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厂环境管理规程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2
药企生产车间洁净区清洁卫生管理规程一、目的 Purpose本规程规定了药企生产车间洁净区的清洁、消毒、灭菌标准操作程序。
二、适用范围 Scope适用于药企生产车间车间洁净区清洁、消毒、灭菌操作。
三、责任 Responsibilities1.药企生产车间所有清洁洁净区的人员均需遵守本规程。
2.质量保证部负责洁净区清洁过程及结果的监督。
四、内容 Content1. 清洁用具1.1 洁净区清洁使用专用清洁用具,应采用不易掉毛、落屑的材质。
1.2 不同区域和部位的清洁用具应分开使用,不得混用,不同区域的清洁器具应定期更换,更换频率不得低于最低更换频率的要求,详见下表:1.3 不同洁净区的清洁器具应分开使用和存放在洁具间,以免交叉污染。
2. 清洁顺序原则2.1 洁净区与设备之间应先清洁厂房后清洁桌椅,最后清洁设备。
2.2 洁净区的清洁顺序是先顶棚,后墙面,最后地面。
2.3 洁净区清洁时应先清洁洁净度高的地方。
2.4 设备清洁顺序是先内后外,先上后下。
3. 洁净区的清洁方法3.1 把洁净抹布浸没在消毒剂桶内,浸没时间不少于5秒。
将浸泡消毒液的洁净抹布夹在万向擦上。
3.2用万向擦紧贴顶棚、墙面或地面末端的一头开始往前推,如果遇到拐角,在拐角处万向擦90度拐弯继续往前推,推到另一头末端的时候万向擦180度旋转,万向擦头之前三分之一处重合之前所拖过的轨迹往回拖。
3.3 在拖擦过程中,如果抹布已经不能托擦出明显的消毒液痕迹,则需要润洗抹布。
把抹布浸没在消毒剂桶内,在消毒剂桶内上下荡洗,荡洗次数不少于10个来回。
3.4 直至顶棚、墙面或地面完全被拖擦到,表面无污渍痕迹为止。
3.5 特殊处理:如果墙面或地面有顽固污渍,用万向擦夹洁净抹布难以擦除,用洁净抹布沾消毒剂擦拭。
4. 桌椅的清洁方法4.1 把洁净抹布完全浸泡在消毒剂中至少5秒,用手揉搓不少于5次,用手拧干。
4.2 擦拭桌面或椅子的表面,顺序是从上往下。
4.3 当洁净抹布擦拭时不能擦出明显水迹时需冲洗浸泡,用手揉搓不少于5次。
目的:规范厂区环境卫生、绿化的管理。
适用范围:厂区公共卫生和厂区绿化。
责任:厂区清洁工、绿化人员对本规定的实施负责。
厂区办公室负责人对本规定的有效执行承担监督检查责任。
内容:1.厂区环境卫生、绿化情况由厂区办公室负责人监督管理。
同时由厂公共卫生检查小组对全厂的公共卫生进行监督。
公共卫生检查小组由生产厂长、车间主任、质管部部长、厂区办公室、安全负责人组成。
检查小组每周检查一次,时间每周末下午,检查结果记录在《厂区环境卫生、绿化检查记录表》,记录内容为:检查内容、卫生状态等。
文件编码为:SOR-FE-006-002.厂区的环境卫生以及室内的公共卫生,实行分区分人负责制。
3.厂区内汽车应在指定地点定量放置。
4. 各部门的垃圾运送到垃圾池集中堆放,不得在厂区其它任何地方乱倒乱放。
垃圾在运送过程要密闭,避免污染周围环境。
5.厂区道路不得随意堆放物品,必须保证其畅通无阻,清扫过程必须洒水(下雨天除外)。
每天至少清扫一次。
6.厂区排水明渠,必须每天清理一次,每周用自来水冲洗一次,暗沟每季清理一次,每月用自来水冲洗一次。
废物阻留闸栅的放置能有效阻留废物,被阻留废物要及时清理,使排水畅通。
7. 公用卫生间必须每天清洁一次,清洁范围包括天花、墙面、地板、门窗、便斗以及洗手池等,有污迹的地方可选用清洁剂进行清洁,直至无任何污迹为止。
公用卫生间的管理按《洗手间卫生管理规定》(SMP-CS-008-00)进行;公用卫生间的清洁按《洗手间清洁标准操作规程》(SOP-CS-010-00)进行。
8. 办公室内卫生主要由办公人员自行负责。
办公桌、椅、办公用品必须摆放整齐,每天清洁一次。
天花、地面、门窗卫生主要由清洁工负责,天花、墙壁每月清洁一次,门窗每周清洁一次,地面每天清扫、拖洗一次。
9.各幢楼房的楼梯、非生产区内的走廊必须每天洒水清扫、拖地一次,天花、墙壁每周清洁一次。
应保持楼梯、走廊无废物,无污迹。
10. 各幢楼房的顶楼每周用水冲洗一次,地漏、排水渠畅通无阻。
药厂环保工程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药厂环保工程管理,提高环保设施运行效率,降低环境污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药厂环保工程的建设、运行、维护和管理。
