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体系(1)
- 格式:ppt
- 大小:1.67 MB
- 文档页数:10
当前国际形势下的国际货币体系在当前国际形势下的国际货币体系中,各国之间的金融交流和国际贸易活动显得尤为重要。
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各国之间进行货币交换和结算的体系,通过货币的发行、汇率的确定以及金融机构的运作等,促进着国际贸易的发展。
然而,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货币体系面临着一些挑战和调整的需求。
首先,当前国际形势下的国际货币体系面对的挑战之一是货币波动的风险。
在国际贸易中,各国之间的货币汇率波动可能会导致贸易成本的增加和市场不确定性的加剧。
特别是对于那些依赖国际贸易的国家来说,汇率变动可能会对其经济造成较大的影响。
因此,国际货币体系需要寻找一种机制来稳定汇率,减少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
其次,国际货币体系还面临着全球金融安全的挑战。
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和金融创新的加速推进,全球金融市场日益紧密地相互联系在一起。
然而,金融危机的发生和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给国际货币体系带来了很大的风险。
因此,建立和完善金融监管机制,加强国际金融合作,是当前国际货币体系需要面对的重要任务之一。
另外,国际货币体系还需要应对全球经济治理结构调整的挑战。
当前,全球经济实力的转移和新兴市场国家崛起的趋势不可忽视。
这也使得国际货币体系需要适应新的国际经济格局,加强与新兴市场国家的合作,并促进国际货币体系的民主化和权力结构的合理调整。
为了应对当前国际形势下的国际货币体系挑战,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力求推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和完善。
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加强沿线国家间的互联互通,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并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同时,中国也提出了建立多极化、稳定、可持续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构想,不断深化与其他国家的金融合作,推动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和创新。
总的来说,当前国际形势下的国际货币体系面临着各种挑战和调整的需求。
汇率波动的风险、全球金融安全问题以及全球经济治理结构调整等都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去解决。
通过加强国际金融合作,改革和完善国际货币体系,我们才能更好地推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实现共赢发展。
国际货币体系引言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全球经济体系中的货币交易和汇率制度。
它提供了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的基础,对于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国际货币体系的定义、发展和未来前景。
定义国际货币体系是一种构成全球经济体系的货币和汇率安排。
它涉及到国家之间的货币交易、汇率确定和国际支付协定。
国际货币体系的目标是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并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支持。
发展历程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金本位制度。
该制度将货币与一定量的黄金挂钩,以确保稳定的汇率和货币价值。
然而,由于金本位制度的局限性,例如供应量受限和国际支付不便,20世纪初逐渐演化出了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以美元为基础货币。
根据该体系,各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而美元则与黄金挂钩。
这种固定汇率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全球贸易和金融合作。
然而,由于美国经济的衰退和美元过度发行,布雷顿森林体系在1971年解体。
解体后,国际货币体系经历了一段混乱的时期,各国尝试了不同的汇率制度,包括浮动汇率和固定汇率。
20世纪70年代末,为了避免金融危机和货币波动,工业化国家达成了华盛顿协议,推动了流动性的合理分配和汇率的稳定。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国际货币体系也在不断演变。
目前,主要的国际货币体系包括浮动汇率制度、区域货币联盟和全球储备货币。
浮动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度是指国家之间的汇率由市场供求决定。
在此制度下,货币的价值会随着市场需求和供应的变化而波动。
这种制度具有灵活性和自主性,可以帮助国家应对外部冲击,但也可能导致汇率的波动和不稳定。
浮动汇率制度的代表是根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国际货币基金章程》所制定的汇率体系。
根据这一体系,各国可以自主决定自己的汇率政策,但同时需要遵守IMF的政策建议和监管。
区域货币联盟区域货币联盟是指一组国家共同采用相同的货币政策和汇率安排。
这种制度可以在区域内促进贸易和经济合作,并减少汇率波动的风险。
第一节SDR框架下的国际货币法律制度一牙买加体系与人民币国际化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IMF于1972年7月成立了研究国际货币制度改革的专门委员会,并于两年后提出了“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纲要”。
[1]1976年1月,IMF下的国际货币制度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举行会议,达成了《牙买加协议》,该协议奠定了新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基础。
而后该临时委员会通过了《IMF协定第二修正案》,新的国际货币体系由此形成。
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相比,牙买加体系中美元的地位虽然有所削弱,但是仍然是这一体系的核心货币。
处于牙买加体系外围的主要有两类国家:一是如东亚国家等出口导向型国家,因为这些国家在对美国出口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并利用这些外汇储备购买了美国国债等资产,使美元回流到美国;二是欧洲国家和拉美国家,由于这些国家购买了大量美国政府或者公司的金融资产,美国借此机会向其国内投入了大量的真实资本,并将这些资本用于投资其国内建设或者对外贸易。
由此,20世纪后半期的牙买加体系表现出美元主导的特征。
(一)牙买加体系的主要内容和运行状况1.牙买加体系的主要内容牙买加体系涉及黄金、汇率、国际收支等一系列问题,其内容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① 推行黄金非货币化,以及强调SDR的国际储备地位。
该体系明确否决了黄金作为国际货币的地位,表现为:第一,删除了与黄金有关的条款,取消了黄金的官方定价,各国可以按照市场规律以协定好的价格进行黄金自由交换;第二,删除了黄金作为债权债务清算工具的强制要求,各成员国之间以及IMF与成员国之间可以以其他方式清算债务,同时IMF也会通过合理的手段在一定期限内放弃手中持有的黄金;第三,强化了SDR在国际货币储备体系中的地位,扩大了其使用范围,并完善立法,同时规定开立有SDR账户的国家可以用其SDR偿还IMF的贷款[2],作为偿还债务的担保,SDR可被IMF成员国用于向IMF借贷。
② 允许成员国自由选择、制定和调整汇率,使浮动汇率制合法化。
国际货币体系的研究与分析在当今全球化世界中,国际贸易和金融交流已经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货币体系作为金融机构的基础,对全球经济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国际货币体系的研究与分析进行探讨。
一、国际货币体系的概念和发展历程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国际支付和储备的总体机制,其核心目的是为了促进国际货币交易和金融整合。
其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在早期,黄金兑换标准是国际货币体系中最为普遍的形式。
