3.两性生殖:昆虫经过两性交配而产出后代的生殖方式叫两性生殖。
4.孤雌生殖:昆虫不经过两性交配或经交配但不产生受精卵而发育成后代的生殖方式叫孤雌生殖。
5.变态:胚后发育过程中从幼期的状态改变为成虫状态的现象,称为变态。
6.不全变态:一生经历卵期、幼虫期和成虫期3个虫期,而且成虫期的特征随着幼期的生长发育而逐步显现,翅在幼期的体外发育,称为不全变态。
7.休眠:常常是由不良环境引起的昆虫生长发育暂时停止的现象,当不良环境消除后昆虫可马上恢复活动,继续生长发育的现象。
8.滞育:由光周期引起的生长发育暂时停止的现象,一旦进入滞育,必须经过一定条件的刺激,昆虫才能在回到合适的光周期时继续生长发育。
9.羽化:昆虫由蛹或老熟幼虫破壳而出的过程叫羽化。
10.补充营养:成虫期所进行的营养。
11.趋光性:就是昆虫对光刺激进行趋向或背向活动的习性。
12.完全变态:一生经历卵期、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四个时期,其翅是在幼虫的体壁下发育,不显露在体外的变态方式叫完全变态。
13.化蛹:昆虫由老熟幼虫脱皮而产生蛹的过程叫化蛹或蛹化。
14.孵化:昆虫完成胚胎发育后,卵破壳而出的过程叫孵化。
15.虫龄:幼虫的大小或生长进程叫虫龄。
虫龄以蜕皮次数做为指标,虫龄=蜕皮次数+116.龄期:相邻两次蜕皮之间所经历的时间间隔,就是该虫龄的龄期。
17.生长脱皮:昆虫在幼虫阶段所进行的蜕皮,脱皮后伴随着体积的增大,而没有重大的形态上的改变。
18. 离蛹:附肢和翅悬垂游离于蛹体外,可以活动,同时腹节间也能自由活动。
19.渐变态:幼虫期与成虫期在形态和生活习性等方面都很相似,只是翅未成长和生殖器官未成熟。
20.半变态:幼期水生生活,成虫陆生,以致成幼期具有明显的形态分化。
▲昆虫的变态发育包括不完全变态发育和完全变态发育。
& 不完全变态的发育过程经历了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即:受精卵—→若虫—→成虫。
(如蝗虫、蟋蟀、椿象、蜻蜓和蝼蛄等的发育过程。
)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一生中要经历5次蜕皮,幼虫期蜕皮4次。
& 完全变态的发育过程经历了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即: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如家蚕、蜜蜂、蝴蝶、蚊子和苍蝇等的发育过程。
)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一生经历4次蜕皮,均在幼虫期。
& 完全变态与不完全变态相比多了一个什么阶段?(答:多了一个蛹)▲青蛙和其他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特点是:卵生,体外受精、体外发育,变态发育(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上有很大的差异)。
& 雌雄蛙抱对行为的意义:刺激雌蛙释放卵细胞,雄蛙释放精子。
& 在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中,下列事件必须在水中进行:雌雄蛙抱对;雌蛙释放卵细胞;雄蛙释放精子;受精作用;受精卵和蝌蚪的发育。
▲鸟类的生殖发育特点:卵生,体内受精,体外发育(主要)。
& 鸟卵(已受精)的结构中,胚盘发育成雏鸡;卵黄为胚胎的发育提供营养(胚盘和卵黄是主要结构);卵白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和水分,另有保护作用;系带固定卵黄,气室提供氧气,卵壳保护卵。
(结合结构图)▲有性生殖: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称之。
特点:后代具有较强的生活力和变异性。
▲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称之。
特点:速度快、后代能保持母体的遗传性状,但后代生活力会下降。
▲植物的无性生殖:1、营养生殖:包括扦插、嫁接和压条三种。
①扦插:如马铃薯、葡萄、月季、秋海棠等。
②嫁接:如桃、梨、苹果等果树。
包括:芽接(接穗是芽)、枝接(接穗是枝条)。
& 嫁接成活的关键是: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要紧密结合。
嫁接法常用于改良果树的品质和培育优良品种。
③压条:如夹竹桃、桂花等。