第三条本公司环保工程管理工作应遵循合法、合规、科学、高效的原则,确保环保设施正常运行,满足国家和地方环保要求。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本公司设立环保工程管理领导小组,由总经理担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环保工程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公司环保工程的决策、指导和监督工作。
第五条环保工程管理部门负责公司环保工程的日常管理工作,主要职责如下:1. 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环保法律法规,组织制定环保工程管理制度和工作计划。
2. 组织环保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确保环保设施达到设计和验收标准。
3. 监督环保设施的运行,确保其正常工作,并对运行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
4. 定期对环保设施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施安全、可靠、高效。
5. 组织环保设施的改造和升级,提高环保设施的运行效率和环保效果。
6. 组织环保知识的培训和宣传,提高员工的环保意识和操作技能。
7. 组织环保事故的应急处理,防止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
第三章环保设施建设与管理第六条环保设施建设应遵循国家环保法规和标准,结合公司生产特点,采用先进、可靠、高效的环保技术。
第七条环保设施的设计、施工和验收应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的环保要求进行,确保设施达到设计和验收标准。
第八条环保设施运行前,应进行试运行和调试,确保设施正常工作,满足环保要求。
第九条环保设施运行期间,应定期进行监测和评估,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和升级。
第十条环保设施的维护和保养应按照设施运行要求进行,确保设施安全、可靠、高效。
第四章环保设施运行与监督第十一条环保设施运行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设施正常工作,降低环境污染。
第十二条环保设施运行期间,操作人员应做好运行记录,包括设施运行参数、监测数据、维护保养情况等。
制药厂环境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一、引言制药厂作为一个化学工业企业,其生产过程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等污染物。
为了确保制药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制药厂需要设定合理的环境目标指标,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来实现这些目标。
二、环境目标指标1.废气排放目标指标:-降低废气排放的浓度及污染物含量;-提高废气处理设施的运行效率;-减少VOCs等有机污染物的排放。
2.废水排放目标指标:-降低废水排放的COD、BOD、氮、磷等污染物浓度;-提高废水处理设施的处理效率;-减少对周边水体的负面影响。
3.固体废弃物目标指标:-实现废弃物分类收集、资源化利用和最小化处理;-降低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减少对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
三、管理方案1.废气管理方案:-安装和使用先进的废气净化设备,如脱硝装置、除尘器等,以降低废气中污染物的浓度;-定期对废气处理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引入清洁能源,如天然气或电能替代煤炭或重油,以减少废气排放。
2.废水管理方案:-安装和使用高效的废水处理设施,如生物处理系统、膜分离装置等,以降低废水中污染物浓度;-建立废水监测系统,定期对废水排放进行监测和分析,确保达到排放标准;-推广循环水利用、雨水收集等措施,减少对自然水资源的消耗。
3.固体废弃物管理方案:-实施废弃物分类,建立分类收集和处理系统;-鼓励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如废水处理中产生的污泥可以做有机肥料或发电用;-定期进行固体废弃物产生量的监测和评估,制订减量计划。