在黄金兑换标准下,各国之间的货币汇率直接根据黄金的固定价值进行计算。
但随着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的失衡,美元作为世界上主要的储备货币逐渐开始替代黄金地位。
1971年美国突然宣布将美元与黄金脱钩,布雷顿森林体系结束,随后国际货币体系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而如今,国际货币体系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各种新型机构的兴起也逐渐改变了传统的国际货币体系结构。
例如,互联网金融正在快速成为一个新的重要角色,数字货币也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
二、国际货币体系的重要性和意义国际货币体系的重要性在于其直接影响着全球经济发展和政治关系。
国际货币体系的调整将涉及到国内和国际的金融市场以及货币管理政策。
货币体系的改变将会导致汇率的变动、通货膨胀和经济危机的发生。
当发达国家的货币价值波动时,其它国家也会受到影响。
理论上,一个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能够促进全球贸易和金融互动,降低汇率波动,促进投资和雇佣的增长。
当不稳定的货币体系与强劲的经济体相遇时,会导致恶性循环。
通货膨胀和汇率下跌会使得经济体失去信心并且增加其政策的不确定性,从而产生经济衰退。
三、国际货币体系的结构和机制国际货币体系的结构和机制是由各个国家之间的货币协议,以及各种金融和贸易组织、机构和规定所构成。
现实中的国际货币体系一般由发达国家所主导。
而且,货币体系的稳定性和发展并不是独立的,而是和各种外部因素(例如恐怖主义、能源危机)直接相互关联的。
在21世纪的国际货币体系中,各种政治上的诉求和国别间的影响已经成为了一种显性特征。
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课程标准学习目标了解中外历史上货币发行和使用情况,以及现代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1.从时空观念角度了解中国货币演进的历程。
2.了解近现代金本位制度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本情况,从唯物史观角度分析世界货币体系形成的原因。
3.从史料实证角度了解二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认识其对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以及强化美国经济霸权地位的作用。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1.古代货币(1)古代最初被用作货币的可能是海贝。
(2)大约在商朝后期,开始出现铜铸币________。
(3)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分别使用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等多种样式的铜铸币。
币制较乱(4)秦朝:统一为圆形方________孔钱,在此后被长期沿用。
(5)北宋: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________”。
纸币作为辅币,与铜钱兼行。
(6)元朝:将纸币作为单一流通货币来发行,称为“________钞”。
(7)明朝:铜钱与纸币并行。
自明朝中期起,白银________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
(8)清朝: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兼用。
2.近现代货币时期概况【概念阐释】▲货币随着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交换衍生的一般等价物,反映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情况。
▲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
【知识拓展】纸币在中国古代未能广泛流通的原因(1)官方滥发,失去民信。
01目标任务02预习导学探究一 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材料一 汉初仍使用秦制半两钱(重12铢),由于民间私铸,以致出现荚钱(重3铢)。
市场混乱物价飞涨。
为此,汉武帝颁布了盗铸金钱者死罪令,诏令各郡国铸行“元狩五铢钱”,但各郡国所铸五铢钱都有偷工减料、不够五铢重的现象,而且越晚越粗劣。
本来汉武帝改铸五铢钱的目的是树立信誉,稳定金融,以彻底解决私铸问题。
但各郡国官吏习惯难改,依旧中饱私囊。
元鼎二年,汉武帝诏令收回各郡国的铸币权,中央政府安排在长安上林苑统一铸造。
第30讲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考点1|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知识整合·厘清史实]一、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1.背景(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系。
(2)美国经济实力空前膨胀,企图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3)防止战争悲剧重演,规划战后世界经济秩序的需要。
2.内容(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要任务是稳定国际汇率,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
在货币问题上促进国际合作,对在国际收支上出现暂时困难的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
(2)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又称世界银行,成立初期致力于战后的欧洲经济复兴,后来则转向全球性的发展援助,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
3.特征(1)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美元充当黄金的等价物或代表。
(2)国际货币基金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的汇率。
4.影响(1)对世界: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2)对美国: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
[教材补遗]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弊端及解体1.原因(1)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2)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促使各国开始认识到国际贸易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
2.标志1947年,美国、中国等23个国家在日内瓦签署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3.宗旨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在实施互惠和非歧视的基础上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
4.影响客观上创造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
三、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1.三大支柱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
2.影响调整了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是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的反映。
[素养1—时空观念]1.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2.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素养2—史料实证]►探究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与瓦解史料一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的30多年中,这个世界一直是事实上的美元本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