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指导《心理描写》. 共47页
- 格式:ppt
- 大小:729.50 KB
- 文档页数:47
作文指导——心理描写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心理描写的作用和意义,掌握心理描写的基本技巧。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能力,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
3. 提高学生作文中的心理描写水平,使作文更具生动性和感染力。
二、教学内容:1. 心理描写概述:介绍心理描写的定义、作用和意义。
2. 心理描写技巧:分析心理描写的基本技巧,如细节描写、内心独白、动作表情等。
3. 心理描写实例:欣赏优秀作文中的心理描写片段,分析其表现手法和艺术效果。
4. 心理描写练习:布置相关作文题目,引导学生进行心理描写练习。
5. 作文讲评:选取学生作文中的优秀心理描写片段进行点评和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篇生动有趣的作文为例,引导学生关注作文中的心理描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心理描写概述,使学生明确心理描写的重要性。
3. 分析心理描写技巧,让学生掌握基本描写方法。
4. 欣赏优秀作文中的心理描写片段,让学生感受心理描写的魅力。
5. 布置心理描写练习,让学生动手实践。
6. 作文讲评:选取优秀作文进行点评,分析其心理描写的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加以改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心理描写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掌握心理描写技巧的情况。
3. 学生心理描写练习的成果,如作文中的心理描写是否生动、真实、富有感染力等。
五、教学资源:1. 优秀作文素材库:用于为学生提供心理描写的实例。
2. 心理描写相关理论知识资料:用于为学生讲解心理描写的理论基础。
3. 作文评价标准:用于对学生的心理描写练习进行评价。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作文案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心理描写的作用和技巧。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
3. 练习指导:为学生提供心理描写的练习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
4. 反馈评价:及时给予学生作文评价,鼓励优点,指出不足,帮助学生不断提高。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作文指导——心理描写教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心理描写的重要性,认识到其在作文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心理描写技巧,生动刻画人物内心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积累心理描写素材,提高作文质量。
教学重点:1. 心理描写的方法和技巧。
2. 如何在作文中运用心理描写。
教学难点:1. 心理描写的细腻和真实感的表达。
2. 心理描写与动作、语言、神态等其他描写的有机结合。
二、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分享一篇优秀作文片段,引导学生关注心理描写,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心理描写的方法和技巧:1) 直接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人物的真挚感情。
2) 间接心理描写:通过人物的外部表现,如动作、语言、神态等,展现人物的心理状态。
3) 心理描写与其它描写的结合:灵活运用多种描写手法,使心理描写更加丰富和生动。
3. 实例分析:分析一些优秀作文中的心理描写片段,引导学生体会心理描写的作用。
4. 练习与指导:让学生进行心理描写的实践练习,给予个别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心理描写技巧。
三、课后作业1. 收集一篇自己喜欢的作文,分析其中的心理描写,体会其作用。