四、管理措施1.加强员工环境保护意识培训,确保员工能正确操作废气、废水及固体废弃物处理设施;2.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制定环境保护相关政策和规章制度,并定期进行内部审核和外部认证;3.与相关环境保护机构合作,共同开展环境监测和评估,确保制药厂的环境行为符合法律法规要求;4.报告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相关数据,接受政府和公众的监督。
五、总结制药厂环境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卫生管理规程河南仲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目录1.卫生管理规程SMP-QJ-0012.厂区环境卫生管理规程SMP-QJ-0023.消毒剂、清洁剂配制使用管理规程SMP-QJ-0034.机房卫生管理规程SMP-QJ-0045.厂区绿化管理规程SMP-QJ-0056.非洁净区环境卫生管理规程SMP-QJ-0067.洁净区环境卫生管理规程SMP-QJ-0078.非洁净区工艺卫生管理规程SMP-QJ-0089.洁净区工艺卫生管理规程SMP-QJ-00910.非洁净区个人卫生管理规程SMP-QJ-01011.洁净区个人卫生管理规程SMP-QJ-01112.生产区域卫生实施管理规程SMP-QJ-01213.特殊清洁管理规程SMP-QJ-01314.卫生状态标记管理规程SMP-QJ-01415.工作服管理规程SMP-QJ-01516.物料进入生产车间管理规程SMP-QJ-01617.生产区卫生间管理规程SMP-QJ-01718.淋浴间卫生管理规程SMP-QJ-01819.器具室卫生管理规程SMP-QJ-01920.洁具间卫生管理规程SMP-QJ-02021.更衣室卫生管理规程SMP-QJ-02122.车间排水系统卫生管理规程SMP-QJ-02223.车间中控室卫生管理规程SMP-QJ-02324.员工餐厅卫生管理规程SMP-QJ-02425.防鼠、防虫管理规程SMP-QJ-02526.行政办公楼卫生管理规程SMP-QJ-02627.杀虫剂使用管理规程SMP-QJ-027卫生管理规程目的:建立卫生标准确认、实施、监控的标准工作程序、保证卫生措施有效地实施,防止交叉污染和微生物污染。
范围:环境卫生、工艺卫生、个人卫生、厂房卫生。
职责:质量保证部负责人、车间负责人、管理人员、操作员(清洁员)、实施部门负责人。
内容:1.卫生管理标准依据国家法定标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建立相应的卫生管理标准即各项卫生管理规程,经批准后予以实施。
生物药厂洁净车间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生物药厂洁净车间的管理,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和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生物药厂洁净车间的管理工作。
三、管理目标生物药厂洁净车间的管理目标是确保洁净车间内的生产过程达到国家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保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四、管理原则1.依法合规:生物药厂洁净车间的管理应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格依法合规。
2.科学规范:遵循科学的管理原则和规范,做到高效、安全、清洁。
3.质量为先:以产品质量为核心,确保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
4.人性化管理:关注员工的生活和工作,倡导人性化管理,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
五、车间环境管理1.洁净度测试:对洁净车间进行定期的洁净度测试,确保洁净度符合国家标准。
2.空气质量管理:定期对空气质量进行检测,确保车间内空气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3.噪音、光照管理:控制车间内的噪音和光照,保持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4.清洁管理:定期进行车间清洁,确保车间内环境的整洁和清洁。
