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生产-看板运行
- 格式:ppt
- 大小:1.31 MB
- 文档页数:45
精益生
一个流概念
益生产简介
精益生库存过多
搬运过量生产库存过多搬运
作业本身
不良品修理
不良不良两手或单手空闲、作业动作突然
多余动作
等待
不良品修理
精益生产看板(一)
作突然停止、作业动作过大、左右手交换、步
过量生产不良品修理
换、步行过多、转身角度过大、伸背弯腰等不两手或停止、
换、步
伸背弯不良品修理
库存过多
搬运
七大浪费
作业本身
腰等不必要的动作两手或单手空闲、作业动作突然停止、作业动作过大、左右手交换、步行过多、转身角度过大、
伸背弯腰等不必要的动作
多余动作
等待
运
业本身
实践
生产
(JIT)
JUST IN TIME
2大支柱
品质
自动化
100%良品
动作
精益实践精益生产技术方案
问题解决方案
1030
精益生产看板(二)的生产线
管理道具
装置推进
决方案
决方案
活动课题
把握现状/
.拟定活动计划
④.要因解析
⑤.讨论对策/实
D
最终目的
目的。
企业实施精益生产看板管理推行的前提、纪律和详解一、看板的前提Kanban拉式生产导入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没有以下这些前提,直接导入Kanban,将注定会推行失败。
1、品质保证:不良品不流入后工序;2、生产数量:只生产后工序必要的数量;3、生产要平准化:波动大会造成需求波动大;4、使Kanban成为生产微调整的手段:生产波动以Kanban张数做调整;5、各工序的产能较平稳:且前工序产能略大于后工序需求。
二、Kanban的纪律Kanban是JIT生产方式中独具特色的管理工具,Kanban的操作必须严格符合规范,否则就会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潭,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概括地讲,Kanban操作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六个使用原则:1、没有Kanban不能生产也不能搬运;2、Kanban只能来自后工序;3、前工序只能生产取走的部分;4、前工序按收到Kanban的顺序进行生产;5、Kanban必须和实物一起;6、不把不良品交给后工序。
三、常见Kanban详解Kanban的本质是在需要的时间里,按照需要的量对所需要零部件发出生产指令的一种信息媒介体,从而实现这一功能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Kanban总体上分为三大类:生产Kanban、取料Kanban和临时Kanban,见图1。
图1 看板分类图天行健管理顾问在分别介绍此几种Kanban之前,需要对生产的类型作个说明,以便更好地理解为什么要用不同的Kanban。
生产线上各工序如果都能以同步化进行作业时,不用说其效率是最高的。
然而,实际有两种不同状况。
同步型作业及库存补充型作业简介。
见图2。
图2 后拉式生产流转示意图图2是一个汽车终端装配的生产模型,从工序1半成品到工序30做成成品汽车,主生产线经历了30个工序。
其中有A、B两个零件分别在第4和第16工序进入主生产线。
半成品从工序1开始后25分钟到达工序4,半成品从工序1开始后120分钟到达工序16……图2说明,零件A和零件B为前工序,需要向后工序--主生产线进行零件供应。
实现JIT生产的重要手段:看板管理什么是JIT生产?JIT,全称为Just In Time,即“精益生产”或“按需生产”技术。
JIT生产是指在一个良好组织和管理的环境下,减少不必要的生产及库存,精确控制生产的节奏,达到以最小的资金和时间来满足市场需求。
看板管理的起源看板管理,起源于日本的生产实践中。
它的核心理念是“拉”的概念,即根据市场需要,不断拉动生产线上的流程。
看板管理目的是引入一种对生产/制造过程进行更细致的可视化和管理方法。
通过看板管理,企业可以更快地响应市场需求,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看板管理的基本概念1. 看板看板实际上就是一张卡片,它可以是纸张、电子板,或是其他可视化的图表工具。
看板通常包含工序号码、工序名称、生产计划、生产状态、生产数量等信息。
2. 看板板面看板板面通常是一个物理/电子面板,将所有的看板卡片列在同一面板上。
通过这个面板,管理人员可以比较直观地了解整个生产线的状态,并且随时调整生产计划。
3. 看板区看板区是看板在生产线上对应的位置。
在看板区附近,通常会有标识工序的物流设施或物流信息显示器。
工人可以根据看板区上的信息,实时安排生产和处理异常情况。
看板管理的工作流程看板管理通常分为四个阶段:计划、执行、控制、改进。
从这四个阶段中我们可以看到,看板管理是一种不断优化的过程。
1. 计划看板管理计划啊是建立在市场需求和生产能力预测的预测基础上。
计划阶段需要准确地估计当期或下一期所需生产的数量,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和安排下一步的工作。
这一阶段的任务是准确地制定计划,减少浪费。
2. 执行在执行阶段,通过可视化把生产任务传递给生产人员,并且安排他们的任务。
执行阶段的目的是使生产线的生产和组织流程达到一个平衡,以达到最高效的效果。
3. 控制控制阶段是最为关键的阶段,它需要不断监控生产线的生产情况,并实时调整生产策略。
在这个阶段,看板管理需要通过采集和显示生产数据,以人员为中心,保证生产线和生产进度的稳定运行。
精益生产中看板系统的作用是什么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制造业环境中,企业不断寻求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和优化资源利用的方法。
精益生产理念应运而生,而看板系统作为精益生产中的一个关键工具,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看板系统,简单来说,就是一种用于管理生产流程的可视化工具。
它通过传递信息,协调各个环节的生产活动,以实现准时化生产(JIT)和零库存的目标。
首先,看板系统有助于实现生产的准时化。
在传统的生产模式中,往往会出现生产过剩或生产不足的情况。