12级园林技术专业《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昆虫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昆虫的头式:也称为昆虫的口式,表示昆虫口器在头部的着生位置和所指方向。
2.脉相:翅脉在翅上分布排列的形式次序称为脉相。
3.两性生殖:雌雄交配,雄性个体产生的精子与雌性个体产生的卵结合形成受精卵,进而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4.孤雌生殖:也称单性生殖,即卵不经过受精也能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5.多胚生殖:是指1个卵内可产生两个或多个胚胎,并能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6.孵化:昆虫胚胎发育到一定时期,幼虫或若虫破卵壳而出的现象,称为孵化。
7.变态:从卵中孵出来的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通常要经过一系列显著的内部及外部体态上的变化,才能转变为性成熟的成虫。
这种体态上的改变称为变态。
8.不完全变态:具有卵期、幼虫期和成虫期三个虫期的变态类型。
幼体的翅在体外发育。
9.完全变态:昆虫的一生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发育虫态;幼虫期的翅在体内发育;幼体不仅生殖器官没有分化,外形、内部器官以及生活习性等与成虫都有明显不同,特称为幼虫。
10.围蛹:双翅目蝇类特有。
围蛹体实为离蛹,但是在离蛹体外被有末龄幼虫未脱去的蜕。
蝇类幼虫将第3 龄脱下的表皮硬化成为蛹壳,第4龄幼虫就在蛹壳里,成为不吃不动的前蛹,前蛹再经脱皮即形成离蛹,而脱下的皮又附加在第3龄幼虫体上。
11.羽化:成虫从它的前一虫态(蛹或末龄若虫和稚虫)脱皮而出的现象,称为羽化。
12.雌雄二型:是指雌雄两性个体间除内、外生殖器官不同外,在个体大小、体型、体色、构造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现象。
13.多型现象:是指同种昆虫在同一性别的个体中出现不同类型分化的现象。
14.昆虫的世代:昆虫的卵或若虫,从离开母体发育到成虫性成熟并能产生后代为止的个体发育史,称为一个世代。
15.昆虫的生活史:是指一种昆虫在一定阶段的发育史。
昆虫在一年中的生活史称为年生活史或生活年史,常是指昆虫从越冬虫态(卵、幼虫、蛹或成虫)越冬后复苏起,至第二年越冬复苏前的全过程。
两性生殖:雌、雄昆虫通过两性交配后,精子与卵子结合,雌虫产下受精卵,每一粒卵发育成一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称为两性生殖,这是昆虫繁殖后代最普遍的形式。
孤雌生殖:又称单性生殖。
雌虫不经过交配或卵不经过受精就能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称为孤雌生殖。
孤雌生殖可以以少量的个体、利用少量的营养,在短时间内繁殖人最的个体.世代:是指昆虫从卵发育开始到成虫性成熟并开始繁殖为止的个体发育史,称为一个世代。
世代重叠:二化型及多化型昆虫由于发生期及成虫产卵期长等原因而使前后世代间表现出明显重叠的现象称之为世代重叠。
世代交替:多化型昆虫在一年中若干世代间生殖方式和生活习性等有明显差异,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交替发生的现象。
昆虫钟(生物钟):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昆虫的活动,如孵化、蛹化、羽化、飞翔、取食、交配和产卵等,形成了与自然界中昼夜变化规律相吻合的节律,即生物钟(biological clock)或昆虫钟。
单食性:指昆虫只取食一种动物、植物草料,如:三化螟只危害水稻;寡食性:指昆虫取食一科或近缘科的动、植物,如菜粉蝶取食十字花科植物;多食性:又称广食性昆虫,取食多种寄生植物的昆虫。
年生活史:是指昆虫在一年内的发育史,即由当年的越冬虫态活动开始到翌年越冬虫态越冬结束为止的发育过程。
生态位:是指生物在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是所表现的出来的对环境综合适应的特征。
种群:是指一定的空间内生活着的同种个体的集合。
群落:生物群落是指某一地域或生境内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体,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联系等过程形成的统一整体。