六、人员管理1.培训教育:对车间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工作技能和知识水平。
2.工作流程管理:制定标准的工作流程,确保每个工作岗位的工作都按照标准流程进行。
3.岗位责任管理:明确每个员工的岗位责任,做好岗位责任的转交和交接工作。
4.安全生产管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做到安全第一,做好事故预防和应急救援措施。
七、设备管理1.设备维护管理:对车间内的设备进行定期的检修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2.设备更新管理:对老化和陈旧的设备进行更新,确保车间内的设备处于良好的状态。
3.设备清洁管理:对车间内的设备进行定期的清洁,保持设备的整洁和卫生。
八、质量管理1.原料检验管理:对进入车间的原料进行严格的检验,确保原料的质量符合标准。
2.生产过程控制:对生产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确保产品质量稳定。
3.产品质量检验:对生产出来的产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一、总则为了确保药厂洁净区的洁净度,维护生产环境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高产品质量,保障员工健康,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药厂内的所有洁净区,包括生产车间、实验室等各种洁净区域。
三、洁净区等级根据生产工艺的要求和需要,药厂洁净区分为不同的等级,主要包括:1. 超洁净区:主要用于高端药品生产,要求非常高的洁净度和温度控制,必须经过严格的管理和监控。
2. GMP洁净区:符合GMP要求的洁净区,适用于一般药品生产。
3. 普通洁净区:适用于一般药厂的生产车间和实验室,要求较高的洁净度和管理要求。
四、洁净区进入管理1. 所有进入洁净区的人员,必须进行相关的培训,了解洁净区的等级和要求,穿戴相应的洁净服装和鞋套,佩戴口罩和帽子。
2. 进入洁净区前必须进行手部消毒,并接受洁净区的相关规定和注意事项。
3. 进入洁净区的人员要保持安静,不得随意移动设备和物品,不得在洁净区内吸烟、吃东西和喝水。
五、洁净区环境管理1. 洁净区要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洁净度和空气质量。
2. 洁净区内的设备和工具必须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正常运转。
3. 洁净区内的废弃物和产生的污染物必须及时清理和处理,不得乱丢乱放。
六、洁净区物品管理1. 洁净区内的物品必须按照规定的位置摆放,不得堆放过高或乱放。
2. 凡是进入洁净区的物品,必须经过洁净区负责人的检查和确认,确保洁净度不受影响。
3. 严格控制洁净区内的噪音和振动,以免对生产和产品质量产生影响。
1. 洁净区内必须配备相关的消防设施和急救设备,保障员工的安全。
2. 洁净区内必须对有害物质和危险品进行严格管理,不得随意使用和存放。
3. 洁净区内必须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评估,确保安全措施的有效性。
八、洁净区人员管理1. 洁净区内的人员必须按照规定的人员流动方式行走,不得随意进入禁止区域。
2. 洁净区内的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和安全制度,不得违反相关规定。
3. 洁净区内的人员必须遵守洁净区内的管理规定,确保生产环境的洁净度和安全性。
药厂卫生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保障员工的健康、生产用药的安全,提高药品生产质量,维护药品生产基地的卫生环境,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药厂生产过程中的卫生管理工作。
三、管理责任1、总经理对本制度负总责。
2、药厂卫生管理部门具体负责本制度的具体实施。
四、设施环境1、厂房内部应保持干净整洁,不得堆放杂物;地面要保持干燥,通风,排水要畅通。
2、厂房内部应配备洗手间,手部清洁液等清洁设施,以方便员工保持个人卫生。
3、药厂应配备专门的废物处理设施,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废物处置。
