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
- 格式:pptx
- 大小:17.34 MB
- 文档页数:22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案(精选16篇)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篇1教学目的:1.进一步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3.借助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同伴合作意识。
4.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教具准备:多媒体学具准备:方格纸教学过程: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1.谈话引入复习内容。
师:李白写过《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其实所有的物体都是一样,站在不同的位置或是从不同的方向所看到的形状都可能不同。
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2.出示复习目标。
(1)进一步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3.出示复习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我们小学阶段所学习过的观察物体的知识,思考(1)学习了哪些观察物体的知识?(2)如何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3)如何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所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4)如何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可举例说明)(5分钟后汇报复习收获,看一看哪一位同学汇报的)4.想一想。
学生根据复习指导的提示进行独立整理复习。
5.说一说。
各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其他小组补充说明。
汇报时有的可根据对知识的理解,自己的经验举例说明;有的可能用不同的方法整理出相关的知识。
二、分层练习,巩固新知通过同学们刚才的汇报,看来同学们收获都很多,下面就利用你们所复习到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多媒体出示1.基本练习,巩固新知2.综合练习,应用新知3.拓展练习,发展新知三、全课总结。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观察物体》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概述本单元主要讲解了观察物体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通过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并比较它们的大小、长短、高低等性质,帮助学生培养细致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进而认识和理解事物之间的差异与联系。
二、教学目标1.能够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和属性。
2.能够描述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位置等性质。
3.能够通过观察物体的属性,进行比较和分类。
4.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分类能力与逻辑思维。
三、教学重点1.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
2.比较物体的大小、颜色、属性等。
3.学会描述物体的特征。
四、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围绕观察物体展开教学,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 探究物体的形状: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并能够描述这些形状的特点。
2. 比较物体的大小:通过比较物体的大小,培养学生的大小排序能力,如大、小、长、短等。
3. 分类物体:帮助学生根据物体的不同属性进行分类,提高学生的分类能力与逻辑思维。
4. 观察物体的颜色、位置等属性:学习观察物体的颜色、位置等属性,培养学生的细致观察和描述能力。
五、教学策略1.创设情境:通过教师提供具有代表性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和描述,激发学生的兴趣。
2.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实际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激发思考: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和总结。
4.启发探究:提供不同形状、大小的物体,让学生自主观察与比较,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六、教学方法1.示范引导:教师示范观察和描述物体的方法,并引导学生模仿。
2.互动讨论:通过学生互相分享观察到的信息,促进同学之间的思想交流与合作。
3.小组合作:让学生分成小组,共同观察物体并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4.游戏互动:设计各种观察物体的游戏,增加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
七、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观察物体的能力、描述物体的准确性、思维逻辑性等。
二年级《观察物体》评课稿6篇二年级《观察物体》评课稿6篇二年级《观察物体》评课稿1朱老师的《观察物体》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的一个独立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已掌握了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关系的知识后来学习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判断出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得到的形状,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如果就按目标设计教学,就会显得单调,学生也不会得到持续发展,也不符合“课标”精神,所以本节课中朱老师精心、巧妙设计以观察“小熊”的方位,创设有趣的教学情景,将课堂教学升华、拓展,推向高潮。
经过多次的磨课和试课,评课如下:一、课堂教学中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素材,创设情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察。
本节课教学的一开始朱老师创设了一个有趣、生动的情境,从学生对熟悉的、感兴趣的内容入手。
从猜谜语出示后,再紧紧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那么这节课也就成功了一大半。