行为:是昆虫的感觉器官接受刺激后通过神经系统的综合而使效应器官产生的反应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在其生活过程中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昆虫纲的特征:①身体环节分别集合组成头、胸、腹3个体段;②头部具有3对口器附肢,I对触角,通常还有单眼和复眼,为感觉和取食中心;③胸部由3个体节组成,有3对足,通常还有2对翅,为运动中心;(所以昆虫纲也称六足纲)④腹部通常由9~11节组成,有气门和外生殖器,为新陈代谢和生殖中心⑤昆虫属于变态发育。
昆虫性二型现象名词解释从遗传学角度看,性二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十分遥远的年代。
一些类群早在地球上形成之初就已经有了,如昆虫和多数鱼类,大约4亿多年前就出现了。
所谓“两性”或“两型”,指的是动物界许多动物繁殖期内具有两种繁殖机能,即正常的单配生殖与某种类型的异配生殖,如普通的鸟类、爬行类等,也包括昆虫,甚至鱼类中的原始种类。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昆虫的两种繁殖方式是否都属于“两性”或“两型”,并没有绝对的答案,其答案应根据各种类型的繁殖方式及其适应意义而定。
2。
两性异型成虫两性异型成虫指雌雄个体外表的差别较大,它既可以是两性的,也可以是单性的,例如蝴蝶的幼虫、蚊的幼虫和飞蛾的成虫都是两性异型成虫。
性二型现象3。
两性异型幼虫两性异型幼虫指雌雄个体外表的差别较大,但成熟后变成了完全的单性,如苍蝇的蛹、蚊的幼虫、马陆的成虫等。
两性异型幼虫可以是昆虫纲的任何类群。
4。
二型现象两性二型现象指昆虫在发育的过程中,当胚胎发育到性二型形成时的幼虫期时,其性器官发育得较早,而性器官发育较晚的现象。
主要发生在变态昆虫中,如鳞翅目幼虫。
如毛虫等幼虫的触角很短;蜗牛等的触角和躯体常愈合为头胸部;直翅目的触角具节;双翅目则触角为丝状。
变态是指昆虫个体发育过程中的形态结构及生活习性等的显著改变,例如蛾类幼虫期的昆虫称为三化螟,其身体分化为咀嚼式口器,气管鳃、三对足,腹部末端的尾角为下生殖板所取代。
变态的昆虫是人们所研究的最透彻的昆虫。
男性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每个男性的婚姻必须是成年以后才能进行。
这种结婚方式叫做“拟制”,有两个原因:一是避免近亲结婚;二是满足自己的需要。
雄性个体是昆虫性二型现象的标本,它是鉴定性二型的重要标志。
雄性和雌性相比有很多区别:雌性的生殖孔开口在第一腹节两侧,叫做“腹裂”,雄性的开口在第一腹节的后部,叫做“背裂”,腹裂的作用是为交尾时的插入创造有利条件;雄性的腹部通常背面鼓起,而雌性的腹部为扁平状;雌性的产卵器有一对产卵瓣,雄性没有,雄性有两对交配器;雌性的泄殖腔在腹面,雄性的在腹侧,位于第六腹节上,也称为“尾须”。
昆虫的发育方式
昆虫的发育方式通常分为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两种。
1. 完全变态: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方式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 卵:昆虫通过交配产卵,卵会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孵化出幼虫。
- 幼虫:幼虫通常有多个骨骼节段,外形与成虫差异较大,通
过不断摄食和蜕皮生长。
- 蛹:幼虫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会经历一段低活动代间休眠期,变为蛹。
在蛹的外壳下发生了完全的形态重组和重建,这个过程称为蛹化。
- 成虫:经过蛹化后,幼虫会从蛹的外壳中解脱出来,成为完
全的昆虫成虫。
2. 不完全变态:昆虫的不完全变态发育方式包括卵、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
- 卵:与完全变态相同,昆虫通过交配产卵。
- 若虫:若虫长得和成虫相似,但体型较小,缺乏翅膀和性腺。
若虫通过不断摄食和蜕皮生长,直到成长为完全发育的成虫。
- 成虫:若虫在经历一定的蜕皮次数后,会形成完全发育的成虫,具备繁殖生殖器官和翅膀等特征。
这两种发育方式通常都伴随着蜕皮的过程,即昆虫靠脱落外部骨骼来生长。
不同昆虫的发育方式和周期各不相同,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和生活方式。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讲义一、昆虫生殖方式的多样性昆虫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殖方式,以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和生活习性。