4、生产设备的清洁和消毒要符合相关的标准和程序。
五、员工健康管理1、药厂应对员工进行健康检查,确保患有传染病的员工不参与生产工作。
2、员工应定期进行个人卫生培训,严格遵守个人卫生规范。
3、员工生产过程中应佩戴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避免污染产品。
六、卫生监督检查1、药厂应定期进行卫生巡查,确保生产场所的卫生情况良好。
2、对于发现的不符合卫生规定的问题,应及时整改,并建立整改记录。
七、食品药品生产环境监测1、对药品生产环境进行定期监测,确保环境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2、对生产环境中的微生物进行监测,确保生产环境的卫生安全。
八、卫生管理的记录和存档1、药厂应对卫生管理情况进行记录和存档,保留一定的时间。
2、对于卫生管理的不合格情况,应记录并进行处理。
九、卫生管理的培训1、对药厂相关员工进行卫生管理培训,保证员工对卫生管理制度的理解和执行。
2、定期进行卫生管理制度的复习和培训。
十、卫生紧急处理1、卫生紧急处理应建立应急方案,定期进行紧急处理演练。
2、对于突发的卫生事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保障药品生产的安全。
十一、卫生管理的奖惩制度1、对于认真执行卫生管理制度,维护生产场所卫生的员工,应给予奖励。
2、对于违反卫生管理制度,影响生产的员工,应给予相应的处罚。
综上所述,药厂卫生管理制度是药厂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保障药品的质量和员工的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前言为确保药厂生产环境的卫生、安全,保障药品质量,防止药品污染,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药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卫生制度。
二、卫生责任1. 药厂全体员工应遵守本制度,保持工作环境的清洁、整洁。
2. 各部门负责人应负责本部门的卫生工作,确保本部门卫生符合要求。
3. 人力资源部门负责组织员工进行卫生培训,提高员工的卫生意识。
三、卫生管理1. 工作区域卫生(1)各工作区域应保持地面、墙壁、天花板等设施清洁,无污垢、蜘蛛网、灰尘等。
(2)操作台、仪器设备等应定期擦拭,保持干净。
(3)废弃物应分类存放,并及时清理。
2. 生产车间卫生(1)生产车间应保持整洁,无杂物、垃圾。
(2)生产设备、工具应定期清洗、消毒,确保无菌。
(3)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应分类存放,并及时清理。
3. 办公室卫生(1)办公室应保持整洁,桌面、地面等设施无污垢、灰尘。
(2)电脑、打印机等设备应定期擦拭,保持干净。
(3)废弃物应分类存放,并及时清理。
4. 卫生设施(1)卫生间、洗漱间等卫生设施应保持干净、整洁,无异味。
(2)卫生间内的卫生纸、洗手液等用品应充足,并及时补充。
(3)垃圾箱应定期清理,保持干净。
四、卫生检查1. 药厂应定期进行卫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各部门负责人应定期对本部门卫生进行检查,确保卫生符合要求。
3. 卫生检查结果应记录在案,并存档备查。
五、奖惩1. 对遵守卫生制度、保持工作环境整洁的员工,给予表扬和奖励。
2. 对违反卫生制度、造成污染或事故的员工,给予批评、警告或处罚。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人力资源部门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由药厂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
药厂各洁净区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药厂洁净区管理,确保生产环境卫生安全,提高生产质量,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药厂洁净区指药厂生产、操作、检验、包装等环节中要求具有一定洁净程度和环境条件的区域。
第三条药厂洁净区规章制度适用于药厂所有涉及洁净区的生产、操作、检验、包装等相关部门和人员。