所以朱老师选择了以小熊为素材,让学生观察不同方位的小熊,并说说自己所站的位置看到了什么;让学生感到很新奇,把他们的眼球一下子吸引了过来。
紧接着,以四人小组看看桌子上小象的物体,更加刺激了学生。
这时候学生的眼球会盯着小象。
不光是创设的情境抓住了孩子们好奇、好强、爱动手等心理特点,而且朱老师让学生用“我站在小象的,看到小象的。
”在语言上也提醒孩子,在观察物体时,要全面的观察,如有分辨不出左右时,用模仿小象的动作,来分辨。
今天课堂,朱老师的语言很淡定,例如:在揭示小熊玩具时,小朋友们看看老师手里这是什么?学生一致回答,是小熊。
直接进入主题,你们在小熊的哪里?老师在小熊的哪里?再后来请两位学生上台来分别站在小熊的左右两侧,出示课件,问,哪位同学看到的图与课件上的哪一副图是一致的,学生纷纷举起手,请几位学生分别说出谁站在小熊的哪一面。
这时,用小熊的的右手举着,左手放着,这样让孩子好分辨出左右面;最后,把小熊的两手都放下来,让学生分辨,这样会比较有难度,这时,学生必须要知道小熊的左右手的方位,否则就不知道你所占的是小熊的哪一面。
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教案四篇二班级上册《观测物体》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不同角度观测同一个物体,体验角度不同,看到的物体不同,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2、通过观测各种物体,援助同学建立空间观念教学重难点1、角度不同,看到的物体外形不同,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2、培育同学的空间观念教学预备:小象的玩具模型,图涂有不同颜色的长方形盒子,杯子,三张抽象的杯子图片同学自备一个小玩具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大家在暑假的时候有没有去旅游呢,说一说你去过哪些地方吧。
暑假的时候,我们的三位小伙伴,毛毛,调皮,奇奇也去旅行了。
他们来到了印度。
印度最出名的动物呢,是大象。
这一天他们也看到了一头大象。
〔出示大象玩具〕毛毛说:“我看到一扇门上挂着一条尾巴。
”调皮说:“我发觉一堵墙上有一只耳朵。
”奇奇兴奋的说:“我看到了一头可爱的大象两只呼扇唿扇的耳朵,还有长长的鼻子。
”为什么同样一头大象,三个小伙伴看到的确是完全不同的画面呢?生答:由于观测的角度不同,他们看到的都不是完整的大象。
我们要全面了解一个物体,需要全面观测这个物体,学会观测物体。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观测物体吧。
〔板书课题:观测物体〕二、探究新知1、〔出示长方形盒子〕现在老师手中有一个盒子,它是什么外形的呢?生答:长方体大家认真观测这个长方体,它的每个面的颜色是一样的吗?〔转动长方体〕它有哪几种颜色呢?〔板书:黄、红、白、绿、蓝、黑〕老师手拿盒子,分别提问距离相差很远的小伙伴,在你的位置上你一次能看到几种颜色?〔板书几个小伙伴的答案,并按种类多少将其归类〕〔老师手指黑板上的答案〕为什么有的小伙伴看到的是三种颜色,而有的'小伙伴看到的却是两种甚至只有一种呢?生答:观测角度不同那大家认真想想:我们一次最多可以看到几种颜色呢?生答;3种那只看到一种颜色或者两种颜色的小伙伴要怎样才能看到三种颜色呢?生答:转动长方体,或转变观测角度3、现在拿出你自己的玩具,自己来亲身体验观测的乐趣吧。
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教案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教案(精选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知道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辨认、想象、推理等活动,初步掌握全面、正确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丰富的活动中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的和谐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目标解析这节课是学生在一年级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空间方位之后,第一次接触观察物体的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用眼观察、用口描述、用心体验,亲身经历知识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学会辨认从前面、后面、左侧面、右侧面等不同方位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为进一步学习立体几何知识奠定基础。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四、教学准备课件,四张熊猫玩偶图片,每组一个熊猫玩偶、茶缸。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故事激趣(1)课件播放:盲人摸象。
(2)引发问题:同学们为什么觉得好笑呢?他们看到的大象真的不一样吗?(3)学生交流:这几位盲人只摸到大象的一部分,所以说不出大象的全貌。
2.揭示课题在生活中,我们该怎样观察物体,才有可能做出符合实际的判断。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忧考准备了《苏教版⼩学⼆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案三篇》,供⼤家参考!篇⼀ 教学⽬标: 1.通过让学⽣观察实物,使学⽣初步体会从不同⾓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培养学⽣空间相象能⼒,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形状的活动,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3.激发学⽣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的合作意识,体验数学与⽣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正确辨认从不同侧⾯(左侧⾯、右侧⾯)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准备: 每个⼩组:四本语⽂读本(或别的书)、娃娃、从四个不同⾓度拍摄的四本《语⽂读本》的照⽚、从四个不同⾓度拍摄的娃娃的照⽚; 教师:杨桃、从上⾯拍摄的四本《语⽂读本》的照⽚、从四个不同⾓度拍摄的学⽣照⽚、若⼲从不同⾓度拍摄的⽣活物品照⽚。
教学过程: ⼀、激趣导⼊: 学们认识⽼师⼿上的这个⽔果吗?对,杨桃。
今天⽼师就要给⼤家讲⼀个画杨桃的故事。
画杨桃的故事:⼀天,美术⽼师带来了杨桃让⼤家仔细观察之后把它画下来,淘⽓也画了⼀张。
同学们看了都笑话他说:这哪是杨桃啊,分明是颗五⾓星啊! ⽼师⾛过去看了看,不但没有批评淘⽓,还表扬他观察很仔细,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从杨桃的两端去观察,杨桃看起来就像个五⾓星) 杨桃从不同的⾓度去观察看到的情况不⼀样,那其他物体从不同的⾓度去观察看到的情况是不是也不⼀样呢?今天我们就来⼀起学习:观察物体。
⼆、探究体验 1.活动⼀:观察物体找图⽚(体会从不同⾓度观察物体看到的情景有时不⼀样)。
(1)观察找照⽚:在每个⼩组的桌上都摆了四本语⽂读本和⼀些照⽚,四位同学坐在不同的位置,请从你的位置仔细观察,然后把你观察到的图像从这些图⽚中找出来,放到⾃⼰的⾯前。
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数学题一、观察物体练习题。
