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总复习专题

  • 格式:doc
  • 大小:899.96 KB
  • 文档页数:2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地理总复习专题

1.地理计算与应用专题

2.地球专题

3.地图专题

4.世界的地形专题

5.世界的气候专题

6.世界的农业专题

7.世界的海陆,重要的河流、湖泊、海峡和运河专题

8.世界的自然资源专题

9.世界的工业专题

10.重要的分界线专题

地理学科专题划分建议

一.地理计算与应用专题

1.比例尺:

(1)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三项之中,知道其中两项数值,就可以求出另外一项的数值)

(2)量算实地距离

注意:单位换算的问题。图上距离的单位一般用厘米,实地距离一般用千米,其换算公式:1千米=100000厘米。

2.地面高度的计算:

(1)海拔(地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地面某一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

A.A、B两点的相对高度=A海拔—B海拔(取绝对值)

B.陡崖的相对高度(n—1)d≤H<(n+1)d(n为等高线重合的条数,d为等高距)

(3)海拔与气温的关系(一般情况下,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约下降0.6℃)

注意:(1)该类型的计算一般是以等高线地形图为载体。

(2)等高线地形图上,海拔高度的单位一般是米。

(3)计算时,应该首先确定海拔基线,明确等高距,即可确定两点之间的相对高度。3.人口方面的计算:

(1)人口密度=人口数/总面积

注意:人口密度通常以每平方千米内常住人口数为计算单位,计算时注意人口数与总面积的位置和单位。

(2)人口自然增长率

A.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或者自然增长率=自然增长人口/总人口×100%

B.出生率=(出生人口数÷总人口数)×100%

C.死亡率=(死亡人口数÷总人口数)×100%

注意:A.当自然增长率>0时,人口正增长,表示人口增加;

当自然增长率=0时,表示人口处于稳定状态,既不增加也不减少;

当自然增长率<0时,人口负增长,表示人口减少。

B.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并不一定表示人口减少。若人口自然增长率在大于0的范围内下降(例如从1.2%降到0.8%),则人口仍然处于增长状态,只是增长的速度变慢了。

4.气候方面的计算

(1)气温日较差=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

(2)气温年较差=最热月气温-最冷月气温

(3)日平均气温=(2时+8时+14时+20时)的气温和/4

(4)年降水量=各月降水量之和(我们通常所说的某地的年降水量是指该地的多年平均降水量)5.有关时间的计算

(1)已知某地经度,求所在的时区的计算公式是:

某地经度÷15=时区数(保留整数,小数点后四射五入,若该地在东经度,则为东时区,若该地为西经度,则为西时区)或者(某地经度+7.5)÷15(商几就是几)

(2)已知某地区时和两地时区数,求另一地的区时的计算公式:

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或者-)1小时×两地的时区差

(3)日界线两侧日期的变更采用口诀法:“东东西,减一天”,“西西东,加一天”。(即自东12区向东,过日界线,进入西12区,日期减一天;自西12区向西,过日界线,进入东12区,

日期加一天)

6.同经线或纬线上距离的计算:

同经线上,纬度相差1°,距离约为111千米。赤道上,经度相差1°,距离也大约为111千米。

二.地球专题 1.地球的形状:(1

浑天说球体 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3)地球的真实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大小:赤道周长是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地球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3.经线和纬线:

6.经纬网的作用:准确的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注意:在地球仪上,除0°纬线、0°经线、180°经线外,度数相等的纬线和经线都各有两条,所以在写经度数和纬度数时,必须准确的判定和写出E 、W 、N 、S 。 7.地球的运动 (1)自转和公转 (2)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点、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三.地图专题 1.选择适用的地图

(1)根据使用目的选择不同类型的地图:去公园游览,需要需找景点,应选择公园导游图;外出旅行,确定行程应选择交通图;了解国际时事,确定事件发生的地点,应选择世界政区图;了解我国省区的分布情况,应选择中国政区图;想去山地越野,需要地形图。

(2)根据需要选择不同比例尺的地图。要想了解一个区域的详细情况,应选择比例尺大的地图;要想了解一个区域在世界中的位置,或者它与周围区域的关系概况,应选择比例尺小的地

以及有无阳光直射现象的分界线

66.5°纬线,即极圈

66.5°N ,即 北极圈

是五带中北温带和北寒带的分界线, 以及有无极昼和极夜现象的分界线 66.5°S ,即 南极圈

是五带中南温带和南寒带 的分界线, 以及有无极昼和极夜现象的分界线 30°

是低纬度和中纬度的分界线

60° 是 中纬度和 高纬度的分界线

运动形式 中心 方向

周期

产生的地理现象

自转

地轴

自西向东 一天或24小时

①昼夜交替 ②不同经度地方时不

公转 太阳 自西向东 一年

① 昼夜长短的变化 ②四季交替

③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④五带的形成

节气

日期

太阳直射点位置

北半球昼夜长短

正午太阳高度

A 夏至 6月22日 北回归线 昼长夜短,白昼最长,北极圈内有

极昼现象 最高 B 秋分

9月23日

赤道 全球昼夜平分

C 冬至 12月22日 南回归线 昼短夜长,白昼最短,北极圈内有

极夜现象

最低 D 春分

3月21日

赤道

全球昼夜平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