1、两性生殖这是昆虫最常见的生殖方式。
雌雄个体通过交配,使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进而发育成新个体。
在两性生殖中,基因的重组和变异增加了后代的遗传多样性,有助于物种的适应性进化。
2、孤雌生殖有些昆虫在特定条件下,雌性个体可以不经过受精作用,直接产生后代。
这种生殖方式又分为几种类型。
(1)偶发性孤雌生殖:在正常情况下进行两性生殖,但偶尔可能出现未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
(2)经常性孤雌生殖:例如蜜蜂中的雄蜂,就是由蜂王产下的未受精卵发育而成。
(3)周期性孤雌生殖:像蚜虫,在不同季节会交替进行孤雌生殖和两性生殖。
3、多胚生殖一个卵在发育过程中分裂形成多个胚胎,最终发育成多个新个体。
这种生殖方式能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后代,提高种群数量。
二、昆虫的生殖器官和生殖细胞1、雄性生殖器官包括睾丸、输精管、射精管和附腺等。
睾丸产生精子,精子通过输精管等输送到体外。
2、雌性生殖器官主要有卵巢、输卵管、受精囊和产卵器等。
卵巢中的卵原细胞经过发育形成卵子。
3、生殖细胞精子通常较小,具有长尾,便于游动。
卵子相对较大,富含营养物质,为胚胎发育提供支持。
三、昆虫的交配行为昆虫的交配过程通常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性信息素、视觉、触觉等。
1、性信息素许多昆虫通过释放性信息素来吸引异性。
这些化学物质具有特异性,能够在一定距离内被异性感知,引导它们前来交配。
2、视觉和触觉有些昆虫依靠独特的外观特征或特定的动作来吸引异性。
在交配时,双方通过触角、足等部位的接触来完成交配前的准备。
四、昆虫的发育过程昆虫的发育通常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这种发育方式被称为完全变态发育;还有一些昆虫的发育只经历卵、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称为不完全变态发育。
1、完全变态发育(1)卵期是昆虫个体发育的第一个阶段,通常具有特定的形状、大小和颜色。
植物保护技术结业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昆虫的成虫体躯分为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三体段,个体段由若干_______组成,并具有不同的附器。
2、对昆虫生长发育、繁殖活动影响最大的三个环境因素是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_。
3、昆虫的天敌主要有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三大类。
4、细菌、真菌、病毒主要的繁殖方式分别为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__________。
5、病虫害的预测,按预测的内容可分为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6、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程一般可分为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_________四个时期。
7、水稻纹枯病菌主要以_______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________和________在病稻草、田边杂草及其它寄主上越冬。
8、植物的抗病机制有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__。
9、除草剂的选择性有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10、分布于我国所有果区,是果树食心虫类最常见的一种是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12分)。