生产过剩会导致库存积压,增加成本和浪费资源;生产不足则可能无法满足客户需求,影响企业信誉。
而看板系统能够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精确地控制生产数量和时间。
例如,当后一道工序需要零部件时,通过看板向前一道工序发出信号,前一道工序才开始生产,确保了生产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避免了不必要的等待和延误。
其次,看板系统能够显著减少库存。
在精益生产中,库存被视为一种浪费。
过多的库存不仅占用资金和空间,还可能掩盖生产过程中的问题。
看板系统按照实际需求进行生产,只在需要的时候生产所需数量的产品,从而大大降低了库存水平。
这不仅减少了库存成本,还提高了资金的周转率,使企业的资金能够更有效地利用。
再者,看板系统促进了生产过程的可视化管理。
通过看板,生产线上的每个环节的状态一目了然。
管理人员可以直观地了解到生产进度、物料流动情况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
一旦某个环节出现异常,能够迅速被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响应速度。
例如,如果某个工位的看板积累过多,就表明该工位出现了生产瓶颈,需要及时调整和优化。
此外,看板系统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
由于生产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的,减少了过度生产和库存积压,降低了产品在储存和搬运过程中受损的风险。
同时,看板系统能够及时暴露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促使员工更加注重质量控制,采取预防措施,从而提高产品的整体质量水平。
另外,看板系统还能够增强员工之间的沟通和协作。
JIT看板管理及精益生产模式JIT看板管理及精益生产模式是一种以减少浪费和提高生产效率为目标的生产管理方法。
它通过使用看板进行信息传递和控制流程,使生产过程更加高效,并在生产过程中实现精益化管理。
JIT看板管理是“Just-in-Time”(及时生产)的缩写,它强调在必要时及时生产产品,以避免过度生产和库存积压。
看板是一种可视化工具,用于传达信息和控制物料的流动。
通过设置看板,例如生产看板和配送看板,可以实现按需生产和物料供应的精确控制。
当一个看板被触发时,它表示有一个特定数量的产品或物料需要生产或补充。
JIT看板管理的核心理念是“拉动式生产”,即根据最终客户需求来组织生产。
相比之下,传统的生产管理方式是“推动式生产”,即根据计划和预测进行生产。
通过使用JIT看板管理,可以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浪费,例如过度生产、过度运输和库存积压,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JIT看板管理与精益生产模式密切相关。
精益生产是一种基于“精益思维”的生产管理方法。
精益思维强调实现最大价值和最小浪费。
在精益生产模式中,通过消除无价值的活动和浪费,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JIT看板管理以及其他精益工具和方法,例如价值流图和5S,都是精益生产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使用JIT看板管理及精益生产模式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它可以帮助企业减少库存和运营成本,提高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通过实时反馈和可视化管理,问题可以更快地被发现和解决。
此外,JIT看板管理还可以促进团队合作和沟通,以快速响应和适应市场需求。
总的来说,JIT看板管理及精益生产模式是一种强调高效生产和精益化管理的生产管理方法。
它通过使用看板和其他精益工具,实现按需生产和物料供应的精确控制。
通过减少浪费和提高效率,企业可以实现更高的生产质量和利润。
因此,JIT看板管理及精益生产模式已成为许多企业追求卓越和竞争优势的重要工具。
JIT看板管理及精益生产模式是一种以减少浪费和提高生产效率为目标的生产管理方法。
看板KANBAN-精益生产的高级工具看板KANBAN是精益工具里较为高端的一个工具,这里的看板不是指工作场地的显示和记录状况的白板,看板在这里是一种触发信号,而且尤其是指拉动方式里的触发信号。
较为复杂,却意义重大。
看板作为拉动的实施工具,作为准时生产JIT的实现方式,起的是个触发的作用。
两箱系统(two-binsystem)是很好的个入门方式。
典型应用于生产区域的小零件(比如螺丝螺帽等)的货架上,这样的小零件的缺货会影响生产区域的装配作业,而如何补货也是个棘手的问题。
两箱系统的做法是,将零件盒中间加一层隔板,前后各放一袋零件,拆前面的一袋开始用,在后面的一袋下方放一块红色的牌子,标有零件号,也就是看板。
当第一袋用完,从后面的第二袋到前方的时候,第二箱底部的红色看板即呈现,则手工将此红牌插在货架上。
因而便于补货人员在定期巡视时可以查看到什么料缺了而需要补货。
执行这个两箱系统的时候,需要对每个料号的零件的体积和最小起订量、以及单位生产使用量进行一定的计算和平衡,也对物料补给员的巡视时间进行相应的匹配(比如是每两小时巡视一次、还是每天一次)。
而这种实物看板也可以由电子看板来替代。
这种典型的看板的应用,是一种触发信号,对于在生产现场的最低库存和保证不断货的顺畅供应间的平衡下的一个补货的触发信号。
也有做法是把这样的小零件的现场货架外包给供应商,供应商每天有人来负责检查巡视缺货状况,并予以补充。
这种两箱系统的看板方法,促成了生产现场的小零件和使用方和补充方的良性互动,从而得以取得不断货和最低库存间的均衡。
对于工序间的WIP在制品、半成品、原材料的搬运中,看板也是有典型的运用。
为配合JIT的准时生产,只生产需要的量,当生产指令从生产线末端朝前方传递,同一条生产线上的内部看板为不增加额外的浪费而可以省略,因同一条生产线在拉动生产中趋向于单件流,所以每个工位只有一件WIP在制品,当完工的在制品被下一工序取走,即触发此工位的生产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