1. 下面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连一连。
- 有一个正方体,前面画了一个笑脸,左面画了一个哭脸,上面画了一个星星。
小明站在正方体的前面,小红站在正方体的左面,小刚站在正方体的上面。
解析:小明站在正方体前面,所以他看到的是前面的笑脸;小红站在左面,看到的是左面的哭脸;小刚站在上面,看到的是上面的星星。
所以连线为:小明 - 笑脸,小红 - 哭脸,小刚 - 星星。
2. 从不同方向观察下面的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是什么?填一填。
- 一个长方体,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高是2厘米。
从前面看,看到的是()形,长是()厘米,宽是()厘米。
解析:从前面看长方体,看到的是长方形。
长是长方体的长5厘米,宽是长方体的高2厘米。
答案为长方、5、2。
3. 观察下面的物体,在括号里填上“正面”“侧面”或“上面”。
- 一个圆柱体,底面直径是4厘米,高是3厘米。
从()看是一个长方形,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
解析:从侧面看圆柱体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是底面圆的直径4厘米,宽是圆柱体的高3厘米。
所以答案是侧面。
4. 下面这些图分别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填“前”“左”或“上”)- 有一个组合体,由一个正方体和一个长方体组成,正方体在下面,长方体在正方体的上面靠右边一点。
从左边看过去,能看到正方体的一个侧面和长方体的侧面一部分;从上面看,能看到正方体的上面和长方体的上面;从前面看,能看到正方体的前面和长方体的一部分前面。
- 给出了三幅图,第一幅图是能看到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的一部分(左视图),第二幅图是能看到两个长方形(俯视图),第三幅图是能看到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的一部分(正视图)。
解析:第一幅图是从左看到的,因为从左边看是这种形状;第二幅图是从上看到的,符合从上面看的形状;第三幅图是从前看到的。
所以答案依次为左、上、前。
5. 观察下面的立体图形,从正面看是什么形状?画出来。
- 一个由两个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两个小正方体是前后放置的。
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一):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知识与技能:1.能够运用观察物体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勇于尝试的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并能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观察物体的方法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资源•实物模型或图片(如积木、玩具、家具等)。
•多媒体课件(包含观察物体的动画、解题示范等)。
•练习题或问题卡片。
教学结构设计1.复习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复习之前学过的观察物体的知识和方法。
•创设一个与观察物体相关的实际情境,如“家具摆放”或“玩具组合”等,引入课题。
2.初读课文识记生字•由于本节课不涉及特定的生字识记,此环节可省略。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例题,理解题目要求和背景。
3.整体感知理清层次•分析例题,让学生明确问题的关键点和解决思路。
•引导学生梳理解题步骤,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框架。
4.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运用观察物体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并分享各自的想法和策略。
•动手实践:让学生动手摆放实物模型或图片,观察并描述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状,并尝试解决问题。
•展示交流:每组选派代表展示自己的解决方案,并进行班级交流。
5.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学习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其他与观察物体相关的实际问题,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
板书设计《观察物体(一):解决问题》一、复习引入观察物体知识回顾实际问题情境引入二、整体感知问题关键点分析解题步骤梳理三、教学活动小组讨论策略动手实践观察展示交流分享四、总结拓展解题方法总结相关问题拓展课后反思•反思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表现,是否能够准确运用观察物体的方法,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教案第【1】篇〗<<观察物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过程与方法:借助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同伴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2、帮助学生树立从小仔细观察事物,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3、对学生进行保护珍稀动物、关心集体的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教学难点: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准备:实物,不同角度观察到的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师:我听说咱们班的同学都特别喜欢动物,是吗?现在大家的脑海中肯定都出现了许多动物的图像吧!下面咱们看看哪位同学的眼力最棒!课件出示动物身体一部分的,学生猜测。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对这些动物不仅认识,还能抓住他们的特征,平时肯定看得特别仔细和认真。
用眼睛仔细、认真的看这就叫“观察”。
师:今天我想和同学们一起上一节观察课——观察物体。
(随机板书:观察物体)同学们只要仔细、认真的观察,每个人都会成为小小观察家的。
有信心吗?老师这里有一张给小鸭子照的照片,请全班同学认真观察照片,说一说你知道这些照片摄影师站在小鸭子的什么位置,照的是小鸭子的哪一面?质疑:刚才同学们都说地非常好,不过老师有个疑问,为什么都是照着同一只鸭子,可是每张照片都不一样呢?揭题:说得真好!要拍出精彩的照片,就得仔细观察物体,从各个角度去观察,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二、激发兴趣,合作求知1.构建新知。
(1)本位观察:谈话:(出示熊猫)这是什么?(这是我们的国宝熊猫)要求:老师为每一组也准备了一只熊猫,请每个同学仔细观察,你看到了这只熊猫的哪一面,是什么样子?(课件出示从正面、左侧面、右侧面、背面拍摄的熊猫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