1、瓢虫的前翅为()A:复翅B:鞘翅C:半鞘翅D:膜翅2、与不完全变态相比,全变态昆虫特有的虫态是()A:卵B:幼虫C:蛹D:成虫3、有效积温定律公式K=N*(T—To),T表示()A:有效积温B:发育天数C:发育环境平均温度D:发育起点4、下列反映病虫危害普遍程度的是()A:被害率B:虫口密度C:病情指数D:损失率5、属于细菌性病害的是()A:水稻白叶枯病B:棉花黄萎病C:苹果树腐烂病D:小麦锈病6、用50%辛硫磷乳油拌种,若拌种的有效浓度为0.3%,100千克种子需50%的辛硫磷乳油(种子作稀释剂)的千克数为()A:0.3 B:0.5 C:0.6 D:1.5三、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每小题2分,共16分)1、小麦吸浆虫和葡萄透翅蛾一年均发生一代()2、苹果腐烂病菌侵害树干时引起粗皮病。
昆虫学(含答案)3知识竞赛试题一、名词解释(10分)1、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胚胎发育:是指从单细胞的合子卵裂开始至发育成为内外器官俱全的胚胎的过程。
胚后发育:在动物个体发育过程中,从卵孵化后,或从母体生出后,经过幼虫或幼体至成虫、或成体达到性成熟时的发育过程,称为胚后发育。
2、趋光性和趋化性趋光性:向着光源的运动。
趋化性:生物对化学物质所起的反应。
朝向或背离化合物浓度高的方向移动分别称为正趋化性或负趋化性。
3、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两性生殖有性生殖中两性配子的结合,也就是通过受精过程进行有性生殖的现象。
孤雌生殖有些水生动物在环境条件适宜时其雌体由未受精卵直接发育而成的繁殖方式。
4、双名法和三名法双名法:由林奈确定的生物命名法则,物种的拉丁文学名由属名和种名两部分组成。
三名法:亚种的拉丁文学名由属名、种名和亚种名三部分组成的动物命名法则。
5、优先律和同名律优先律:生物命名法的一项重要规定,在属级和种级的可用名中,惟有最早命名的名称是有效名。
同名律:是国际上生物命名的一条原则,是指一个可用名称的次同名必须废弃,并用新名代替。
在动物系统分类的研究中,同一级别的不同分类单元常被命名以相同的名称,形成异物同名。
6、一化性昆虫和多化性昆虫一化性昆虫:将一年完成一代的昆虫。
多化性昆虫:一年完成两代以上的昆虫。
7、局部世代和世代局部世代:同种昆虫在同一地区具有不同化性的现象叫局部世代。
世代:具有共同祖先并在系谱上处于同一等级水平的一群生物个体。
8、休眠和滞育休眠:由不利环境引起的生命活动暂时停滞的现象。
当环境条件变好时能立即恢复生长发育。
滞育:昆虫在温度和光周期变化等外界因子诱导下,通过体内生理编码过程控制的发育停滞状态。
9、正模和副模正模:新种发表时,由作者指定作为载名模式的一个标本。
副模:除正模以外的模式标本。
10、复变态和原变态复变态:在昆虫的完全变态中,前期和后期的幼虫的基本体制(原足型、多足型等)都发生变化,称为复变态。
完全变态名词解释昆虫学哈哈,今天咱们来聊聊一种非常“变态”的东西,那就是昆虫学。
哎呀,昆虫,真是个神奇的大家伙儿!在我们眼里,很多时候它们都像是小小的怪物,动不动就翩翩起舞,有的飞,有的爬,甚至还有的跳得比你还快。
说到昆虫,咱们常常会想到蚊子,哎,真是让人又爱又恨。
想想那些个夏天的夜晚,外面虫鸣声声,结果你刚舒舒服服躺下,就被这小不点儿给叮得满身是包,恨得牙根痒痒。
昆虫学,听上去挺高大上的,其实就是研究这些小家伙儿的学问。
说实话,昆虫可不止是蚊子、苍蝇那么简单。
它们的种类多得让你瞠目结舌,有的像小飞虫,有的则是巨无霸,比如那种特大的蟑螂,真的是把人吓得心惊胆战。
更有趣的是,有些昆虫的行为简直像电视剧一样精彩。
有的蚂蚁一出门就能干掉比它大好几倍的敌人,有的蜜蜂则为了一点点花蜜拼命工作,真的是个小小的“劳模”。
我们也不能忽视这些昆虫在生态系统里的重要性。
比如蜜蜂,嗨,它们不仅会飞来飞去采蜜,还帮我们植物授粉,没有它们,水果蔬菜都得发愁了。
昆虫在食物链中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它们为鸟儿、小动物提供了食物,缺了它们,整个生态链可就像缺了根筋似的,动不动就出乱子。
你知道吗,昆虫还有许多有趣的习性。
有些昆虫喜欢结群,像蚂蚁、白蚁,那场面真是壮观!它们工作起来简直比人还卖力,有的甚至能搭建起超复杂的巢穴,真是让人惊叹。
而有些昆虫则喜欢孤独,像蝉,那种一声声的叫声,听上去又凄凉又美妙,仿佛在诉说着它们的故事。
生活在不同的环境,昆虫们各显神通,适应能力真的是无与伦比。
在昆虫的世界里,色彩斑斓的蜻蜓翩翩起舞,成群的小飞虫在空中嬉戏,简直就像个小型的“昆虫节”。
有些昆虫的外形甚至能让你怀疑人生,想想那些五彩缤纷的甲虫,走到哪都是风景。
每当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昆虫的世界原来这么丰富多彩,简直让人眼花缭乱。
再说了,昆虫学的研究也并不是光说不练。
很多科学家们日以继夜地研究这些小家伙,试图揭开它们的秘密。