第四条药厂洁净区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加强卫生监督管理,做好生产环境的维护和整治。
第五条药厂洁净区管理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等级,各级洁净区应有明确的区域划分和管理规定。
第六条药厂洁净区规章制度的内容包括:洁净区的分类、划分和标识,洁净区进出管理,洁净区环境卫生保洁,洁净区设备设施管理,洁净区人员行为规范等。
第七条药厂洁净区规章制度由药厂洁净区管理人员负责执行和监督,相关部门和人员应积极配合,履行各自职责,确保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第八条药厂洁净区规章制度的修订、调整应由洁净区管理人员提出,经相关部门审核,报药厂领导同意后实施。
第九条药厂洁净区规章制度定期进行评估,对实施效果进行检查,及时进行整改和完善。
第二章洁净区的分类、划分和标识第十条药厂洁净区按照生产要求和洁净程度的不同,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等级。
第十一条初级洁净区主要用于一般生产操作、物料存放和清洁设备的区域,符合一级洁净区标准。
第十二条中级洁净区主要用于生产操作和初级检验环节,符合二级洁净区标准。
第十三条高级洁净区主要用于高端生产操作、关键检验环节和产品包装,符合三级洁净区标准。
第十四条各级洁净区应有明确的区域划分和标识,划分线应清晰可见,标识应明确标明洁净区级别和规定的进入条件。
第十五条各级洁净区禁止随意改变区域划分和标识,不得私自占用或改变洁净区级别。
第三章洁净区进出管理第十六条进入洁净区的人员应穿戴符合要求的洁净服装、口罩、帽子等防护用品,并按要求进行洗手消毒。
第十七条进入洁净区的人员应接受洁净区管理人员的检查,不得擅自带入食品、烟酒、易燃易爆物品等危险物品。
药厂环境管理规程
目的
规范厂区环境管理,防止因外部环境因素给药品生产带来污染。
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厂区外部环境的管理。
职责
生产部:负责本规程的起草、修订、审核、培训和监督。
使用部门:严格执行本规程。
质量保证部:负责审核本规程,监督各部门严格按照本规程执行。
内容
1. 定义与缩写
1.1. 厂区环境:此处主要指药品生产的外部环境,不包括车间生产环境。
2. 厂区内及周边的环境要求
2.1. 厂区内大气含尘、含菌浓度应比较低,无烟雾和有害气体且自然环境好良好,质量保证部应定期对以上参数进行抽查和评估。
2.2. 厂区周围应无铁路、码头、机场、交通要道以及散发大量粉尘、有害气体和烟雾的采石场、化工厂、污水处理厂、贮仓、堆场等严重污染区域以及振动、噪声干扰区域。
如周围有以上场所,则应考察厂区是否位于最大频率风向上风侧或全年最小频率风向下风侧。
2.3. 洁净厂房与市政交通干道之间距离不宜小于50m。
2.4. 厂区应保证良好的供电、供水、交通和运输条件,并符合城市发展规划。
3. 新建厂房的布局选择及厂区道路、绿化要求
3.1. 公司新建项目应按行政、生产、辅助、仓贮和生活等划区布局,与原有厂房布局相符。
3.2. 新建生产厂房应位于厂区内环境清洁,人流、物流不穿越或少穿越的地方,并应考虑产品工艺特点和防止生产时交叉污染,合理布置,间距恰当,经济实用。
3.3. 新建厂房布局应根据主流风向及生产流程、供料、供电、供热、供气、给排水情况
综合考虑,洁净区和生活区应置于上风,生产区、辅助区和污水处理区置于下风。
3.4. 厂区道路应贯彻人流与物流分流的原则,道路面层选用整体性好、发尘少的材料,若路面有破损情况,应及时进行修补。
3.5. 厂区内不能有裸露的土地,绿化(不产生花粉、绒毛、絮状物)面积应不少于50%,建筑物面积不大于30%。
3.6. 有安全隐患或有毒有害区域应集中单独布置,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以达到安全和卫生的要求。
3.7. 产生或使用相同易燃易爆物质的厂房,应尽量集中在一个区域;对性质不同的危险物质的生产或使用,尤其是两者相遇会产生爆炸物质的生产区域应分开设置。
防爆区域内有良好的通、排风系统及电气报警系统并与其它区域用防爆墙隔离。
3.8. 洁净区与其他生产区域要有效隔离,并置于厂区上风位置,以保证生产环境的洁净要求。
4. 厂区环境的其他要求。
4.1. 应对厂区内虫害进行控制,严格按照《昆虫与动物防护与控制管理规程》执行。
4.2. 厂区卫生应符合《厂区卫生管理规程》。
引用文件
FM1003 《厂区卫生管理规程》
FM1004 《昆虫与动物防护与控制管理规程》
记录与附录
无
变更记载
版本号生效日期变更原因、依据及详细变更内容。