2. 结合本节课学到的心理描写方法和技巧,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一篇作文。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心理描写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并在实际写作中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个别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本节课心理描写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在下一节课中,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修改完善的作文,互相学习和借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教案内容拓展1. 心理描写的实用技巧:a) 利用内心独白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b) 通过人物的情绪变化反映心理活动。
c) 借助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突出心理状态。
小学片段作文指导心理描写(精选五篇)第一篇:小学片段作文指导心理描写如何进行心理活动描写生活中,每当我们耳闻目睹一些事的时候,心里总会有些想法,或赞叹,或惊喜,或厌恶,或悔恨……如果如实地把这些想法写出来,就能够展现出自己的性格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中心。
如:课文《三人行》写的是红军过草地时的事情,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面对饥饿、伤痛、劳累的威胁,王吉文先是背着小周在草地中行走,然后他又轮流背着小周和黄元庆两人在草地中更艰难的行走,可王吉文最终因伤势过重、劳累过度倒下了。
这时伤员小周和黄元庆一起拉着已昏迷了的王吉文在茫茫草地中行走……当王吉文苏醒过来时,他看到一行大雁正排成整齐的“人”字形队伍,并且靠得那么紧,慢慢地向南飞去。
他由此想到,红军战士也一定会像大雁那样,团结互助,共同奋斗,奔向胜利的前方。
这段心理描写暗示了我们红军战士一定能克服千难万险,走出草地,取得最后的胜利。
这个象征性的结尾含义深邃,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由此可见,作文中心理活动描写非常重要。
那么怎样才能写好人物的心理活动呢?一、心理活动往往由事情引发生活中,我们每当遇到一些事时,心理总会产生一些想法,便是心理活动。
在作文中把自己的心理活动如实地写出来,能够把人物写“活”,使文章的内容更加突出。
例如:《回家的路上》路灯亮了。
我的心咯噔一下:糟了,这回又晚了。
我慌慌张张地向家里跑去。
一路上,爸爸黑边眼镜后面那双严厉的眼睛,不时地出现在我眼前。
我的心立刻忐忑不安,七上八下的。
我一路小跑,心里不住地埋怨自己:前几天爸爸刚刚说过,放学要直接回家,不要到别处去玩。
可是我刚坚持三天,就又给忘了。
这回爸爸一定会特别生气,说不定还要揍我呢!这时,我放慢了脚步,怎么办?现在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向爸爸承认错误,请他原谅。
想到这儿,我就加快了脚下的速度,飞速地向家里跑去。
这篇短文写的是“我”在回家的路上的心理活动。
片段开头清楚地交待了心理活动产生的原因。
训练五心理描写一、阅读点睛皮鞋(节选)郁达夫①是第二年春天开学的时候了,我们的那位寡母,辛辛苦苦,调集了几块大洋的学费书籍费缴进学堂去后,我向她又提出了一个无理的要求,硬要她去为我买一双皮鞋来穿。
在当时的我的无邪的眼里,觉得在制服下穿上一双皮鞋,挺胸伸脚,得得得得地在石板路大走去,就是世界上最光荣的事情;跳过了一班,升进了一级的我,非要如此打扮,才能够压服许多比我大一半年龄的同学的心。
为凑集学费之类,已经罗掘得精光的我那位母亲,自然是再也没有两块大洋的余钱替我去买皮鞋了,不得已就只好老了面皮,带着了我,上大街上的洋广货店里去赊去;当时的皮鞋,是由上海运来,在洋广货店里寄售的。
②一家,两家,三家,我跟了母亲,从下街走起,一直走到了上街尽处的那一家隆兴字号。
店里的人,看我们进去,先都非常客气,摸摸我的头,一双一双的皮鞋拿出来替我试脚;但一听到了要赊欠的时候,却同样地都白了眼,作一脸苦笑,说要去问账房先生的。
而各个账房先生,又都一样地板起了脸,放大了喉咙,说是赊欠不来。
到了最后那一家隆兴里,惨遭拒绝赊欠的一瞬间,母亲非但涨红了脸,我看见她的眼睛,也有点红起来了。
不得已只好默默地旋转了身,走出了店;我也并无言语,跟在她的后面走回家来。
到了家里,她先掀着鼻涕,上楼去了半天;后来终于带了一大包衣服,走下楼来了,我晓得她是将从后门走出,上当铺去以衣服抵押现钱的;这时候,我心酸极了,哭着喊着,赶上了后门边把她拖住,就绝命的叫说:③“娘,娘!您别去罢!我不要了,我不要皮鞋穿了!那些店家!那些可恶的店家!”④我拖住了她跪向了地下,她也呜呜地放声哭了起来。
两人的对泣,惊动了四邻,大家都以为是我得罪了母亲,走拢来相劝。
我愈听愈觉得悲哀,母亲也愈哭愈是利害,结果还是我重赔了不是,由间壁的大伯伯带走,走上了他们的家里。
⑤自从这一次的风波以后,我非但皮鞋不着,就是衣服用具,都不想用新的了。
拼命的读书,拼命的和同学中的贫苦者相往来,对有钱的人,经商的人仇视等,也是从这时候而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