比如有的研究显示,某些昆虫的抗药性竟然比人类还厉害,这就让药物开发变得更加复杂了。
1.受精:指昆虫排卵时,卵通过受精囊口与受精囊中排出的精子会合,精子进入卵内的进程。
2.授精:指在雌雄交配时,雄虫将精液注入雌虫的生殖道内,在受精囊中临时贮存起来。
3.两性生殖:是指昆虫通过雌雄两性交配,雄性个体产生的精子与雌性个体产生的卵子结合以后,方能正常发育为新个体。
4.世代交替(异态交替):有些多化性昆虫在一年中的假设干世代间生殖方式乃至生活习性等方面有着明显不同,两性生殖与孤雌生殖交替发生。
(例如蚜虫)5.变态(metamorphosis):昆虫在个体发育进程中,专门是在胚后发育时期通过的一系列形态转变。
6.羽化(emergence):成虫从其前一虫态脱皮而出的进程7.性二型(sexual dimorphism):是指同种的雌、雄两性除生殖器官之外的其他外部形态如大小、颜色、翅的有无、结构等的不同,即第二性征。
8.补充营养:大多数昆虫,在幼虫期积存的营养不足,其成虫羽化后性尚未成熟,需要继续取食,才能达到性成熟。
这种为完成性成熟而进行的取食活动称为…9.休眠(dotmancy):是由不良环境条件直接引发的,当不良环境条件排除后马上能恢复活长发育的生命现象。
10.拟态(mimicry):一种生物模拟另一种生物或模拟环境中的其他物体从而取得益处的现象11.一个世代:昆虫自卵或假设虫,从离开母体开始到性成熟并能产生后代为止称为…12.生活史:是指一种昆虫在一按时期的发育史。
13.物种(species):是由能够彼此配育的自然种群组成的繁衍群体,与其他群体有着生殖隔离,占有必然生态空间,具有特有的基因遗传特点,是生物进化和分类的大体单元,是客观存在的实体。
14.林奈的双名法(binomen)命名:即一种昆虫的学名由1个属名及1个种名两个拉丁字或拉丁化的字组成。
15.中国丛林虫害的发生特点(现状):局部到成片;叶部到蛀干;国外害虫侵入到内外害虫结合危害。
16.病虫害发生严峻的缘故:1)造林树种单一,人工大面积种植纯林2)没有做到适地适树3)检疫不严格4)过度依托化学农药5)林业方法不合理17.昆虫纲的特点:头、胸、腹三个体段,四翅六足18.学习昆虫学的意义:1)病虫害属于丛林被破坏的最大因子之一2)病虫属于有害生物中占有专门大比重。
昆虫变态分子机制昆虫变态是指昆虫在发育过程中经历的一系列形态和生理变化。
它是昆虫个体发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昆虫界中最为独特和复杂的现象之一。
昆虫变态的分子机制是指控制昆虫变态过程的分子机制。
本文将从昆虫变态的定义、昆虫变态的类型、昆虫变态的分子机制以及昆虫变态的生态意义等方面进行阐述。
昆虫变态是昆虫发育过程中的一种现象。
在昆虫的一生中,它们经历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其中,幼虫阶段是昆虫个体生长发育最为迅猛的阶段,而蛹阶段则是昆虫个体发育的一个重要过渡阶段。
昆虫变态是指昆虫由幼虫阶段向蛹阶段的转变过程,也是昆虫个体生长发育的一个关键阶段。
昆虫变态可以分为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两种类型。
完全变态是指昆虫在幼虫和成虫之间经历蛹阶段;而不完全变态是指昆虫在幼虫和成虫之间没有明显的蛹阶段。
完全变态的昆虫包括蝴蝶、蚕等,它们在幼虫阶段与成虫阶段之间存在明显的形态差异。
而不完全变态的昆虫包括蟑螂、蜻蜓等,它们在幼虫阶段与成虫阶段之间形态变化相对较小。
昆虫变态的分子机制是指控制昆虫变态过程的分子机制。
在昆虫变态过程中,许多基因和调控因子参与了昆虫体内的形态和生理变化。
其中,虫蛹素是昆虫变态过程中的关键调控因子之一。
虫蛹素是一种由昆虫体内合成的激素,它在昆虫变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虫蛹素的合成和分解过程受到多个基因的调控,这些基因在昆虫变态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除了虫蛹素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基因和调控因子参与了昆虫变态的分子机制。
这些基因和调控因子通过调控昆虫体内的代谢、蜕皮和器官发育等过程,实现了昆虫幼虫向成虫的转变。
其中,一些关键的转录因子在昆虫变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这些转录因子通过调控下游基因的表达,控制着昆虫体内的形态和生理变化。
昆虫变态的分子机制不仅仅对昆虫个体发育具有重要意义,还对昆虫的生态适应和进化具有重要影响。
昆虫的变态过程可以使它们在不同的生境中适应和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